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影指南 > 上海再民国期间就有电影学校

上海再民国期间就有电影学校

发布时间:2023-07-09 05:53:55

1. 演民国时期的电视剧那些建筑哪来的

这些都是在各大影视城取景拍摄的,每个影视城的建筑会有不同,也会符合不同时期的电影电视的要求。民国时期建筑最出名的影视城要数上海影视乐园和重庆的两江国际影视城了。

2. 为何民国人喜欢看电影那时候的追星族是啥样的

电影作为一门集视觉与听觉于一体的艺术形式,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与完善,早已经融入了现代人的业余生活。

事实上早在十九世纪末的英法美等国家,随着生活水平不断上升人们的娱乐需求也不断提高,“电影”这种新兴产物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

在绝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清朝一直都是,腐朽、落后、陈旧的代名词。但是在其王朝统治末期由于“洋务运动”,以及来自西方列强瓜分的影响,为行将就木的晚清注入了一股,错综复杂的新鲜思想与意识形态,如果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其实就是西方文明。

(2)民国时代年轻追星族

除了这些既多金又有脸面的上层追星族之外,生活在城市中的普通市民、学生等群体,其实也是民国时期追星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当时追星只是上游社会的一种消遣游戏,但是在民间其实也有一大部分狂热的追星族。

很多民国时期的年轻人都对看电影特别着迷,因为电影在当时社会作为一种新奇事物,对正处于人生关键时期的年轻人非常有吸引力。大多数年轻追星族甚至还以能模仿,电影中的各种桥段或者歌唱主题曲而受到欢迎。

虽然当时社会依然处于波谲云诡的态势之中,但是擅于接受新思想的年轻人,却依然成为了民国电影最忠实的观众。

同时,他们也是电影明星以及歌星的忠实粉丝,其中大多数人甚至还因为热爱电影,在毕业之后从事了与电影有关的工作。

笔者认为生活在民国时期的年轻人,之所以会对电影这种新鲜事物特别钟爱。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因为中国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从未出现过一种如此有吸引力的娱乐文化形式,所以当电影出现之后才会让民国人,如此热衷。

结 语

如果说二十世纪初一直到四十年代末其,除了战争之外还曾留下过玫瑰。笔者猜想这些所谓的玫瑰就应该是民国女明星。因为玫瑰不仅有炽热鲜红的外在美,同时还拥有常人无法企及的尖刺。当民国女明星遇到多金多才帅气的绅士时,或许才会沦陷在爱情的泥淖中。

对于现代人来说电影就是一种普通的娱乐文化,只要有时间随时随地都可以去看电影。如果说民国时期的电影是一种群体性文化活动,那么现代社会中的电影就具有一种独享意味。

因为即使一个人去看电影也不会觉得孤独,尤其是去看偶像拍的电影时更有韵味。

民国电影文化其实既是中国电影文化的开端,同时也是后世电影文化的重要积淀。以电影为中心而形成的娱乐文化,虽然在民国时期的发展时间并不长,但是却为香港以及整个中国电影行业,都做出了无法替代的重要标志性贡献。

3. 电影学院有哪些学校

电影学院有: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浙江传媒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

1、北京电影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简称“南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江苏省唯一的综合性艺术院校,也是中国独立建制创办最早并延续至今的高等艺术学府,中国六大艺术学院之首。

4. 民国时期的上海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1
自由与民主
1843年,历经开埠的上海逐渐走向辉煌,成为了当时亚洲最富有繁华的城市。那时的上海被称为“远东明珠”,随着商埠开放、华洋并存,这座城市成了人们趋之若鹜的地方。那时的上海不止奢靡繁华,就连文化都极具代表性。


由于人员的复杂多样,这座城市有着极强的包容性,自由与民主的意识渗透于每一个身处上海的人们身上。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性也使得上海滩有着多元化的形象,既有西方建筑林立其中亦有古典主义扎根深种,中西方文化在这座不夜城得到了极好的融合,形成了上海滩独特的风格。

路上有穿着“海派旗袍”的贵妇名媛,也有穿着洋装的摩登女郎,大褂与西装在这里都不显得突兀,每一种风格都在这座城市得以展现。


外在形象的自由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这个城市的开放程度,“西学东渐”、“中体西用”,凡是值得学习引进的,这座城市都毫不犹豫的吸纳接收。

不只是服装方面,文化方面这座城市也有着极其独到的风格。本地人与外地人生活在其中,文化与文化的碰撞产生出艳丽的火花。传统的戏曲,外国引进的电影,黄包车与小汽车,煤油灯与电灯,中西方的产物都在这座城市有着自己的身影。


身体不被约束,精神高度自由,这样的环境下有识之士越来越多,从根源上促进了这座城市的发展与建设。

02
光鲜与阴暗
当然,民国时期的上海也并非只有我们看到的光鲜一面,旧上海是一部分人享乐的天堂,也是一部分人受苦的炼狱。

有人乐在其中就必然有人深恶痛绝,被称为“魔都”的旧上海既魔在其繁华之中,也魔在其残忍之下。有光的地方就有影,有强的地方就有弱,这是现今为止也无法完全改善的境遇。


因此,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很好的生活在这座城市,资本与平民、势力与弱者,他们在这座城市里有着激烈的碰撞。没有好出身的穷苦大众即使同样生活在这里,也享受不到这个遍地生金的城市的优待。

苦力与童工充斥其中,像是在衬托那些权贵能人的成功,又像是对当时阶级主义的嘲讽。华丽的长袍上细看是污渍与虱子,并不是说穷苦大众不配生活在这座城市,恰恰相反,真正的问题出在这座城市上。


打破陈规接受其他文化是旧上海能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然而,有利就有弊,租界内与租界外的生活大相径庭。虽然大环境之下当时的人们只能顺应时代变更,但是,各方势力控制之下,这座城市无法保护所有生活在这里的人民。

这座城市是外国人眼中的“自由港”,是寸土寸金的宝地,却也同样是平民百姓挣扎生存却又无法离开的炼狱。它有多繁华就有多落败,是当时民国的一个缩影,存在的即合理又不合理。

03
繁华与破败
上海地理位置有着天然的优势,作为最靠北的深水口岸,商贸船只都需要在这里停靠换船,才能继续北上。


凭借这一优势,上海很快便代替了广州成为了当时中外贸易的中心城市,一个曾经并无存在感的海边小县城,就这样一步步成为了民国时期的远东第一大城市。

在当时动荡的环境之下,上海依旧奇迹般地成为了亚洲唯一的金融中心。上海滩一度比肩于当时的纽约、伦敦和巴黎,并将日本东京碾压其身后。

不止如此,这座被称为“东方梦巴黎”的城市还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黄金交易中心,与此同时竟然还是世界第三大证券交易市场。


作为民族资本最为雄厚的城市,上海在工业方面也是当时的中心地位。如此耀眼的城市不光吸引了国内其他城市的人员,也同样吸引了其他外国人。资本与金钱堆砌的大上海如日中天,却并不是每个人都享受到了这个城市的纸醉金迷。

富人在花天酒地,穷人在疲于奔命,有人华服在身,有人衣不蔽体。一群平民百姓像是不夜城里照不到的角落,阴影之下苦苦挣扎,为了吃饱饭多少人搭上了性命。


没有人注意他们,他们像是大象脚下的蝼蚁,既没存在感又没庇护之所。弄堂里的破落小屋挤着一家几口,与周边富丽堂皇的建筑形成鲜明对比。

阅读全文

与上海再民国期间就有电影学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阳光校园微电影剧本 浏览:961
驴得水电影在线播放 浏览:209
有什么好看的夜店电影 浏览:494
所有电影全集鬼片大全视频 浏览:496
泰国百合微电影推荐 浏览:230
电影中的电脑特技镜头有哪些 浏览:691
张柏芝出演过哪些电影 浏览:609
你嘲笑我吧哪个电影台词 浏览:213
电影神气活现共享资源 浏览:834
生化危机3电影资源 浏览:949
灵魂舞者电影全集 浏览:689
变身博士是什么电影 浏览:533
校园科普微电影大赛计划书 浏览:525
最好的我们电影2019在线观看 浏览:185
二三十年代的上海金融大佬的电影 浏览:480
和战狼一个题材的电影 浏览:734
电影拍摄器材有哪些 浏览:516
电影怎么导入到各种app 浏览:279
谍影重重6在线电影 浏览:578
二战有关的喜剧电影 浏览: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