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影指南 > 电影河流世界影评

电影河流世界影评

发布时间:2025-03-08 07:43:56

㈠ 河流的影片评价

水,是蔡明亮电影中最重要的意象,电影《河流》是蔡明亮“水三部曲”中的其中一部。
河流里流淌的是污水,李康生漂浮在这样污秽不堪的水面上,被污水浸泡,被污水感染,污水就这样,在他像死人一般漂浮在水面上的那一瞬间,倾注了他的灵魂。 这不洁净的水带给小康的是一连串的厄运,同时曲扭的情感及完全违背社会伦理的同性关系,明晰了蔡明亮对现实社会的控诉和批判。 脖子是头脑和身体的连接部位,这个关键部位的伤害隐喻着某种非正常的社会现象,暗示了在台湾这个经济发达的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情感的隔阂与曲扭,文明的进程走向一种矛盾,这矛盾就仿佛是小康脖子的病痛,带给小康的,表面现象是生理的病痛,其实更深层的是内心铅胡的孤独与痛楚。 试想小康何尝不想作一个正常人呢?但是病痛折磨着他,使他无法像一个正常人一样,仿佛那污水已经浸入了他的身体内,流入了他的血液中。具有反讽意味的是,蔡明亮一贯运用的,利用封建迷信去“嘲笑”台湾高度发达的经济与日益文明的生活,他所想表达的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匮乏与空虚。人与人之间是遥远的。电影开场小康和陈湘琪在电梯上的相遇,从构图上看,两路电梯,一上一下,越走越远。意外相遇后两人的对白: 陈湘琪:“我们多长时间没见面了?” 小康羡正:“大概两年多了吧。”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被动。蔡明亮没有过多的交代小康和陈湘琪之间曾经的关系,只是陈湘琪回来找小康时,再开门前犹豫了一下,并且去买了一个西瓜,两人吃完瓜后就直接跳入昏暗的光影下两个孤独的身影做爱的场景。无疑,做爱是最快的、最直接的宣泄情感和交流的方式。小康和陈湘琪之间到底有没有情感?我想或许这个西瓜就是他们的情感。孤独已经占据他们心灵太久,以至于彼此都习惯了孤独的生活方式并且为此疲惫不堪,当这孤独的彼此相遇时,并不是孤独兄激悔与孤独的相互溶解,相互融化,而是两个人不再相信能有什么东西可以震彻灵魂,并且让它觉醒。故此,做爱再一次被理解为最明确、最方便的交流方法。并且我发现那昏暗的光影不是在夜里,来之快,去之也快,后来呢?没有后来了。不知不觉得陈湘琪消失了,或许消失是为了下一次两年或许更久的相遇。那么继续陷入孤独。 小康的孤独,随着剧情的发展,变成了一种病痛,这是蔡明亮匠心独运的闪光点,将孤独可视化,把孤独视成为一种病痛,后来的剧情发展就只是围绕父亲带着小康看病,并且病痛直到影片结束都没有治好。 小康的脖子痛慢慢地越来越厉害了,在医院里没有治好,怎么可能治好呢?小康绝望了,剔掉了自己的头发,以此去控诉什么。控诉地是这个社会文明背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孤独就是这个社会里最严重的病证。这个病症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所以,蔡明亮利用了文明的反面去抨击这个社会现行的文明,那就是——迷性。蔡明亮自己不也这样说吗:“我是有点迷性的。”片中父亲开始带小康到处出求医问药。 片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闪光点,就是小康与父亲之间的暧昧情感。在黑暗中他们彼此把对方当作是性伙伴,寻求肉欲的满足,在痛苦的高潮与肉欲的欢愉中,暂时解脱病痛的折磨。在这里,我们看见的是同性恋情欲的流动,蔡明亮的“水三部曲”,集中表现了同性恋之间的情感纠葛。父亲和儿子于黑暗中把对方当作了性伙伴,这一种同性乱伦彻底地剔除了父权,男权威风赫赫的面具。蔡明亮批判现实主义的锋芒,在此崭露无疑。 在影片的结尾,小康打开窗门,走出污浊不堪的河流,不再为病痛所苦脑,抬头仰望蓝色的天空。小康抬头仰望的晴朗天空,似乎预示着一个困惑的结束和另一个新的开始。 《河流》是死淤的河水,再无其他。在蔡明亮眼中,现实没有清流,没有活水,阴雨和污水构造着社会的液体,它的流通只能制造痛苦、隔离、忧郁,可能只有眼泪是洁净的,它又是那样孤单和珍贵的。

㈡ 求电影《苏州河》的影评

刚在豆瓣电影上找的:
娄烨是中国的第六代学院派导演,他的影片追求生存还原,自觉摈弃民族和个人神话,挣脱历史文化的挟裹,将人从重重符号中释放出来,裸露生命的真实状态。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自我满足,自我封闭,展示的社会生活面过于狭窄且脱离普通人的现实生活。我选的电影是他的《苏州河》,该片2000年获得第二十九届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大奖(金虎奖)、第十五届法国巴黎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员”奖。
选择这部电影,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这部电影反映的内容,很触动,我看了好几遍,但每次都内心的感情都很复杂。二是想分析一下这部电影的手法、技巧,特别是由娄烨所代表的一批独立电影制作人的学院派电影手法。
这部电影在国外获了很多大奖,在国内所受的关注却极小。但是这部电影和《鬼子来了》《阳光灿烂的日子》等一样,都是很不错的大陆艺术片,这也是我选这部很冷门但是艺术性很强的电影的原因。

[故事梗概]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上海的普通摄像师,以为别人摄影为生,开头是他眼里的苏州河是穿过上海的一条肮脏的河,在河的两岸发生着普通人不同的生活。
一天,一个酒吧的老板找到他,要他拍在店里游泳的美人鱼的形象。摄影师逐渐与扮演美人鱼的女孩熟识,从她嘴里得知马达和牡丹的故事。
马达是一个以送货的黑道邮递员。一次,主户让他送一个小女孩牡丹(周迅饰),这样几次后,马达与牡丹熟识,并产生了爱情。但不久马达被卷入了绑架的阴谋,绑架者企图要挟牡丹的父亲,以绑架牡丹来换取钱财。而绑架者是马达的黑道朋友,他们让马达在送牡丹的路上趁机绑架牡丹,马达不愿意这样做,又迫于朋友压力,只得答应。拿到钱后,牡丹知道自己被骗,绝望之下跳入苏州河,最后一句话是,她将化为一条美人鱼,从此不见踪影。马达因参与绑架也被投入监狱。
当他出来时,很多年过去了。但他依然思念着牡丹,他借送货的时间,四处打听牡丹的消息。一次在酒吧喝酒,发现女服务员(即前面提到的扮演美人鱼的女孩)长的很像牡丹,就想办法与他接近。摄影师知道此事,感到马达在抢自己的女朋友,于是找来打手将马达痛打一顿。马达逐渐明白扮演美人鱼的女孩不是他要找的牡丹。请求摄影师利用他与警察的关系帮助他找到牡丹,摄影师答应了他。不久,摄影师接到一瓶寄来的带有野牛草的沃特伽酒,从信上得知马达在他的帮助下终于在一个便利店里找到了牡丹。
摄影师本以为事情就此结束,没想到接到公安局的传唤,要求辨认在车祸中死去的人,马达来到事故现场,原来马达和牡丹喝了过多的沃特伽酒,在带着牡丹经过苏州河上的桥时,摩托车坠入河中,两人溺水而死。扮美人鱼的女孩也来到现场,终于相信了马达所说的和牡丹的事情是真的。最后她也离开了摄影师,看摄影师会不会像马达一样去找她。

[故事结构]
《苏州河》的故事从结构上其实夹杂着两段爱情--马达和牡丹的爱情、叙述者即摄影师“我”与美美的爱情,这两个故事由叙述者的叙述加以衔接。
第一个爱情:送货员马达出于犯罪的目的接近了牡丹,但随之而来的爱情令他手足无措,爱还是不爱,他也想不清楚。在牡丹跳河的那一刹那,也许他明白了什么是爱情--至少是牡丹对他的爱情。马达在出狱后苦苦寻找牡丹,在寻找过程中马达遇上与长得酷似牡丹的美美,以及美美的男友叙述者。一番波折之后,马达终于找到了人间蒸发多年的牡丹,两人重又饮酒,最后意外地死去。这是本片的主线。
第二个爱情:相对来说简单得多,主要通过叙述者的自白来完成。美美是世纪爱心酒吧的“美人鱼”--一类在酒吧的透明水柜中表演的女优。叙述者“我”认识美美之后不久,两人即开始同居。不过叙述者可能一开始并不认为这是“爱情”,从他那反应神速的一句“我们是现在分手,还是做爱之后再分手?”就可以看得出来,新同居时代,同居而已,谁会去想“爱情”这两个字?马达、牡丹死后,美美也离开了。这是影片的辅线。

[电影人物分析]
1、美美
也许美美这样的女子,是都市里常常可以看到的吧,不相信爱情的女子。也许是曾经有过爱的伤痕,才会独自一人在大都市里谋生,生活的艰辛,使得她不得不做着有些低微的工作,她不相信天长地久的爱情,因为那些只是爱情故事里才有的。最后她离开了摄影师,或者是为了想验证他们之间的爱情,或者只是不想继续这段所谓的爱情,想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2、马达
马达不是那种很善解人意,很温柔体贴型的男子。他应该是在牡丹跳了苏州河之后,才发现自己彻底地爱上了那个小姑娘。当然他寻找牡丹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想求得牡丹的原谅,如果牡丹死了,他的心结永远解不开。因此不管牡丹是否真的死了,他的余生都会一直地找下去。
3、牡丹
牡丹是一个没有得到过什么亲情温暖的女孩子,妈妈的早逝,爸爸的荒唐,她早就习以为常,直到遇见马达,她才感到了真正的快乐。当马达欺骗了她,背叛了她的爱情之后,这个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她活下去的理由,于是她才可以带着那样从容的表情跳下苏州河。即使后来他们重逢,他们也没有因为喝酒驾车而双双死去,他们还可以回到以前那样吗?答案是肯定的,一切都回不去了,而苏州河成了他们生命的终站,是开始也是结束。
牡丹和美美完全是两种人,却因为有着同样一张脸孔而结缘,家庭背景的不同造成了两人的迥异,却在爱情这一问题上有着一致性,都是想获得一份永恒的爱情,却不同程度的受到了伤害,都逃不过爱情的追逐。马达是一开始有目的的接近牡丹,但是在所爱之人的死亡面前,他卸下了假面具,原来他对爱情也是十分执着的,他始终相信牡丹不会死,寻找成为了他活着的唯一理由。
4、摄影师“我”
叙事者"我”应该不曾真正爱过,就算对美美也是,即使曾经有过爱情,也只有短暂的一刻,我们不断看到美美出门的情景,然后他等待着她归来。他无法完成马达所做的种种,因为他不是马达,他是个现实的爱情者,他知道他与美美的爱情是不会有结果的,所以他最终决定放弃。
影片中的摄影师在结尾处推翻了自己在影片开始时所说过的话,美美问他:如果我走了,你会找我找到死吗?他语气不确定的回答:会的。但在结尾处美美终于走了的时候,摄影师对自己说:我将等待下一次的爱情降临。

这样的四个人物形象让我们很容易联想到现实社会中的各型各态的人,四种人的四种个性与对爱情的不同态度是整个影片的客观反映。反映现实中不安和浮躁,崇尚真诚和纯真。
[电影分析]
许多影评盛誉,《苏州河》中的摇晃镜头、第一人称叙事的拍摄手法、两段式剧情发展,还有角色形象的塑造,都十足有《重庆森林》中以爱情故事反映时代风貌的味道,也因此娄烨有了「中国王家卫」的美誉。而另有影评指出,《苏州河》中两个面容相仿的少女,爱情与生命因机遇而交会,更宛如奇士劳斯基《薇若妮卡德双重生命》的变奏版。下面就从多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这部电影。
一、 结构
整部影片绝大部分是以“我”——一个摄影师的眼睛所看到的日常生活片断构成的。所以“我”的样子至始至终没有出现在影片中。《苏州河》是一部很典型的作者电影。这让我联想到了安东尼奥尼的《云上的日子》,同样是夹杂着导演的叙述,有时候,摄影机在记录别人的故事,有时候,我们会成为故事的一部分。电影在导演的摄像镜头之下。影片的叙述者总是不紧不慢地叙述, “我的摄影机不撒谎”叙述者在电影开始便说明了.这样的结构让人感觉很干净、利落。
二、镜头
整部电影的色调是灰色的,胶片给人一种粗糙的颗粒感,镜头一直在晃动中展开,旁白叙述更多的代替了演员的语言交流,不知道是不是属于《阿司匹林》那种的旁白电影。我猜整部片子是用8毫米或16毫米的机器拍的,所以,画面的素质似乎不能太较真,有时,镜头的运动和节奏也有一点奇怪,但即使如此,画面的震撼力,还是足够。整部电影的画面风格有一点像岩井俊二,但比岩井俊二更粗暴。片头一开始那条长镜头无论如何也不能放过——那不是透过镜头看一条河,那是透过一条河,看一座城市,和发生在一座城市中的生死爱恨。
不合时宜地晃动,焦距得拉进和推远,画面的清晰和模糊,很真实的表现出这个故事。 依旧摇晃的画面,中长的镜头,机位跟近,特写,他的镜头感觉与贾章柯导演的长镜头刚好有个对比。惊恐的男人的脸庞有着忏悔的表情,带着微笑的女人的面容有着不辨虚实嘲讽的目光。水花四溅,一切安静了,成为过去。在主观镜头的摄影机前,尽情传达的特写与剪影,成功烘托出两个女孩死生的交替,像极了日本怪诞摄影师荒木经惟作品中的女人。特别是拍周迅的脸时,忽远忽近,神情的变化和摄影角度的变化都为影片带来了色彩,让人不禁赞叹摄影技术的作用有如此之大。此外影片的节奏很快,跳跃性强,对白简短而精炼,不拖泥带水。粗糙画面,晃动不安分,如人好奇探究的眼睛。探究着别人的同时也探究着自我。是窥视的姿势,因为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在影片用摄影机记录下在河面上诸多的景象,将镜头对准城市的低层,又是用非常纪实的拍法,这个段落给人以不少的期盼,然而在此段落最后,镜头落幅在水面的倒影上,这暴露了导演的意图:蒌叶并无意在这座城市里寻找一段历史,一种真实,他所关心的,只是破败的城市景观下一个镜像般的爱情故事。
最后,说说两个自己感到特别震撼的镜头,一是牡丹从苏州河的桥上脱手仰面直落入江中,一是马达掀开帷幕的一角看着美美梳妆打扮足有几分钟,两个镜头都是一气呵成拍摄的,娄烨的才华明白无误地写在了这两个出手不凡的画面上。

三、语言
1、对白
影片的一开始就打动了观众的心。一男一女的对话,女子的声音有些喑哑,男子的声音有些漫不经心。
“如果有一天我走了,你会像马达一样找我吗?”会啊。
“会一直找吗?”会啊。
“会一直找到死吗?”会。
“你撒谎……”
这是《苏州河》最开始的镜头。也是影片的主线。
然后是导演开始一段意味深长的陈述:“在这条河流上我们可以看到友谊,看到父亲和孩子,看到孤独,看到一个婴儿的降生,看到……看到顺水漂流的爱情,看到美人鱼…… 看在河的尽头河流流进大海。”然后依然是旁白,把你带入这部哀伤的电影之中。
2、语句
(1)、“我知道一切不会永远, 我想我只有回到阳台上去, 我知道我的爱情故事会继续下去, 宁愿一个人闭上眼睛, 等待下一次的爱情!”。
也许影片的最后一句话才是精髓所在吧。这应该是现代人的选择吧。我不喜欢他的选择。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像马达寻找牡丹一样,走遍城市大街小巷各个角落,问遍所有能问到的人,来寻找自己迷失的爱情。虽然马达只是个混混,信誓旦旦的说要走出去干一番事业,最后只做了运输工人中的一个,虽然牡丹也只是个普通的扎两只马尾,穿红白色运动服的普通女生,虽然他们没有很多的故事,但是马达可以用以后几年的时间来寻找她,寻找离开的爱情,就已经足够了。能有多少人能耗费精力会寻找自己的爱情,现代人的爱情观是和马达的爱情相违背的,却与叙事者有着相似,这是不是种对爱情的一种迷失呢。曾经,我们期盼一个人的出现,哪怕这是不可能的事,也会内心热烈的等待。我们什么时候能像马达一样,当她离开时去不顾一切的找寻,整个城市的搜索。
(2)、“苏州河,一条‘沉淀了这个城市的繁华、往事、传说和所有的垃圾’的河。”
尽管娄烨在创作该片的时候看起来是十分自信的,不过那种通过摄像机进行的叙述方式和自以为是的旁白总让人想起过去的苏童的小说。不过,总体来说,在国产影片当中,《苏州河》属于比较成熟的那种,故事讲得不沉闷,旁白和对白也很适合喜欢王家卫的朋友们的口味,所谓一不小心成了“经典台词”。
(3)、“如果我走了,你会像马达一样去找我吗?”
听到这句话,突然觉得女人是愚蠢的,当她们相信爱情的时候。 就像美美一样。 当她不相信马达的爱情故事的时候,她享受着这个故事。当她知道了这一切都是真的,她就崩溃了。 美美渴望牡丹那样的爱情。 于是美美离开了。 我们有理由相信,美美的离开,是她寻找真正爱情的努力。 我们也有理由相信,美美的离开,只是逃避罢了。 而她留下的字条,只是她和自己开的一个玩笑。美美是女人。 愚蠢的,脆弱的,神经质的女人。她的选择似乎让我看到自己和身边很多人似有似无的影子,选择离开,选择出走,无非是离开暂时的一个自己,结果我们还是我们,回头来想,不知道我们恋上的是那个人,还是爱上了爱情。

[电影主题]-----关于爱情
苏州河是娄烨展现才华的力作,不论是镜头还是涵义,都是上乘之作。它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爱情的真实性和持久性,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对待爱情。这些问题是很难解决的,特别是放在现在来看,更具有特殊的意义。苏州河这部电影带给我们一个不同的视觉冲击。
美美离开了我,留下一张纸条,“如果爱我,来找我”。显然,她震惊于马达和美美的爱情,并希望在自己和男友身上能够延续同样的浪漫。但是,作为叙事人的“我”正如片头中所表现的那样,犹豫不决。一方面,他想念美美,希望自己可以和她再续前缘;另一面不想去找她。因为他觉得,一切都不会永远,美美的离开未尝不是解脱,他宁愿一个人闭上眼睛,等待下一次的爱情。这个结尾显示了导演的才华,留给我们一个想象的空间,爱情究竟应该如何对待。这个结局构思的很巧妙,相当具有独特性,和影片的开头相呼应。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真正的爱情是必须认真面对的。然而什么是爱情,我们很难说得清楚。可以感觉,但无法说明。娄烨注意到这个问题,提了这个问题,虽然没有完全回答,但是给出了一个建议:FIND ME IF YOU LOVE ME(如果你爱我,你会来找我)。
也许爱情这个问题比不上生存、死亡、救赎形而上、深刻、严肃,可这并不能否定它
是一种思考,最多是境界不同而已。谁能回避思考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恐怕自有人类以来没有一个人有资格声称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即使有,也是个自大狂,或者可以说,他的精神已不正常了。不过这个世界上的确有一些人对作为文学、艺术创作主题之一的爱情抱有空前的轻蔑态度,不知道这种轻蔑是出于本能的自负,还是出于有意识的敌对。
曾经,我们在一个街头巷尾就可以如此期盼一个人的出现,哪怕这是极不可能的事,也会内心热烈的等待。习惯在众人中寻找那个人的影子,而往往会一眼就看到对方,然暗暗喜悦。爱一个人,哪怕不说话,也可以一味去爱,或者只说一句,那么便是铭心刻骨的。但是,我们什么时候能像马达一样,当她离开时去不顾一切的找寻,整个城市整个城市的搜索,还是像最后一样,闭上眼睛等待下一次的爱情。
影片没有告诉我们爱情是什么,它只能告诉我们爱情有什么,以及我们向爱情发问。你是愿意继续你的爱情故事,还是等待下一次的爱情。每个人都能在内心里得出自己的答案。或许根本不许要答案。我想关于纯粹的爱与期待,旁若无人的找寻,或许只是怀念而无计可施。苏州河见证这一切。



这是我最近一年来看到的最好的一部国产影片。在我眼里,它完全可以与西方电影相媲美。走在冬日的阳光下,它的音乐,它的摇摇晃晃的镜头,它的漫不经心而又 忧伤的对白,那条很脏很美极温暖也极亲切的苏州河一直在我心中荡着,与我纠缠着,我知道,我必要把它记在我的笔下,当然,此刻,这记载的过程也是一种快乐。
《苏州河》这部电影的名字也许并不重要,也许河流,只是一种隐喻。或者是某个人的某些日常生活的片断,或者是我们生存的某些空间,在那里,我们相爱,痴迷,缠绵,激越;在那里,我们背叛,悔恨,痛苦,绝望,;在那里,我们变老,然后死去……

㈢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时间是一条永生无法跨越的河

在《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这部电影中,观众被带入了一条永生无法跨越的河流——时间。电影以一种外表看似简朴却内含深邃智慧的方式,展现了Jerome Bixby的丰富想象。七个学识渊博的教授围绕着一个名叫约翰的角色展开对话,他是一个跨越了14000年历史的佛陀弟子,保持着35岁的青春容颜。他与历史名人如哥伦布和梵高的交流,以及那座似乎诉说着不朽秘密的雕像,引发了对生命终极探讨的思考。
奥德曼教授以140岁的青春形象出现,每十年更换一次身份以躲避世界的审视,展现了一种独特的生存策略。约翰的故事从史前时代一直延续至今,他的存在挑战了朋友的认知,当真相最终揭示时,世界的秩序瞬间崩塌。
观众在疑惑与接受的情绪中,期待着约翰真实身份的揭示。当真相在一个转折点被颠覆时,如同一道闪电划破夜空。伊迪丝的泪水或许见证了真相的逼近,威尔的离开和约翰旧名的提及,让他恍然大悟,确认了约翰的身份,原来他是自己的父亲,解释了那个离世的谜团。
电影中父子关系的伏笔和生死轮回的暗示,构成了丰富而深邃的象征。七个教授的场景,就像一幅世界地图,映射出多元文化的交融。导演的巧妙设计让悬念保持到电影尾声,大卫·李·史密斯的表演犹如一股引力,牢牢吸引着观众的视线。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科幻作品,更是一个关于教义传播与信仰碰撞的故事。它激发了人们对未知的无尽想象,让我们在观看的过程中,重新审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阅读全文

与电影河流世界影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四虎最新电影 浏览:815
最情欲的电影迅雷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425
兴安岭猎人传说电影院怎么没有 浏览:44
张子枫和吴磊最新电影 浏览:724
灰姑娘电影完整版 浏览:817
电影特别的爱免费完整版 浏览:281
讲述日本二战邮差电影 浏览:839
题材相同的中西动画电影 浏览:269
迅雷专题电影 浏览:294
电影圆明园主题曲 浏览:702
二战关于希特勒的电影 浏览:909
美女主动上位微电影 浏览:338
大河奔流电影哪里能看 浏览:797
电影实时总票房 浏览:987
龙纹身的女孩电影天堂下载 浏览:495
下载电影哪个免费软件好用 浏览:689
小旅社电影迅雷下载 浏览:789
步步杀机电影完整版 浏览:777
私人电影院主题 浏览:218
调音师法国微电影影评 浏览: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