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哈利波特电影1~5部的中文配音者对照表
哈里·波特4》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名单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译制主创阵容
主要配音演员
吴磊 ——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的小哈利是徐刚配音的,234都是吴磊配的)
黄莺 ——赫敏·格兰杰
沈达威——罗恩·卫斯莱
乔榛 ——阿不思·邓不利多
其它配音演员
叶露 ——哭泣的桃金娘
王肖兵 ——疯眼汉穆迪、伏地魔
丁建华 ——麦格教授、女记者
刘风 ——史内普
王建新
陈兆雄
詹佳
翟巍 ——德拉科·马尔福
余冠廷
胡平智 ——德斯里先生
海帆
曾丹
任伟
贾志超
程玉珠
桂楠
译制职员:
翻译:顾奇勇
导演:丁建华
录音:杨培德
剪辑:陆敏
混合录音:魏鲁建 杨培德
录音工程:童乐
数码声制作 洗印加工
上海电影译制厂
上海电影技术厂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进口
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
华夏电影发行公司发行
优秀的《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优秀的上海电影译制厂!
这篇文章,其实原计划昨晚写出来~~可是~没想到看这部电影的人太多以至于我买不到下午场的票,只能看晚上7点的夜场,即使这样,依旧爆满,电影院内座无虚席,甚至多加了几排凳子,国庆黄金周时候的《神话》也没有如此火爆~!简直就像一个盛大的节日~!
说实在的,我一向认为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一般情况下都不会怎么好看,当初的哈利1和2就是这样,看得我昏昏欲睡~!3则改观不少~!而4,则就是从头到尾深深的把观众给吸引住了,当然这与原作故事内容更加精彩也有关系。
书中的大量精彩描写,都在本片呈现出来了,魁地奇世界杯,盛大的舞会,扣人心弦的三强争霸赛无一不是大场面大制作!给人以超级震撼的视听效果。当然,因为电影时间有限,所以世界杯的内容太短了,可能给人不过瘾的感觉~!
不只是大场面的制作,各个小演员的表演实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很好的融入在了角色之中,让人确信,真正的哈利,罗恩,赫敏就是这样(因为以前对他们的演技不是很感冒,这次算是第一次真正承认了)。其他首次登场(可能也是唯一一次登场)的演员和一些过场人物,也都有出色的表现~!把整部电影衔接的很好!至于那位传说中的哈利的中国女友表现如何呢?我就卖个关子,请大家自己去电影院看吧!
因为原著小说内容过于庞大,所以电影里面删除了很多内容,只保留了一条三强争霸赛的主线。于是,小说里面隐含作者J.K罗琳女士对现实社会和政治极尽讽刺和嘲弄的内容比如小精灵的故事以及那个女记者的故事都没有了(其实女记者的内容也有了,不过只是作为搞笑闹场的角色来出现的,更深一层的内涵没有表现出来)。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所以,看完这部电影以后,我却更加想重新看一遍原著小说了~!
其实,本片的详细情节我就不用再介绍了,主要是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另外就是,一些电影中的细节之处,还是需要用自己的眼光来发现的!但不管怎么说,我的结论是:这是一部优秀的电影!
再译制完成这部电影之后,上海电影译制厂今年的任务算是告一段落了!这最后一部受人瞩目的重头戏果然没有让人失望,上译所有精英齐出动!给我们配出了一部精彩的电影!
其实,当初听完上译配的《哈利波特与密室》,真得令我很是失望!后来又搞不到上译版的《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所以,开演之前,我真为上译捏了一把汗,但是,开演以后,等到哈利,罗恩,赫敏,邓不利多一一张口说出标准的普通话后,我放心了,所有的担心都没有了,还是两年前的那个班底,但是,这次绝对的无可挑剔!可以从每句台词中听出来,上译真的是很用心配了!
吴磊这次依旧为哈利配音,与令我伤心的哈利2不同,此次的吴磊则彻底令我对他的印象来个大转变,这是一次成功的配音,吴磊成功的让外国魔法师哈利波特说出了中国话。同样,黄莺的赫敏也十分出色,当初的《密室》,我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这两位的配音,而此次,吴磊和黄莺就可以用完美形容了,哈利的内心迷惘,与罗恩的闹别扭,三强争霸中经历的种种生死考验,以及最后看到好友在面前被杀,那种种的剧烈变动的心理和台词,吴磊成功的将他配了出来,而黄莺则把赫敏在两个好友争吵时那种夹在中间那种担忧,那种着急而不知所措的情绪成功的表现出来了。而最后那句画龙点睛的台词(我记不清楚了,真恨自己的脑子,好像是“明天会改变的,对么?”还是“有些事情会改变的,对么?”总之就是这个意思了)更是出色的为本片划上句号!
乔榛依旧为邓不利多配音。说实在的,我开始并没有想到退休以后的乔厂长这次能有这样的表现,我原以为他可能还是用以前的配音技巧,吊吊嗓子,使用一下他那华丽的声音,就过去了,可这次不同,人物的波动的情绪,那种威严感,和对自己学生保护的心态,乔老师配的非常好,可以说完全突破了以前他那种管用的配音方式(就是加里森敢死队里面戏子的那种华丽配音路线)。真的没有想到啊~!希望乔老师以后有越来越多更出色的配音。
这次丁建华老师和王肖兵老师都同时为两个角色配音,丁老师的角色一个依旧是麦格教授,一个则是搞笑的女记者,说真的,我一直到看完都不敢确定那个女记者也是丁老师配的,完全不同的感觉,可以说很难听得出来,女记者的每句话都能引来全场观众的阵阵欢笑,丁建华老师这次的配音也是优秀。而王肖兵这次戏分超重,给两个大反派配音,假独眼老师和伏地魔。虽然王老师的配音方式很个性化是那种很容易就可以分辨出来的。但是对角色的把握却十分出色,你也许可以听出来这两个人的声音同是一个人配的,但你绝对不会把这两个人搞混,这就是王肖兵老师的过人之处!
沈达威配的罗恩我一直都很喜欢,这次依旧。刘风此次台词不多,真可惜,他是我目前最喜欢的上译男配音演员。叶露配的桃金娘还是那样神经质,令人捧腹。
看到配音演员名单,有那么多熟悉的名字,特别是桂楠和翟巍,我自认为已经能很清楚地听出他们的声音了,可是在观影过程中,配音完全融入了角色,我竟然听不出来了,一方面是我自己听力还需要“修炼”,而另一方面则是配音太出色了,已经忘记了这是配音演员在说话,而认为是角色自己在说话!因此,一些很出色的配音我还不能判断出来是谁配的,比如韦斯莱家的双胞胎。
还要感谢上译厂的翻译顾奇勇老师,没有他的精彩的翻译,我们也听不到那么精彩的配音。还要感谢那么多的技术人员,让我们在听中文配音的时候,影片效果却不会因此有任何损失!
凭我目前这点水平,根本不能点评什么,只能把我由衷的赞叹写下来!作为对给我们奉献了这么精彩的电影和这么精彩的配音的演员和配音演员们的回报!
(...我只能找到第4部的...)
『贰』 傲气的黄梅戏电影还有哪些
1959 2部
《女驸马》(黄梅戏) 海燕、安徽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
导演:刘琼
摄影:邱以仁、李崇峻
美工:张曦白
演出:安徽省黄梅戏剧团
《安徽戏曲集锦》安徽电影制片厂摄制、江南电影制片厂协助
导演:郭筠
副导演:乔志良
摄影:张保宣
影片包括:《春香闹学》(黄梅戏)、《拾棉花》(泗州戏)、《借罗衣》(庐剧)
1963 2部
《牛郎织女》(黄梅戏) 海燕电影制片厂、香港大鹏影业公司联合摄制
编剧:陆洪非、金芝、岑范、完艺舟
导演:岑范
摄影:陈震祥
特技摄影:周诗穆
美工:张曦白
演出:安徽省黄梅戏剧团
《柳(槐)荫记》(黄梅戏) 天马电影制片厂、香港长虹影业公司联合摄制
改编:桑弧
艺术顾问:严凤英、王少舫
导演:顾而已
摄影:吴蔚云
美工:卢景光
演出:安徽省黄梅戏剧团
1976 2部
《小店春早》(黄梅戏) 上海电影制片厂
编剧:安庆市文化局,汪存顺、王寿之执笔
导演:邓一民、徐纪宏
摄影:程世余
美工:施琦平
演出:安庆市黄梅戏剧团
《红霞万朵》(黄梅戏) 珠江电影制片厂
编剧:安徽省安庆地区文化局《红霞万朵》创作组
导演:陈岗、李鸣
摄影:黄永湖、姚梅生
美工:罗声繁
演出:安庆地区黄梅戏剧团
1984 2部
《杜鹃女》(黄梅戏) 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编剧:汪自毅、沙丹
导演:沙丹
摄影:李永福
美术:潘姚根、程岗
演出: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二团
《龙女》(黄梅戏)上海电影制片厂
编剧:丁式平、朱士贵、许成章
导演:舒适
副导演:冯笑
摄影:陈晨祥
美工:黄洽贵、黄剑锋
演出:安徽省黄梅戏剧团
1986 4部
《孟姜女》(黄梅戏) 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编剧:王冠亚、渐知
导演:沙丹
摄影:瞿金楼
美术设计:赵金声
演出:安徽省黄梅戏剧团
《母老虎上轿》(黄梅戏) 长春电影制片厂
编剧:余治淮
导演:王枫
副导演:曲长科
摄影:冯秉镛
美术:王崇
演出:安徽省黟县黄梅剧团
《香魂》(黄梅戏)安徽电影制片厂
编剧:刘云程
艺术顾问:傅超武
导演:张鸿眉、王金声
摄影:王文锡
美工:张林
演出: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二团
《朱门玉碎》(黄梅戏) 北京电影制片厂
编剧:汪自毅、张亚非、潘忠仁
导演:陈怀皑
副导演:骆航民
摄影:黄心一 美工:屠居华
演出: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一团
1991 1部
《血泪恩仇录》(黄梅戏) 湖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
编剧:谢文礼
导演:李俊岩
副导演:姬鹏
摄影:李俊岩
美术:隋壮基
演出:湖北省黄梅戏剧院
2000 1部
《山乡情悠悠》 安徽省电影公司
编剧:李光南、邓新生
导演、摄影:黄乔
演出: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一团
2001 1部
《生死擂》 安徽电影制片厂
编剧:金芝、草青
导演:王好为、李晨声
摄影:李晨声、尹其武
『叁』 上海 著名 明星
胡蝶 ,主演了《狂流》、《盐潮》、《脂粉市场》,《姐妹花》等影片。
周璇,主演《孟姜女》、《李三娘》、《董小宛》、《西厢记》等近二十部影片。1943年在中华电影联合股份有限公司,主演《渔家女》、《红楼梦》等影片。抗战胜利后赴香港,相继主演《长相思》、《各有千秋》、《忆江南》、《清宫秘史》等影片。
阮玲玉,她主演了《三个摩登女性》、《城市之夜》、《小玩意》、《神女》、《新女性》等多部影片。
韩非 (1919.3--1985) 中国电影男演员。本名韩幼止,原籍浙江宁波,生于北京,1932年随父迁居上海。1939年上海青年会中学毕业后入中法剧团,后相继在上海剧艺社、苦干剧团当演员。在舞台剧《家》中饰演觉慧而知名,后又演出《大明英烈传》、《雷雨》、《文天祥》、《茶花女》等数十个剧目。1941年步入影坛,主演影片《夜深沉》。抗日战争胜利后,在文华、中电等电影公司演出《终身大事》、《太太万岁》、《艳阳天》等影片。1949年赴香港,在长城、龙马等影片公司摄制的《误佳期》中扮演专为别人婚丧嫁娶吹喇叭、自己却娶不上老婆的乐手;在《一板之隔》中扮演洋行小职员,与邻居常因一板之隔相互干扰而闹矛盾,在冲突中产生许多笑料;在《中秋月》中扮演一个贫穷的小职员,经济面临重重困境,却为了饭碗和面子,要在中秋节筹措点钱给上司和亲戚送礼。这三部影片,均为韩非的喜剧电影代表作,被誉为"世界喜剧电影的精品"。韩非也因主演《一板之隔》,1957年于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获个人荣誉奖。1952年韩非回到上海,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在《斩断魔爪》、《小康人家》、《林则徐》、《聂耳》、《香飘万里》、《子夜》等影片中扮演特务、地主、贪官、工人、教师等各种类型的人物。尤其是因他成功地主演了《幸福》、《乔老爷上轿》、《女理发师》、《锦上添花》、《魔术师奇遇》5部喜剧影片,而被人们赞誉为"喜剧大师"。
赵丹,《琵琶春怨》《上海二十四小时》、《时代的儿女》、《女儿经》、《到西北去》、《乡愁》、《清明时节》、《小玲子》、《热血忠魂》、《落花时节》等二十多部影片,还演出了世界名剧《娜拉》(饰海尔茂)、《大雷雨》(饰吉洪)、《罗密欧与朱丽叶》(饰罗密欧)。
『肆』 乔老爷上轿的介绍
《乔老爷上轿》是中国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59年的电影,由刘琼执导,韩非、孙景璐、阳华主演。影片主要讲述乘船赴京赶考的书生乔溪,误进互相爱慕的天官府小姐蓝秀英之兄蓝木斯为抢弱女成亲备的空轿,从而促成一段美好姻缘的故事。蓝木斯带人抬轿追至客店,嘱咐家丁四周埋伏,待天亮后行动。乔溪游山后迷失途径,寻船不得,又身无分文,见客店前停有空轿,遂进入轿内休息。众家丁因天黑看不清
『伍』 在上海出生的50、60年代电影演员你能记得哪几位
在上海出生的五十、六十年代电影演员我还能记得的有:
王丹凤(1924-2018)、原名王玉凤,出生于上海、原籍浙江宁波,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60年代二十二大明星之一。代表作品《女理发师》、《护士日记》、《家》、《桃花扇》、《海魂》、《儿子孙子种子》、《万紫千红》、《春满人间》…
金 迪1933年2月25日出生于上海、原籍江苏苏州,原名金慧琴,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60年代二十二大明星之一。代表作品《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花好月圆》、《我的十个同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大雁北飞》…
秦 怡1922年1月出生于上海、原籍江苏高邮,著名电影表示艺术家。代表电影《铁道游击队》、《青春之歌》、《女篮5号》、《雷雨》、《苦恼人的笑》、《那些女人》…
秦 文(1928-2008)、出生于上海、原籍江苏高邮,上海戏剧专科学校毕业,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代表电影《上海姑娘》、《千万不要忘记》、《为了和平》、《飞越天险》、《母亲》…
刘尚娴1941年12月出生于上海、原籍江苏徐州,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毕业,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代表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芳…
廖有梁(1937-1999),上海嘉定人,国家一级演员,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代表电影《柳堡的故事》、《霓虹灯下的哨兵》、《淮海战役》…
陈 述(1920-2006),原名陈致通,上海人,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代表电影《渡江侦察记》、《铁道游击队》、《母亲》、《海魂》、《老兵新传》、《为了和平》、《难忘的战斗》、《聂耳》…
魏宗万1938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余姚,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代表电影《三毛从军记》、《巧奔妙逃》、《湘江剿匪记》、《三国演义》、《水浒传》…
夏 天(1920-2005),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苏邳州,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代表电影《羊城暗哨》、《翠岗红旗》、《金银滩》、《林则徐》、《飞刀华》、《秋翁遇仙记》…
周文彬(1907-1981),出生于上海,原籍江苏无锡,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代表电影《英雄儿女》、《铁道卫士》、《海上神鹰》、《边寨烽火》、《党的女儿》、《前哨》、《甲午风云》…
严顺开(1937-2017),出生于上海、祖籍湖北鄂城,国家一级演员,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著名艺术家。代表作品电影《阿里Q正传》等;小品《张三其人》、《爱父如爱子》…
阮玲玉(1910-1935),别名阮凤根、阮玉英,出生于上海、祖籍广东中山,早期电影著名女演员。代表电影《野草闲花》、《新女性》、《小玩意》、《城市之夜》…
胡 蝶(1908-1989),原名胡瑞华,出生于上海、祖籍广东鹤山,中华电影学校毕业,早期电影著名女演员。代表电影《歌女红牡丹》、《狂流》、《姊妹花》、《火烧红莲寺》、《啼笑因缘》…
1、应该是说5、60年代出生的观众看到的7、80年代的电影的电影演员吧?不是50、60年代出生的上海演员吧?两者跨度很大,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源地,曾几何时,一个东北电影制片厂、也就是后来的长春电影制片厂,一个上海电影制片厂几乎就垄断了整个的中国电影的,比文化中心北京都厉害得多的,十里洋场、纸醉金迷、名流如云呢。五、六十年代活跃的演员多了去了,一些大师级的演员可都是在上海成名的呢。
2、前几年去过一次位于上海徐汇区的上海电影制片厂,厂大门除了上影厂的工农兵塑像厂标以外,还有谢晋、白杨、孙道临等人的雕塑,孙道临应该是跨越五、六十年代一直到七、八十年代的一个标志性人物了,代表作有《早春二月》、《家》、《永不消逝的电波》、《渡江侦察记》等等,记得八十年代以后了,还拍过《雷雨》、《非常大总统》、《詹天佑》,前两部还是自导自演的。但是,孙道临是地道北京人、毕业于燕京大学,一辈子都在上影厂工作的。
3、然后,早于孙道临的金焰、赵丹、袁牧之,晚于孙道临的魏鹤龄、韩飞、高博、白穆、陈述、温锡莹、达式常、梁波罗都是很有影响的男演员了;女演员里面呢,金焰的妻子秦怡是个代表性人物了,具有东方女性的柔美、贤惠,比秦怡资格老的胡 蝶、阮玲玉、上官云珠,跟秦怡同时代的白 杨、王丹凤、张瑞芳,后来的祝希娟、朱曼芳、黄梅颖、向 梅,都是很有影响的大明星了。再往后走,就到了陈冲、张瑜、邬君梅、郭凯敏、马晓伟、毛永明这代人了。
4、想当年呀,白 杨、王丹凤、魏鹤龄、韩非、达式常、张瑞芳、梁波罗、祝希娟、郭凯敏、陈 冲、张瑜这些人可都是影帝影后级的人物了。白杨的《祝福》里面的祥林嫂,还有跟她搭戏的魏鹤龄演的贺老六;王丹凤的《护士日记》、《女理发师》;
5、韩非的《乔老爷上轿》、达式常的《难玩的战斗》、跟潘虹搭档的《人到中年》,张瑞芳的《李双双》,梁波罗的《五十一号兵站》,祝希娟的《红色娘子军》,郭凯敏、张瑜的《庐山恋》、《小街》,陈冲跟唐国强搭档的《小花》,都是轰动一时、脍炙人口的好片子、经典片子,都给50、60年代出生的观众留下了难忘的记忆的。
6、说说朱曼芳、黄梅莹、马晓伟、毛永明这几个海派风格明显的也没怎么大红大紫的演员吧?马晓伟呢,其实年轻的时候是跟唐国强齐名的美男子一个,南马北唐、并驾齐驱的,现在一个演蒋介石、一个演毛泽东,都成了专业户了,也是蹊跷,一生都在比拼了。
7、朱曼芳知名度不很高,但是那个年代的绝对颜值美女、上海风情的代表性人物,有两个当时很有名的片子,一个叫《年青的一代》,一个叫《少年犯》都有出演的;还有,现在很红的邬君梅就是她的女儿,优秀基因在传承呢;
8、黄梅莹呢,其实一直活跃在很多电影、电视剧里面,一直都是海派妈妈、嫂子、小市民的最佳人选,《渴望》、《山楂树》、《金枝玉叶》中都有出色的表演,疫情之中过大年的《囧妈》就是徐峥跟她合作完成的,感觉黄梅莹一直普通话都是上海味的,上海人那种精致、细腻的味道,也被她刻画得淋漓尽致的。
9、毛永明曾经很火了一阵子的,浓眉大眼的,属于传统眼光中的标准形象,绝对不输郭凯敏、朱时茂的,估计就是因为跟朱曼芳、黄梅莹几个一样,一口的上海普通话,影响了男性荷尔蒙的发挥了,后来不知怎么的,就一直没怎么火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