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现任专业课老师都有谁
蒋斌,1995年毕业与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形体教师,副教授
② 影迷不选择拆弹专家选择晴雅集,是审美能力不足的体现吗
同期上映的《晴雅集》和《拆弹专家》相比,根据目前的票房结果来看,似乎前者更胜一筹,其实这也反应了现在电影市场中观众的审美标准。
1、二者的风格
《晴雅集》是以玄幻为主爱情为辅的主题电影,根据日本动漫改编,本身就有着很强大的粉丝基础,而《拆弹专家》则还是走的经典的香港警匪片的路线,延续了第一步的人物线索。
其实现在文化经济全球化,人们的所知所见也越来越丰富,电影的制作也要跟随影迷的成长不断开拓新的思路。
③ 阚犇犇的演员
《电影传奇》
《警戒线》 2007年《我家住在大山里》
2007年《九路汽车》
2010《寻找男性荷尔》(导演)
2012《绝壁》(导演) 阚犇犇 博士
男54岁
职务职称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儿童电影研究所所长
社会职务
教育部、广电总局全国中小学生影视教育协调工作委员会秘书长(2005至今)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2004年至今)
中国儿童电影学会会长(2008年至今)
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主席(2009年至今)
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副会长(2004年至今)
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2008年第八届、2013年第九届)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员(1992年)
中国电影表演学会会员 (1983年)
第9届(2003)、第11届(2005)、第12届(2007)、第13届(2009)、第15届(2013)中国电影“华表奖”评委
第26届(2007)、第27届(2009)、28届(2011)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
第27届(2009)中国电视剧“飞天奖”评委
第11届(2003)、第12届(2004)中国电影“童牛奖”评委
第16届(1998年)、第18届(2000年)中国电视“金鹰奖”评委
第19届(2005)、第20届(2007)中国电视节目“星光奖”评委
第11届(2011)电影频道数字电影“百合奖”评委
2007年、2008年、2009年“BIRTV奖”评委
国际组织(机构)任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儿童电影中心(CIFEJ)理事(2012年至今)
欧洲儿童电影协会(ECFA)会员(2011年至今)
亚太电影学院(APSA)委员(2012年至今)
第19届开罗国际儿童电影节评委(2009年3月)
第20届日本东京国际儿童电影节评委(2012年8月)
2012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儿童电影节(CINEKID)评委(2012年10月)
第6届亚太电影奖(APSA)评委(澳大利亚,2012年12月)
第18届印度国际儿童电影节(ICFFI)评委(2013年11月)
工作经历
1976年至1986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副导演
1986年至今,北京电影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
其中:
1996年至2006年,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
1997年至2003年,青年电影制片厂厂长、北京电影学院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
2000年至2002年,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
2005年至2008年,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副会长
2008年至今,中国儿童电影学会会长
2009年至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主席
教育背景
1979年1月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76班
1986年7月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84干部专修班
1992年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培训部进修英语
2004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进修高等教育管理
2004年通过博士生入学考试,被正式录取为郑洞天教授博士生
2008年博士论文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
主要学术研究成果
论文《从小角色起步》(《电影艺术》94年第4期)
论文《斯坦尼不是唯一的表演之桥》(《电影艺术》95年第5期)
论文《“官场现形记”导演阐述》(《上海电视》96年第4期)
论文《关于深化电影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广电总局《决策参考》98年第11期)
论文《在战争残酷与英雄主义之间抉择》(《中外军事影视》99年第1期)
论文《迎接高新技术的挑战:中国电影业的对策与出路》(《影视技术》2001年第8期,获中国影视技术协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译著《电影学关键词》(《电影艺术》03年至04年部分连载)
论文《作为他者的欧洲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04年第2期)
主编《欧洲电影导演研究》(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
论文《无尽的追求:中国电影导演艺术百年回顾》(《电影艺术》05年第6期)
主编《中国动画产业年报2005》(海洋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
论文《中外高等教育比较研究:电影学院的发展目标与方向》(《北京电影学院学报》06年第2期)
主编《中国儿童电影的现状与发展》(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出版)
联合主编《传承与梳理——高等电影教育研究》(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
论文《王炎:青春战火炼就的艺术家》(《电影艺术》07年第2期)
论文《中国电影产业化之路》(香港《东方财经》07年第3/4期合刊)
主编《当代日本电影研究》(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
论文《“集结号”与战争片叙事重构》(《电影艺术》08年第1期)
*论文《历史性的转折——07年电影导演创作回顾》(《北京电影学院学报08年第2期》
*论文《符号化的视听语言——“工农兵电影”叙事研究(1949-1966)》(《北京电影学院学报》08年第5期)
*论文《女性主义背景的英雄主义叙事——“金陵十三钗”从小说到电影的文本转移》(《电影艺术》2012年第1期)
主编论文集(中国电影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
④ 孙明经的个人履历
1934年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40年赴美国考察。1941年回国后,任金陵大学理学院副教授、教授、影音部主任。主编《电影与播音》月刊。建国后,任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中国影协第四届理事。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编著有《孙明经手记》 《抗战前前夕万里猎影记》,译有《使用录像磁带》等。
⑤ 北京电影学院老师有哪些
截至2018年9月,北京电影学院老师有:谢园、胡晓光、扈强、张建新、蒋斌、许晓丹、陈兵、汤旭丽、张辉、胡爱民、王劲松、姜丽芬、滴妮、周冰、国庆、高敬瑜、王春子、向能、张菁菁、张杰勇等。
截至2018年9月,学校现有教职工561人,其中专任教师336人,外教85人,学校有国家“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两个候选单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候选单位。
中央宣传部和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国家“高创新计划”领军人才,全国和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师德先驱、长城科学百余人。
(5)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扩展阅读:
根据2015年12月学校官方网站信息,学校已建成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北京市2011年规划协同创新中心、3个共建机构,并拥有中关村影视文化产业创新园和北京电影学院大学科技园,根据人才培养、艺术创新和电影产业发展的需要。
学校还设有中国电影高新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动画研究院、中国电影教育研究中心、中国电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影编剧研究院、中国电影音乐研究院研究所和其它机构。
⑥ 关于北京电影学院的青岛学院。
摘要 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是北京电影学院唯一的一所独立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的一所本科层次全日制学历教育的高等院校。
⑦ 北京电影学院的老师能到校外上课吗,培训班说的安排的北影的老师是不是真的
可以校外上课,只要是课外时间,那就没问题,很多老师为了增加收入都会到培训机构兼职,因为培训机构给的工资真的太高了(前提你是名校老师),甚至比本职工作工资高不少。
《微电影剧作教程》(刘纯羽)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https://pan..com/s/1ts825mh6hbK5kwn69cO21Q
书名:微电影剧作教程
作者:刘纯羽
豆瓣评分:7.2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出版年份:2014-2
页数:224
内容简介:
最适合微电影剧作初学者的实战指南
直面实际创作的难题
分析翔实的正反案例
紧抓循序渐进的练习
本书是最适合微电影剧作初学者的实战指南。全书直面实际创作中的种种难题,以课堂讲授的活泼形式,以认识电影剧本格式、练习无对白的视听思维、对话写作、选材、分析题材等为内容,紧抓人物塑造这一核心,通过详尽的正反案例和循序渐进的练习,条理清晰地讲述了微电影剧本写作过程中的重要技巧。教你从学写一场戏开始,步步为营地创作自己的剧本。
本书无疑是一本随着当今影视文化创作的普及应运而生的专业读物。……那字里行间没有抽象理论的卖弄,也没有专业研究者的矫情,相反行文中却流露着一种亲和的情态,娓娓道来的愉悦。
——郑雅玲,北京电影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教授
本书的问世,可谓是雪中送炭, 很好地填补了微电影剧本创作教学上的空白。
——陆军,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对于一门实践性课程说来,它的教材必须具备对实践活动的具体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与那些空谈理论的中外剧作法书籍相比,本书显然优势更加突出。它不仅有充足的例证分析,更有循序渐进的系列练习设计。学生在面对这本教材的时候,不会感到束手无措。只要他们按照这本教材设计的练习一步一个台阶地走下去,他们的剧作能力必然会有所提高。
——刘一兵,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者简介:
刘纯羽,山东青岛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任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教师。主要讲授的课程有:微电影剧本写作、剧本创作、编剧理论与技巧等,并长期从事电影、短片、戏剧研究及创作。
审订者刘一兵,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影视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影视艺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电影剧本有《朗朗的星空》、《艾滋病患者》、《王长喜来了》《沉寂的富士山》《我是张飞我怕谁》等;主要电视剧剧本有《大哥》《大姐》《人生无悔》《大盛魁》等;主要学术著作有《电影剧作常识100问》《电影剧作观念》《虚构的自由》等。
⑨ 郝建的介绍
郝建(1954年5月23日~)1971年至1979年,在工厂任电焊工;1983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暨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部,获硕士学位。现任北京电影学院研究所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⑩ 电影艺术家张昕去世,讣告中北京电影学院是如何评价她的
在讣告中,北京电影学院评价张昕老师:“为表演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是新中国电影表演教育事业的重要奠基人、开拓者,为新中国电影表演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据悉,3月15日,著名电影艺术家、电影教育家、北京电影学院原表演系副教授张昕老师,因病医治无效,享年101岁。
张昕老师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与二姐张瑞芳一同在北京电影制片厂担任演员,曾出演<神鬼不灵><赵小兰>等影片。
在数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张昕老师以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卓越的艺术追求为新中国电影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表演艺术人才,并在年轻教师的思想进步、业务成长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以高尚的师德和优秀的品格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喜爱和尊重。
(10)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扩展阅读:
人物逝世
在张昕病重期间,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钱军,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曾到家中探望。
2021年3月14日,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北京电影学院原表演系副教授张昕因病逝世,享年101岁。
2021年3月15日,北京电影学院通过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讣告》。
2021年3月20日10时,张昕遗体告别仪式将在八宝山殡仪馆梅厅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