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海电视台的机构、队伍
1958年4月,上海电视台筹建组建立时,由赵庆辉任筹建组负责人。同时从上海电台技术部、服务部抽调了技术骨干卢树人、张青严、徐英、王忻济、陈绍楚、张庆科、黄允、朱锡珪、苏扬等9人,前往北京清华大学、北京广播器材厂、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等单位,学习有关电视技术方面的知识。同年8月,从上海市电影系统调配了一批编播人员:周峰(导演、参加电视台领导)、朱盾、邹志民、肖振芬(摄影)、张罗山、乔善珍(放映)、苏黎元(洗印)、梁十千(美工师)等8人,又从上海电台文艺部抽调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的许诺、周宝馨、李尚奎、江波、沈西艾、王宗尧等6个青年,先后去北京电视台实习,为电视台开播作准备;在上海电台其他部门选调胡文金(音响)、俞鸿祥(灯光)、毛玉麟、沈曾修(技术人员)及总务保卫人员徐世新、陈松乔、李伟民、章华健等,由上海市委宣传部调入的李宝性负责行政管理。这批筹建组成员,成为上海电视台开播的基本队伍。
上海电视台建台初期,隶属于上海电台,编制30人。开播时因工作需要,实际工作人员为34人。电视台副主任赵庆辉、周峰,下设3个组:编播组15人,技术组12人,行政组5人。
随着电视制作和播出时间的增加,工作人员逐步增加,1966年全台人员增加到108人。充实了领导成员。电视台主任宋丹、副主任周峰、奚里德。下设5个组:新闻组、节目组、演播组、技术组和行政组。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干部队伍被打乱,原有的组织机构处于瘫痪状态,1967年1月18日起,电视台实行军管。1968年4月,电视台建立了“革命委员会”。1968年9月,上海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上海电视台。接着,电视台的全部工作人员分为大、小两个班子:“大班子”集中搞所谓“斗批改”,后来借“四个面向”的名义将一批技术业务骨干排挤出电视台;“小班子”留在台内工作,一共38人,组织机构设政治新闻、技术、行政3个组。
1973年6月13日,上海市广播事业局成立,上海电视台成为与上海电台并列的局属单位。由于筹建彩电中心需要,先后从“大班子”或“四个面向”调回一批技术和业务骨干,工作人员补充到176人。设置了政治新闻组、演播组、技术组、管理组以及一个参加彩电会战的工作班子。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为适应工作重点的转移、电视事业的发展,上海电视台不断改革体制,调整组织机构。
1978年,上海电视台成立临时领导班子,由邹凡扬、奚里德、陈国儒、柳星三等4人组成。邹凡扬为负责人。
1979年3月28日,经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批准,上海市广播事业局副局长刘冰兼任台长,副台长柳星三、周峰、奚里德、陈国儒、赵庆辉,同时成立台委会,由正副台长6人组成。(同年4月16日增补王忻济、郑礼滨为台委会委员)。
1979年和1980年相继成立人事科(后改为组织科)、财务科,人事、财务相对独立。在上海市广播事业局核定的人员编制和财务预算的前提下,电视台自行吸收、聘用各方面人才,自行财务收支核算。1980年6月1日,上海市广播事业局所属的电视教育办公室划归上海电视台领导,后改建为社教部。
翌年,上海电视台建立部一级建制,设五部一室:新闻部、文教部、电教部、技术部、管理部、台办公室。
为扩大电视节目宣传,1982年1月《上海电视》杂志出版发行。翌年1月,上海电视台因陋就简,办起了中国电视系统第一家动画制片厂。
1984年1月31日,上海电视台成立党委会,上海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龚学平兼任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和总编辑,韩士敏为党委副书记,时敏、郑礼滨为副台长兼副总编辑,赵庆辉为顾问,何正声为总工程师。同年3月1日,电视台下设机构作了适当调整,设7部、2室、1组。即:新闻部、文艺部、电视剧部、社教部、对外部、技术部、管理部、党委办公室、总编办公室、党委纪律检查组。同时上海广播电视艺术团划归上海电视台领导。1985年1月,上海电视台经营公司成立,之后几年,相继成立了上海电视台技术公司、制作公司、咨询信息服务公司、贸易服务公司、服务部、电视台二台经济信息服务公司,以及上海正大综艺电视制作有限公司、沈传薪——黑川音乐制作有限公司两家中外合资、合作公司,共9家具有法人资格的三产企业。
1985年11月22日,上海电视台调整领导班子,龚学平兼任台长、党委书记,郑礼滨任副台长、总编辑,时敏任副台长、副总编辑,宋明玖任副台长,卑根源任党委副书记(后兼纪委书记),吴安甫任总工程师。1986年6月2日,上海电视台成立编委会,由郑礼滨、时敏、卑根源、宋明玖、李海林5人组成。
1986年12月,上海电视台的工作人员达到967人。
1987年1月10日,经中共上海市委同意,上海电视台定为相当于副局级单位。同年3月19日,市委宣传部同意下列人员组成上海电视台领导班子:
台长:龚学平(兼);党委副书记:金闽珠;纪委书记:卑根源;副台长:郑礼滨、时敏、宋明玖、王根发、李海林。
1987年5月,为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属机构有较大变动。机构设置有:第一编辑室,录制编辑的节目使用8频道播出,对外呼号“上海电视台一台”;第二编辑室,录制编辑节目使用20频道播出,对外呼号“上海电视台二台”;电视剧制作中心;广播电视艺术团;广告经营部;台办公室;台党委办公室;台党委纪律检查委员会。电视台技术部、管理部分别划归上海市广播电视局技术中心、服务中心直接领导,上海电视台的建制相应减少,在编人员为724人。
为改革人事制度,上海电视台在80年代前期曾两次向社会公开招聘人才:1980年11月27日,上海电视台与上海电台联合公开向社会招聘有志从事广播电视的编辑、记者,报名应聘的有4000余人;1983年8月,再次向社会公开招聘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编辑、记者、导演等业务人员。两次共聘用记者、编辑、导演44人,播音员(节目主持人)2人。1988年3月,又公开招聘节目主持人5名。1985年3月,上海电视台又在台内首次实行干部聘用制:对下属部、室主任,总工程师的聘用期为两年;部、室副主任,副总工程师,科长,副科长聘用期为1年,视其聘用期的业绩和表现,或续聘,或解聘。
1989年7月,金闽珠任上海电视台党委书记兼台长。1991年12月30日,金闽珠任上海电视台党委书记,盛重庆任上海电视台台长兼党委副书记,孙重亮任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张少峰任副台长。
上海电视台为适应电视事业发展的需要和特点,注重队伍年轻化和知识化。据1993年在698个工作人员中统计,35岁以下的206人,占30%;36岁至45岁的301人,占43%;46岁至50岁的99人,占14%;51岁至59岁的86人,占12%;60岁以上的6人,占1%。高等院校本科专科毕业的有430人(其中研究生10人),占62%;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的87人,占12%;初、高中文化程度的180人,占26%。
1987年以来,上海电视台根据工作人员的学历、资历和工作业绩,评定职称。到1993年12月止,先后被评定为新闻、文艺、技术、经济、政治高级职称的有9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的有16人,副高级职称的79人。除历年来已办理退休、离休的40人外,现职的有55人。
Ⅱ 四大小生的第三届(2009年)
1981年5月22日生于河北保定市,中国内地男演员,2003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班。
2005年,参演胡玫执导《汉武大帝》一鸣惊人,80后内地的荧屏人气偶像。
2007年,主演古龙剧《大旗英雄传》饰演男一号铁中棠;同年凭《51号兵站》荣获南方影视盛典“年度最佳男主角奖”,开启“红色偶像”时代。
2008年,出演84集大型军事悬疑谍战剧《敌营十八年》,饰演男一号江波,并演唱插曲《两难》。
2009年,在电视剧《走西口》饰演男一号田青,以平均收视率9.60%创下2002年以来央视一套开年戏的收视纪录。
2010年,夺得第三届华鼎奖“中国年度最佳表现新锐男演员”奖。
2011年,凭借热播穿越剧《古今大战秦俑情》荣获大本钟奖之金独角兽奖“最受推崇男演员”奖;同年凭借《青春期撞上更年期》,荣获“最受大学生喜爱男演员”奖。
2012年,凭借《北京青年》荣获2012BQ红人榜年度电视剧偶像红人,第三届乐视盛典内地最具人气男演员奖和2012国剧盛典年度网络最受欢迎男演员奖。
2013年蛇年央视春晚杜淳应邀演唱年度最红歌曲《我的歌声里》。
2014年,主演古装剧《大汉情缘之云中歌》,饰演男主角孟珏 。 文章,1984年6月26日出生于陕西西安市,中国内地男演员、导演。2006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2008年与马伊琍结婚,两人育有两女。
2004年参演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开始在影视圈崭露头角。
2005年拍摄古装剧《锦衣卫》。
2007年主演赵宝刚导演的青春剧《奋斗》;同年,主演首部电影《走着瞧》。
2008年主演滕华涛执导的电视剧《蜗居》,饰演80后城市青年小贝。
2009年,在电影《海洋天堂》中扮演自闭症患者王大福,并在2010年成立大福自闭症关爱基金。同年参演抗战题材的电视剧《雪豹》。
2011年,主演的电视剧《裸婚时代》在各大卫视播出;2011年-2012年连续2年获得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受大学生欢迎男演员奖。
2012年,凭借电影《失恋33天》获得第3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同年成立自己经营的北京君竹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并导演第一部影视作品《小爸爸》。
2013年2月,主演的电影《西游·降魔篇》在全国上映。2014年3月28日,主演的中韩合资文艺爱情片《我在路上最爱你》在全国上映。
2014年12月18日,在姜文执导的动作喜剧片《一步之遥》中扮演武七一角。 1978年10月7日出生于上海,中国大陆男演员。2001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班。
2011年凭借清宫穿越剧《宫锁心玉》出演霸气柔情兼具的八阿哥一角一炮而红,成立自己的个人工作室iFengstudio。同年在李仁港导演的电影《鸿门宴》扮演西楚霸王项羽,开始进军大银幕。
2012年参演的电影《画皮2》、《二次曝光》、《太极之英雄崛起》上映。
2013年监制主演电视剧《兰陵王》,成立个人工作室;2013年主演的电影《狄仁杰之神都龙王》、《我想和你好好的》上映 。
2014年主演韩寒的电影处女作《后会无期》、许鞍华导演的电影《黄金时代》上映,同年获得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受欢迎男演员奖。12月加盟电影《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饰演唐僧一角。
2015年2月19日,主演让·雅克·阿诺执导的电影《狼图腾》。 1978年11月24日生于北京,中国内地演员、监制、赛车手。
17岁考入艺术学院,1997年主演《十七岁不哭》中的简宁出道。2006年出演电视剧《士兵突击》饰演吴哲。2010年出版了第一部文学著作《晨光倒影》。同年监制并主演了以自己小说为剧本雏形的热播剧《北京爱情故事》,并在2013年央视春晚上演唱插曲《嘀嗒》。2011年,编剧并主演了电影《奋斗》,并参与了电影《建党伟业》的拍摄,饰演主要角色张国焘。参加2012环塔拉力赛专业摩托车组比赛,担任车队队长,并制作拍摄了环塔纪录片《征途》。李晨除演戏外,对幕后工作也很有兴趣,并逐步开始尝试参与编剧监制等工作。
2013年,继续上榜福布斯中国名人榜,排名上升至35位,继《北爱》之后,连续监制并领衔主演了新作《好家伙》和《到爱的距离》,李晨将会担任出品人。
2013年2月,李晨主演,由杨亚洲导演,林和平编剧的电视剧《草帽警察》拍摄完毕,4月,李晨监制并主演的电视剧《到爱的距离》开机,这是一部医院题材电视剧,李晨饰演普外科主任李睿。
2013年出演微电影《致父亲》,主要讲摄影师王浩然(李晨饰演)正处在事业的瓶颈期,面临着摄影大赛资格被取消的危机,8月25日,李晨主演的微电影《因情圆缺2:代理相亲》在北京举办了首映礼,8月29日,李晨赴美国拍摄由搜狐视频制作的音乐旅行真人秀节目《唱游天下》第二季。
2014年8月9日,演员李晨一身黑色皮夹克帅气亮相美国机车节现场,领取美国机车师Jesse James为他量身定制的专属机车。机车节现场,由Jesse James为李晨的专属机车揭开神秘面纱,这辆绿色机车由全手工打造。
2014年,李晨加盟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并主演电影版。
2015年,李晨主演的都市情感轻喜剧《天使的城》于3月28日在江苏卫视、浙江卫视黄金档播出。
2015年5月29日,公开与范冰冰恋情。
Ⅲ 上海电影艺术学院
首先声明,此贴仅作者本人观点,无任何煽动性。无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如果您是父母,您有孩子要高考,请不要让您的孩子报考上海电影职业艺术学院。
如果您是上海电影职业艺术学院学生的父母,请您多和孩子交流一下,认真的了解这个学校。
如果你是上海电影职业艺术学院的学生,请你擦亮眼睛,抛弃虚伪,看清这个学校的真面目。
如果你是上海电影职业艺术学院的老师,请你多多关心一下您的学生,这关心并不是让你去“关心”漂亮而无知的女生。
如果您是观众,希望您能看下去。
当然希望上海电影艺术学院的江波院长看到此贴,仅希望您自重不要欺骗这些思想没有发育完全的成人学生们。而不是关心您的“坐骑”凯雷德Escalade,有没有打蜡,也不是关心您的着装是不是上档次。
顾名思义,所谓上海电影职业艺术学院,就是坐落在东方明珠上海的一座“知名”的电影学院。学校的性质是一所“独立的大专院校”,何为独立,说白了也就是私立的,为什么私立?因为开学校的人(主干管理层都是校长的亲戚),是把这学校当企业一样,是用来盈利滴。
学校分为南北两校,南校很“大”,具体面积不太清楚,但是很好算,因为还没一个足球场的大小,学校的牌子不清楚为什么是挂着“杜兰大学”的牌子。北校确实是比南校大,能大一半吧,此地原是张江集团的办公地,也不清楚怎么给学校给“霸占”了。两个校区加起来没一个普通高中的标准面积大。学校没足球场,没操场,没像样的体育设施。
到这里您肯能要发问,“你不是说,学校是私立的吗?肯能是私立学校资金不足吧”。
我来给您算一下,学生的学费,平均一下一个学生一年的学费是两万元,您没看错,是两万。学校一共有2500-3000在校生,您算一下,是多少钱。您可能又要发问“这学费,是通过教育部门的审核的,肯定是用到地方的”。您错了,把学生每学年的课时平摊到学费,一节课50元以上的价钱,您能接受吗?
那钱去哪里了?捐献给慈善机构了吗?为何不改善一下学校的环境?
不说费用,说说学校的风气吧。“被包养,比拼吃穿,比酷”基本上就是学生们每天想的事情。“丝袜,高跟鞋,朋克头,不知道哪里租来的跑车,没日没夜的打游戏”,这是能看到的。谈论的都是名牌,八卦。
真想不出这是些成年人干的事情。您可以去网络上海电影艺术学院贴吧看一下,简直就是个“鸡窝”。他们没有任何责任感,没有任何爱国情结,没有任何理想抱负。他们给父母伸手要钱,嘴上说的是添置学习用品,而用在了哪里?
您是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花着高价学费每天在学校干的都是这些事情,您不心痛吗?您没感觉自己的“投资”失败了吗?
三年下来拿了一张没有任何说服力的文凭,你怎么继续以后的生活,比这可悲的是青春的这几年都被浪费掉了,太可惜。
先写到这里,如果您对这个学校了解,相信不用多说您也知道这个学校的情况。本人只是很纳闷这样的学校还能开的下去,太神奇了。
Ⅳ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组织机构
新一届(2011年-)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组织机构如下:
会长:李少红
秘书长:何平
副会长:张国立、张建亚、张扬、贾樟柯
执委:冯小刚、路学长、吴天戈、徐静蕾、万玛才旦、宁浩
副秘书长:刘仪伟
以上是新一届的领导团队,他们在中国电影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往届(2005年-2011年)会长为黄建新,副会长有陈凯歌、冯小刚,秘书长为何平,副秘书长有江平。会员包括吴天明、谢飞、郑洞天、张艺谋、滕文骥、陈国星、张建亚、李少红、塞夫、宋江波、贾樟柯、陆伯炎、王亨里、周力、张国立、路学长、姜文、章明、徐耿、常君、陆川、周有朝、娄烨、李欣、冯小宁、霍建起、徐铮、王一持、王小帅、宁赢、宁浩、吴天戈、黄建中、张扬、管虎、施润玖、张元、张一白、朱文、徐静蕾、司马瑞东、杜家毅等。
黄建新,1954年6月14日出生于陕西西安,是一位著名的职业导演、编剧、监制。他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后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进修。黄建新现任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1994年,他享受国务院津贴;2005年,他被中央政府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称号。黄建新的代表作品包括《黑炮事件》、《错位》、《轮回》、《五魁》、《站直啰!别趴下》、《埋伏》等。2009年,他导演了纪念建国60周年的电影《建国大业》。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是中国电影导演组织起来的最具权威性的行业协会。该协会以团结电影工作者,维护导演尊严,保障导演权益,沟通导演的经验,提高影视文化水平,促进国际及海峡两岸和香港之间导演艺术交流为宗旨。
Ⅳ 刘江波个人荣誉
刘江波在学生时代的荣誉历程丰富多样。早在2006年,他便以班级卫生委员的身份开始了他的学校生活,积极维护班级卫生环境。2007年,他晋升为副班长,进一步承担起班级管理的责任。2008年,他在校运动会上展现了自己的运动才能,以第三名的成绩在立定跳远项目中崭露头角。
同年8月,刘江波首次涉足影视界,参与了电影《截拳道》的拍摄,扮演了一个评委的角色,这无疑是他艺术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009年3月,他加入院学生会,担任组宣部干事,开始在学生工作中发挥作用。随着经验的积累,他在同年8月升任组宣部部长,展现出出色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2010年4月,刘江波的职位再次提升,成为院学生会副主席,此时他的角色已经从学生干部扩展到领导层。7月,他在电影《双截棍》中担任美工助理和道具助理,还扮演了打手的角色,这显示了他的多才多艺。9月,他更是荣任院学生会主席,成为学生事务的核心领导者。
2011年,刘江波继续担任学生会主席,并在同年8月成为表演教师,将他的经验和知识传授给更多学生。2011年,他从天星影视艺术学院顺利毕业,开启新的学习旅程。2012年,他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继续追求他的影视艺术梦想。
总的来说,刘江波的个人荣誉不仅仅是通过职务的晋升,更是通过一次次的挑战和努力,展现出他的才华和领导力。他的职业生涯充满了活力和进取心,为他的未来打开了广阔的可能性。
(5)江波上海电影艺术学院扩展阅读
刘江波,1991.12.08出生于山西,电影,电视演员,2008年正式踏上影视圈, 拍摄作品在全国院线上映,其中有电影《截拳道》、《双截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