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90年代的港产旧上海类型的电影
半生缘 阮玲玉 上海往事 金城武版马永贞
2. 为何上海会成为中国电影发祥地
早在1941年,影界大佬罗明佑就提出:“自最初的中国电影至最近的中国电影,悉由广东人领衔演出”;他还如数家珍报了一长串粤籍影人名单,有郑正秋、黎民伟、黎北海、罗明佑、蔡楚生、张织云、杨耐梅、阮玲玉、胡蝶、陈云裳等等,声称“随时随地都遇见广东籍的银色战士”。另据浙江影协统计,在中国电影百年历史长河中,共有上百位宁波籍影人作出了贡献,包括电影编导张石川、袁牧之、应云卫、桑弧、林杉、干学伟、张鑫炎、张子恩;电影经营家邵醉翁、邵逸夫、柳中亮、柳中浩、徐桑楚;电影技术家郑崇兰、林圣清;电影演员韩非、张翼、舒适、王丹凤、乔奇、白穆、陈思思、洪金宝、周星驰等。然而,广东人从影虽多,广东并未成为中国电影的摇篮;宁波人从影也多,宁波亦未提供早期影人驰骋的空间。当年那些“耻为人后、勇于进取”的宁波人,不约而同作出了“成才非去上海不可”的选择。上海自开埠后形成的开放性、商业化社会环境,当仁不让地成为电影这一舶来品在中国落地生根的理想土壤。
19世纪末以来,“影戏”在上海这个娱乐需求极旺盛的大都市营造出得天独厚的文化空间与市场,生成了中国电影史上诸多“第一”,举其要者有:
1896年8月,上海徐园放映“西洋影戏”,首开中国人第一次看电影的纪录;
1913年9月,第一部国产故事片《难夫难妻》在上海问世;
1922年3月,张石川、郑正秋等在上海创办第一家股份制“明星影片公司”;
1927年1月,中国第一部电影年鉴《中华影业年鉴》在上海出版;
1931年3月,明星公司在上海推出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1941年9月,万氏兄弟在上海摄制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片《铁扇公主》;
1947年10月,史诗性悲情大片《一江春水向东流》在上海连映三个多月,观众近80万人次,创下国产片票房新纪录;
1948年8月,中国第一部译配英语的《假凤虚凰》从上海输往欧美放映。
据统计,上世纪20年代共有142家电影公司在上海开张,此后优胜劣汰,形成明星、天一、联华三大公司鼎足而立的格局,奠定了上海作为中国电影制作、发行、放映的龙头地位。曾有人提出“一城电影”的说法,因为1949年以前摄制的3000多部国产片,其中80%以上出自上海,使上海成为中国民族电影的重镇。与此同时,在上海涌现出中国第一代、第二代影人群体,名编导与名演员珠联璧合,创作出《神女》《渔光曲》《大路》《马路天使》《万家灯火》《小城之春》等载入世界电影史册的经典名作。中国电影史上有不少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均同上海有着密切关联,诚如先驱者郑正秋所言:“中国之上海,犹美国之好莱坞。影片公司,星罗棋布;电影明星,荟萃于此。”可以说,在中国没有哪一座城市与电影的历史渊源如上海这么深厚久远。
然而,上海作为中国电影的发祥地,至今给后人留下了哪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电影历史遗痕?
深入上海的大街小巷,现今还能寻访到不少与中国电影历史相关的旧址,在那些物理空间的背后潜藏着影坛轶闻,留存着弥足珍贵的电影文化符号,彰显上海所拥有的深厚电影文化积淀。例如1896年最早放映“西洋影戏”的徐园,其原址为天潼路814弄地块,此前还遗留着1881年建造时的界碑。又如,30年代初任光、聂耳录制有声电影插曲的“百代唱片公司”小红楼,现掩映在徐家汇绿地之中,此处追根溯源乃是《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地。再如,中国影坛名人30-40年代几乎都在上海石库门弄堂居住生活过,如郑正秋(进贤坊)、田汉(日晖里)、夏衍(业广里)、阮玲玉(沁园邨)、胡蝶(四明邨)、周璇(元吉里)、蔡楚生(千爱里)等,他们住过的寓所现已受到文物保护部门,一块块镌刻着名人姓氏的纪念铭牌出现在那些故居的门首。从抢救电影历史遗产的意义上说,这些存量不多的旧址构成中国电影跨越一个世纪的人文景观资源。
上海曾是中国电影市场的半壁江山。20世纪30年代,国内共有233家影院14万个座位,上海一地拥有53家影院3.7万个座位,约占四分之一比例,市民看电影的风靡程度可见一斑。但令人遗憾的是,前些年上海掀起新一轮城区改造,如建于1925年的“夏令配克大戏院”(解放后更名新华电影院)说拆就拆,从此让人觉得南京西路少了点人文气息。这也警示我们,上海历史文化遗产不容再流失!由主管部门公布的“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名单上,不少老字号影院榜上有名(当年称“大戏院”):金城大戏院、中国大戏院、光陆大戏院、大光明、新光、兰心、国泰、美琪等等。在这些影院里曾发生过轰动一时的社会新闻,如1930年2月22日,洪深在大光明戏院愤起阻止好莱坞辱华片《不怕死》上映;1936年3月,卓别林访沪“闪电之旅”光顾新光戏院等。目前“老当益壮”仍在服役的专业电影院屈指可数,仅剩大光明、国泰两家了。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也是电影刊物出版中心。早在1921年4月,顾肯夫、陆洁、张光宇在上海创办中国第一本《影戏杂志》,现已成为上海图书馆珍藏的电影文献镇馆之宝。此后近三十年间,在上海出版的电影杂志、电影画报多达207种。这些尘封已久的电影文献,已被上海图书馆列为数字化抢救项目。
记得数年前访洛杉矶漫步好莱坞街头,看到早期美国电影业的瓶瓶罐罐、一纸一片均被当作文物陈列,不由感叹好莱坞角角落落都溢出电影的气息。香港同胞亦大力打造“电影香江”城市名片,访港游客步出机场,随手能取到一张《香港电影地图》,以此吸引四方影迷按图寻址,参观港岛各种电影景点。我想,黄浦江畔也应树起“电影上海”的标帜,与浦东迪士尼乐园遥相呼应,吸引海内外游客和影迷来此观光,构成一趟抚今追昔的上海电影文化之旅。
3. 上海环球港电影院今晚有小时代3放映吗
肯定有的啊000
4. 电影海港的主要人物是谁
电影《海港》,是一部京剧艺术片,亦是文革期间的八个样板戏之一,当时被称之为革命现代京剧。北京电影制片厂和上海电影制片厂1972年联合摄制,汉语普通话语种,彩色普通银幕,时长119分钟。影片根据上海京剧团的现场演出拍摄,片中讲述的是上海港的码头装卸队党支部书记方海珍、组长高志扬和工人们将一批出国稻种装上驳船转运外轮,又将堆在露天的出国小麦运进仓库。青年工人韩小强轻视装卸工作,暗藏阶级敌人、调度员钱守维乘机将玻璃纤维装进包内以破坏我国际声誉。方海珍发现事故连夜翻仓,马洪亮又对韩小强进行阶级教育,从而揪出阶级敌人,完成了援外任务的故事。
5. 新上海滩的影片评价
《新上海滩》是潘文杰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港产“黑帮电影”中的经典。影片叙事手法独特且流畅,剪辑明快,一气呵成。电影虽翻拍自经典的电视剧,但导演完全抛弃原来的故事架构,颠覆约定俗成的惯性思维,重塑经典。(腾讯网评)
张国荣的“许文强”形象比起周润发更显得沉静而锐利。影片中许文强有着复杂的个人背景,张国荣用冷峻的面孔和深邃的目光让角色有了一种万均压身身如磐的感觉,没有一丝同类角色所表现出的那种苦大仇深的浮躁和刻意。(腾讯网评)
影片虽然没有产生非常强的影响力,但是作为一部作品的翻拍,张国荣、刘德华、宁静三位主演尽心尽力的表演,使得这部《新上海滩》达到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千龙网评)
6. 有一部电影是很久了名字叫什么上海的,好像是50~70年代的
《上海假期》乃一部在上海取景拍摄的伦理喜剧,集合了台港两地艺人包括午马、刘嘉玲、王莱、孙鹏和黄坤玄。
7. 上海环球港电影院有max么
其实要第排看脖算三d效算明显建议第五七排间位置爽亲测
8. 我看了一个电影 好像叫 古墓丽影 上面有 上海和 香港的片段 特别拍了 上海的黄浦江岸的景色 和香港维港
古墓丽影2
在为期6个月的全球奔拍中,剧组先是在希腊开拍,随后辗转至威尔士,然后继续赶往非洲,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取景,最后一站则是中国香港和大陆。其中剧组在威尔士搭建了一个依山傍水的中国村庄,并请来很多当地华裔来作临时演员。在非洲的肯尼亚,当地的游牧部落波克特(Pokot)的部分村民扮演了片中劳拉在非洲发现的神秘部落,波克特人至今还穿着山羊皮制成的服装,在当地只有大约2万人,绝大多数从未看过电影。在地狱门国家公园和安博塞利国家公园取景后,剧组进入坦桑尼亚,经过反复协商之后,终于获准在活火山上拍摄。
观看地址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B9%C5%C4%B9%C0%F6%D3%B02&fr=ala0
9. 讲陈云在上海银元之战的电影
《风起云涌》。
10. 上海港会永华和大光明电影院的双人VIP座多少钱
大光明现在在大修,里面面目全非,修好后我相信价格会有所提高
永华普通票价为90元,贵宾厅的票卖到1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