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样理解电影《信条》里面的时间钳形战术
怎样理解电影《信条》里面的时间钳形战术?
由于钳形进攻在理论上是不可战胜的战术,红队是正向时间,从950打到10点50分,他们下直升机的时候,正好遇到了逆向的蓝队打完撤退,从蓝队那里,可以获得完整的战斗情报。
这张图片与《命运之门》有点相似,但实际上完全不同,命运石之门特别牛逼的一点就是通过“观测者”来引导时间的发展方向。而且,这段时间的变化并没有“观察者”这一概念,恰恰相反,几乎一切都是既定的、不可改变的。
红队蓝队被一个力点打成傻子的时间线被一股神秘力量剪掉了,因为这是红队蓝队做出炸楼判断的依据,但在这个不可改变的世界里,世界是这样的,一座城市一直是一座废墟,而这座城市是一座废墟,在某个时间点突然变成一座建筑,然后被炸塌。因此,没有什么策略,只是每个人在这一时刻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成为一个好演员罢了。
⑵ 《信条》里的人在逆转了时间以后,为什么没有变得年轻
诺兰科幻大作《信条》一如既往地烧脑,一如既往地加入各种科学元素,一如既往地逻辑严密。
电影里穿插着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线,不断地有人逆转时间,看完电影,不知道你的脑内有没有产生这样的疑问:当他们逆转时间时,人会变年轻吗?还是会继续变老?
关于时间逆转,印象中在电影里最早的描述是在黑人男主角接受任务去找女科学家时,女科学家给他展示了逆熵武器。逆熵子弹会在女科学家向它张开手的时候自动从桌子上跳到手里,射进了岩石里的弹头会在黑人男主角向它举枪时飞回枪膛内并把火药爆炸产生的烟雾堵回弹壳里……这完全就是一个时间逆向的过程。在主角的正常时间线里,子弹会在爆发后回到爆发前,时间逆转了。
其实如果留意看电影,你很容易就发现时间逆转是相对的,在正常时间的人看来,时间逆转后的人是时间反演的,他们会倒着走,如果这样继续下去我们确实应该能看到他变回小孩并回到母腹。问题是在他们看来又是另一回事了,电影中,男主角给我们演示这个关于相对性的现象,他穿过会产生时间逆转的那扇门后,在正常时间的人看来,他的时间开始倒流,他开始倒着走,但在他的视角里,他看到的是其他人在倒着走,而他自己是正着走的。
⑶ 《信条》里面提到的“时间的钳形运动”指的是什么
《信条》里面时间钳形战术是一个历经十几年的一种战术形式,而这种战术形式并不是正面的打斗,而是属于一种长时间的谍战,所以这种战术是非常消耗精力也消耗耐心的。
时间钳形战术要求人不能够告知将要发生的事,并且需要把将要发生的事重复一遍,这是因为逻辑与历史是统一的,如果告知了将要发生的事,就会改变历史走向,逻辑就无法按预定达成,如果不复现历史,逻辑同样不能达成。
这种战术形式一般分为正面对战的红蓝小组如果战斗持续10分钟的话,那么红色小队就要从12:00开始12:10左右结束,在战斗结束之后他要将信息反馈给蓝色小队,红色小队的战术方式是顺时针的;
那么蓝色相对就是逆时针的他们是逆时间流而行。所以这种形式的战斗是分正反两个时间流进行的。
⑷ 电影《信条》如何深度解析
从大的概念上来讲,诺兰在《信条》中讲的就是非常滥俗的改变时空→回到过去→影响未来→拯救世界的故事,和至尊宝拿出月光宝盒或者复联超英们回到过去是一样的。
但诺兰并不是简单地“我们来拍一个时间穿越”,而是仔仔细细为穿越这件事设计了具体的每一个步骤和深度逻辑,第一次给了回到过去这件事一个“解释”。
影片中实现“穿越”的关键道具正是旋转闸门,根据片中的解释,这种黑科技是未来人教给反派的,通过这个装置,可以将人或者物体“逆向化”。
首先,在普通人的正常世界中,时间线是从“现在”指向“未来”,人也是从“现在”指向“未来”。经过旋转闸门,人变成从“现在”指向“过去”,在时间流中变成逆流而上的动作(所以整个世界都变成了倒放)。
逆流而上回到“上游”(过去)之后,再次经过闸门的逆向化,人回到指向未来的状态,完成整个“穿越”的动作。
在诺兰的设计中,“回到过去”这个概念被拆解成了三个具体的动作:转向,逆时间前进,再次转向。
而整部影片在最后高潮戏之前的大部分剧情,都是基于这三个步骤在进行展示和说明。
花絮
影片开拍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已经在脑海里用20年的时间思考了电影中的一些画面和情节。为电影的细节和剧本也筹划了大约6年。
《信条》中视觉特效镜头有280个。对于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影片来说,这个数字最低。《黑暗骑士》有650个视觉特效镜头,《黑暗骑士崛起》有450个,《盗梦空间》大约有500个,《敦刻尔克》有429个 。
该片剧组有500人,其中250人需要随影片飞往全球多国拍摄,在每个国家都有大场面戏份 。
影片中一架波音747飞机横穿一栋大楼,最终炸毁。那场戏是用一架真的波音747 X1实拍的。原本导演打算用缩微模型加布景,辅以视觉特效来拍摄,不过剧组在美国加州勘景时,发现了一大批波音旧飞机,导演和工作人员在一番权衡之下决定用真飞机实拍。
⑸ 诺兰科幻大片《信条》里的时间逆转在理论上可能吗是否符合科学
诺兰的科幻大片《信条》全国公映了,这位以折磨观众脑细胞而闻名海内外的烧脑大片导演这次也不例外,用一个时空逆转的科学设定狠狠地折磨了我们的脑细胞一把。
作为典型的“一遍看懂了算我输”系列,我昨天刚看了一遍,不打算再去电影院看第二遍了,所以别问我看懂了没有,我是个正常人……
这就是两种时间交错的结果,这两种时间的方向是相反的,也就是在正常时间的人看来,你在逆熵的人的子弹出膛前中枪了子弹弹头是逆着方向从你的背后被击中的物体中飞出,穿过你原本完好的身体飞回逆时人的枪膛里。可能这就是逆熵子弹威力比普通子弹大的原因吧。我发现这在逻辑上好像没毛病,虽然逆熵子弹飞回了枪膛,但你同样会受伤,而且会受更重的伤……
最后我只能赞叹一句:诺兰NB!
⑹ 《信条》一个伏笔,5个暗示,真的有那么烧脑吗
2020年《信条》,“时空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更加剑走偏锋:在实体空间里,呈现时间的逆流。基本上整部电影,都被用于呈现这个“概念”本身。每个场景,正着拍一遍,反着拍一遍,是基本操作。而诺兰又是个实景狂人,能不搭绿幕就不搭绿幕。因此,你所看见的预算,上千美元买两辆兰博基尼啦,都是基于制造时间奇观这个核心需求。然而,改变时间的流向,并非简单的“倒带”,影片还引入了“熵”的概念。
诺兰的电影是为了取悦那些在年轻时就喜欢上电影、漫画、书籍和游戏的无辜者,并帮助他们超越普通生活和成年生活的局限。无论这种高功能的逃避现实意味着什么,诺兰都没有违背他与粉丝的协议。正如安吉尔在《致命魔术》的结尾所言:“观众知道真相:世界是简单的,悲惨的,固体的。但如果你能骗过他们,哪怕只有一秒钟,你就能让他们感到惊奇。然后你会看到一些特别的东西,那就是他们脸上的表情。”
⑺ 在电影《信条》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看完电影,节奏很紧凑,音乐渲染气氛很到位,各种大场面看得很爽,但是发现2个地方逻辑有问题。
在公路追逐逆向回来的反派,一直逆到越南度假的时间。以逆反派当时的知识,他知道越南度假时,基地发生了什么导致爆炸了,所以逆回来看看,顺便拿到了最后的算法。但此时他不应该有自杀的想法,因为在他的知识里,这个时候世界并没有被毁灭,果导致因,世界没毁灭是果,那么他要么没有自杀是因,要么自杀了世界没毁灭是因。2种因来看,逆反派如果智商正常,他就不应该有自杀的想法。
反派的知识永远是快过主角方的,他有9种方法体面。但凡反派有点智商,都不至于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干自杀这种事。
但是尼尔解释过,富人们总是认为自己能改变过去,指的是发明时间门的未来人和反派。跟时间穿越有关的影片,总是逃脱不了祖父悖论,所以本电影的反派选择无视,主角团选择感受(听从导演安排),只有观众选择理解(然而理解不能)。
⑻ 电影《信条》中有什么细思极恐的细节
那些逆熵武器。女科学家向男主介绍逆熵武器时,那个布满弹坑的石板,子弹是被逆行者打进去的,打进去就一直留在那儿了,子弹会在漫长的时间里一直逆行。从正常的时间方向来看,数千年前石板的岩层形成的时候,就有弹坑在其中,就有子弹镶嵌在其中,并且一直没有人发现,或者被人取下来。子弹静静的潜伏了数千年,直到某一天突然飞出石板,回到某个逆行军的枪口里。
想想吧,从正常的时间方向看。某天风搬运来了一堆灰,它们慢慢凝聚成骨头,然后腐肉慢慢的长出,尸体却没有发出一点异味,没有吸引秃鹫和老鼠。这些骨头和肉会越来越新鲜,衣服会重新形成。直到宿命的那一天,斯塔克12号的大战爆发。尸体一跃而起,接住射向男主的子弹,被子弹贯穿的身体并没有流血,也没有受伤。然后刚复活的尼尔反着打开了锁,退回到转门里。与此同时,转门的另一边,眼神坚毅的尼尔迈步而入,迎接自己的末日。
⑼ 诺兰电影《信条》里,到底是如何实现穿越时空的
纠正一下,这部电影中讲述的不是穿越时空而是逆转时空!而且导演在采访中已经说了,这部电影讲述的故事本质上和穿越没有任何关联,从实际来看就是物质的反转,对于剧中的主角和观看电影的人来说,这就是简单的时光倒流和穿越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三、这不影片到底值不值得去电影院观看?没啥事儿不想在家的人可以去看。值不值得这事儿真没法形容,每个人对于喜欢的影片的评价都是不同的,就比如前些年的《小时代》,有人喜欢的不得了,有人看完能吐槽好几年,如果说喜欢动作片的人那就可以去看,诺兰导演的电影一般情况下没有翻车的,如果不喜欢看的那就可以等到网络上有资源的时候再在正规网站进行观看,要是自己拿不准主意就等到网络上的观后感出来后再做决定,毕竟电影票也不便宜别花冤枉钱。
最后:主角和导演都不是我喜欢的,所以我就不去电影院支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