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老街哪里
西府老街位于宝鸡市区北坡胜利塬,距离市区主城区、经二路核心商业圈火车站3公里。周边有著名的金台观、大唐秦王陵等景点。
西府老街文化旅游景区由“老街区”和“会馆区”两部分构成,老街区以宝鸡地区璀璨的饮食文化为主线,会馆区以党崇雅府邸和马勺脸谱博物馆为主,形成历史和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再结合西府特有的民俗文化和建筑文化,以文化为魂、建筑为形、体验为核,还原古陈仓历史人文和市井生活习俗场景,将那些深藏我们记忆深处的“西府之美”一一呈现。
⑵ 2021宁波哪里有好玩的
宁波好玩的地方:
天一阁博物院
位置: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天一街10号
天一阁博物馆是一座以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为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三个私家藏书楼之一,有“南国书城”之美誉。
南塘老街
位置: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
宁波南塘老街位于浙江省宁波古城南门外,宋代著名学者袁燮的后裔世居于此。南塘老街一期规划设计以餐饮美食为主,同时复兴传承了部分宁波老字号商家;二期主要以明清的江南民居风格为主,零星穿插民国风格建筑,建有戏台、八角亭、风雨长廊等传统建筑小品。南塘老街呈南北走向,以祖关山路为界,分为南、北两街。其中北街以传统文化为基调,以商业为内容,以城市旅游为发展方向,而南街主打“城市休闲”概念,突显休闲生活。
鼓楼
位置:宁波市海曙区公园路2号
鼓楼也叫做海曙楼,是宁波市仅存的古城楼遗址。它的下部是中国传统的城楼样式,城楼之上却是罗马风格的钟楼,中西合璧的造型别具一格。如今鼓楼周边是一片仿古步行购物区,油赞子之类的宁波特色小吃值得一尝。如今,鼓楼及附近的公园路一带已成为宁波主要文化活动的聚散地,楼内时常会举办画展、书法展、照片展。道路两旁是仿宁波传统建筑风格的商店,小青瓦双坡屋面、风火马头墙,还有各种精细的外墙木装饰,既具有宁波传统商业街的风貌,又具有强烈的历史文化质感。
雪窦山景区
位置: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雪窦山游人中心
雪窦山风景区,位于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镇西北,为四明山支脉的最高峰,海拔800米。有“四明第一山”之誉。景点主要包括雪窦山、雪窦寺两部分。山上风景秀丽,空气清新,瀑布溪流值得一看,山下雪窦寺以露天弥勒佛像最为抢眼。游玩雪窦山一般需要半天,步行和观光车、索道、交通车结合,十分便利。
前童古镇
位置: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前童镇镇中心
前童古镇,地处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西南,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地理环境独特的江南古镇,这里保留着一片明清时期的旧宅和老街,因为陈逸飞的电影《理发师》而被世人知晓。比起周庄和乌镇,这里景色更原始,几乎没有商业化游乐项目,更适合走走看看,拍拍照片。
⑶ 扬州旅游必去的老街在哪里,老街有什么特点呢
烟花三月下扬州,每年的农历三月份正是扬州最美的时节。扬州是一个娴静的苏中小城,它有许多的美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遗产城市、世界美食之都、中国运河第一城等等,悠久的历史让这座小城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国内外无数游客来此旅游度假。
当然,如果来到了东关街,这里的美食小吃那是一定要品尝下的,有烧饼、汤圆、京果粉、长鱼面、藕粉圆子、蒲包肉等,扬州的早茶非常有名气,如果来的话也一定要品尝下。
⑷ 老街市在哪里
一般在古建筑较多地方
⑸ 上海拍老上海滩的老街在哪里
车墩影视基地啦
那里有上海的老式建筑,和电车轨道,还有外白渡桥
⑹ 老街中的痞子武云市是哪里
天津市。根据查询小说《老街中的痞子》得知,在作者卸甲老卒的描写下武云市是一座离京城不足五百公里的地方,而京城是陕西市的旧称,在地图上唯一符合标准的是天津市。
⑺ 李荣浩的老街描写的是哪里
李荣浩的老街描写的并不是指定某个地方,而是他在老家和父母生活过的80年代的老街道。歌曲呈现出淡淡的忧伤味道,这样更体现出了歌曲的主题,在暗色系的衬托下更让人感觉到一种小忧伤让人怀恋起老街旧巷,老街茶馆。
李荣浩,1985年7月11日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李荣浩9岁开始通过听卡带自学吉他,终因痴迷而荒废学业,初二便辍学;在父母的要求下每周从蚌埠坐火车到南京学习低音提琴,坚持了6-7年时间,师从演奏家尹富源教授。
李荣浩曾通过技校学习获得高考资格,共经历过3次高考,但最终都落榜。李荣浩经历过严重的意外车祸,在医院修养了1年多;出院后不久父亲因白血病离世,他带着母亲到北京通过给其他人写歌、制作音乐还债;2004年,接受人生中第一次专访。
(7)江雪电影老街是哪里扩展阅读:
6月20日,浙江卫视2019《中国好声音》发布了新晋导师李荣浩的宣传片,作为“好声音”史上最年轻的创作型导师,李荣浩的加入一直备受期待和关注。李荣浩出道一年获得金曲奖最佳新人,今年又刚刚入围了金曲奖最佳国语男歌手和最佳作曲人。
“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极富创作力的李荣浩凭借《老街》《李白》《模特》《年少有为》等有温度、有生活、有态度的歌曲,在大众心中留下了独特而鲜明的音乐印记。证明了他天才型原创歌手的实力。
⑻ 长春市著名的老街路,你知道哪几条小板桥在哪里
人民大街是贯穿长春市区南北的主干道,它北起站前广场,南至绕城高速公路,长春市区的主要建筑、公园、绿地,大多在它的两旁。人民大街的建设始于1907年日本开办的“满铁长春附属地”,先后历时百余年。历史上这条大街曾先后被命名为长春大街、中央通、大同大街、中山大街、中正大街、斯大林大街等,1996年5月1日更名为人民大街。这条长街见证了长春百余年成长岁月的沧桑。
解放大路
1932年,伪满《大新京都市计划》定案,其中规划建设的“新京”城区布局采取同心圆内向结构,以大同广场(今人民广场)为中心,纵向以大同街——也就是今天的人民大街,横向以兴仁大路——即今天的解放大路为轴线,组成一个完整的新市区。这条大街的西端是规划中的伪满新京火车南站(现西解放立交桥处),途经伪满新皇宫的外苑广场(现文化广场),沿途还布置了一些重要的机关和会社。
胜利大街
长春胜利大街,始建于1909年左右,最初叫做“东斜街”,后来改名为“日本桥通”,解放之后改称“胜利大街”。它北起长春火车站,南至上海路,与同期建设的商埠地大马路以及长春旧城内的北大街、南大街一道成为贯穿长春城区的主干线。上世纪二十年代,满铁当局将这条大街打造成为一条集商业、金融、住宿、游乐为一体的繁华商街,它曾是伪满之前长春城区最重要的干线道路。
大马路
1907年,清廷吉林西路兵备道开始在长春开建商埠地,于是,“商埠地大马路”应运而生。大马路一带是长春市井文化的集萃地,最繁盛时,这条马路汇集了长春最著名的商号和店铺,如玉茗魁、益发钱庄、协和商场、南世一堂、达仁堂、大陆书局、泰发合商场、振兴合商场、同兴茂、中原洋行、集升斋、亨达利、义和谦、鼎丰真等。素有“长春小天桥”之称的新民胡同也在这一区域里。
长江路
长江路是日本人在20世纪初修建的一条商业街,最早的名称叫横四条街,之后又改为吉野町。由于这里邻近长春站,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使这里形成了极为繁华的商业街区。伪满时期,这里的商行、店铺及各种商业场所发展到300多家。1945年日本战败后,吉野町改名为长江路。上世纪80年代,这里的商业再度兴旺,秋林公司、长江路副食商场、水产商店、乌苏里西餐馆、天福楼饭店、时光照相馆等商铺远近闻名。
新民大街
长春新民大街,北起解放大路,南到新民广场,是长春城区内最短的一条大街。然而,它不仅是伪满新皇宫的中轴线,还是伪满州国的政治中心。在大街两侧矗立着伪满州国国务院、军事部、司法部、经济部、交通部、综合法衙等重要的官舍建筑,这些建筑至今仍保存完好。2012年5月,新民大街成为吉林省首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西安大路
长春西安大路,东发端于人民广场,向西北延伸至西环城路,始建于伪满初期。当时这条大路是连接长春市中心和南满铁路线西侧广阔区域的大路,是伪满当局重点打造的一条东西方向的干线路。这条街路以铁路桥兴安桥(今西安桥)为界,东段被规划成典型的商住街,西段安置了诸多重要的卫生机构以及新京竞马场、高尔夫球场等娱乐休闲设施。
新发路
长春新发路一带原本有一个较为荒凉的自然屯“新发屯”。伪满时期兴建的新发路、新发广场便皆以此命名。在新发路上曾分布着关东军司令部旧址(今中共吉林省委大楼)、关东军宪兵司令部旧址(今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东军司令官官邸旧址(今松苑宾馆)、日满军人会馆旧址(今吉林省公安厅)、宝山洋行(旧长春二商店)、帝都电影院(旧人民电影院)等重要的历史建筑。
重庆路
重庆路是长春一条老牌的商业街,他东起大经路,西至西安大路,始建于1933年,当时的名字叫“丰乐路”,1946年改称重庆路。伪满时期,这里是一条商业繁华的大马路。丰乐路上遍布着许多商号,伪满时期的丰乐剧场(后改名为春城影院)、蒙娜卡罗大舞厅(今卓展商场)等都分布在这条街上。在今天的长春,重庆路商业街被誉为长春的“金街”,最顶级的商业品牌大多集中在这里。
长白路
上世纪初期,拥有“豆城”之誉的长春每天都有大批以大豆为主的农作物经长春火车站运往各地。紧邻火车站的长白路是一条当时被指定的载重马车运粮专用道路。由于中式马车对碎石铺装的道路和柏油路有很强的破坏力,因此,被“满铁”当局设计为成本昂贵的花岗岩铺石路。在长白路的东端曾建有一座“长春取引所”大楼,西端则分布有福顺栈、悦来栈、日升栈三家著名的大客栈。
众所周知,长春市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大都市,也是最早建设的城市之一,长春市有许多闻名于世的老街路,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一讲它们的故事。
人民大街
人民大街是贯穿长春市区南北的主干道,它北起站前广场,南至绕城高速公路,长春市区的主要建筑、公园、绿地,大多在它的两旁。人民大街的建设始于1907年日本开办的“满铁长春附属地”,先后历时百余年。历史上这条大街曾先后被命名为长春大街、中央通、大同大街、中山大街、中正大街、斯大林大街等,1996年5月1日更名为人民大街。这条长街见证了长春百余年成长岁月的沧桑。
解放大路
1932年,伪满《大新京都市计划》定案,其中规划建设的“新京”城区布局采取同心圆内向结构,以大同广场(今人民广场)为中心,纵向以大同街——也就是今天的人民大街,横向以兴仁大路——即今天的解放大路为轴线,组成一个完整的新市区。这条大街的西端是规划中的伪满新京火车南站(现西解放立交桥处),途经伪满新皇宫的外苑广场(现文化广场),沿途还布置了一些重要的机关和会社。
胜利大街
长春胜利大街,始建于1909年左右,最初叫做“东斜街”,后来改名为“日本桥通”,解放之后改称“胜利大街”。它北起长春火车站,南至上海路,与同期建设的商埠地大马路以及长春旧城内的北大街、南大街一道成为贯穿长春城区的主干线。上世纪二十年代,满铁当局将这条大街打造成为一条集商业、金融、住宿、游乐为一体的繁华商街,它曾是伪满之前长春城区最重要的干线道路。
大马路
1907年,清廷吉林西路兵备道开始在长春开建商埠地,于是,“商埠地大马路”应运而生。大马路一带是长春市井文化的集萃地,最繁盛时,这条马路汇集了长春最著名的商号和店铺,如玉茗魁、益发钱庄、协和商场、南世一堂、达仁堂、大陆书局、泰发合商场、振兴合商场、同兴茂、中原洋行、集升斋、亨达利、义和谦、鼎丰真等。素有“长春小天桥”之称的新民胡同也在这一区域里。
长江路
长江路是日本人在20世纪初修建的一条商业街,最早的名称叫横四条街,之后又改为吉野町。由于这里邻近长春站,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使这里形成了极为繁华的商业街区。伪满时期,这里的商行、店铺及各种商业场所发展到300多家。1945年日本战败后,吉野町改名为长江路。上世纪80年代,这里的商业再度兴旺,秋林公司、长江路副食商场、水产商店、乌苏里西餐馆、天福楼饭店、时光照相馆等商铺远近闻名。
新民大街
长春新民大街,北起解放大路,南到新民广场,是长春城区内最短的一条大街。然而,它不仅是伪满新皇宫的中轴线,还是伪满州国的政治中心。在大街两侧矗立着伪满州国国务院、军事部、司法部、经济部、交通部、综合法衙等重要的官舍建筑,这些建筑至今仍保存完好。2012年5月,新民大街成为吉林省首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西安大路
长春西安大路,东发端于人民广场,向西北延伸至西环城路,始建于伪满初期。当时这条大路是连接长春市中心和南满铁路线西侧广阔区域的大路,是伪满当局重点打造的一条东西方向的干线路。这条街路以铁路桥兴安桥(今西安桥)为界,东段被规划成典型的商住街,西段安置了诸多重要的卫生机构以及新京竞马场、高尔夫球场等娱乐休闲设施。
新发路
长春新发路一带原本有一个较为荒凉的自然屯“新发屯”。伪满时期兴建的新发路、新发广场便皆以此命名。在新发路上曾分布着关东军司令部旧址(今中共吉林省委大楼)、关东军宪兵司令部旧址(今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东军司令官官邸旧址(今松苑宾馆)、日满军人会馆旧址(今吉林省公安厅)、宝山洋行(旧长春二商店)、帝都电影院(旧人民电影院)等重要的历史建筑。
重庆路
重庆路是长春一条老牌的商业街,他东起大经路,西至西安大路,始建于1933年,当时的名字叫“丰乐路”,1946年改称重庆路。伪满时期,这里是一条商业繁华的大马路。丰乐路上遍布着许多商号,伪满时期的丰乐剧场(后改名为春城影院)、蒙娜卡罗大舞厅(今卓展商场)等都分布在这条街上。在今天的长春,重庆路商业街被誉为长春的“金街”,最顶级的商业品牌大多集中在这里。
长白路
上世纪初期,拥有“豆城”之誉的长春每天都有大批以大豆为主的农作物经长春火车站运往各地。紧邻火车站的长白路是一条当时被指定的载重马车运粮专用道路。由于中式马车对碎石铺装的道路和柏油路有很强的破坏力,因此,被“满铁”当局设计为成本昂贵的花岗岩铺石路。
⑼ 乘风破浪的取景地都在哪里
张堰老城,老城、老街、老时光,不知道看过电影的你们是否会惊讶于在张泾河边的飞车戏。一个个航拍镜头在收录惊险的同时,也展现了张堰老城的魅力。老街、老屋、老人,都是这座千年古镇的低吟。无论是充满市井味的颓废老街,还是城内那四大块保存完好的清朝建筑群,抑或位于郊外百家村的金山区天主总堂,都可以成为到临张堰的理由。推荐景点:南杜纪念馆、百家天主教堂、高天梅故居、张堰公园等 特色美食:朱阿婆的臭豆腐、" 新味小吃店 " 的冷面,朱行 - 钟情于春光百货前的老闸门,后会无期》马浩汉与刘莺莺告别的场景,也在朱行镇拍摄,在韩寒的两部电影里均入镜的春光百货,就位于朱行镇市中街上。如果当年是活跃在小镇上的地道少年,对于这样的百货模样与铁锈斑斑的老闸门肯定不会陌生。老街上仅存着的残旧茶馆与书场,铺叙着一段旧时光里的闲情。
⑽ 电影小花拍摄外景地在哪里
屯溪老街、黄山等。
从电影《小花》开始,屯溪老街已有近百次被搬上银幕。最早家喻户晓的电影《小花》就是在老街拍摄的,唐国强、刘晓庆、陈冲等也凭借此片在影视界逐渐崭露头角。导演张铮、黄健中还选择了黄山“打鼓洞”等处作为拍摄地,片中何翠姑抬着担架在陡坡悬崖上爬行磨破膝盖的镜头,让人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