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影指南 > 神奇未来世界电影

神奇未来世界电影

发布时间:2024-10-11 09:02:20

Ⅰ 在那里可以看到76年的美国电影<未来世界>,很老的科幻片了小时候看的

编剧:迈克尔·克莱顿(Richard T. Heffron)
导演:迈克尔·克莱顿(Richard T. Heffron)

中文名称:未来世界
英文名称:Futureworld
发行时间:1976年
首映日期:1976年8月1日
主要演员:由彼得.方达、尤.伯连纳、布莱思.丹纳等主演
情节介绍
德洛斯是一座由许多机器人在那里管理和工作的游乐场所,“未来世界”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达菲是“未来世界”的主管。
查克和特蕾西·巴拉德是两名记者,他们为了探索“未来世界”的秘密,便一同来到了这里。
查克和特蕾西来到“未来世界”后,决心一定要把“未来世界”的一切弄个水落石出,便进行了私自采访。后被“未来世界”的主管达菲发现,为了逃离“未来世界”并向外界揭露这一难以置信的阴谋,达菲与两记者进行了一场殊死的搏斗。达菲最终被查克击毙,原来他是一个智力与人无异的机器人。最后,真查克和真特蕾西赢得胜利,欣喜而归。
原来,阴谋者借机械人乐园再次开幕之际,以机器人取代来参观的巨商政要,企图藉此控制全世界,不料他们的野心被两名记者予以揭穿。

该片在内容上没有新奇热闹,但在剧情上增加了悬念性,高潮性亦拍得相当紧张刺激。

Ⅱ 求一部2012年后半年出的一部美国科幻电影,讲得是在美国的未来世界机器人被广泛应用成了日用品,其中有...

有可能是下面的某一部 你看看吧 12年也没出什么机器人的电影啊
机器管家

别名:变人 / 铁甲再生人
主演:罗宾·威廉姆斯 艾伯丝·戴维兹 山姆·尼尔
导演:克里斯·哥伦布
地区:美国 / 德国
简介:机器人安德鲁(罗宾•威廉斯 Robin Williams 饰)是尼尔家四代人的管家。原本尼尔一家只是当他一部机器来使用,但大家渐渐发现安德鲁不只是一个家务机器这么简单,他在日常还会和他们一起欢笑,懂得人类的习俗,体会人类的情感。安德鲁在尼尔家的女儿很小的时候就喜欢上她了,但由于没有他没有安装感觉模块,他任由她嫁给了一个错误的人。由于没有感觉,安德鲁可以在海边独自一人盖一栋房子生活。知道某天,他遇上了机械专家、科学狂人,为他安装上了感觉模块。至此,安德鲁才体会到什么是吃醋、什么是恋爱。经过一番努力,安德鲁终于完全融入了人类社会。最终,他和自己相爱的人得以长厢厮守,并在垂垂老矣时幸福死去……

机械公敌

我,机器人
别名:智能叛变 / 机械公敌
主演:威尔·史密斯 布丽姬·穆娜 艾伦·图代克
导演:亚历克斯·普罗亚斯
地区:美国 / 德国
简介:公元2035年,是人和机器人和谐相处的社会,智能机器人作为最好的生产工具和人类伙伴,逐渐深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而由于机器人“三大法则”的限制,人类对机器人充满信任,很多机器人甚至已经成为家庭成员。总部位于芝加哥的USR公司开发出了更先进的NS-5型超能机器,然而就在新产品上市前夕,机器人的创造者阿尔弗莱德·朗宁博士却在公司内离奇自杀。黑人警探戴尔·斯普纳(威尔·史密斯 饰)接手了此案的调查,由于不愉快的往事,斯普纳对机器人充满了怀疑,不相信人类与机器人能够和谐共处。他根据对朗宁博士生前在3D投影机内留下的信息分析和对自杀现场的勘查,怀疑对象锁定了朗宁博士自己研制的NS-5型机器人桑尼,而公司总裁劳伦斯·罗伯逊似乎也与此事有关。

霹雳5号《霹雳五号》

霹雳5号是一个装满武器的铁皮家伙,有简单的机械手,脚是坦克一般的履带。它拥有健康的人格、幽默的性格以及善良的心灵,没有对任何善良的人造成伤害,它还不停地学习自己看到的人类世界。在这里它不再是个冰冷的机器,也不再受程序的控制。这个机器人在遭雷击后鬼使神差的有了自我意识从而对死产生了极大的恐惧。最后,人类要它消失方能心安,它只有选择离开人类社会。

《人工智能》

大卫是生活在未来时代中一个有思想、有情感的小机器人,它是第一个拥有“爱”这一程序的机器人,由0和1组成的电讯号让它像真正的小孩那样享受着被人类关爱。在“爱”程序下,它会和一个人类小孩一样,做出各种情绪化的反应,这也让它成为人类倾注感情的对象。但它始终是个替代品,人类只是把它当成一件在特定时间产生特定功效的工具。大卫一直渴望自己有朝一日不再仅仅是个简简单单的机器人,而是要转变成真正的人,继而得到一个安定的环境和人类持久的关爱。

Ⅲ 有一个电影,是讲一个小孩他跑到未来的世界里去

《未来小子》 外文名: Meet the Robinsons 其它译名: 神奇一家 / 拜访罗宾逊一家

Ⅳ 一部美国科幻电影

世界知名科幻电影编年简表(1970-1979)

最早给科幻电影带来艺术内涵的,是那时的一些经典科幻小说。如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英国作家斯蒂文森的《化身博士》、威尔斯的《隐身人》、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等等,都被各国影人搬上银幕。其中,影片《化身博士》在解放前还在中国放映过。尽管编导在改编原作时不可能完全保留其艺术魅力,但小说本身出色的思想内涵还是多少能保存下来的。与此同时,当时的苏联电影界也将《阿埃里塔》搬上了银幕。

1926年,德国电影界推出了默片时代最伟大的科幻巨片《大都会》,这部影片的影响力远远超过科幻艺术领域,被视为二十世纪十大影片之一。影片耗资达7百万马克,拍摄时间长达16个月,动员演员多达三万余人,最后完成的影片长达四个小时。所有这些纪录不仅在当时,也保持了几十年内。

《大都会》代表了电影界内部在科幻艺术领域的原创能力,也把科幻电影的艺术性提高了一大步。这部电影情节完整,主题深刻。画面、音乐极富美感,一扫科幻电影仅仅涉及魔法而与艺术无缘的历史。

在同时,能够体现电影界自己的原创能力的科幻片还有《赌徒--马布斯博士》、《西方先生在布尔什维克国奇遇记》、《人魔》、《叛国者》等。其中颇有硬科幻色彩的德国影片《F?T?P不回答》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影响。

正在科幻电影稳步走向更深的艺术殿堂时,二次大战的爆发中断了这一进程。

二、二战以后到70年代科幻电影的低潮区,也可算是文艺期。

二战以后,科幻电影开始复苏。大量科幻经典的再拍摄成了其中一个重要力量。这其中,完成于1953年的《星际战争》成为影响最大的一部。这部影片改编于威尔斯的《两个星球的战争》,除了将背景由英国改为美国外,也根据将近半个世纪的科技发展改变或添加了一些内容。不过情节整体上延续了原来的故事。从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科幻电影发展到今天,是一步步积累起来的漫长过程。以今天的眼光看,它的表现手法已经很幼稚了。特别是影片开始时用了很大一段时间介绍太阳系各行星的自然状况,说明为什么火星人最后选择地球作为入侵目标,这种科普式的段落已经不存在于今天的科幻电影里了。

五十年代,日本电影人制作了他们最成功的系列科幻电影《哥斯拉》。这是一个身高百米,沉睡千年的恐龙式巨怪,在原子弹袭击东京时被惊醒,从此与人类为敌。日本的"哥斯拉"形象与美国好莱坞后来的改编不同,代表着被人类侵害的大自然的反抗,有着一定的思想内涵和悲剧色彩。

冷战格局的维持和西方思想界的动荡,也在外部影响着科幻电影。导演奇才库布里克将黑色幽默带入科幻电影中,拍摄了名片《奇爱博士》。这部科幻电影辛辣地讽刺了西方世界的战争狂人。在随后拍摄的《发条桔子》里,现代派荒诞离奇的表现手法和当时流行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结合在一起,展示了社会生活的虚无和恐怖。这是一部几乎完全没有特技的科幻电影,它能够在电影史上站住脚,依靠的是深刻的思想内涵。1966年发表的著名科幻短篇《献给阿杰尔农的花》很快被改编成科幻电影《查理》。主演罗伯斯滕还因此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1968年,《太空漫游2001年》和《人猿行星》两部巨片相继问世,使那个时代的科幻电影达到了高峰。《人猿行星》改编自彼埃尔?布尔的同名小说。影片细致地表现了人类文明的困境和危机。片尾处主人公在自由女神废墟上的镜头堪称科幻电影史上的经典画面。

同年出品的《太空漫游2001年》改编自克拉克的同名科幻小说,也吸取了《童年的终结》等作品的一些思想。该片成本巨大,场面恢宏。也忠实地体现了克拉克原作的思想主题:在渺小的人类面前,宏伟的宇宙完全是一种冷漠的存在。这部影片在电影语言上精雕细刻,堪称艺术精品。

1973年,美国还产生了一部在当时影响平平的科幻片《西部世界》。后来,制作人拍摄了它的续集《未来世界》,在美国科幻电影史上也没有留下什么反响。但《未来世界》却是文革之后中国人接触到的第一部科幻电影,它拥有的中国观众远远多于美国观众。

日本人将小松左京的《日本沉没》搬上银幕,大获成功。电影忠诚于原作,在渲染民族危机时没有过多的民族主义情绪。不久,日本又制作了一部类似的影片《首都消失》,描写日本首都东京被连电波都无法穿透的浓雾锁闭,日本科学家寻求解救办法的故事。这部片子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色彩远不及《日本沉没》。

不过,直到那时为止,科幻电影普遍被视为票房毒药。像节奏缓慢的《2001年太空漫游》如果拿到今天放映,会令半数以上的青少年观众昏昏欲睡。科幻电影市场日益下滑,一直到七十年代末。

三、高科技时代的科幻电影(70年代中期以后至今)

1977年,卢卡斯执导的《星球大战》与观众见面。这部影片不仅挽救了每况愈下的科幻电影市场,而且开创了科幻电影的新时代--高科技时代。在此之前,科幻电影的特技水准与其它片种不相上下,而从此以后,科幻电影成了最新特技技术的实验场,领导着电影特技的发展方向。

《星球大战》的情节十分简单,复制了科幻文艺史上早期"太空剧"的特征。不过,卢卡斯根据日本武士文化构筑的"杰迪武士"还是提高了影片的内涵,使之染上浓郁的东方神秘主义色彩。在迄今为止制作的四部《星球大战》系列影片中,以第二集《帝国反击战》的思想境界最高。这不仅因为它是四部影片中惟一的悲剧,而且因为渗透在整部影片中的宿命感与使命感。影片结尾卢克与父亲在搏斗中相认的场面令人如梗在喉。可以说,去掉了与"杰迪武士"有关的情节,那些单纯的太空大战情节吸引不了那么多观众。

卢卡斯在艺术上的潜力有限,制作完《星球大战》第三集《杰迪的归来》后便放弃导演工作,转而去搞电影特技公司,研究新的拍摄技术服务于其他制作人。其中以数字特技为最出色。这种特技技术与当年的有声片一样,彻底地改变了电影的风貌。

与《星球大战》同时,情节更为单纯的《超人》也是科幻电影高科技时代的到来标志。这部影片改编自三十年代开始的美国同名连环画,并以无懈可击的特技制作赢得巨量观众。不过,真正能在艺术水准上给科幻电影以提高的,还是斯皮尔伯格。

斯皮尔伯格是在"电视时代"成长起来的第一代美国人。他自己也承认,看书远比看影视作品要困难。他的父亲曾经是坎贝尔主编的科幻杂志《类似》的忠实读者。在这些影响下,斯皮尔伯格从小便养成了电影思维的习惯,并且把科幻作为其电影生涯的主要题材宝库。

《E?T》的诞生,标志着艺术在科幻电影中的胜利。这部影片的特技并不复杂,情节也很简单。能够赢得世界各地不同种族无数观众的,是影片的童真情怀与浓郁的感情色彩。从《侏罗纪公园》直到2001年上映的《人工智能》为止,儿童一直是斯皮尔伯格影片中的主要角色。这些儿童角色并不是出现在他的儿童片中,而是被用来与成人世界进行对比,揭示成人世界的枯燥乏味、虚伪无情。这种表现手法几乎是斯皮尔伯格的特殊标志。

值得一提的是,斯皮尔伯格不仅是科幻电影大师,同时也是拍摄纪实风格影片的大师。从早期的《太阳帝国》、到晚近的《拯救大兵雷恩》,在情节的真实性方面,斯皮尔伯格达到了电影界的巅峰水平。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实际上体现着科幻艺术的内在规律:用写实的手法表现超现实情节。

八十年代另一部值得称道的科幻片是《回到未来》。主人公自八十年代回到五十年代,遇到自己尚未相识的父母,由此展开一系列喜剧情节。这是一部传统的时代旅行题材作品,但在斯皮尔伯格的监制之下,成为一部展示代际文化变迁的作品。影片中,主人公向年轻时的父母和他们的同学弹奏摇滚乐,然后向目瞪口呆的观众们说,将来你们会听懂的。这句台词里面包含着对代际文化冲突的展示。

好莱坞向来盛产电影的续集,特别是一些高票房收入的影片,如《异形》系列和《蝙蝠侠》,这两部片子的票房都很高,而且一连都是四集,异形和人,谁是真正的异形,其实险恶的人心比表面上凶残的异形更可怕,而且这两部片子的视觉特级都很棒,特别是异形系列,可以感受到导演詹姆斯.卡麦隆和大卫.芬奇的不同风格。

在表现人性受到机械文化侵蚀这个主题上,《机械战警》一片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影片中,一名警员在执行任务时身负重伤,大部分身体机能已经停止。科学家们将他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少部分存活机体分离出来,配以机械肢体,于是他成为刀枪不入,威力强大的《机械战警》。但是影片最重要的情节,是机械战警从深埋的记忆中找回“自己的前世"的过程。这个在法律上已经死亡的人,逐渐恢复了人的情感与道德观。于是在观众看来,他主要不是一个威力无穷的角色,而是一个颇值得同情的人。比如主人公因为失去了人类的身体,只能远远地关注自己妻子。观众莫不为之感动。

1990年,《全面回忆》与观众见面。在片中,人类已经可以为自己植入各种记忆。一个助纣为虐的间谍为了打入反叛者内部,将全新的记忆植入自己的头脑,使自己成为一个新人,并最终受到反叛者的信任。就在反叛者即将被扫荡的时候,新的自我却反叛了旧的自我,站到受害者一边推翻了火星独裁者的统治。这部影片除了浩大的场面外,对人的个性本质的描述也令人无法忘怀。

《终结者》可是说是我目前看过的最好的一部科幻题材的电影,电影中特别是续集中的电脑特技水平开创了进入九十年代的特技新水平,我们惊叹液体机器人的变形及其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这一点上,无疑是我们人类所钦佩的和没有的,在影片中,导演极力赋予机器人所谓的人性,教他们如何更好的生活和相处,在这一点上大大地丰富了影片中僵硬的硬碰硬的机器人之间的对抗,深化了影片的主题。

1995年,在当时创下世界电影成本纪录的《水世界》以票房惨败而收场,但那却是一部艺术上极为出色的影片。影片描写了在被水淹没的世界上,一群群蒙昧状态的人寻找"干土"的过程。其间当然不乏追逐打斗的场面。但是,影片对原始状态生活环境的描绘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不仅是背景,甚至演员的言行举止间也剔除了"文化"的痕迹。粗犷和蛮荒的风格贯穿影片始终。

要艺术还是要视觉奇迹,往往也是科幻片编导需要调和的两个动力。毕竟许多观众看科幻片,为的就是欣赏其中的视觉奇迹。在《彗星撞地球》一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两种动力的调和。全片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没有多少特技画面,一直是用现实主义手法,讲述大灾难前人类社会的各种反应,让灾难成为试验,激发出个人在平时难以表现的内心世界。情节和人物塑造都臻上乘。在结尾处,编导还是制造了前所未有的银幕奇观:几百英尺高的海浪冲上大陆,灌满内地的山川平原。没有结尾几分钟的镜头,《彗星撞地球》算不上是一部科幻片。而没有前面的大部分情节,《彗星撞地球》也算不上一部有艺术水准的科幻片。相比之下,同题材的《世界末日》被制作成惊险样式的影片,自始至终地保持着快节奏。

1999年出现的《黑客帝国》给二十世纪的科幻电影留下了一个出色的结尾。这部获得奥斯卡多种奖项的影片除了惊人的数码特技外,其思想内涵也是高超的。异化这个主题在这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达到令人不寒而栗的程度。影片结尾处,世界在主人公的眼里还原为流动的数字,带给观众的是深厚的宗教般的开悟体验。

科幻电影之所以在美国开辟了高科技时代,并不单单是美国的技术优势和金钱使然。对电影真实性的追求应该是更重要的动力。让观众把奇迹当作奇迹,和让观众把奇迹当成现实的东西来接受,这是从低到高两种层次的电影表现手法。在银幕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有什么是不可信的。这应该说是整个电影的艺术追求,当然也是科幻电影这个片种的艺术追求。美国科幻片的编导们持之以恒地力求将"不可能"变为"很可信",这才是那些眼花缭乱的特技技术得以发明出来的动力所在。

科幻电影的高科技时代产生了两个结果,一是科幻电影代替了科幻图书,成为科幻艺术的主流媒体。直观的科幻电影配上简单的字幕,可以迅速流传到世界各地,为不同文化的人们所欣赏。现在我们走进街边任何一家音像制品商店,都能很方便地找到这个时代的美国著名科幻电影的光盘。如果哪家商店没有这方面的存货,会被认为是品种不全。

其次,自从二十世纪初开始的世界各国均有科幻电影佳作产生的局面,被美国科幻电影一统天下所取代。整整二十年间,世界其它地方能达到美国科幻片水准的欧洲电影作品只有法国吕克?贝松导演的《第五元素》。

对于大量观看科幻电影的爱好者来讲,这种局面也带来一种枯燥感。因为美国科幻电影毕竟有它自己的风格。只接触一种风格的科幻片,慢慢就会觉得乏味。

世纪末另一部影片也体现了科幻电影的艺术水准,那就是《入侵脑细胞》。影片中的变态杀手将受害女子囚禁在地下室的水箱里,漫漫地放水将她杀死。当警方抓到杀手时,他已经因为发病而永远昏迷。警方请心理学家运用先进技术,进入杀手的梦境,寻找受害人被囚禁的地点。这部电影的意识流色彩非常强烈。但更令人称奇的是,意识流本来以非理性为逻辑出发点,而这部过半时间由意识流画面组成的影片,出发点却是非常理性的科学技术。这也是科幻艺术特殊表现力的体现。

Ⅳ 一部外国电影关于未来世界,分上下俩个,一个富裕,一个贫穷

这是影片《极乐空间》。

导演: 尼尔·布洛姆坎普
编剧: 尼尔·布洛姆坎普
主演: 马特·达蒙 / 朱迪·福斯特 / 沙尔托·科普雷 / 艾莉丝·布拉加 / 迭戈·鲁纳 / 瓦格纳·马拉 / 威廉·菲德内尔 / 布兰登·奥雷 / 乔希·布莱克 / 艾玛·特伦布莱更多...
类型: 剧情 / 动作 / 科幻

Ⅵ 欧美经典电影

两小无猜,阿甘正传,铁达尼号,星球大战,人鬼情未了,沉默的羔羊,狮子王,七宗罪,勇敢的心,猜火车

Ⅶ 一部有关未来世界的电影名字

科学家的故事

每个科学家都有他失败的一面,现在,我就来看一看科学家的故事.

故事一:

波义耳——怀疑派化学家

波义耳1627年1月25日出生于爱尔兰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个伯爵,家庭富有。在十四个兄弟中他最小。童年时波义耳并不特别聪明,说话还有点口吃,不大喜欢热闹的游戏,但却十分好学,喜欢静静地读书思考。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639至1644年,曾游学欧洲。在这期间,他阅读了许多自然科学书籍,包括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伽利略的名著《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这本书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后来的名著《怀疑派化学家》就是模仿这本书写的。

由于战乱、父亲去世、家道衰落,1644年他回国随姐姐居住在伦敦。在那里开始学医学和农业。学习中接触了很多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很快成为一位训练有素的化学实验家,同时也成为一位有创造能力的理论家。在这期间,他同许多学者一起组织一个科学学会,进行每周一次的讨论会,主要讨论自然科学的最新发展和在实验室中遇到的问题。波义耳称这个组织为“无形大学”。这个学会就是著名的以促进自然科学发展为宗旨的“皇家学会”的前身。波义耳是该学会的重要成员。由于学会的分会设在牛津,波义耳于1654年迁居牛津,在牛津,他建立了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并聘用了一些很有才华的学者作为助手,领导他们进行各种科学研究。他的许多科研成果是在这里取得的。那本划时代的名著《怀疑派化学家》是在这里完成的。这本书以对话的体裁,写四位哲学家在一起争论问题,他们分别为怀疑派化学家、逍遥派化学家、医药化学家和哲学家。逍遥派化学家代表亚里土多德的“四元素说”观点,医药化学家代表“三元素说”观点,哲学家在争论中保持中立。在这里,怀疑派化学家毫不畏惧地向历史上权威的各种传统学说提出挑战,以明快和有力的论述批驳了许多旧观念,提出新见解。该书曾广泛流传于欧洲大陆。

波义耳十分重视实验研究。他认为只有实验和观察才是科学思维的基础。他总是通过严密的和科学的实验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在物理学方面,他对光的颜色、真空和空气的弹性等进行研究,总结了波义耳气体定律;在化学方面,他对酸、碱和指示剂的研究,对定性检验盐类的方法的探讨,都颇有成效。他是第一位把各种天然植物的汁液用作指示剂的化学家。石蕊试液、石蕊试纸都是他发明的。他还是第一个为酸、碱下了明确定义的化学家,并把物质分为酸、碱、盐三类。他创造了很多定性检验盐类的方法,如利用铜盐溶液是蓝色的,加入氨水溶液变成深蓝色(铜离子与足量氨水形成铜氨络离子)来检验铜盐;利用盐酸和硝酸银溶液混合能产生白色沉淀来检验银盐和盐酸。波义耳的这些发明富有长久的生命力,以至我们今天还经常使用这些最古老的方法。波义耳还在物质成分和纯度的测定、物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研究方面做了不少实验。在1685年发表的《矿泉水的实验研究史的简单回顾》中描述了一套鉴定物质的方法,成为定性分析的先驱。

1668年,由于姐夫去世,他又迁居伦敦和姐姐住在一起,并在家的后院建立实验室,继续进行他的实验工作。晚年波义耳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对磷的研究上。1670年,波义耳因劳累而中风,之后的健康状况时好时坏,当无法在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时,他致力于整理他多年从实践和推理中获得的知识。只要身体稍感轻快,就去实验室做他的实验或撰写论文,并以此为乐趣。1680年,他曾被推选为皇家学会的会长,但他谢绝接受这一荣誉。他虽出身贵族,但他一生醉心的却是在科学研究中工作和生活,他从未结婚,用毕生精力从事对自然科学的探索。1691年12月30日,这位曾为17世纪的化学科学奠定基础的科学家在伦敦逝世。恩格斯曾对他作出最崇高的评价:“波义耳把化学确定为科学。”

故事二:

普利斯特里——气体化学之父

普利斯特里1733年3月13日出生在英国利兹,从小家境困难,由亲戚抚养成人。175年进入神学院。毕业后大部分时间是做牧师,化学是他的业余爱好。他在化学、电学、自然哲学、神学等方面都有很多著作。他写了许多自以为得意的神学著作,然而使他名垂千古的却是他的科学著作。1764年他31岁时写成《电学史》。当时这是一部很有名的书,由于这部书的出版,1766年他就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722年他39岁时,又写成了一部《光学史》。也是18世纪后期的一本名著。当时,他在利兹一方面担任牧师,一方面开始从事化学的研究工作。他对气体的研究是颇有成效的。他利用制得的氢气研究该气体对各种金属氧化物的作用。同年,普利斯特里还将木炭置于密闭的容器中燃烧,发现能使五分之一的空气变成碳酸气,用石灰水吸收后,剩下的气体不助燃也不助呼吸。由于他虔信燃素说,因此把这种剩下来的气体叫“被燃素饱和了的空气”。显然他用木炭燃烧和碱液吸收的方法除去空气中的氧和碳酸气,制得了氮气。此外,他发现了氧化氮(NO),并用于空气的分析上。还发现或研究了氯化氢、氨气、亚硫酸气体(二氧化碳)、氧化二氮、氧气等多种气体。1766年,他的《几种气体的实验和观察》三卷本书出版。该书详细叙述各种气体的制备或性质。由于他对气体研究的卓著成就,所以他被称为“气体化学之父”。

在气体的研究中最为重要的是氧的发现。1774年,普利斯特里把汞烟灰(氧化汞)放在玻璃皿中用聚光镜加热,发现它很快就分解出气体来。他原以为放出的是空气,于是利用集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并进行研究,发现该气体使蜡烛燃烧更旺,呼吸它感到十分轻松舒畅。他制得了氧气,还用实验证明了氧气有助燃和助呼吸的性质。但由于他是个顽固的燃素说信徒,仍认为空气是单一的气体,所以他还把这种气体叫“脱燃素空气”,其性质与前面发现的“被燃素饱和的空气”(氮气)差别只在于燃素的含量不同,因而助燃能力不同。同年他到欧洲参观旅行,在巴黎与拉瓦锡交换好多化学方面的看法,并把用聚光镜使汞银灰分解的试验告诉拉瓦锡,使拉瓦锡得益匪浅。拉瓦锡正是重复了普利斯特里有关氧的试验,并与大量精确的实验材料联系起来,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揭示了燃烧和空气的真实联系。可是直到1783年,拉瓦锡的燃烧与氧化学说已普遍被人们认为是正确的时候,普利斯特里仍不接受拉瓦锡的解释,还坚持错误的燃素说,并且写了许多文章反对拉瓦锡的见解。这是化学史上很有趣的事实。一位发现氧气的人,反而成为反对氧化学说的人。然而普利斯特里所发现的氧气,是后来化学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各国化学家至今都还很尊敬普利斯特里。

1791年,他由于同情法国大革命,作了好几次为大革命的宣传讲演,而受到一些人的迫害,家被抄,图书及实验设备都被付之一炬。他只身逃出,躲避在伦敦,但伦敦也难于久居。1794年他六十一岁时不得不移居美国。在美国继续从事科学研究。1804年病故。英、美两国人民都十分尊敬他,在英国有他的全身塑像。在美国,他住过的房子已建成纪念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普利斯特里奖章已成为美国化学界的最高荣誉。

故事三:
居里夫人

玛丽·居里(居里夫人)是法籍波兰物理学家、化学家。

1898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AntoineHenriBecquerel)发现含铀矿物能放射出一种神秘射线,但未能揭示出这种射线的奥秘。玛丽和她的丈夫彼埃尔·居里(Pierrecurie)共同承担了研究这种射线的工作。他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对沥青铀矿进行分离和分析,终于在1898年7月和12月先后发现两种新元素。

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她将一种元素命名为钋(polonium),另一种元素命名为镭(Radium),意思是“赋予放射性的物质”。为了制得纯净的镭化合物,居里夫人又历时四(MarieCuI7e,1867--1934)载,从数以吨计的沥青铀矿的矿渣中提炼出1O0 mg氯化镭,并初步测量出镭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5。这个简单的数字中凝聚着居里夫妇的心血和汗水。

1903年6月,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作为博士答辩论文获得巴黎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11月,居里夫妇被英国皇家学会授予戴维金质奖章。12月,他们又与贝可勒尔共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6年,彼埃尔·居里遭车祸去世。这一沉重的打击并没有使她放弃执著的追求,她强忍悲痛加倍努力地去完成他们挚爱的科学事业。她在巴黎大学将丈夫所开的讲座继续下去,成为该校第一位女教授。1910年,她的名著《论放射性》一书出版。同牟,她与别人合作分析纯金属镭,并测出它的性质。她还测定了氧及其他元素的半衰期,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放射性的重要论著。鉴于上述重大成就,1911年她叉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

这位饱尝科学甘苦的放射性科学的奠基人,因多年艰苦奋斗积劳成疾,患恶性贫血症(白血病)于1934年7月4日不幸与世长辞,她为人类的科学事业,献出了光辉的一生。

阅读全文

与神奇未来世界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迅雷之旅 浏览:663
邯郸市哪个电影院看电影好 浏览:522
空即是色2015电影在线 浏览:353
以吸血为主题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814
电影勇士飞夺泸定桥的音乐 浏览:895
神马电影水怪 浏览:159
2021华语电影票房榜 浏览:557
国庆预售电影最新排名 浏览:937
北京电影学院最新视频 浏览:947
情事韩国电影完整迅雷 浏览:790
电影黑寡妇完整版 浏览:652
电影恶房东剧情分析 浏览:670
手机怎样看西瓜电影下载 浏览:615
微电影气氛音乐 浏览:253
恶灵骑士电影完整版百度云 浏览:553
海上花电影资源 浏览:146
恐怖校园电影迅雷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33
微电影培训会的新闻稿怎么写 浏览:996
关于故宫电影的主题 浏览:29
迷你世界金贸电影城迷你号 浏览: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