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电影比例是什么
4:3。早期电影的银幕比例为1.33:1(4:3);在电影刚刚出现的年代,所有电影的画面大小形状都是差不多的。我们一般把画面宽度和高度的比例称为长宽比(Aspect Ratio,也称为纵横比或者就叫做画面比例)。
从19世纪末期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几乎所有电影的画面比例都是标准的1.33:1(准确地说是1.37:1,但作为标准来说统称为1.33:1)。也就是说,电影画面的宽度是高度的1.33倍,这种比例有时也表达为4:3,就是说宽度为4个单位,高度为3个单位;这种画面比例后来被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所接受,称为学院标准(Academy Standard);
20世纪50年代,刚刚诞生的电视行业面临着采用何种屏幕比例作为电视标准的问题。为了方便把电影搬上电视屏幕,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NTSC)最后决定采用学院标准作为电视的标准比例,这也就是4:3电视画面比例的由来。这个比例一直到今天仍是电视的主导标准。
电影比例产生电影感的方法
要让影片直观产生「电影感」的方法,就是直接将比例修改为现在流行的2.39:1(宽比高)比例,让16:9的画面产生黑边,例如:有些Youtuber的vlog,很常会 看到一段对白介绍结束后,画面转到由很多空镜头(ex.景物)组成的桥段的时候,上下就会慢慢的跑出黑边来。
看到这边时,我们心中就会知道 ,有好戏可看了,甚至是电玩游戏,常常玩到一个关卡结束,就会跑出剧情的过场画面,这时候上下通常也会跑出黑边来,目的是告知玩家接下来的画面不是 游戏,而是剧情,你要耐心看完。 以上种种例子,皆是利用模仿流行的电影画面比例。
不过,不是每一次产生黑边都是在模仿电影感,有时是为了让画面不要超萤幕,像是早期电视通常为4:3,但为了要播16:9或是2.39:1的格式时 ,就得产生黑边来,避免画面超出萤幕范围,这也就是为何有时看电视时,画面会被整个黑框包围住。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_视频比例
B. 电影院的银幕长宽比是多少,为什么是这个比例
1.78:1 (16:9)。
IMAX原始胶片的画面比例是 1.43:1 ,数字IMAX的画面比例是 1.78:1 (16:9)。 一般电影是 2.35:1
标准的IMAX银幕为22米宽、16米高,但完全可以在更大的银幕播放,而且迄今为止不断有更大的IMAX银幕出现。IMAX的构造亦与普通电影院有很大分别。由于画面分辨率提高,观众可以更靠近银幕,一般所有座位均在一个银幕的高度内。
看电影注意事项
减少吐槽:需要注意有些电影可能不会符合每个人的口味,所以在电影院中会出现很多吐槽的人,这时不文明的现象。这样不仅会影响旁边观影人的心情,而且也会影响整个电影院的观影气氛。
降低语调:需要注意一般电影院中每个人都是很安静的,只有电影的声音。由于电影的情节很好,可能有很多人都会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尽管这样,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也要尽量降低语调,以免破坏观影效果。
C. 为什么电影的比例是宽屏的,而不是4:3
什么是变形宽银幕(Anamorphic Widescreen)?我能用得到变形宽银幕吗?16:9和4:3有什么区别?1.85:1、2.35:1这些又是说的什么?变形宽银幕真的画面质量一定就好吗?
我们先从电影画面开始说起吧。
一、电影画面比例的发展历史
在电影刚刚出现的年代,所有电影的画面大小形状都是差不多的。我们一般把画面宽度和高度的比例称为长宽比(Aspect Ratio,也称为纵横比或者就叫做画面比例)。从19世纪末期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几乎所有电影的画面比例都是标准的1.33:1(准确地说是1.37:1,但作为标准来说统称为1.33:1)。也就是说,电影画面的宽度是高度的1.33倍。这种比例有时也表达为4:3,就是说宽度为4个单位,高度为3个单位.
这种画面比例后来被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所接受,称为学院标准(Academy Standard)。这一时期的几乎所有经典老片都是以这种比例制作的。下面你看到的就是一些从DVD上截下来的实际电影画面。
《吸血鬼》(1931) 《乱世佳人》(1939)
《绿野仙踪》(1939) 《美好人生》(1946)
20世纪50年代,刚刚诞生的电视行业面临着采用何种屏幕比例作为电视标准的问题。为了方便把电影搬上电视屏幕,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NTSC)最后决定采用学院标准作为电视的标准比例,这也就是4:3电视画面比例的由来。这个比例一直到今天仍是电视的主导标准。
随着电影通过电视屏幕迅速进入家庭,好莱坞的电影公司发现电影院里的观众开始大量流失。为了让观众重新回到电影院,他们想出了新主意:立体电影和宽银幕电影。这两种电影的试验实际上从20年代就开始了,但直到50年代才受到真正的重视。
许多人应该还记得立体电影:带上一副立体眼镜就能看到立体的景象!不过立体电影由于诸多问题变成了昙花一现,宽银幕电影却一直流传下来并发展壮大。1953年,20世纪福克斯公司推出了CinemaScope的宽银幕电影格式,这种格式在其后的几年间被许多电影公司所采用。后来又出现了Panavision宽银幕格式,Panavision逐渐成为了市场主流并把CinameScope赶出了舞台。
现在,电影业界有着多种多样的画面比例格式,但有两种“标准”比例占据着主导地位:学院宽银幕(Academy Flat,1.85:1)和变形宽银幕(Anamorphic Scope,2.35:1)。注意这里的变形宽银幕和我们在DVD上所说的变形宽银幕不是一回事。变形宽银幕电影是指用变形球面镜头拍摄,把图象在水平方向挤压,使得画面能适合于1.37:1的胶片,如果对着光源直接看电影胶片的话,圆体看起来就会象又瘦又长的椭圆型。当播放影片时,就用带有变形镜头的电影播放设备,利用光学原理重新把图象拉宽放映,使图象回到原来的纵横比。其他画面比例还有1.66:1和2.20:1(70毫米胶片)等,但我们的介绍集中于1.85:1和2.35:1就行了。
在学院宽银幕格式下,电影画面的宽度是高度的1.85倍。在变形宽银幕格式下,电影画面的宽度是高度的2.35倍。下面分别是这两种画面比例的电影截图。
《英国病人》
《细红线》
在电影院里,宽银幕电影本身的效果和视觉冲击力是无庸置疑的。但是如何把宽银幕电影搬上电视却成了一个难题。如果要把整个画面都显示出来,那电视屏幕的上下就必然会被浪费。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有两种方法:Pan & Scan和Letterbox。
二、电影转为电视画面的方法
Pan & Scan就是在胶转磁过程中根据需要截取宽银幕画面中的某一块,就好像用4:3摄像机对着宽银幕摇镜头一样。但是在DVD的包装盒上,这种方式很少被叫做Pan & Scan,而是一般都叫做4:3全屏(Full Frame)。所以,你如果看到标有“4:3全屏”的DVD而电影本身又是宽银幕的,基本上就是说这部DVD是通过Pan & Scan方式制作出来的(会有例外,下面可以看到)。
Pan & Scan方式实际上裁掉了很多原始的画面内容,有时候还会严重破坏原先的画面构图。所以大多数影迷都不太喜欢这种格式,而是更愿意看Letterbox格式。在Letterbox方式下,电影的全部原始画面都被保留了,电视屏幕上下的未使用部分则用黑条来填充,这样来构成一个4:3的画面。看下面两个例子。
《心灵捕手》 《都是爱情惹的祸》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你能看到导演拍的全部画面,缺点则是牺牲了一些垂直分辨率。但是对电影来说,看全画面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现在Pan & Scan方式仍然有着巨大的市场,主要是很多人对屏幕上下的黑边无法接受,而且全屏上的人像显得大一点。所以为了满足所有观众的需要,现在一部电影经常会分别推出宽屏版和全屏版的DVD。但对于追求原汁原味的影迷来说,一般都会选择宽屏版的。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具体的画面比较,了解一下Pan & Scan方式到底会损失多少画面。
这两幅画面都是取自华纳的《银翼杀手》,上图来自宽屏版,下图来自全屏版。这个场景中哈里森·福特正在和肖恩·杨说话。注意宽屏版背景中导演刻意营造的画面,在全屏版中完全丧失了意境,而且两个角色也只剩了一个。
再看这个来自《赏金杀手》的场景。导演萨吉奥·里昂是宽银幕画面运用的高手。这时候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刚刚来到镇上,受到一帮匪徒的挑衅。你可以看到导演在整个画面中是如何错落有致地安排人物的。而在全屏版中,有一个匪徒完全消失了,伊斯特伍德也只剩了半个身子,原先的戏剧张力完全消失了。
这是来自哥伦比亚三星的《好人无几》中的画面。导演在这里很好地运用了纵深镜头,把两个相对立的人物都包括了进来,增加了戏剧张力。但是在全屏版中,画面只够容下一个人,制作人员不得不保留汤姆·克鲁斯而把杰克·尼科尔森赶出画面,一个本可以当作范本的镜头就这样被破坏了。
上面这些都是2.35:1的例子,类似的情况在1.85:1的片子中同样存在,只不过没有2.35:1这么明显罢了。
当然,我们上面所说的只是绝大部分的情况。实际上也有一些相反的情况:你在4:3的电视上能看到比宽银幕电影更多的内容。这是因为有些导演(包括詹姆斯·卡梅伦)会使用超级35毫米摄影机来拍电影,这样得到的原始胶片就是4:3的,在电影院里用宽银幕格式放映的时候实际上是裁取了4:3画面的中间一块。请看下面的例子。
这两个画面分别来自哥伦比亚三星的《空军一号》宽屏版和满屏版。导演沃尔夫冈·皮特森就采用了超级35毫米摄影机来拍这部电影。电影在电影院中放映的时候是用的2.35:1的比例,但这并不是全部的原始画面,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等到制作DVD的时候使用的是原始胶片,这样我们就看到了比电影院中更多的东西。画面中的白框显示了2.35:1的画面所裁切的部分。
不仅是《空军一号》,这种技术在《终结者2》、《泰坦尼克号》、《深渊》中都曾用过。但是这种方法也引起了诸多争议。比如詹姆斯·卡梅伦就曾说过,他拍的电影中实际上更喜欢有几部的全屏版画面。
除了上面这种方法以外,还有一种全新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全电脑制作的动画片,那就是干脆对宽屏版和全屏版分别构图!
请看这个来自迪斯尼的《虫虫危机》的例子。不用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全屏版是经过重新构图的。迪斯尼的工作人员在做全屏版的时候重新摆放了角色位置,一些背景物体的位置也有细微的变化。我们在画面中加了箭头好让大家看得更清楚一些。这样一来,两种画面格式都有了完美的画面,但是这种方式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制作成本大大增加了。
三、DVD的变形宽银幕
好了,电影方面就先说这么多,下面我们应该转回电视和DVD来谈谈变形宽银幕的问题了。我们知道电视的下一步发展方向是数字电视。而数字电视的屏幕比例规定为1.78:1(16:9)。这个比例很接近学院宽银幕的1.85:1。所以如果要把1.85:1的电影搬上16:9电视,那简直再合适不过了,既不用进行什么裁切又能充分利用全部480条扫描线(NTSC制式,下同),在电视屏幕上看到整个电影画面。
但是现在毕竟大多数人用的还是4:3的传统电视。为了既照顾传统电视用户,又考虑将来的发展趋势,DVD在制定标准的时候就设计了变形宽银幕这样一个功能。这个功能从原理上说很象电影的变形宽银幕,但又有所区别。
我们以1.85:1的学院宽银幕画面为例(见下图)。从电影制作DVD的时候,不进行任何裁切而是转换整个画面,但在横向上把画面压缩,这样就能用满电视的所有480条扫描线,但得到的是一个横向压缩的4:3画面(如果是2.35:1的画面则画面中本身就会有上下两个黑条)。最后,在视频数据中会加上一个标志,表明画面是变形宽银幕的。剩下的工作就由DVD机来完成了。
所有的DVD机在画面格式方面都有三种选项:16:9、4:3 Letterbox和4:3 Pan & Scan。如果你的电视是16:9的,就应该选16:9方式播放。这样DVD机会放出所有扫描线。由于16:9电视都具有横向扩展功能,收到数据流中的变形宽银幕信号就会自动进行横向扩展,把横向压缩的画面拉伸成为比例正确的16:9画面(如下图)。
如果你的电视是4:3的,那么一般来说应该选择4:3 Letterbox方式。由于DVD机都有内置的Auto Letterbox功能,因此能把原始的480条扫描线重新取样为360条扫描线。这样也能得到比例正确的完整画面,而屏幕上下没有用到的部分则自动用黑条来填充。把垂直方向的480线变为360线这个工作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完成。有些机器就是简单地每4根线丢弃一根线,有些比较高级的机器则会采用一些比较复杂的算法,以求得到较好的效果。但是不管怎么处理,最后的结果都是画面损失了垂直分辨率。DVD发烧友们都喜欢用16:9电视就是这个原因。从下图中也可以看到,圆形图案的边缘损失了很多细节。
在4:3电视上我们还可以选择4:3 Pan & Scan方式播放。DVD机的这个Pan & Scan和前面说过的电影制作中的Pan & Scan原理是一样的,通过数据流中的设置,可以在宽银幕画面中根据构图需要选择裁切窗口。最后得到的画面虽然保留了全部的扫描线,但只是原始画面的中间一部分,原始画面的两边被切掉了一部分(如下图)。
要说明的是,存放在碟片上的变形宽银幕画面都是一样的,但制作人员可以通过在内容里设置不同的标志来控制变形宽银幕输出的格式。也就是说,如果某部分内容设成了只允许4:3 Letterbox,那么即使你把DVD机放到4:3 Pan & Scan方式也没用,出来的仍然是4:3 Letterbox画面。反过来也一样,如果DVD内容本身只允许4:3 Pan & Scan,那你就只能看到全屏的画面。不过,现在据说也出现了可以强制设置标志的DVD播放机。在这种播放机上不管碟片的标志是如何设置的,都可以用4:3 Letterbox和4:3 Pan & Scan两种方式来播放。
一般对正片来说,只要是变形宽银幕都会激活4:3 Letterbox格式。4:3 Pan & Scan方式由于要对画面进行裁切,往往对构图破坏很大,所以很少有正片激活了这种方式。
但对于片头菜单来说情况就不一样了。制作人员在制作菜单的时候可以把重要的项目都放在中间,而在两边的区域里只放一些无关紧要的背景画面之类的。这样在4:3电视上就算裁掉了也不要紧。所以对菜单来说,变形宽银幕的菜单一般都激活了4:3 Pan & Scan方式,而很少有激活4:3 Letterbox方式的。
四、Letterbox的方方面面
上面说的是DVD机的Letterbox变形方式。有时候在说DVD的画面比例时也用Letterbox来表示按Letterbox方式(见第二节)制作的不可变形画面,比如Letterbox 1.85:1就是指不可变形的4:3画面格式,在这个4:3画面里上下都是黑条,只有中间一块1.85:1的区域是电影画面内容。这种格式如果在16:9电视上放出来,四周都有黑条,只有中间一块图像。
当然,16:9电视可以用拉伸功能把中间这块图像放大到整个画面来显示,但因为扫描线就这么多,所以放大后的图像会显得比较粗糙。
但是,在普通4:3电视上放的时候,这种格式得到的画面和变形宽银幕1.85:1的画面用4:3 Letterbox方式放出来是一样的。从理论上说,由专业人员制作的Letterbox画面比DVD机自己重取样产生的Letterbox画面应该要好。但是实际上同一部片子我们看到的变形宽银幕版本往往比不可变版本画质要好,即使在4:3电视上看起来也很明显,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不可变形的DVD一般发行年代比较早,是DVD发展初期的产品。那时候DVD制作设备和技术都还不很成熟,做出来的画面往往瑕疵较多。到了后来DVD进入了成熟期,制作技术突飞猛进,画面水准大大提高。这时变形宽银幕格式也占了统治地位,可以说基本上没有电影再发行不可变形的Letterbox版本了,一般都是变形宽银幕,或者是变形宽银幕再加上单独制作的4:3全屏版。拿后来的东西和以前比,后来的画面当然要胜出了。
在传统的4:3电视上用4:3 Letterbox方式看变形宽银幕会损失25%的扫描线,但这个问题现在在某些机器上已经得到了解决。索尼、东芝等厂家都推出了带有垂直压缩功能的4:3电视。用这种电视看变形宽银幕的DVD,可以把DVD机设成16:9,然后用电视的垂直压缩功能把480条扫描线压缩到原先360线的范围内显示,这样既能保持画面比例正确,又能充分利用扫描线,显示清晰细腻的画面。比较一下下图和前面的4:3 Letterbox图,你可以看到这里的细节丰富得多。
D. 电影屏幕是21比9还是16比9
这样是因为可以使拍摄的场景更加广阔,在电影院中播放时会更有气势,对于家庭的平板电视的话16:9更好些,这就是为什么电影21:9宽屏居多,电视剧基本采用16:9的原因。
电影画面比例:
一、早期电影的银幕比例为1.33:1(4:3):
1、在电影刚刚出现的年代,所有电影的画面大小形状都是差不多的。我们一般把画面宽度和高度的比例称为长宽比(Aspect Ratio,也称为纵横比或者就叫做画面比例)。
从19世纪末期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几乎所有电影的画面比例都是标准的1.33:1(准确地说是1.37:1,但作为标准来说统称为1.33:1)。
也就是说,电影画面的宽度是高度的1.33倍,这种比例有时也表达为4:3,就是说宽度为4个单位,高度为3个单位;这种画面比例后来被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所接受,称为学院标准(Academy Standard)。
2、20世纪50年代,刚刚诞生的电视行业面临着采用何种屏幕比例作为电视标准的问题。为了方便把电影搬上电视屏幕,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NTSC)最后决定采用学院标准作为电视的标准比例,这也就是4:3电视画面比例的由来。这个比例一直到今天仍是电视的主导标准。
二、变形宽银幕的出现:
1、随着电影通过电视屏幕迅速进入家庭,好莱坞的电影公司发现电影院里的观众开始大量流失。为了让观众重新回到电影院,他们想出了新主意:立体电影和宽银幕电影。
这两种电影的试验实际上从20年代就开始了,但直到50年代才受到真正的重视。当然立体电影并未真正的成为大众消费的主流,宽银幕却一直传承下来;
2、变形宽银幕电影是指用变形球面镜头拍摄,把图象在水平方向挤压,使得画面能适合于1.37:1的胶片,如果对着光源直接看电影胶片的话,圆体看起来就会象又瘦又长的椭圆型。
当播放影片时,就用带有变形镜头的电影播放设备,利用光学原理重新把图象拉宽放映,使图象回到原来的纵横比。其他画面比例还有1.66:1和2.20:1(70毫米胶片)等,但我们的介绍集中于1.85:1和2.35:1就行了。
3、实际上也有一些相反的情况:你在4:3的电视上能看到比宽银幕电影更多的内容。这是因为有些导演(包括詹姆斯·卡梅伦)会使用超级35毫米摄影机来拍电影,这样得到的原始胶片就是4:3的,在电影院里用宽银幕格式放映的时候实际上是裁取了4:3画面的中间一块。
4、等到制作DVD的时候使用的是原始胶片,这样我们就看到了比电影院中更多的东西。画面中的白框显示了2.35:1的画面所裁切的部分;目前来说采用4:3银幕比例的电影已经基本退出历史舞台,现在主流的电影以2.35:1居多。
E. 怎么查看视频的帧数 速率 比特率
AVIcodec 1.1.0.4 汉化版
关于本软件的简介:
光是看扩展名是无法知道影片的正确的编码格式的,特别像 DivX 这样的高品质、高压缩比的影片格式出现后。除了原本未压缩的 AVI 影片外,目前使用这样的扩展名格式影就还有 DivX、XviD 等等,而使用 AVIcodec 来检测影片的正确压缩格式是较简单的方法,让你知道目前计算机上还少装了什么样的影音编码器。当然,AVIcodec 也提供了已安装编码器的检测功能,让你知道目前在计算机上已经安装了什么样的编码器。使用 AVIcodec 侦测影片格式的方法相当简单,只要在 AVIcodec 中加载要检测的影片,即可在窗口中看到完整的影片信息,包括编码方式、影片品质、档案大小等等,当然,影片无法正常的原因也就一目了然。
http://bbs.qfdv.com/plugin.php?identifier=download&mole=download&acti=softview&softid=14
F. 电影纵横比都是16:9,1080P是不是比720P显示的画面小
720p 是个笼统的说法,它的实际纵横比,包括 1280 x 720、1280 x 640、1280 x 544 等多种格式;
1080p 基本上是以 1920 x 1080 为主。
一看纵横比,你就知道 1080p 的画面比 720p 大多了。
那么,为什么 720p 会有黑边呢,那就涉及另外一个问题,
就是用“原画面”还是“全屏”播放。
当你用“原画面”大小播放时,就会发现 720p 只是占据屏幕中央一小块区域;而 1080p 则会占据屏幕全部。清楚表明了各自的大小。
至于 720p 全屏播放时,为什么不能充满屏幕却出现黑边呢?
这又关系到你的电脑显示器的纵横比的问题了,
我们来列举市场上出现过的电脑显示器纵横比如下:
1024 x 768、1366 x 768、1280 x 1024、1440 x 900、1600 x 900、 1680 x 1050、1920 x 1080、1920 x 1200、2048 x 1152
你看看,有 1280 x 720 的吗?只看到有一款是 1920 x 1080。
这就决定了 720p的视频,不论哪一种规格都不能刚好充满屏幕,而1080p 的有可能。
怎么知道你的显示器纵横比是多少呢?
你只要查看一下你的刚好铺满全屏的壁纸的纵横比就知道啦。
至于电视上播放不见黑边的原因,是电视机不顾及视频原有纵横比,强行设定视频适应电视屏幕的结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画面比例有变形。
G. 相机拍摄中的,纵横比是什么意思,16:9 跟1:1 还有4:3 有什么区别
1.指的是拍出来的照片的长宽比。4:3是我们最常用的,16:9是宽的,1:1是方的。
H. 视频文件,查看属性,分辨率是1440*1080,而纵横比是16:9。。。为什么16:9不应该是1920*1080吗
1440X1080是你摄像记录的视频分辨率,是高清的 ,
1920X1080 是全高清的分辨率
16:9 宽高比,即 宽屏,普通屏是 4:3,
从上述数据说明 你的摄像机 是 数字 高清摄像机,但不是最新的全高清摄像机,买的早点,属于 2007年的最高水平。2009年 就是 全 高清 1920X1080 的了
I. 电影屏幕比例
电影大部分的比例是1.85:1,还有2.35:1的。
屏幕比例即屏幕宽度和高度的比例,又名纵横比或者长宽比,标准的屏幕比例一般有4:3和16:9两种,不过16:9也有几个“变种”,比如15:9和16:10。
从19世纪末期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几乎所有电影的画面比例都是标准的1.33:1(准确地说是1.37:1,但作为标准来说统称为1.33:1)。也就是说,电影画面的宽度是高度的1.33倍。这种比例有时也表达为4:3,就是说宽度为4个单位,高度为3个单位,我们所接收到的电视节目都是这样的比例。由于这样的传统,所以液晶显示器的屏幕比例也还以4:3为主。
然而真正的电影一般都是宽银幕的,将宽银幕的电影转换为4:3总会造成画面质量、形状或者内容的损失。而今计算机的功能已不只是文书及上网了,在越来越经常的观赏电影节目时、在越来越多的各种数码产品采用了16:9的比例作为表现时,为了在计算机上更好的收看影视,宽屏的液晶显示器出现了。并且由于未来的高清晰电视主要会使用16:9的比例,因此越来越多的液晶显示器采用了宽屏的比例。宽屏的比例更接近黄金分割比,也更适合人的眼睛,在观看影片时给人的感受也更舒服。此外针对办公应用或是行业应用,宽屏产品可以在一个屏幕内显示两个完整的Web页面或是平铺更多的窗口,能够有效的提高办公效率。在数字图像处理和多媒体编辑等工作中,宽屏更具优势,较宽的观看视角,适合商务人士展示商业设计方案,是办公的较佳选择。甚至越来越多的游戏也开始支持宽屏显示,归根结底,宽屏更适合人眼睛的视觉特性。
笔记本主流屏幕比例为16:9和16:10,前者分辨率大多为1366*768,后者为1280*800。
笔记本宽屏的流行是为了迎合移动影音消费者的需求,2006年对于华硕、三星、LG等全球知名厂商来说都是具有一定意义一年,尤其是年初曾被人定义为“宽屏元年”,因此引领了整个06年的潮流,那就是16:10的屏幕比例宽屏开始将应用到桌面液晶显示器领域,因此这一年很多厂商也纷纷推出了宽屏产品,宽屏产品在这一年也成为全世界的主流产品,如华硕旗下的19寸宽屏PW191。
19寸的16:10宽屏液晶显示器的液晶显示器一般拥有1680*1050,随着720P、1080P等格式的高清电影的流行,16:10的屏幕比例在播放这些格式的影片时,还是有黑边留下,所以,从2009年开始,还是从笔记本屏幕开始,主流液晶显示器的屏幕比例开始向16:9发展,分辨率也开始使用1600*900和更大的1920*1080。一时间呈现出16:9屏幕与16:10分食江山的场面。
加上上游液晶面板生产商在改善生产工艺后,16:9的屏幕更加符合切割工艺,因此2010年将会成为16:9比例液晶屏幕的“普及年”。
J. 拍摄素材与成片的比例 电影
电影画面比例的介绍:在电影院中放映的时用的是2.35:1比例,但这并不是全部的原始画面,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等到制作DVD的时候使用的是原始胶片,这样我们就看到了比电影院中更多的东西。画面中的白框显示了2.35:1的画面所裁切的部分;目前来说采用4:3银幕比例的电影已经基本退出历史舞台,现在主流的电影以2.35:1居多。
一、早期电影的银幕比例为1.33:1(4:3);
1、在电影刚刚出现的年代,所有电影的画面大小形状都是差不多的。我们一般把画面宽度和高度的比例称为长宽比(AspectRatio,也称为纵横比或者就叫做画面比例)。从19世纪末期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几乎所有电影的画面比例都是标准的1.33:1(准确地说是1.37:1,但作为标准来说统称为1.33:1)。也就是说,电影画面的宽度是高度的33倍,这种比例有时也表达为4:3,就是说宽度为4个单位,高度为3个单位;这种画面比例后来被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所接受,称为学院标准(AcademyStandard);
2、20世纪50年代,刚刚诞生的电视行业面临着采用何种屏幕比例作为电视标准的问题。为了方便把电影搬上电视屏幕,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NTSC)最后决定采用学院标准作为电视的标准比例,这也就是4:3电视画面比例的由来。这个比例一直到今天仍是电视的主导标准;
二、变形宽银幕的出现
1、随着电影通过电视屏幕迅速进入家庭,好莱坞的电影公司发现电影院里的观众开始大量流失。为了让观众重新回到电影院,他们想出了新主意:立体电影和宽银幕电影。这两种电影的试验实际上从20年代就开始了,但直到50年代才受到真正的重视。当然立体电影并未真正的成为大众消费的主流,宽银幕却一直传承下来;
2、变形宽银幕电影是指用变形球面镜头拍摄,把图象在水平方向挤压,使得画面能适合于1.37:1的胶片,如果对着光源直接看电影胶片的话,圆体看起来就会象又瘦又长的椭圆型。当播放影片时,就用带有变形镜头的电影播放设备,利用光学原理重新把图象拉宽放映,使图象回到原来的纵横比。其他画面比例还有1.66:1和2.20:1(70毫米胶片)等,但我们的介绍集中于1.85:1和2.35:1就行了;
3、实际上也有一些相反的情况:你在4:3的电视上能看到比宽银幕电影更多的内容。这是因为有些导演(包括詹姆斯·卡梅伦)会使用超级35毫米摄影机来拍电影,这样得到的原始胶片就是4:3的,在电影院里用宽银幕格式放映的时候实际上是裁取了4:3画面的中间一块
4、等到制作DVD的时候使用的是原始胶片,这样我们就看到了比电影院中更多的东西。画面中的白框显示了2.35:1的画面所裁切的部分;目前来说采用4:3银幕比例的电影已经基本退出历史舞台,现在主流的电影以2.35:1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