Ⅰ 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展现出来的高科技,目前人类能做到了吗
有些已经做到,有些没有做到。
《2001:太空漫游》是1968年的电影作品。《2001:太空漫游》一直在激励着AI和太空科技的研究人员。早在人类登上月球的一年前,《2001:太空漫游》已经上映。这部史诗级电影一上映就迅速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在库布里克和克拉克和精心设计下,《2001太空漫游》以宇航员在月球发现类似外星的物品为开端。电影具有的不同于一般电影的哲学思想、制作、视觉效果以及其配乐,使《2001:太空漫游》成为电影界具有开创性的作品。
在相关科学杂志发布的文章中,Robin Murphy称,《2001太空漫游》不仅预料到机器人的发展以及挑战等问题,也影响大众对AI的了解。电影中的创意想法以及创新,促进了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2001太空漫游》中,人类在未来实现了太空旅行、木星探索相关的任务。时至今日,人类科技水平也还没有达到电影中的先进阶段,但《2001太空漫游》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科技方面的发展。
Ⅱ 《太空救援》热映,讲述外太空的电影作品还有哪些
讲述外太空的电影作品还有《星际穿越》《地心引力》 。
《太空救援》首映当天取得了极佳的上座率,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太空片爱好者和航天迷们,《太空救援》的真实英雄概念还成功吸引了一大批青少年观众,在2018开年档掀起一阵观影热潮。1985年所发生的“礼炮七号”事件作为航天史上的真实奇迹具有深远影响,如今《太空救援》将这一事件搬上银幕。
讲述外太空的电影作品有《地心引力》《火星任务》等好电影。值得一看。 让观众对外太空有更多遐想。观众们期待更多的烧脑科学大片,更多科学大片。 让观众对陌生的外太空知识有更多了解。
Ⅲ 如何评价电影《太空旅客》
《太空旅客》看起来更像是科幻题材的外衣包裹下的纯粹爱情故事,豆瓣评分6.9分。在一次次真实与谎言、相信与隐瞒之中,不仅在探讨爱情,还有更多值得体会和回味的话题。
男主因一场意外而被独自唤醒,以一种奇特的形式脱离群体。
从最开始的疑惑、惊奇、欣慰、恐惧甚至沾沾自喜,到最后被实在忍受不了孤独的感觉,而决定试图唤醒女主,这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孤独游戏”。
虽然,能够成为英雄,男主想都没想过,但是从躲避真相到直面牺牲,这看起来更像是男主为代表的人类的自我升华与自我救赎。
Ⅳ 有个电影美国的,几个人去太空检查飞船还是什么的,最后发生意外只有一个女的回来了地球!电影叫什么名字
这部电影叫《地心引力》,是由阿方索·卡隆执导,桑德拉·布洛克和乔治·克鲁尼主演。剧本由导演阿方索·卡隆与儿子乔纳斯·卡隆共同撰写。
影片于2014年3月3日获得第86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音响效果、最佳音效剪辑以及最佳配乐奖七项大奖。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在探索者号航天飞机上的两名男宇航员和一个女宇航员出舱进行哈勃望远镜维修时,遭遇太空碎片袭击导致飞船发生严重事故后在太空中发生的故事。
由于其他同行全部丧生,所以这部在太空领域内的“密闭空间”式电影人物极少,影片后半部分几乎只有桑德拉·布洛克主演的女主角一人。
她将面对的是残酷的宇宙环境的人类内心中无限的孤独和恐惧。但凭借着濒死前看到库沃斯基的幻象,她振作起来,找到方法登上了中国天宫空间站,并最终驾驶神舟飞船返回地球。
(4)电影太空旅行图片扩展阅读:
影片剧本由导演阿方索·卡隆与儿子霍纳斯合写,由阿方索·卡隆的老搭档、《哈利·波特》系列制片人大卫·黑曼和传奇影业共同为华纳兄弟公司制作,其主题和意义是对“不可能”的反抗。影片中卡隆需要把难以想象的场面具体呈现出来,超越“这一套我们都见过”的观众预期。
然而这还不是他所面对的最大挑战。经过50多年之后,太空旅行已经有些黯然失色,部分原因或许是电影让我们见怪不怪。已经很久没有什么导演能唤起《2001太空漫游》给人带来的敬畏,抑或《异形》所带来的恐怖,又或者重新抓住人们对外太空旅行莫名的好奇。
这部在太空领域内的“密闭空间”式电影人物极少,几乎只有这两位主演,他们将一同面对宇宙的无垠和人类的孤独——这也意味着男女主角乔治·克鲁尼和桑德拉·布洛克的演技将面临很大的考验。
导演阿方索·卡隆说:“为了尽可能让观众身临其境,我查询了很多宇航员的资料,并与之做交流,获取了不少信息。女主角的独角戏难度很大,所以我更关注细节,关注她每一个呼吸节奏。
对于特效而言,电影最大的挑战是表现失重的状态,并将其呈现给观众,除了让演员尽可能忘记重力的感觉,我们也用了很多CG动画技术,使之合成更真实。”
Ⅳ 《太空旅客》是一部怎么样的电影
《太空旅客》是一场穿越的题材的科幻片,时间与空间的对立,也有爱与恨、生与死的考验,这部片子中所体现的这个,生存和未来的话题,势必会在我们观影的同时,引起我们的深思与共鸣,当我们面临爱情与生死之间的抉择时,我们应该如何去争取时间,作出正确的选择,应该如何更好面对我们的未来,在这部片子,我相信,你会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Ⅵ 如何评价《2001太空漫游》这部电影
这部影片是库布里克花了四年时间制作的充满哲学命题的鸿篇巨制。一块大黑石树立在史前人类的面前,他们刚刚开始认识工具,进入到进化的里程碑。同样的黑石还在宇宙多处出现,它们矗立在月球上,漂浮在太空中,带着某种神秘的寓意。
影片开头五分钟没有画面、没有对白的黑暗,有如宇宙般无声和缥缈。冗长、晦涩、哲学,是电影给人最直观的感觉。
(6)电影太空旅行图片扩展阅读:
由于影片摄影指导杰弗里·安斯沃思不愿使用复杂的洗印特效,所以片中所有特效画面全部在摄影机前拍摄完成。
因为当时广泛采用的静态背景幕和背投影的动态画面无法打造出库布里克想要的真实效果,所以本片开创了前投影视觉特效技术,片中人猿学用工具场景中的非洲背景和大量太空船场景都是这种特效技术的杰作。
在本片问世后,这项技术开始普遍应用,直到90年代才逐渐被绿屏系统取代。
前投影技术需要使用一部单独的投影机,并在摄影机前方45度放置一面单面镜,与摄影机呈90度角的投影机将背景画面投向单面镜,单面镜再将影像反射给演员和由回射反射材料制成的背景幕,摄影机于是将演员和背景幕上的影像一并纳入镜中。
在这过程中,演员不会受到影响,因为镜面反射的光线很弱,远远暗于现场光线,而与此同时,高反射率背景幕上的画面又能清晰显现在摄影机中。
为拍摄出辽阔的非洲画面,影片剧组需要高达40英尺的背景幕,这种尺寸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如此巨大的背景幕当然需要规格最大的投影机。
可当时现有的大型投影机投放在背景幕上的画面颗粒感过重,于是剧组和米高梅的特效总监汤姆·霍华德(Tom
Howard)联手设计出一款使用8 x10英寸投影片和最大水冷弧光灯的投影机。
Ⅶ 科幻片《全球风暴》场面震撼残忍,凭啥不如干净的《太空旅客》
同是科幻大片,《全球风暴》作为灾难片来说及格了,虽然带不起节奏,可场面足够震撼,甚至有些残忍。人类的野心,比自然灾害更加可怕,凭啥没有《太空旅客》的评分高,不管一段故事有著再花哨的外表,骨子里的东西还是从古至今都存在的,譬如关于抉择,关于人生怎样才不算虚度。看惯了那些能让人眼花缭乱的特效电影,《太空旅客》待人去欣赏的太空美极了,一部干净纯粹的科幻电影。
原创声明:本文由得心电影编辑得心原创,感谢分享,文章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抄袭,发现必究!在合适的时间,看一部合适的电影,你会收获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凉,若是常驻,得心愿奉上一篇最真实精彩的影评陪你走完这一场!
不懂孤独奇妙的人,不知自省煎熬的人,会落入最初的道德陷阱,执着于浅薄迂见,而错过真正的困境、救赎、审判,多值得体验的考验,能想象一下也好。生命过于短暂有限,俗世的充实经不起推敲,所以格外需要大尺度的空间感和时间感去定位自身,这大概是宇宙旅行题材始终如此迷人的原因吧。说实话,如果给我一个这种机会,我是愿意这样过一辈子的。不用上班不用操心,吃穿不用照顾人际关系,还有个大姑娘在身边。这不就是很多人向往的生活吗?
Ⅷ 《太空旅客》里的男女主角为啥要在飞船里种树
截止1月19日,爱情科幻电影《太空旅客》在国内的票房已经突破1.8亿,全球票房也在65个国家折冠,佳绩频频。
最后,或许还有个疑问,为什么在飞船上食物充裕,娱乐设施也齐全的情况下,吉姆和奥罗拉还要在飞船的大厅里种满各种植物,仅仅是因为他们无聊吗?NASA在介绍太空农业意义时的一句话可以做一个完美的解答:有生命的植物不仅是给在孤寂太空中人带来新鲜空气和营养,更是一种心理安慰,因为人类总是有思乡之情的。
版权声明:本文为《农事驿站》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Ⅸ 星际穿越里提到的太空旅行,未来可以实现吗
其实像《星际穿越》这个电影里边儿提到的时空旅行,我们在未来是可以实现的。因为其实我们现在已经可以做到短距离的太空旅行,就比如在几十年前,美国就已经进行了载人登月。虽然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边儿,我们从来没有载人登陆过其他的星球,但是在太空当中却建立了多个太空站,可以让人类在里边长时间的生存,并且可以定期地往里边儿输送补给。但是以我们现有的科技来说的话,并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因为人类在低温休眠状态下,其实就已经达到了一种类似于假死状态。长时间的处于这种状态,我们不能够保证在以后将人类重新给激活。而且相比较于电影当中的休眠仓,在现实世界里边儿长期休眠的方式需要的手段还是比较复杂的,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休眠仓就可以解决的。
Ⅹ 旅行到宇宙边缘这片子太震撼了!猜猜多少年到宇宙边缘
现在的科技还没有找到宇宙的边缘,也就是宇宙是无限大的,你想多远就有多远。
站在地球上,无论朝哪个方向看,都是一样远。站在其他星球上看,也是同样的结果。这就是各向同性原理,由于各向同性,我们地球所在的位置,既可以说在宇宙中心地带,也可以说在宇宙边缘地带。所以,不妨说我们地球人现在就在宇宙边缘地带,这与说地球在宇宙中心地带没有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