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影指南 > 北京电影学院侯光明

北京电影学院侯光明

发布时间:2022-05-25 06:37:41

① 侯光明的介绍

侯光明,男,1957年生于天津,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全国新长征突击手”、 “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防科工委“511”高级管理人才、首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工会积极分子”等荣誉1。获全国统计科学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管理科学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等多项次奖励231。1996年任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2006年2月任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正局级)。2011年9月至今任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4,2013年5月受聘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2014年3月受聘北京电影学院理事会理事长。2015年1月17日,当选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5。

② 影视行业在未来是否有发展前景

电影行业发展历程分析 未来市场规模将是千亿级别

中国电影产业的重要时刻与阶段性特点分析

2018年11月20日,2018第十六届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在北京召开,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侯光明在“中经之夜,岁月流金”晚宴现场,结合时代背景,回溯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的发展,盘点了中国电影产业的重要时刻与阶段性特点。

一部电影虽然有不同的评说,但电影依然是一个时代的一面镜子。他用改革春风期、艰难探索期、多元生长期和综合升级期,分别概括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电影发展的4个阶段,并用各阶段代表性电影插曲名进行总结。

2018年1-10月电影票房收入突破525亿

中国电影产业在国民经济新的发展形势下实现了稳健增长。以电影票房收入衡量,我国电影市场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电影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电影票房市场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观影人次从2007年的0.71亿,增长2016年的13.72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4.47%。国内电影票房从2012年的170.7亿元增长到2017年559.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6.78%。2018年1-10月全国电影票房累计达525.3亿元。按照今年电影票房趋势来看,2018年全国电影票房超越2017年的559.1亿元基本是毫无压力。

2018年1-10月中国电影票房收入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电影行业发展历程分析

1、1978年到1992年的改革春风期间,随着政策的松绑,思想的解放,中国电影逐渐“破冰”,“解禁”电影的重映掀起观影热潮。1979年,中国观影人次在293亿,人均观影28次。之后,在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导演的推动下,家庭伦理片、反思电影等影片都在国内甚至世界舞台大受欢迎,崭露头角。

2、而在1993年至2001年的艰难探索期,侯光明解释道,电视普及和进口大片为中国电影带来冲击,电影经济出现巨大滑坡,促进电影经济恢复的“9550”工程也应运而生。在“9550”工程的推动下,一批精良、深刻、广为流传的电影作品也随之而生。电影作品同时反映了不断开放过程中人民群众思想的进一步开放,国人精神在对外融合过程中的适与不适。

3、在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下,2002年到2011年,民营企业也进入拍电影的行列,拍电影的门槛逐渐减低,中国电影行业更多元也更创新,与国际交流也越发深入。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阶段,“大片”、“小片”百花齐放,共同撬动了观众需求,中国电影也完成了全面市场化,但出现了泛娱乐化、资本化、票房之上的现象,为进一步发展蒙上阴影。

4、十八大以后,电影回归质量被提出,文化产业被确定为支柱型产业,2012年至今,观众审美不断提升,但影片品质与其的矛盾仍然存在。中国电影人也持续发力,爱国主义作品叫好又叫座,文艺片、纪录片也取得佳绩,努力用优质作品满足日益升级的观众需求。

未来中国电影必将突破千亿元规模

对于中国电影的未来,2017年已拥有559亿元票房,比1995年翻了60倍以上,网络电影市场也日渐繁荣,未来中国电影必将突破千亿元规模,从而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虽然我们的电影市场仍存在一些不规范、不系统的问题,但中国电影的整体发展势头良好,未来电影的发展将以打造文化自信为根本宗旨,为中国乃至世界观众提供更多优秀的电影作品。

③ 大数据时代,票房不再是唯一

大数据时代,票房不再是唯一

经历了数代学院派导演在艺术上的探索和产业化白手起家的拓荒,电影不再只是“声光电”的艺术形式,更开启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市场化运作的时代。众多资本的涌入,一方面创造出巨大的利益空间,另一方面也暴露出行业内部的“鱼龙混杂”——创作者的良莠不齐,伴之以评论界的莫衷一是,网络世界的众说纷纭,可谓“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乱象频生。

群龙无首:电影评估权威性缺失

一般而言,常态文艺评价体系中文艺作品的传播效应,也许和老百姓的喜好息息相关,而其艺术质量的高下,往往取决于专家学者等专业人士的评价意见。然而,信息时代的来临,发声渠道的多样化,却让“专家”地位岌岌可危。

“一些所谓的‘专家’常常只说‘溢美之词’”“太缺乏同行之间相互辩论的氛围”“被权力和资本绑架”是当下的专家群体常常受到的指责。具体到电影行业,则更多体现为学术界在电影艺术价值判断方面的混乱。不同学者、不同场合、不同媒介在话语上的参差,加之背靠专家的各类评奖不断被权力关系裹挟,一些“专家”在公众心目中沦为“砖家”,公信力一落千丈。

专家群体权威性的下降,并不代表公众话语能取而代之,因其内部本就呈现出鱼龙混杂的“非理性”。相比于公正的评估,网民更倾向于狂欢式“站队”,比如近年来围绕《小时代》《后会无期》等电影出现的粉丝战争,正是其典型症状——如此任性的口舌之争,权威性从何谈起?此外,一些民间电影评分网站如豆瓣、时光网等,在电影评估和影迷互动等方面的确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算法规则的粗糙、参与人员的随意性以及资本渗透的加速,其公正性与客观性也面临严峻挑战。

环顾四周,中国电影似乎身陷评价体系混乱的困局。然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市场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毕竟是大势所趋。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电影市场兴衰高下究竟应由谁来裁断,作为完善产业的权威评价体系又该如何构建?

革故鼎新:中国电影产业指数诞生

2015年9月18日,在第24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期间,吉林省吉林市举办了“‘互联网+’时代的中国电影产业高峰论坛暨电影教育和产业发展委员会2015年年会”。这次会议上,一份名为《中国电影产业指数研究》的研究报告,吸引了众多与会人员的关注,而项目的主持者则是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侯光明。

“中国电影现在面临的问题,要宏观而长远地看。”从2013年起,身为北京电影学院电影产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的侯光明,就和副所长刘正山一起,开始了整个项目的数据搜集和调研。作为国内发布的首个综合性的电影产业指数,其成果也为电影评估权威性的建立,指明了方向。

其实,大数据概念的提出早已不是新鲜事,近年来用大数据思维将产业形势指数化的尝试屡见不鲜,但对于文化领域而言,步伐却似乎显得缓慢,且更多局限在微观研究领域。“许多电影人总觉得电影的本质在于艺术性,在于主观评价而非量化评估,因此很少用标准化、数据化的方式去综合考量电影行业。”在中国传媒大学讲师龙思薇看来,中国电影产业指数作为产业背景下的宏观指标被提出,具有“革故鼎新”的意义。

“我们的电影发展环境是比较好的,像硬件环境方面,投资环境、政策环境都不错,总的银幕数和影院数也是很可观的。然而从‘效益’来讲,每块银幕的平均观影人次和票房数却不尽如人意,这会拉低产业的整体数值。”综合报告数据,侯光明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票房数据漂亮,不等于电影产业综合发展好。“我们可以算是电影大国,但离电影强国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这对于空前膨胀的中国电影市场而言,不啻为一味苦口良药。

路在何方:行业呼吁综合性评估

1895年,电影诞生于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距今已整整120年。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对电影艺术作出最大贡献的是欧洲,而电影产业的引领者则是美国。相比于好莱坞电影成熟的产业体系和完善的评估制度,中国电影无论是在数据基础、评奖机制还是第三方评估等领域,都刚刚起步。而无论是出品方还是影评人,似乎都囿于文艺作品“生产—接受”的主观视角——这显然无法满足当下电影市场客观评估的需求。

侯光明指出,中国电影产业指数的诞生,旨在“给政府提供决策支持,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同时也给企业提供决策依据”。然而“海外竞争力”这一指标,由于数据搜集等原因在综合指数中却无法体现出来。由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所领衔的“中国电影国际传播”数据调研,自2011年启动以来,已连续开展五年,也在相当程度上填补了产业评估的空白。

“以今年的调研为例,我们采取多阶段抽样和随机抽样结合的方式,向全球五大洲66个国家共投递并收回有效问卷1592份,在SPSS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一些相当有益的结论。”黄会林介绍说,其年度报告《银皮书》显示,中国电影在国外仍属“非主流”电影,其中现代题材的电影发展明显滞后。“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国产电影对于展现国家的飞速发展,并没有促进作用,这应该是未来需要着力的方向。”

无论是国内产业指数报告,还是海外电影传播的调研,都是从个别案例的水洼中走出来,面向整片“海洋”的壮阔之举。龙思薇认为,综合性评估的逐渐涌现,标志着国内电影产业正逐步走向成熟。“正如资本运作需要根据客观的证券指数来进行规划筹谋一样,电影产业的走向也有赖于行业的‘晴雨表’。产业评估为资本流动和政策导向提供了标尺,也可由此预测行业的发展前景。”

随着“蛋糕”的不断做大,越来越多的民间或官方机构可能会参与到产业评估的盛宴中来。对于大数据时代的中国电影而言,我们也的确需要“说一不二”的量化标准,以更加客观的方式、经常性地为产业把脉问诊,指点迷津。正如黄会林所言,中国电影作为国家文化传播的有机组成部分,既要靠微观上电影人的不懈努力,也要在宏观上提升到战略高度,把握好准确的航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电影产业评估的天地大有可为。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大数据时代,票房不再是唯一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④ 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的学校领导

学院董事会
董事长: 赵晓东
董事: 侯光明 张会军 谢晓晶 王鸿海 刘兵孚 李 力 杜晓玲 周 栋
监事: 李庆军
董事长助理:杨新龙
董事会秘书:马宁顺 马同斌
学院院务会
主任:王鸿海
副主任:宋鸿荣
成员:王鸿海 李庆军 宋鸿荣 王承廉 于恩祥 辜 丹 马宁顺
秘书:马宁顺
学院学术委员会
主任委员:王鸿海
副主任委员:宋鸿荣(常务)司徒兆敦 周登富 王承廉
委员(按姓氏笔划为序):丁德碧 巩如梅 全荣哲 许同均 刘一兵 刘汁子 李庆军
张铭 吴昊 郑雅玲 段佳
秘书长: 庄晓英
秘书: 卿清

⑤ 北影是一本以上吗

北京电影学院在北京是提前批次招生,我们可以说北京电影学院是一本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坐落在北京市,是中国唯一、亚洲最大、世界知名的电影专业院校,是北京市主管、国家广电总局和教育部重点支持建设的艺术高校。学校现任党委书记为侯光明,现任校长为张会军。历史沿革:北京电影学院创建于1950年。前身是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电影学校)。

⑥ 紫香槐下观后感500字的,求真相谢谢

11月15日当人们感叹这个社会的时候,那些温暖人心的“最美”故事也在让人们体味着教育的力量与育人的神奇。“最美妈妈”、“最美乡村教师”...一批平凡园丁的的无私与艰难、勇敢与 坚守,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拨动着我们的泪腺神经。感动是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缺少的精神财富。而感动的力量就在于人性光辉的相互温暖与内心情感的共鸣共振。而越来越多彰显人本真的“感动”,无疑会催生更多善良与正义,凝聚更多的真诚与美好,让人们的认知更加理性,让社会的发展更加良性。让我们来重温紫香槐下那些感动过我们的教育面孔......
2013年11月15日下午,由北京电影学院、陕西省发改委、陕西省司法厅、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翰林教育研究院、西安市教育局、陕西教育观察杂志社等单位联袂摄制;陕西一路阳光影视有限公司、西安学城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出品的首部反映 “大学区管理制”教育题材的电影《紫香槐下》在中国电影家协会剧场举办了全国首映礼。影片展现了当代经济社会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一永恒的主题。国家经济建设的步伐虽有所放缓,但绝不能以牺牲教育为代价。老一辈教育工作者以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感,升华了市场利益相关方的价值观,展 现了教育战线上几代人的努力与贡献,揭示了名副其实的教育就是品格教育的文化传承,留下了一片孕育生机的土地,在紫香槐下散发着浓郁馨香。
据电影《紫香槐下》制片人刘瀚辰介绍,创作组邀请了实力雄厚的主创团队倾力打造,由荣获多项国际大奖的导演章明担任总导演,陈静执导,代表作品有《巫山云雨》《郎在对面唱山歌》;由第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国际影后吕星辰倾情加盟,还有中国当代著名表演艺术家、导演许还山老师亲力指导,许还山老师曾在《西游记》《红楼梦》《大秦帝国》《建国大业》《孔子》《白鹿原》《钱学森》等多部作品中担任重要角色,还有国内多位陕西籍实力派演员云集电影《紫香槐下》……
在首映仪式上,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康建民、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侯光明、西安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颖科等多位国家知名电影人、著名演员、全国30余家媒体领导、百所学校校长以及关注和支持教育的社会各界人士出席莅临现场。
电影《紫香槐下》讲述“大学区管理制”改革背景下的故事
叶小苏希望革新教育理念来改变当下以学习成绩评价学生和教师的应试教育观念,但是改革与接受,它们的门是对开的,既相对立,又相比邻……
这是一个感人又意义深远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教育又关于爱的故事。以叶家祖孙三代献身教育事业,叶小苏希望革新教育理念来改变当下以学习成绩评价学生和教师的应试教育观念为主要内容,但是改革与接受,它们的门是对开的,既相对立,又相比邻,影片记录叶小苏化矛盾为和谐的过程,以及叶小苏一家教育者体现出的对现行教育体制、教育模式的深层思考。
电影主人公叶小苏是一个普通的初中女教师,平凡却不平庸的她对待她炽爱的教育事业颇有自己的看法。无论是在施行西安市“大学区管理制”的方式中,亦或是在培育学生的做法中,她都坚持自己和蔼不失严格的态度对待,坚持自己的信念和方法,期间遭到过同行的排斥和疑问,遭到过学生的厌恶和不理解,但是坚持下来,让大家看到这是一条可行之路,它指引的方向更加光明。叶小苏的做法最终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校长、老师、学生和家长的信任为她的做法添上肯定的句号。
影片思考了人与教育的相处问题,站的角度高、立意深刻,叙述从容流畅,情感表达深厚自然,节奏把控得当合理。贴近现实生活,在平静的叙述中,突出人物、情感和思想的力量。在剧中反应出的矛盾因素,暗示各行业内冲突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教育者需要勇敢、坚持、理智地解决,意境深远,是一部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影视片。人物性格鲜明、饱满,演员的表演恰如其分,有艺术感染力。影片主场景校园的选择具有深厚的文化含义,精美的古典院落建筑,苍劲的古槐树,汇成了丰富饱满的文化元素,直观地表达了坚守和传承的内在关系,具有极高的艺术品位,值得在教育业内广泛宣传播出,为教师和学生做楷模。
影帝影后超演绎 情节感人意深远
电影《紫香槐下》中的女主人公叶小苏的扮演者吕星辰系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影后得主,曾在其18岁时出演的电影中表现突出得到各界大力赞扬。更有实力派鼻祖演员许还山倾情演绎叶小苏的爷爷老校长。影片中,老校长、叶小苏和叶志宏等教师对教育的无私奉献精神,表现了青年教师为了改变教育评价观念和方法,不计个人名利,勇于实践,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影片中刻画出爷爷一生的追求,爸爸一辈子的苦楚无奈,都自然地折射在年轻的叶老师身上,使她具备了对教育事业产生不同理解的基础,敢于挑战传统的教育理念,提出具有深度和新意的教学观点,以及付诸的有益探索,影片利用纪实的手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令人回味的思考价值。
历时半年打造 百余真实故事为原型
电影《紫香槐下》由56位教育影视专家历时大半年,深入走访了西安320多所中小学校,聚焦数十位优秀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搜集了大量真实的素材,又从中选出130多所学校的200多个感人情节,形成影片剧本的原始材料。《紫香槐下》名中的“槐”具有不寻常的寓意,中国槐是西安的市树,紫香槐是槐树的一种,花开清香、高贵典雅,符合教师的品性。
情感与制度融合 令观众感动落泪
电影中运用巧妙的拍摄手法将人物情感和学区制度融合,恰到好处的感情升华为老师和学生在施行“大学区管理制”画龙点睛,学生们的幽默给观众带来了捧腹大笑,老师叶小苏对学生无私的爱让观众几度落泪。此次《紫香槐下》能够在中国电影家协会举办全国首映仪式也承蒙了教育各界、影视各界领导及专家的厚爱与支持,电影《紫香槐下》制作组宣传西安市“大学区管理制”和电影《紫香槐下》望提高社会各界人士对当下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传递正能量,使行业和人情和谐美好。
各部门强强联手 打造精品教育工程
影片由央视影视专家团队及北京电影学院、陕西省发改委、陕西省司法厅、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西翰林教育研究院、西安市教育局等单位各界专家领导亲执配合策划,由著名导演章明担任总导演、陈静编剧执导,专家阵容不容忽视。
电影《紫香槐下》通过讲述叶小苏的教育情怀映

⑦ 艺考火爆背后有何喜忧

艺考是通往演艺生涯的一条梦想之路,但并不是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就等于成功。

每年的三月份至五月份都是艺考大军们最活跃的一段时期,耗资不菲的训练,和辗转多地应考。

艺考生十分不易,作为艺考生首先是自己要有兴趣,要有天赋。高考不易,十年寒窗,选专业的时候需要慎重,不是为了上好学校才选专业,而是为了喜欢选专业选学校。

⑧ 考上北京电影学院的目录


梦想的希望与理想的实现张会军 001
我们挑选学生的眼光
——学院领导,院、系主任,教授招生访谈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侯光明
纳天下贤才,育电影精英 006
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
构筑中国电影教育的“鸟巢” 010
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谢晓晶
招生教师要能“慧眼识英才” 014
文学系主任黄丹
创作实践与史论研究并驾齐驱 018
导演系副主任王红卫
以教学促进创作、用创作巩固教学 024
表演学院院长陈浥
不以培养明星为终极目标 031
摄影系主任穆德远
文化与专业并重 038
美术系主任敖日力格
专业影视美术人才的培养基地 045
录音系主任黄英侠
培养电影声音创作、音乐录音专门人才 052
管理系主任俞剑红
影视管理人才的培养基地 060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动画学院院长孙立军
“产学研”一体化,引领国内动画教学、创作 067
摄影学院院长宿志刚
热门的“边缘”学院 075
电影学系主任杨远婴
集教学、科研于一体 082
影视技术系主任刘戈三
数字电影时代的中坚力量 088
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现代创意媒体学院院长王鸿海
北京电影学院唯一的独立学院 095
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扈强
培养电影产业的蓝领人才 102
导演系教授谢飞
用影展促进教学 108
导演系教授郑洞天
要能拍出有人文价值的作品 111
表演学院教授崔新琴
最重要的是真诚 114
当年的考学成就了今天的我
——著名校友的考学故事
摄影系|张艺谋:“一根筋”的胜利 118
导演系|陈凯歌:积淀与成功 120
导演系|陆川:子承父业的辗转之路 122
文学系|贾樟柯:不止是北京电影学院的光荣 124
表演系|蒋雯丽:燃烧生命之火 126
表演系|徐静蕾:无心插柳柳成荫 128
表演系|黄晓明:一波三折终有果 130
表演系|赵薇:有一个忘带准考证的姑娘 132
表演系|陈坤:一曲惊四座 134
表演系|姚晨:舞蹈女孩儿的梦 136
北京电影学院改变了我的命运
——著名校友的校园回忆
导演系|郭宝昌:她曾经给予我的记忆与期冀 140
美术系|尹力:当导演得益于通识教育 144
表演系|张铁林:北京电影学院决定了我的一生 146
美术系|霍建起:北京电影学院的4年对我很重要 148
表演系|黄磊:永远做学院的一棵树 150
摄影学院|宁浩:学院坚定了我从事电影事业的信念 152
导演系|王小帅:记忆中的85班 154
表演系|郭晓冬:与梦想同行 157
录音系|陶经:做电影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 160
我这样考进了北京电影学院
——在校生谈考学经验
BFA的七日纪事|2007级导演系常笛 164
当梦想遇上生活|2007级动画学院刘春江 169
我是怎样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的|2007级动画学院孙怡然 174
我是怎样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的|2007级管理系孙陶 179
“平常心”带我来到这里|2007级管理系李迪 183
这么近,那么远|2007级录音系高晗 187
我的考学之路|2007级美术系杨华 192
“四心”成就梦想|2007级美术系邹米茜 197
别无选择|2008级导演系沙漠 203
我是怎样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的|2008级导演系马一鸣 208
我的北京电影学院入学记|2008级表演学院窦骁 211
考进北京电影学院的起承转合|2008级动画学院鲁明 213
我是怎样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的|2008级录音系孙赟 221
光·影|2008级摄影学院陆倩 226
我一路坎坷走来|2009级表演学院甘杨 232
我是怎样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的|2009级表演学院褚正亮 238
梦想照进现实|2009级表演学院崔倓 244
我是怎样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的|2009级表演学院刘真君 249
我考北京电影学院的那些事|2009级电影学系王斐弘 255
等你在北京电影学院|2009级录音系张颿 260
叩响梦想之门|2009级美术系温馨 265
当引力远远大于阻力|2009级摄影系王亚南 270
暧昧的电影与我|2009级文学系孙晓辉 276
终于抵达|2009级文学系甄世磊 281
不懈的坚持|2009级摄影系杨柳林清 288
机会和缘分一样无处不在关键在于你的努力|2010级表演学院杨紫 295
托起理想的太阳进入梦中的殿堂|2010级表演学院张一山 300
2011年考北京电影学院|2011级表演学院周冬雨 305

⑨ 籍之伟的相关

2011年10月13日下午,北京市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闫成在北京电影学院全院干部大会上宣读中共北京市委关于侯光明、籍之伟同志职务变动的通知,和中共北京市委关于贺岩同志免职退休的通知。侯光明同志担任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正局级),籍之伟同志不再担任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职务。2012年,受北京城市学院邀请,担任北京城市学院文化艺术学院院长。学习简历
1982年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本科毕业,理学士,
1986年清华大学社会科学系毕业,法学士。

⑩ 艺考人数逐年增为何"热门" 艺考是成名捷径吗

肯定是想出名,多金,名利双收!

艺考,即艺术类考试。对于面临高考压力的学生及家长来说,这个名词他们再熟悉不过了。艺考既是为有艺术天赋的学生准备的一次才艺展示,同时也是那些从小苦学苦练艺术的学生们搭建的一座通往艺术殿堂的桥梁。

艺考人数逐年增加,今年也不例外。据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办主任夏丹透露,今年约有21000名考生报考中传媒艺术类相关专业,比去年增加了近5000余人,而最终能成功录取的仅664人。截至2月11日下午6点,北京电影学院本科招生考试的报名和现场确认工作已经全部结束,报名总数达18042人次。

艺考为何如此“热门”,学生参加艺考究竟是为了什么?

艺考“热度”难降

二月的寒冷,难挡艺考的“热度”。在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校园里,这几天多了许多张陌生而稚嫩的面孔。他们为自己的“艺术之梦”踏进这个校园,参加“能”让他们实现自己梦想的艺术类考试,脸上写满了紧张、羞涩与憧憬。刘航从山东来到北京参加中国传媒大学音乐学考试,“6岁就开始学钢琴,从学琴开始我就没有少挨过老师和父母的训斥。准备了很长时间,顺利通过艺考才对得起努力学钢琴的那些年。”

在北京电影学院,记者见到一位来自香港的家长在报名场外焦急等待,“我家孩子从小就喜欢摄影,这次是来报考摄影系的,前两天我们刚参加完中国传媒大学的电视摄影专业考试。孩子的兴趣是摄影,我们家长就陪着他,希望他能如愿以偿。”

除了因为兴趣或者志愿而加入艺考的人之外,通过突击学习艺术、只为走艺考这条成名“捷径”的也大有人在。中国音乐家协会分党组书记、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院院长徐沛东说:“艺考的人数越来越多,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越来越好。很多学生能看出来从小就学习声乐、器乐,而且程度不浅。而有的学生一听就知道是家长逼着学习艺术的,整体感觉不到位。”随着艺考的升温,许多家长选择从娃娃抓起,很小就让孩子背着书包到处拜师学艺,孩子从小压力很大。面对这种情况,徐沛东表示,艺术学习还是要看孩子的兴趣,不能一味强求。

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院长陈浥说:“我们的招生绝不是专门挑选帅哥、美女的‘选秀’,也不是挑选演员的‘摄制组’。我们招收的学生都必须要具备表演潜质,漂亮未必就能成为好的演员。报考表演专业的考生们一定要用‘平常心’来对待专业考试。”

盲目艺考 警惕“双落榜”

为参加艺考,许多家长只顾着让孩子去上各种艺考培训班,而不重视孩子的文化课。在采访中,中国传媒大学及北京电影学院招生办公室相关负责人都告诉记者,艺考中艺考分数能起到一定作用,同时文化课分数也是非常关键的。而对那些并未根据自身情况,只为自己高考找一条出路而参加艺考的学生,有关专家提醒不能盲目艺考,艺术之路比想象中苦很多。

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介绍,考生不要因为艺术类院校对文化课程的要求相对较低,而将报考艺术专业视为上大学的捷径。要投身艺术,需要在平时注意自身知识积累,并培养对艺术的感知能力。他希望考生在选择报考专业时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所具备的专业素质进行选择。不要抱有盲目、侥幸的心理。

徐沛东认为,艺考所招进来的学生应该对该专业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大学这个具有艺术氛围的环境里将自己的兴趣爱好继续发扬。“就像我们培养的是录音师,而不是机械师。录音师就应该带着自己浓厚的感情和兴趣参与到创作中去。因此,在选拔中会考虑学生的主动性。那些被家长逼着参加艺考的学生,在考场很容易被分辨出来。”

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教授崔新琴回忆起96级表演系学生时,露出了欣慰的微笑。那一届有赵薇、陈坤、黄晓明等著名演员。“我觉得干这行就是需要坚持。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有个坚定的信念,要经得起大起大落,更要耐得住寂寞。演员不可能永远生活在鲜花掌声里,更不能想着一夜成名。因为现在媒体报道更多的是这些名人台前的鲜花、掌声,他们光鲜的一面,其实没有看到他们也有很多鲜为人知的辛酸苦痛。很多演员也曾经是北漂一族,他们这一路走来非常艰辛。”

艺考,给喜爱艺术、具有艺术特长和天赋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艺考,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盲目的艺考可能会导致艺考、高考都落榜。艺考要根据自己的艺术特长情况制定相关的计划。在为梦想、为艺术、或是为未来而参加艺考时,不妨考虑一下,自己能否同时承受住两场考试的艰辛。

阅读全文

与北京电影学院侯光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五一最新电影预告 浏览:858
二战俄罗斯电影音乐剪辑 浏览:292
电影扫黑片段 浏览:601
宋仲基最新电影 浏览:34
买票电影票软件哪个好 浏览:19
暮色大电影资源 浏览:364
麦克在看电影英语用英语怎么说 浏览:962
微电影巢 浏览:315
电影蝴蝶公墓资源 浏览:848
经典国外电影音乐 浏览:236
百度搜不到的五个电影网站 浏览:325
战争搞笑小孩外国电影 浏览:303
美国爱情电影音乐题材 浏览:83
微信卖电影看 浏览:513
电影视频岀现评语如何去掉 浏览:902
电影特效最好的软件手机版 浏览:477
能实现放电影的游戏吗 浏览:397
对于微电影的理解 浏览:723
如何下载80s网的电影 浏览:222
吴毅北京电影学院图片 浏览: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