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戛纳电影节到底是什么地位
70多年来,电影界的大腕——以及无数想成为电影界大腕的人——都会在5月份的时候来到法国的这个海滨度假胜地,参加年度最盛大的活动:戛纳电影节。
报道称,戛纳电影节堪称世界最负盛名的电影节,主要是因为它与众不同,一直以来始终是一些最伟大的电影杰作的首映之地。戛纳电影节也是很多著名电影制作人的事业腾飞之地,比如昆廷·塔兰蒂诺和史蒂文·瑟德贝里。
戛纳电影节小心翼翼地打造自己的形象,只安排放映数量有限的影片;把奖项颁给由世界各地著名制作人、演员和作曲家组成的评委选中的影片;同时始终维持其世界最大电影市场的地位。
赢得戛纳电影节奖项并不能保证影片获得商业或决定性成功:
然而,毫无疑问这是个重要奖项,可以开创事业成功的起点,确保导演在电影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还促成数月后影片在整个评奖季大获成功。
比如,2011年,影片《艺术家》在戛纳电影节上首映,主演让·迪雅尔丹荣获最佳男主角奖。后来,该影片获得了五项奥斯卡大奖,包括最佳影片奖,这也是法国电影首次赢得该奖。
但是,戛纳电影节的重要地位并不仅限于颁发奖项,它还影响着哪些影片能够对观众放映。对于参加戛纳电影节的大多数人来说,最重要的活动就是“电影交易市场”这个环节。
“专业经销商”——即专门为外国影片、艺术剧院及其它小众电影寻找观众的影片经销商——常常在戛纳电影节上完成全年最重要的交易。希望寻找资助和推销影片的电影制作人也来到戛纳电影节,结交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者、经销商和宣传评论员。
以上内容参考 参考消息-戛纳电影节为何如此重要?这篇文章告诉你答案——
『贰』 戛纳电影节规模是不是很大啊
戛纳电影节在国际上也称之为国际电影节,规模足以影响整个国际电影。
1、戛纳国际电影节,亦译作坎城国际电影节,创立于1946年,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最顶尖的国际电影节,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也称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是“金棕榈奖”。
2、自开办以来,戛纳国际电影节始终坚持其创立初衷即推动电影节发展,振兴世界电影行业,为世界电影人提供国际舞台。
3、除了对电影节初衷的坚持,电影节也准备好接收新的概念想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电影节在保有其核心价值的基础上,也一直在进步发展,他们致力于发现电影行业新人并且为电影节创造一个交流与创造的平台。
『叁』 戛纳电影节是什么,只要是明星就能去
戛纳国际电影节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最顶尖的国际电影节。不是所以明星就能去,需要入围之后受到邀请才能去。
戛纳国际电影节亦译作坎城国际电影节,创立于1946年,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最顶尖的国际电影节,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也称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是“金棕榈奖”。
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影片的质量却并没有同步前进。国际三大电影节上的主竞赛和重要竞赛单元,中国导演的身影越来越少,2016年在戛纳则彻底消失。戛纳选片负责人蒂耶里·弗雷茂证实2016年报名的中国影片数量不在少数,可惜入围名额有限。
他表示可以直接反映戛纳电影节和中国关系密切的参数——戛纳市场的中国公司注册人数,以及电影创作者、电影报道记者的人数不断增加,则从另一侧面表明了戛纳和中国越来越紧密的联系。
『肆』 戛纳电影节对于全球产业和中国电影有什么重要性
戛纳电影节是全球最大的电影交易市场。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万家参展商和片商前来电影市场。无论是放映规模还是放映数量都与其他电影节不同。粗略估算,全球每年70%的电影交易是在戛纳完成的。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戛纳电影节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全球电影产业的脉搏,同时也深深影响着中国电影。
中国电影在戛纳呈现两种面孔。一方面,是以张艺谋、陈凯歌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商业影片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了较高的热门,另一方面,是以贾樟柯、娄烨、王小帅为代表的第六代导演在竞赛单元上也颇有收获。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当年中国大陆电影的两极特点。
两种电影均向世界展示了两种中国特色电影,一种是较为奢华的中国古代猎奇图像,另一种是当代中国的当下持续时态。两种电影都在戛纳获得了较好的评价,售卖到了全世界。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全球电影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戛纳电影节与中国的关系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但服务产业、服务影人,一直是戛纳电影节的宗旨,未来也不会改变。
第74届戛纳电影节举行颁奖仪式
当地时间7月17日晚,第74届戛纳电影节举行了颁奖仪式。首先颁发的是荣誉金棕榈大奖,电影节组委会专门邀请了意大利导演保罗·索伦迪诺作为特别颁奖嘉宾,将这个意义重大的奖项颁给了意大利影坛泰斗马可·贝洛基奥,并且播放了贝洛基奥从影以来经典作品的混剪短片。
随后揭晓的是最佳男演员奖,由最后一个竞赛日上映的澳大利亚影片《内特拉姆》的男主角卡赖伯·兰德里·琼斯获得。初次获得表演大奖的卡赖伯·兰德里·琼斯情绪十分激动,一上台就连说“fuckfuck”,对评审团表达了感激,这个奖项对他来说意义重大。
卡赖伯·兰德里·琼斯在《内特拉姆》中饰演了1996年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亚瑟港大屠杀事件的凶手,29岁的马丁·布莱恩特。他在影片中以精湛的演技,塑造了这个饱受精神疾病之苦的年轻人脆弱、浪漫又暴戾的形象。
获得最佳女演员奖的是挪威影片《世界上最糟糕的人》的女主角雷娜特·赖因斯夫。这位女演员主要活跃在剧场,被法国国宝级女演员伊莎贝尔·于佩尔发掘,推荐给导演约阿希姆·提尔,从而主演了这部影片。
『伍』 【戛纳电影节】带你走近戛纳!
分享转发的人运气总不会太差哟!
关注剧透社订阅号(Jutou321)
剧透,让你更懂电影!
『陆』 2019年第72届戛纳电影节官方海报如何解读
第72届戛纳电影节将于5月14日开幕,5月25日闭幕。
2019年3月29日,传奇导演、法国新浪潮电影之母阿涅斯·瓦尔达在与癌症短暂抗争后于家中离世,去世时家人和朋友都在她的身边,享年90岁。
官方海报上放的是26岁的阿涅斯·瓦尔达,当时是1954年,她正在拍摄电影《短角情事》(La Pointe Courte),当年这部电影就是在戛纳电影节的非竞赛单元首映的。
这张经典的图片中,拍摄地点位于法国东南部赛特小镇的海滩边上,瓦尔达正站在一位技术人员的肩膀上看着摄影机。
“这张照片总结了阿涅斯·瓦尔达的一切:她的热情、沉着和恶作剧。”戛纳电影节的组织者说,她拥有“自由艺术家的成分、形成了她从未停止改进的食谱。”
『柒』 第75届戛纳电影节的评审都有谁
第75届戛纳电影节各单元的评审如下:
1、主竞赛单元
评委会主席:文森特·林顿
评委:丽贝卡·豪尔、劳米·拉佩斯、杰夫·尼科尔斯、阿斯哈·法哈蒂、迪皮卡·帕度柯妮、杰丝敏·特丽卡、拉吉·利、约阿希姆·提尔
2、一种关注单元
评委会主席:瓦莱丽亚·戈利诺
评审:黛布拉·格兰尼克、尤安娜·库里克、本杰明·毕欧雷、埃德加·拉米雷兹
3、电影市场XR沉浸影像单元未来奖
评委:章子怡、汉娜·明荷拉、米歇尔·雷哈克、薇姬·多布斯·贝克、卡莉·斯考格兰德、道格·钱
章子怡第4次担任戛纳评委
近日,第75届戛纳电影节电影市场XR沉浸影像单元公布评委会阵容及入围影片,评委包括章子怡、汉娜·明荷拉、米歇尔·雷哈克、薇姬·多布斯·贝克、卡莉·斯考格兰德、江道格。本届XR沉浸影像单元入围的18部VR体验作品将于5月17日-28日线上展映。
据悉,这是章子怡第4次担任戛纳评委,足以说明戛纳电影节对章子怡的厚爱。章子怡也用《卧虎藏龙》、《英雄》、《夜宴》、《十面埋伏》、《艺伎回忆录》、《一代宗师》、《我和我的父辈》等代表作证明自己的实力。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第7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捌』 戛纳电影节是什么
戛纳国际电影节也叫作康城(坎城)国际电影节,是一个电影人的节日,一般的举办方会为电影创作者颁发电影奖项。戛纳电影节每年定在五月中旬举办,为期12天左右,通常于星期三开幕、隔一周的星期天闭幕。
戛纳电影节创立于1939年,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最顶尖的国际电影节,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是"金棕榈奖"。
(8)戛纳电影节电影市场图片扩展阅读:
戛纳电影节发展历程:
1930年代戛纳电影节末,法国有感于当时德国、意大利高涨的法西斯主义气焰,于是法国公共行政及艺术部长尚·杰伊(Jean Zay)接受菲利普·艾蓝杰(Philippe Erlanger)的建议,决定在戛纳创立新的国际电影节。
1939年六月,路易·卢米埃(Louis Lumière)接受担任第一届“国际电影节”主席,第一届电影节预计自9月1日进行到9月30日。
戛纳电影节法国外交部、教育部、电影联合会支持下由法国艺术行动协会再办戛纳电影节,这是实实在在的第一届。第一届戛纳电影节是在戛纳的一家旧赌场举办。后由法国工业部和商业部共同组织。
自1946年第一届以来,1948年跟1950年因财政困难停止举办。但是在1949年,电影节在新的大楼“电影节大楼”(Palais des festivals)举办;法国人亦称之为“红地毯大楼”。
自创办以来,除1948年、1950年停办和1968年中途停办外,每年举行一次,为期两周左右。原来每年9月举行。1951年起,为了在时间上争取早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改在5月举行。
1956年最高奖为“金鸭奖”,1957年起改为“金棕榈奖”,分别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此外,历年来还先后颁发过爱情心理电影、冒险侦探电影、音乐电影、传记片、娱乐片、处女作、导演、男女演员、编剧、摄影、剪辑等奖。
『玖』 世界四大电影节的戛纳国际电影节
戛纳国际电影节(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亦译作康城(坎城)国际电影节,创立于1939年,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最顶尖的国际电影节,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是“金棕榈奖”。法国的戛纳电影节因举办地拥有大海、美女和阳光(Sea,Sex,Sun)三大特色而被称为3S电影节。当前戛纳电影节每年定在五月中旬举办,为期12天左右,通常于星期三开幕、隔周星期天闭幕。其间除影片竞赛外,市场展亦同时进行。电影节分为六个单元:“正式竞赛”,“导演双周”,“一种注视”,“影评人周”,“法国电影新貌”和“会外市场展”。
“戛纳电影节是一个不关心政治的真空地带,是一个浓缩的好像人们能直接联系,讲同一种语言的微观世界。”
尚·高克(Jean Cocteau)
1939年,法国教育及艺术部部长让·扎伊(Jean Zay)提议在法国创建一个国际电影节。戛纳因其“阳光及美丽的景色”而当选会址。
第一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第一届嘎纳国际电影节,由路易·卢密耶(Louis Lumière)担任主席,但是被二战延误。1945年,法国国家文艺协会(AFAA)再度被要求在外交部和教育部的支持下组织电影节;自1946起,刚创造的法国国家电影中心也联合支持。
1946年9月20日,戛纳国际电影节作为战后的第一个重要的国际文化盛事,在戛纳的旧赌场里举行。当时,戛纳国际电影节是一个设有董事会的非营利组织;并在1972年变成慈善机构。除了1948年和1950年 —— 因为缺乏资金戛纳电影节被取消以外—— 每年都举行为期两周的戛纳电影节;1951年以前是在9月举行,后来变成 5月。1968年,戛纳电影节因政治骚乱被迫中断。
最开始的时候,戛纳电影节主要是一个旅游和社交事件,更像是电影论坛而非 赛事。 几乎所有参展的电影都可获得奖项。历经多年后,随着参加者的急剧增加和新的经济后盾,戛纳电影节改变了原来的定位,逐渐演变为电影工业中最为媒体关注的年度盛事。时至今日,每年约有一千六百个媒体的四千多个记者参加戛纳电影节。 1959年“电影市场”的创建更增添了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影响力;其不但提供了一个商业平台,而且为电影工业的买家和卖家之间的会晤及讨论提供了便利 。在其不断发展的45年间,戛纳电影场已成为全球电影行业的主要市场。同样,在2000年创建的围绕电影宫的国际村(Village International)也使越来越多的国家能促进自己的文化及电影,并为他们的制片人和电影工业提供支持。
与正式提名并行的是1962年创建的“国际影评周”和1969年创建的“导演双周”。这两项活动都设有各自的竞赛单元。1978年,时任电影节总代表吉尔·雅各布(Gilles Jacob)创立了“金摄影机奖”(Caméra d'or),以奖励三个竞赛中的最佳影片。
戛纳国际电影节初期,是由各国选送自己的电影来参赛。1972年,总代表莫里斯·贝西(Maurice Bessy),电影节主席法伍尔·勒·布埃(Favre le Bret)和董事会毅然决定戛纳电影节自此将是参赛影片提名的唯一决策者,自行在全球范围内提名参赛影片。这个决定标志着一个转折点,很快被其他的电影节效仿。 1998年,吉尔·雅各布(Gilles Jacob)创立了“电影基石”(Cinéfondation)提名全球电影学校的短片和中片,旨在发现和提携新的电影人才。自此,各国家和地区的两千多部电影被送到电影节竞选提名。
追随电影基石的构想,2000年的秋天在巴黎开办的戛纳电影节官邸也是为年轻的电影人提供在国外发展自己的拍摄计划的机会并鼓励其在国际的推广。
2000年,自1978年起一直担任戛纳电影节的总代表的吉尔·雅各布(Gilles Jacob),继皮尔·福娃(Pierre Viot)之后被董事会选为主席 。皮尔·福娃(Pierre Viot)从1985年到2000年担任主席,2000年成为电影基石会长。从2001年起,吉尔·雅各布(Gilles Jacob)由戛纳电影节总经理维若妮卡·盖拉(Véronique Cayla)及艺术总监特艾里·福茂(Thierry Frémaux)协助工作。
他们加强了戛纳电影节作为年度国际电影讲坛的地位。所有的电影风格、学派和类型都各得其所。无论是通过电影放映还是通过众多丰富电影节的文化、艺术活动:讨论会、表彰会、大使讲堂、音乐会、展览等,其永恒的目标是为了电影艺术的成长服务。 戛纳电影节不仅是电影产业从业人员聚会的理想场所,而且也非常注意那些促进电影发展的艺术家的才能。历经数年,戛纳电影节以其在电影的艺术水准和商业影响之间取得的平衡著称于世。不但为展示的影片保证了一个独特的国际化的平台,而且在维护“为广泛的受众提供电影产品”的理念同时,也揭示和反映世界电影的发展和趋势。
『拾』 本届戛纳电影节推迟举办,往届戛纳电影节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呢
1月28日 据报道,戛纳电影节主办方27日表示,由于持续的新冠疫情危机,戛纳电影节将推迟约两个月,于7月6日至17日举行。
评委会大奖:玛缇·迪欧普《大西洋》(法国、塞内加尔、比利时)
最佳导演: 让-皮埃尔·达内、吕克·达内《年轻的阿迈德》(比利时、法国)
最佳男演员:安东尼奥·班德拉斯《痛苦与荣耀》(西班牙)
最佳女演员:艾米丽·比查姆《小小乔》(奥地利、英国、德国)
最佳剧本:瑟琳·席安玛《燃烧女子的肖像》(法国)
评委团奖:拉吉·利《悲惨世界》(法国)&小克莱伯·门多萨、儒利亚诺·多赫内利斯《巴克劳》(巴西、法国)
评审团特别提及奖:伊利亚·苏雷曼《必是天堂》(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