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影指南 > 为什么外国电影里上海最多

为什么外国电影里上海最多

发布时间:2023-06-15 05:20:21

1. 《《为什么电影,连续剧,动漫等影视大多都是在北京深圳广州上海拍摄的。这是什么原因呢

非常简单,几个原因,首先,电影电视剧的拍摄必须有足够的资本投入,国内的电影电视剧这类文化娱乐行业的产业链相比国外还是非常幼稚的,资本投入有很多情况下都是纯粹的砸钱,没有形成一种规范的投资回报模式或者方式。
其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是国内一线城市,与国际的交流比其他2-3线城市多的多,全国行业的优秀人才都会聚集于此,同时北京,上海有专业的院校(例如,北影,北广,上戏等)培养相关人才(除了演员还有别的专业人员),再其次这类城市都拥有足够的市场可以来承载电影电视剧动漫的消费。。。对于这些城市的消费水准来讲,这些都比较正常了,而其他地方呢?除了经济上没有发展到这一步外,观念上的差距更大一些。。。

简单来说就是,观念,人才,资本,政策,市场这些城市都具备而且是全国领先的,自然就在这些地方拍摄了。。。

当然,北京还有一个重大优势,广电总局在那,审批上要高效一些。。但只要当地广电集团(广电总局是其影子领导)有参与,基本就没什么问题了。

2. 为何上海会成为中国电影发祥地

早在1941年,影界大佬罗明佑就提出:“自最初的中国电影至最近的中国电影,悉由广东人领衔演出”;他还如数家珍报了一长串粤籍影人名单,有郑正秋、黎民伟、黎北海、罗明佑、蔡楚生、张织云、杨耐梅、阮玲玉、胡蝶、陈云裳等等,声称“随时随地都遇见广东籍的银色战士”。另据浙江影协统计,在中国电影百年历史长河中,共有上百位宁波籍影人作出了贡献,包括电影编导张石川、袁牧之、应云卫、桑弧、林杉、干学伟、张鑫炎、张子恩;电影经营家邵醉翁、邵逸夫、柳中亮、柳中浩、徐桑楚;电影技术家郑崇兰、林圣清;电影演员韩非、张翼、舒适、王丹凤、乔奇、白穆、陈思思、洪金宝、周星驰等。然而,广东人从影虽多,广东并未成为中国电影的摇篮;宁波人从影也多,宁波亦未提供早期影人驰骋的空间。当年那些“耻为人后、勇于进取”的宁波人,不约而同作出了“成才非去上海不可”的选择。上海自开埠后形成的开放性、商业化社会环境,当仁不让地成为电影这一舶来品在中国落地生根的理想土壤。
19世纪末以来,“影戏”在上海这个娱乐需求极旺盛的大都市营造出得天独厚的文化空间与市场,生成了中国电影史上诸多“第一”,举其要者有:
1896年8月,上海徐园放映“西洋影戏”,首开中国人第一次看电影的纪录;
1913年9月,第一部国产故事片《难夫难妻》在上海问世;
1922年3月,张石川、郑正秋等在上海创办第一家股份制“明星影片公司”;
1927年1月,中国第一部电影年鉴《中华影业年鉴》在上海出版;
1931年3月,明星公司在上海推出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1941年9月,万氏兄弟在上海摄制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片《铁扇公主》;
1947年10月,史诗性悲情大片《一江春水向东流》在上海连映三个多月,观众近80万人次,创下国产片票房新纪录;
1948年8月,中国第一部译配英语的《假凤虚凰》从上海输往欧美放映。
据统计,上世纪20年代共有142家电影公司在上海开张,此后优胜劣汰,形成明星、天一、联华三大公司鼎足而立的格局,奠定了上海作为中国电影制作、发行、放映的龙头地位。曾有人提出“一城电影”的说法,因为1949年以前摄制的3000多部国产片,其中80%以上出自上海,使上海成为中国民族电影的重镇。与此同时,在上海涌现出中国第一代、第二代影人群体,名编导与名演员珠联璧合,创作出《神女》《渔光曲》《大路》《马路天使》《万家灯火》《小城之春》等载入世界电影史册的经典名作。中国电影史上有不少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均同上海有着密切关联,诚如先驱者郑正秋所言:“中国之上海,犹美国之好莱坞。影片公司,星罗棋布;电影明星,荟萃于此。”可以说,在中国没有哪一座城市与电影的历史渊源如上海这么深厚久远。
然而,上海作为中国电影的发祥地,至今给后人留下了哪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电影历史遗痕?
深入上海的大街小巷,现今还能寻访到不少与中国电影历史相关的旧址,在那些物理空间的背后潜藏着影坛轶闻,留存着弥足珍贵的电影文化符号,彰显上海所拥有的深厚电影文化积淀。例如1896年最早放映“西洋影戏”的徐园,其原址为天潼路814弄地块,此前还遗留着1881年建造时的界碑。又如,30年代初任光、聂耳录制有声电影插曲的“百代唱片公司”小红楼,现掩映在徐家汇绿地之中,此处追根溯源乃是《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地。再如,中国影坛名人30-40年代几乎都在上海石库门弄堂居住生活过,如郑正秋(进贤坊)、田汉(日晖里)、夏衍(业广里)、阮玲玉(沁园邨)、胡蝶(四明邨)、周璇(元吉里)、蔡楚生(千爱里)等,他们住过的寓所现已受到文物保护部门,一块块镌刻着名人姓氏的纪念铭牌出现在那些故居的门首。从抢救电影历史遗产的意义上说,这些存量不多的旧址构成中国电影跨越一个世纪的人文景观资源。
上海曾是中国电影市场的半壁江山。20世纪30年代,国内共有233家影院14万个座位,上海一地拥有53家影院3.7万个座位,约占四分之一比例,市民看电影的风靡程度可见一斑。但令人遗憾的是,前些年上海掀起新一轮城区改造,如建于1925年的“夏令配克大戏院”(解放后更名新华电影院)说拆就拆,从此让人觉得南京西路少了点人文气息。这也警示我们,上海历史文化遗产不容再流失!由主管部门公布的“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名单上,不少老字号影院榜上有名(当年称“大戏院”):金城大戏院、中国大戏院、光陆大戏院、大光明、新光、兰心、国泰、美琪等等。在这些影院里曾发生过轰动一时的社会新闻,如1930年2月22日,洪深在大光明戏院愤起阻止好莱坞辱华片《不怕死》上映;1936年3月,卓别林访沪“闪电之旅”光顾新光戏院等。目前“老当益壮”仍在服役的专业电影院屈指可数,仅剩大光明、国泰两家了。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也是电影刊物出版中心。早在1921年4月,顾肯夫、陆洁、张光宇在上海创办中国第一本《影戏杂志》,现已成为上海图书馆珍藏的电影文献镇馆之宝。此后近三十年间,在上海出版的电影杂志、电影画报多达207种。这些尘封已久的电影文献,已被上海图书馆列为数字化抢救项目。
记得数年前访洛杉矶漫步好莱坞街头,看到早期美国电影业的瓶瓶罐罐、一纸一片均被当作文物陈列,不由感叹好莱坞角角落落都溢出电影的气息。香港同胞亦大力打造“电影香江”城市名片,访港游客步出机场,随手能取到一张《香港电影地图》,以此吸引四方影迷按图寻址,参观港岛各种电影景点。我想,黄浦江畔也应树起“电影上海”的标帜,与浦东迪士尼乐园遥相呼应,吸引海内外游客和影迷来此观光,构成一趟抚今追昔的上海电影文化之旅。

3. 听“剧组保姆”讲讲上海影视服务的“秘籍”,影视剧为何都喜欢在上海取景

其实,在拍摄过程当中,有许多外景都是需要去一些城市来拍摄的。那么在选择的时候,有很多人都会选择去上海取景,这是因为上海的景色非常美丽。而且上海的建筑也是比较有代表性,这对于取外景是非常有利的。

三、总结

其实在生活当中适合拍外景的地方不只有上海大家,也可以选择去一些比较有特色的地方。比如云南的大理和丽江,还有一些田园景色,都是比较适合拍外景的。这样就可以体验到很多不同的特色,同时在拍摄的过程当中也可以为大家放松一下,心情缓解一下大家的压力,对于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来说都是非常有好处的。但是如果大家选择出外景的时候,一定要避开人流量比较大的时间点和日子,因为在这样人流量比较少的情况下,大家拍摄出来外景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4. 有哪些欧美电影在上海取景

我记得劳拉第二部就是在上海取景
还有就是木乃伊第三部,也貌似在上海取景

5. 上海看外国电影比北京少,流通税费多

本题的信息是“作为中国电影制作中心的上海,放映的外国影片要比北京和天津少,放映的国产片要比北京和天津多”,这说明国产片(电影拷贝)征收的国内流通税要比进口外国片征收的关税重,A、B、D三项不能从材料中体现.
故选C.

6. 为什么上海法国的历史建筑最多比英国和美国都多是因为上海当时法租界最大吗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史书”。

随着中法文化交流年———“法国年”系列活动的展开,素有“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在这个春天正被日益浓烈的“法兰西”氛围所笼罩。

在上海,许多法式老建筑,虽历经多年,却仍以完美的姿态掩映在绿树丛中。长假里,如果你有闲心,不妨借着法国文化年的气氛,让自己的目光好好享受一顿正宗法式建筑“大餐”,听听那些老房子带来的经典故事。

国泰电影院:老克勒当年追女孩

这座在张爱玲笔下屡屡被写到的电影院,处在淮海路茂名路拐角上,原名国泰大戏院,于1930年开始建造,次年年底竣工。它占地面积1559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墙采用紫酱红的泰山砖,白色嵌缝,其特色与锦江饭店同出一脉,属法式建筑。

建筑内部,富丽堂皇,整个放映大厅无任何立柱,空间显得异常宽阔,观众无论在哪个座位观看都非常舒适,加之影院冷暖空调及舞台左右两条竖立的灯柱,场内左右梯式直横相间的碗盏灯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气派。

1932年1月1日,国泰电影院正式对外营业,当天登在《申报》上的广告用语是:富丽宏壮执上海电影院之牛耳,精致舒适集现代科学之大成。影院起初专映米高梅公司的影片,启幕当日的上映影片是《灵肉之门》(FreeSoul)。至1933年6月,投资一百多万元改建后的新大光明电影开幕后,米高梅的片权为大光明所夺,国泰改映华纳和哥伦比亚公司的影片。

看电影是当年的时髦活动,用请看电影来追女孩子是当年的“老克勒”们常用手段,国泰因地处霞飞路(今淮海中路)而备受青睐。

上海音乐厅:上海第一家开冷气的影院

始建于1930年的上海音乐厅,数十年来以其良好的建声效果和西欧古典风格的建筑特色,被誉为“上海的巴黎歌剧院”。上海塌简音乐厅原名南京大戏院,1949年改名为北京电影院,是上海第一家放映外国影片的戏院,当年首映的是美国环球电影公司的歌舞片《百老汇》。1959年,它正式改为上海音乐厅。

1989年被列为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保护单位。

当年的南京大戏院是由美商怡怡公司投资、中国设计师范文照先生设计的。范文照曾毕业于圣约翰大学,后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主修建筑设计。南京大戏院是中国设计师打造西方古典式建筑的一个精美范例。

这座大戏院堪称当时一流电影院中的佼佼者,巴洛克式建筑的立柱、西班牙式的线脚,仿罗马式的柚木门窗,门厅、楼梯、回廊等全都使用大理石装潢。还是上海第一家开放冷气的影院。

东平路9号:蒋介石题名“爱庐”

位于东平路近衡山路口的这栋楼,曾是蒋介石、宋美龄的新婚洞房旧居,是宋子文送给宋美龄的陪嫁。这幢法式花园洋房,由一座主楼与两座副楼组成。现在这幢建筑及花园已经成为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一部分。东侧副楼是学校的行政办公楼,主楼东侧二楼原是蒋介石、宋美龄的卧室及卫生间,且有一秘密暗道,发生紧急情况时可从暗道直达楼外。现在卧室与卫生间已打通,成了学生们练琴的教室,只有暗道仍然保留。

主楼南面花园的假山石上,镌刻着蒋介石亲笔题写的“爱庐”两个大字。蒋介石把庐山牯岭别墅称为“美庐”,把杭州西湖的别墅称做“澄庐”,把上海这所住宅称做“爱庐”,可见他对这幢洋房的喜爱。

“爱庐”周围有10多栋花园别墅,都是宋家、孔家和陈立夫、陈果夫留下的,路口上有一栋如今开了酒吧,还有些附属建筑开了店,那里有现煮的咖啡、瑞士的火锅、法式大餐、雪茄和葡萄酒,还有被落地窗切割成一条条的阳光。

常德公寓:张爱玲上海故居

张爱玲于上世纪40年代的故居“常德公寓”,日前被挂上铭牌,成为一座名人寓所获得了保护。

这幢位于常德路195号的法式公寓建筑,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原名爱丁顿公寓。张爱玲曾在这里的605室生活了7年。

1941年底,张爱玲从香港来此居住,正式开始了她的写作生涯。张爱玲在此完成了小说《运拦倾城之恋》、《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金锁记》、《封锁》、《心经》、《花凋》等一系列作品,这里也是她在上海住得最久的公寓。

据常德公寓居民介绍,这些年来,经常有海内外张爱玲迷前来拜谒。很多读者和游客因不能上楼在张爱玲寓所小坐、不能感受她当年的生活气息而感到十分遗憾。不少人只能在常德公寓门前拍个照团悄裤作纪念。随着公寓被保护,日后将在楼下张爱玲常去喝咖啡的地方再建一家咖啡馆,同时建一条介绍张爱玲生平的画廊,以给“张迷”们多一点想象和缅怀的空间。

南京西路兄弟楼:永安公司老板旧宅

位于南京西路1400号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对外事务办公室(简称“外办”)的办公楼,与波特曼大酒店相邻。两幢风格相近的三层法式建筑,当年分别是原上海永安公司老板郭乐和他的小弟郭顺的住宅,人们习惯上把这两幢楼称作“兄弟楼”。

郭乐是广东人,在澳洲某水果批发行任职,而批发行老板马彪,就是日后开在永安公司对面的先施公司老板。郭乐后来从香港到上海,注册了永安公司,并选址南京东路浙江路口建造了大型百货公司环球公司,又在对面建造了永安公司。那块地当年是哈同的地产,郭乐由此与哈同保持了长久的合作关系。在为自己造寓所时,也就从哈同的爱俪园对面时称夏家宅的地方取得了土地。

兄弟楼的设计交给了公和洋行,他们曾设计、监造了外滩4号联合大楼和汉口路工部局大楼。“兄弟楼”的外貌颇具法国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风格。但因业主和营造商都是中国人,所以多少还带有中国传统的三间二厢平面。现在,它已被列为上海市近现代优秀保护建筑。

崇尚冲突之美

法国建筑讲究点缀在自然中,并不在乎占地面积的大小,追求色彩和内在联系,让人感到有很大的活动空间。不过,有时也有意呈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冲突。因此,法式建筑往往不求简单的协调,而是崇尚冲突之美。

法式建筑风格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建筑整体方面有着严格的把握,善于在细节雕琢上下工夫。比如巴黎拉维莱特公园、蓬皮杜艺术中心、贝聿铭的金字塔以及德方斯,便是这一风格的典型代表。

法式建筑十分推崇优雅、高贵和浪漫,它是一种基于对理想情景的考虑,追求建筑的诗意、诗境,力求在气质上给人深度的感染。法式建筑是经典的,而不是时尚的,是经过数百年的历史筛选和时光打磨留存下来的。像巴黎等城市的建筑,无不经历了数百年的建筑时代,凝聚了无数伟大建筑师的天才与智慧。法式建筑的风格在中国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甚至更远。上世纪80年代以来,法式建筑风格随着欧式建筑风格在中国由南而北全面复苏,成为楼市的一大景观。

链接

汾阳路法国洋房汾阳路150号的法式洋房,最初由一个法国富商委托当时著名的美国克利建筑事务所建造,风格沿袭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特色。

1919年开始设计兴建,直到1930年才完工。当时人们称之为“毕勋路(今汾阳路)的法国洋房”。“毕勋”是当时驻华法国领事的名字。这栋法式洋房,曾是白崇禧的府邸,后来成为上海中国画院,60年代成为上海越剧院,现在里面还开了餐厅。

汤公馆现四川北路2023弄35号。上世纪20年代建造。为法式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外观典雅、气势恢宏。抗战后成为汤恩伯寓所。

其他沪上著名法式建筑还有瑞金宾馆、陕南村、花园饭店、锦江饭店、大公馆以及法式园林的代表作品复兴公园。

7. 为什么谍战片都会选在上海哈尔滨这些城市

因为上海,哈尔滨这些城市历史比较悠久,一些城市的古建筑特别符合那个年代的时代背景 因此谍战片都会选在这些地方拍摄,特别有年代感

阅读全文

与为什么外国电影里上海最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一部球状UFO的电影 浏览:680
黑帮禁播电影有哪些 浏览:582
同志微电影迅雷下载安装 浏览:740
上海电影院那家设备好 浏览:418
老电影全集火凤凰 浏览:177
电影金山迅雷下载 浏览:564
是什么的女人电影迅雷下载 浏览:875
九叔系列电影全集 浏览:914
有哪个app可以看印度电影 浏览:57
电影资源靠谱的APP 浏览:540
免费高清微电影在线看 浏览:513
2018年的口电影迅雷下载 浏览:437
悬崖上的金鱼姬电影在哪里免费看 浏览:114
梅艳芳演的古代电影有哪些 浏览:532
抗美援朝评分系列电影 浏览:61
儿童食堂电影小女孩姐姐怎么了 浏览:263
美女夹碎西瓜的是什么电影 浏览:512
人肉收割在线观看电影 浏览:937
女王看角斗士比赛电影是什么 浏览:226
极恶非道电影哪里看 浏览: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