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影指南 > 世界电影史重点知识

世界电影史重点知识

发布时间:2023-05-25 21:14:51

A. 请问“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电影学专业”考研时,那二十多本参考书,哪些是重点必看的,哪些只要过一遍就

611艺术概论主要看《艺术概论》王宏建;、《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电影史论重点看才思考研小编加粗那几本。

《经典电影理论导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2013年版 [美] 达德利·安德鲁 李伟峰译

本书是美国著名电影理论家达德利·安德鲁的经典著作,清晰透彻地挖掘了经典时期主要电影理论的传统与核心。

《电影是什么?》文化艺术出版社(法)巴赞

《电影是什么?》是一本由法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巴赞的作品集。巴赞这部文集并非一部初衷便为撰写成书而刻意准备的严谨的电影理论专著,书中各个篇章最初都是杂乱地分布在各种报纸、周刊、杂志和小册子中,最终才结成厚厚的四卷本文集。巴赞逝世后,《电影手册》编辑部和巴赞夫人根据巴赞遗愿,从四卷本文集中选出27篇文章,编成《电影是什么?》的定本。然而正是这本只有27篇文章的《电影是什么?》,后来被西方电影学界誉为“电影的‘圣经’”,也为巴赞赢得了“电影的亚里士多德”的崇高称谓。

《电影美学》中国电影出版社巴拉兹·贝拉

本书是匈牙利著名电影理论家巴拉兹·贝拉的重要著作。作为电影美学理论的大家之说,这本书在电影理论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本书核心内容是通过电影艺术形式的发展过程及电影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联系来探讨电影艺术本性。书中关于无声电影艺术经验的总结、关于有声电影的功过和电影艺术的三大特点等论述,至今仍被电影研究家广泛引用。

《中国电影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李少白

目前对中国电影史表述最为完整和规范的一本教材,李少白先生的经典著作,必读之书。

《中国电影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版 钟大丰、舒晓鸣著作

北京电影学院本科教材,电影史方向必备书籍。

《影心探颐》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年版 李少白

书中的文章,是李少白先生根据他新时期以来为电影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授课或学术会议发言的稿本扩展整理而成,对电影教学或自学电影知识有比较切实的参考价值。

《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年版 程季华、李少白、邢祖文

本书以时间为轴,详细的描述了中国电影的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与奋斗历程,作品叙述富有感染力。

《当代中国》电影卷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当代中国》丛书编辑部

相当于中国电影理论、电影史发展的网络全书,建议入手。

《西方电影史概论》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年版 邵牧君

《西方电影史概论》的主要内容是:这不是一本电影史。作者只是对西方电影史上的某些问题作了些十分肤浅的论述,或者说,只是就怎样看待西方电影史的问题谈了些不成熟的看法。对于不熟悉西方电影史的读者来说,这本小书也许能起一点增长知识的作用。我们读西方的一些电影史著作时,由于其中提到的影片作者们绝大部分都未看过,而那些作者们又往往是在假定读者已经熟悉这些影片的前提下写他们的书的,所以容易愈读愈糊涂,不能完卷。作者这本小书可能没有这个毛病,一是作者自己吃过读那种书的苦头,本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尽量介绍背景材料,不讲没头没脑的话。

《世界电影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美)克莉丝汀·汤普森大卫·波德维尔

《世界电影史》是一部在欧美电影史论界广有影响的世界电影史著述,也是一本在西方国家十分畅销的电影教科书,美国许多大学的电影系和传播系均以此书作为教材。此电影史论浩繁渊博,系统周详,上至电影诞生,下至20世纪80年代,主要从剧情(故事)影片、纪录影片、先锋实验影片三大块来综述百年电影发展史。

《世界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年版 (法)乔治·萨杜尔

书名原文:Histoire cinema mondial des origines a nos jours:乔治·萨杜尔,法国电影史学家 。对世界各国的电影事业概况、思潮流派、创作倾向、重要作品和人物做了全面的论述。

《世界电影史3》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版 (联邦德国)乌利希·格雷戈尔

本书是联邦德国著名电影史家乌利希·格雷戈尔继《世界电影史》第一、二卷之后的另一部著作,作者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1960年以来世界各国电影发展的概况,尤以较大篇幅对各主要电影国家的电影经济、电影流派、重要导演及其影片作了客观而详尽的评介。插入了影剧剧照三百余幅。此外,《附录》中还编列了大量的人名、片名等索引。因此,作为世界电影史的一家之说,本书对外旧电影研究者来说,不失为一部较有价值的参考书和工具书。

B. 我想考编剧的研究生,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哪个更好考啊

艺术研究院……我的看法可困做誉能有所偏颇,首先,它的寝室和教学区是分开的,你要坐地铁上下课……_(:зゝ∠)_
其次,它比较像一个养老圣地,学术氛围以及和导师的交流,都比较……
再然胡知后,你有中意的导师吗?北汪段电也好,艺研院也好,去见过聊过吗?

C. 想报考的南京师范大学戏剧影视学电视电影方向没有给出考研的参考书目怎么办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复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01方向:
⑤F012古代戏曲作品评论
《中国戏曲选》,王起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元明清戏剧分类选讲》,欧迹咐阳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02方向:
⑤F013影视美学
《影视美学》,彭吉象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吵斗电影史:理论与实践》,[美]罗伯特·艾伦,道格拉斯·戈梅里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年。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01方向:
⑥文学理论基础
⑦戏剧理论基础619 中国古代文学史论:
《中国古代文学史》,郭预衡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620 影视史评:
《世界电影史》,[美]克莉丝汀·汤普森、大卫·波德维尔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中国影视艺术简史》,谢柏梁、袁玉琴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版;
《西方先锋派电影史论》,华明著,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版;
《当代港台电影研究》,孙慰川著,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年版;
《新语境中的中国电视剧创作》,白小易著,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年版。

810 中国古代戏曲史:
《中国戏曲发展史》,廖奔、刘彦君,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811 影视理论:
《影视艺术概论》,周星主编,高姿碰纯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陆晔、赵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观念与范式——类型电影研究》,沈国芳著,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版;
《影视声音造型艺术论》,魏南江著,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年版;
《影视视听语言》,陈吉德等著,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年版。

D. 关于中国传媒大学考研的参考书目选择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考研近几年变化较大,根据2021级最新考试信息

初试考试科目:

(2021级为第一年变革,考试内容和过往都不一样,但切勿过于应试的按2021级考试内容,去准备2022级,建议在新大纲出来之前适当加入动画学和手绘复习。)

动画艺术学(学硕)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83主题写作

④883人文社科基础

广播电视(专硕)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783主题写作

④883人文社科基础

其中,[783主题写作] 无指定参考书;

[883人文社科基础] 推荐参考书目为:

1.刘跃进主编:《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9.

2.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3.张世英:《哲学导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4.[美]大卫·克罗图、威廉·霍伊尼斯:《媒介·社会:产业、 形象与受众》,邱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糖心柯德动画考研

E.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考研分享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考研分享

今年由于某些事情的原因让考研变得更加不平凡,虽然到了拟录取这一步,但内心的激动也不知道怎么表达出来,脑海里浮现的仍是考研一年来经历的一幕幕。今天写这个经验贴一方面是想分享一下自己的考研心得和经验,另一方面也是想能让大家少走弯路,哪怕只帮到你们一点也好。我和大家一样也都有过迷茫,有过彷徨,有过力不从心和一次次的想要放弃,但最终我还是坚持了下来,最终打赢了这场硬仗!

F. 电影的由来

早在1829年,比利时著名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发现:当一个物体在人的眼前消失后,该物体的形象还会在人的视网膜上滞留一段时间。这一发现,被称之为“视象暂留原理”。

普拉多根据此原理于1832年发明了“诡盘”。“诡盘”能使被描画在锯齿形的硬纸盘上的画片因运动而活动起来,而且能使视觉上产生的活动画面分解为各种不同的形象。“诡盘”的出现,标志着电影的发明进入到了科学实验阶段,1834年,美国人霍尔纳的“活动视盘”试验成功。


(6)世界电影史重点知识扩展阅读

电影理论的发展和各次重要的电影创作运动紧密相关。苏联学派的探索、法国和德国的先锋派实践以及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分别启发了蒙太奇理论、先锋派理论和真实美学的建立。法国新浪潮运动与法国电影手册派交相辉映,享誉世界。

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和巴赞的长镜头理论深化了我们对电影的认识;电影作者论则强调了导演的核心作用,加强了对电影实践的指导。而好莱坞的制片厂体制、类型片模式及后来的新好莱坞独立制片是电影产业化的典范。

G. 求上海戏剧学院业务课一614电影电视基础理论考研解读与资料

2021年的考研初试已经结束,上戏业务课一改革的面纱终于被揭开了。

从21年初试的真题来看,这门科目并没有特别为难同学们,考察的内容相对而言,比往年611文艺研究能力综合测试与336艺术基础的戏剧、戏曲部分要基础很多。

现在就跟着才思小编一起来看看这门科目的特点吧,才思小编将以这个科目的内容、考试范围、考试题型、参考书资料以及真题解析来给大家介绍!

一、614电影电视基础理论概述

614电影电视基础理论是21年上戏考的一大改革,其实这个科目可以直接对应往年611文艺研究能力综合测试跟336艺术基础的电影、广播电视的内容。

614电影电视基础理论是学术型硕士戏剧与影视学电影史论研究、影视与新媒体研究,专业硕士电影专业、广播电视专业的业务课一考试科目。

这门科目在考试时,是第二天上午的时候考察,考试时间为8:30-11:30,考试分值150分。

通过分析21年的真题,上戏对614电影电视基础理论的考察范围主要集中于:中国电影史、世界电影史、电影理论、中国纪录片史、广播电视史论以及电影电视作品分析这几个部分。

二、614电影电视基础理论真题解读考题类型:简答题(5道)

答题要求:1.要有论据来论证论点,论据切勿重复2.研究生考试初试考察的是考生的创新能力和学术素养,自命题的主观题部分凡发现“模式化、雷同化”答题内容,一律给予评分标准的最低等次的分数。

真题解析:从21年的真题来看,614电影电视基础理论的题量不多,但每道题的分值高达30分,对同学们的答题能力是个考验。但同学们不用太担心,614电影电视基础理论的考试内容还是比较基础的内容,如“德国新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这类题都是很基础的内容。从21年的真题里,我们可以看到考察的知识点都是很基础,在参考书里很经典的内容。这就要求同学们熟读书籍,掌握基础考点。接下来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复习应该怎么进行。首先是答题训练。同学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做一做参考书里的课后习题,这些书大都是本科教材,题目应该不难找。还有就是可以通过往年专业一真题里的戏剧、戏曲题目,来进行练习。其次是中国电影史,这官网给的是《电影名片十五讲》、《当代中国电影的工业与美学 1978-2008》,有一定的阅读难度,但也是必读的书籍。这里比较推荐同学们可以加入李少白先生的《中国电影史》,这本中国电影史将中国电影发展历程分成十个时期,可以很好的整理中国电影史的框架。还有就是可以通过钟大丰《中国电影史》,就是北影的小灰本,阅读难度很低。外国电影史的内容比较杂乱,大卫《世界电影史》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梳理世界电影的发展,整理起来的难度比较大。同学们在总结的时候最好是按照国别整理,这样可以更好的针对世界电影史里的重点国家进行梳理复习。这个工作量很大,如果没有时间可以看才思考研《中外电影史论三驾马车·外国电影史论》,全部给你整理好啦。电视史其实可以跟纪录片一起进行复习,两者的结合还是比较深的,官网给出的是吴保和《中国电视剧史教程》,这本书一定要读,掌握中国电视剧的发展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基本特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同样的复习思路也可以用在方方的《中国纪录片发展史》上。在复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做一做参考书里的课后习题,这些书大都是本科教材,题目应该不难找。还有就是可以通过往年专业一真题里电影、电视的题目来进行练习。

三、614电影电视基础理论参考书目

这门科目在官网里有公布参考书,在加上近年来考题的考试形式,以及考上的同学的复习情况,同时也有高分大神的指点,我们归纳总结出来了下面的参考书。

《电影名片十五讲》 厉震林 文化艺术出版社

这本书是老师上课讲义,分析了中外的经典影片,去年初试里的《肖申克的救赎》在这本书里就有解读。

这本书的内容简练,用于打基础最为合适。

这本资料紧密结合广播电视飞速发展的现实,以新的时代理念和中外参照的视野,总结了中国广播电视艺术发展理论,并比原书更好把握。

8.《614电影电视基础理论考研真题》·才思考研考博上海戏剧学院教研组编

2021年上海戏剧学院614电影电视基础理论的考研真题,重要性不必多说。

H. 给我较全的电影专业知识

电影网络之初识蒙太奇

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的译音,原本是建筑学上的用语, 意为装配、安装。影视理论家将其引伸到影视艺术领域,指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的剪辑组合。 "蒙太奇"的含义有广狭之分。狭义的蒙太奇专指对镜头画面、声音、色彩诸元素编排组合的手段,即在后期制作中,将摄录的素材根据文学剧本和导演的总体构思精心排列,构成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其中最基本的意义是画面的组合。电影美学家贝拉·巴拉兹谈及:蒙太奇是电影艺术家按事先构想的一定的顺序,把许多镜头联接起来,结果就使 这些画格通过顺序本身而产生某种预期的效果。可见,蒙太奇不是与镜头画面同一的元素, 蒙太奇是将这些元素进行组装的规则,是一种影视语言符号系统中的修辞手法。 广义的蒙太奇不仅指镜头画面的组接,也指从影视剧作开始直到作品完成整个过程中艺术家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 从这个意义上讲,普多夫金的著名论断"电影艺术的基础是蒙太奇"这句话今天仍然适用,并且极有可能永远适用。

蒙太奇作为技巧和思维之存在,有着根深蒂固的人类心理学基础。

蒙太奇的视觉心理学基础 人类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物体通过我们的视野,视网膜上留下了一连串映像,而视网膜要求视野有变化才能正常活动。 当人的眼睛盯住某个固定的物像(如墙上的某个斑点)目不转睛约五分钟左右,这一图像便会变得模糊不清。如果看一眼另外的东西,再回到原先那个图像上它又清楚了。这个实验表明:人眼具有不断追寻新的图像的生理本能。

这种心理过程不独存在于影视艺术之中,也体现于其它艺术 领域。当你在读一本小说时,眼睛总是不间断地从一个字挪到另 一个字,从一行挪到另一行。随着小说情节的推进及读者情绪的 激动,眼睛运动的速度也随之加快。当小说处于平缓抒情段落时, 读者的心情显得平静安谧,运动速度也将缓慢和悠闲。这与人亲 临某个事件的情形相吻合。当一个人在观察或亲历某桩非常激动 人心和变动极快的活动时,他的反应节奏就会大大加速,他会迅速 地变换视线的方向。相反,对于一件平常的事他会十分平静以至 冷漠,他对物像的观察也就变得缓慢。这种生理现象,便产生了蒙 太奇的节奏要求。

综上所述,一个沉静的观察者所获得的印象可以通过一种所谓"慢切"的电影手法来加以重现,即让每个镜头在被代替前在银幕上停留较长的时间。而一个极度兴奋的观察者所获得的印象, 可以通过"快切"来加以重现,即用一系列互相接续的短镜头。影视艺术家正是利用蒙太奇实现了人类的这一心理过程。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影视艺术家的才能表现在利用蒙太奇手段,使人类的视觉心理节奏在影片中得到恰如其分的再现。在一个安静、和平的场面内,用快切的手法会造成跳动和突兀的效果,使观众不舒服。另一方面,假如场面内容是激动人心的,观众会本能地要求快切,这时如果剪接得缓慢,就会损害影片令人振奋的内容。那么,画面切换的"快慢"如何才恰当呢?只有由场面的情绪内容来决定才是恰当的,而场面情绪却蕴藏于剧本之中。因此,在完成片中出现的剪接型式,是在剧本中已作了相当明确规定的同一型式。而剧本中的这一型式,在剧作家写作过程中已逐步形成,甚至在他未动手之前,还在他收集素材的过程中,就已经用蒙太奇眼光拾取材料,对时空进行分解与组合。正是在这个意义 上,蒙太奇是贯穿影视创作始终的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是影视艺术的基础。

从组合技巧到思维方式 蒙太奇经历了从发生发展到成熟的历史过程。

严格地说,早期的电影没有蒙太奇剪辑,没有对时空的分解与 重新组合。

卢米埃尔的电影实际上只是作为一种新技术的显示和简单的游戏而已。它用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制片,即把摄影机对准一个场景,直到把胶片拍完。这是一种缺乏蒙太奇构思的自然主义式的纪录。

梅里爱开始把不同场景下拍摄的镜头连接在一起来进行叙 事,使电影开始具有"分解与组合"的特征。显然,他比卢米埃尔前 进了一步。但整场整场的戏都是从一个机位拍摄下来的,镜头的连接也是一种最简单的连接。他并没有理解到这种连接组合的巨大意义。

与此同时,美国导演鲍特和格里菲斯也在寻找电影独特的结 构方式。1902年鲍特利用旧片库里的一些反映消防队员生活的影片素材,又用演员扮演的方法在摄影棚里补拍了抢救母亲和孩子的画面,然后把素材片和补拍片恰当地剪接起来,构成《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鲍特的这一尝试比卢米埃尔和梅里爱都前进了一大步,它探索了电影获得时空自由的可能性。

在鲍特的基础上,格里菲斯成为电影史上第一个自觉地使用 "蒙太奇"的人。在《道利冒险记》(1908年)中,格里菲斯创造了 "闪回"的手法;在《凄凉的别墅》(1909年)中,他首次应用平行蒙太奇,创造了著名的"最后一分钟营救"手法;在《雷梦娜》(1910 年)中,他创造了大远景;在《龙尔达牧师》(1911年)中,他用了极近的近景,并且发展了交替切人的技巧;在《屠杀》(1912年)中,他首次应用了移动摄影。

尽管格里菲斯有着上述一系列创造,并在《一个国家的诞生》 (1915年)和《党同伐异》(1916年)这两部杰作中,把他所创造的新技巧应用得非常纯熟,但却从来没有把他的蒙太奇方法条理化。 他似乎主要是凭直觉和一种不能言传的对电影手段的热爱来从事 创作,他从未表示过他意识到这些原则的存在。他认为蒙太奇只 是生动地表现戏剧故事的最有力的助手,把蒙太奇仅仅作为一种 技巧手段加以运用,从本质上说,他还没有理解蒙太奇的基本性质 和它的全部潜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电影工作者在分析了格里菲斯等人 的创作经验之后,根据新生苏维埃政权对电影艺术的要求,并在一 系列实验的基础上把蒙太奇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电影理论体系, 从而形成了苏联蒙太奇学派,代表人物是库里肖夫、普多夫金和爱森斯坦。格里菲斯主要集中于如何处理两个戏剧场面之间的关系,而苏联导演却更多地想到单镜头和片断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 关系所表达的含义和言外之意。

库里肖夫和普多夫金认为,电影的实质在于影片的构成,在于为组织一系列印象所拍摄的片断的相互关系——怎样由一个镜头 转换到另一个镜头,它们在时间顺序上是怎样构成的。他们确信通过蒙太奇剪辑可以创造非凡的效果,达到电影的叙事和表意。 为此,他们做了大量的实验来实践他们的理论,据普多夫金记载, 1920年,库里肖夫曾把下面一些场面连接起来:

(一)一个青年男子从左向右走来。

(二)一个青年女子从右向左走来。

(三)他们相遇了,握手。青年男子用手指点着。

(四)一幢有宽阔台阶的白色大建筑物。

(五)两个人走向台阶。

这样连接起来的片断在观众眼中变成了一个不间断的行动: 两个青年在路上碰见了,男子请女子到附近一幢房子去。实际上, 每一个片断都是在不同地点拍摄的。表现青年男子的那个片断是在国营百货大楼附近拍的,女人那个片断则是在果戈里纪念碑附 近拍的,而握手那个片断是在大剧院附近拍的,那幢白色建筑物却是从美国影片上剪下来的(它就是白宫),走上台阶那个片断则是在救世主教堂拍的。结果,虽然这些片断是在不同的地方拍摄的, 可是在观众看来却是一个整体,在银幕上造成了库里肖夫所谓的 "创造性地理学"。 这里利用人们的错觉把不同时空的片断构成一个整体,蒙太 奇的分解组合功能充分地体现了出来。但是苏联学派不仅仅停留 在蒙太奇的叙事性方面,他们还进一步研究蒙太奇的表意功能。

普多夫金认为从某一个拍摄点拍摄下来的,然后放映在银幕上给观众看的每一个物像,即使它在摄影机前曾经是活动的,但它仍然只是一个"死的"对象。只有把这个物像和其它物像放在一起 的时候,只有当它作为各个视觉形象组合的一部分而被表现出来的时候,这个物像才被赋予了生命。爱森斯坦高度概括了蒙太奇的这种表意功能。他说:两个镜头并列不是简单的一加一,而是一个新的创造。他认为,摄影机拍下的未经剪辑的片断既无意义,也无美学价值,只有按照蒙太奇原则组合起来之后,才能将富有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视觉形象传达给观众。

著名的"库里肖夫效应",是爱森斯坦这一蒙太奇理论的有力证据。普多夫金曾对这个试验作了如下描述: "我们从某一部影片中选了苏联著名演员莫兹尤辛的几个特 写镜头,我们选的都是静止的没有任何表惰的特写。我们把这些 完全相同的特写与其它影片的小片断连接三个组合。在第一个组 合中,莫兹尤辛的特写后面紧接着一张桌上摆了一盘汤的镜头,这 个镜头显然表现出莫兹尤辛是在看着这盘汤。第二个组合是,使 莫兹尤辛的镜头与一个棺材里面躺着一个女尸的镜头紧紧相连。 第三个组合是这个特写后面紧接着一个小女孩在玩着一个滑稽的 玩具狗熊。当我们把这三种不同的组合放映给一些不知道此中秘 密的观众看的时候,效果是非常惊人的。观众对艺术家的表演大为赞赏。他们指出,他看着那盘忘在桌上没喝的汤时,表现出沉思的心情;他们因为他看着女尸那幅沉重悲伤的面孔而异常激动;他们还赞赏他在观察女孩玩耍时的那种轻松愉快的微笑。但我们知道,在所有这三个组合中,特写镜头中的脸都是完全一样的"。

爱森斯坦曾强调指出:把无论两个什么镜头对列在一起,就必 然产生新的表象、新的概念、新的形象。通过镜头的对列冲突,产 生新的意义,以引导观众的理性思考。这是爱森斯坦"杂耍蒙太奇"和"理性蒙太奇"要旨所在。蒙太奇既诉诸于叙事情感,也诉诸于理性。因此在《战舰波将金号》一片中,爱森斯坦切入与剧情毫无关系的"石狮扑卧,抬头,跃起"三个镜头,从而表现人民的觉醒 与反抗。在《十月》中这种表达抽象观念的倾向更为明显,以沙皇铁像各部位的崩落来象征沙皇政权的崩溃,以插入拿破仑的雕像 隐喻克伦斯基的独裁。

爱森斯坦试图通过蒙太奇把形象思维同逻辑思维沟通起来, 把科学和艺术结合起来,力图以电影体现人的理性活动,加强电影的哲理化倾向。这本是十分可贵的。但爱森斯坦把蒙太奇的作用 强调过了头,认为电影应当象历史科学那样,用蒙太奇手段来解释 现实,可以避开人物塑造直接表达思想,甚至打算将《资本论》搬上银幕。结果他的某些影片形象破碎,晦涩费解。尽管如此,爱森斯 坦等苏联学派代表人物对电影蒙太奇理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在五六十年代,长镜头得到了普遍的运用,特别是电视的报道手法更助长了这一倾向。复杂的纵深场面调度在故事片中日益得到发展,这种场面调度不需要更换动作地点,这就改变了传统蒙太奇的性质。电影理论界认为,这种蒙太奇的演变标志着电影史上的一个新时代。虽然五六十年代,西方一些电影报刊上不时出现 "蒙太奇消亡"、"蒙太奇的末日"等预言,但实践证明,没有蒙太奇就不成为电影,即使在长镜头中也存在着一种镜头内部蒙太奇(场面调度)。蒙太奇也存在于电视中,即使是向电视观众直播当场发生的事件,比如轮船下水、体育比赛或代表团到来等等,也是要经过现场剪辑的。这种现场剪辑要求电视摄影师和导演具有特殊的素养,能立即发现并准确地表达事件实质,需要更敏锐的蒙太奇思维和蒙太奇眼光。

电影网络之蒙太奇类别

蒙太奇具有叙事和表意两大功能,据此,我们可以把蒙太奇划分为三种最基本的类型:叙事蒙太奇,表现蒙太奇,理性蒙太奇。前一种是叙事手段,后两类主要用以表意。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行第二级划分,具体如下:

叙事蒙太奇 这种蒙太奇由美国电影大师格里菲斯等人首创,是影视片中最常用的一种叙事方法,它的特征是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为主旨,按照情节发展的时间流程、因果关系来分切组合镜头、场面和段落,从而引导观众理解剧情。这种蒙太奇组接脉络清楚,逻辑连贯,明白易懂。 叙事蒙太奇又包含下述几种具体技巧:

1.平行蒙太奇 这种蒙太奇常以不同时空(或同时异地)发生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并列表现,分头叙述而统一在一个完整的结构之中。 格里菲斯、希区柯克都是极善于运用这种蒙太奇的大师。平行蒙太奇应用广泛,首先因为用它处理剧情,可以删节过程以利于概括集中,节省篇幅,扩大影片的信息量,并加强影片的节奏;其次,由 于这种手法是几条线索平列表现,相互烘托,形成对比,易于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效果。如影片《南征北战》中,导演用平行蒙太奇表现敌我双方抢占摩天岭的场面,造成了紧张的节奏扣人心弦。

2.交叉蒙太奇 又称交替蒙太奇,它将同一时间不同地域发生的两条或数条情节线迅速而频繁地交替剪接在一起,其中一条线索的发展往往影响另外线索,各条线索相互依存,最后汇合在一起。这种剪辑技巧极易引起悬念,造成紧张激烈的气氛,加强矛盾冲突的尖锐性, 是掌握观众情绪的有力手法,惊险片、恐怖片和战争片常用此法造 成追逐和惊险的场面。如《南征北战》中抢渡大沙河一段,将我军和敌军急行军奔赴大沙河以及游击队炸水坝三条线索交替剪接在一起,表现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3.重复蒙太奇 它相当于文学中的复叙方式或重复手法,在这种蒙太奇结构中,具有一定寓意的镜头在关键时刻反复出现,以达到刻划人物, 深化主题的目的。如《战舰波将金号》中的夹鼻眼镜和那面像征革命的红旗,都曾在影片中重复出现,使影片结构更为完整。

4.连续蒙太奇 这种蒙太奇不象平行蒙太奇或交叉蒙太奇那样多线索地发展,而是沿着一条单一的情节线索,按照事件的逻辑顺序,有节奏地连续叙事。这种叙事自然流畅,朴实平顺,但由于缺乏时空与场面的变换,无法直接展示同时发生的情节,难于突出各条情节线之间的对列关系,不利于概括,易有拖沓冗长,平铺直叙之感。因此, 在一部影片中绝少单独使用,多与平行、交叉蒙太奇手交混使用,相辅相成。

表现蒙太奇 表现蒙太奇是以镜头对列为基础,通过相连镜头在形式或内容上相互对照、冲击,从而产生单个镜头本身所不具有的丰富涵义,以表达某种情绪或思想。其目的在于激发现众的联想,启迪观众的思考。

1、抒情蒙太奇 是一种在保证叙事和描写的连贯性的同时,表现超越剧情之上的思想和情感。让·米特里指出:它的本意既是叙述故事,亦是绘声绘色的渲染,并且更偏重于后者。意义重大的事件被分解成一系列近景或特写,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捕捉事物的本质含义,渲染事物的特征。 最常见,最易被观众感受到的抒情蒙太奇,往往在一段叙事场面之后,恰当地切入象征情绪情感的空镜头。如苏联影片《乡村女教师》中,瓦尔瓦拉和马尔蒂诺夫相爱了,马尔蒂诺夫试探地问她是否永远等待他。她一往深情地答道:"永远!"紧接着画面中切入两个盛开的花枝的镜头。它本与剧情并无直接关系,但却恰当地抒发了作者与人物的情感。

2.心理蒙太奇 是人物心理描写的重要手段,它通过画面镜头组接或声画有机结合,形象生动地展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常用于表现人物的梦境、回忆、闪念,幻觉、遐想、思索等精神活动。这种蒙太奇在剪接技巧上多用交叉穿插等手怯,其特点是画面和声音形象的片断性、 叙述的不连贯性和节奏的跳跃性,声画形象带有剧中人强烈的主观性。

3.隐喻蒙太奇 通过镜头或场面的对列进行类比,含蓄而形象地表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这种手法往往将不同事物之间某种相似的特征突现出来,以引起观众的联想,领会导演的寓意和领略事件的情绪色彩。如普多夫金在《母亲》一片中将工人示威游行的镜头与春天冰河水解冻的镜头组接在一起,用以比喻革命运动势不可挡。 隐喻蒙太奇将巨大的概括力和极度简洁的表现手法相结合, 往往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力。不过,运用这种手怯应当谨慎,隐喻与叙述应有机结合,避免生硬牵强。

4.对比蒙太奇 类似文学中的对比描写,即通过镜头或场面之间在内容(如贫与富、苦与乐、生与死,高尚与卑下,胜利与失败等)或形式(如景别大小、色彩冷暖,声音强弱、动静等)的强烈对比,产生相互冲突的作用,以表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或强化所表现的内容和思想。

理性蒙太奇 让·米特里给理性蒙太奇下的定义是:它是通过画面之间的关系,而不是通过单纯的一环接一坏的连贯性叙事表情达意。理性蒙太奇与连贯性叙事的区别在于,即使它的画面属于实际经历过的事实,按这种蒙太奇组合在一起的事实总是主观视像。这类蒙本奇是苏联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爱森斯坦创立,主要包含:

1、杂耍蒙太奇 爱森斯坦给杂耍蒙太奇的定义是:杂耍是一个特殊的时刻,其间一切元素都是为了促使把导演打算传达给观众的思想灌输到他们的意识中,使观众进入引起这一思想的精神状况或心理状态中, 以造成情感的冲击。这种手榕在内容上可以随意选择,不受原剧情约束,促使造成最终能说明主题的效果。 与表现蒙太奇相比,这是一种更注重理性、更抽象的蒙太奇形式。为了表达某种抽象的理性观念,往往硬摇进某些与剧情完全不相干的镜头,譬如,影片《十月》中表现孟什维克代表居心叵测的发言时,插入了弹竖琴的手的镜头,以说明其"老调重弹,迷惑听众"。 对于爱森斯坦来说,蒙太奇的重耍性无论如何不限于造成艺术效果的特殊方式,而是表达意图的风格,传输思想的方式:通过两个镜头的撞击确立一个思想,一系列思想造成一种情感状态,尔后,借助这种被激发起来的情感,使观众对导演打算传输给他们的思想产生共鸣。这样,观众不由自主地卷入这个过程中,甘心情愿 地去附和这一过程的总的倾向、总的含义。这就是这位伟大导演的原则。 1928年以后,爱森斯坦进一步把杂耍蒙太奇推进为"电影辩证形式",以视觉形象的象征性和内在含义的逻辑性为根本,而忽略了被表现的内容,以至陷入纯理论的迷津,同时也带来创作的失误。后人吸取了他的教训,现代电影中杂耍蒙太奇使用较为慎重。

2.反射蒙太奇 它不象杂耍蒙太奇那样为表达抽象概念随意生硬地插入与剧情内容毫无相关的象征画面,而是所描述的事物和用来做比喻的事物同处一个空间,它们互为依存:或是为了与该事件形成对照, 或是为了确定组接在一起的事物之间的反应,或是为了通过反射联想揭示剧情中包含的类似事件,以此作用于观众的感宫和意识。譬如《十月》中,克伦斯基在部长们簇拥下来到冬宫,一个仰拍 镜头表现他头顶上方的一根画柱,柱头上有一个雕饰,它仿佛是罩在克伦斯基头上的光坏,使独裁者显得无上尊荣。这个镜头之所以不显生硬,是因为爱森斯坦利用的是实实在在的布景中的一个雕饰,存在于真实的戏剧空间中的一件实物,他进行了加工处理, 但没有把与剧情不相干的物像吸引人。

3.思想蒙太奇 这是维尔托夫创造的,方法是利用新闻影片中的文献资料重加编排表达一个思想。这种蒙太奇形式是一种抽象的形式,因为它只表现一系列思想和被理智所激发的情感。观众冷眼旁观,在银幕和他们之间造成一定的"间离效果",其参与完全是理性的。 罗姆导演的《普通法西斯》是典型之作。

=================
太多了。。。超过字数。。其他的在网站上看吧

阅读全文

与世界电影史重点知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央电视台微电影频道 浏览:701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落官网 浏览:262
乐高我的世界破碎大电影 浏览:152
胶片电影是怎么录入声音的 浏览:379
南宁哪里有小电影 浏览:668
关中刀客系列电影哪里看高清 浏览:685
农民工微电影 浏览:914
变种DNA2神马电影 浏览:456
手机p2p搜电影 浏览:264
情事2014电影完整版 浏览:647
僵尸电影赶尸资源 浏览:140
风云电影动漫主题曲 浏览:233
手机迅雷能下电影网站迅雷下载 浏览:380
电影齐天大圣孙悟空全集 浏览:897
看动物世界电影观后感 浏览:964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往事 浏览:461
求好看电影网站迅雷下载地址 浏览:389
邓州拍电影现在在哪里拍 浏览:27
新出的电影哪里可以看 浏览:552
海王电影炫酷片段 浏览: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