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军工股份有哪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01军工厂 航测仪器 西安小寨西路1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02军工厂 测量仪器 南京新模范马路36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26军工厂 印刷 河北廊坊市光明西道119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01军工厂 机器制造 南京市解放路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02军工厂 电气型材 辽宁省沈阳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03军晌罩工厂 被服 长沙市新开铺36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04军工厂 未知 上海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01军工厂 印刷 北京海淀区花园路1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02军工厂 印刷 北京市宝钞胡同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05军工厂 印刷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69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06军工厂 印刷 河北省廊坊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07军工厂 印刷 北京市百万庄大街8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01军工厂 电影机械 上海市曲阳路910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02军工厂 半导体 北京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72军工厂 新兴铸管 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石化街4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03军工厂 造船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长安路36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01军工厂 未知 辽宁省沈阳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02军工厂 机械加工 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140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03军工厂 汉阳兵工 湖北武汉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04军工厂 望远镜 江苏省南京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05军工厂 管材 吉林省敦化市胜利南大街16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20军工厂 未知 河北省石家庄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26军工厂 军品机械 贵州贵定县盘江镇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27军工厂 航空保障 陕西省西安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401军工厂 棉纺 北京宣武区太平街8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402军工厂 车辆 西安市莲湖区西郊枣园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403军工厂 车辆制造 重庆市九龙坡区土桥王家坝100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404军工厂 车辆维修 陕西省西安市西一路11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405军工厂 航天科技 青海省格尔木市盐桥中路16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419军工厂 干燥机 青海省西宁市柴达木西路93号
中国人民简御解放军第3425军工厂 橡胶 未知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01军工厂 服装 北京市朝阳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02军工厂 被服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西路124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03军工厂 服装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北路279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04军工厂 服装 吉林省长春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05军工厂 服装 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小什字街160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06军工厂 服装 湖北省武汉市汉口解放大道586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07军工厂 服装 西安市西郊昆明路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08军工厂 服装 四川省成都市文庙西街12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09军工厂 服装 湖北省汉川市马口镇纺织路16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10军工厂 针织产品 湖北省武汉市桥口区桥口路75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11军工厂 毛巾 西安市昆明路2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12军工厂 毛皮制革 甘肃省兰州市盐拦谨岩场路367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13军工厂 制鞋 陕西西安市含光路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14军工厂 制鞋 河北省鹿泉市上庄村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15军工厂 制鞋 河南省漯河市人民东路197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16军工厂 制鞋 上海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17军工厂 胶鞋雨衣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剪刀池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18军工厂 地产 广东省广州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19军工厂 皮鞋 江苏省丹阳市陵口镇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20军工厂 制鞋 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510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21军工厂 军用皮革 江苏省南京市大光路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22军工厂 制造 天津市南开区三纬路49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23军工厂 制造 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北四西路5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24军工厂 装备 河北秦皇岛市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军工里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26军工厂 调制药品 天津市河北区水产前街28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28军工厂 橡胶合成 山西省大同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29军工厂 医疗器械 天津市河北区中山北路7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30军工厂 纺织 陕西咸阳渭城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31军工厂 雨衣胶鞋 山西省闻喜县邱家庄村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32军工厂 服装 河北省廊坊市南门外64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33军工厂 服装 重庆市大渡口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34军工厂 棉絮产品 山西闻喜县东镇/太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35军工厂 服装 贵阳沙冲中路39-1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36工厂 服装 四川绵阳市锦兴路62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37工厂 解放鞋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清溪路1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38工厂 制鞋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草场坡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39工厂 制鞋 重庆市江津市城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40工厂 服装 河北秦皇岛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41工厂 服装 湖北十堰丹江口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42工厂 棉纱 湖北省襄樊市人民西路140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43工厂 服装 晋绛县沸泉村/冀涿州开发区范阳东路129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44工厂 制鞋 河北省秦皇岛市东港路476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45工厂 印染 湖北省襄樊市云兴路6号/武汉新农镇新天村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46工厂 制鞋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草场坡(合3538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47工厂 头盔 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取意街47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602工厂 容器制造 湖北省丹江口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603工厂 汽车油罐 北京丰台新村一里十五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604工厂 军品设备 武汉市解放路667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606工厂 炮弹制造 山西绛县冷口乡/山西省临汾侯马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607工厂 机械制造 湖北省丹江口市浪河镇代湾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609工厂 电子管 安徽合肥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610工厂 机械制造 贵州省贵定县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611工厂 汽车配件 襄樊市 樊城区人民西路168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614工厂 机械配件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望新乡泉塘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615工厂 汽车配件 天津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03工厂 食品 河北秦皇岛市 海港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10工厂 印刷 河北省廊坊市曙光道22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31工厂 未知 山东省青岛市佛涛路1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36工厂 印刷 天津市塘沽区上海道102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05工厂 未知 上海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06工厂 机械制造 上海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07工厂 海军保障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长洲镇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08工厂 鱼雷制造 青岛市内蒙古路28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09工厂 船舶机械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长江路156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25工厂 器材 贵州省凯里地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28工厂 机械制造 山西省长治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31工厂 机械制造 广东省增城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32工厂 机械修理 浙江宁波北仑柴桥后朗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23工厂 飞机修理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24工厂 机械 上海闸北区上海市场中路3127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01工厂 海军装备 广州市黄埔长洲镇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02工厂 海军装备 海南省三亚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03工厂 海军装备 广东省潮阳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04工厂 海军装备 广东省湛江市海滨大道中26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05工厂 船舶 浙江省象山县西周镇莲花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06工厂 纺机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沿港西路99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07工厂 船舶制造 福建省福安市下白石镇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08工厂 舰船修造 山东省青岛市荷泽3路5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09工厂 舰船修造 山东省威海市海滨北路1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10工厂 造船 辽宁大连市旅顺口区港湾街58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11工厂 造船 原4808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12工厂 船用辅机 安徽省安庆市菱湖北路40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13工厂 电机 江苏省徐州市矿山路41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19工厂 海军装备 浙江省象山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20工厂 卷门机 湖北宜昌市猇亭大道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21工厂 船舶修理 辽宁省瓦房店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311工厂 机械制造 南京市御道街标营4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01工厂 纺织机械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簇桥镇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02工厂 航空修理 陕西武功县小村镇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03工厂 航空修理 上海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04工厂 飞机 吉林市昌邑区双吉街20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05工厂 医疗器械 沈阳市铁西区沈辽东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06工厂 航空修理 大连市甘井子区友谊街182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07工厂 航空制造 贵州省遵义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08工厂 空军装备 贵州省贵阳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10工厂 飞机修理 湖北省当阳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11工厂 航空 吉林省柳河县靖安街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12工厂 飞机修理 长沙市天心区暮云镇团山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13工厂 飞机制造 湖北省襄樊市谷城县茨河镇石井冲村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14工厂 飞机修理 湖北省武汉市建设大道417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15工厂 航空导弹 河南省洛阳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16工厂 电屏 山西省晋城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17工厂 空军设备 四川省成都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18工厂 航空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56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19工厂 高压开关 四川省彭州市丽春镇清河村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20军工厂 飞机修理 安徽芜湖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21军工厂 机械制造 河北省鹿泉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22军工厂 治疗仪 甘肃省天水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23军工厂 飞机修理 安徽芜湖市
⑵ 请教凤凰相机
凤凰EK-100,国产机里算最好的
http://www.photowind.net/bbs/UploadFile/2004-7/2004711348125.jpg
光圈优先自动曝光35mm单反机,焦距28mm~70mm,最近摄影0.35m
凤凰品牌的诞生
当年国家计委领导成员之一沈鸿院士,90岁高龄时在他简单而又充满智慧的书屋里向笔者讲述了江西光学仪器总厂(简称“江光”)组建的经过。
老人说:65年中央根据当时的战备形势对中国的工业布局作了一、二、三线战略部署,决定在华东地区组建一个综合性的光学仪器总厂生产“军工动员产品”。主管光学仪器生产的第一机械工业部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方志纯省长两议后决定把该厂设置在赣东北革命老区,当年革命前辈方志敏打游击的大茅山区。尽管受“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在德兴大茅山20平方公里的山沟里、树丛中,靠山、分散、隐蔽出现了一幢幢屋顶似民居,但设备先进的现代化厂房,颇有“东方蔡司”的味道。来自全国各地(主桥桥要由上海照相机二厂、上海电影机械厂、南京江南光学仪器厂、南京测绘仪器厂、南京工卡棋具厂五厂组建)的“好人、好马、好枪”集结在大茅山区开始了艰苦创业。这个工厂就叫“江西光学仪器总厂”。
凤凰品牌的诞生
1970年是江西光学仪器总厂初步建成投产的第一年,开始试制和生产上海照相机二厂设计的随迁产品海鸥205照相机,年产量从当初的几千台到80年代末的30万台,直至目前仍能达到年销售10万台以上。凤凰照相机的发展初期,巧遇几个利好机遇:一是国家制订民用相机产业政策,限制民用120照相机的生产,使一直生产135机型的“江光”赢得了发展时间,二是改革开放后带来的“彩照热”,200元左右的价格极其适合国内消费,使凤凰产品有良好的销售市场敏塌猛;三是国家主管部门多次集中全国优秀设计人才在“江光”进行相机开发会战,大批优秀科技人才进入江光,养成了良好的技术氛围,为凤凰产品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江西光学仪器总厂照相机产品的成名作是凤凰205型135平视取景照相机(83年前仍用原名海鸥205型)。凤凰205型照相机采用传统照相机造型美的全金属机身,制作十分精良、性能稳定可靠、镜头成像消晰、彩色还原准确,因而它在全国照相机测试评比中曾四次得冠,205系列照相机曾获全国第一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照相机质量评比(平视取景类)第一名或一等奖。一度是中国照相机市场上衫腊最抢手的国产照相机。由于205型照相机是上海照相机二厂的随迁产品,因此生产之初继续沿用上海轻工口岸出口注册。“海鸥”商标。随着时间的延续,205型照相机大批量产出,也有部分产品出口,一些电影机械、光学仪器产品相机问世,因此江光必须考虑有自己的商标及品牌战略。74年根据广州外贸的建议,总厂一度向一机部仪器仪表局呈报达建议命名“海燕”。79年一机部在江光开发生产凤凰JG301、JG303型照相机,市场反应非常好,为此总厂遂于1981年7月向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注册“凤凰”商标,1983年5月10
日经国家商标局批准,江光总厂正式起用“凤凰”商标。从此革命老区飞出了锃锃发亮充满生命力的“金凤凰”。
凤凰照相机的发展
1.凤凰平视取景照相机
金属机身乎视取景照相机是凤凰品牌的主流相机,已经上市的产品有:70年代初生产至今的凤凰205系列平视取景照相机;80年代生产的凤凰301型自动光圈平视取景照相机;90年代后生产的凤凰JG50型(98年称T981型)
镜头可交换平视取景照相机。凤凰250型135平视取景照相机的发展经历:
79年机械工业部在江光组织建国30周年献礼产品会战。江西光学仪器总厂与兄弟单位合作,首先开发出JG301自动光圈照相机。凤凰JG301型系列自动光圈平视取景照相机共有三种机型:使用F1.8大孔径镜头,1/500COPAL快门的凤凰JG301型自动光圈照相机。在JG301基础上增加手动光圈功能的JG301-M型照相机。在JG301基础上装用205镜头和快门的JG302型照相机。建国50周年国庆前夕,中国的照相机市场上又出现了一种新型平视照相机机型——凤凰JG50型镜头可换式,钢片快门平视取景照相机。凤凰JG50型镜头可换式35mm照相机主要性能规格表述如下:镜头接口:莱卡“L”型螺纹接口
快门类型:机械控制式焦平面钢片快门快门速度:B门、1.1/2000秒闪光同步速度:1/125秒以下闪光连线:调热靴座、PC插口自拍器:机械自拍器延时约10秒测距:双像重合连动测距测光: TTL快门帘幕漫射测光,半按快门释放钮,LED(灯)显示测光结果。凤凰JG50型照相机,1998年在中国称为凤凰T981型特种照相机,在日本被称为“安原一式”,原因是该相机的设计构思一度来源于日本的照相机专家,而相机的设计、制造者为凤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凤凰光学三十年为中国及世界的摄影爱好看提供了三个系列.不同的实用平视型照相机,充分表现了凤凰光学能够适应市场形势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照相机产品的能力。从1/300中心快门至1/500中心快门,继而至1/2000钢片帘幕快门;从普通的外测光至JG50采取的TTL快门帘幕漫射测光,这些测光方式的变更表达了“凤凰光学”能紧跟国际相机发展潮流,不断提高相机技术含量的努力。
2、最近十几年,国际上全自动照相机的发展异常迅猛。全自动照相机由于其外型美观、轻巧、携带方便,采用先进的电子技术,自动化程度高,极大限度满足了家庭旅游摄影爱好者,市场潜力较大。我厂从87年起进行全自动照相机的开发,起点比较高,在国内有相当影响。我厂还通过合资及来料组装方式上市各种自动照相机。2000年凤凰上市的自动照相机主要有PH40、PH40D、PH60、PH60D、PH70、PH70D、PH70AF、PH70DAF、PH99、PH99D、PH81、PH81D、PH007、PH07D、PH280、PH280D、PH380、PH380D、PH388、PH388D、PH5N、PH5ND以及小神镜系列PH ZOOM110D(38-110mm)、PHZOOM700D(38-70mm)、PHZOOM520D(38-52mm)、PHZOOM600D(35-60mm)等品种。
3、凤凰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越来越多的现代照相机采用“钢片快门”作为控制摄影曝光量的时间控制机构,这是因为钢片快门机构作为照相机一个不可缺少的完整组件,可以进行专业化生产。因此在规范的工艺及技术标准监督下,钢片快门的质量可以批量监控,制造成本可以大大降低,相机的使用质量也可充分得到保证。凤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生产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专业工厂,凤凰DC型35mm单镜头反光电测光照相机(DC303)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家税务总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联合颁发的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凤凰光学目前能上市供应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就有20余种,凤凰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共同特点是使用钢片快门,按控制方式又可分为机械控制纵走式钢片快门(简称机械钢片快门)和电子控制纵走式钢片快门(简称电子钢片快门)二大系列。早在80年代初,江西光学仪器总厂就着手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开发。1985年以技贸结合方式,从日本京磁株式会社引进了数万套YASHICA FX-3 Super 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散件进行组装,同时进行人员培训和技术消化吸收。经过数年的曲折与努力,与原机型相类似的国产相机焦平面快门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凤凰DC303照相机于1991年问世。DC303照相机以工厂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为依托,制作精密、性能稳定、质量可靠、外形精巧美观、镜头孔径大(F1.7,而FX-3镜头孔径为F1.9),很快打入国际市场,出口欧美等技术先进国家。
1993年以后,我厂根据市场形势又对DC303单镜头反光照相机进行了许多改进,形成了风凰系列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品种有:采用K型按口的DC303K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增加日期打印系统的DC303 DATA和DC303KDATA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具有多次曝光功能的DC303K MULTI-EXP 单镜头反光照相机;采用日本精工(SEIKO)电子钢片快门的DC838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值得需要向读者说明:钢片快门是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心脏,制作难度大,对材质要求高,过去只能依赖进口,从94年起凤凰光学于日本精工舍株式会社合作,目前已形成年产上百万只的生产能力,相当于世界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年产量的四分之一以上,可谓“凤凰快门,飞出国门,世界四分天下有其一”。该类快门90%以上用于出口,广泛应用于尼康、潘太克斯、理光、雅西卡、奥林巴斯等高级cpu单反照相机上。凤凰快门公司电子钢片快门,完全执行日本精工舍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检验标准。该快门结构上采用双幕帘遮光,前帘采用机械控制,后帘采用电子控制,可保证相机快门在剧烈震荡时不发生漏光,达到世界90年代水平,确保相机在多种环境下拍摄出优质照片。
1997年5月28日江西风凰光学仪器(集团)有限公司经营机制实行重大转变。优化资产结构的凤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上海证交所挂牌上市,成为我国光学行业、照相机行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以此为契机,董事会提出,企业股份上市了,企业内部的观点、管理也要“上市”,新产品上市的速度更要加快。同期凤凰光学由于“电子钢片快门”生产处于有序生产,生产量猛增,钢片快门由“进口”转为“出口”。从94年起凤凰光学技术部门一直在考虑让这些已经使用在日本尼康、理光、宾得、奥林巴斯等著名品牌单反机上的快门同样应用在凤凰系列单反机上。97年首先推出非常适用国情的普及型电子程序控制焦平面钢片快门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凤凰DC828系列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共有DC828、DC828E、DC858三个机型。凤凰电子钢片快门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使用凤凰光学与日本精工舍株式会社合作生产的MFC323七型电子控制纵走式钢片快门,快门速度B门——1/1000秒(12个阶段):闪光同步速度1/60秒,TTL中央重点测光,配PK口50mm/1.7标头,其他性能与凤凰机械钢片快门单反照相机类同。98年为满足众多国内消费者对凤凰产品的信任,推出了MD卡口的凤
凰DC500、DC700型电子钢片快门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凤凰DC900型机械钢片快门单镜头反光照相机。99年是凤凰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大发展的一年,推出的电子钢片快门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有:
——提高了闪光同步速度(提高至1/125秒)的凤凰DC828NE系列(有DC828N、DC828NE、oC858NE种)电子钢片快门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具有珍藏意义的凤凰DC1999版套装单反照相机。
——使用MD接口的凤凰DC505、DC701型单反照相机。
——推出的机械钢片快门单反照相机有:DC303NE(PK卡口)照相机:DC901(MD卡口)照相机。99年推出的单反照相机增添了多次曝光、景深预测功能及闪光同步线插孔,极大拓展了照相机的使用范围。99年在众多的凤凰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中,我们特别向读者介绍豪华版的凤凰DC20型及凤凰DCl0型单反机。前者是机械钢片快门型,性能与PK口的303NE,MD口的901机型类同;后者是电子钢片快门机型,性能与PK口的828NE、MD口的701、505机型相同。令人关注的豪华版DC20与
DC10MD口单反机的外型是德国设计大师卢吉·科拉尼教授重新设计的,外观风格既保留了凤凰DC单反相机的传统特征,又融进了科尼拉独到的设计思想,实现了西欧美学创意与凤凰光学精湛工艺的完善结合,使产品的整体面貌有了极大改观。凤凰豪华版的优点在于:当你端起相机 时,就会感到(大拇指正巧妙地托在输片扳手的凹槽中,相当舒适,输片扳手的反弯则提供了扳动扳手时的有效接触点,使输片过程更加平稳。相机的多重曝光按钮设计在食指较容易触及的位置,在拇指的配合下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多重曝光动作,是目前所见到最方便的机械式多重曝光装置。DC豪华版艺术梅花瓣型遮光罩也设计得十分美观实用,加上遮光罩后,调焦环便转移到遮光罩上,令使用者感到十分方便。
凤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还要特别向摄影爱好者推荐一架凤凰自主知识产权,由凤凰公司自行设计的光圈优先式自动曝光、电子钢片快门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凤凰EK100。该照相机由于采用CPU(中央微处理器)控制方式,大大简化了相机电子控制线路,使系统操作更简便可靠。快门闪光同步时间为1/125秒,是国产同类相机中最高的。相机曝光补偿在士2EV补偿范围内,以1/3EV间隔递增(减),使补偿更精确,相机还有景深预测、多次曝光等功能,大大提高了该类相机的实用功能。凤凰EK100光圈优先、自动曝光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研制成功,表明中国消费者使用国产高档单反照相机的时代已经到来!
凤凰迈入新世纪
世纪之交的一九九九年是凤凰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凤凰光学的喜事也特别多。一月,企业能过ISO9002国际品质论证。标志凤凰光学管理体系已与国际接轨。六月,“凤凰光学”任捷总经理代圾集团总公司出席了江主席在青岛亲自主持的“华东六省一市国企改革座谈会”,代表总公司向江总书记汇报了凤凰光学及凤凰照相机的发展情况,总书记听后非常高兴,多次称赞凤凰、凤凰照相机并意味深长地对大家说:“照相机要看凤凰”。七月,凤凰照相机的国内占有率已达10.79%,首次突破10%,列在中国销售的国内外所有的照相机市场占有率第三名。凤凰照相机市场占有
率已连续21个月排名国产相机首位。九月,凤凰光学产品作为江西及国内照相机行业的唯一企业产品陈列在光辉的历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成就展上,为祖国50周年的光辉成就增添绚丽光彩。十月,凤凰光学仪器集团总公司与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签订了数额为9293万元的债转股框架协议。凤凰光学仪器集团公司乘上了中国银行系统债转股的头班车,并且是第一乘客;标志着正在蓬勃发展的凤凰光学仪器集团增添了新的发展动力。
十一月,在杭州举行的99中国国际照相机器材博览会上,凤凰光学宣布新的凤凰商标图案及广告语。一、凤凰商标以光圈形态及镜头调焦的弧线组成富有动态美的凤凰;二、凤凰飞翔舞动的优美形象,象征集团事业具有活跃的动力,以简洁的弧线构成凤眼和凤冠,表现集团同仁秉承优秀的民族传统,并融汇于现代科技之中。三、“凤凰”两字内方外圆、刚柔相济。内方象征企业内部建立先进规范的管理运行机制;外圆寓意凤凰走向世界,建立起多界面、立体化的创新市场机制,售后服务无微不至,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四、商标的色彩,红蓝可互用,凤凰红体现中国传统色彩,象征凤凰在烈火中涅磐,也是凤凰原有的使用色。凤凰蓝色象征凤凰海阔天空,飞向世界。在博览会上凤凰光学展示了新世纪之初的凤凰新品。由凤凰自行开发的光圈优先、自动曝光、电子钢片快门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凤凰EK100 (样机称DC1000)。
由凤凰与日本安原制作所合作开发的集平视相机轻巧、使用舒适、噪音低;单反相机测光精确、镜头可交换之优点的镜头可换式钢片快门平视照相机凤凰JG50。由凤凰与美国世纪二十一多媒体出版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120旋转镜头全景照相机。凤凰步入数码时代的第一个数码照相机——150万像素凤凰SX-150型轻便型高分辨率数码相机。同月凤凰DC型35mm单反电测光照相机被国家科技部、国税总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技术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环保总局联合批准为国家重点新产品。这一切说明:凤凰光学将“一次比一次精彩”。十二月,凤凰被国家工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这也是中国光学行业、照相机行业诸多品牌中的第一个驰名商标。成绩只能说明过去的努力,也表达凤凰在新世纪必须继续努力进取。在更高的起点腾飞。
http://www.chyangwa.com/upload/photo-2/6288230708.jpg
⑶ 红旗20的解读红旗20、红旗传奇和国产相机发展
名声在中外相机收藏界不胫而走的红旗20,也和东风相机一样,与有些摄影功底的江青有关。江青除用哈苏相机,也用徕卡M3。毛泽东的一首七绝《卢山仙人洞照》,就是化名李进的江青用徕卡M3拍摄空败的,1969年中央电影工作会议,江青授意提出仿制徕卡M3等高级相机的计划。试制工作交给当时生产军用品的上海照相机二厂(现该厂已属上海海鸥相机公司)。该厂以徕卡M3为蓝本,从1969年开始试制,为了向建国二十周年(1949-1969)的国庆节献礼,将试制的相机定名为红旗20。由于时间过于紧促,加上技术装备力量有限,特别是配套镜头的设计复杂,许多新工艺及原材料有待进口和研制,未能赶上20周年的国庆节。到1970年才制造出首架红旗20样机。到同年年底共试制出10架样机。
样机采用徕卡M3的卡口,机身的胶卷表面定位距也与徕卡M3完全相同,为27.8±0.02mm。换句话说,徕卡M3用的镜头可安装在红旗20,性能完全匹配。这点与另一架国产仿哈苏的东风相机略有不同。
此外,红旗20还采用徕卡M3后背小开盖设计,打开装胶卷的底盖后,此盖可以掀开,在适当光源下可以进行放大及用灯欣赏,近距离摄影有毛玻璃对焦。快门为B、1-1/1000秒及X(1/50秒)。自拍延时8-12秒。取景器有50mm、35mm、90mm、135mm四种可变亮线框及叠像式对焦窗。无论试制品还是以后的正式产品,始终没有135mm f/2的镜头,红旗20虽以M3为蓝本,仍然参照M4的优良设计,与M3不尽相同:一是红旗20正面向侧面过渡的外形棱角分明,而M同甘共苦呈几十年一贯的圆弧形。二是倒片钮已改成搭扰折叠曲柄,M3则用手轮倒片。三是取景器设计及配用镜头规格更像M4,且增加35mm f/1.4广角亮线框取景提示。标准镜头也不再用M同甘共苦的50mm f/1.5,1967年推出时采用了M4的50mm f1.4,仿制的35mm f/1.4广角镜头也随红旗20样机一并推出。四是红旗20的感光度记忆盘设计与倒片柄同轴,且有捆花,安装斗枝颤定位珠,手感及方便均优于M3。1971年,红旗20正式投产,又将后背的小开盖改为大开盖、装胶卷更为方便的M4新背盖结构。正式投产后的红旗20背盖直接改为后开盖。这是区别红旗20试制品与正式产品的主要所在。
红旗20投产时,是供给制的计划经济,产品主要调拨到新华社等中央大新闻机构使用。当时一机三镜的造价超过二千元人民币。正式产品曾在香港摄影器材展览会、轻工产品展览会多次露面。当时一机三镜标价三千多港元。由一红旗20的工艺相对复杂,性能指标要求很高,造价高昂,国内市场需求面窄。到70年代后期,利润回报率较丰的普及相机市场兴起,根据国内新闻单位的规模,原计划生产二百架,结果1979年停产时,正式产品不过50架。这样,从1970-1979年的十年间,红旗20断断续续试制品算在内,不过只有60架,这大概是世界各国相机厂家模仿徕卡机型中,产量最少的械型之一,也是徕卡M系诞生以来大陆唯一的一款M系复制机。值得一提的是,红旗20与另一部国产哈苏机的东风相机不同。它在所有产品的机身编号均以生产年份打头。例如,7002编号的机身,就是1970年生产的试制品。
M3诞生之前,世界各地仿制的徕卡相机,有文字可查就有72种之多。M3诞生后,各仿制厂家才看到他们的仿制水准无论是制造精度、光学材料及加工工艺等,都有很大差距,才停止对徕卡新机型的仿制,转而走与徕茨合作开发的方向。如日本美能达与莱茨合作生产的美能达CL、徕卡CL、美能达CLE等就是这方面的尝试。
红旗20相机是中国人拷贝的机型,并有所改进。所以,红旗20若不是徕卡M系机绝无仅有的拷贝机,也是难得一见的凤毛麟角。它引起的不仅是中国相机收藏者而且还有国外相机收藏者的重视也就不足为怪了。1990年前后,在国外一架红旗20及标准镜头二手市场售价也不过一万元人民币。目前在北京,机身价格已飙升到三至五万元人民币。品相好的一机三镜价已突破九万元。
红旗20的镜头,虽然采用了进口高级光学原料,但全是中国自己设计制造的。它的50mm f/1.4、35mm f/1.4、90mm f/2三支镜头是当时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机械仪器研究所与上海照相机二厂联合设计研制的,曾采用当时东德援建的北京玻璃厂的光学镜片毛坯,精细研磨而成,当时这家研究所云集一批海外学成归国的光学专家,不但设计出毫不逊色于当时徕卡的镜头,而且还少量制造镧系稀土类高级光学玻璃镜头。1958年,该所曾研制f/0.8的大口径镜头,可以说中国当时光学工业的起步水平并不比日本差多少。这也是国内一些红旗用家,至今坚持认为自己手中的红旗20用的镜头素质高于徕卡镜头的原因。这也与国内摄影人士习惯以镜头分辨率来判别镜头的高下有关。事实上,红旗20的镜头分辨率也是十分优秀的,无论是中心及边缘的分辨率,都可与徕卡同规格型号M镜头相媲美。主、副叶片多达12片的标准镜头,与徕卡M的Summilux标准镜头一样有很高的精度和优异的离焦成像效果。但红旗镜头的其他性能指标如色的再现、透光率等方面还略有差别。以红旗标准镜头为例,透光率与徕卡同规格镜头差约1/3档曝光量,且对透射光有轻微偏黄现象。但这些镜头毕竟是国人自已制造的,是当时国内135相机的顶级素质镜头,依然是国内国外收藏界寻觅的珍品,与机身一起成为大陆相机“第二藏品”。 工业的发展要靠技术的积累,而且这种积累源自于工业文化的传承和市场竞争中的磨练。当然并非所有的工业发展都遵循此路,比如宇航、军工,当其被定位于国家战略层面的时候,这些工业在具备一定的条件后(包括政治意志,经济基础,知识储备等)可能会获得跳跃式的发展,但对于一个国家的整体工业格局,这显然不是正常的发展之路。相机制造业是结合精密仪器制造,精密电子和光学的高端产业,但同时又是一个必须依靠市场才能成长壮大的工业。绝大部分相机最终是作为消费品供消费的,所以相机工业的发展不可能指望国家从战略层面上予以扶植。换言之,中国作为一个工业文化传承薄弱的国家,不可能在现阶段发展出具有技术竞争力的照相机工业,但我们的确凭借劳动力的优势,发展了庞大的相机制造业(当然技术是人家的)。
实际上德国相机被很多国家仿制过,但仿制的出发点不同,最终的结果也不同。但有个基本规律,越是具有工业文明积累的国家,其仿制的层次也就越高;越是经历过市场竞争的仿制,越具有发展的后劲。可以举例说明。
苏联是仿制德国相机的大户,而且苏联在光学的基础研究领域实力很强,但工业传统的底子薄,利用高度集中的体制能干几件出彩的事,但要事事领先,没哪个实力。苏联人仿制德国相机,基本是减法仿制,也就是去除那些高难动作,剩下简单的做。这也是无奈,毕竟技术功底达不到。好在一场世界大战,让苏联人把人家德国的家底都搬了过来,在斯大林的亲自关怀下,苏联最成功的仿制--基辅4登场了。但制度决定了一切,没有市场竞争的考验,基辅4不过昙花一现而已。初期的基辅4型相机完全是用缴获来的康泰时散件在俘虏的德国技师的监督下组装而成,也是基辅型号中产品质量最好的,随着德国零件用完,基辅相机的品质开始走下坡路。最终,苏联的整个相机工业也没啥起色,最后落到个地摊货的地步。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有着优良的工业传统,自然在仿制德国相机方面有着自己的特色。英国曾经是制造业的大国,但自19世纪末期起逐步被德国赶超。我个人认为英国制造业的衰落很大程度上是英国人不善于在品质和成本上找到平衡。可以这么说,就某些行业来说,德国制造对英国制造的冲击就像日本制造对德国制造的冲击一样。说白了,竞争力就是技术优势加成本控制,或者是在任何一方面居于垄断地位。二战结束后,欧洲各国国力匮乏,不得不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这限制了德国相机进入英国。但英国社会(特别是国防、科研部门)需要精良相机。没有办法,一项奉行贸易自由化的英国为了节省银两不得不自己动手制造相机,仿制的范本就是徕卡3B。毕竟姜是老的辣,没想到,英国人搞的仿制一下子搞过头了,生产的里德相机无论在工艺水平、用料和性能上居然大有超出徕卡之势,只是成本居高不小。随着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欧洲各国的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外汇和出口管制随之取消。英国人不善于成本控制,最终仿制的道路也没走多久。大名鼎鼎的库克镜头至今仍然用1913年设计制造的研磨机磨制镜头,可见其工业积累的深厚。
日本在亚洲应该是最具工业传统的国家了。自明治维新后,日本铁定了要在工业上毕恭毕敬的向西方学习,而且引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市场竞争。可以说,日本的相机工业就是在学习德国和市场竞争中起步的。前者为日本的相机工业提供的技术积累,后者让日本的相机工业看清了发展的方向。正是在这两方面,日本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二战结束后,日本很快就抓住了美国这个大客户,产品品质虽然和德国有差距,但价格上的优势完全可以弥补过来。与苏联的仿制不同,日本的仿制是加法式的,不断在德国原型机的基础上尝试增加新的功能。随着技术积累的增多,技术也越来越成熟,结果原来的师傅一个接一个倒下去了,日本反而登上了相机工业霸主的地位。即使在今天,日本的相机行业仍然秉承了重视技术研发和相互竞争这样的传统(德国企业特别重视规避相互之间的竞争),从而越战越勇。
最后回到我们的“红旗20”。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1971年),中国唯一一台徕卡M型仿制机红旗20诞生了,它具有与原型机相同的测距联动式可交换镜头系统、相似的机械构造、同样的镜头卡口,加之产量极少每一台都是精工制作,也使得红旗20相机成为中国传统手动旁轴相机制造的巅峰之作。以至日本AJCC的著名相机收藏家陆田三郎曾在自己的著作《中国古典相机故事》一书中寄予很高的评价。 第一阶段是从1956年开始,建立了天津、北京、上海、福州、广州、哈尔滨和杭州7家照相机厂,1956年,“大来”牌相机问世;1958年,北京仿制原苏联“卓尔基”、天津仿德国“阿泰萨”形成幸福-1型、上海仿“莱卡”-1型形成上海58-1型,批量生产后改成上海58-Ⅱ型,上照厂还研制了海鸥4系列相机,其中海鸥4A型相机的研制非常认真,其卷片及计数系统、多次曝光机构独具一格、科学合理,上照厂还仿制了莱卡M3取名为“红旗”,仿“哈苏”500S/M取名“东风”;1964年,上照厂开始仿Minolta SR-1研制海鸥DF型135单反相机,于1971年开始销售;1971年11月,海鸥DF-1问世。
第二阶段是从1973年开始,建立了常州,无锡、苏州、丹东和青岛5家照相机厂,哈尔滨电表仪器厂、江西光学仪器总厂、永光厂、金光厂、明光仪器厂开始兼产相机。1973年,四川华云等五个光学厂联合开发珠江S-201单反相机,于1978年生产定型;机械工业部哈尔滨电表仪器厂同期开发孔雀DF单反相机。
第三阶段是从1978年开始,又出现了武汉照相机厂和宁波华光照相机厂、北京华北光学仪器厂、总后南京3304厂、西北光学仪器厂、河南云光厂、无锡湖光仪器厂、湖北华中精密仪器厂、宁江机械厂、甘肃光学仪器厂、上海第二光学仪器厂和上海光耀灯具厂开始兼产相机。1978年,机械工业部仪表局成立凤凰牌系列照相机联合设计组,开始研制出JG系列带电测光或电子快门自动光圈相机,其中JG301型1978年开始设计、1979年通过定型鉴定、1981年正式投入生产,是国内第一种AE相机,设计参照了Konica C35-FD和CanonQL17相机;JG302型设计时参照了西德Optima 535型相机的电子程序快门设计,曝光范围EV-1~18;JG303M型1980年下半年设计,1983年3月通过定型鉴定,设计参照了Pentax ME和Chinon CM4相机,其结构和功能均具有国外80年代水平,是DF相机更新换代的产品,其50mm/F1.4大光圈标准镜头,1~1/1000秒钢片快门、SPD蓝硅二极管作TTL镜后测光,即使在今天仍属国内先进水平;JG304-A型参照了Konica、Ricoh、Fuji和Chinon塑料机身内藏闪光灯相机的设计;JG304-C型是304系列产品□□□□能最全的一个机种,其设计主要参照日本Minolta SD型相机,其内在质量和外观水平已达到日本当时产品水平。在这期间,1981年,华山35DF-S单反相机开始开发,1985年问世;1984年,长城PF-1单反相机通过设计定型鉴定;海鸥DF-3型TTL相机设计定型;明光厂和金光厂联合推出明佳MC-K1000和金都S-207。在相机专用电路方面,1976年国内就开始研制电子快门集成电路,1980年兵器工业部207所又研制了电子程序快门的集成电路,湖北襄樊仪表元件厂、上海钟表元件厂、上海无线电7厂都相继研制成功电子程序快门的集成电路。至1983年,国内相机生产厂(包括兼产厂)共34家,已鉴定生产45种型号相机,其中120型相机有20种,各种135型相机有25种;35种是国外五十年代水平的产品,10种是从1978年开始研制的电测光照相机。到1985年,全国相机产量为180万架。在这段时期,由于国家长期处于计划经济,国内商品紧缺,相机市场长时间处于卖方市场,相机供不应求,各相机厂一派欣欣向荣景象。各相机厂本应借此机会加快新品开发,但各相机厂却忽略了相机技术的更新换代、因循守旧。从1983年到1987年,在这5年间,我国相机生产厂及其相机品种规格几乎没有发生变化,从而使各相机厂在进入88年后突然陷入极其困艰的境地。
第四阶段是从1988年开始,在这段时期,相机工业大起大落、进口相机水货泛滥成灾,相机技术停滞不前,各厂家处于探索,徘徊和混乱状态。进入“75”后,135机械平视取景相机成为市场紧俏商品,一段时间内供不应求,但随着消费者对相机性能要求的提高以及进口相机的大量涌入,性能优良的电子自动相机被普遍接受,使国产135平视取景照相机供大于求;此外,由于原材料、元器件、设备、工模具及检测仪器等基础工业以及相关的科研试制、教育、行业规划政策等相应机构未能建立起来,没有换代产品、品种矛盾突出,厂家处于极其艰难的状态。1989年前相机行业大部分企业都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力量开发塑料相机,但几乎全军覆灭,这主要是由于技术落后、管理效能低下、工艺纪律松弛、员工不负责任,工作质量差、企业急功近利、不注重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1989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国家宏观调控过旺的消费需求以及大量走私逃税舶来品流入市场,使通过引进的生产线组装的相机的销售陷入困境。
第五阶段是从1993年开始,相机工业开始复苏,市场竞争异常激烈。1992年初河南华夏光学电子仪器厂在华夏841相机基础上推出华夏843相机,镜头为六片四组双高斯对称型镜头、分频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40mmF2,电子测光采用微型集成电路,整个电子系统十分紧凑,同时具有多次曝光功能;上照厂研制出海鸥ZQ6-35全景相机和海鸥QCK-180全景扩印机。1993年上照厂推出DF-300x,在DF-300基础上开发生产了DF-200和DF-300M;江西光学仪器总厂推出DC838和DC838AW单反相机及Ls930全自动相机,多家企业推出各种型号的LS相机;这一年出现多家合资企业;江西光学仪器总厂与台湾拓汉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建立江辉照相器材有限公司、北京照相机总厂与香港宝源(中国)光学工业有限公司合资组建北京北照·宝源光学工业有限公司、常州照相机总厂与香港丰达仪器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常丰照相机有限公司,苏州照相机总厂与香港华博工业有限公司等四方投资兴办苏州依利法照相机有限公司、上照厂与普立尔照相机股份有限公司合资、青岛照相机总厂与台湾青腾照相机公司合作,而甘肃光学仪器工业公司与日本旭光学(Pentax)合作生产。1994年8月浙江上虞铁阶摄影总汇推出“神龙”120单镜头反光座机。1995年浙江大学国家光学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韩国设计出FF-222S相机。1997年,江西凤凰光学仪器(集团)有限公司解决了变焦镜头关键零件变焦轮的加工问题:以光学平面硬膜工艺代替传统镀膜工艺,应用和推广CAD技术,缩短产品设计和模具制造周期,完成了大光学改造,促进了光学塑化和非球化。1998年,上海海鸥照相机有限公司40年大庆,推出数码相机DC-33,杭州照相机械研究所与日本尼康公司合作,筹建成立亚杭公司。在这段时期,通过产品结构大调整,生产的产品更贴近市场,照相机械产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更能适合广大消费者的要求;平视取景相机己基本能满足各不同需求层次的要求,但单反相机目前的水平只限于中低档,一些高要求的专业型相机和全自动单反相机目前还不能满足要求,到1998年,据不完全统计,从事照相机械产品生产的企业有111家,相机生产企业26家,彩扩冲洗设备生产企业28家,照相器材生产企业57家,但主要相机生产企业全国只剩下8家。
上海海鸥照相机厂
1957年,在上海四川中路惠罗公司的一间阁楼上,在三个月时间内上海58-1型相机被研制出来,拉开了我国相机生产的序幕;60年代初,上照厂设计生产了“上海4型”双反相机、“203”相机、DF单反相机,1964年开始出口4型120双反相机,改变了我国相机只进口无出口的局面;70年代初,在松江中山东路70号新建上海照相机总厂;1985年研制成功DF-1ETM内藏测光相机;此后引进生产DF-300单反相机;在度过一段漫长的困难时期后,1996年4月10日转制为上海海鸥照相机厂,将原海鸥公司转制为上海海鸥照相机有限公司;至1997年,形成了DF300幕帘快门和DF200钢片快门两大系列,并开发了一系列的镜头。
江西光学仪器总厂
江西光学仪器总厂于1965年在大茅山区建厂,1969年基建完工后,由上海照相机二厂、上海电影机械厂、南京光学仪器厂,南京测绘仪器厂和南京模具厂联合内迁组成;1981年开始靠贷款搬迁重建,1988年全部完成由大茅山区到上饶市的搬迁工程。80年代生产凤凰205型相机,风靡大江南北,1990年7月研制出单反相机,1992年研制出DC303单反相机,1993年与日本精工株式会社合作生产电子钢片快门,1995年开发出DC818型相机和28~70mm变焦镜头,1996年研制出一次性相机并出口美国,1997年DC828~DC858相机上市,变焦镜头群18-28mm、28-105mm、28-135mm、28-200mm、70-210mmF4、75-300mm纷纷上市,全自动相机PH8BF、PH280、PH380、PH480于1998年2月上市并推出首架自动变焦机PH ZOOM(38-110mm)。
甘肃光学仪器工业公司
创建于1966年,是由南京、上海、哈尔滨电影机械厂及陕西仪表总厂联合内迁的三线企业。1979年开始生产JG304型程序快门照相机,1988年生产JG系列相机,1991年起生产PG系列相机,甘光公司已经成为具有亚洲一流水平的特大型光学镜头加工企业。
重庆明佳光电仪器厂
1972年开发生产美多牌135单反相机,80年行初期开始生产S-201相机,80年代中期生产珠江S-207内测光单反相机,目前正致力于明佳MAE1900高档单反相机的研发。
⑷ 原来的上海电影机械厂南市区斜土路98号现在是什么厂子
好像是住宅区啊⑸ 凤凰光学的公司简介
成立情况与历史沿革 凤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的母体为江西光学仪器总厂。该厂是1965年9月经国家计委批准在赣东北山区动工兴建的精密机械和光学仪器大型综合光学仪器企业。1969年基建完工后由上海照相机二厂、上海电影机械厂、南京光学仪器厂、南京测绘仪器厂和南京模具厂部分内迁组成。1970年9月由一机部下放给江西省机械工业厅主管,1971年全面投产。 1980年收态碧回全部投资。1981年10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重点建设项目,进行搬迁重建,1987年底全厂由原大茅山区搬建至上饶市区。至1988年底 累计上缴利税8459万元。 江光总厂建厂初期生产规模为总产值1540万元,年产各种精密光学仪器21000台(具)。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入和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江光总厂及时转变观念,扎扎实实地转机换型,从加大科技开发和技术改造力度着手,不断扩大主导产品的规模与竞争力以适应市场。至1996年底,江光总厂主导产品销售收入已达10870万元,生产照相机 、望远镜、测绘仪器共35046万架(具),生产光学镜片360万片,生产和经营均已取了飞速的发展。
目前,江光总厂占地面积达35.8万平方米,其中生产区占地14万平方米。全厂建筑面积达23万平方米,其中生产区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江光总厂现共有职工4300人(不含离退休人员)。全厂拥有近2000多台主要生产设备和仪器,其中从发达国家引进的高精尖设备40多台。全厂固定资产原值208.5.23万元,净值15887.97万元。目前,江光总厂已具有光学、机械、电子专业的综合、开发、生产能力,具有光学冷加工、金加工、热处理、表面处理和注塑压铸等工艺手段,工业水平达国内先进水平。1979年以来,研制成功并获部、省鉴定的凤凰301电子自动曝光照相机、凤凰205B电测光照相机、205D多次曝 光照相机、DC303单镜头反光系列相机、604红外调焦自动塑料相机、35MM环幕摄影机、1600X生物显微镜、DS3正像水准仪、DSZ3自动安平工程水准仪、电子经纬仪等新产品共50多项,其中11项填补国内空白,29项获国家科学大会奖、国家经委新产品金龙奖及部、省优秀新产品奖。其中,“六五”科技攻关项目光学冷加工最佳工艺参数的研究,应用环幕摄影机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9月被江西省政府确认为区 外高新企业。江光总厂1992年经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等六部委批准为大型二档企业,1994年获江西省“有突出贡献企业”称号,1995年获“中国机械工业优秀企业”称号。 本公司是1997年1月7日经江西省股份制改革联审小组埋李办公室(赣股 国人)(1997)01号文件批准,由江光总厂独家发起,以募集方式筹建凤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据此成立了本公司筹委会产工负责本公司的筹备工作。江西省股份制改革联审小组于1997年弯闭迟3月31日以赣股(1997)02号文批准本公司设立。
⑹ 9O年代老式放影机型有几种
一是长江牌16毫米胶片放映机,好象是成都电影机械厂生产的,我到部队时已经基本不用了。二是解放牌35毫米胶片放映机,这是上海电影机械厂生产的,用的时间比较长,印象较深。至于电影院用的什么品牌放映机不太清楚。80年代后期我从部队转业后就改行了,90年代向后用什么品牌电影放映机不清楚。
⑺ 谁有白桦的简介
白桦,剧作家、诗人。原名陈佑华,河南潢川县人[5]。1942年春,与孪兄叶楠(陈佐华)一同考入潢川中学(今潢川高中)初中部,课外大量阅 作家白桦
读文学作品,从中学时期,就开始学写诗歌、散文、小说。1947年参加中原野战军,任宣传员。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宣传干事、教育干事、师俱乐部主任职务。1952年曾在贺龙身边工作,此后在昆明军区和总政治部创作室任创作员。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开除党籍、军籍,在上海八一电影机械厂当钳工。1961年调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任编辑、编剧,1964年调武汉军区话剧团任编剧。1979年平反,恢复党籍,在武汉军区文化部工作。1985年转业到上海作家协会,任副主席。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6] 著有长篇小说《妈妈呀,妈妈!》、《爱,凝固在心里》、《远方有个女儿国》毁哪、《溪水,泪水》(译有英文版)、《哀莫大于心未死》、《流水无归程》、《每一颗星都照亮过黑夜》,诗集《金沙江的怀念》、《热芭人的歌》、《白桦的诗》、《我在爱和被爱时的歌》、《白桦十四行抒情诗》,长诗《鹰群》、《孔雀》,话剧剧本集《白桦剧作选》(内含《红杜鹃,紫杜娟》、《曙光》、《今夜星光灿烂》)、《远古的钟声与今日的回响》(内含《吴王金戈越王剑》、《槐花曲》、《走不出的深山》)、《一个秃头帝国的兴亡》(译有英文版本),《孪生兄弟电影剧本选》,散文集《我想问那月亮》、《悲情之旅》,短篇小说集《边疆的声音》、《猎人的姑娘》,中短篇小说集《白桦小说选》(译碧余运有法文版)、《白桦的中篇小说》、《沙漠里的狼》,随笔集《混合痛苦和愉悦的岁月》,电影文学剧本《山间铃响马帮来》、《曙光》、《今夜星光灿烂》、《苦恋》、《孔雀公主》(均已拍摄发行,并译有外文版本),演讲集《白桦流血的心》等。
诗——白桦
有一株白桦, 立在我窗旁, 覆盖着积雪, 像披着银霜。 毛茸茸的枝上 冰凌儿挂满。 像雪做的衣边—— 流苏闪闪。 白桦笼罩着 梦似的寂静, 金色的火星 在雪花上跃动。 朝霞懒懒地 照在它四周, 将更多的银屑 洒遍枝头。 《白桦》是俄国著名诗人叶赛宁的抒情诗。诗歌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悔梁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出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读这首诗,除了感受诗歌意境的美之外,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⑻ 八一电影机械厂的历史沿革
该社创建于1932年,曾试制出中国最早的电影放映机──标准牌35毫米固定式放映机。1951年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接管该社,租用其全部设备,并于1952年1月2日正式组建新厂,厂名为中央军委总政文化部电影机器修配厂。1952年 5月首次生产了“八一”型16毫米移动式放映机。
1953年生产出解放牌101型35毫米移动式放映机,所用元件全部国产化。1954年试制出解放牌102型35毫米移动式放映机以及其他 7种配套新产品。1957年,研制成功解放牌 103型35毫米移动式放映机,同年6月,厂名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机械厂。1958年研制的脚踏接片机、16毫米印片机、ST-A型动画字幕摄影台等制片设备,填补了中国电影制片设备生产的空白。1961年,该厂生产的井冈山牌 103型35毫米流动式放映机被国家正式列为出口产品,随后又相继生产了一系列电影护片、制片辅助设备。1966年以后,该厂除向全国用户提供26种新的制片和测试设备外,还研制生产了35毫米双片道放映机。1977年该厂制造了FTM-35毫米天文馆专用放映机。1979年生产的井冈山 104-X型35毫米氙灯放映机在中国放映机光源改革上具有更新换代的意义。此后,103-GX型35毫米固定式电影放映机、103A-Y型、103A-X型35毫米移动式放映机等新光源机械相继问市。1982年2月,厂名正式改为八一电影机械厂。在此期间,又有12种制片新产品投入市场。1983年以后,该厂的YLQ程控印片机获文化部科技成果二等奖。30多年来,国内电影制片厂、洗印厂大部分印片设备是由该厂提供的。它的产品远销北美、欧洲、非洲和东南亚地区。80年代以来,该厂除了生产电影机械以外,还从事彩色扩印设备、照相机械、医疗器械、印刷机械等方面产品的开发和制造。
⑼ 35mm井岗山电影放映机是哪生产的,最后一批出厂的是哪个型号
上海八一电影机械厂生产。井冈山104-X2型号放映机。
后来上海八一电影机械厂改为上海八一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移动放映机有105型、2000型(没有井冈山)
⑽ 8.75毫米电影的产生及发展
20世纪20 年代末,有声电影问世,由于要在35 毫米电影胶片的齿孔内侧留出记录声音的位置——声带位置,只好压缩画面的面积,把长宽尺寸分别改为22 毫米和16 毫米,银幕上的画面长宽高之比也就改为 1.375∶1。但大致上仍与“黄金率”相差不多。电影银幕的长宽比例是与胶片完全相适应的。于是在1965年,8.75 毫米电影便产生了。是一种中国独有的窄胶片电影。系1965年经文化部审定批准的影片规格。这种影片耗片量为35毫米影片耗片量的十六分之一,放映设备轻便,运输 方便,拷贝与放映机价格均较低廉,是为偏僻的农村、山区、边远地区、海岛及其他交通不便地区的人民看电影而专门设计的片型。
⒏75毫米电影的制造是于1964年开始的,由第一机械工业部、文化部、国家科委组成的中央电影支农指挥部,号召全国各省市有关厂家试制8.75毫米电影放映机。鉴于青岛电影机修配厂(现为青岛照相机厂之一部分)有多年维修电影机和试制三镜头幻灯机的基础,1965年底,该厂承担8.75毫米电影机的试制任务。
1966年,青岛电影机修配厂根据中央电影支农指挥部提出的“简易、轻便、坚固、经济”的要求,先后派人去上海八一电影洗印厂和南京电影机械厂等单位学习考察,并参照从日本引进的8毫米无声小型放映机的工作原理,开始设计研制唯谨。10月试制出样机,定型为8.75—1。针对试映出现的问题,而后对样机进行了改进,在其马达后面增加一个涡轮,将分离的收片机改放在放映机上。这一改进,缩小了体积,减轻了重量,并定型为8.75—2。1967年,在8.75—2型样机的基础上,又改装了供片盘和收宏枯片盘的位置,使其更为合理,定型为8.75—3。此后,又取消了放映机的变压器,改为马达变电,定型为8.75—4。1968年,将4型样机的扩音机改装在放映机的后盖上,进一步缩小了放映机的体积,定型为8.75—5。同年,为提高放映机的放映质量,再度将画面与声音的同步由80个格改为40个格,定型为8.75—6。1969年,将放映机的放音功率从5瓦加大到8瓦,使观看人数从300人左右扩大到500人左右,定型为8.75—7。
1970年,青岛电影机修配厂在对产品图纸进行系统整理与修改的基础上,最后定型为8.75—8,并投入批量生产,当年生产80台。8.75—8型电影放映机批量投产以后,山东省和青岛市有关部门先后投资25万元,增添了各种设备仪器112台,使生产能力达到年产100台。1970年3月,青岛电影机修配厂改称青岛电影机厂,专产8.75毫米放映机,1970~1973年,8.75—8型电影放映机累计生产了280台。之后,由于山东电影机械厂被定为电影机专业生产厂,而青岛电影机厂已具备照相机生产的条件,1973年停止了电影机的生产。
⒏75毫米影片的技术设计比较合理,胶片利用率较高。放映片窗面积为27平方毫米,比国外流行的超8毫米影片约大5平方毫米,因此在相同条件下,银幕亮度和画面清晰度都优于超8毫米影片。此外,由于采用了磁性声带,还音效果也较好。20世纪70年代中,中国8.75毫米影片的放映单位曾达到了六万个以上,一部故事片常需制作一千多个拷贝,但到80年代以后,由于蔽山洞电视机的普及,8.75毫米电影与国外超8毫米影片的处境相似,逐渐被新的产品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