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大陆第一篇被改编为科幻电影的科幻小说是:
中国第一部纯科幻片是1959年《小太阳》 ,公认的是《珊瑚岛上的死光》《珊瑚岛上的死光》是中国电影人自己第一次将科学幻想小说搬上银幕,这对中国电影艺术创作实践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填补了中国电影题材的一项空白。为中国以后科幻电影的探索奠定了基础。
⑵ 我国的科幻电影逐渐崛起,第一部科幻电影是哪一部作品
中国第一部科幻电影是《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是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登峰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郭帆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出品的科幻片,由郭帆执导,吴京特别出演,屈楚萧、李光洁、吴孟达、赵今麦领衔主演。
该片讲述了在不久后的未来,太阳即将毁灭,依靠太阳为生的地球也即将面临灭亡。面对绝境,人类拒绝坐以待毙,在地球表面建造出了巨大的推进器,将地球推出太阳系、为人类寻找新的家园,这一宏大的计划被称为“流浪地球”计划。
(2)第一部中国科幻电影扩展阅读
《流浪地球》主要角色介绍:
1,刘培强
国际空间站中的中国航天员,中校,因为执行任务,他不得不做出选择,使得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缺少陪伴,导致父子关系疏远。刘培强在心底深爱着他的儿子,却无法亲口表达他内心的歉疚,最终与儿子解除隔膜。为给地球提供燃料,把空间站推向木星。
2,刘启
由于幼时父亲不在身边,对于父亲的离开刘启并不理解,而且妈妈的死,他怪于父亲。在一次和姥爷韩子昂开车回家的路上被王磊以流浪地球法案强制征召进171-11救援小分队。
3,王磊
地球联合政府的军人,171-11的队长,有着很强的使命感,他的工作是带领着救援队去修多能推进发动机,在途中会遇到很多惊险的困难,有很多人放弃,但是他特别坚定自己的目标,要去完成他的任务。
⑶ 中国第一部科幻片叫什么
《珊瑚岛上的死光》(1980年中国电影)
本片是著名配音大师邱岳峰先生主演的唯一一部彩色电影,也是我国第一部科幻电影故事片。
楼主请参考下回答时间
⑷ 世界上最早的“科幻片”是什么
根据中国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中国科幻大片《三体》宣布电影定档2016年7月。这一消息对于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无疑是一针强心剂。看惯了好莱坞式的科幻大片,中国的科幻大片能否满足我们的胃口呢?无论如何,科幻电影都是引爆沉寂的本土影坛的关键力量。那么,科幻电影到底有哪些神奇的魔力,关于它,有哪些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呢?
科幻电影的诞生时间比你想象的早很多
从法国里昂市中心的白莱果广场出发,向东南方向走上大约4千米,便是电影发明人卢米埃尔兄弟的故居。1895年,这对兄弟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拍摄了他们的第一卷电影胶片《卢米埃尔工厂大门》。
电影能够在法国诞生并不是偶然的。19世纪末的法国,诞生了诸多令人“脑洞大开”的技术成果,比如以蒸汽动力驱动的“蝙蝠飞机”、模块化建造的埃菲尔铁塔,以及电影这种有效记录人与物活动的手段。在最早的一批电影胶片中,我们已经找到些许带有科幻色彩的元素。
科技成果为科幻电影创造奇迹
随着电影科技的进步,科幻片导演往往会尝试将最新的科技成果整合到影片当中,或者以此为基石研究影片所需的特技,如此这般,科幻片的技术含量一日千里,并时常成为整个电影产业的“开路先锋”。在《2001:太空奥德赛》里,反派角色超级电脑HAL9000奏出的关机曲,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首由电脑演奏的歌曲。为了拍摄《星球大战》,乔治·卢卡斯创立了工业光魔公司,奠定了电脑动画在影视制作中的位置。《终结者》里的绿幕特效,《阿凡达》里的动作捕捉技术等,将这些重要的电影特技推向了新的高度。为了给计划于2017年年底上映的《阿凡达2》搜集素材,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甚至打造了深海潜水器,进入马里亚纳海沟的“挑战者深渊”,为这部影片增添了更多科学色彩。
但电影特技的进步,也为科幻片带来了另一种隐忧:炫目的特效,有时也会暂时掩盖影片本身的空洞,《侏罗纪公园3》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对于科幻片来说,在视觉效果之外,影片的“灵魂”仍是不可或缺的、更为重要的元素。
看科幻名作与电影如何相互“接驳”
科幻电影的成功,与优秀的科幻作品是相辅相成的。100多年来,被搬上银幕的经典科幻作品数不胜数,而电影的卖座,又反推原著小说的流行。
将文字转化成不失作品原意的图像,也是电影人面临的挑战。从早期科幻电影人改编《弗兰肯斯坦》的尝试,到《三体》的电影化,这些挑战一直存在。毕竟,玛丽·雪莱并没有描述那个利用人类尸块制造的怪物的每一处细节,而刘慈欣更没有精确塑造“三体人”的形象。想象的空间是无限的,然而呈现在大银幕上的形象,难免会削弱作者苦心营造的神秘感,如何最多地保留“原汁原味”,显然需要更多的思量。科幻作品如何搬上银幕,着实是让电影人“烧脑”的问题,但正是不断解决这些棘手问题,才使他们灵感迸发,倒推着电影技术的进步和优秀科幻作品的涌现。
(作者:苗若玖)
⑸ 流浪地球真的是国产科幻片的开始吗
《流浪地球》绝非中国科幻片的希望,但《流浪地球》过硬的口碑质量,再到春节档票房大爆,确实为中国科幻片开了一个很好的头,树起一个较差高的标杆。
《流浪地球》对于未来的中国科幻片而言,有着很大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站在中国电影史上,甚至会因为首部硬科幻特效大片,再到过硬的口碑质量和票房效应,而载入史册。
现在《流浪地球》郭帆团队,无非早点站了起来。
最后,《流浪地球》上映大爆确实证明,它或许不是中国科幻的希望,但绝对为中国科幻电影开了个好头,立下标杆了示范,中国科幻加油。
更多关于《流浪地球》和中国科幻电影的问题,欢迎大家关注和讨论!
⑹ 国产第一部科幻片(电视剧)是叫什么
《珊瑚岛上的死光》.即便是在当年特技简陋和资金匮乏的情况下,中国还是拍出了一部科幻电影,这就是根据童恩正同名科幻小说改编的《珊瑚岛上的死光》。这大概是内地自行拍摄的一部较早的有公众影响力的科幻电影。
⑺ 求一部中国科幻电影
霹雳贝贝Wonder boy(1988)
导演:宋崇 Chong Song 翁路明 Luming Weng
主演:
张京 Jing Zhang
王莹 Ying Wang
鄢丽娜 Lina Yan ...
国家/地区: 中国
对白语言:汉语普通话
类型:剧情/科幻/儿童
片长:90分钟
剧情:
神秘发光物划过天空,一个小生命降生了。孩子取名贝贝。爸妈惊奇的发现,孩子带电。神奇的贝贝6岁了,家人给他带上一副红手套。他可以控制红绿灯,惩治了抢老奶奶座的小青年。上学后贝贝,因为手套被议论,罚站,也因为带电惹来麻烦……雨夜,贝贝神奇的使一位失明的老人复明,被伙伴从科研所救出后,大家到长城上呼唤“宇宙人”,突然贝贝来到一个神秘的地方,一个宇宙人紧握他的手,他惊叫起来。医院里,贝贝醒了,扑到妈妈怀里。贝贝没电了。
幕后制作:
1988年由宋崇导演、张之路编剧的我国第一部儿童科幻片《霹雳贝贝》问世,这部拥有新鲜视角的影片讲述手上带电的小男孩贝贝摆脱孤独寻求友爱和理解的故事。这些曲折、荒诞、幽默的情节,展现了一个不同以往具有现代意识的孩子的生活,该片不仅受到青少年观众的热爱,在小观众的成长记忆中更是印象深刻。
宋崇:给儿童片一小片合适的土壤
1986年我从上影调到儿影任厂长,在这个期间拍摄了《霹雳贝贝》,从此和孩子结下了缘分。拍过那么多戏,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闪光的彩球》和《霹雳贝贝》,可见当年儿童电影的影响力。
在全国故事大王比赛上发现“贝贝”
为什么会选择张京演“贝贝”?我对儿童片演员的选择有我自己的看法,并不是找嗓音洪亮、外形漂亮的孩子,而是必须有个性,外形有特点。张京那个时候大脑袋、大眼睛,长得很特别,是在全国故事大王比赛上发现他的,那时我任评委,发现他讲故事很有特点。有的孩子说故事像演戏一样,很夸张,或者是像背课文一样,很死板。张京不一样,他非常生活化,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很动情,能够感染听他讲故事的人,我眼前一亮。后来在拍《霹雳贝贝》时就找到他,他是不二人选。
那个个子高高、比较尖刻的女孩子章萍也是在故事大王比赛上选中的,和剧中人物太吻合了。而演“甜甜”的那个温柔可爱的小姑娘王莹,是几个小演员中年龄最小的,很稚嫩也很有气质。她是上影厂白沉老导演的孙女。影片完全避开了以往儿童电影给人“说教”的痕迹,只是讲述一个孩子不想成为特殊人,他只想当个正常人,渴望爱与被爱。当年的小观众中有的还很惋惜:为什么把“贝贝”的超能力给变没了?其实他长大后可能才明白,我们为什么会如此安排。
“宇宙人”原来就是冯小宁
应该说《霹雳贝贝》是我国第一部儿童科幻影片,上世纪80年代初的《珊瑚岛上的死光》是故事片的首次尝试。科幻与国家的科学生产力以及太空技术的发展有很大关系,那个时候美国已经有影片《E.T.》了。我们当时因为三维科技还不发达,也因资金有限,好多东西想拍没能拍成,因陋就简先拍模型然后特效合成。
影片在技术上弱一些,我们就更加强调人情方面,主要还是靠情节打动人。影片高潮部分是孩子们到长城呼唤“宇宙人”,这是因为当时认为在遥远的外太空能够看到的中国痕迹只有长城。在拍摄的40天中,外景多在深圳拍摄,因为当时的深圳最有现代感,现代化的学校以及高楼林立的街道,都是在那里拍的。
说到宇宙人,他在影片中几次出现,正是当年在儿影担任美术的冯小宁制作了那身“全金属外壳”的衣服,在上面缀满舞台上表演的亮片,他怕别人穿坏了,于是自己亲自上阵出演。当时分到儿影的两位电影学院78班的毕业生,后来都做了导演,我非常支持他们的想法,冯小宁执导的第一部电影《大气层消失》,尹力的第一部电视剧《好爸爸,坏爸爸》都一炮打响。其实我就在想,只要给儿童片一小片合适的土壤,它就能够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口述:宋崇(《霹雳贝贝》导演,原儿影厂厂长)采写:记者张悦
张之路:《霹雳贝贝》只属于那个时代
“静电”现象启发了我
《霹雳贝贝》原名叫《带电的孩子》,其实是“静电”现象启发了我,因为天气干燥用手去触门把手就会起“静电”,好像人会发电一样,后来延伸开来想出了这么一个孩子的故事。我那时任儿影的文学部主任,把这个想法在编辑会上跟宋崇简单说了一下,他听后很激动,敦促我将这个故事写成剧本,后来又取了一个比较时髦的名字,就是《霹雳贝贝》。
我是学物理出身的,因为毕业于师范学校后来又教书,所以一个是对科学现象熟悉,另一方面对孩子的心理也清楚。关于贝贝为何带电这个问题,也有不同看法,小孩子们会天真地认为“贝贝”就是宇宙人的儿子落到地球上,和普通的小孩一起生活。其实我们当时的想法只是“贝贝”被赋予了“超能力”,有点像“蝙蝠侠”意外被蜘蛛咬了一口,而具有神奇能力。可见孩子们和大人的想法很不一样,虽然“贝贝”是宇宙人的儿子的设计不太可能,但既然孩子都这么想,也挺有意思的,衍生出一个我们最初没有想到的理解。
记得当年《E.T.》花了300万美元,我们的制作经费是47万人民币,应该说《霹雳贝贝》很讨巧,它的出现很多人都没有料到。记得影片出来后,先让大人看,他们觉得没有什么新鲜的,很普通的一个儿童片,没想到让孩子们一看,不得了。
记得我们去上海的时候,影院里的孩子全兴奋地跳起来,整部片子他们基本是站着看完的,而且毫不掩饰地叫起来,我们知道孩子们认可了,他们是真正喜欢《霹雳贝贝》。
儿童片也要够商业
其实关于中国儿童电影现在的状况是挺可悲的,在思想上很多人都认为它不是主流文化;而且大量编导对于这部分创作有心理障碍;要不就有人干脆说,我们中国自己的儿童科幻再怎么做也做不过美国。我在想这是因为我们的大人“太务实”,缺乏天真想象的本质。还有就是现在的电影市场,多靠炒作和商业运营,其实儿童片的问题不是“是否优秀”的问题,而是够不够商业的问题。说《哈利·波特》在全球有多么热销,不要忘了其商业运作下了多少工夫,背后这么大的公司在支撑着。像伊朗影片《小鞋子》,像《放牛班的春天》都是很优秀的,但是它们的商业性远不如《哈利·波特》。
说到中国儿童电影的现状,很普遍的现象是这边拍完片子之后,那边就直接入库,根本无法进入电影院和普通观众见面,其实这对于人的劳动也是一种浪费,也不可能良性运转。所以我说像《霹雳贝贝》、《魔表》、《我的九月》、《大气层消失》这样的儿童片真正只能属于那个时代,当年的小观众是幸运的。
口述:张之路(儿童文学作家,《霹雳贝贝》、《魔表》等片编剧)采写:记者张悦
来源:新京报
⑻ 1980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中国第一部科幻动画片叫什么
1980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推出了中国大陆首部科幻片《珊瑚岛上的死光》
不是动画片,也不是上美的,上美当年出的名片是《雪孩子》、《三个和尚》和《哪吒闹海》。。。
⑼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科幻片是哪部
中国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片??
第一部:《庄子梦蝶》拍摄于1928年,中国最早的科幻片,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令很多人震惊吧。这部片子太早了,好像说的是一个人做梦,梦见啥啥了,忘了。名字叫《庄子梦蝶》吧。好像拍摄于1928年吧,忘了,确切年份查不到了。
第二部:《六十年后上海摊》 1939年拍的,时空穿梭题材的.主要讲1999年的上海如何在发达的现代科技下生活.是完全意义上的科幻片.该片由当时两大笑星韩兰根,殷秀芹出演.
第三部:可能令很多人想不到,那就是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有科幻片了。最早的一部好像是《外太空的小太阳》拍摄于1952年吧。当时由陈佩斯他老爸演科学家。
第四部:应该是1958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十三陵水库畅想曲》,讲未来的十三陵水库。
第五部:很经典的。《珊瑚岛上的死光》,上海电影制片长厂出品:编剧:童恩正 沈寂。导演:张鸿眉
那就是1979年拍摄的《珊瑚岛上的死光》,那时运动刚结束,在那种条件下,拍出来已经很不错了。片中那些带有神秘色彩和奇异景象的海底工厂、海底长廊、水下电梯、新型实验室、威力强大的空间放电、激光大炮无不引起当时中国观众的很多遐想;而新奇大胆的布景也给当时的观众很大的惊喜,影片上映后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第六部:《潜影》,导 演:郭宝昌 黄玲 。编 剧:计红绪 计三猛 。主 演:韩月乔 李萍 迟志强 苑 彭 铭燕 。上 映:1981年
《潜影》改编自八十年代早期的科幻小说《王府怪影》,讲的是一个古代王公贵族的宅院拥有“自然录影”的功能,其带有磁性的墙壁保留着古代侍女的活动画面,并在雷雨天气下放映出来。一个不被人理解的青年科学家推测到其中的原因,并发明了仪器,想在另一个雷雨天再次唤起这个影像,但以失败告终。
第七部: 《异想天开》(1986),珠江电影制片厂。原著:张贤亮。导演:王为一
用梦来逃避对幻想的心虚及对科学技术的责任,是80年代科幻小说创作的常用手法。这种手法在这部片子中得到了应用。本片当初的宣传定位是荒诞片,很准确,展现科幻之神奇确实不是本片的核心。而本片中出现的机器人,那种幻想中的物体仅仅是为达到夸张的搞笑效果的道具而已。也许,那份在片中点到为止的"大陆宇航计划"才是该片真正的吸引科幻迷的科幻点。
第八部:《错位》(1987)西安电影制片厂。导演:黄建新。主演:刘子枫 杨昆 牟红
这是一部很有科幻味的片子。影片对那个在现实生活浸染下个体意识逐渐觉醒的机器人的科幻沿袭传统的科幻主题。当然,本片未能突破此类故事的传统框架,那个机器人的结局也因此注定是悲剧性的。另一个角度看,赵书信解决困境的方法也真正是科幻式的,也是一种科幻状态下的必然。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得到了基本叫人满意的尊重。影片的现实主题就是片名那两个字--错位,那是官僚主义导致的人格错位。对这一点的嘲讽,给本片以较深刻的思想内涵。于是,这也是一部与现实相嫁接的道路上出现最好的一部片子。
第九部:《霹雳贝贝》(1988)。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场。导演:宋崇 翁路明。主演:张京 王莹 章萍 张弛
《霹雳贝贝》曾获第3届儿童电影"童牛奖"可以说是最具知名度的的一部国产科幻片,它的深层主题是个人的异化导致的与整个社会的不和谐。它是一部儿童片,但是它却因紧紧地将自己禁锢在儿童片的范畴之内,而少了一点《第3类接触》式的大器与宽阔的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