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影指南 > 电影新闻世界介绍

电影新闻世界介绍

发布时间:2023-07-03 04:49:30

『壹』 世界上第一个电影节在哪举办的,是哪一年

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是“威尼斯电影节”。号称“国际电影节之父”。1932年8月6日在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创办。
介绍:
1934年举办第2届后每年8月底至9月初举行一次,为期两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度停办。大战结束后于1946年恢复举行。1932年至1942年,奖项分为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短片、意大利影片、外国影片,以及最佳导演、编剧、男女演员、摄影、音乐等奖。此外,还有特别奖、综合奖、“墨索里尼杯”、“双年节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设“圣马克金狮奖”、“圣马克银狮奖”、“圣马克铜狮奖”等。
威尼斯国际电影设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电影节,它始办于1932年,被誉为"国际电影节之父",参加该电影节第一届活动的只有几个国家,二十几部影片参赛。意大利政府拨款资助,还专门为电影节建造了电影宫,所以规模逐渐扩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意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评奖活动附上法西斯色彩,让德国和意大利的影片频频得奖,引起英、美、法等国家电影界的强烈不满。反法西斯国家的电影工作者纷纷拒绝参赛。电影节不得不停办。直到1946年才恢复。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和其它大型国际电影节一样,都有自己的宗旨:奖励世界各地有价值的、有创造性的、并且适合进行国际发行放映的优秀影片,促进世界各地电影工作者之间的交往和合作,并为发展电影贸易提供方便。同时根据形势的不同,每届还提出不同的口号。
电影节的大致内容如下:第一,评奖活动。威尼斯电影节设立的奖项很多,有"圣马克金狮奖"、"圣马克银狮奖"、"圣马克铜狮奖"、意大利电影评论家奖、国际电影评论家奖、国际天主教组织奖、国际电影新闻协会奖、记录片奖,等等。评奖之前要组成有权威性的评审委员会,我国导演谢晋、陈凯歌都当过评委。中国电影自八十年代以来频频在威尼斯得奖。

『贰』 世界十大经典电影简介

1. 9.2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 肖申 克的救赎 (1994) 609,123 2. 9.2 The Godfather (1972) 教父 (1972) 468,25 7 3. 9.0 The Godfather: Part II (1974) 教父2 (1974 ) 286,922 4. 8.9 Il buono, il brutto, il cattivo. (1966) 黄金三 镖客 (1966) 192,277 5. 8.9 Pulp Fiction (1994) 低俗小说 (1994) 482, 869 6. 8.9 12 Angry Men (1957) 十二怒汉 (1957) 14 5,655 7. 8.9 Schindler's List (1993) 辛德勒的名单 (19 93) 321,031 8. 8.8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1975) 飞越疯人院 (1975) 251,732 9. 8.8 Inception (2010) 盗梦空间 (2010) 371,21 2 10. 8.8 The Dark Knight (2008) 蝙蝠侠前传2: 黑暗骑士 (2008) 544,767 以上是根据IMDB评分最高的十部电影。

『叁』 世界新闻传播发展历程分析

信息的传播,是流经人类全部历史的水流,不断延伸着人类的感觉。简单回顾现代新闻传播之前的传播史,对于现代新闻传播业史来说,在历史与观念的衔接上都是必要的。
一, 远古时代的信息传播
从猿到人,经历了数百万年。语言仅出现于约10万年前。此前人类的祖先能够用于传播信息的符号,不过以下几种:
1,触觉和嗅觉。2,视觉符号。3,听觉符号。
二,基本的传播媒介----语言
要了解人类信息传播的历史,就要了解语言的发生和发展,语言中所蕴含的声形实体以外的丰富信息。这里有个线索,便是世界语言的谱系。世界上绝大多数语言都可以被编排到十大语系中,“语系”之下是“语族”,语族之下是“语支”,语支下才是具体的语言。从具体的语言往上推,语言→语支→语族→语系,可以看到现在各种具体语言之间在远古时代关系的远近,当然这也相当程度涉及到讲各种语言的民族(种族)之间血缘关系的远近,以及交往的疏密程度。
当今世界上分布的十大语系,实际上表达着人类社会流动和语言传播的轨迹。其中分布较广大的六大语系,反映了公元以来人们传播的信息流动和分布。特别是印欧语系从欧洲向世界的传播,则是最近几百年的事情。
1,分布最广的印欧语系2,拥有最多讲话人口的汉藏语系。3,阿尔泰语系。4,闪含语系。5,班图语系。6,南岛(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
三,传播的文字媒介
文字与语言的不同在于,它基本是一种改变了的语言形式,使听觉符号转变为视觉符号,使语言有形和得以保存。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文字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它的功能体现在历时性上,即使时过境迁,以文字表现的世界可以较长久地明确记录或报道历史上的信息。传播的文字作为一种媒介,由于带有更为明确的传播目的,因而相对语言的使用,要认真和严肃得多。历史上的文字种类很多,经过数千年的演变、交融、创新和衰退,现在世界上跨国使用的文字体系,只有七种,除汉文外,均是字母文字。
1,遍及全球的拉丁文字体系。2,使用人口最多的汉文字体系。3,阿拉伯文字体系。4,斯拉夫文字体系。5,梵文字体系。6,希腊文字体系。7,回鹘文字体系。
四,走近现代新闻传播的先导----印刷术的发明
能够规模化地复制文字的技术,最早出现于中国,即6世纪的雕版印刷术,这种对工艺要求过于专业化的发明,可以适应宗教教义的传播,但难于在时效上适应真正的新闻传播。11世纪中国人毕升发明泥活字印刷术,适当改进,应当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对于规模化的信息传播,其重要意义大于雕版印刷术。但是,由于缺乏社会需要,中国在几百年内没有将其用于新闻传播。当15世纪中叶德国人古登堡(Johann Gutenberg)重新发明出金属活字印刷术,欧洲印刷新闻纸流行之后,直到17世纪中叶,中国才将活字印刷用于邸报。古登堡发明欧式印刷术不久,恰好遇上世界地理大发现,于是伴随着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商人向全球的扩张,印刷术和最初简单的新闻公报式的新闻纸传到了全世界。
五,现代报刊得以在欧洲起源的五个相互依存的条件
现代报刊是现代新闻传播的第一种载体,最早出现于欧洲,然后缓慢地推向全世界。
恩格斯在分析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帝国攻陷后欧洲形势时的一些要点,对于我们综合分析现代报刊的起源很是有借鉴意义。根据恩格斯的分析,考察15世纪末欧洲与世界的状况,现代报刊在欧洲得以产生的原因,在于以下五个相互依存的条件:
1,世界地理大发现使得欧洲的商业和工业从地中海贸易转向全球贸易,因此造成对新闻传播的规模化需求。市场经济向全球的拓展,要求规模化的新闻传播。1566年意大利的威尼斯城出现定期手抄新闻,这是衰退中的地中海贸易对新闻需求的最高反应。意大利的贸易很快衰落,发生了城市人口向乡村倒流的现象,使得意大利这个文艺复兴的摇篮,此后300年才出现象样的现代报刊。严格地说,威尼斯不是现代新闻传播的开端,而是欧洲中世纪新闻信传播发展的顶点,到了顶点,接下去就是急遽的衰落。
2,此时,欧洲地理上正在形成连成一片的文明地区,地理上进行贸易的关卡减少,传递信息的障碍也随之减少。15-16世纪,正是欧洲大陆王权削减诸侯势力的高涨时期(特别在法国),平民为了自身贸易的利益,大多站在王权一边。相对统一的国家,提供了商品(包括信息)相对自由流通的空间条件。尽管这一过程是渐进发生的,但割据减少的趋势,对于现代报刊来说,无论如何是一个必要的生存条件。
3,六个主要的欧洲民族(意、西、葡、德、法、英)经过文艺复兴运动,自然形成了各自的标准语言和文字,奠定了规模化新闻传播的语言文字基础。报刊的规模化传播,至少需要在一国或一种民族语言的使用区域内,采用通行的标准语言和文字,而这种文字又要以存在通行的标准语作为前提。当这些条件具备时,规模化的报刊生产和传播才成为可能。
4,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规模新闻传播的新技术条件。这个发明恰好遇上德国宗教改革,随后遇上了世界地理大发现,于是它先是成为大量传播德译圣经的技术条件,接着成为全球性新闻传播的必要技术条件。
5,文艺复兴后,文化从僧侣阶层的垄断下逐步解放出来,转向世俗社会,为规模化新闻传播提供了一定的读者群。
这五个条件,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没有第一个大背景条件,单独的其他条件都不可能造成新闻传播的规模化;而其他四个条件,缺少任何一项,都可能使新闻传播的规模化难以为继。
六,现代报刊遍及全球的三个环节
现代报刊的起源与其说是一个具体的“点”,不如说是一个在全球的历史发展的过程。因为现代报刊从欧洲传播到全球,历经数百年,只有当全世界主要国家都出现现代报刊,这个起源的过程方可说结束。考证起源的“点”,重要的是从宏观上把握和理解“过程”。从这个角度看,现代报刊的起源表现为三个发展的环节:
1,15世纪中叶德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出现印刷新闻纸。就传播内容和简陋的程度而言,印刷新闻纸应看作是中世纪的新闻传播类型。但是,由于恰好赶上了不久后世界新航路的发现和开通,于是原本属于中世纪的新闻传播与未来的现代报刊直接联系了起来,成为现代报刊起源的第一个环节。
2,整个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商业民族在全球的经商中,无意中传播了欧式印刷术和简单的公报式的报纸,构成了现代报刊起源的第二个环节。
3,从17世纪开始,英国作为工业民族逐步替代了西、葡、荷等国,有目的地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发展工商业,传播西方文化,将报刊移植到世界各地。只是在这个时候,新闻传播才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正如哈贝马斯(J.Habermas)所说,直到17世纪末社会才具备让大众知晓信息的条件,“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新闻。”18-19世纪,现代报刊遍及世界各个角落,完成了起源的全过程。
在这里,德国中世纪的印刷新闻纸是最初的源头,16世纪三个欧洲商业民族在全球的贸易是一个不可超越的历史过渡,最后才发生以英国为主的将现代新闻传播业移植到世界各个角落的文化传播过程。
七,西方报刊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西方国家的新闻传播史虽然各有自身的文化传统和发展特点,但是多数国家报刊发展的历史,都经历了较为明显的依次发展的三个阶段。特别是对后两个阶段转换的考察,尤为重要。
1,封建集权制下的“官报时期”。现代报刊出现于欧洲中世纪末期,因而在报刊诞生的时候,便受到王权的直接控制,或直接由政府部门创办报刊(例如1665年时的英国、1702年时的俄国),或者特许少数王权信任的出版商出版报刊(例如1631年时的法国),对报刊内容实行书报检查;同时严格查禁其他非官方的出版物。在殖民地,则由殖民当局代表王权行使书报检查。这个时期封建王朝对报刊内容的检查,主要是禁止报道和讨论与本国政治相关的问题,禁止对官员的批评(任何批评,即使的是真实的,均被视为诽谤),禁止一些当时宗教道德不允许报道的内容,而对于外国政治新闻,只要不涉及本国政治,一般允许报道。
2,新闻自由条件下的“党报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包括临近革命前夕的短暂时间)和革命成功以后的一段或长或短的时期,由于国家的基本政治体制、许多具体政策尚未确定,各阶级和各利益群体都要为自身赢得更多的革命果实而进行宣传活动。在结社自由和新闻自由的条件下,人们的热情集中在政治问题上,政党活动极为频繁。在这种情况下,政党报刊成为报刊的主体,即使是商业性的报刊,也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投入到各自选择的政治宣传和讨论中。这种情况的典型国家是美国(独立战争至19世纪中叶,大约60年),其他西方国家的党报时期与商业报刊时期,有时存在一个较为长久的并存期。
3,“商业报刊时期”(又称自由报刊时期)。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大规模地出现廉价的大众化的报刊,是商业报刊时期到来的标志。此前的报刊属于党报时期,此后或者很快进入商业报刊时期(例如美国),或者从党报时期的发展顶点走下来,逐渐转向商业报刊时期。此前,报刊主要被看作一种事业;此后,报刊主要被看作一种产业。现在,西方国家的大众媒介(包括后来出现的广播和电视)业已经成为仅次于金融业的高回报产业,新闻传播业的跨国性经营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八,电子媒介以几何级数的发展
1844年5月24日,华盛顿-巴尔的摩之间的电报线路开通,创造了令人自身感到惊异的东西,在较长的距离之间,信息可以瞬间传递。1847年底,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著的《共产党宣言》,将电报的发明列入资产阶级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之内。19世纪中叶,欧洲与美洲(包括南美)间铺设了海底电缆。通讯社开始利用电报传递重要新闻。1862年,电报首次用于战时随身的新闻传递。
1876年,电话首先在美国出现。仅仅由于英国邮政部门的总工程师认为他们有的是邮差,不需要电话,认识的差距使得英国十年后才开始发展电话。
也是在19世纪,真实图象的记录和传播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822年,法国拍出了第一张静物照片,1839年照相术公之于世,得到不断的改进,推广速度较快,于1853年用于战地新闻采访。1895年法国首次出现真实再现活动影像的技术电影,并很快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
以上19世纪的发明,为20世纪电子媒介的快速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提供了观念准备。
1920年11月,美国匹茨堡的KDKA电台的播音,标志着世界上出现了一种新的面向社会的大众媒介----无线广播电台。几年内,广播技术遍及世界各主要国家。既然声音可以跨越空间传播,图象可不可以?从20年代末到30年代,世界主要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苏联,都在研究无线电视。1936年德国的实验电视部分转播了柏林奥运会。现在一般把英国BBC电视台1936年11月播出节目,视为世界电视广播的开端。具体哪个算第一并不重要的,重要的是20世纪30年代,在广播电台出现十几年内,电视技术就被推向社会了。只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断了电视的发展,使之在50年代初从新开始。然而,又是仅过了十几年,苏联和美国于1962年将通讯卫星送上天空,并成功地进行了卫星信号的洲际传播。
计算机技术从60年代起,很快被运用于发展大众传播媒介,先是报刊和通讯社业务(编务和印务)的自动化控制,接着是数字化技术武装卫星广播和电视。如果将现代新闻传播的历史做一简单的年代分析,不难看出,20世纪之前的发展处于相当缓慢的算术级数,而20世纪内的电子大众传播媒介,其发展则是几何级数。
1457年第一张印刷新闻纸(纽伦堡)
1615年第一张“真正的报纸”(法兰克福)
1650年第一张日报(莱比锡)
1835年第一家通讯社(巴黎)
1920年第一家广播电台(匹茨堡)
1936年第一家电视台(伦敦)
1962年第一次卫星传播(欧美之间)
显然,早期报刊的发展是相当缓慢的。其实,19世纪以前报刊对社会的影响力,除了政治动荡时期起些煽动作用外,远不及文学、哲学、自然科学那样巨大而深远,报刊在社会中处于文途末路地位。但是在20世纪,广播电视的出现和发展,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的影响力,由于无处不在、深入到家庭所有成员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今,全世界每天有近4亿份报纸在传播,全社会拥有20亿多架收音机和8亿多台电视机。21世纪世界新闻传播面临的情形是:无止境的传播技术创新、高度的商业化操作、全面的全球化趋势。
九,发展迅速但不成熟的网络新闻传播
互联网被视为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这种媒体有一个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地方,即它并不是一种提供某种信息的媒体,而只是一种信息平台。个人、团体、传统大众媒介、权力组织,只要拥有一定的设备和技术,就可以上这个平台,看到别人的信息和发出自己的信息。它没有提供不同于其他媒体的内容,但是具备了将各种信息形态(图文、声音和活动图象)相互转换的能力(尽管目前这种能力是有限的),具有强大的同步交互传播的能力,以及全球性高时效的传播能力。然而,一种不能具备产业特征的交往手段,即使科技含量很高,在没有市场的支持下是难以发挥作用的。至少在当前,网络传播处于两难的境地:最先进的传播科技,但是不拥有规模化的市场。
网络新闻传播具有相当的市场发展的可能性,世界上数千家传统媒介都上了“网”,但是除了个别上网媒介的体育部分外,多数只有投入,很少产出,无法形成商业规模。因特网是为了商业目而开发的,它的火爆也是由于指望得到巨额回报,现在形成用户群后却难以建立起消费市场。迫于竞争压力,上网媒介又不得不投入巨大的资金和人力,维护系统,升级换代。投资网络是否有出路,利润何在?首先要考虑的是生存问题。然而日益庞大的网络用户群(它的特点又是游移的,难以全面控制)却永远是一个诱惑,不断驱动着人们要解决这方面的困难,对此炒作得很热闹,尚没有看到成功的地平线。一个以免费吸引用户的传播平台,能够成为21世纪新闻传播业的新的形式吗?这需要持续的诱人动力,以保证新闻源长久地与网络结缘。
基于历史经验,在法律确立信息自由流通的前提下,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实行某种形式的新闻政策是否符合时代的要求,需要综合考察其政治历史传统、经济形态、公众和领袖人物的民主政治素养等等。历史上一些发展中国家新闻传播业的情形,有的似乎超前了些;现实中似乎滞后的多一些。从最近数百年新闻政策发展变化的历史看,实现自由的信息流通的政策是不可逆转的。也许会有不同看法,那么我们共同研究世界新闻传播史,更多地领会这个世界已经须臾不可缺少的行业走过的历程,讨论中一定会有更好的理解。

『肆』 求 世界新闻 百度云免费在线观看资源

《世界新闻》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DVKyf_PdKfGtS1zaNnNKng

提取码:g4xk

《世界新闻》是由保罗·格林格拉斯执导,汤姆·汉克斯、海伦娜·泽格尔主演的剧情电影,该片于2020年12月25日在美国上映。

该片改编自波莱特·吉尔斯的同名小说,讲述了退伍军官基德上尉护送失去双亲的10岁女孩回家的故事。

『伍』 世界著名电影及内容简介

有一种电影,它能让你回味并且思考生存的意义与爱情的真谛,它的斑驳光影能封存在记忆里永远不会褪色;有一种爱情,他能把生命中曾经失去的美丽转化为一卷无影无形的胶片珍藏在心中,如酒一般越存越醇。有一部叫《英国病人》的影片,它让我们在流畅大气的影象里见证了烽火年代的点滴印记。当这些承载着情感与回忆的胶片在闪烁的记录中被复活时,爱情与人性的美好得到了最完美的呈现,并让我们在这段超越了国界与道德的战火爱情中,享受到心灵回归自我的宁静,品味到生存与命运的变幻莫测,并带着永远无法企及的爱情梦幻奔向永恒。

影片《英国病人》改编自著名作家迈克尔·翁达吉曾获普立兹等各项文学奖的同名爱情巨著。小说讲述了两个哀宛感人的爱情故事,虽然两段故事的结局完全不同,却又意想不到的纠葛在一起。并把爱情这个人类永恒的主题放置在残酷的战火年代,悲叹出命运与情感的无常,形成一部关于爱、关于人性的史诗画卷。如果说作家迈克尔·翁达吉用挥洒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烽火岁月的人性浮雕,那么英国著名导演安东尼·明格拉则用深沉细腻的光影释放出爱情的光辉,并用时空交错的手法展现出心灵渴望超越的深层意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名在沙漠中意外坠机导致全身烧伤的男子被救起,身处意大利的加拿大籍护士在荒废的修道院中看养了他。这名如迷一般的英国病人开始每天向善良的护士诉说一段迷样的爱情故事。这段爱情将两个生命紧紧的连接在一起,超越了信仰与伦理,冲破了国界与道德。似乎世间的一切在这样的爱情面前都是苍白而软弱的,但这份执着的爱却在残酷的现实下也如玻璃玫瑰一样脆弱的不堪一击。然而,难以控制的战火却毁灭了英国病人和他的恋人,他们死于战争,更死于爱情,死于难以控制的“拥有和被拥有”。为了爱情挺而走险的欧洲贵族,擅离职守的英军护士,内心充满矛盾的锡克族士兵,被砍掉两根手指的双重间谍,这些受到战争重创的人们都有一种超越的渴望。这种渴望潜藏在被制约、被规范了的人性底层,就犹如那被掩埋在荒漠之中的古老壁画。

在回忆与现实互相交错的时空下,影片中的所有人都成为了战争的受害者,他们在人性,国界与战争的面前都显得是那么软弱与渺小。虽然他们自身的爱是具有毁灭性的,但却无法与战争所带来的灾难相比。也许在战火中脆弱的生命只有超越战争,回归到爱,回归人性才能得到心灵的平静。于是,英国病人的爱情在影片中被演化为某种符号,象征着个体在战争中的精神创伤,传递着关于忘却与记忆、伤痛与疯狂、精神与欲望的种种信息。身受战争重创的人们,渴想着用爱来呵护与滋润自身;“英国病人” ,就成为了一种走向文明的人性象征。而战争在影片当中,就如同那漫漫大漠 ,蛮野又空秃 ,凌人而酷吏,宛若是一抹罪恶的荒沙。

或许乱世中无法把握的爱情,都透着一种悲凉,因战争失落的情感也让人无奈。而在战火中演绎的爱情故事,蕴涵了太多的深情与无奈。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爱情只有在乱世中才显得夺目和珍贵,战争也只有在爱情的叹息面前才显得既残酷又无力。影片中的英国病人在面对死亡时是无悔的,正象他的情人临死时在日记中写到的那样:我们虽死,但却饱含着爱与经历。他们在生活上、情感上的纠葛与冲突全来源于自我身心的迷惘与彷徨。经历战火的洗劫后,英国病人也似乎只能生活在对往事的回忆当中,希望能从思索中重新找回人生的方向,逃避着思想与情感的痛苦与折磨,也许他那颗充满遗憾的心灵永远也找不到心灵在战争后的归宿与宁静。当道德的大厦倒塌后,当信仰的天平失去指针后,这些从战争暴力的漩涡中幸存下来的人,将要受着比战争本身还要沉痛的创痛……

『陆』 什么是新闻影片

新闻影片是报道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时事动态的影片。报道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时事动态的影片。以真实与及时为基本特征。即必须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采访拍摄,直接纪录事件的原貌,而不允许虚构情节,或出现扮演的人物;必须现场拍摄,快速编辑和制作,真正成为形象化的新闻报道。随着电视的普及,新闻影片已逐渐为电视新闻所取代。并且也有以直播为形式的影片,现时报道,有利于掌握现状。新影厂设有﹕编辑部﹑生产处﹑经营处﹑技术处以及洗印﹑录音﹑剪辑﹑美工﹑音乐﹑照明和译制等工作间。

『柒』 大众电影的相关新闻

3月6日,中国第一电影杂志品牌《大众电影》在京举办改版及全媒体产品品牌发布会,中国电影家协会党委书记康健民,《大众电影》杂志社社长翟建农、《大众电影》总经理廖敏、杂志新老封面明星史可及陈思诚、诸多产业及媒体嘉宾出席发布会。会上,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副总裁叶宁启动《大众电影》改版仪式,宣布改版后的《大众电影》全媒体产品将于2014年陆续上线。
《大众电影》品牌改版多媒体产品“点亮生活”
《大众电影》杂志诞生于1950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电影平面媒体,曾创造过940多万单期发行量的世界纪录,引领一时风尚。顺应蓬勃兴起的电影产业需求,迎合不断变化的大众审美和信息产业巨变,《大众电影》杂志于2014年全新改版上市,这个经典品牌将以全新的定位重回大众视野。
《大众电影》以普及电影文化、推动电影发展、引领电影生活为使命,建立起涵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市场调研、行业咨询、电影营销、定制出版等系列产品和服务,志在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电影传媒品牌。全新改版的《大众电影》秉承“电影点亮生活”的宗旨,以电影和明星为切入点,展现时尚的生活态度及方式。
《大众电影》总经理廖敏女士介绍说,全新改版的《大众电影》杂志,独家深入的内容引发诸多媒体转载,获得读者和市场的全面认可。经过3个月的运营推广,《大众电影》已经成为发行量第一的电影杂志。杂志预计于4月开始全面进驻万达院线,发行量和影响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旗下iPad版电子杂志、万影网(onemovie.com)、移动互联产品也将陆续面世。
创办六十四年来,《大众电影》全程见证中国电影发展,许多电影人对《大众电影》都有着特别的感情。发布会上,赵薇、黄晓明、甄子丹、梁家辉、斯琴高娃、张涵予、佟大为等众多明星通过视频表达了对《大众电影》改版的祝福;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高层及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乐视影业总裁张昭、等业内人士对《大众电影》品牌的改版发布也非常关注,希望《大众电影》作为中国电影媒体的品牌代表在电影产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大众电影》改版前后两期经典封面嘉宾,史可与陈思诚 更与大家分享了他们对《大众电影》的看法。史可说《大众电影》是一代人共同的记忆,能登上《大众电影》的封面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是一种荣誉。陈思诚表示,《大众电影》这个媒体品牌在电影市场和媒体形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今天,做到了与时俱进,让许多电影人和电影观众能真正的互动、沟通。
发布会最后,万达文化集团副总裁叶宁 与所有出席发布会的电影人共同启动了《大众电影》的品牌改版仪式,预示着这一专业电影媒体品牌,将继续传承经典,点亮生活。

『捌』 关于世界电影史的发展

(1)电影的发明时期(1896年之前):此时期最丰富的期刊资料是科学杂志与摄影公报,在这些杂志、公报中,除了摄影机的说明和发明家取得的专利权之外,还可以找到有关活动形象的节目的报道,这些报道可以称之为电影评论的最初雏形。
(2)先驱者的时期(1896—1908年):这时还没有专门的电影杂志,但记述影片或电影放映的专栏和电影广告却可在专门报道演出的期刊上,特别是在报道杂耍场、音乐咖啡馆和游艺戏院演出的期刊上找到。另外,在巡回演出商主办的同业刊物上也有关于电影的专栏,这些巡回商人当时是影片的主要买主。
在影片出售成为通例的时期,从为影片所作的广告中可以相当准确地断定影片的发行日期。在影片的生产国,发行的日期一般同拍成的日期相近;而在国外,则可能相距颇远,因为影片的出售可以因种种原因推迟到数月或数年之后。
影片发行商出版的目录也是这个时期的另一主要原始资料。这些目录总的说来大多标有日期,或者很容易根据各种材料的综合来判定其具体的日期。有些发行商兼制片商,例如百代公司,还出版一些增刊,后来又变为月刊,这些刊物可作为编制影片年表的基础。
这些目录所列的影片普遍都有顺序号,可以依此来编制影片年表,但要对编号采用的方法加以认真的研究。
以人们所熟知的最早的影片目录,即卢米埃尔公司在1897—1905年间出版的目录为例来说,它在1897年出版的头五本目录就列有标号的785部影片。这些影片起初是按类别排列,而不是依时间先后次序排列。人们可能认为,开头的两本目录(共列有487部影片)是一个整体,而从第三本目录起标号是以时间先后为序的,因为这本目录一开头便是《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即位五十周年纪念》的一些图片,而这部影片是在1897年拍摄的。然而,1897年出版的第四本目录却在第653号上列出了那部著名的《火车到站》,该片却是路易·卢米埃尔于1895年夏摄成的,与《出港的船》是同时期的影片,而后一影片却列在第一本目录上,标号为第6号。因此我们认为,在1897年的第四本目录中列有几部摄于1895年或1896年而在前三本目录中被遗漏掉的影片。反之,第六本目录倒可当作概略的年表,同1900年的目录及作为其附录的1901年补遗的四页名单一样。如果要确定发行的月份,那还须从时事杂志、官方的旅行日期以及国家葬礼、各种揭幕典礼、展览会等方面的记录上寻找精确的依据,当然也容易从新闻报纸和历史著作中发现这些材料。
(3)1908—1920年之间:1908年之后,电影企业的发展引起同业刊物(周刊或月报)的出版。在法、英、德、美等国,许多同业刊物每期都按周刊登发行的影片,这样,人们就可以依照这些影片在生产国最初发行的周次,为主要国家编制影片年表。在这些刊物上,人们也可以找到影片的故事梗概,有时还有主要演员的姓名,制片商或发行商的大名总是会有的,然而直到1915—1916年间,还几乎从未看到导演的姓名,因此很难为无声艺术时代的许多先驱者编出他们的影片目录。
1908年之后,日报上广告越登越多,有些日报还介绍一些主要电影院的上映节目,这就能使人们得以确定各国首都或大城市上映首批影片的日期。
(4)1920—1930年间:这个时期在各主要国家相继产生了独立的电影评论,同时,那些同业周刊也继续发展,其读者主要是“影迷”或电影创作者们。自此,导演的名字方被列出,他们的名字成了编制影片年表的主要关键,并且由此能够轻而易举地列出他们导演的影片目录。
尽管这些同业刊物旨在大做广告,招揽生意,可是它们提供的情况却比早期专供电影爱好者们阅读的杂志更为准确、更为详细,后者除了对几个大导演之外,对当时错误地被认为是不重要的影片漫不注意,时常不提这些影片的导演姓名,也不提共同制作者的姓名。
关于“无声艺术”时期的情况,电影史家更应认真地查考同业的报刊及其年鉴。在这方面,特别要重视1920年以来纽约出版的《影片年鉴》,这是由《电影日报》社出版的,从中人们可以找到1918年至今美国发行的全部影片的细目和每三年编出的索引,列出这些影片的导演、摄影指导、编剧、主要演员等等的名字……
(5)1930—1945年间:这一时期出现了最早的电影史,在法国,莱昂·穆西纳克和路易·德吕克是这方面的先驱者,在供专业人员、电影爱好者及“影迷”阅读的出版物上,提供的情况也比以前更为准确。
关于有声影片开始后的时期,可以根据当时的出版物,很容易地列出各国摄制的全部影片目录,包括长片摄制的准确日期及其摄制合作者的全部名单。
丹麦的奥佛·勃鲁森道夫在1940年后出版了一部电影创作者人名词典和一部影片片名词典。同样,在大战期间,英国电影学会的刊物《画面与音响》也开始出版《影片索引》。
虽说关于一个导演的作品专述早在1920年就有一些先驱者从事此项工作——在法国最突出的是路易·德吕克——可是这些出版物却给电影创作者的影片目录规定了形式。以前,一个影迷,甚至一个电影史家要知道那些重要的日期真是困难重重。《画面与音响》出版的第一期影片目录是专记述查尔斯·卓别林的作品,标明他第一部影片的制作日期为1914年1月。而外国研究“夏尔洛”的专家,如法国的皮埃尔·勒普洛翁等人前此曾把卓别林开始拍片的日期定为1912年,这是因为他们未能研究美国的同业杂志所致。
(6)1945年以来:这时关于电影创作者的影片目录大大增加,它们是由各种杂志或出版商刊印的。
五花八门的影片说明书(它们的不同样式直到战后才统一起来)也大大增多,尤其在近十年更是如此,电影学会、电影俱乐部以至各种文化组织都发行这种说明书。它们不是用来记述影片创作者,而是记述影片而印行的。仅以用法语印行的来说,这类说明书在1946年至1962年间就出了1500种(根据让·朗博特收集的资料),有的说明书只是打印的一页纸,但很多说明书却是铅印的,长达十页或更多。
我们可以把意大利人首先印行的出版物(《多角丛书》)称之为“影片分析”,这些小册子按镜头号码次序分析影片的蒙太奇,它们刊登一些从影片的拷贝翻印出来的照片,描述每一个镜头长多少米,合多少秒,等等……
这类出版物由于公众的冷淡不能继续出版。然而,自1955年以来,电影爱好者的增多又促进了影片分析的出版(法国在这方面尤为人注目的是《前台》杂志社发行的这类出版物),它依据正片拷贝在放大机下进行分镜头的研究。这类出版物的科学价值也许不如1946—1947年间意大利的出版物,但仍不失为一种参考材料,而且比起1920年以来专为“影迷”刊行的《影片故事》那种编辑极其草率的商业性出版物来,要严肃得多。
在许多国家,电影研究者、史学家、影评家、电影爱好者以及电影俱乐部的领导人等都出版了影片目录、影片说明以及影片分析,相形之下本国影片的目录却为数不多,这类目录主要是靠电影公司来出版的

阅读全文

与电影新闻世界介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超胆侠迅雷电影 浏览:782
吾悦广场嵊州电影院影讯 浏览:566
怪物猎人总电影票房 浏览:989
偷香电影图片 浏览:325
最甜微电影 浏览:765
什么的世界色情动漫电影迅雷下载地址 浏览:537
手机上能装的app电影有哪些 浏览:532
有哪些电影拍到女人被摸奶上床 浏览:703
西瓜虫图图的电影 浏览:266
上海电影博物馆学生票 浏览:356
关于儿童机器人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696
阿诗玛电影全集完整版 浏览:238
一会见大一会见小电影 浏览:611
游戏男主比女主小的电影 浏览:631
哪个论坛有小电影 浏览:933
电影院座位是怎么排号码的 浏览:8
何老师演的微电影 浏览:892
迅雷下载电影吉祥如意 浏览:682
仪式美国电影高清完整版 浏览:235
北京青年宫电影城放映时间 浏览: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