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电影产业健康繁荣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电影市场秩序,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制定本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电影创作、摄制、发行、放映等活动(以下统称电影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电影,是指运用视听技术和艺术手段摄制、以胶片或者数字载体记录、由表达一定内容的有声或者无声的连续画面组成、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用于电影院等固定放映场所或者流动放映设备公开放映的作品。
通过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等信息网络传播电影的,还应当遵守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等信息网络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第三条从事电影活动,应当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第四条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尊重和保障电影创作自由,倡导电影创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鼓励创作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电影。第五条国务院应当将电影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将电影产业发展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国家制定电影及其相关产业政策,引导形成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电影市场,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第六条国家鼓励电影科技的研发、应用,制定并完善电影技术标准,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电影技术创新体系。第七条与电影有关的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知识产权执法的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保护与电影有关的知识产权,依法查处侵犯与电影有关的知识产权的行为。
从事电影活动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增强知识产权意识,提高运用、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的能力。
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开发电影形象产品等衍生产品。第八条国务院电影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电影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电影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电影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电影工作。第九条电影行业组织依法制定行业自律规范,开展业务交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维护其成员的合法权益。
演员、导演等电影从业人员应当坚持德艺双馨,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加强自律,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第十条国家支持建立电影评价体系,鼓励开展电影评论。
对优秀电影以及为促进电影产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第十一条国家鼓励开展平等、互利的电影国际合作与交流,支持参加境外电影节(展)。第二章电影创作、摄制第十二条国家鼓励电影剧本创作和题材、体裁、形式、手段等创新,鼓励电影学术研讨和业务交流。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电影主管部门根据电影创作的需要,为电影创作人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体验生活等提供必要的便利和帮助。第十三条拟摄制电影的法人、其他组织应当将电影剧本梗概向国务院电影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电影主管部门备案;其中,涉及重大题材或者国家安全、外交、民族、宗教、军事等方面题材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电影剧本报送审查。
电影剧本梗概或者电影剧本符合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的,由国务院电影主管部门将拟摄制电影的基本情况予以公告,并由国务院电影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电影主管部门出具备案证明文件或者颁发批准文件。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电影主管部门制定。第十四条法人、其他组织经国务院电影主管部门批准,可以与境外组织合作摄制电影;但是,不得与从事损害我国国家尊严、荣誉和利益,危害社会稳定,伤害民族感情等活动的境外组织合作,也不得聘用有上述行为的个人参加电影摄制。
合作摄制电影符合创作、出资、收益分配等方面比例要求的,该电影视同境内法人、其他组织摄制的电影。
境外组织不得在境内独立从事电影摄制活动;境外个人不得在境内从事电影摄制活动。第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电影主管部门应当协调公安、文物保护、风景名胜区管理等部门,为法人、其他组织依照本法从事电影摄制活动提供必要的便利和帮助。
从事电影摄制活动的,应当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文物保护、风景名胜区管理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在摄制过程中采取必要的保护、防护措施。
『贰』 促进电影发展的措施有哪些
1.坚持正确方向、科学发展。准确把握电影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商品双重属性,发挥电影的审美娱乐和教育双重功能,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艺术创作生产双重规律,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2.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大众。着眼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精神文化需求,着力丰富产品、繁荣市场,提高质量、改善服务,引导消费、促进增长。
3.坚持市场运作、政府推动。充分发挥市场在推动电影产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多渠道筹集资金。强化市场运作与政府扶持相结合、产业经营与公益服务相结合,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加强法制建设,大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艺术创新、科技创新、经营创新和管理创新,立足国情,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不断增强电影产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4.坚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紧紧抓住电影产业改革发展的关键环节、重点问题,着力实施好精品战略、骨干企业品牌战略和重点工程、重要项目带动战略,以点带面,努力增强电影产业的整体实力、竞争力和影响力。
『叁』 运用市场经济知识,说明如何推动中国电影产业进一步繁荣发展
要推动中国电影产业进一步繁荣发展
①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切实把市场和政府的优势都充分发挥出来。
②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完善市场机制,保障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增强电影产业对电影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和调整能力。
③发挥政府作用要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规划明确电影投资方向,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减少政府干预,推行权力清单制度。
发挥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加大财政对电影产业支持力度。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引导电影产业承担社会责任,始终将社会效益摆在首位,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起来。
『肆』 国内影视行业未来发展如何
国内影视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既有挑战也有机遇。以下是对未来发展的几个关键趋势和影响因素的分析:
1. 政策监管趋严
政策影响:近年来,国家对影视行业的监管趋严,包括对内容的审核、演员薪酬的限制、以及对资本流动的规范等。这种趋势可能会持续,影响到影视作品的创作方向和市场运作。
内容质量提升:在严格的政策环境下,内容制作方将更加注重作品的质量和社会影响力,可能会减少“流量明星”主导的低质作品,推动行业向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2. 内容多样化与精品化
观众需求变化:随着观众审美的提升和消费习惯的变化,对影视内容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具有深度、创新、文化内涵的精品内容将会更受欢迎。
题材多样化:随着国内文化自信的增强和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未来影视题材将更加多样化,传统文化、现实主义题材、科幻、动画等将有更大发展空间。
3. 数字化与平台化
网络视频平台崛起: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等网络视频平台已成为影视作品的重要发行渠道,未来随着5G和VR/AR技术的发展,这些平台将继续壮大,推动影视内容向更加数字化和互动化的方向发展。
短视频与微电影:短视频和微电影的发展为影视行业带来了新的创作和传播模式,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内容创作者通过短视频平台崭露头角,推动影视内容的多元化和碎片化发展。
4. 国际化发展
“走出去”战略:中国影视行业正积极推进国际化,越来越多的国产影视作品进入国际市场。未来,随着中国文化影响力的扩大,更多高质量的国产影片将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国际合作:随着中国与全球电影市场的交流日益密切,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中外合拍片或国际合作项目,推动国内影视行业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5. 资本回归理性
资本理性化:过去几年,影视行业经历了资本狂热和泡沫化的阶段。未来,资本将更加注重理性投资,支持有潜力的项目和创作者,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小成本、大制作:由于资本的理性回归,小成本但内容优质的作品将有更大的生存空间,而大制作也将更加注重内容本身的创新和质量。
6. 人才培养与技术提升
人才培养:随着行业的发展,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未来,更多的影视教育机构和企业将致力于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影视人才。
技术进步:5G、AI、VR/AR等新技术的应用将极大推动影视行业的创新发展,提升影视作品的制作水平和观众的观看体验。
7. 行业整合与并购
整合趋势:随着市场竞争加剧,未来行业内的整合和并购将更加频繁。一些中小型影视公司可能会被大型影视集团收购,形成更为集中和规范的市场格局。
产业链延伸:大型影视集团可能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覆盖内容制作、发行、放映、衍生品开发等多个环节,提升整体竞争力。
总结
国内影视行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挑战与机遇。政策监管趋严将推动内容质量的提升,数字化与国际化的发展将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资本的理性回归将使行业更加健康稳健。此外,随着技术进步和观众需求的变化,行业将迎来内容多样化、精品化和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希望对您有帮助,望采纳,谢谢!
『伍』 影视热点 | 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的历程、现状、问题以及策略
电影作为视觉艺术形式,通过移动图像表达信息与情感,拥有经济与社会文化的双重属性。电影产业,作为以电影为核心,包括生产、发行、放映及相关衍生品的经济形态,区别于其他产业,拥有独特的经济与文化社会属性。中国电影产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阶段的构建、到转型阶段的利益协调、再到产业化改革阶段的黄金发展,共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一、三个阶段的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
1. 计划经济阶段:电影产业链的建立
这一阶段分为两个时期:“十七年”与“文革”时期。其中,“文革”期间,电影创作与生产几乎处于停滞状态。1973年后,故事片的生产逐渐恢复,共摄制了76部故事片。
2. 转型阶段:产业环节的利益调整
这一阶段从“文革”结束后的改革开放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期间,是中国电影事业与产业初步恢复、转型与协调的时期。
3. 产业化改革阶段: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
加入WTO后,中国电影产业实现了根本性突破,发展进入黄金时期。院线制正式确立,民营电影企业崛起。至2002年,民营影视企业的投资比例已达到整个影视制作产业的三分之一。现今,万达电影、华谊兄弟、博纳、光线、华策等民营影视公司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主导力量。此外,中国电影市场已融入国际大市场,自加入WTO后,每年引进20部外国影片作为分账片放映,外资参与中国影院的改造、改建,但比例不得超过49%。2019年6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取消了电影院须由中方控股的限制。
二、中国电影产业近五年的现状与新变化
1. 电影产业改革深化,推动中国电影从大国向强国迈进
2017年3月1日,《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政府文化治理与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文化产业被确立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电影产业决策进入综合竞争的时代性价值趋赴。
2. 资本、文化与艺术的博弈持续,市场资本系数与外部关联性增强
文化产业成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电影产业决策面临综合竞争的挑战,通过加强对电影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加大电影精品专项资金的力度、借力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电影业发展、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进一步规范电影市场,促进电影产业改革。
3. 疫情加速市场衰退,市场参与者心态变革
疫情持续两年多,加速了电影市场的衰退,市场参与者的心态发生了颠覆性变化。电影产业在面临疫情危机时,展现出反思的积极意义,寻求化解行业痛点难点,推动共享价值的构建。
4. 互联网的崛起与影响
互联网的崛起改变了电影创作的价值链和传播方式,网络电影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国家电影局印发《“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为中国电影市场带来新的动力。
5. 科技与电影产业的融合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影像技术迅速成长,在电影发展中得到广泛应用,影响着电影产业的发展。
三、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挑战与策略
面临的问题包括电影话语的局限、过度追求票房指标、文化上陷入道德和审美的虚无主义、电影产业的全球观不足等。发展策略上,需要树立电影产业的功能性整体意识,关注新问题,建立纠偏和纠错机制,构建“电影产业之学”,实现电影产业的活力。
四、中国院线制建设历程
1. 磨合期(2002-2005)
推行“院线制”,形成以若干影院为依托,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发行放映机制。
2. 提速发展期(2006-2011)
更多业外资本进入电影行业,一批资产联结紧密的院线脱颖而出,如万达集团独立运营万达院线,广东大地院线、浙江横店院线先后进入市场。
3. 快速发展期(2012-2016)
互联网企业与电影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从2014年前后开始,“互联网基因”影响着电影行业的各环节。
4. 螺旋上升期(2017-2021)
互联网更深入地介入影院市场,掌握购票入口的票务平台如“猫眼”、“淘票票”等,院线和影院的话语权明显削弱,电影票线上转化率超过90%,热门档期网售占比可达98%。
总结而言,中国电影产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产业化改革的发展历程,当前面临互联网崛起、科技融合与全球化竞争的挑战,通过深化改革、构建“电影产业之学”等策略,以期实现从大国到强国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