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独立女性”影视剧引发热议,真正好的女性主义表达是什么样的
“独立女性”影视剧引发热议,从这个现象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现在女性的地位还是得到了非常高的提升,并且女性对于话语权也同样是非常重视的,我认为这个现象还是非常好的,因为我们要知道女性在社会上其实是弱势群体的,而现在女性的能力也是在慢慢的提高,我认为这个还是非常不错的。
我认为真正好的独立女性也是要学会为自己去考虑,并且也要实现出自己的价值以及意义。所以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一点的发展也是非常关键的。
㈡ 劳拉·穆尔维的电影论证
劳拉·穆尔维提出三种男性窥视模式,实际上也是好莱坞电影的三种主要叙事模式:
第一种是认同式的窥视模式。观众与银幕上的男主人公认同,作为自己的银幕代替者,这样一来,他就把两种威力集于一身:控制事态的威力和色情观看主动性的威力,从而给观众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理想化的、可供观众认同的自我表象。
第二种是窥淫癖模式。实质是男人对女人的窥视。
第三种是恋物的观看癖。 “视觉快感”是男性的?
劳拉·穆尔维在对“视觉快感”进行的整个论述中确实隐含了一个基本的假设:电影的观看者是男性。所以,她的“视觉快感”也是男性的。弗洛伊德的性本能理论和拉康的镜像理论为劳拉穆尔维分析好莱坞主流电影提供了理论武器。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人具有窥视的性本能。电影播放的场景就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窥视的空间:银幕作为观看客体在光亮中展示,观众作为观看的主体处在黑暗中注视。这样观众和银幕之间形成一种“看”与“被看”的关系,主流电影中展现给观众看的客体通常是女性。观众要么通过男主人公的视线和他一起观看、占有女主人公,要么通过银幕展示的女性脸部、双腿等特写镜头直接观赏女性。在观看中,观众(男性)力比多得到释放,从而获得窥视的“视觉快感”。
劳拉·穆尔维阐释的“窥视的视觉快感”和“自我认同的视觉快感”都是以男性为中心的。
劳拉·穆尔维和后来诸多的女性主义电影批评者发现,父权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潜意识,不断地在主流电影叙事中浮现,她们不断地探索着这浮出水面的“冰山的一角”。从解构主流电影制造的男性中心的“视觉快感”开始,来撼动整个父权文化制度。至此,问题清楚了,不是穆尔维以男性观众为预设前提,而是穆尔维发现了主流电影制造过程中男性中心这一事实。
女性“视觉快感”的无主体性
劳拉·穆尔维在其《视觉快感与叙事性电影》一文中是完全没有论及女性观众的视觉快感问题的。
或许在劳拉· 穆尔维那里,这样的推论是没有根基的,因为在父权文化制度中女性首先是没有主体性的,那么她不可能获得独特的、独立于男性之外的真正意义上的“视觉快感”。主流电影给予女性的只是一次强化父权制的再教育,使男性的主体地位更加巩固,女性在无主体性的境地中陷得更深。
所以,“视觉快感”的性别差异实际上是结构性的,是主体与客体的差异。女性主体性“视觉快感”的建立仍是个漫长而艰难的旅程,对男性中心的“视觉快感”的解构只是个开始。 1974年英国《银幕》杂志的一系列文章和英国学者劳拉·穆尔维1975年发表的《视觉快感和叙事电影》一文,则为女 权主义电影批评理论奠定了基础。女权主义电影批评的主旨是揭露和抨击银幕上的性别歧视,阐明男权社会的无意识所构成的电影形式的反女性本质。
女权主义电影批评以经典好莱坞电影文本为研究焦点,分析影片中的女性形象,解构男权意识形态(或文化)中的女性再现形式,认定好莱坞经典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只 是满足男性观淫癖和恋物癖的消费对象;针对经典影片对女性形象的表现,提出“破坏视觉快感”的主张 ;通过分析影片再现形式和影像中女性的目光和女性的位置,确定女性观影者的实质只能是一种伪装掩饰 ,在经典片中女性不可能成为凝视的主体;认为女性在观看时定会丧失性别身份的认同;研究女性导演打破传统限制的女性话语元素和颠覆主流电影的表述方式。1985年后,女权主义电影批评运动渐趋停滞。
㈢ 电影二次曝光,女性电影中的精神分析桥段
引子
痛苦可以带你走出幻象。美好,则幻象永远为幻象。一个刺痛你,助你解脱,一个掩埋你,让你沉溺于此。
壹
《二次曝光》是由李玉执导,范冰冰、冯绍峰和霍思燕领衔主演的一部剧情电影。于2012年09月29日中国大陆上映。影片讲述了一对青年恋人青梅竹马相依为命,却因种种意外而各自天涯,最终随着两桩疑点重重的杀人案件真相大白而重新走在一起的动人故事。
影片讲述的故事呈跳跃发展,美容咨询师宋其是故事中的主线,她小时候亲眼目睹了母亲被人杀死,后被参与调查此案的律师刘建收养。长大后,宋其爱上了没有血缘关系的哥哥刘东,却因养父逝世而意外踏上调查母亲死因的道路。
童年的创伤令宋其产生了幻觉,她以为自己杀死了和男友偷情的闺蜜,撞死了涉案的警察,从此开始了绝望掩饰的逃亡之旅。其实她只是在自己的幻觉中重演了一遍母亲被杀、养父死亡的悲剧人生。
《二次曝光》将精神分析融入电影,用大量的幻想充当符号进行意象的展现,将影片的时空划入两个范畴之中,一是正常的叙事时间,二是人物内心的精神世界,这种方法造成了一种直观的分割感,人性被剥离为两部分,在正常的叙事时间内,人更像是“假面”式的社会性形象,阳光、积极,一切向善。
而在精神世界中,被人性深处的至暗腐蚀,阴暗由此滋生,各种负面情绪,甚至“杀人”的幻想都存于此处。因此可以说,将精神分析融入电影中,会极大地增加影片的信息量,并且非线性的叠加了影片内部的时空,影片的结构因而变为流动形态,“真”与“幻”不停地变换,并相互融入,最终营造出了这种幻象感。
对于受众而言,这并不是比较友好的信息传输方式,但对于电影而言,这无疑是将欺骗艺术扩大化的一种极佳手段。但一如既往的是,在这种类型的影片中,妥协也是必要的,对线索的铺垫要清晰而又直观,女主幼年目睹凶案,亲生母亲在她眼前被杀害,杀害她母亲的又是被大家认为已经死去的亲身父亲。
这种异样的家庭缺失使她没有接收到足够的家庭关爱,因此她陷入伴她一生的怀疑与不安之中,而她的精神世界也是因为缺少安全感而被造就的。但这个空间与她最初建立的初衷恰好截然相反,精神世界并不是她的庇护所,而是将伤口撕裂并扩大的一处自惩空间,也可以称之为:精神“自虐”场域。
《二次曝光》是一部标准的女性主义电影,因此,导演李玉会在其中引入自我意识中的,对于女性生活、价值的评判标准,在《二次曝光》这部影片中,最为显著地一点便是,女性作为男性附庸的悲剧。影片中的主要女性角色大多将自身的价值附庸于男性身上,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皆因男性的举动而产生。
导演借此对依托于男性的女性群体做了较为激烈的批评,试图唤醒女性的独立意识,鼓励女性为自己而活。另一方面,影片中的男性会在需要他出现的时刻“消失”。例如:从来没有见过女主男友的闺蜜,以及后来他在商场里突然消失不见,被大家认为已经死去的父亲,在回归之时杀害掉了妻子又仓促而逃,这种缺失感并不是惯常的直接隐藏掉男性角色,而是在紧要关头,对女性而言至关重要的时刻时的身份缺失。通俗的讲就是:我需要你的时候你不在。
在前期的布置中,这种“缺失”手法有两个主要的效果,一是为女主的幻想奠定基础,暗示男主只是由她幻想出来的,二是更深层次的含义阐释,导演试图以此来表达出一种见解:因为缺少关怀而把男性当做生活依靠的女性,终将被辜负。
女性应树立独立的生活意识,要为自己而活,成为自己的生活动力和支柱。如若依托他人,则“他”终有消失之日,只有依靠自己,才是女性的生活出路。有趣的是,李玉导演并没有强制性的将这种思维输出,而是以一种问题的口吻将其演绎,用段落式电影情节去质问女性受众:如果是你,要如何选择?
也正如前文所言,这种类型的影片总会“妥协”,上一个问题的答案会由导演亲自给出,而不再奢求受众去思考,这种命题作文式的思路显得毫无必要,但也有其优势所在。首先是女性导演对女性身体的自我见解,李玉导演极其擅长把握美的尺度,使其既不超越界限,又将女性身体与影像一同并置,并由其填补影片的美学范畴。
其次,这在本质上其实是女性的“自恋”情节,也就是说,这是对自己身体的迷恋,对自我的爱护,将自恋上升为第一情绪,把这种“自恋”当做鼓舞自己,推动生活的精神图腾。这也正是导演给出的答案,如果是你,要如何选择?答:从爱护自己做起,身体、意识皆属于自己,将自己的思维和身体附庸于他人,是愚蠢的行径。
最后要说的,是影片中精神层面的意象所指,在《二次曝光》中,有大量的意象出现,如丝巾、水流、海市蜃楼等,这些意象大多是情绪或者外在的代指,丝巾代指情感,友情、爱情、亲情等关乎于“爱”的要素,水流则是对女性的压抑型举措,是外在的,由社会规则指定的,压抑着女性天性和意识的思维牢笼。
而在影片最后,男女主二人共同置身于海市蜃楼外,这便是最终的“美好”幻象,精神世界于此脱离了自惩空间,从而变成了安慰性的“自我安慰”场域。幻象由人本身制造,其中的负面或是正面镜像,皆从心出,当自虐成为了麻木的自我安慰,当痛苦超越阈值并溢出,幻象便真正的成为了幻象。
一影 一话 谱人世虚实
俱是覆舟风雨 书字可抵愁
微信 公众号:SuperFlaneur
公众号团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戏剧与影视学
终南影话 电影小组
㈣ 如何从影视剧看女性主义的发展道路
韩国电视剧《第二次二十岁》中对女性在家庭和自我中的的选择的探究值得深思。
讲述19岁高三时怀孕而不得不放弃学业的女主人公在39岁时与儿子考上同一所大学后发生的故事,崔智友在剧中饰演为了在丈夫和儿子前扬眉吐气而在将近40岁时再次挑战大学的女主人公。
女性主义的道路艰难吗?曾经是艰难的,因为社会家庭的不理解。现今呢?艰难于其自身的选择。
㈤ 《罗生门》女性主义分析_电影评论
《罗生门》用夹叙夹议蒙太奇孝差和颠倒蒙太奇的手法,讲述了关于武士被杀这同一件事情剧中相山慎耐关联的四个人各有各的说法,这可以称为“罗生门现象”。每个人的说法都带有主观性,说出的话不可以让人尽信。人与人之间信任都出了问题,人性的劣根性值得人们去关注、去反思。各说各话的现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文章从女性主义角度,伦理道德角度,社会学角度来分析。
真砂是《罗生门》中唯一的女性,一个和多曩丸在丈夫面前发生性关系的女性。在性方面,尤其是强暴,女性从来都不会占优势,一直都是值得同情的一方。在影片中,对真砂却没有持以同情态度。在多曩丸的说法中,真砂不是被他强暴而是自己投怀送抱。这样就以女性的贞操问题来批判真砂,但是在性或爱情方面男女是处于平等关系,而不应该因其是女性就要接受限制。在真砂的说法中,虽是被强暴,但结局却让真砂杀了自己的丈夫。自己想要投水自尽,却连自杀的勇气都没有。真砂受了屈辱,丈夫不但不气那个制造屈辱的人,反而对真砂很厌恶,真砂受不了丈夫的眼神,可以有多种方法来发泄自己,却偏偏让她选择杀死自己的丈夫。明明真砂是两个男性当做物的东西,却偏偏让她蒙上罪恶。樵夫的说法中,武弦直接把真砂比做连马也不如的东西,男性与女性的不公平展露无疑。武弦的说法中,真砂自己愿意跟多曩丸走,还挑唆多曩丸一定要把武弦给杀死。不管是被强暴还是自愿,真砂都能挑逗丈夫和多曩丸,让他们决斗,不论是决斗中武弦被多曩丸杀死还是武弦自杀,都和真砂有关系,真砂杀死丈夫这种说法更甚一层。不管从哪种角度,相信哪个人的话语,真砂都是一个恶人,这对女性是不公平的。这应该和当时女性地位地下有一定关系。
樵夫的形象在结逗春局时抱弃婴回家,使得他的个人价值得到实现,他的道德无疑是高尚的。但是真砂的匕首不见踪影从他们几个人的说法中,匕首很有可能就是樵夫拿走的。他最后救弃婴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他在赎罪,他高尚的举动让人们把他曾有的过失遗忘,留下闪光的精神。让僧侣最后又相信了人,看到了人性中好的一面,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又重新取得了信任。在评判人的时候,要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可以有改过自新的机会,都可以用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方式来弥补自己的过失。
“一千个人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事情的真相往往难以让让人分辨,以侦探小说式推理分析,以开放式的大结局让人发醒,结果往往只有一个,寻找结果的过程有时候会比结果更重要。《罗生门》让人们以扩散式的思维想象故事真相,以其深刻的主题让人反思,以小见大,以点盖面,把人性问题揭示出来,让人们思考信任问题,思考社会,伦理道德,男女两性等问题。
【 作者:十月影彗 】
以上就是作文栏目为你带来的 《罗生门》浅析 ,希望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写出好的作文。
原创作文,版权归作者及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精选评论推荐 】:
如果你有好的作品,也可以点击下方“ 我要投稿” 把作品发给我们,届时将会让更多的读者欣赏到您的大作!
㈥ 什么是“女性主义”电影你都知道哪些“女性主义”电影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是当代电影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广泛的来讲,女性导演执导的,或以表现女性、表达女性的真情实感和意识觉醒的电影作品,都可以称为“女性主义”电影。女性导演通常会把电影当作自己的日记本,在里面表达自己的心理活动,表达自己对社会事物的看法。她们的内心世界更为复杂,表达出来的情感更为细腻。我就来列出一些著名的“女性主义”电影。
《Fraulein》,是由女导演安德蕾娅·什塔卡执导的电影,影片的内容用一句俗话就能概括——三个女人一台戏。主角是居住在瑞士的露莎、米拉和安娜,她们三人心里都有各自的生存目标,也有各自的喜怒哀乐。这部电影在豆瓣上评分为7.1分,不少人反映故事很真实,但是太沉闷了。
优秀的女性主义电影还有《奥兰多》、《让那·迪尔曼》、《紫色》、《蜜蜂的秘密生活》、《冰冻之河》、《裂缝》、《身为人母》、《花魁》、《柠檬树》、《末路狂花》、《关于我母亲的一切》、《时时刻刻》等。
㈦ 能否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一下电影绝代艳后800字左右,谢谢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法兰西王后的一生,讲述了那个年代,法国大革命前贵族们奢华迷乱的生活。奥地利公主玛丽(克尔斯滕•邓斯特 Kirsten Dunst饰)非常聪明,生性活泼,14岁的时候,在一场政治婚姻中,从奥地利公主变成法国的太子妃。由于某些原因,王子对玛丽非常的纵容,婚后,玛丽一直过着极其奢华的生活,同样,玛丽也一直无法与内心的寂寞彻底脱离。这部电影将给我们带来关于18世纪法国宫廷和社会的各种震撼,匪夷所思的奢侈,欲望交织的爱情,以及最后法国人民的怒吼。
“时代会变,但我们对自由的追求和被爱的需求都是不变的,抛开身份和背景,其实我们每个人内心渴望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便是一个人最大的权利和自由。而如何好好地行使这份权利是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要面对的课题”
在《绝代艳后》中,克斯汀饰演的玛丽·安托瓦内特是法国历史上有名的“断头王后”。她不仅因为生活穷奢极欲闻名于世,还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被愤怒的人民赶出皇宫,推上了断头台。
玛丽·安托瓦内特画像,图片来自网络
虽然结局悲惨,但玛丽王后是个风华绝代的传奇女子。关于她有很多轶事至今都在民间流传。
比如说她在7岁时在维也纳皇宫偶遇前来表演的莫扎特,这位时年6岁的音乐神童看到她的第一眼就脱口而出“我以后要娶你为妻!”
当然,莫扎特没能如愿以偿。因为4年后玛丽就被许配给法国王储路易十六,用以巩固法奥联盟。
所以玛丽虽然含着金钥匙出生,却是一个政治的牺牲品。
在后世的流言中,玛丽因为婚后纸醉金迷的生活而臭名昭著——虽然说有许多流言从未被证实过。
在《绝代艳后》这部电影中,导演索菲亚·科波拉试图站在个人的角度,为我们展现玛丽作为一个普通女人的一生。
前面已经说过,玛丽在11岁时与路易十六订婚。但实际上由于年龄实在太小,她一直留在奥地利的母亲身边待到14岁。
电影就从她14岁时嫁入法国开始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