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上海国际电影节时间2023
2023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时间是2023年6月9日。
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主竞赛单元、金爵奖亚洲新人单元、金爵奖纪录片单元、金爵奖动画片单元、金爵奖短片单元以及国际影片展映单元面向全球开通线上征片。
2022年12月30日起至2023年3月31日,短视频单元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官方网站正式面向全球征集。2023年2月1日,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正式启动报名工作。2023年3月15日起至4月30日,第25届上海国缓携伏际电影节接受电影市场活动申报。6月17日晚,在上海大剧院举行金爵奖颁奖典礼;6月18日结束全城影展。
上海国际电影节历史背景
上海国际电影节始办于1993年10月,每两年一届。电影节宗旨是:增进各国、各地区电影界人士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世界电影艺术的繁荣。从第5届(2001年)起改为每年举办一届。
每年6月,为期9天的电影节如约而至,已经成为上海文化生活一个重要的景观。上海国际电影节已经吸引了150多万中国观众,总计吸引近万名中外影人造访上海。
电影交易市场,不断发挥吸引世界各地买家、投资人聚焦、合作中国电影的集聚功能。电影项目市场的中国电影项目创投成为华语电影力量的一次集结,自觉将项目置身于国际电影产业的竞争格局中,讲述海内外观众看得懂、听得懂的故事。
电影论坛也已成为产业风向标,自觉对焦中国电影,务虚与务实并重,头隐告脑风暴与方法引领并举,已成为上海国际电影节专业服务的品牌旗帜。国际影展是亚洲规模最大、也是最多元的电影展映活动扰携,每年都会集中展映数百部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优秀影片,成为最受大众热捧的观影嘉年华。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上海国际电影节
② 介绍一下世界三次电影运动。
第一次电影运动: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1917年----1928年)
一、法国印象主义派(1917---1928)第一个先锋派
中心人物:路易.德吕克 创作了《西班牙的节目》《流浪女》1922 发表《上镜头性》
代表人物:谢尔曼.杜拉克《西班牙的节目》1919 《微小的布德夫人》1923
马塞尔.莱皮埃《黄金国》1921 阿贝尔.冈斯《车轮》1923 让.埃普斯坦《忠诚的心》1923
主要贡献:
1、开掘题材拓展电影心理叙事的表现,作品题材选择适合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
2、追求自然物象与人物心理和精神的对应,依据自然景象的瞬息变化的客观事实给艺术家的印象。
3、确立新的摄影技巧以适应人物心理和精神视觉表现
4、强调视觉节奏的表现与节奏剪辑的重要性,内部和外部节奏。
二、超现实倾向的各种流派:
纯电影美学试验:
1、法国立体主义流派:费尔南.莱谢尔《机器的舞蹈》强调图形形状的匹配和节奏性剪辑
2、抽象主义流派:亨利.希美特《纯电影的5分钟》
达达主义无理性的电影试验:
曼.雷伊《回到理性》第一部作品 雷内.克莱尔《幕间休息》充满幻想,又荒诞的达达主义,共同反理性的艺术主张。失去了现实性而变为了超现实性的。
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绝对现实:
达达主义的超现实性美学追求最终导致了超现实主义电影的产生。是许多先锋派的最终归宿
谢尔曼.杜拉克《贝壳与僧侣》1927 刘易士.布努艾尔《珍珠项链》1929 《一条安达鲁狗》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 曼.雷伊《海之星》1929
三、德国表现主义:1919---1924 受到先锋主义的影响
表现主义受到后印象主义的影响 代表作品 罗伯特.维内《卡里加利博士》表现主义造型风格,布景和背景情调一致,人物造型与布景一致,光线阴影,视觉造型为表现主义特征
《吸血鬼诺斯费拉杜》《三生记》《泥人哥连》
现实主义倾向:
室内剧:卡尔.梅育《最卑贱的人》编剧《卡里加利博士》编剧之一
利用布景,主题和环境发生变化,但还是无情的命运,不用表现主义而用现实主义的方式表现
街头电影:现实主义创作态度 利用布景 感兴趣的是社会环境而不是心理状态。
四、前苏联的蒙太奇学派: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与阶级并行,社会与经济
受到未来主义和构成主义的影响。
1、 库里肖夫“实验工作室”普多夫金操作。莫兹尤辛德三个没有表情的特写镜头
2、 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派”拍记录片,反对剧本,演员,摄影棚。但用改变运动速度和奇特摄影角度来观察生活,进行选择的记录,非现实主义的态度。蒙太奇的并列和配合。
3、 柯静采夫和塔拉乌别尔格的“奇异演员养成所”
4、 爱森斯坦的理论与创作: 《战舰波将金号》1925 敖德萨阶梯
杂耍蒙太奇 后来创作了理性蒙太奇(夸大蒙太奇作用,被否定) 建立蒙太奇理论
5、 普多夫金的蒙太奇叙事:《母亲》 《圣彼得堡的末日》 《成吉思汗的后代》
强调剧本创作;强调演员的基础作用;(与库里肖夫的“电影模特儿”与爱森斯坦的“类型演员区分开来。)蒙太奇作为电影艺术创作的基础,创立联想蒙太奇。
普多夫金强调镜头的组接,分镜头突出细节的重要性。而爱森斯坦则强调蒙太奇的冲突。
五、记录主义电影的发展
1、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派”机械主义的记录本性出发。实景拍摄,偷拍,抢拍。后来法国新浪潮运动受其影响创造出记录片和故事片结合的样式。
2、德国抽象派华尔特.鲁特曼《柏林交响曲》1927 受到维尔托夫的影响。
3、20年代末法国先锋派几乎成了记录主义派。阿尔贝托《只有时间》1929 让.维果《尼斯现象》 让.班勒维《章鱼》《海蜇》《水甲虫》将水中的动物用几何图形拍出来,如康定斯基和毕加索的画。
4、尤里斯.伊文思 《雨》
5、英国 约翰.格里尔逊《飘往渔船》
6、罗伯特.弗拉哈迪 《北方的纳努克》演员与记录片形式。
7、德国的场面调度,法国的摄影和苏联的蒙太奇剪辑,拍了法国影片《圣女贞德的受难》默片的结束。
第二次先锋运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代表作品:
罗西利尼 : 新现实主义与战争关系《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游击队》 《德意志零年》《欧洲51年》 《意大利万岁》
维斯康蒂: 以《沉沦》获得新现实主义之父的称号。 《大地在波动》现实主义和唯美主义结合,但后来《受难的人们》《威尼斯之死》则完全追求唯美主义了。
德.西卡: 与柴伐蒂尼的合作(杰出的剧作家)《偷自行车的人》最具有代表新现实主义作品。 《孩子们注视着我们》《擦鞋童》 使用非正式演员的自由风格。
德.桑迪斯:《罗马十一时》将新现实主义推向另一个高峰。使用摄影棚和正式演员与非正式演员混用,与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部分相同。
新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1、记录性 2、实景拍摄 3、长镜头的运用 4、关于非职业演员的运用 5、结构形式(追求简单朴实的结构) 6、地方方言的运用
新现实主义的继承:脱离现实主义
费里尼:追求浪漫主义《道路》《卡比利亚之夜》《八部半》最具个性化的作品。剪辑空间跳跃。
安东尼奥尼:模糊现实,强调主人公的主观感知。《奇遇》《放大》《红色沙漠》有非现实超现实的色彩。自然色彩随心理的变化。
第三次电影运动:法国“新浪潮”与“左岸派”五六十年代
新浪潮---作者电影
1958年诞生,特吕弗《淘气鬼》夏布洛尔《漂亮的塞尔琪》
1959年幸福年,特吕弗《胡作非为》 1960年高峰 1961年没落年。除戈达尔《如此生活》
“新浪潮”巴赞推崇为精神之父。一、电影是现实的渐进线。 二、场面调度的理论。
创作特征:
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有共同的东西,但是新浪潮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而新现实主义则是有重大的社会性。
主题:非政治的电影;否定传统的道德观念
摄影方法:侧重电影的照相性,侧重画面的新鲜感,拒绝功能主义或学究式的画面。
音响:大量的自然音响,真实感
剪辑:长度、节奏。快速剪辑,镜头之间之间衔接。时空跳接。长镜头的使用增加真实感。
从新浪潮后,特吕弗和夏布洛克的长镜头,戈达尔的跳接与快速剪辑。
表演:非职业演员,不知名的演员。
总之对传统的电影语法毫不在意。
左岸派----作家电影
代表作品:
阿伦.雷乃《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1961 亨利.高尔比《长别离》1961
阿兰.罗伯-格里叶《横跨欧洲的特别快车》玛格丽特.杜尔《音乐》1966《黄太阳》1970
侧重内心的描写。他们是文学和戏剧的革新派。
受到影响:
1、 接受了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和潜意识学说的影响,表现人的真实。
2、 接受了萨特的“存在主义”的影响,表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 伯格森“真觉主义”影响,强调非理性感受进入意识深处,强调知觉认识社会。
4、 受到布莱希特的影响,对现实进行曲折的表现,以沟通内心的幻想。
主要的特征:
主题:偏爱回忆,遗忘,记忆,试图把人的这种精神过程搬上银幕;描写人的责任性和自罪心,记忆总与历史事件相关。《广岛之恋》中。
导演:从记录式的现实主义然后再转向纯精神的现实主义中去。
剪辑:最重要的美学革命。《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百分之七十效果来自剪辑。其一,取消传统电影的间歇法,如化入化除,取消过渡镜头,用跳接对时空,事件的人为压缩;其二,镜头位置的颠倒;其三、镜头的并列运用,先后不衔接甚至对立;其四、循环剪辑,有意识的重复。
音响:左岸派导演比新浪潮修养更高,所以对音乐和音响的细节考虑比较多。
表演:舞台演员充当,有意识拉开人与人的距离,采用间离效果。
摄影:没有统一的风格,但不用谷达尔的肩扛式。讲究画面构图和布光,特别是雷乃得推镜头别具特色。
两者的区别:
1、 成分看:新浪潮制作者大都是巴赞《电影杂志》的评论员,由自己走上影坛。左岸派则是左翼作家团体的文人。所以修养要比新浪潮高。
2、 时间看:新浪潮始于50年代末期,左岸派要比它的导演早,雷乃1948年就开始。
3、 年龄上:新浪潮小伙子,而左岸派则是中年了,所以经历与阅历要比前者高
4、 主题和手法:新浪潮有强烈的个人传记色彩,而左岸派则是普遍意义的全人类性质的主题,作者电影多采用第一人称,而作家电影多采用第二,第三人称,甚至混乱人称。而且有强烈的文学,戏剧色彩有艺术的假定性远远超过新浪潮。
5、 拍摄地点:前不反映重大历史,所以多在巴黎,而后者在全世界拍摄。
6、 美学追求:新浪潮向生活靠拢,向真实深入,而左岸派感兴趣的是人的精神活动,人的思想,人的内心。
7、 制作周期:新浪潮以潦草的,半即兴的拍摄,所以周期短,而左岸派则以仔细着摸得方式,周期较长。
8、 影片通过检查:前者内容简单,不涉及政治,因此一般顺利通过(除了戈达尔《小兵士》)
但后者由于背景较为复杂,所以要遇到麻烦。
左岸派采取鲜明的立场直接干预生活,把赤裸裸的社会现状搬上银幕,触发观众的的情感与选择,所以左岸派是五六十年代的先锋派。
四、法国诗意现实主义 三十年代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先驱:初期 30年代
雷内.克莱尔:(梦幻的)有声电影的初期《巴黎屋檐下》1930《百万法郎》1932 《七月十四日》1933 四部曲。 《自由属于我们》是这时期最优秀的作品,喜剧风格影响了卓别林《摩登时代》传送带这场戏。
让.维果:(唯美的)《零分操作》1932 《驳船阿塔朗特号》1934
诗意现实主义的发展:高峰 1934---1939 黑色现实主义,揭露社会黑暗
雅克.费戴尔:《大赌博》一个演员配两个角色。《米摩沙公寓》1935 《英勇和狂欢节》1936
叙利恩.杜威维尔:《大卫高尔德》1930 《西班牙殖民地集团》1935 《同心协力》1936
马塞尔.卡尔内:(悲观的)《珍妮》《雾码头》《北方旅店》《太阳升起》《夜间来客》《天国的子女们》
让.雷诺阿:(写实主义大师)《堕胎》《母狗》《布杜落水遇救记》《托尼》与爱森斯坦合作编剧,景深镜头的使用。独立制片的开始。
《大幻灭》和平主义的作品。淡化情节,使作品趋于记录,形成了写实主义风格。声音处理一、四种语言的混合运用;二、影片中的语言和对话同时表明着不同人的身份。三、音乐的处理,主导影片的动机。
《游戏规则》死亡的价值。移动摄影,以及深焦镜头。
诗意现实主义的后期 1939后
让.格里米庸:《为了一分钱的爱情》《皇家华尔兹》《奇怪的威尔多先生》《驳船》《天空属于你们》
雅克.贝盖尔:《古比红手》《安东和安东奈特》《金盔》《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
诗意现实主义的贡献:
1、 更新现实的观念。最奇特,最具特色的方面。
2、 景深镜头的运用与确立,他的实践为巴赞的“场面调度”的理论得到了证实,景深镜头的运用,对于“电影本体论”的发展影响很大。
3、 发挥电影中文学的力量。
误识:
1、 忽视电影艺术的视听性。
2、 艺术群体对个体的冲击。
③ 国际上各种电影节、影展及其举办时间
美国奥斯卡电影金像奖(Academy Awards) 当前世界上影响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电影奖,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院颁发。 奖项由来: 1927年5月,在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成立的宴会上有人建议,为了推动电影艺术的发展,对有成就者应给予奖励。与会者一致同意并由当时参加会议的米高梅公司美工师塞德里克.吉本斯在桌布上画了个草图,后由刚从艺术学校毕业的青年艺术家乔治.斯坦利塑成铜像。这尊铜像是个手握长剑、站在一盘电影胶片上的男性人体塑像,高10.25寸,表面镀金,所以叫金像奖。当时叫这个奖为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年度奖,简称“学院奖”。 名称由来: 1931年的一天,学院的新任图书管理员玛梅丽特.赫丽发现办公室里的金像很象她叔叔奥斯卡。一个记者把她的话在第二天报导了。从此“奥斯卡”之名逐渐被人们运用,学院奖反而很少被人提及。最初奥斯卡奖的授予,采取宴会形式,以后改为发奖大会,后又在发奖大会上增加了文娱节目,自第一届以来,除了1930年和1933年外,都是每年举行一次。 历史记录: 1929年1月,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就1927年下半年至1928年上半年的电影创作进行了评选,5月16日在好莱坞的罗斯福饭店举行了第一次授奖典礼,共颁发了十五尊金像。1928年制作的《翼》是第一部获得最佳影片奖的影片;第一位获得最佳女演员奖的是珍妮.盖诺;第一位最佳男演员奖获得者是埃米.詹宁斯,他于1950年在德国去世。 主要项目:最佳影片奖,最佳女演员和男演员奖,最佳导演奖。其他还有最佳摄影、美工、服装设计、原剧本、改编剧本、改编配乐、剪辑、视觉效果、作曲、音响奖。此外还颁发一些特别荣誉奖。每次竞选都分两个阶段:提名和投票阶段。投票由电影艺术与科学院的三千余会员进行。他们从集体投票中选出最佳影片,然后分门别类按专业选举最佳演员、导演、编剧、摄影等,表决揭晓后进行授奖仪式。由名演员作司仪,由前奥斯卡奖获得者授奖。
欧洲电影奖(European Film Awards) 1988年在瑞典电影大师伯格曼倡议下设立,第一次颁发欧洲奥斯卡---欧洲电影奖。该奖的宗旨是永久树立欧洲各国都遵循的电影的艺术精神,意在唤醒全球观众对欧洲艺术人文电影的信心及支持。原来欧洲电影奖总部一直设在德国柏林,进入90年代后期,欧洲电影奖打破了地域限制,把十年庆典移师伦敦。2000年欧洲电影奖在法国的巴黎举行。1988年1996年德国电影导演WimWenders接替瑞典导演IngmarBergman担任拥有1000名成员的欧洲电影学术学院主席。最初的奖座---持葡萄的男子,由柏林艺术家Markus Lupertz设计,1997年原奖座被一位身着欧洲星长裙的长发美女取代,由英国设计家TheoFennell设计。很凑巧此美女身高和美国奥斯卡完全一样,一对儿般配的骄傲冤家。
英国电影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英国电影学院创建于1947年,原主要表彰对象是英国电影及由英国籍演员演出的外国影片,相当于英国的奥斯卡奖,但近年来提名较开放,只要在英国正式上映的影片都可获提名,奖项改为面向世界各国的影片进行评奖,使之产生了更大的影响。现在的奖项设置已与奥斯卡奖类似。1959年与电影制片人和导演公会合并,改名为电影和电视学会,1975年又改名为英国电影与电视艺术学院。1947年开始评奖,每年一次,2月25日开奖。首届设最佳影片、最佳英国片、最佳纪录片奖。第2届增设最佳专题片奖。第3届增设联合国奖。第6届增设最佳英国女演员、最佳英国男演员、最佳外国女演员、最佳外国男演员、最有前途的新人5项奖。以后几乎每几届就有新的奖项产生。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号称“国际电影节之父”。1932年8月6日在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创办。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电影艺术水平。1934年举办第2届后每年8月底至9月初举行一次,为期两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度停办。大战结束后于1946年恢复举行。1932年至1942年,奖项分为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短片、意大利影片、外国影片,以及最佳导演、编剧、男女演员、摄影、音乐等奖。此外,还有特别奖、综合奖、“墨索里尼杯”、“双年节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设“圣马克金狮奖”、“圣马克银狮奖”、“圣马克铜狮奖”等。 威尼斯国际电影设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电影节,它始办于1932年,被誉为"国际电影节之父",参加该电影节第一届活动的只有几个国家,二十几部影片参赛。意大利政府拨款资助,还专门为电影节建造了电影宫,所以规模逐渐扩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意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评奖活动附上法西斯色彩,让德国和意大利的影片频频得奖,引起英、美、法等国家电影界的强烈不满。反法西斯国家的电影工作者纷纷拒绝参赛。电影节不得不停办。直到1946年才恢复。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和其它大型国际电影节一样,都有自己的宗旨:奖励世界各地有价值的、有创造性的、并且适合进行国际发行放映的优秀影片,促进世界各地电影工作者之间的交往和合作,并为发展电影贸易提供方便。同时根据形势的不同,每届还提出不同的口号。 电影节的大致内容如下:第一,评奖活动。威尼斯电影节设立的奖项很多,有"圣马克金狮奖"、"圣马克银狮奖"、"圣马克铜狮奖"、意大利电影评论家奖、国际电影评论家奖、国际天主教组织奖、国际电影新闻协会奖、记录片奖,等等。评奖之前要组成有权威性的评审委员会,我国导演谢晋、陈凯歌都当过评委。中国电影自八十年代以来频频在威尼斯得奖。
圣丹斯国际电影节 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独立制片电影节。圣丹斯电影节是专为没有名气的电影人和影片设立的电影节。由罗伯特·雷德福于1984年一手创办,经过这些年的积累,这个美国本土的小电影节已成为独立制片业的重要精神支柱,许多好莱坞的新锐导演都视其为执导主流商业大片的跳板。而好莱坞大制片公司要找新秀,“圣丹斯电影节”又是不容错过的人力资源库。一年一度的圣丹斯电影节每年1月18日-28日在美国犹他州的帕克城举行,为期11天。
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Toky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始于1985年的东京国际电影节(T.I.F.F)是当今世界9大A级电影节之一。由东京国际映像文化振兴会和东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主办。电影节定于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举行。 旨在发掘新人和奖励青年导演,要求正式参赛片导演的作品不能超过三部。因而入围导演多为新生代影人。已是一个获得国际电影节联盟承认,和夏纳、威尼斯等著名电影节齐名的、亚洲最大的电影节。从1992年起改为每年举办一次。
柏林国际电影节 原名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欧洲第一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五十年代初由阿尔弗莱德·鲍尔发起筹划,得到了当时的联邦德国政府和电影界的支持和帮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举行第一届。 主奖有"金熊奖"和"银熊奖"。"金熊奖"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银熊奖"授予最佳导演、男女演员、编剧、音乐、摄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别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还有国际评论奖、评委会特别奖等。80年代,每年30~4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放映影片200~300部。电影节每年举行一次。1978年起,为了和法国的戛纳国际电影节竞争,提前至2月底到3月初举行,为期两周。 柏林国际电影节于1951年在美国或者从更宽泛意义上说在三个西方盟国的倡议下创立。这以后的十年内,电影节已经确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玛·伯格曼、萨蒂亚吉特·雷伊、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安东尼奥尼、罗曼·波兰斯基和法国"新浪潮"导演让-吕克·戈达尔、弗朗索瓦·特吕弗、克洛德·夏布罗尔都以他们的影片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得了巨大的国际性的成功。 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了一个明显的停滞时期。1971年,在传统的影片竞赛之外创立了新电影国际论坛。1974年,电影节上出现了第一部苏联影片,一年后,东德影片也加入进来。政治气候发生了变化,西德和东德签署了条约。从此,柏林电影节把自己重新定位为国际电影生产的一面镜子,使电影节在东西方之间的汇合与调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如今,柏林国际电影节已与戛纳、威尼斯等电影节一道成为最主要的国际电影节。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吸引了大量观众,而且还吸引了许多电影制作人。超过60个国家的报纸、杂志、互联网、电台、电视台的将近3000名新闻记者蜂拥而来,每年仅公开的电影放映就吸引了超过35万宾客。 柏林电影节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围电影参与的竞赛单元,在竞赛结束,由国际性的评委会颁发电影节主要奖项。 柏林电影节"发现"了一大批电影导演,如今他们的地位已经写进了电影史。柏林国际电影节的获奖者包括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安东尼奥尼、让-吕克·戈达尔、英格玛·伯格曼、西德尼·吕美特、克洛德·夏布罗尔、罗曼·波兰斯基、萨蒂亚吉特·雷伊、卡洛斯·绍拉、李安、张艺谋、罗伯特·阿尔特曼、约翰·卡萨维茨和其他许多人。
戛纳电影节 戛纳电影节成立于1939年夏天,而其间因二次世界大战及1968年“五月革命”的财务因素等,曾断断续续进行数年,1969年后的影展活动服日渐稳定,且增设了“导演双周”,到1971年后,市场交易就愈来愈热门了…。 在短短双周之内,影展的活动分为了六个项目:“正式竞赛”、“导演双周”、“一种注视”、“影评人周”、“法国电影新貌”、“会外市场展”。有两组的评审委员分别评审长片和短片,“正式竞赛”的部份由各国电影文化界人士组成,其人选都是颇有声望的导演、演员、编剧、影评人、配乐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担任主席,然而,主席常会影响到大奖评审的客观性,所以,最近几年常遭人诟病。另外,在非竞赛的部份,主要则是提拔新人,以及让杰出的非商业影片有机会公开映演,且“导演双周”及“一种注视”几乎已发掘了不少有潜力或已成功的导演。 有关奖项部份,则分为“金棕榈奖”、“评委会特别奖”,第一个奖属于大奖,算是最佳影片,象征了导演的最高荣誉,第二个奖常选一到三部优良作品颁发,另外则有一些名目不少的个人奖,如:“最佳导演奖”、“最佳演技奖”、“国际青年批评家奖”等不一。竞赛部份通常从世界各地挑出二十四部影片,且作为开幕或闭幕的影片,不参与竞赛
法国凯撒奖(César Awards) 法国国内电影的最高评奖,有“法国奥斯卡”之称,由法国电影艺术与技术学会和法国电视二台合作举办。并组织评选投票产生。它以法国著名雕塑家巴勒达西尼·凯撒命名(因凯撒奖奖座由他设计)。始于1976年,每年一届。首届设13个单项奖,即最佳法国片、导演、编剧、男女主角等。1982年开始增设最佳处女作奖。1984年又增设最佳男女青年演员希望奖。
美国电影金球奖(Golden Globes) 金球奖,始终笼罩在奥斯卡的阴影之下,更像是奥斯卡前的一次预演。金球奖始自1943年,由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主办,是美国影视界最重要的奖项之一,金球奖共设有24个奖项,金球奖的被提名者名单通常是在圣诞节前公布,颁奖晚会则选在一月中旬举行。金球奖颁奖晚会的举办地点曾多次变动,不过近几年似乎已经固定在贝弗利山的希尔顿饭店。作为每年第一个颁发的影视奖项,金球奖被许多人看作是奥斯卡奖的风向标。近十几年来二者结果的对比似乎也能很好地证明这一点。
美国电影学会奖(AFI Awards) 美国电影协会创办,2002年1月15日颁发第一届学会奖。简称AFI Awards(American Film Institute's Awards),每年一届。美国电影学会1996年为庆祝电影诞生一百年,举办了美国影史百大经典电影的票选活动,博得良好口碑,因此之后每年都针对不同主题举办盛大票选,2001年起更设立了年度十大美国电影,表扬这十部电影的幕前幕后所有主要电影工作者,不细分奖项,皆大欢喜。
美国影评人协会奖(National Society of Film Critics Awards) 作为美国五大影评人协会中历史最悠久的奖项,国家影评奖历来被视作奥斯卡最重要的风向标之一。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有95年历史,成员包括电影历史家及电影艺术系学者等。它的各个奖项是由一个150人的委员会以及12人的审查小组票选产生。 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Awards) 美国奥斯卡的风向标之一。
美国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Los Angels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 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始自1975年,与纽约影评人协会奖、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称之为美国三大影评人奖。创始人是当时任洛杉矶时报影评人的查理卓别林和自由撰稿人鲁斯巴切勒。目前,该协会拥有53名会员,涵盖洛城当地报纸、杂志、电台、电视频道的有名影评人,是所有影评人协会中会员成分最广泛的。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从来不像纽约同行们一样标榜品味,该奖根本无惧于选择那些票房巨片,同时也愿意肯定那些艺术性高的小成本影片。除了评奖外,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成员还积极参与电影相关事物当中。在过去三十多年来,该协会曾资助和举办了很多电影界的盛事,并捐赠了不少基金给洛城的电影机构,特别是那些涉及到电影资料保护的项目。 美国纽约影评人协会奖(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美国三大影评人奖之一。
美国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Chicago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美国三大影评人奖之一。 美国金草莓奖(RAZZIE Awards) 由约翰.威尔逊在1981年设立,由“金草莓奖基金会”组织评选,是与奥斯卡唱对台戏、专评好莱坞最差影片和最差演员的奖项,每年评选一次。得奖名单在每年3月24日即奥斯卡颁奖前夜公布。得奖名单有时并非该年度最烂(但多半也好不到哪里去),而是以〔亏〕为主旨,因此一些大成本电影或大牌歌手跨界演出,往往会因树大招风而中奖!每年还故意选在奥斯卡颁奖典礼前一天公布得奖名单。
美国独立精神奖(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 1985年成立。专门表扬低成本电影,现今已成为美国独立制片界的最高荣誉奖,不容小觑。每年三月下旬举行颁奖典礼。
日本《电影旬报》电影奖 创刊于1919年的《电影旬奖》于1924年开始进行年度佳片评选,最初只选出最佳外国电影;1925年起对外国片分艺术片、娱乐片两类开展评选;1930年起又分“日本现代电影”、“日本古装电影”、“外国无声电影”、“外国有声电影”进行评选;之后,固定为年度10部最佳日本电影、10部最佳外国电影、最佳日本影片导演、最佳外国影片导演四个项目的评选, “年度十佳”是战前最权威的电影奖项。随着战后电影繁荣时期的到来,电影旬报年度评选项目越来越多,渐趋“奥斯卡化”,分为最佳日本影片、最佳外国影片、最佳导演、编剧、男女主演、男女配角、新秀男女演员等,并扩大了读者参与程度,上述奖项,由读者同样选出一遍。
Internet电影奖(internet movie awards) 参与者最多、最知名的在线电影奖项,所有获奖电影无一例外是好莱坞大制作。
捷克卡罗维法利国际电影节 (Karlovy Vary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创办于1946年,每年7月5日至15日,最高奖为水晶球奖;
俄罗斯莫斯科国际电影节(Moscow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创办于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最高奖为圣.乔治奖;
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San Sebasti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创办1953年,每年9月21日至30日,最高奖金贝壳奖;
埃及开罗国际电影节(Cair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创办于1976年,由埃及电影作家与评论家协会主办。每年11月7日至18日,最高奖为金字塔奖;该电影节的宗旨是,发展世界电影事业,促进各国之间的互相了解和经验交流。它规定,凡是不带政治色彩的纯艺术性的故事片、纪录片、短片均可参展、参赛。电影节设立的奖项以古埃及阿米诺菲斯四世国王的王后娜妃蒂蒂命名,娜妃蒂蒂以美貌闻名,开罗博物馆里至今仍保存着她的塑像。娜妃蒂蒂金像奖为大奖,授予最佳故事片、最佳纪录片、最佳短片。最近开罗又把国际电影节大奖改为金字塔金像奖。金字塔银像奖分别授予最佳导演、最佳男女演员等。
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Montreal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创办于1977年,每年8月25日至9月4日,最高奖美洲大奖;于每年八月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举行。主办者希望从电影中看世界,所以称为“世界电影节”。蒙特利尔世界电影节的活动内容很多,有故事片和短片的比赛;而且奖项名目繁多,但每一届实际评出并颁奖的项目不多。电影节每年对本国参赛的影片都要颁发“国际电影评论奖”。除比赛外还有各种专题展映和研讨会。
阿根廷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Mar del Plat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创办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最高奖金树商陆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