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北影艺考文化管理历年真题!!
北影考题十分猥琐,先给你一套07年文管真题
一、初试(笔试):
1、名词解释:
蒙大奇素描白描交响乐长镜头
2、简答题
(1)我国第五代导演有哪些?
(2)谈谈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3)现实主义创作的基本原则
二、复试(面试):现场抽题,共5题
1、请把下列词语串联成一句话:人才、市场、创业、机遇、挑战
2、世界上最坚固的锁怕什么?
3、新的传媒方式对电影有什么影响?
4、日本动漫产业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
5、我国的电影运作和好莱坞的电影运作有何不同?
2012年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影剧作复试试题
1:故事时间设定为2011年,必须发生在动物园内
2:动物园中的一种或多种动物必须对叙事产生作用
3:故事主要角色中必须有一位70岁以上的老人
4:只能写成小说或记叙文体裁,不能写成剧本,诗歌等体裁
5:不能写童话题材,科幻题材,动画片故事题材
6:字数限定在3000字左右,考试时间3小时
然后这个是早年的,北影文管网友瞎写的太多了。这个的简答也可以稍微参考一下
北影文管真题
1.简述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答: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艺术是指人在自然界的一切活动中,对自然现象进行的体验、感悟、提炼、加工,并用艺术的形式去表现它。生活是指人在自然界中的一切活动。
(1) 生活中充满着艺术。在生活中,到处都是艺术。我们能从生活中感悟出美好,感悟出艺术无处不在。
(2) 生活不全是艺术。现实生活不全是艺术。艺术的形成是需要选择、需要取舍的,而不是纯粹地照搬自然。
(3)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中到处都体现着生活、体现着自然。艺术来源生活,生活来源自然。生活是千姿百态的,自然是变化无穷的,因此,艺术也是丰富多彩的。
(4) 艺术高于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艺术是生活的提炼、加工和再创造。
2.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创作,你认为目前存在什么样的主要问题,如何解决?
答:主要问题:
(1)选材上存在刻板、符号化、模式化、个人倾向严重,与观众欣赏角度脱离等诸多问题。(存在着不能全面、准确地理解"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问题,把主旋律理解得很狭隘,将主旋律题材化,认为只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英模题材、国家重点工程题材才是主旋律,还有把主旋律与多样化对立起来,把主旋律与作品的群众性、普及性割裂开来,认为主旋律作品不需要市场检验,导致一些作品根本没有可看性。)
(2) 发行渠道的闭塞导致无法完成产业化经营,既无足够的回报,则难有更多资本投入以支持创作。
(3) 缺乏精品意识,创作方向缺少竞争力。难有突破,少有创新。
(4) 评奖机制欠佳,既无由国际影响力的奖项,又无有观众基础的、符合观众心理的权威。
3.电影剧作中的人物和情节的关系?
答:(1)情节的发展,是由于人物的行动而产生的。情节就是描写人对于事所采取的行动;在事件中由于人物的性格(思想、感情……)的不同或某一部分相同,于是在行动中间,有的人互相联系起来了。有的人却互相矛盾冲突起来,这就使事件不断演化(也就是情节不断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情节的发展是由于人的行动而来的,人的行动又是根据它的性格而产生的,所以,情节的发展就服从于人物的性格来发展,它不可能是脱离了人物性格,凭空而来的。
(2)人物的形象,通过情节来刻画出来的。因为,要看出一个人究竟是怎样的人,他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性格(思想、感情……)就只有从他在对事对人上,究竟抱着什么样的态度,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才能看得出来。描写这些人物在对事对人上的态度和行动,就正是情节的任务。情节如果不负起这个任务,就不会有突出鲜明的人物形象,这是显而易见的。
由此看来,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情节发展的描写,实际上是同一东西,它们之间是相因为用,相辅相成的,谁也离不开谁。情节如果不根据人物性格而凭空去发展,它就一定不会是"合情合理"的;情节的发展不合情理(因为它脱离了人物性格凭空去发展),也就不会有突出的、深刻的形象。
4.现实主义的文艺作品有哪三个特点?
(1) 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力求使艺术描写在外观上、细节上符合实际生活的形体面貌和逻辑;
(2) 注意典型方法的运用,力求在艺术描写中通过细节的真实表现生活的本质、规律;
(3) 一般不在作品中直抒感情,思想倾向较为隐蔽。
5.你对中国电视剧的现状有什么样的看法和想法?
答:(1)中国电视剧消费量巨大,发展空间广阔,制作力量规模庞大。有着覆盖面积庞大的放映播放网络支持。同样,也存在市场局面混乱,缺乏规范;制作队伍素质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名品精品少,缺乏宣传且没有足够获取回报;发行网络、制作设施设备存在浪费。
(2)市场缺乏有效的政策法规、监督管理队伍和办法;缺乏行之有效的准入机制和人才等级评定制度;缺乏产业式的制作发行意识和专业知识、精品意识;投资方、制作团队短视行为普遍;重复投资等历史遗留问题严重。
(3)充分利用中国电视剧市场巨大的消费空间;规范电视剧市场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政策法规;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才选用机制,提高电视剧的制作质量,多出精品名品;完善宣传和发行渠道,使其能获取较好的回报,从而带动区域发展;充分利用资源,杜绝重复性投资,消除投资方、制作团队的短视行为,节省资源;多参与竞争,在竞争中求发展。
简述题中主观题部分无标准答案,鼓励考生各抒己见,勇于创新。本答案仅供参考。
解决方法:
(1)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解放思想。
(2)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理顺产业发展机制。(要切实完成从事业到产业的转变,遵循电影产业规律,认真研究市场需求,大力进行市场营销,努力扩大市场份额,规范电影市场秩序,学习借鉴民营机构在宣传发行上的成功经验,使优秀国产影片赢得市场,占领市场。)
(3)需要进一步树立精品意识,大胆创新。(要突破固有创作模式,精心锤炼情节、人物,增强作品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力争把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结合起来。)
(4)需要进一步完善电影评奖,建立激励机制。(要进一步完善现有各项电影评奖制度,改进评奖方式,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喜欢不喜欢作为检验作品的标准,更好地让人民群众来参与评判。)
(以上为中国主旋律电影创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方法应相对应提出,尽量由个人创新发挥。)
初试:
名词解释:蒙太奇 素描 白描 交响乐 长镜头
我国第五代导演有哪些?谈谈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现实主义创作的基本原则。
复试:
复试是面试现场抽题共五题
1.请把下列词语串联成一句话:人才、市场、创业、机遇、挑战;
2.世界上最坚固的锁咱什么?小明上课睡觉,老师为什么不批评他。
3.新的传媒方式对电影有什么影响;
4.日本动漫产业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
5.英语翻译(与奥斯卡有关);
其他部分考题:
我国的电影运作和好莱坞的电影运作有合不同;你对春晚有什么看法;你对网络歌曲的看法。
㈡ 北京电影学院文化产业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管理包含文化产业管理,影视管理和文化经纪人是学习文化产业管理的一个方向。文化产业包含很多方面,基本为下面四类 管理类:文化管理、制片管理、媒介管理、艺术管理、设计策划与管理; 传播类:影视传播、戏剧传播、广播电视新闻学、戏剧文学、广电文学; 编导类:影视编导、文艺编导、戏剧编导、舞蹈编导、音乐编导、节目制作; 公关主持类:涉外文秘、空中乘务、酒店管理、国际文化交流。应该还包含有经济类。自己考取了就要好好学 我也是这个专业的 就要毕业了 把这个专业学好并不容易
㈢ 北京电影学院有文管类专业的招生吗
北京电影学院是全国电影艺术的最高学府,是很多有电影梦想学子的理想殿堂,也是历年报考人数较多的院校之一,艺术传媒类专业考生可以报考的专业有:戏剧影视文学(电影剧作)、戏剧影视文学(影视文化与传播)、导演 (故事片)
公共事业管理 (影视管理) 、 公共事业管理 (文化经纪人)、 戏剧影视文学 (影视媒体理论) ,这些专业每一年的招生计划一般在20人左右,故事片导演隔一年招一次,所以北京电影学院的竞争程度可想而知。
北京电影学院各个专业的考试内容各不相同,但是影片分析是必考内容。一般是电影学院毕业学生的获奖作品,影片分析的重点侧重于考生的视听语言运用和文学功底,要求考生在专业考试之前看大量的中外经典影片,对电影史也必须相当熟悉。
㈣ 如何评价北京电影学院文化产业管理
双培文管应该是只招收北京生源的。
北电文管现在也应该是只录文科生了。
各省生源都能过部分985,211的线。北京去年在620左右。
从专业课设置来看,是朝制片人方向培养的。侧重和针对性是非常强的。现在也加了类似“文化产业园区管理”这样的课程,在一个动态的发展之中。
从校园生活来看,就很舒服,很有趣。
文化产业管理也分很多种,北电就比较偏向于对影视方面的发展,如果是央财,就比较注重于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北电的文产是唯一的纯文化录取的专业,有分省计划,除了北京稍微多几个人,其他几个省基本就是文理科各一个名额。
总结如下:
招生分数还是挺高的,在重庆,一般北电在重庆收的理科一直维持在580,590左右,北电的优势在于是艺术类里很牛逼的学校,你相当于半只脚进了圈子,而且,在北电学习任何专业,你都会和其他专业有所交融,所以,你不仅可以学到本专业知识 还可以学习到其他任何你想学的专业知识。
㈤ 北京电影学院的专业有哪些
北京电影学院的开设的专业主要有:文化产业管理、数字媒体技术、摄影等专业,以下是具体名单,供大家参考!
类别
专业
工商管理类(本)
文化产业管理
计算机类(本)
数字媒体技术
美术学类(本)
摄影
美术学类(本)
漫画
美术学类(本)
跨媒体艺术
设计学类(本)
环境设计(虚拟空间艺术)
设计学类(本)
产品设计(电影衍生产品)
设计学类(本)
新媒体艺术
设计学类(本)
环境设计
设计学类(本)
数字媒体艺术
设计学类(本)
艺术与科技
戏剧与影视学类(本)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电影美术设计、电影特技设计、电影人物造型设计)
戏剧与影视学类(本)
影视技术
戏剧与影视学类(本)
动画(动画艺术方向、电脑动画方向、游戏设计方向)
戏剧与影视学类(本)
戏剧影视文学(动漫策划方向)
戏剧与影视学类(本)
广播电视编导(媒体节目制作编导方向)
戏剧与影视学类(本)
录音艺术(电影录音)
戏剧与影视学类(本)
电影学(制片与市场)
戏剧与影视学类(本)
戏剧影视文学(影视媒体理论方向)
戏剧与影视学类(本)
表演
戏剧与影视学类(本)
戏剧影视导演
戏剧与影视学类(本)
录音艺术
戏剧与影视学类(本)
动画
音乐与舞蹈学类(本)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国家特色专业:摄影、动画(动画艺术方向、电脑动画方向、游戏设计方向)、录音艺术(电影录音)、录音艺术、动画
学校简介:
北京电影学院是一所有着电影历史传承和深厚电影文化积淀的高等艺术院校,学校的前身是1950年创建的表演艺术研究所,1951年迁址并改名为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1953年更名为北京电影学校,1956年改为四年本科建制的北京电影学院。建校70余年来,名师荟萃,学派传承,创作了众多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在学科建设、教学创作、师资培养、人才选拔各方面都引领着中国电影教育的发展方向。
学校现有文学系、导演系、摄影系、电影学系、影视技术系、表演学院、声音学院、美术学院、动画学院、管理学院、摄影学院、数字媒体学院、视听传媒学院、国际交流学院、高职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等16个院系及研究生院、人文学部和思政部,涵盖了电影创作的每一个行当,囊括了电影创作的全部环节,是唯一能独立进行故事片长片、动画片长片创作的院校。青年电影制片厂既是学生电影创作实践的组织指导单位,又是教师艺术创新实践的生产单位,出品了大量优秀的影片和学生毕业作品。
截至2021年9月,学校有在校生4139人,其中本科生2332人。全校在编教职工共计599人(其中专任教师373人),外返聘教师10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