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凤凰男多可怕不想为别人而活的张艺谋,却将肖华的人生活成悲剧
文 六爷
编辑 七街酒舍
然而,在这些光鲜亮丽的背后,他的名字上还缀着一些永远都不会消失的词汇: 凤凰男、出轨、巩俐、超生……
依旧要托年代久远、滤镜深厚的福,他那些令人诟病的感情经历,才没有被炮轰成人人喊打的 “渣男” 。
他就是肖华的前夫,陈婷的现任,巩俐顶着“小三”名头也要与之在一起的真爱——张艺谋。
01
张艺谋 ,1950年出生在陕西临潼田市镇,爷爷曾是当地响当当的大财主,老燕京大学的高材生,父亲是国民党军需官,两位大伯分别是黄埔军校9期和15期的学生。
这些身份叠加在一起的身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全家的成分都是周围人唾弃的对象,是人人喊打的走资派。
儿时的张艺谋,甚至连个能与之玩耍的同伴都没有。
“我实际上是被人从门缝里看着长大的,从小心理和性格就压抑、扭曲。”
也是因为明白以自己的身份,想要出人头地绝非易事,作为一个没有任何优势的凤凰男,在没有遇到能够为之一用的单纯 “白富美” 之前,他只能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学习上,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和略带忧郁的气质,等待那个能够改变他命运的 “傻白甜” 到来。
直到1965年,张艺谋读初二的时候,班里突然转来一个名叫 肖华 的女生,来自北京。
经过张艺谋的观察与了解,这个名叫肖华的女孩出生在北京一个富裕的家庭,父母都是大学生,毕业于 华北人民革命大学 ,参加过解放成都、重庆等战役。
转业之后,肖华的父母前往西安定居,而肖华则是一直同姥姥生活在北京,直到这一年在父母的催促下才回到西安。
肖华性格开朗活泼,一看就是被富养长大的女孩,跟又黑又瘦,因为成分问题在班里一直不受待见的张艺谋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其实,直到张艺谋大学毕业之前,他和肖华的地位一直就是如此这般的天壤之别,毕竟是一个要啥没啥的穷小子,之所以能够一路 “软饭硬吃” ,靠得不就是 “语言的艺术” 么。
张艺谋虽然在班里默默无闻,但胜在学习成绩优秀,再加上颇具画画天赋,很是吸引肖华的注意,一来二去,两人便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不一样的情愫也在心底渐渐滋生。
1968年秋天,中学毕业的张艺谋赶上了 “下乡”浪潮 ,以他的家庭背景,被改造是板上钉钉的事,至于根正苗红的肖华,父母打算将她再送回姥姥家中居住。
当得知自己被分配到了陕西乾县插队劳动时,张艺谋决定尝试最后一搏。
他用华丽的辞藻和真诚的态度给肖华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将心底的自卑,多年来的痛苦展露无遗,深深地激起了这个单纯姑娘的怜爱,尤其是那句 “我多么希望能获得你的理解和友情,我相信,在未来我一定会有所作为,未来的某一天,期待你能和我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更是直击肖华的心房,彻底打动了这位情窦初开的少女。
被爱情和自我感动冲昏头脑的肖华放弃了回北京过幸福生活的打算,当即就决定要和张艺谋一起去乾县下乡插队劳动,接受 贫下中农再教育 。
要说张先生的这个手段,放到现在来看都是一点不过时,估计那时候他之所以会选择写信也并不确定肖华会是一个怎么的态度,最好的结果就是能跟他一起下乡,次一点大家也能写信沟通,只要保持联系,凭借“国师”的文学造诣,也能开展一场轰轰烈烈的 纸上情缘 。
明明知道前途未卜,明明知道未来的日子一定会很艰苦,却也要将心底的爱抒发出来,最好能感动到心爱的女孩跟他一起踏上未知的路,多么可怕的套路。
面对女儿的决定,肖华父母自然强烈反对,可不管父母如何苦口婆心地劝说,肖华就是咬定要和张艺谋一同下乡。
众所周知,深陷爱河的女人根本不会听任何人的劝告,她们愿意为爱放弃一切,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万丈深渊也是可以跳一跳的。
可这位生活过于顺遂的少女不会明白,一个在苦难中煎熬成长起来的男人,一旦飞黄腾达,绝对会比普通男人更危险。
02
虽然插队劳动的生活无比艰苦,但终归是 “有情饮水饱” ,再说,肖华家里是什么条件,父母再不满女儿的决定,可木已成舟,就只能尽量多给女儿准备些东西,起码不能委屈了。
至于张艺谋,也在那三年里得到了肖华无微不至的关怀。
插队任务完成之后,两个人被分配到了不同的工厂工作,虽然工作的地方离得很远,但对于相爱的人来说,天涯咫尺。
张艺谋的工作是扛棉花,每天大包小包十分辛苦,根本没有力气再干别的。于是,体贴的肖华每次休息都会主动来看他,不嫌远不嫌累,还会给他洗衣做饭收拾屋子,无比贤惠。
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张艺谋接触到照相机,那种新奇的玩意儿,哪里是他这种穷小子能够买得起的,虽然对摄影有着浓厚的兴趣,却也只能望洋兴叹。
当时的他,做梦的希望能够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照相机。估计是表现得过于明显,这个梦想被肖华捕捉到了,贤惠的 “白富美” 哪里能让心爱的男友失望呢?
自然是省吃俭用的攒钱攒票,再托在北京工作,人脉极广的姐夫王涤寰,花了大力气给张艺谋买了一台照相机。
对于这份礼物,张艺谋自然是无比感动,好听的话说了一轱辘又一轱辘。之后便将大部分的空闲时间都用在研究摄影上,光是笔记就记了十来本,绝对是物尽其用。
等到肖华生日时,张艺谋还特地制作了一本影集作为生日礼物,里面记录了许许多多他们在一起的甜蜜过往,看到如此用心的礼物,肖华也是大为感动。
我送你相机,你送我 “我送你的相机拍摄的” 照片,这波不光不亏,完全是血赚啊。
03
如果说上面那些,还能用爱的名义作伪装,那么张艺谋下面的这些 “语言的艺术” ,就让人不得不怀疑他的用意了。
1975年,24岁的肖华因为家庭成分很好,本人也是十分的优秀,所以被组织推荐上海交大学习,要知道在那个工作、住房全部包分配的七十年代,能够上个工农兵大学,也是改变命运的最好机会。
肖华有些心动,毕竟也还年轻,谁还不是个拥有一颗上进心的好青年呢。
可这时候,张艺谋说话了: “等你学识渐长,我们之间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沟通也会是问题。”
听听, 这还能不是“语言的艺术”? 话里话外都透露出一种 “等你上了大学,我们就不是一路人了,我就配不上你了,哎呀我真难过” 的感觉,可人家就是不直说,就算以后你因为错过这次机会而后悔,人家也可以说: “我当时又没拦着你,是你自己不愿意去,这能怪谁?”
看了张艺谋满腹心酸委屈的话语,肖华自然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的机会,所以说恋爱中的女人智商为零。
找对象又不是献爱心,没有一点主见的女人,最终的下场都不会太好。
肖华放弃读大学,依旧跟那个扛棉花的穷小子找对象的事情被父母得知,父母明确得表达了对这件事的不看好,他们并不希望女儿和张艺谋在一起。
首先,张艺谋家庭成分复杂,日后说不定会是个拖累,其次,张艺谋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优点,门不当户不对的,女儿完全可以找到更好的。
肖华当然觉得张艺谋才是最好的,任家里人怎么说,在她心中都是要拆散他们的 “恶人” 。
为了劝女儿放弃,父母还特地给她安排了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小伙子相亲,其中就有两个男生都对肖华产生了好感,希望能够和她发现一段革命友谊。
此事被张艺谋得知,这个凤凰男产生了浓浓的 危机感 ,肖华是他在那个时期能够接触到的最好的女性,何况她的家庭在北京也有不少的人脉,不论如何都不能和肖华分开 (或许可能也是因为爱情) 。
于是,“国师”再一次凭借自己优秀的文化造诣,给肖华写了一封 长达40页 ,包含思念与爱慕的情书。
也不知是这位“白富美”就吃这一套还是怎么着,第一次张艺谋给她写信,她便愿意抛弃幸福生活,和他一起下乡插队;第二次张艺谋给她写信,她竟然不顾父母反对,直接跟他 登记结婚了 。
父母虽然对于肖华的擅作主张有些生气,可毕竟是亲生女儿,嫁都嫁了还能说什么,只盼望小两口能够好好过日子吧。
1978年,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高考恢复之后,北京电影学院也开始面向全国招生。此时的张艺谋明白,自己的好机会终于要来了,他要北上读大学,追求自己的摄影梦。
就问你双不双标?
人肖华想要读书的时候,他就说上大学会影响两人的沟通,等你学识见长,我们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了。
此时的肖华,难道就不担心张艺谋上大学之后,他们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吗?
她貌似并不担心,非但不担心,反而还无比支持张艺谋的摄影梦。
怎么说呢,张艺谋为啥会有如此高的水平?因为他有照相机呀,在那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年代,照相机得是多么稀有的存在,没听过 “单反穷三代,摄影毁一生” 吗。
被拒绝的张艺谋无比沮丧,他做梦都希望能够上得了北京电影学院。
听到了张艺谋的梦想,肖华自然会跟“哆啦A梦”一样挺身而出。
她直接联系到了自己在北京的姐夫王涤寰,又是一番搭人情运作,姐夫将张艺谋的材料和一些摄影作品直接交到了当时担任文化部部长黄镇的手中。
黄镇一方面是惜才,觉得这是个学习摄影的好苗子,一方面也是为了给王涤寰几分薄面,最终还是 破格录取了张艺谋 。
得偿所愿之后,张艺谋美滋滋地留在北京学习,而肖华则返回西安,照顾家中父母,还要努力挣钱,给张艺谋挣学费和生活费让他能够没有任何的后顾之忧。
04
1982年,从北影毕业的张艺谋被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
自此,他的人生被彻底改写。
他说: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没有高考,很难说会有现在的一切。”
换言之,如果没有肖华,超龄6岁的张艺谋,何来的录取机会?没有肖华送的照相机,他又凭什么积累一流的摄影经验?
肖华若是对张艺谋上大学这事儿置之不理,直接带他回西安好好过日子的话,那之后也就没巩俐、陈婷啥事了,中国虽然会少一个知名导演,但肖华说不定能收获一段完美的婚姻。
不光摄影获奖,只当了一次男主角,便凭借 《老井》 摘得三个影帝的称号, 中国影史上第一位A级国际电影节影帝 。
此时的张艺谋,不管是摄影还是表演,都是信手拈来,可他并不满足,在看到陈凯歌的时候,他也萌生了自己做导演的想法。
1987年,张艺谋导演处女作 《红高粱》 一经问世,便凭借独树一帜的风格,包揽了 金熊奖、百花奖、金鸡奖 等多个国内外电影节的大奖,不光他被捧上了神坛,他的首位 “谋女郎”巩俐 也是 一战封神 ,拿奖拿到手软。
也是这一年,张艺谋和肖华的女儿张末终于4岁了。
眼看着女儿懂事了,丈夫的事业也越来越成功,忙碌了十几年的肖华似乎已经看到了幸福生活再向她招手,可之后发生的一切,却给她带来了致命一击。
彼时的巩俐22岁,在中戏上大二,青春正盛,灵气逼人。
一颦一笑间,将那个37岁陕西汉子饱经风霜、历经沧桑的心,彻底融化。
在完成《红高粱》的拍摄后,张艺谋回到陕西老家。因为并未提前告知,看到突然回家却看着异常疲惫的丈夫,肖华高兴的同时也是十分的担忧,生怕他太过劳累身体吃不消。
某天,肖华像往常一样给张艺谋洗衣服,在整理口袋的时候,口袋里掉出的那封信令肖华如遭雷击。
“我想结婚,我希望能得到答复,我期望上天赐给我幸福。”
“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你赖在我怀里的样子可爱极了……”
巩俐的这些情话,即使时隔多年,肖华依旧记忆犹新。
她不明白,为什么相互扶持走过20年风雨的丈夫,会说变就变,自己和女儿对于他来说算什么?自己多年来的付出对于他来说又算什么?
面对肖华的质问,张艺谋故意将事情说得很平淡,一副很不在乎的样子,一边吃面,一边告诉肖华:
“这件事我本来没想瞒你,回来后一直很忙,想等忙完后再告诉你……”
“在山东我们俩还没有什么,到宁夏后发生了那么几次……就是这么回事。”
面对丈夫没有任何愧疚感的解释,肖华的心口像是被压了一块重重的石头,她不明白他为什么能够如此云淡风轻, 难道这就是艺术家的通病?
肖华的不明白实在太多了,可即使满心怨恨,此时的肖华依旧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婚姻,哪怕同床异梦,就算名存实亡,依旧想要拥有这个丈夫,想要给女儿张末一个完整的家庭。
只可惜,肖华的愿望注定落空了。
很快,两人的事情就被巩俐当时的男友杨建勋得知,比起肖华的隐忍,杨建勋则要激进得多,他先是揍了巩俐一顿,之后又放话要报复张艺谋,讲这件事弄得人尽皆知。
即便是风光无限的张艺谋,依旧害怕得要死要活,因为他知道,这种事情啥时候自己都不占理,尤其他还是一个刚刚起步的导演,在那个年代,足以被当成 道德败坏的典型 , 永无出头之日。
那段时间的张艺谋几乎烟不离手,单独纠结自己的未来出路,常常自言自语: “我感到自己早晚会大病一场。”
他甚至还对肖华说: “她说她不想再上学了,她想给我生个孩子。”
1989年,为了暂避风头,张艺谋带着巩俐远赴香港,接拍了电影 《古今大战秦俑情》 。
在拍摄期间,张艺谋意外出了车祸导致全身无法动弹,为了照顾受伤的恋人,巩俐任劳任怨24小时陪张艺谋身边,两人的感情越发的甜蜜。
此时,在张艺谋的心里,哪里还有半分肖华的位置,满心满眼都是自己的缪斯女神——巩俐。
1990年,回到家后的张艺谋,第一件事就是和肖华摊牌,这个婚说什么他都要离: “我的感情已回不来了,我想和她在一起。别人爱说什么让他们说去,陈世美也罢,王八蛋也罢,我不是为别人活着。”
而坚持不肯离婚的肖华,却因为一通电话,最终选择了放手。
电话是巩俐的前男友杨建勋打来的,他对肖华说: “我见到了张艺谋,和他谈了一次话。我问他,听说你爱人很不错,你这样做对得起她吗?张艺谋说:我和我爱人的结合是插队时的误会。 ”
原来曾经自以为的美好时光,在张艺谋的心中,竟然只是一场误会。
05
婚姻中,究竟是插足的那个是第三者,还是不被爱的那个是第三者?
事业如日中天,外表风情万种,手握多个大奖的巩俐,削尖了脑袋想要嫁给张艺谋,给他生孩子,哪怕是顶着 “小三” 的骂名;
苦了小半辈子,好不容易崭露头角,在影视圈占据一席之地的张艺谋,不顾远大前程,宁可身败名裂,也要抛弃相伴二十年的妻子,和巩俐在一起。
在批判他是王八蛋陈世美的同时,我们也不禁有些疑惑, 究竟是什么原因,会促使两个成年人做出如此没有道德底线的事情,是真爱吗?
那为什么不能先从这艘船上下来之后再登另一艘呢? 大概是爱的太过浓烈,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吧。
不得不说,名气很多时候真的可以掩盖一些人曾经的过错,明明是 娱乐 圈最忘恩负义的凤凰男和插足他人婚姻行为极其恶劣的女明星,就因为披上了真爱的大旗,有了各路奖项的加持,成了人人盛赞的艺术家。当然这也和年代久远,没有互联网有直接关系。
张艺谋口口声声说他不 “为别人而活” ,可他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他的百般哀求,各种写信挽留,肖华绝对可以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不知道她会不会后悔,后悔选择回到西安,后悔追随张艺谋前往乾县,后悔为他省吃俭用购买照相机,后悔为他上大学的事情奔走,后悔听了他的花言巧语放弃上大学的机会……
后悔没有折断他的翅膀,让他没有飞翔的机会。
她或许后悔过,在午夜梦回十分,后悔亲手为丈夫推开通往花花世界的大门,将他送到了别的女人身边。
李碧华曾经说过:
凤凰男与潜力股的最大区别就是是否心怀感恩。
显然,张艺谋是前者。
有 情感 经历丰富者曾做过分析,为什么张艺谋这种看似城府极深的男人,会做出 “为爱不顾一切” 的事情。
是因为年少时吃的苦太多,所以在事业有成之际,会对自己产生一种强烈的 “补偿心理” ,就想要好好的补偿曾经可怜巴巴,只能门缝里看人的自己。
金钱也好,女人也罢,就算不是巩俐,也会有李俐、张俐。可他却忘记了,因为他, 肖华白白吃的那些苦,应该找谁补偿?
06
恢复单身的张艺谋像是脱缰的野马,在巩俐的陪伴下灵感爆棚,拍了一部又一部的佳作。
在巩俐看来,张艺谋能够不要妻女也要和她在一起,转正定是指日可待,不料等了整整十年,等来了却是 分道扬镳 。
享誉海内外的影后怎么都没想到, 自己竟然会被一个18岁的18线摘了桃子。
1995年,巩俐和张艺谋合作完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巩俐照例对张艺谋进行催婚,张艺谋却对她说, “结婚不过就是一张纸。”
那无所谓的语气,深深地刺痛了巩俐的心,后面的事情也变得理所当然起来。
这个被称为 “巩皇” 的女人,早已在全世界的追捧下,养成了一副睥睨天下的气势,怎么可能还会放低姿态,为了一个男人委曲求全?
她当机立断结束了这段长达十年让自己背负小三骂名的感情,火速嫁给新加坡商人 黄和祥 ,做起了豪门富太。
至于张艺谋,则在1999年拍摄 《幸福时光》 时,恋上了18岁的 陈婷 。
对于这两人的感情,媒体取的标题是 “张艺谋再婚妻子19岁生子,丈母娘比女婿小9岁”。
49岁的丈夫和18岁的妻子,看着这个比女儿大31岁的 “老男友” ,陈婷的父母自然说什么都不同意,可肖华的前车之鉴近在眼前,父母不同意有用吗?完全没有任何用处。
为了拢住张艺谋的心,陈婷采用了同肖华、巩俐完全不同的战术,那就是不停生孩子。
19岁时,他们第一个儿子, 张壹男 出生,三年后,次子 张壹丁 出生,又过了两年,小女儿 张壹娇 出生。
有了三个孩子傍身,“母凭子贵”的陈婷终于得到了让张艺谋那可有可无的“一张纸”。
1992年,肖华出版了一本名为 《往事悠悠》 的回忆录,讲的就是自己和前夫的婚姻是怎么被“小三”给毁了的。
那时距离她和张艺谋离婚已经过去整整四年。
痛不欲生熬过四年,肖华终于走了出来,选择与自己和解,将曾经的过往一一讲述,作为告别,也意味着彻底放下。
如今,70岁的肖华依旧孤身一人,与张艺谋离婚之后再未婚恋,不知是因为对于感情太失望了,还是因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不敢再爱了。
如果没有肖华,张艺谋的人生不见得会有如此成就,
但如果张艺谋,相信肖华的人生必将有所成就。
『贰』 朱一龙的北电老师是谁
在我个人看来,在北京电影学院中,有这样一位辛勤耕耘的园丁,她桃李遍天下,娱乐圈知名巨星中,多数人都是她的弟子。她就是崔新琴,1950年12月23日出生,安徽蚌埠人 。崔老师最早也是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1978年,崔新琴毕业生后,便一直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怎么样?如果喜欢我的回答的话欢迎给我留言和点赞吧~
『叁』 我是学体育的本科生,想考北京电影学院的研究生,想请教一下可以行不
二、报考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2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四)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五)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可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研究生。
(六)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2012年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3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可以根据招生专业目录(见附件)所列招收同等学力考生的研究方向报考。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七)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八)我院只接受本院的“推荐免试生”,不接受其他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的“推荐免试”申请。
(九)各研究方向对报考条件有特殊要求的,以《北京电影学院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附件)中的“招生对象”为准。
(十)报考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的考生,除了符合上述报考条件,还必须具有艺术创作实践经历。
(十一)考生在学术型和专业学位型之间只能选择一种报考,不得同时兼报,否则报名无效。
『肆』 年龄大怎么补考北京电影学院
报名补考。45岁以下的都可以进行报名,所有报名学生将进行入学面试,全部面试结束后根据综合情况决定录取,随到随考,过期不予补考,录取通知将于考试结束后一周左右发出。
『伍』 40岁能考北京电影学院吗
可以吧,报考继续教育学院
『陆』 许晴是谁
许晴(1969年1月22日-),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内地女演员。
她参演过《边走边唱》《邪不压正》等多部影视作品。曾获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女演员奖、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等多个奖项,并入选《中国电视剧60年大系•人物卷》。
许晴1969年1月22日生于北京市,祖籍湖北省武汉市。
许晴儿时曾经当过小演员,1980年,11岁的许晴在对越自卫反击战题材的电影《铁甲008》中扮演童年“田静”。1982年参演电视剧《西游记》扮演太上老君炼丹房的扇火女童。
1988年面临国际关系学院与北京电影学院的两张录取通知书时,许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成为电影学院88级表演系本科学生。1992年取得学士学位,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