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电影中如何表现换视角
电影中主要叙事视角有哪些?基本上就是两大类。
主观镜头,模仿人的视角,也叫第一人称视角
客观镜头,就是摄像机镜头,也就是通常我们看到的镜头,第三人称视角。
注意,电影里没有第二人称视角(因为在叙事上不存在什么你的概念,或者说观众就是这个“你”),至于什么仰角、俯角,都是指摄像机方位和拍摄角度,和电影的叙事视角不是一个概念。
但是这两者之间也有关联,因为叙事视角的切换,主要也是通过摄像机的方位变化来表现的。
比如常见的一个场景,主角从医院醒来,首先是主观视角也就是第一人称视角:屏幕由黑变亮,画面也由模糊变得清晰。一般都是仰拍,首先看到是天花板,顶灯之类的,或者还有医生护士的面容,表现的就是昏迷到苏醒的过程,使观众也有种大梦初醒的感觉。
然后再切换到客观视角,摄像机这时可能就是平角,或者俯角。观众才看到主角躺在病床上,浑身缠满绷带,或者插满管子,旁边还有仪器滴答作响,观众才知道主角可能是刚经历了一种巨大的变故,这时观众的心情也跟着揪起来了,是车祸?还是绝症?这就是不同视角的给观众不同的感觉和不同的作用。
② 普通人也能用手机拍电影!这些技巧赶紧学
很多人拿着一部数千元的手机,可能只用到了它10%的功能 。
你或许不曾想到: 一部手机,不仅可以记录生活片断,还可以拍电影。
其实早在2011年,一部用手机拍摄的长片 《橄榄》 进入人们视野,之后 《寻找小糖人》《橘色》《佛罗里达乐园》 等多部使用手机拍摄的电影相继在国际电影节获奖,越来越多的知名导演也都开始尝试用手机拍摄电影。
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用简单的工具创作出独特艺术的 探索 。
前不久,由 vivo再度携手FIRST青年电影展的《VISION+超短片大赛》 公布的获奖作品,让我们看到了手机创作电影的新高度。
那么,这些用vivo X60 Pro+ 拍摄的获奖作品,运用了哪些拍摄技巧?展现了手机创作的哪些特性呢?
接下来,跟随大叔一起来赏析一下这些获奖作品吧!
1/.
题材来自于生活
手机,天生具备便携和灵活的特性,更容易打破拍摄者和被拍者之间的壁垒,让手机电影的叙事 更自然 、 更生活化 、 更具真实感 。
在我们创作过程中,可以更近的跟随主要人物来贴近拍摄,以更日常化的拍摄角度和故事讲述表达,手机影像创作者更加自由方便的取景,观赏者可以更近距离的感受拍摄者讲述的故事。
这次获奖的手机电影中, 《如果可以》、《火锅》 就是分别从一个快递员和一个普通女生的故事为叙事主线,以极其近距离的跟拍方式展现了手机电影创作生活化的一面。
手机拍摄,可以离人物更近,而且取景也更方便,比如狭窄的走廊和电梯里,都可以取景,这种几乎”贴身“的创作画面,让观众更有身临其境的场景感。
利用手机的跟拍,让场景更加自然,人物的生活工作环境交代的更加真实自然。
手机拍摄,不需要复杂的设置,对于场景、布光也没有过多的投入,大大减少创作的成本。人物在镜头面前可以表现生活的真实场景,故事更让人产生共鸣。
在暗调环境下,画面中只留下两人相拥的清晰轮廓,这也是这部电影最为感人的一幕:没有任何的言语,却能感受到两人相互支撑的生活辛酸。
在《火锅》这部片子里,很多镜头取景自厨房这个小空间里,这也是手机拍摄带来的便利,这种生活化的取景,让片子的故事离我们普通人很近。
最感人的一幕:朋友们知道女主人因庆祝生日找不到锅,纷纷带来一口锅,最简单的镜头切换,最朴实的表情呈现,其间没有太多特效,没有音乐,再枯燥烦闷的生活,都被这个简单的画面治愈了。
这个场景,看起来好像我们每一位普通人都曾拍过。这样的俯拍角度更有生活场景感,更能拉近短片与观众的距离。
从上面的画面片段中看出,这两部手机电影都是以非常质朴的叙述方式,讲述了真诚而动人的故事。作为这两部电影的主要拍摄设备 vivo X60 Pro+, 其视频防抖功能,不论是白天还是晚上,都有不错的防抖表现;特别是在《如果可以》这部短片中,大量的夜景拍摄,让我们感受到了其不错的画质和色彩解析力。
2/.
独特的电影语言和呈现形式
手机电影,作为创作新生力量的新尝试,不仅让创作者有了新的创作设备选项,也有了新的电影创作思路与表达方式,甚至出现了一些超常规的电影形式。
在表现形式上,令大叔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一部 《捉迷藏》 :5分钟内,没有大量的铺陈叙事,作者仅用三个手机竖屏来构建画面,改变了以往的转场方式,这种非常新颖的表达视角,不禁让人在观影过程中不觉对导演的创意感叹。这位导演真是脑洞大开!
三个竖屏拍摄的镜头,组合成一个画面。
这部片子从回忆到现实,再到期盼,三个分屏的隐现更换,以一个孩子的口述来讲一个完整的故事。
手机 竖屏拍摄的特点 ,让短片的内容可以巧妙的 分屏设计。 画面里有对比和并置的空间与声音,讲述了在一个孩子的视界里,一对父母从恩爱到破裂,对孩子童年造成的心理创伤,难以释怀的心结在视听上呈现出震撼的效果。
除此之外,这些作品里面还出现了 定格动画 、 木偶 、 拼贴 、 建模、界面叙事 等形式,这些都是手机创作的新形式。
这次的短片只有5分钟时长,不仅没有限制题材的多样性,甚至带来了创意表达和剪辑上更高的自由度,真是令人惊喜!
3/.
小制作,也能有深度
哪怕是小短片,也可以讲 社会 大问题。
这也是小题材电影的一次重大尝试。《水鬼》这部获奖的手机电影,就是以独特视角,用一场令人惊心动魄的海洋之旅,揭露了海洋动物被捕杀这一环保大问题。
短片以一只鱼为主体,引导观众跟随它的命运状态:悠闲、新奇、逃跑、被捕……将观众一同带入这场惊心动魄的海洋之旅中。
在水下暗光的环境里,手机拍摄的镜头依然表现较好的画质细节。
以一个鱼的视角,穿插整个故事环节。
用手机在极暗的水下世界,拍摄动态的细节,以中景、特写的取景,再现了水下捕杀的血腥场面。
《水鬼》这部短片的所有画面都是在水下拍摄的,很难想象用手机在如此暗光的环境下,还拍出了如此多的细腻画面。
一部不足5分钟的小短片,故事跌宕起伏,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水下滥捕、破坏海洋生态的 社会 问题。
而另一部 《个命虚拟》 ,用直播的手机界面去探讨直播,鲜明的作者风格、独立创新的镜头语言,将观众推入这个逐渐疯狂的世界重新审视。
《个命虚拟》让每一位观众通过荧幕窗口进入到虚拟的社交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现实已退位,人人都是表演者,同时也是围观者。
4/.
让 科技 更有人情味
科技 是抽象的,给人感觉也是冰冷的。
科技 越发达,人越发显得孤独。这部《今天去哪儿》以一个视力障碍的男孩为原型,讲述了人工智能与人之间的温情关系。
短片里面有大量的第一人称视角拍摄的画面,来表现一个视力障碍的年轻人遇见了他的“眼睛”(手机),而后每天不断的对话,逐渐成为了朋友的故事。用近乎荒诞的科幻故事,将手机拟人化,而又让人感受到了人工智能 科技 的温度。
5/.
总结
虽然这几部手机电影,是由有一定导演基础创作者拍摄的。但我相信,有了这些优秀引路者、实践者的作品,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手机创作中,创作出更加精彩的手机电影出来。
我们不难发现:近年来的各手机品牌已经摆脱了单纯对硬件技术的宣传,而将影像和性能的提升回归到用户体验以及记录人文生活上来。回归初心,引发普通人对手机创作的热情,去记录和表达人文生活的感知。
毕竟,生活才是所有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所有被赞叹和传播的艺术作品,必然离人们的生活很近。
手机电影创作已经有了很好的硬件基础,就算你没有昂贵的设备,一部手机就可以创作。从你拿起手机准备讲述你的故事开始,这个梦想有一天就会实现。
未来,我们不仅是观众,也会是下一位创作者!
③ 如何用手机拍出第一人称微电影,无专业设备的
苹果软件微电影制作
④ 影片《战狼2》之一镜到底
影片《战狼2》开篇部分(下文所指的长镜头)讲述的是主人公为了解救船员与海盗打斗的过程。虽然作为一部成功的商业片,但是《战狼2》作为一部电影本身来讲其实没有什么好分析的。相比于商业片,个人则更加倾向于选择艺术片,因为我觉得艺术片的本质上是在不断地创新和突破,因此它所具备的这些“特色”给电影工作者们开拓了更多探索的可能和研究的空间。不过话说回来,《战狼2》开头的那个“一镜到底”个人还是觉得有点意思,这也是本人接下来进行展开分析的一个原因。
所谓的一镜到底,顾名思义就是长镜头。《战狼2》就是通过一个长镜头进行影片的开端。这一镜头技巧的运用不仅交代了故事的开始,而且也真实的把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行了一个整体的概括。采用长镜头作为故事的开端在电影界已经不算是新鲜事。纵观自己所观看过的影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两部分别是贾樟柯的《三峡好人》,还有汤姆·汉克斯主演的奥斯卡影片《阿甘正传》,他们的共同点都是通过开篇的一个长镜头来交代故事的开始。相比于以上两部影片,《战狼2》在思想上并没有体现出宏大的一面,因此个人也只能从技术层面进行一番粗浅的剖析。
摄影机从一次开机到这次关机拍摄的内容为一个镜头,一般一个时间超过10秒的镜头称为长镜头。其长度并无明确的、统一的规定。是相对于‘短镜头’的讲法。正因为长镜头本身不仅相对需要持续的时间比较长,而且需要表达一个完整、连续的故事段落。因此长镜头内部区别于短镜头而言,场面调度是复杂多变和极其困难的,它是导演的一种个人化的艺术构思,它需要体现的是某种思想内容、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环境氛围、节奏等。势必需要考验演员极强的现场默契和节奏的控制,容不得半点差错,否从头再来。
1.角色的调度
对于角色姿态的变化、位置的变化、不同角色之间发生交流时的动线等因素,进行独特的艺术构思,让角色在立体空间中的运动既符合剧情逻辑,又富有构图的美感。可分为:角色本身的“动作设计”和“角色环境的互动”。
角色的合理调度不仅表现了客观空间的真实,更加完整地展现人物动作和事件过程,而且保持了人物动作和事件现实的整体性。角色调度的着眼点,不只在于保持角色和他所处的环境空间关系构图上的完美,更主要的在于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遵循人物得到在特定情境下必然要进行的动作逻辑。
影片中从第1分零8秒至第6分15秒历时5分零7秒。角色调度顺序依次为:
水面—>小艇(海盗)—>游轮—>小艇—>渔网—>(游轮)螺旋桨—>海盗(持枪扫射)—>船员(慌张)—>黑人(倒下)—>船长(呼喊)—>吴京(跑来)—>吴京(入水)—>海盗1(落水)—>水下打斗—>海盗n(入水)—>(水下)继续打斗—>吴京(出水)—>子弹—>远处海盗—>炮弹—>影片标题。
A、镜头开始到第2分26秒前的画面均属于空镜头状态(河流到海面),此时画面无角色,事态发生前的寂静。
B、第2分27秒开始小艇入画,此时的画面主题为小艇,小艇理所当然也成了画面中的角色,这是镜头中的第一个角色调度,伴随着小艇快速的入画,预示着事件发生的开始。
C、第2分38秒随着两架小艇的跟拍,游轮也随之缓缓入画,游轮几乎充满了整个画面(近景),两架小艇分叉开去,在视觉上已经被迅速弱化。偌大的视觉冲击似乎已经迫不及待的告诉观众,游轮已陷入一个巨大的危机当中,为接下来游轮上的一番激战买下了伏笔。此时游轮成了主角,这是镜头中的第二次角色调度。
D、第2分58秒随着游轮渐渐出画,摄像机继续跟拍俩小艇,随着摄像机的推进,画面主角色回归为俩小艇,俩海盗撒网直到渔网落入水下,这是镜头中的第三次角色调度。
E、第3分10秒摄像机继续向渔网推进,渔网特写、落入水中,转场,此时的渔网为画面中的角色,这是第四次角色调度。
F、第3分18秒直到渔网将游轮的螺旋桨绊住,此时画面的角色为螺旋桨,镜头中的第五次角色调度。
G、第3分27秒摄像机移出水面,画面中海盗持枪扫射,此时的角色为海盗,镜头中的第六次角色调度。
H、第3分45秒摄像机向游轮移去,画面中慌乱中奔跑的船员,此时的角色为船员,镜头中的第七次角色调度。
I、第3分49秒摄像机快速转向被击中倒下的黑人,此时的角色为黑人,镜头中的第八次角色调度。
J、第3分50秒摄像机快速上移,只见船长在呼喊,船长为画面中的角色,第九次角色调度。
K、第3分53秒在一船员急忙的应答声中,画面中吴京跑来直到跳入水中(解决危机的开始),第十次角色调度。
L、第4分14秒吴京水中掀翻一小艇,画面中海盗1坠落水下,第十一次角色调度。
M、第4分17秒开始经过一番水下打斗,此时可视打斗为一个角色组合(其中有若干次角色调度,这里统一概括为一个),第十二次角色调度。
N、第4分47秒摄像机特写另外俩海盗入水画面,第十三次角色调度。
O、第4分53秒开始水下继续打斗,此时也可视打斗为一个角色组合,第十四次角色调度。
P、第5分54秒随着打斗的结束,摄像机跟随吴京出水,画面中吴京持枪,第十五次角色调度。
Q、第6分03秒特写子弹,180度环绕镜头飞向远处海盗,此时的子弹可以理解为画面中的主角,第十六次角色调度。
R、第6分06秒子弹朝向前方海盗,海盗渐入画面中,第十七次角色调度。
S、第6分14秒海盗开炮,炮弹180度环绕镜头向影片标题飞去,第十八次角色调度。
2.镜头的调度
镜头的调度是指运用各种摄影机的变化,包括运动方式、视角、景别的变化来帮助叙事,表现人物及其关系,或渲染整体气氛。镜头调度是在角色调度的基础上,依靠一些摄影技巧和手段,使观众视线始终注视演员的精彩之处。
镜头的调度也叫镜头的转场,它的运动形式有推、拉、摇、移。相对于蒙太奇电影手法而言,虽然长镜头在正拍、俯拍、侧拍、仰拍等拍摄形式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在《战狼2》中在一个镜头拍到底的过程中的转场效果也实现的相当到位。片中有几个转场的地方,分别为:
A、渔网(水上)到水下。通过海盗撒网(以渔网落水作为转场媒介)到水下渔网绊住游轮螺旋桨。
B、水下到小艇。摄像机通过水下的空镜头移动至小艇底部继而上移出水面,到小艇上海盗们持枪扫射的场景。
C、小艇到游轮的转场。摄像机通过海盗扫射的方向进行快速移动至游轮上慌忙逃窜的船员景象。
D、游轮到水下。吴京从游轮纵身跃入水下场景。
E、水下到小艇。吴京从水下打斗结束后到小艇上持枪瞄向远处海盗的场景。
影片作品中角色调度和镜头调度必须有机的结合,两种调度相辅相成,均要以剧情发展和角色性格、角色关系所处的角色行为逻辑为依据,才能使影片作品的造型具有更强的的艺术感。场面调度可分为三种调度手法:纵深调度、重复调度、对比调度。
纵深调度:
即在多层次的空间,充分运用角色的调度的多种形式,使角色的运动在透视关系上具有或近或远的动态感,或在多层次的空间中配合富于变化的角色调度,充分运用摄影机调度的多种运动方式,使镜头位置纵深方向(或推或拉)的运动。影片中海盗撒网到渔网进入水下这个过程的景深是由大至小的,即:镜头中通过俩小艇的全景快速推进直至渔网特写。营造出一种海盗迫不及待的拦截游轮的紧张态势。
重复调度:
相同或相似的角色调度重复出现。在一部影片作品中,相同或相似角色和镜头的重复出现会引发观众的联想,使他们在比较之中,领会出其中内在的联系和内涵,从而增强剧情的感人力量。影片的第4分10秒到地5分38秒,整个过程均是在描述吴京赤手空拳以一对多怎么与海盗们在水下搏斗的艰辛过程,这从侧面上反映出吴京制服海盗本领的高强。整个过程没有其他多余的道具和场景的布置,有的只是几乎相似的动作,穿着相似的海盗,这在视觉上无不是另一种重复的感官效应。
对比调度:
影片作品中在角色调度和镜头的具体处理上,可以运用各种对比形式,如动与静、快与慢的强烈对比。造型处理上明与暗、大与小、冷色与暖色、黑与白、前景与后景的对比。
影片开始部分水面的空镜头的运动比较缓慢,一种静态的氛围,烘托后面故事的发生。当故事发生时,小艇进入画面中时镜头的运动节奏随着加快,当船员们慌乱逃窜的时候镜头的运动随着角色的调度而随之加快,如游轮上:船员奔跑-黑人倒下-船长呼喊-吴京跑来,这一连串的动作,镜头始终处于一种快速移动的状态当中,营造出一种急促和紧张的气氛。然而正是这种动静结合的戏剧性极大的推进了故事的向前发展。
水上场景与水下场景景别大小的对比。影片中水面上的场景大多采用中景、全景来交代故事的事态发展。其目的主要是烘托场景的氛围,这种氛围的烘托正是需要一个宽阔的视野来交代当时复杂的场景,以至于为后面更加聚焦的刻画主人公起到一个强有力的衬托作用。当吴京进入水下打斗的时候此时的镜头景别主要是采用近景和特写来更加细致的描写主人公的打斗情景,真实的反映出主人公制服海盗的坚决、刚毅的性格特征。同时水上与水下在明与暗的对比手法上也给人两种不同的感官效果。相比于水上,水下打斗场景整个画面呈深蓝色调,吴京身处一片幽暗的海水中,四周游来海盗们的攻击,画面所传达出来的信息仿佛在告诉观众吴京已经被一种极大的危机感所包围。
1.景别的转换
长镜头叙事只是真实、原封不动的记录着事件发生的经过,这同时也使得长镜头产生局限性,画面镜头缺乏活力。在影视作品中运用长镜头来进行景别的转换只能通过镜头内部的运动即推、拉、摇、移来实现景别的转换,它不像蒙太奇手法那样可以很灵活的运用切入、插入镜头来体现一组镜头景别的转换。相对于蒙太奇的这种断裂、琐碎、零散式的镜头,长镜头景别的转换则保持了镜头的完整和真实。
《战狼2》开篇长镜头中景别的转换也是丰富多彩的,大到远景,小到大特写,然而长镜头的这一表现手法却为这些景别转换的丰富性提供了基础,此外更加真实和自然的交代了事态的发展。长镜头区别于短镜头而言就是它的镜头延续的时间比较长,他需要有一个转换的时间过程,传统蒙太奇景别的转换却表现的更加干脆利落—“一刀切”。所以在景别的转换过程当中,需要更多的思考长镜头所需要承载的信息量。
2.焦点的转换
焦点就是影视作品中被叙述的对象。
(1)模糊次要对象来突出主要对象。
(2)移动、疏散前景来突出主体。
(3)遮挡主体来置换叙述对象。
(4)角色的出画入画来充当焦点。
长镜头,作为一种特殊的蒙太奇,一个镜头往往就是一个段落。他所要交代、表现的焦点也随之增多。因此在段落式的长镜头里拍摄的焦点往往是复杂多变的,几个或多个焦点的组合才能交代清楚一个故事片段。它是通过在一个连续的镜头完成分切镜头蒙太奇所做的镜头间接任务。因此保证了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统一性。
《战狼2》中吴京从游轮上直到水下整个过程的打斗,整个过程吴京都是出于一个中立的位置,似乎每个镜头画面都少不了他的戏份,然而其他人物的戏份只是为了使吴京这个主人公的性格特征更加的突出。虽然整体上他们更多的是不断地游离在画面当中,充当着“游客”身份和铺垫作用。但是当剧情需要时,吴京的焦点也是常常被转移的。水下打斗部分就可以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当吴京把前者(海盗1)制服后,后者(海盗n)游过来,此时的焦点被转移到了海盗身上,焦点的数次来回转移,主要突出海盗数量的多以及吴京需要去制服(海盗)的难度不断加大。
3.视角的转换
视角就是叙述人称。在影视作品中长镜头本身可以通过摄像机的运动来转换叙述视角。如电影《不夜城》刚开始金城武点着烟的瞬间目光突然朝向路边走过的一对女性,镜头也随着金城武目光的移动而运动,此时的叙述视角就是金城武本人的第一人称视角。但随着镜头的移动金城武也不知觉得也进入了画面中而变成了叙述对象,此时的叙述视角就是观众的视角即第三人称视角。
同样《战狼2》开篇镜头中前后两次出现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的转换。
第一次是吴京水中将海盗捆绑在一起的时候,镜头随即摇向海盗,此时视角充当吴京的视线,即第一人称视角;而后镜头迅速摇回,反向对准吴京视线,此时视角为被捆绑的海盗的视线,即第三人称视角。
第二次是吴京游轮上持枪,此时的镜头对准吴京的枪口,此时视角纯粹为摄影机视线,即第三人称视角;当子弹飞出打向远处的海盗的过程中,镜头随着子弹180度环绕镜头反打,直到镜头对准的是远处的海盗时,此时视角又返回到吴京本人视线,即第一人称视角。当海盗发射炮弹直到打中影片标题时,此时视角又巧妙的回归到了观众视角,第三人称视角。
长镜头的视角的转换是自然的,它打破了普通镜头要想转换视角就必须给叙述者一个特写或者交代性镜头而后再反打于叙述对象,这样单纯的切换被摄对象形成的视角转换是既生硬又被动的。
影视作品中长镜头所包含的信息价值是非常重要的,而较大信息量的实现,无非是通过长镜头自身和长镜头与其他方法相结合两个“途经”来完成。长镜头本身,一是主要取决于长镜头所截取的事件过程本身的信息价值;二是长镜头拍摄中的场面调度,强调长镜头的信息价值,并不是说所有的长镜头都必须拥有大的信息量,像有些长镜头就是为了表现一种情绪,或感情、或节奏、或氛围, 这个长镜头的信息量同样很小,但却突出了现场感和紧张、激烈的战斗气氛。在一些探索、揭秘的纪录片中,长镜头用得很多,其目的也不在信息量,而主要是制造一种真实、参与、悬念、探知的心理感觉,激发受众的兴趣点和注意力。信息提供现象,思想才提供本质,艺术作品的思想含量较之信息含量显得越来越重要,所以长镜头中所蕴含的信息也应有更高的美学追求,使受众在获知信息的同时得到理性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愉悦。
然而长镜头本身囊括的信息量也是有极限的,它不像单个短镜头那样预先设计好的丰富饱满、视觉冲击很强的画面效果。区别于这些经过艺术加工的单个短镜头而言,长镜头追求的是一种真实、感人的信息的传达。然而,与传统的蒙太奇剪辑手法不同的是长镜头叙事恰好遵循了时间、空间的连贯性而毫无保留地再现了真实。
《战狼2》开篇的长镜头主要讲的是主人公(吴京)与海盗们的一场打斗的过程,整个过程画面中的信息量并不多,简单概括为两艘小艇加几个海盗,一艘邮轮加几个船员。对于一个历时5分多种的镜头而言,这个信息量的安排可以用“极少”来回答,至少相比于接下来的正片内容中单个镜头的单位时间内信息量占比而言,这样的概括是合理的。但这个镜头所制造的紧张气氛和传达出来的视觉感受无疑不让观众们的精神紧绷,激情顿时油燃(影片的基调)而生。它不仅极其快速的让观众了解到主人公(吴京)是一个具备什么性格特征的人。而且,至少它已经省了在正片中再重新过多的刻画和塑造主角的形象。这也是我个人觉得这个长镜头运用的比较有意思的地方。长镜头所呈现出来的这种“真实性”,既拉近了观众的距离,又让观众更加陶醉于影片的内容当中来,使影片与观众建立了一种真实的信息交流的渠道。
(本文仅代表个人的观点,欢迎指教!)
⑤ 用第一视角拍电影的优点
比较有代入感。用第一视角拍电影的优点还有给影片增加了极大的真实性和亲切感。可以让人产生沉浸式的体验和极强的代入感,不局限于长片和短片,都可以采用第一人称拍摄的方式,以增加真实与身临其境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