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十六部心理治愈励志电影
十六部心理治愈励志电影推荐
总有一些电影适合一个人的午后安静静的看。总有一些电影能温暖你颓废的思绪。 治愈系,就像是午后的时光一般恬淡,碧蓝的大海,明亮的橙色调,描绘着酸酸甜甜的青春,漫长而丰富的人生过往。这样的电影能在刹那间打动你的心弦。
一:谆谆教诲、春风化雨
《放牛班的春天》 Les choristes (2004)
影片在回忆中拉开序幕:一群顽劣成性的学生,一位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教师,再加上一个或几个顽固不化,粗暴专制的学校领导......于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一段微妙的关系开始慢慢地发生变化。
当调皮的学生们组成合唱团,合唱着天籁般的歌曲时,一股暖流淌过我的心窝,一种莫名酸意涌上鼻尖。
当学生们唱歌的老师离去时,漫天飘扬的纸飞机,飘落在老师周围,曾经叛逆的少年们,用最纯朴而真诚的方式,传达着对老师的不舍与深深的爱。那一刻,诠释着真情的感动。
《死亡诗社》 Dead Poets Society (1989)
“Carpe diem,seize the day,make your life extrodinary.”(及时行乐,让你的生命超脱凡俗。)影片中Mr.Keating的这句话,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灵。
固定刻板的教育体制,扼杀着每一个学生自由的思想。一位不甘束缚于传统教学思维的教师,用自已独有的方式开导着学生们。死亡诗社,并不意味着牺牲,而是阴翳下无尽的希望。
结局时学生纷纷站上桌子声援老师的一幕足以令人感动掉泪。
二:心灵沟通、开敞心扉
《心灵捕手》 Good Will Hunting (1997)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使是天才,也会有他的苦恼。
一个封闭的内心,必然有着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一个受伤的心灵,唯有不断给予关怀,灌输信念,才能走出阴霾,追逐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世上的每一个人,面对着生活的种种荆棘,心灵的城池上总会飘着阴影。就如影片中的天才威尔一般,心结解开了,生活便不再彷徨。
《雨人》 Rain Man (1988)
达斯汀霍夫曼可谓是传神地演绎出“雨人”这一智障天才的角色。也许“雨人”生活上并不如常人般自理,可他内心所传达的浓浓的兄弟情怀让人感动。汤姆 克鲁斯饰演的弟弟查理,原本只想拿回父亲的遗产的他,也在与“雨人”的相处改变了自私的自我。这,应该就是影片要传达的那种“手足情深”的兄弟情吧。
三:人狗情深、至死不渝
《忠犬八公的故事》Hachi: A Dog's Tale (2009)
还记得刚看这部电影时的触动,当Hachi在主人去世后,每天仍然准时守候在列车大门前的石台上。那场景,深深地触动着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眼泪便不自觉地夺眶而出。十年的默默守候,化作漫天飞舞的雪花,至死不渝...而我,早已哭得泣不成声。试问世间何情能胜于此?
人与狗之间的情愫,一旦认定,便永远相随。不论风雨,不论逝水长流、岁月尘封,也不论生死离别。灵魂与躯体的交融,孰轻孰重?但愿,真情长存…
生与死的距离,对于一条狗来说,它无法参透,它只相信,他的主人会回来。 它的生命如一注流水,一点一点在车站的青石台上年复一年地流逝。作为一只狗,它有它的原则,不离不弃,不论生老病死。它卧在那里,十年,透彻成一种风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人狗奇缘》 마음이... (2006)
狗对主人的忠诚,许多人无法参透。影片中,小男孩历经磨难。妹妹溺水而亡,而他,也在所谓的收留人家屋檐下受尽欺凌。那只被他抛弃的狗,却始终对他不离不弃,翻山越水追寻他的踪迹,即便小男孩无数次叫它滚开。
影片中最后小男孩拥抱为救他而奄奄一息的爱犬,那一幕,真情流露。比起影片中那势利的母亲,还有那些冷漠的人们,这份情感显得那么地真诚而感染人心。
四:天高海阔、追逐自由
《肖申克的救赎》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
《肖申克的救赎》无疑是影史上最经典的电影之一。相信自己,追逐自由,不放弃希望,不放弃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属于自己的辉煌,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
尽管通往自由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Andy依旧不屈不挠,耐心地等待着那个冲破黑暗,涅槃重生的时刻。他做到了,找到属于自己的自由与光明;同时,他也改变了狱友Red的人生态度,他的鼓励让Red最终也奋力追寻自己的自由。
希望,永远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远不会消逝…
《飞越疯人院》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1975)
很佩服主人公麦克默菲对改变疯人院“病人”们所做出的种种努力。记得他与一人打赌他能搬动院中那沉重的压力水箱,奋力尝试后以失败而终的他说过这样一句话:“至少我尝试过,而你们连尝试都没有!”
麦克默菲的对自由的追求和最终的悲惨遭遇深深地体现了人们所受的压抑和悲剧命运。也许,影片最后酋长逃出令人窒息的精神病院,也正象征着人性的回归。
五:乐观人生、拥抱幸福
《当幸福来敲门》 The Pursuit of Happyness (2006)
You got a dream, you got to protect it. (果你有梦想,就要捍卫它。)现实生活又有多少人做到呢?许多人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迷失自我,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逐渐忘却曾经的梦想。影片主人公克里斯· 加德纳做出了正确的决定,他没有高学历,却凭借着自己的坚持与毅力赢得了工作;他是个好父亲,总是在困难的时候教导、鼓励儿子。他的成功源于对生活的乐观 态度与坚持不懈的奋斗。
当幸福来敲门时,别忘了把它紧紧抓牢。
《美丽人生》 La vita è bella (1997)
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这是一部始终贯穿着乐观态度的电影,尽管影片的后半部分被战争的阴霾笼罩。圭多,如此乐观善良的犹太青年,以至于当他被德国纳粹杀害时,我的心瞬间就停止跳动了。他总是面带着和煦的笑容,他值得拥有幸福的人生。
奎多全家被送往集中营时,无论多危险,在儿子面前,他从未流露半丝苦痛。可以说,是他的乐观使得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的心灵免遭扼杀。他乐观而伟大,他的'牺牲让无数人落泪。
六:岁月无华、温情浓浓
《天堂电影院》 Nuovo cinema Paradiso (1988)
《天堂电影院》会勾起许多人或久远的回忆,它不仅仅述说着人生,还诠释着怀旧与感动。也许,若干年后的你我,再度回忆起这部电影,又将会激起你我内 心深处记忆的涟漪。一个人的历史与一种文化的历史紧密纠缠,人与电影朋友似地相伴成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人们普遍感到情感失落的今天,回望人与电影、 人与人之间这种自然、淳朴的情感,确实会让人们从心底涌出一股亲切的感怀。
《小鞋子》(1997) بچههای آسمان
一部触人心扉的伊朗电影。也许,也就只有你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贫穷地区的种种心酸与无奈,才能拍出这样一部唤起人内心共鸣的好电影。影片取景伊朗底层 人民生活的地区,讲述一对兄妹与一双小鞋子的故事,是献给成人的童话,唤醒人们对童年遥远的记忆,进而想到贫穷生活与单纯、天真、善良、快乐之间的关系。 结尾金鱼亲吻孩子双脚的画面正是伊朗电影质朴内敛的底板,宛如神来之笔。
七:感人亲情、催人泪下
《我是山姆》 I Am Sam (2001)
“我会很有多的时间去考虑怎样作个好父母,那需要耐心聆听爱心尽我所能,我不是个完美的父亲,但我会尽我所能!”这样一句话出自弱智父亲山姆之口, 让人感动。人间的真情,其实真的并不如影片中那些律师、医生所说的“你能给予他多少” “你有没有能力给予他所需要的”。真正的真情是发自内心的爱,它不需要过多的修饰,也不需要过多的语言。山姆爱他的女儿,而他的女儿需要这样的爱。
《萤火虫之墓》 火垂るの墓 (1988)
“昭和20年9月21日晚,我死了。”这是《再见萤火虫》的第一句台词。再见萤火虫,再见那漫天飞舞的美丽,哥哥和他的妹妹在温馨的萤光里安睡在这 萤火虫的坟 茔 中,永远微笑的、幸福的,安睡着。没有被夷为平地的家园,也没有指桑骂槐的亲戚的白眼……再没有人可以打扰他们,再没有人可以打扰他们的安静 ——这用生命换回的安静!
那一刻,是落樱如雪般带走的转瞬即逝的青春韶华.....
八:放逐理想、梦想飞驰
《三傻大闹宝莱坞》 3 Idiots (2009)
烂片名几乎埋没了这部励志而感人的印度电影。 aal izz well(一切皆好) 是主人公兰彻的的经典台词。兰彻无时无刻都在帮助着两个兄弟走出学习与生活上的阴霾。我倒是从他身上明白到坚持自己兴趣的重要性
“有位智者说...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乐人生,追求长处,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影片无处不诠释着“追求卓越,成功就会追着你跑。”这句话。
《跳出我天地》 Billy Elliot (2000)
这是一个讲述一个11岁小男孩破除重重阻碍追求梦想的芭蕾之路的故事。有梦想是件好事,而努力去追逐梦想的过程则更显得珍贵,因为一旦你拥有了梦想这一财富,你会发现,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不过是你生命中的匆匆过客,你坚持下来了,一切的努力就会显得那么地值得。
;② 16岁少女被父母抛弃:一个原生家庭缺爱的人,今后该如何爱自己
《过春天》
关于一个16岁少女的故事
_青春年少正当时
最近重温了2019年的一部电影《过春天》。
一部新人导演作品,没有大制作、大投资的新题材青春电影,却斩获了多项国际大奖。
本片讲述了一个16岁少女佩佩的青春故事。
16岁是一个充满美好的年纪,有青春的脸庞、朝气蓬勃、美好和憧憬。
16岁同样是一个多变的年纪,是叛逆、焦虑及迷惘的代名词。
一个从小得到家庭关爱的孩子,TA的内在是充盈的,内心是被滋养的,不会轻易误入歧途;
而从小家庭关系缺位,父母关爱缺乏,就会像佩佩一样,内心自卑、内向,甚至做出过激的行为。
影片中,正处于青春期的佩佩,在最需要家庭温暖的时候,却背负着原生家庭的阴影,无法获得自身的归属感和存在感。
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过一句话:人的一生就是童年的不断重复。
她就像很多人童年的缩影,除了自卑、敏感,其实很多童年影响都存在我们日常生活,它们细微、隐秘地破坏着我们的幸福。
在朋友交往中,只要对方给点关心,就会各种讨好,不断放低自己,对别人的话言听计从,从而迷失自我;
在恋爱关系中,一旦不在伴侣身边,就总想找对方、粘着对方,从Ta的身上获取更多的爱意;
在工作关系中,即使你的观点和方案是对的,也没有勇气坚持,只要有人提出质疑,就会迟疑。
我们面对外界的底气和态度,取决于自己曾经被如何对待。
《过春天》一个听上去很文艺的名字,实际是「水客」(走私客)间的一句行话,代指走私顺利完成。
01、内心缺爱的人,始终在寻求认可
16岁的少女佩佩,过着和他人相似的生活,唯一不同在于她身居两所城市,香港和深圳。
她游离在两座城市边缘,没有一个真正的归处。
一个香港的父亲,一个深圳的母亲,父母离异,各自有了新生活。
因为这样的家庭背景下,父母对佩佩的爱有心无力。
图源:电影《过春天》
佩佩的父亲,在香港有新的家庭,除了偶尔给佩佩一些生活费,没有更多地交流;
佩佩的母亲,除了照顾她的生活,更多时候都在沉迷打牌,以及与自己的新男人寻欢。
原生家庭的缺位使得佩佩无法找到内心的依靠和勇气,只能任由内在渴望寻求出口,支配着她走完这一趟青春旅程。
佩佩形容自己是「无家的人」。当别人问起佩佩,家在哪里时,她只回答说「很远」。
这个「远」,不仅仅是位置上的距离,更是心理上的距离
当闺蜜Jo提出日本旅游,她完全没有考虑自己经济条件,问父亲要零花钱、拼命利用所有课余时间打工攒钱。甚至不惜多次逃课厮混,只为让这个唯一的「朋友」开心。
一个内心缺爱的人,渴望被认同,不断在外界寻找关注和爱。会讨好对方,不断放低自己,从而迷失自我。
02原生家庭缺位,就会不断向外求索
加入水客之初,佩佩仅仅是希望能够拥有足够的钱,也是她融入这个集体的方式。
她遇到了帅气令人心动的阿豪,如同母亲一般的花姐。
在这个组织之中,佩佩所得到的不仅仅是金钱利益上的满足,
更为重要的是以往的漂泊和身份上被排外的她,终于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群体性的认可。
原生家庭缺失带来的孤独感在这里找到了寄托,虽然这一切都如同海市蜃楼般缥缈虚无,但佩佩却沉溺其中。
可这些对她而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一刻她得到了原生家庭中的认可,缺失的爱和关注。
一个缺少被爱,而又渴望被爱的人,一旦被关爱,那就会无比感动,将对方视为珍宝。
佩佩将家庭关爱的缺失不断地转投在别人身上,一开始是Jo,后来是阿豪。
即使得她明明知道阿豪是Jo的男友,却在接触之中,不可避免的情愫滋生。
那场手机的戏份堪称电影最为惊艳之处,互相绑上的胶带,暧昧的红色,交杂的呼吸之声……
图源:电影《过春天》
仿佛在一瞬间,佩佩人生之中的所有缺失都得到了弥补。
这种感觉,就像遇到胡兰成的张爱玲,一旦被温暖,就产生了无限的爱。
这种爱,让她产生「见了他,她变得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的感觉。
张爱玲是一个一生多么孤傲的人啊!但是,因为缺少爱,渴望爱。
在一个并不优秀的男人面前,却产生了低到尘埃中的感觉,但就是这种感觉,居然也让她心生欢喜,开出花来。
而这种欢喜,让她在被对方背叛的时候,仍然选择付出、仍然选择将稿费邮寄给对方。
就像佩佩,为了把这些人留在身边,她放弃了原则。
最终她发现,这种建立在利益之上的认可,分崩离析也只是转瞬即逝。
03与自我和解,才能好好爱自己。
电影的最终,警察的到来,让佩佩这段水客生涯彻底结束。
一切又回到了最初的原点,但此刻的佩佩,早已经历过常人难以想象的境遇。
从天真梦幻,到被世界伤害,再到最终接受人生的破碎和不完美,懂得了世界的真相。
导演最后安排佩佩将囚禁在鱼缸之中的鲨鱼放回了大海,也预示着她与自我和解。
图源:电影《过春天》
释怀了自身难以面对的事情后,开始与母亲真正交心。
与母亲登山、吃饭、谈心交流生活,面对如今的一切,她选择了和母亲和解。
香港是否有一天会真正的下雪,我们不得而知,可有些事情,若你不憧憬和坚信着,将永远都不复存在。
图源:电影《过春天》
这个春天终将过去,而佩佩也在跌跌撞撞中成长起来,未来她还有很多「人生功课」要面对。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像佩佩一样,原生家庭缺位,内心缺乏爱,找不到出口,而产生自我怀疑和迷茫。
如何在缺失的原生家庭中找回爱?
与其一味地责怪父母,我们更需要的是先好好爱自己。
唯有好好爱自己,方能有光投射到内心。
有人一生都在被幸福的家庭治愈,而有些人需要一生去治愈原生家庭的创伤。
面对原生家庭的不完美,所造成的内心匮乏,有时候不必绝望,不妨试着放下心中的结缔,释怀坦然的面对现实。
我们「家和」课上,有很多学员都有来自原生家庭的困扰。
有些从小感受不到父母的爱,误以为父母不爱自己;有些是因为亲人的离去久久不能释怀;有些是父母离异后带来的内心创伤;还有些人是复刻了自己父母的模式,却找不到合适改变的方式。
学员自述
前几年就开始学习记忆碎片整理、我只想找回迷失的自己,找回自己的幸福。
我是家里排行最小,出生几个月爸爸生病就去寺庙(我停留在认知中以为爸爸走了),邻居就嘲笑「爸爸不要我」。
妈妈平时又很忙都没有时间照顾我,是姐姐、哥哥在照顾我,并且妈妈说「我要乖、听话」,所以形成我的认知中「妈妈也不要我」。
为了想得到妈妈的关注与爱,我用了伤害自己身体的模式「生病」来讨妈妈的爱,只有生病时妈妈才会抱我。
看见是第一步,也是最后一步。
在这次的「家和」课程中感受到爸爸妈妈很爱我,找到这么多年自己财富留不住的答案。
如果你在原生家庭方面有任何困扰,或想了解更多,不妨来「和谐方舟」了解问题所在!
可随时咨询我们,我们愿帮助每一位有困扰的人,成为您最有力的支持!
最后,在这个大家庭中,所有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久违的爱和内在的归属!
如果觉得不错,随手点个「在看」吧!
你看过《过春天》这部电影吗?女主因为内在缺爱而向外寻求关注,对你有什么启发?可以在评论区写下你的感想!
③ 有什么适合治愈分手的好电影吗
分手后的过程是很痛苦的,那么就需要一些电影音乐来帮助自己走出失恋的阴霾,下面我就推荐几部治愈失恋的电影送给你吧!
1.失恋33天
谁也说不清俊河的梦想究竟是什么,但无疑,他是有的。他爱护宋珠喜的方式细腻至灵魂深处,就像杜拉斯笔下的中国情人,那样的忐忑、忧伤、迷离、矫揉、孱弱,而又狂热疯癫。
最后一句话:失恋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接受下一次的勇气
④ 豆瓣8.9分《心灵捕手》:一部可能治愈你一生的电影
愿你终其一生,取悦自己。
在1999年后半期出现了一个全新的词汇——治愈系,指可以让人感到平静,治愈,舒畅的一种感受。后来衍生到了电影当中,于是自然诞生了治愈系电影,《心灵捕手》正是这样的一部典型治愈系电影。
影片讲述了一个名叫威尔的天才清洁工的故事。威尔有着过人的聪明才智,但却是个叛逆少年,整天只知道喝酒、抽烟、打架。一次偶然的机会,麻省理工教授郎博发现了威尔的天赋,开始尝试‘救赎’威尔,故事就此展开。
这是一部关于天才的迷茫与自我救赎的电影,也是一部能让我在影片结束后,按下【暂停】键,花费十分钟认真地想想‘我的人生到底要什么’的电影。
关于这部电影,我打算用威尔的四条人物关系,来尝试解释天才威尔寻找自我的全过程。
你又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吗?
一、 威尔与女友史凯兰的感情线—— 象征着 自卑
一直认为,自卑这种情绪通常会在爱情当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如张爱玲这般高傲的女子,在遇到胡兰成都会这么描述道: 见了他,就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
影片中的天才威尔有着异于常人的天赋,但他幼时父母双亡,多次被寄养在了不同的家庭,又常年遭到养父的家暴,导致威尔一直生活在自卑的阴影当中。
在遇到女主史凯兰时,自卑的威尔根本不敢搭讪,只躲在一旁的角落默默观察。后来为了维护好友,才选择挺身而出,利用他惊人的学识教训了哈佛大学生。
这一次的解围,也让女主史凯兰对威尔有了好感,留了电话后想要和威尔确定恋爱关系。这时的威尔反而不敢进行下去。
他对心理医生尚恩说道:现在的她太完美了,我不想破坏她。
经过心理医生的开导,威尔鼓足勇气和史凯兰确定了恋爱关系。但此时的威尔依旧没放下自卑,在介绍自己的童年时,威尔为了掩饰自己是孤儿的身份,信口胡诌道,自己有12个兄弟。
后来女友史凯兰想要去斯坦福大学继续深造,并希望威尔和她一起去,威尔果断地拒绝了。
威尔的不肯,更多是因为他不敢,他怕往后史凯兰发现最真实的自己,那个从小遭到养父家暴的不完美的自己。也怕史凯兰最后会和他的亲生父母一样抛弃他。
因为害怕失去,所以威尔选择抢先离开。
对待爱情,我们总有那么不自信的一刻,也许是埋怨自己家境贫穷,长得不够漂亮,或是自己碌碌无为,无法给对方最好的未来。
其实这大多都是你自己想的太多。
好的爱情应该正如尚恩对威尔的开导:
爱情就是相互合适包容,你包容我,我理解你。爱你的优点,也同样爱你的缺点。
二、威尔与死党之间的关系——渴望被爱
整部影片讲了很多东西,比如爱情、师生情和友情,其中最令人感动的自然是他的死党查克对他说的那一番话:
“如果你20年后还住在这里,还在建筑工地工作,我会杀了你。
每天我们一起玩一起闹的时光很棒,但对我来说,去你家接你的那十秒钟才是最棒的时光,我每次都希望你可以悄无声息地离开这里,去那些可以展现你天赋的地方。”
其实死党查克早就察觉到,是他们这群死党,拖住了威尔去更好地方的脚步。
心理学中,态度特征是体现一个人性格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主要是指我们如何处理社会各方面关系的一种态度。
威尔的童年过得很惨,屡遭抛弃,最后还被养父虐待。 这种经历使得威尔非常渴望被关爱。这群死党正好可以填补威尔这部分的情感缺失。
他们每天一起喝酒,一起打架,一起从事最底端的体力劳动。因此当威尔发现自己有过人的天赋时,第一时间选择了隐藏自己的天赋,他深深眷恋着和朋友们过普通的生活,不希望有任何的改变。
威尔的问题在于他对自己的欲望和需求没有自己的想法,他此时只不过是一个空洞的人罢了, 逃避和自我欺骗终究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影片的最后,解开了心结的威尔驾驶着死党送他的二手汽车,奔向加州去寻找那个他最爱的女孩。
这时的他,才是真正的威尔。
三、威尔与数学教授郎博的交锋——真正的自我
影片的一切要从威尔把麻省教授花了两年时间才解答出来的难题轻松解开开始,教授无意之间发现了威尔这块璞玉,于是保释了因为打架而进监狱的威尔,并且找了很多心理医生来‘解救’自我封闭的威尔。
我认为在整部影片当中,威尔与数学教授郎博的关系才最为纯粹:教授想利用威尔做学术,而威尔要利用教授逃脱法律的监禁,两人各取所需。
因此只有在数学教授郎博面前,威尔才不会掩饰真正的自我。
教授介绍了很多高级,坐办公室的工作给威尔。而威尔始终认为自己不属于这里,自己只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生活。
这里看似威尔是对的,因为他在追求自我。但实则不然。
因为从始至终,威尔没有认识到‘真正的自我’。他选择每天花天酒地,从事低端的体力劳动,不是因为他喜欢这种生活,而仅仅是因为他不想和朋友分开而已。
在心理学中,人的自我认识分为四个阶段: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无知);
知道自己不知道(自知);
知道自己知道(觉察);
不知道自己知道(习惯)。
而此时的威尔正处于第一个阶段,他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生活,处在一个最迷茫、最无知的时候。
威尔真的如自己说的那般不喜欢做学术吗?
也不对,因为在第一次看到数学教授写在走廊上的难题时,威尔就被深深吸引了。当天早早地和朋友告别回家,在洗漱间的镜子上奋笔演算起题目。
只有当威尔真正解开了心结,抛弃朋友和郎博教授介绍的工作去追寻女朋友的脚步时,这个选择才是威尔所做的正确抉择。
也只有这时,他才算找到真正的自我。
四、威尔与心理医生尚恩——代表着救赎
《心灵捕手》是一部经典治愈片,更是一部纯粹的心理学题材影片,整部影片都在讲解心理医生尚恩是如何解开主人公威尔的心结,而威尔的感情线和友情线,只是穿插在其中的点缀。
作为天才病人,不想被治疗的威尔已经吓跑了多位心理医生。他像是一个蜷缩着身体的刺猬,用尖刺保护着脆弱的自己。
同之前的心理医生一样,尚恩与威尔的第一次见面就轻而易举地被威尔惹恼。而不一样的是,被惹恼后的尚恩出于一个医生的良知,并没有选择放弃威尔。
也正是这时候尚恩才发现威尔远不像他表现出的那样坏,威尔更像是一个被吓坏了的小孩子。
心理学家塔尔玛德说 过 : “ 我们并不是客观的看待 所有 事物,而是总是从我们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事物。 ”
这意味着缺乏自信和安全感的人很容易会把身边的一切事物归咎于我们‘自己做得不够好’。
团队出错了,是自己的原因;感情破裂了,认为是自己不够富有或不够帅气;甚至父母偏心,都归咎于自己做得不够好。
当这些事情的发展与其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这些人就会受不了,感到难以接受、难以适应并陷入情绪困扰。
“这不是你的错”“这不是你的错”“这不是你的错”“这不是你的错”......
当心理医生发现了威尔的症结后,一遍又一遍地对威尔重复着这句话。你亲生父母出了意外,与你没有任何关系,你的养父施暴与你,也不是因为你做得不够好,这一切都不是你的错。
在尚恩一遍又一遍的诱导下,威尔终于从冷静到啜泣,突破了自我束缚,趴在尚恩医生的肩膀上痛哭起来。
威尔也终于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接受了自己的自卑。
天才威尔的烦恼,我们普通人依旧存在。像威尔一样自卑,像威尔一样迷茫、找不到自我。
但我们要记住:过往不会制约今后,经历也不会限制未来。
我们的一生会遇到很多的人,有些是好人,有些是坏人。有些人会让你害怕逃避,有些人会让你不舍离去。
但遇到这么多人,遇到这么多的事。
我们 终其一生要学会的一件事,那就是对自己好,因为你才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 。
终其一生,取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