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上海大学走出过哪些知名校友
已经在上海大学求学接近四年的准毕业生来回答一波哈哈。
上海大学作为作为一所综合性重点大学,不仅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历史上也涌现了非常多的著名校友。
答者现在上海大学延长校区,延长校区北门有两幢大楼都属于“易居”,易居是中国房地产行业排名前十的轻资产房企,而其创始人兼董事长周忻就是毕业于上海大学的杰出校友,于2016年获评“中国十大经济年度人物”,现在还是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上海房地产经纪行业协会会长。
当然上海大学也培养了非常多的优秀学者,如两院院士中有著名神经生物学家、生理学家杨雄里;著名有机化学家林国强、著名产业用纺织材料及复合材料专家孙晋良、著名冶金专家干勇等等都曾在上海大学求学。
谢谢阅读啦~
② 光影中国一节课有多长时间
一节课是一个半小时。
具体还要看每个学校的时间。光影中国”是“红色传承”系列课程之一,由上海大学教务部副部长、“顾晓英工作室”主持人顾晓英教授策划,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院长程波教授担任课程负责人,刘海波教授等五位骨干教师担任主讲教师。利用电影直观性强、以形象和情感打动人等特点,介绍中国的历史、现实和未来想象,全面培养提升学生的艺术人文素养和爱国主义情怀。
③ 我想考上海电影学
首先你要是艺术生,然后参加你们那的省考,通过后再参加你要报考学校的校考。 简介: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Shanghai Film Academy,Shanghai University),简称“上海电影学院”,前身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成立于1995年,是中国最早在综合性大学开设的影视艺术教育专业学院。在教育部2012年一级学科评估中,其戏剧与影视学学科位列全国第4名,上海第一;其新闻传播学学科位列全国第10名,上海第二。影视艺术技术学院首任院长(1995-2008)为中国著名导演谢晋(1923~2008),第二任院长(2008-2011)为教育专家金冠军(1948~2011),第三任主持工作的副院长(2011-2014)为传媒产业学者郑涵教授,第四任主持工作的副院长(2014-2015)为艺术学领域的何小青教授。为振兴上海电影产业,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于2015年7月5日在原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的基础上揭牌成立,并聘任著名导演陈凯歌为首任院长,执行院长由何小青教授担任。上海电影学院为“虚拟法人、实体运作”,是享有经费独立权、人事独立权、外事独立权和教学自主权的上海大学二级学院。发展愿景:建成与上海作为中国电影发祥地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国内顶尖的影视媒体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国际一流的影视与传媒前沿学术研究重镇。 学院学者:学院在多个学科拥有国内知名学者,例如戏剧与影视学拥有陈犀禾教授、金丹元教授、蓝凡教授、曲春景教授、林少雄教授、聂伟教授、赵晓红教授、程波教授、刘海波教授等影视历史、理论与批评专家。拥有马宁副教授、舒浩仑导演、郑威导演、张端阳导演等中青年影视编剧导演。拥有张文俊教授、丁友东教授等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研发专家。上述学者在华语电影研究、中外电影理论研究、影视美学研究、中华舞蹈研究、中国戏曲研究、新媒体研究等领域取得了卓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出版学术专著20余种。 新闻传播学则拥有吴信训教授、张咏华教授、郑涵教授、何小青教授、王晴川教授、许正林教授、张敏教授、查灿长教授、张祖健教授、郝一民教授、李建新教授、薛中军教授等学者。在中国传媒理论创新、中外传媒制度研究、新媒体发展研究等方面出版学术专著20余种。对外交流:学院所处的上海大学延长路校区位于上海市核心城区,地铁、高架路带来了便利的交通,周边聚集有大型剧院、电影院、马戏城、多媒体谷等文化娱乐场所和人流旺盛的商业消费区,这一校区计划建成上海都市影视基地——环上大国际影视产业园区,吸引中外大型影视集团入驻,是影视产业和影视教育相结合的完美园区。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活动,已与美国密苏里大学、美国田纳西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法国里尔第一大学、德国科隆新闻学院、香港浸会大学、台湾铭传大学等世界各国和港澳台地区的近30所院校保持着师生交流。
④ 上海电影艺术学院怎么样
上海电影艺术学院怎么样如下:
1、上海电影艺术学院是经国家文化部和上海市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高等艺术类专业院校。作为文化部高等艺术教育的共建试点单位,上海电影艺术学院聚集了影视、动画及设计艺术领域的众多资深教授。
影视艺术技术学院首任院长(1995-2008)为搜搭国家一级导演谢晋,第二任院长(2008-2011)为教育专家金冠军教授,第三任主持工作的副院长(2011-2014)为传世没拿媒产业学者郑涵教授,第四任主持工作的副院长(2014-2015)为艺术学领域的何小青教授。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于2015年7月5日揭牌成立,并聘任国家一级导演陈凯歌为首任院长,执行院长由何小青教授担任。上海电影学院为“虚拟法人、实体运作”,是享有经费独立权、人事独立权、外事独立察运权和教学自主权的上海大学二级学院。
⑤ 如何评价电影《八佰》
《八佰》是由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北京七印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管虎执导,黄志忠、欧豪、王千源、姜武、张译、杜淳、魏晨、李晨、俞灏明等主演的战争题材影片。
该片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讲述了被称作“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该片于2020年8月2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2021年2月28日,获得2020新浪微博之夜微博年度电影。
剧情简介
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副谢晋元(杜淳饰)率420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实际人数四百人而对外号称八百人。“八百壮士”奉命留守上海闸北,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获令撤往英租界。
影片评价
塑造立体的人,是《八佰》的立意与野心所在。以往战争片的主角,要么是正面迎敌的战士,要么是深入敌营的卧底。而该片却从一群逃兵的身上展开,《八佰》能在国产战争片中越众而出,恰恰是因为它“敢拍人性的真,甚至丑”。该片拓宽了我们认识英雄的维度,他们在舍生取义前,也有过平凡的,甚至苟且的懦弱与挣扎。《八佰》的人物塑造采用了群像刻画的手法,光是主要人物就有二十来个,但这也会造成“一开始还想把每个人名记住,但后来就记混了”的情况。(《界面新闻》评)
不同于以往同类型的影片,《八佰》没有男女主角,所有人都是主角,所有人又都是配角。从片名开始,导演就将焦点设定在“人”身上“古时行军,五人为伍,十人为什,百人为佰”。人,才是最重要的。该片从人性出发,既描绘了投身战争中英勇无畏的战士,也刻画了怕死畏战的普通人。(新华网评)
战争是冰冷和残酷的,《八佰》中的“静”凸显了这样的冰冷和残酷。电影开篇用摇移的大全景方式勾勒了苏州河北岸的“静”,这是满目疮痍之地,没有居民,只有残破与荒凉。“静”是《八佰》一面,由“静”到“动”是更重要的一面,它既是战争的对抗与角力的“动态”,也是人物变化成长的弧光,更是主题精神的升腾的过程和姿态。在枪火和刺刀带来的惨烈声响中,该片着力呈现了“八百壮士”阻击日本侵略者进攻的几个战争段落和侧面,战争的残酷性首先被传达出来,与之交织的是带有痛感的崇高性。作为一部战争类型商业片,该片正视了战争的残酷,与此同时,也不再采取以往战争片凸显指挥军官个体的智慧与英勇的策略,甚至淡化了谢晋元的领导,而是以群像的方式塑造出“有意味的普通个体”所组成的群体合力。(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院长、教授 程波评)
⑥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是本科吗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是本科。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Shanghai Film Academy,Shanghai University),简称“上海电影学院”,是享有经费独立权、人事独立权、外事独立权和教学自主权的上海大学二级学院。
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5个系,1个部,1个实验中心,13个研究中心。
有教职员工143人,其中专任教师104人,共有教授(研究员)2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33人,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本科专业;每年招收近350名本科生。
学院专业
学院已经形成了覆盖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完整的教育体系。其中四年制本科阶段开设有:广播电视编导、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会展艺术与技术、影视艺术技术等6个本科专业,每年招收近300名本科生。
硕士阶段每年会招收新闻学、传播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戏剧戏曲学、艺术学理论等6个专业的学术型硕士近60人,招收新闻与传播和影视制作专业硕士约50人。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
⑦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的学院学者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在多个学科拥有国内知名学者,例如戏剧影视学拥有陈犀禾教授、金丹元教授、蓝凡教授、曲春景教授、林少雄教授、聂伟教授、赵晓红教授、程波教授、刘海波教授等影视历史、理论与批评专家。拥有马宁副教授、舒浩仑导演、郑威导演、张端阳导演等中青年影视编剧导演。拥有张文俊教授、丁友东教授等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研发专家。上述学者在华语电影研究、中外电影理论研究、影视美学研究、中华舞蹈研究、中国戏曲研究、新媒体研究等领域取得了卓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出版学术专著20余种。新闻传播学则拥有吴信训教授、张咏华教授、郑涵教授、何小青教授、王晴川教授、许正林教授、张敏教授、查灿长教授、张祖健教授、郝一民教授、李建新教授、薛中军教授等学者。在中国传媒理论创新、中外传媒制度研究、新媒体发展研究等方面出版学术专著20余种。
⑧ 电视剧人世间点评
《人世间》恰如一江浩荡的生活流,在50年的蜿蜒曲折中写出了国家发展和老百姓生活的磅礴变迁,其中流淌的人与人之间的无限情义深深打动并温暖了观众的心,堪称一部当代中国的影像心灵史诗。
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人世间》正是在这情、义与语之间达到了高度的艺术平衡,彰显了主题创作中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的新高度。(《文汇报》评)
《人世间》中的周秉昆作为留守城市里的周家小儿,有缺点、自卑处,却默默承担照料老人的家庭重担和柴米油盐的日常琐碎,靠着正直坚守改变命运。不回避矛盾、不粉饰生活,即便人生实苦,仍洋溢着向上向善的正能量,这就是现实生活中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
他小毛病一堆,守着自家小日子,对未来很迷茫,却能在生活洗礼中逐渐找到奋斗方向——“为了让我爹我妈满意我”“养心智(让父母引以为傲)和养口体(伺候父母衣食住行),这俩活儿我全包了”。
父辈普通青年与命运对抗、在风雨中成长的故事,为年轻观众提供了一次人生预演的机会,让他们在周秉昆的人物弧光中看到“每一步稳扎稳打的脚印和汗水”,理解“由努力换来的成长变化,永远不会蒙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