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影指南 > 上海电影为什么这么发达

上海电影为什么这么发达

发布时间:2025-02-20 23:42:13

⑴ 请问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现状和为什么会这样

这问题众说纷纭。。。记得以前吧里开贴讨论过。。太久了记不清。。就捡还能记住的说吧。。不过人多口杂。。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1.组成 老一辈的人员从差不多都是国家级,技术上换位举例 让RNG拿你的号帮你打排位
2.政c 当时上面大力扶持,就像早些年的主旋律电影一样,票房怎样不重要(当然能赚更好),目的是完成zz任务,文化输出,铁扇公主还是大闹天宫就单从动画帧数来讲 就高过现在日本的大部分作品(而且那年代还都是纯手绘啊。。还是水墨画。。。亏本能亏爆好吧)
3.资金链 上面后来减少投入后,赚钱回本就不得不考虑了。借鉴彼岸那国,贴吧大手子说单纯动画片回本别人就没这样指望过。最近版权抓得紧,日方抓了一批汉化组的 但制作方十个有八个选择不上诉 理由除了跨国打官司的种种得失 主要还是别人市场压根不止国内。。而和国内有合作的企划那些汉化组也没去翻 所以与其告他们 还不如让他们多拉些粉丝 指不定还有些入了坑 能买几套BD或者手办。所以别人是靠周边 BD这些赚钱,这套放在当时的上美。。。不说别人愿不愿意买 就算有这模式了盗版先糊你一脸
4.后来上美改组。。水墨 剪纸 泥偶为主的民族动画学派(对,就是学派)告别舞台,特色的中国动画。。唉。。听说以前是上美粉丝的宫崎骏还是手冢曾来华专门去拜访了上美 只表示很失望。。。。现在听说上美已经人去楼空(当然现在这环境还抱着艺术品的规格做商品不现实,但转型到底该如何我也答不上来)
5.动荡。。。⑩年,因为这档子事儿大闹天宫的一把手和部分人员被审查隔离,然后下放。。上美开始出样板戏主题的zz作品。。。后来开放后。。大堆国外作品及民间作品冲击。。就一蹶不振了
就记得这么多了。。不打了想睡觉。。后来我也慢慢退坑不怎么看动画了。。所以你后面的问题不了解 答不上来

⑵ 在上海电影公司拍电影刚去每月能赚多少

月入七千。在上海电影公司拍电影刚去每月能赚月入七千,资历越长,工资越多。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影股份)是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2012年7月31日由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精文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

⑶ 为何上海会成为中国电影发祥地

早在1941年,影界大佬罗明佑就提出:“自最初的中国电影至最近的中国电影,悉由广东人领衔演出”;他还如数家珍报了一长串粤籍影人名单,有郑正秋、黎民伟、黎北海、罗明佑、蔡楚生、张织云、杨耐梅、阮玲玉、胡蝶、陈云裳等等,声称“随时随地都遇见广东籍的银色战士”。另据浙江影协统计,在中国电影百年历史长河中,共有上百位宁波籍影人作出了贡献,包括电影编导张石川、袁牧之、应云卫、桑弧、林杉、干学伟、张鑫炎、张子恩;电影经营家邵醉翁、邵逸夫、柳中亮、柳中浩、徐桑楚;电影技术家郑崇兰、林圣清;电影演员韩非、张翼、舒适、王丹凤、乔奇、白穆、陈思思、洪金宝、周星驰等。然而,广东人从影虽多,广东并未成为中国电影的摇篮;宁波人从影也多,宁波亦未提供早期影人驰骋的空间。当年那些“耻为人后、勇于进取”的宁波人,不约而同作出了“成才非去上海不可”的选择。上海自开埠后形成的开放性、商业化社会环境,当仁不让地成为电影这一舶来品在中国落地生根的理想土壤。
19世纪末以来,“影戏”在上海这个娱乐需求极旺盛的大都市营造出得天独厚的文化空间与市场,生成了中国电影史上诸多“第一”,举其要者有:
1896年8月,上海徐园放映“西洋影戏”,首开中国人第一次看电影的纪录;
1913年9月,第一部国产故事片《难夫难妻》在上海问世;
1922年3月,张石川、郑正秋等在上海创办第一家股份制“明星影片公司”;
1927年1月,中国第一部电影年鉴《中华影业年鉴》在上海出版;
1931年3月,明星公司在上海推出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1941年9月,万氏兄弟在上海摄制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片《铁扇公主》;
1947年10月,史诗性悲情大片《一江春水向东流》在上海连映三个多月,观众近80万人次,创下国产片票房新纪录;
1948年8月,中国第一部译配英语的《假凤虚凰》从上海输往欧美放映。
据统计,上世纪20年代共有142家电影公司在上海开张,此后优胜劣汰,形成明星、天一、联华三大公司鼎足而立的格局,奠定了上海作为中国电影制作、发行、放映的龙头地位。曾有人提出“一城电影”的说法,因为1949年以前摄制的3000多部国产片,其中80%以上出自上海,使上海成为中国民族电影的重镇。与此同时,在上海涌现出中国第一代、第二代影人群体,名编导与名演员珠联璧合,创作出《神女》《渔光曲》《大路》《马路天使》《万家灯火》《小城之春》等载入世界电影史册的经典名作。中国电影史上有不少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均同上海有着密切关联,诚如先驱者郑正秋所言:“中国之上海,犹美国之好莱坞。影片公司,星罗棋布;电影明星,荟萃于此。”可以说,在中国没有哪一座城市与电影的历史渊源如上海这么深厚久远。
然而,上海作为中国电影的发祥地,至今给后人留下了哪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电影历史遗痕?
深入上海的大街小巷,现今还能寻访到不少与中国电影历史相关的旧址,在那些物理空间的背后潜藏着影坛轶闻,留存着弥足珍贵的电影文化符号,彰显上海所拥有的深厚电影文化积淀。例如1896年最早放映“西洋影戏”的徐园,其原址为天潼路814弄地块,此前还遗留着1881年建造时的界碑。又如,30年代初任光、聂耳录制有声电影插曲的“百代唱片公司”小红楼,现掩映在徐家汇绿地之中,此处追根溯源乃是《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地。再如,中国影坛名人30-40年代几乎都在上海石库门弄堂居住生活过,如郑正秋(进贤坊)、田汉(日晖里)、夏衍(业广里)、阮玲玉(沁园邨)、胡蝶(四明邨)、周璇(元吉里)、蔡楚生(千爱里)等,他们住过的寓所现已受到文物保护部门,一块块镌刻着名人姓氏的纪念铭牌出现在那些故居的门首。从抢救电影历史遗产的意义上说,这些存量不多的旧址构成中国电影跨越一个世纪的人文景观资源。
上海曾是中国电影市场的半壁江山。20世纪30年代,国内共有233家影院14万个座位,上海一地拥有53家影院3.7万个座位,约占四分之一比例,市民看电影的风靡程度可见一斑。但令人遗憾的是,前些年上海掀起新一轮城区改造,如建于1925年的“夏令配克大戏院”(解放后更名新华电影院)说拆就拆,从此让人觉得南京西路少了点人文气息。这也警示我们,上海历史文化遗产不容再流失!由主管部门公布的“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名单上,不少老字号影院榜上有名(当年称“大戏院”):金城大戏院、中国大戏院、光陆大戏院、大光明、新光、兰心、国泰、美琪等等。在这些影院里曾发生过轰动一时的社会新闻,如1930年2月22日,洪深在大光明戏院愤起阻止好莱坞辱华片《不怕死》上映;1936年3月,卓别林访沪“闪电之旅”光顾新光戏院等。目前“老当益壮”仍在服役的专业电影院屈指可数,仅剩大光明、国泰两家了。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也是电影刊物出版中心。早在1921年4月,顾肯夫、陆洁、张光宇在上海创办中国第一本《影戏杂志》,现已成为上海图书馆珍藏的电影文献镇馆之宝。此后近三十年间,在上海出版的电影杂志、电影画报多达207种。这些尘封已久的电影文献,已被上海图书馆列为数字化抢救项目。
记得数年前访洛杉矶漫步好莱坞街头,看到早期美国电影业的瓶瓶罐罐、一纸一片均被当作文物陈列,不由感叹好莱坞角角落落都溢出电影的气息。香港同胞亦大力打造“电影香江”城市名片,访港游客步出机场,随手能取到一张《香港电影地图》,以此吸引四方影迷按图寻址,参观港岛各种电影景点。我想,黄浦江畔也应树起“电影上海”的标帜,与浦东迪士尼乐园遥相呼应,吸引海内外游客和影迷来此观光,构成一趟抚今追昔的上海电影文化之旅。

⑷ 为什么最近发现电视剧电影都在上海拍而不是北京呢

要论大都会经济金融中心,确实上海比北京要发达些。北京市政治文化经济。上海市经济金融中心。上海魔都东方大都会,北京是帝都。中国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不是横店吗?横店最近不是说因为19年影视不景气都免费进去了吗?参观那拍戏不更得免费吗?浙江横店又离上海近拍都市剧,上海相对来说夜景也比北京相对强一些吧。北京的影视基地,我就知道怀柔杨宋镇有个飞腾影视基地吧。比横店要小。

⑸ 为什么中国电影在殖民地和上海发展

因为当时上海是租界区,汇聚着许多的外国人,是当时中国最繁华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最开放的城市之一。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来自不同国家的人,这里有着先进的技术,有着许多高科技的人才。

阅读全文

与上海电影为什么这么发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花电影主题歌绒花词曲 浏览:430
两个女道士哪个电影 浏览:266
小说电影主题 浏览:365
让女朋友一起看小电影 浏览:830
大红包电影背景音乐是什么 浏览:131
电影爱恋片段 浏览:785
世界末日电影解说大结局完整版 浏览:849
公开手机的游戏西班牙电影 浏览:293
岛国小电影下载 浏览:238
怎么下载3d电影在电视上看 浏览:658
电影八百的主题分析影评 浏览:88
电影如何改成竖屏不变形 浏览:76
什么网址能看龚玥菲的电影 浏览:518
瞒天过海美人计电影西瓜 浏览:48
魔兽世界电影英文名字 浏览:595
鬼吹灯电影电视剧系列 浏览:296
刘德华电影片段经典摩托车 浏览:750
快手电影剪辑网站 浏览:373
电影富人玩游戏吃鸡 浏览:851
电影心情片段 浏览: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