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电影院的票价怎么定的
服务费是伴随着网票平台的出现,才兴起的产物,主要包含了售票系统技术费、网络售票管理费、电话短信通讯费、电商平台手续费以及取票设备维护费,总而言之,服务费就是电影院线、影院售票系统提供商和购票网站共同收取的费用。
2017年初,服务费开始被正式计入票房统计之中,虽然这笔费用不参与最后的票房分成,但对于总票房的提升却功不可没。
电影院看电影注意事项
在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如果你不想买不到电影票的话,最好是提前预定座位,现在很多买票软件都可以买特定场次的电影票的,可以提前预定,这样还可以买到很好的座位。
一般根据电影院影厅的大小最佳的观看电影的位置是不中备同的,但是一般在电影院中间位置的效果是最佳的,提前买票中培凳才可以买到最佳卖旅位置。
B. 求电影市场定价策略的案例
在网上搜了一下,找到了一篇与此有关的文章,但太长了,摘抄部分如下,具体的链接过去看。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一)电影放映市场现状
电影,是一种商品。是商品就要有市场,就要赢利。不仅仅如此。有了市场还要追求更大的市场,争取让我们的商品渗透到每一个可以到达的地方。只有这样,我们的商品才有价值,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成长。同样,有了利润还要追求更大的利润,商品存在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创造利润。只有创造尽可能多的利润,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商品的价值。
但是,目前“电影”这两个字对于我们却越来越生疏了。原因就是它的市场在逐渐缩小,它的观众在逐渐减少,观众离影院越来越远,电影正在与观众背道而驰。
为什么?
主要原因就是电影票价太高,远远超出了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让大批的电影爱好者望而却步。调查发现80%的观众认为几十元票价经济上难以接受。对于工薪阶层来说如果电影票价低一些还是愿意经常进电影院看电影的。但是普遍认为花十元钱看平庸的国产片是不值的,偶尔看一些进口大片还可以凑合,更何况少则30元、40元,多则80元、90元呢?消费者说这些话表明他们对于电影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实。
例如,2005年1月3日,元旦的最后一天假期,北京王府井电影院挂出的《天下无贼》票价是48元,《加菲猫》是38元,《功夫》是58元,如果要在这儿看完三部片子,就得花144元,而且这还是普通票的价格,如果你想在贵宾厅看电影,价格还得翻番。此外,影城门口有告示牌,不让外带食品,消费影城的大杯可乐8元,爆米花10元,让人感觉进了候机厅。
与票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居民的收入太低了。以2004年为例,广州人均收入16884元,深圳为27596元,上海16683元,杭州14565元。这样算下来我国居民的人均月收入也就在1200元到1400元(这只不过是沿海一些发达城市的收入水平。事实上,在欠发达的广大中西部地区远没有这么高)之间,但我国国内的电影票价大多在30—40元之间,一张电影票相当于一个人月收入的1/30,这个比较有点可怕。
票价高了,观众怕了,进影院的人少了,观众人数自然大幅下降了。以电影重地上海为例,其电影观众人数上世纪90年代4500万人次,但现在却萎缩到500万人次。电影院越来越留不住人,这已经成为困扰中国电影发展的一个瓶颈。
观众人数少了,票房必定下滑,即使票价很高。1989年时,电影票价为每张0.25元,全国票房总收入为25亿人民币。现在,电影的票价上涨了大约100倍,全国总票房收入却只有10亿人民币。而依我看来,考虑到物价指数上涨的因素,实际上现在每年的票房总数10亿人民币,只抵得上1989年时市值的5亿元以下。也就是说,目前每年的票房总值还不及1989年前的五分之一。
这就是我国电影放映市场现在的生存状况。票价居高不下、观众逐年锐减、票房无法突破就像三座大山重重的压在电影放映市场及其经营者的肩上。又像一个魔咒紧紧环绕在他们身旁使他们寝食难安。
我们的电影放映市场该怎么办?
(二)与以往电影放映市场状况的比较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电影业开始复苏,看电影是人们娱乐消费的主流,那时电影院放映新片,基本上是场场爆满。而在今天,电影“高票价”导致的电影消费贵族化,则在使电影观众严重走失。同时,票房收入大幅下降。
下面我们分别从票价、观众和票房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首先来看票价:
建国初期 0.1元 60年代 0.15元
70年代 0.2元 80年代 0.3元
1989年 2.5元 1996年 15元(个别影院20元)
以均价90年代以前每票0.25元计,现在的票价较之涨幅近100倍!而其它商品的价格涨幅远远低于电影票价的涨幅。以成都市零售商品为例,90年代以前,大米每市斤0.142元,现在每市斤0.85元,涨幅6倍左右;90年代以前,猪肉每市斤0.85元左右,现在每市斤6.5元,涨幅8倍左右。
再看观众数量:
1989年我国电影观众有293亿,1999年只有3亿人次,这说明1999年,我国看电影的人次仅为十年前的1%,2001年已经降至2.2亿。我国电影重地上海,电影观众上世纪90年代是4500万人次/年,而现在却萎缩到500万人次/年。
最后来看票房:
1989年我国电影票房收入为25亿元人民币,1999年我国票房收入为8.1亿元人民币。票房收入为过去的1/3。据官方统计的结果,2004年一年,我国的电影票房总收入为10亿圆人民币,这其中还包括电影频道给一些不在院线上映的电视电影的钱,如果单纯考虑影院票房,连10亿元都没有。
票价、观众数量和票房的如此悬殊的对比,说明高票价已经成为困扰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三)与国外电影放映市场状况的比较
美国人爱看电影,美国的电影票房动辄上亿美元;中国人也爱看电影,但中国的电影票房最高者《英雄》也不过2.5亿元人民币罢了。美国人爱看电影,美国人也有条件看电影,中国人爱看电影,但中国人却没有条件看电影。这真是让人觉得可悲。
美国1990年电影票房是47亿美元,以后连年大幅上升,到2004年已经达到了94亿美元,比2003年上升14%,同时也超过了之前的票房最高纪录—2002年的93亿美元,从而创造了美国电影票房新的最高纪录。而中国近年来则呈下降趋势,1992年是19.9亿元人民币,1999年以后就一直在10亿元人民币以下徘徊。
美国2004年人均收入是36000美元,月收入约3000美元,而美国的电影票一般在6美元左右,是月收入的1/500。中国人均年收入2004年广州人均收入16884元,深圳人均收入27596元,而上海人均收入16683元,杭州人均收入14565元。这样算下来,中国人的月收入也就在1200-1400元(这只不过是沿海一些发达城市的收入水平。事实上,在欠发达的广大中西部地区远没有这么高)之间,但中国国内的电影票价大多在30-40元,一张电影票相当于一个人月收入的1/30,这个比较有点可怕。
以上是我国和美国的比较,下面再看与其它国家的比较:
韩国:电影票价一般是人均收入的1/150。韩国的票价由发行方、投资方及影院三方来维持,三方从市场经济规律考虑提出一个适当的价格,根据地方差异有所不同,偏远地区比这个价格还低。
日本:电影票价一般为成人票每张1800日元(约合人民币135元),是普通市民收入的1/200。为了留住观众,日本女人看一场电影1000日元,约合人民币80元;日本男人需要多花500日元,也就是120人民币,但日本人均最低月收入在20万元,可以买1600张电影票。
法国:巴黎一般工薪阶层的月均收入为2000欧元(1欧元约等于10.5元人民币)。在香榭丽舍大道的UGC影院,三个放映厅的普通票价分别定为8.6欧元、8.2欧元和7.3欧元,学生票为6.7欧元,中午12时开映的影片票价为5.5欧元,12岁以下儿童票价为5.1欧元,另有三人联票等优惠价。票价的灵活掌握也是巴黎影院经营者经常用的手段,“办卡观影”活动在法国较为普遍,18欧元月卡和230欧元年卡很受观众欢迎。
意大利:罗马已实行年卡制,除本人照片外,在一次性交纳一定量的购卡费用,在年内观看任何场次的电影,只要每次交纳1欧元即可。
著名影星成龙被问及票房问题时,则表现得非常激动。“我最不愿意就是谈到票房的问题,我们中国有13亿人,票房上了1亿元就高兴得不得了,而韩国只有4600万人,却有1亿美元的票房。原因是我们中国人都去看盗版了。而看盗版的原因就是电影票价太贵了,看不起,尤其是一些不发达的地方,票价太贵,导致人们选择看盗版。所以呼吁一些地方降低票价,让更多的人去电影院看电影。”
票价高了,进电影院的人数就少了,在电影院进行消费的人数也就少了。在中国的电影院里经常可以见到只有8、9个人的情况。即便是100元一张票,也不过8、9百元。如果票价低一些,影院里有500人,每人买一杯2元的水,影院就会有1000元的营业额。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
电影管理者是否也该考虑一下措施,让更多的人能进电影院,让人们能看到更多的电影。这可能是振兴中国电影放映市场的一条必由之路。
C. 有些地方规定电影票最高不得超过25元,最低不得低于10元,你认为这种做法会引起什么后果这种做法有
如抛开电影成本 电影质量 等相关问题而言,在一种理想化模式下,该规定短期来说能够带来一定的好收益,挽回电影院流失观众群,但如果从长远来看,是不可行的,电影工作者的积极性会大大降低,从而导致电影质量下降,甚至带动电影周边盈利减少(如发行方,营销方)最终会导致电影票房大幅度减小,电影竞争力下降,整个电影行业停滞不前,而这也只是在理想模式下的构想。如放到实际中,要考虑本文开头的问题就更加说明该规定极其不利于电影行业的繁荣也不利于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消弱国家软实力。倒是更别说是电影走出国门大幅度进军海内外市场了,估计连制片厂大门都走不出,在这个如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是非常不可取的。文化艺术产业是不可以用“计划”来度量的,自由发展是前提,百家争鸣是为其注入鲜血活力的保障。只有在自由发展到达一定高度了,才能完善各种制度,形成良性竞争。如果电影行业的自由发展已经到达一定高度,则说明国民消费能力与水准也已经到达一定水平,那么也就无须担心观众购买力以及用何种措施来推动电影行业的发展 【说了这么一段也还只是最浅显的一面 深挖还能说好多 先这样吧~】
D. 电影票什么时候买最便宜
影院排排片和定价是有规律的。少数票房较好、地段好的影院会在不同时间设置不同价格。
按营业时间来算会有4个阶段三种价格。
9:00~13:00是一个价格,基本是最低票价,吸引人来填补上座率。
13:00~18:00是一个价格,最低票价加几块。
18:00~21:00是所谓的黄金场次,这个时间是看电影的人最多的时候,价格设置的高一些来弥补的低价时间段降低的平均票价。
21:00至结束同早场。
E. 根据座位位置的不同,电影票和剧票的价格也不同,这种定价方法叫做
根据座位培戚位置的不配斗陵销州同,电影票和剧票的价格也不同,这种定价方法叫做:
区分需求定价法
F. 北京环球影城即将开业,门票到底是如何定价的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去电影院看电影,因为在电影院看,跟在手机上面看是不一样的感觉,在电影院看更加的真实,有一种声临其境,但是去电影院看买电影票,有的时候遇上节假日,还有一些比较热门的电影,一般的话,票是非常贵的,可能有的人就因为票贵的原因而选择不去电影院看,直接在网上找一个资源就可以看到。
就这个情况可以向这个地方提个意见,适当的打一下折,或者是稍微便宜一点,不要把价格定那么高,这样好多人都接受不了。
G. 电影院买电影票多少钱
目前购买电影票支持网络购票,如果到影院购票的话根据片子类型、播映时间、3D或巨幕IMAX等决定了票价:
首映3D科幻大片通常在100元以上(魔兽首映场票价曾高达上千)、热播3D巨幕科幻片非首映档通常价格在50-180上下,非热播片一般定价20-50不等,另外排片时间在黄金晚8点的话票价会相应提高15-20%。
如果是热映影片建议提前一天到半天时间购票,网络购票会更方便。
H. 电影票价由谁决定
电影票价由市场综合决定。
电影票价由放映成本、利润、税金三项构成。放映成本主要包括电影拷贝租赁费、影院房屋、设备折旧费、职工工资、管理费等。
电影票价有两种:一种叫“最低票价”也就是发行价,这个由发行方决定,以最低票价的价格与发行方结算。一种叫“影院售价”也就是通常电影院的影票卖家,这个是由影院决定。
总而言之,电影票价由市场综合决定。
(8)电影票如何定价扩展阅读:
制定电影票价要注意处理好以下问题:
(1)、 坚持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以电影事业的收入来发展电影事业。
(2) 、贯彻按质分等论价的原则。
第一,分别制定同一放映场所的不同座席的票价。根据各放映场所的不同条件,一般可分为2—3个等级,对于特座、雅座、包厢收费则可更高一些。
第二,分别制定不同条件的放映场所的票价,对大中城市近几年陆续新建、改建、扩建的在各方面条件明显优越的电影院、影剧院、俱乐部、开放礼堂,可适当提高票价标准。
第三,分别制定质量不同的影片的票价。要区别磨早唤首轮片与复轮片; 宽银幕、遮幅式、一般银幕; 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睁含、新闻片等的不同票价水平,对部分影片还可实行浮动票价的办法。其拷贝租价亦应相应浮动。
(3) 、正确安排电影票价的地区差价和城乡差价。电影票价全国不统瞎凯一,由各地主管部门自行制定。各地票价水平应与当地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大体相适应,大城市比中小城市的票价高一些,中小城市比县城、集镇的票价稍高一些,农村比县城、集镇更低一些,有些边远山区甚至基本免费。
I. 电影票票价是由谁如何定的 由片方、影院还是广电呢根据成本吗
一般根据电影的播放计划,比如取得了一年的播映权,当然在上市热映为主,然后做出市场测算,估计每场多少观众,还有热播之后下片,在权限期内,过段时间复播的观众预计,预测可能的观众总数,折算各种成本,算出总的成本,然后预设自己的利润,成本+利润预算出总收入,除以预测观众数,得到初定的票价,但是会随着电影受欢迎程度调整票价的。
J. 电影票价格不是固定的为何不同地区价格也会不一样
不可否认,很多小城市特别是小县城,基本上只有一家电影院,最多两家电影院,处于名副其实的垄断格局,消费者没有太多的选择权。这决定了电影院在票价上享有绝对的定价权。对观众而言,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花钱买票,要么只能不进影院看电影。
但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很多小城市、小县城的人口规模有限,特别是愿意购买电影票、进入影院看电影的观众群特别小,每场观众数量少——甚至在周末,观众也不时可以享受到“包场待遇”。像生活在小县城的笔者,一年下来,很少遇到过一场观众超过10个人的情况,从来没有遇到过一场观众超过20个人的情况,观众数量基本上只是个位数。这决定了电影院要维持经营,要生存下去,在观众规模较小的情况下,只能通过提高票价的办法,别无选择。
换句话说,人气不足,票价来凑,小城市、小县城的电影院没有办法走所谓的“薄利多销”的营销模式,只能走“暴利少销”的办法。而在春节期间,青年人普遍返乡过年,直接增加了愿意买票走进电影院看电影的观众群,这就让电影院产生了靠短短的春节几天“狠宰”心理,选择“坐地起价”,达到靠春节几天的暴利摊平平时的亏损或者低利润的目的。
当然,电影院经营者、电影投资商必须认识到,电影票价、电影票销量、电影院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需要平衡。如果电影票价定得过高,人们买不起,或者令观众产生这是电影院“抢钱”的心理,将会导致电影票销量大幅下滑,可能并不能给电影院带来利润,也不利于我国电影行业的发展。反之,给电影票定一个合理的价格,则有可能带来销量上升,增加电影院上座率,反过来能够给电影院带来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