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阿兰·图灵的简介
阿兰·图灵也就是艾伦·麦席森·图灵。
艾伦·麦席森·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1912年6月23日-1954年6月7日),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
1931年图灵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毕业后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回到剑桥,后曾协助军方破解德国的著名密码系统Enigma,帮助盟军取得了二战的胜利。
2013年12月24日,在英国司法大臣克里斯·格雷灵(Chris Grayling)的要求下,英国女王向图灵颁发了皇家赦免。
英国司法大臣宣布,“图灵的晚年生活因为其同性取向(同性恋)而被迫蒙上了一层阴影,我们认为当时的判决是不公的,这种歧视现象现在也已经遭到了废除。为此,女王决定为这位伟人送上赦免,以此向其致敬。”
图灵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有诸多贡献,提出了一种用于判定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试验方法,即图灵试验,至今,每年都有试验的比赛。此外,图灵提出的著名的图灵机模型为现代计算机的逻辑工作方式奠定了基础。
(1)电影模仿游戏中alanturing扩展阅读:
一、相关作品
1、文学作品
《艾伦·图灵传》是英国作家安德鲁·霍奇斯编写的,已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12年12月出版,是公认的最权威的图灵传记。作者安德鲁·霍奇斯是牛津大学的数学家,也是一位同性恋者,他收集了大量史料,写成这本图灵传。
2、影视作品
2014根据安德鲁·霍奇斯所写的传记《艾伦·图灵传》改编而成电影《模仿游戏》并获得2015年第87届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主演为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二、主要荣誉
1926年,图灵考入英国著名的谢伯恩公学,在中学时就获得了国王爱德华六世数学金盾奖章。
1932年,荣获英国著名的史密斯数学奖。
1946年,由于他在二战中为破译德军密码做出的巨大贡献,获得“不列颠帝国勋章”,这是英国皇室授予为国家和人民做出巨大贡献者的最高荣誉勋章。
㈡ 电影模仿游戏完整版
电影《模仿游戏》是根据安德鲁·霍奇斯所写的传记《艾伦·图灵传》改编而成,由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凯拉·奈特莉、马修·古迪主演。讲述计算机天才艾伦·图灵的传奇一生,作为一位伟大的英国数学家及逻辑学家,图灵曾在二战期间破解德国著名的密码Enigma,被誉为“计算机科学之父”。《模仿游戏》主要聚焦于艾伦·图灵在40年代以前的经历。
类型;剧情
主演;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凯拉·奈特莉,马修·古迪
高清完整分享,望采纳
㈢ 电影模仿游戏里最后烧书那一段的背景音乐是什么啊
应该是 Alan Turing’s Legacy
㈣ 谁有电影,模仿游戏的资源百度云分享
电影之家dy10000 早有了,你可以看。。。
《模仿游戏》根据Andrew Hodges所写的传记《艾伦·图灵》(Alan Turing: The Enigma)改编。华纳电影公司卖断拍摄权花费了超过七位数的美元。影片之所以受人关注,是因为男主角艾伦-图灵跌宕的人生很适合电影的发挥。图灵是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被视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他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有不少贡献,在论文《机器会思考吗?》中提出了一种用于判定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试验方法,即图灵试验。比较戏剧性的是,图灵是历史上著名的同性恋之一,并因为其同性恋倾向而遭到迫害,这使得他的职业生涯尽毁。他亦患有花粉过敏症。图灵亦是一位世界级长跑运动员。他的马拉松最好成绩是2小时46分3秒。1948年的一次跨国赛跑比赛中,他跑赢了同年奥运会银牌得主汤姆-理查兹。艾伦-图灵1954年因食用浸过氰化物溶液的苹果而离世。 花絮 .康伯巴奇谈到2013年图灵获得女王“皇家赦免”一事,他说“唯一有资格赦免任何的人是图灵自己。希望这部电影能让人意识到他多么伟大,而他所遭遇的迫害又是恐怖。这是一段耻辱的历史。”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表示二战取得胜利最应该感谢的人就是阿兰·图灵。
㈤ 模仿游戏电影艾伦图灵名言
Sometimes it’s the very people who no one imagines anything of who do the things no one can imagine.
有时候,正是那些人们认为的无用之人成就了无人所成之事。
㈥ 《模仿游戏》是一部怎样的影片
营造了「Turing是个伟大天才却备受社会卑劣对待」的悲惨命运式煽情效果,模糊掉了推动密码破解过程中其他unsung
heroes...
电脑的发明,至今没有给任何一个人颁发专利。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取得,都是很多人互相助力、互相启发的结果。我们每天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学习生活,谢谢了,伟大的巨人们!
㈦ 《模仿游戏》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影片《模仿游戏》编剧格拉汉姆·摩尔是艾伦·图灵的狂热粉丝,在他青少年时期参加的美国太空营和计算机编程夏令营里,这位数学家的影响无处不在。意识到图灵对自己的巨大启发后,摩尔就一直在寻找将图灵搬上银幕的机会。当《艾伦·图灵传》的版权被制作人Nora Grossman和Ido Ostrowsky拿下后,摩尔马上签了剧本合约,而且一分钱酬劳都不要。 创作时,"还原一个真实的图灵"成为了他创作的动力。但准确并不容易,图灵的大量工作记录都在二战中被销毁,仅存的残片也成为了高度机密。摩尔只好从外部寻找细节以及这些组织对他造成的影响。结果令人颇为吃惊的是,关于图灵在破解密码后与军情六局间的工作,能找到的最有力的资料来源于《007》作者伊安·弗兰明的日记。电影中的主要事件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但也不得不做一些夸张处理。片中,图灵将他研发的机器命名为"Christopher(图灵初恋情人的名字)",而现实中,那台机器的名字是Bombe,编剧虚构了这个桥段。因为原著作者安德鲁·霍奇斯及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图灵对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热爱与他和Morcom之间的感情密不可分。加入这段情节,是为了充分表现图灵这份真实存在的绵长痴迷而做的艺术夸张。而片中Hugh Alexander的角色原型,一半是Hugh Alexander,一半是团队里另一个数学家Gordon Welchman。电影中审问图灵的警官Nock,也不是真实存在的人物。他象征那个时代被制度化的恐同心理,以表现逮捕与迫害图灵的人不是残忍的疯子而是最普通的人。同时也为了保护现实中曾经审讯过图灵的那位警官,摩尔因此给了角色一个假名。
㈧ 关于图灵的电影名
电影《模仿游戏》估计受那部讲数学家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纳什的电影《美丽心灵》的影响过深,把图灵塑造成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图灵毕竟不是纳什——纳什是真的精神分裂症。
深度的爱情,肤浅的模仿
伟大的图灵为人类做出的所有贡献中,有两项是无与伦比的,第一是他1936年的那篇文章《可计算的数》(On Computable Numbers),其中他定义了一种机械装置,后来被他的导师丘奇(Church)称为“图灵机”,冯诺伊曼说这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基础,哥德尔也认为图灵机比他自己的递归函数更令人信服;第二是他1950年在哲学杂志Mind上发表的文章《计算机与智能》(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其中图灵把哲学中最古老的“思维与意识”这一概念阐述得更加明确,他的手段就是把原命题转换为“机器能不能思维”的问题,这是AI (人工智能)的起源。比起这两篇文章,他的其他工作,包括他在二次大战中为破解德军密码机Enigma所做的贡献,就都变得次要了。如果没有图灵机,人类恐怕还要在黑暗中继续摸索很长时间,才能达到今天的文明。
在《计算机与智能》中,图灵定义了被后人称为“图灵测试”的概念,即如何判定一个装置是否具有智能。现代版本的“图灵测试”是这样一种游戏:在一个提问人面前摆两个黑箱子,一个箱子里有个人,另一个箱子里放台机器。提问人的任务是判定两个黑箱子里哪个是人哪个是机器,提问人通过递纸条问问题的方式同两个黑箱子沟通。如果提问人分辨不出哪个箱子是机器,那么机器就有智能。这个版本和图灵原来文章中描绘的略有不同,但实质等价。图灵曾乐观地预言说六十个码农干五十年,就能造出一台机器,pass图灵测试,把提问人糊弄过去,也就是说机器能有智能。目前六十四年过去了,已经有好几种有争议的装置自称pass了图灵测试。这里我就不一一评价了,人工智能在近年确实已成为热门学科。
《计算机与智能》那篇文章的第一节,题目叫“Imitation Game”,这是最近同名好莱坞圣诞贺岁大片的来由。该片制作公司Weinstein,近几年出了好几部又叫好又叫座的片子。图灵的扮演者是因演福尔摩斯出名的“卷福”Cumberbatch,他和图灵都是巨蟹座,而且还沾亲,但要回溯到1373年,他们的父系有交集,这已超出五百年前是一家了。扮演女一号琼·克拉克(Joan Clarke,图灵一度的未婚妻)的是风头正健的“85后”英国女演员兼歌手Keira Knightley。据说最早的男一号候选人是小李子迪卡普里奥,幸亏条件没谈拢,要不图灵一口美国乡下口音真让人受不了,比铁岭人学上海话阿拉内嘎达还别扭。即使梅姨斯特丽普这么广受爱戴的大师,在演撒切尔夫人时也被英国人毒舌说“她口音还真像伦敦上流(poshest),但说某些词时的表情不对”。但这玩意也没准,随着国力和票房的飞升,说不定过几年好莱坞大片得请二人转演员出演欧洲贵族。
故事的主要场景是二战时的布莱切利庄园(Bletchley Park),那是英国战时破解敌国通讯密码的机构。图灵负责破解德国海军的加密机Enigma。故事还不时穿插另外两个年代,即图灵在谢伯恩(Sherborne)中学读书时期——在那里图灵结识了他的初恋情人克里斯托弗·摩尔康(Christopher Morcom);以及图灵晚年在曼彻斯特时期——在那里他被起诉流氓罪,最终自杀身亡。图灵的生平我在《上海书评》写过文章《谜一样的图灵》(2011年12月3日),当时我的参考文献之一是安德鲁·霍奇思(Hodges)那本备受好评的图灵传记《Alan Turing: The Enigma》。霍奇思本人是数学家,也是同性恋。哲学家兼传记作家蒙克曾这样评价这本书:“这本书要是我写的就好了(I wish I'd written)。”蒙克曾编过文集《伟大的哲学家》,他挑了从苏格拉底、柏拉图开始的十二位哲学家,其中有马克思、罗素、维特根斯坦等,但没有康德,最后一位,出乎意料地,竟然是图灵。他请当代专家分别为这十二位写传记兼评论,蒙克自己写了罗素,而图灵这一篇就出自霍奇思之手。
大片《模仿游戏》(Imitation Game)号称也取材于霍奇思这本书。片子拍得咋样暂放一边,先挑错。
图灵的初恋
在电影里,图灵从中学校长那里得知初恋摩尔康的死讯那一段颇为动人。扮演少年图灵的演员亚历克斯·劳瑟(Alex Lawther)只有十八岁,他的表演可圈可点,前途不可限量。电影院里很多中老年观众都被这段感动得热泪盈眶。但真实的情况是,图灵并不是从校长那里得知死讯的,而且细节更加动人且有戏剧性:摩尔康生病的当天晚上,图灵和他一起去听了场音乐会,当晚图灵梦见摩尔康向他告别,六天后摩尔康病逝。尽管图灵和摩尔康一起上了好几门课,但摩尔康比图灵高一级。图灵为了和摩尔康同学,曾提前一年考剑桥。结果摩尔康得到了剑桥三一学院的奖学金,而图灵没考上,等到第二年才考上了剑桥国王学院。图灵在得知死讯后,给摩尔康母亲写信要摩尔康的照片纪念,还给自己母亲写信说他和摩尔康总有一天还会碰到。在电影里,图灵用初恋情人的名字“克里斯托弗”命名在布莱切利庄园造的那台破解Enigma的机器。实际上,那台机器叫Bombe,且并不是英国人的原创,在二战前,波兰数学家就针对Enigma开发了破译机Bomba,他们感到纳粹的威胁后,在二战爆发前夜把这一成果和英国同盟共享了,Bombe是Bomba的改进型。图灵对摩尔康的爱,有点像维特根斯坦对他早期恋人品森特(Pinsent)的,除了同性相吸外,还有对彼此的智力尊重。他们都和对方的母亲维持了多年的友谊。很多悲痛能将人变得更加相信宗教,但摩尔康之死却把图灵转为无神论者。
㈨ 模仿游戏里的小演员
Young Alan Turing:Alex Lawther
Christopher:Jack Bannon
我也好喜欢young Turing~\(≧▽≦)/~而且他还是95年的,清澈的眼神很吸引人,尤其是他得知Christopher去世那一段,这个年轻的男演员真棒!可惜整个影片关于他的片段真的让人嫌少额(????)不过好像目前网络对他的介绍并不是很完善,反而豆瓣上比较详细。
但是觉得Jack的表演还有欠缺,重新看的时候发现不是很有张力,全程被Alex吸引了吧!
BTW很喜欢他们那些男生穿的校服真是好看╮(╯▽╰)╭
另外小建议是,如果你想找演员的话最好最快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看影片后的演员表啦~
最后,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