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电影的电影节
上海国际电影节
中国唯一一个国际A类电影节
上海国际电影节(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是中国国内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在中国有很高的重要性。每年6月在中国上海举行。上海国际电影节由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及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上海文化广影视集团国际大型活动办公室承办。电影节在1993年首次举办,1994年,获得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承认,每年6月上旬举行,中国唯一的一个A类国际电影节,最高奖名称为“金爵奖”,下设8个奖项,都由来自各国的国际评委评审产生。上海国际电影节共分为4个主要部分,包括竞赛部分金爵奖、国际电影展览放映、国际电影交易市场,及金爵国际电影论坛暨亚洲新人奖评选。电影节举办至今,已经吸引了世界各洲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3823部影片的报名, 959部影片展映,累计票房2770万人民币。这是尚没有完全开放的中国电影市场每年度唯一的一次世界影片集萃,因此,每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对上海及周边城市的观众无疑是一次期待已久的电影朝圣,创办至今,已经有150多万人次融入这个中国重要的电影活动中。每年六月期间九天的电影节已然成为上海文化生活一个重要的景观。
长春电影节
中国长春电影节创办于1992年,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举办的具有国际性的国家级电影节。每两年举办一次。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吉林省人民政府、长春市人民政府主办;长春市人民政府、广播电影电视部电影事业管理局、吉林省文化厅、中国电影发行放映输出输入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和长春电影制片厂联合承办 。本届电影节的宗旨是:友谊、交流、发展。电影节组委会将聘请电影界各方面专家组成评委会。本届电影节设下列奖项:1、最佳华语故事片奖(包括合拍故事片);2、最佳外语故事片奖;3、优秀华语故事片奖;4、优秀外语故事片奖;5、最佳编剧奖;6、最佳导演奖;7、最佳男主角奖;8、最佳女主角奖;9、最佳男配角奖;10、最佳女配角奖;对获奖者,电影节组委会分别颁发金鹿杯、银鹿杯,证书和奖金。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中国电影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是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广电总局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北京电视台影视部、中国电影报社、北京市电影公司、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影基金会、北京市学生联合会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一项大型文化活动。她创建于1993年,是当今中国每年始于春季的第一个电影节。其权威性受到电影界人士普遍认同,被誉为中国电影界具有国际水准的大奖。历届有多部获奖影片后来在国内政府奖、金鸡奖、百花奖和东京、柏林、西班牙等国际电影节获得各种奖项。 大学生电影节以青春激情、学术品位、文化意识为宗旨,以大学生办、大学生看、大学生评为特色,在教育、文化和影视三界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电影前辈凌子风、著名导演谢铁骊、谢晋等曾为大学生电影节题词,希望大学生电影节能推动中国电影的发展。“大学生电影节”还是中国青年导演初试艺声的舞台,霍建起、张扬、金琛、施润玖等新生代导演曾在这里首次获奖,最佳处女作奖和艺术创新特别奖的设立传达出大学生们对影坛新鲜力量的期待和鼓励。“大学生电影节”不但赢得电影创作者和大学生观众的青睐,还获得国家广电总局及相关政府部门的认同,在广电部2001年召开的北戴河会议中,赵实部长两次提到大学生电影节对我国电影事业及高校文化所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大学生电影节日益成为具有很大影响力的民间电影活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电视台、凤凰卫视中文台、《北京晨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等80余家媒体对电影节进行系列报道,电影节闭幕暨颁奖晚会在广电总局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欢聚一堂》栏目、北京电视台等重要媒体多次播出,取得较大反响。“大学生电影节”于每年的4月20日--5月4日之间召开。电影节组委会秘书处办公室设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第九届电影节已在积极进行。她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参赛影片几乎囊括最新优秀国产影片,学生评委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参与人数居国内电影节之最。 本届电影节设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观赏效果、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艺术创新特别奖等奖项,在大学生投票推选的基础上,由大学生和青年评论家组成的评委会评定。电影节主会场设在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此外还将在北京20余所著名大学放映参赛影片,观影人次达20余万人次。“大学生电影节”还将举办专题影展、专题讨论和专题讲座等众多学术活动,集中学界、业界各路英豪,共同探讨最新热门影视话题。老中青年导演与演员,在新片首映式、参赛片剧组见面会、著名导演专题研讨会等活动中与大学生欢聚一堂。大学生电影节不仅是大学生的电影盛会,也是电影人的青春聚会。“大学生电影节”还对大学生自己拍摄的录像作品进行评奖。“大学生录像作品大赛”是国内唯一面向大学生的影视文化赛事。参赛片规模和评奖规模进一步扩大,参赛对象扩展到香港,关注群体成直线上升。
台北电影节
由台北市政府主办、台北市文化局承办,台湾电影文化协会、台湾艺术大学执办。始于1998年,每年一届。 是台湾地区重要的电影盛会,从第四届开始把主题定位于“城市、市民、学生”,并由以国际城市为主题的“城市影展”、以“台北电影奖”“台北主题奖”为况赛单元的“市民影展”、以及以国内外学生作品为主的“国际学生电影金狮奖”三部分级成。
㈡ 邓超在人民日报刊文了,他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一线明星的
邓超年轻的时候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后因《少年天子》逐渐被观众认可,再后来凭借《集结号》以及《烈日灼心》一步一步成为了国内的一线男演员。
经常关注国产电影的朋友,对于邓超这位演员绝对不会感到陌生,因为邓超所出演的电影总能够给大家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虽然邓超的演技非常优秀,但是邓超能够成为国内一线演员,也确实做出了很多的牺牲以及努力。
作为国内最优秀的戏剧表演学院,中央戏剧学院曾培养出了很多优秀伏伏瞎的学生,而这其中就包括知名演员邓超。在中央戏剧学院学习期间,邓超的优异表现令学校的老师印象非常深刻,因此邓超在中央戏剧学院学习期间收获了“戏疯子”的称号,正是由于邓超在学校学习期间十分认真刻苦,这也为邓超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㈢ 10月14日是什么日子,10月14日是什么节日
下面是各个年份10月基缺14日的大事记
1851年——路透社(Reuters)正式在伦敦开业。
1872年——日本东京新桥、横滨樱木町间铁路通车。
1902年——京师大学堂正式招生
1911年——清朝政府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
1911年——清廷启用袁世凯
1918年——我国第一个新闻研究机构——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
1920年——唐山煤矿瓦斯大爆炸
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东征军攻下惠州
1933年——希特勒退出国际联盟
1939年——英国军舰“皇家橡树”号被击沉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广州
1951年——中美洲国家组织成立
1952年——上甘岭战役
1963年——也门民主共和国革命日
1964年——勃列日涅夫当选苏戚衡联共产党中央第搏仔辩一书记
1972年——《人民日报》发表批判极“左”思潮和无政府主义的文章
1972年——中国与马尔代夫共和国建交
1979年——中共中央批转《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方针任务》
1985年——台北贩卖文凭案曝光
1986年——中国长江科考漂流探险队征服金沙江全程
1990年——美国音乐艺术大师恩伯斯坦逝世
1992年——中国宣布《伯尔尼公约》正式生效
1992年——俄罗斯公布萨哈林岛空难事件资料
1992年——深圳垃圾实现全部无害化处理
1993年——第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闭幕
1994年——美国宣布取消对海地制裁
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哈福兹遇刺受伤
1994年——以色列营救人质失败
1994年——秦始皇兵马俑二号坑开放
㈣ 陈冲是谁
陈冲(Joan Chen) 生日:1月3日 身高:164 CM 血型:A 祖籍:重庆永川 出生地:上海 语言能力:吴语(上海话)、国语、四川话、粤语、英语、德语 处女作:《青春》 职业:演员、编剧、导演、制片人 所属工会:美国电影协会,好莱坞编剧家协会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编导兼摄影记者、好莱坞编剧家协会会员、 美国Discovery发现频道导演、美国电影工作者协会会员、奥斯卡评审委员会委员。曾担任两届奥斯卡颁奖嘉宾,担任洛杉矶电影节,柏林电影节,夏威夷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西班牙电影节,新加坡电影节,墨西哥电影节,阿布扎比中东国际电影节,上海电影节等多个重要电影节评委职务。
从艺简历
陈冲,一位具有探索精神的华裔著名演员、编剧、导演。先后荣获金马影后,澳洲影后。1961年出生于上海,从小生长在一个医务工作者家庭,受父母影响,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后,赴美国求学,先后就读于纽约州大学新帕西分校学习医学,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学习电影制作。 1977年,十五岁的陈冲被上海电影制片厂接收为表演训练班的学生小花剧照 在《青春》一片中崭露头角,开始涉足电影。 不久,《青春》获得了巨大成功。演哑妹的陈冲一夜之间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盛名之下,她所热爱的简单而快乐的生活也随之消失了。陈冲开始不知所措,这种危机感使她决定继续读书。一九七八年她考取上海外语学院,主修英美文学。大学伊始,电影《小花》(1979年)的摄制组就找到了她,这次合作使她把当时全国影坛的最高荣誉「百花奖」收入囊中,同年在南斯拉夫电影节上获最佳女演员奖。 以后又在影片《苏醒》、《海外赤子》中扮演重要角色。为摆脱成名困惑,一九八一年,她断然谢幕,远渡重洋,先后就读于纽约和加州州立大学,开始了艰苦的留学生活。 陈冲在赴美期间,通过奖学金,图书馆,餐厅打工的生活维生。起初选择医学,但发现电影仍然是自己的爱好,因此继续从事电影方面的学习,只身勇闯好莱坞。先是华裔影人推荐参与尊龙导演的话剧《纸飞机》,随后成为第一位被美国电影学会接纳为“会员”的华裔演员,并参与《双峰镇》、《百战天龙》、《霹雳游侠》多部美国热门电视剧演出。 1985年,陈冲回国在春节晚会上讲了话,没想到这些话却使她变成受争议人物。 陈冲说,“四年以后第一次回国,心情激动,春节联欢晚会在北京工人体育馆现场实况直播。” “我说‘我在美国留学四年了。今年是牛年,我是属牛的,所以就系了一根红腰带。现在中国有句时髦的话,叫恭喜发财。’” “第二天报纸就说:‘撇开迷信味儿不谈,陈冲去美国四年,竟叫我们是中国,她自己又算甚么呢?’还有人歪曲道,陈冲说‘你们中国’。我从小的教育,还有在美国这么长时间都没有说过‘你们中国’,怎么可能在春节晚会说‘你们中国’呢?当时感到很冤枉。” 事情发生后,陈冲回美国继续荷里活生活,陈冲一面觉得,出国的生活艰辛,一面又受到国内的指责,在失恋与被误解的阴影中不堪重负。 1986年,陈冲被意大利著名制片人(荣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迪诺·德·劳伦提斯停车场发现,被邀出演《大班》。 《大班》因为有裸露镜头,影片播出后,对陈冲的指责不绝于耳;甚至上岗到批判。类似的文章在《参考消息》《报刊文摘》《人民日报·海外版》都有转载.
㈤ 咪蒙疑被禁言,可为什么你没有取关
文/施页
咪蒙的公众号已经停更20天了,但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它依然存在于微信订阅号的最底端,并没有取消关注。
这种现象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并不常见。毕竟,公众号没有活跃度,就会变成一个死号,不跟潮流,不发新鲜事,对于很多人来说,它就没有太大的价值。
当然,咪蒙并没有像关爱八卦成长协会、毒舌电影等微信公号一样,永久被封。根据网上消息透露,咪蒙疑似被禁言1个月,之前很多有关“低俗媚俗”的文章也都被删除。
说到咪蒙,有人爱她愤怒的文字,有人恨她偏激的观点。
总有人声讨,说怀念那个喜爱魏晋文学和魏晋玄学的咪蒙,毕竟不是谁都能写出《阮籍诗歌与玄学本体论》这样的硕士毕业论文;总有人惋惜,说怀念那个写出《好疼的金圣叹》的咪蒙,毕竟在《独唱团》之后,再也看不到如此才华横溢的她了。
越来越多的人不喜欢她,说她的文字低级,说她的鸡汤配方诡异,长期食用有害健康。人们讨厌她关于“观点表达要偏激才有市场”这样的想法。
可骂她的人越来越多,她的影响力却越来越大,公号的粉丝量日益增长至千万,所接的广告费也不减反增,一篇广告文案策划早已超过68万。
有人总结过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可时代造就了咪蒙,她就是这个浮躁世界的“先锋人物”。粉丝愿意看,咪蒙愿意写,这只是你情我愿,各取所需罢了。
就像前不久,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粗猛,冯小刚表示中国垃圾电影太多,是因为有太多垃圾观众捧场。虽然这话略有偏颇,有待商榷,但是话糙理不糙,确有一定的道理。毕竟,想在金钱至上的年代沉下心来并不容易。
所以,在目前的商业大环境下,做自媒体公号传递信息,最终也是为了利益。市场大蛋糕就摆在那里,如果不去迎合某个群体的胃口,永远不会有人分你一杯羹。
有岩晌桥些人不取关,是想看她的笑话。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毒品允许在某些国家流通,就说它是好的。
有人问,什么样(文章)的阅读量高?咪蒙说,“热点、金钱、性、暴力。”
跟热点是公号写作的首要原则。于是,咪蒙的文章总在话题的浪尖,道德的边缘,时不时便成为众矢之的。
这几年来,我们都见证了她从“知心姐姐”到“满嘴毒辣、简单粗暴”的转变。她也坦言,一些媒体大佬在微信上拉黑了她。
不得不说,她的很多文字已经没有文采可言,愤怒、咆哮充斥着字里行间。咪蒙是微信女性用户收藏文章最多的公号,这对于很多刚接触社会,或者三观还不健全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不健康的。他们会相信自己看到的世界,并就此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
5月18日,人民日报一篇题为《别让“八卦”太喧嚣(辣评)》的文章中,对此类现象提出了批评和质疑:
最终,咪蒙的多篇文章因内容违反《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无法查看,还有的显示“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这让很多之前就不看好咪蒙的人大快朵颐。
有些人不取关,是觉得咪蒙总有值得他们学习的地方。
现在大多数人都把阅读文章当做是一种休闲,这已经成为一种全民习惯,短时谨州间内无法改变。
一个做自媒体的朋友曾说,看公号的人,大部分都是闲来看看,不愿意过多的思考。他们恨不得你把所有埋在地下的意思全都扒开来告诉他,所以直截了当的感情类,总比抽象讽刺的小说类通俗易懂,也更受欢迎。
他说他们老板就是把咪蒙奉为神一样的人物,让员工分析她的文章,学习她的写作手法。
《致贱人:我为什么不帮你》《咪蒙:说来惭愧,我的助理月薪才5万》《职场不相信眼泪,要哭回家哭》等等,你说你看不起咪蒙的标题,可多少人是因为这些吸引眼球的标题点进了文章,接着开始关注她。
我们吐槽UC的震惊式标题,信誓旦旦说要抵制标题党。可也会默默点开知乎里,教你如何起好标题的技巧文;在看到其他写作者写出阅读量10万+的文章,也会羡慕不已,然后返回上一页,从TA的文章标题到内容,逐一研究。
好的标题是文章成功的一半。这是从学生时期写作文开始,语文老师的谆谆教诲。
就像游戏对于中学生,沉迷于此固然不好,但也不能因此要求所有的网吧关门。不论批评她的人都说了些什么,我们不得不承认,咪蒙总在人们需要发泄的时候,提供一个适时的工具。
有些人不取关,是承认她所做的努力。
因为现实一次次的告诉我们:功利的背后,就是真正的游戏规则;功利的背后,就是承认你所做的努力。
作为自媒体的大V,网络世界的意见领袖,咪蒙总是可以激起大众长期压抑的情绪,让人折服在她的思维逻辑中,并通过她的文章找到宣泄的方式。
正如咪蒙出版的那本《我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这世界承认每个人的努力》,书名正是最好的回答。
尽管,知乎上对咪蒙的主流看法是“挑逗大众情绪”,把人普遍存在的不理性情绪引发出来。可看完GQ 杂志一篇题为《 咪蒙:网红,病人,潮水的一种方向》的报道,你才知道,要多么努力才能有她今天的成就:
收到了“宫颈癌前病变”的确诊通知书,她也要赶着去开下一个会议;手术的前一天,她工作到凌晨2点;创业失败,耗尽四百万投资,可她没有放弃,开始写公号后,用一年的时间,积累了800万粉丝。
可咪蒙却说,“我真心不觉得自己有多努力”。也许这正应了她自己说过的那句,“当你努力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已经拼尽全力了。当你拼尽全力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还不够努力。”
还有些人没有取关,是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我们都不知道,这段时间,咪蒙和她的团队在做什么,是着急地寻找解决对策,找出转移粉丝的最佳方法,还是懒得理睬,依旧热火朝天地写着剧本。
禁言事件对于咪蒙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至少在短时间,她不能再用她一贯的风格以独特的角度去冲击读者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很多人想知道,禁言过后,咪蒙的第一篇文章是什么。是做出解释,还是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继续接广告、写文案。
咪蒙曾坚定地认为公号只是副业,她最爱的还是影视,那么她会不会趁此机会,转型去做影视剧。
30天,在瞬息万变的现下能改变很多。我们依旧期待咪蒙,以一个才华四溢的文字工作者回归。
上一篇
下一篇
㈥ 抖音粉丝排行榜2023年
抖音粉丝排行榜有人民日报(1.4亿)、央视新闻(1.3亿)、刘德华(7013.9万)、陈赫(6603.2万)、毒舌电影(6034.1万)。
1、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8年6月入驻抖音平台,账号名称为“人民日报出版社”。随着出版融合发展进一步推进,人民日报出版社抖音号近一年厅岁来持续发力,围绕精品图书广泛开发原创短视频,形成了“主播讲述”“责编推荐”“专题访谈”“每日金句”等固定栏目,受到广大读者和网友喜爱。
同时,与出版社的网上店铺联动,试水短视频带货营销,初见成效。目前,抖音号基本保持每日更新,日阅读凳伏型量达10万以上。
㈦ 如果成龙,周杰伦,刘德华同台谁是C位
在娱乐圈当中,成龙,周杰伦刘德华绝对是天王级别的,如果说三人有幸同台演出,那么c位必须是成龙,这一点无需质疑,无论到任何时候,成龙的身价都不是任何人能够相比,在如今娱乐圈当中所有的华人明星,都没有人能够达到成龙的地位,早在前几年成龙就已经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所颁授给成龙终身成就奖,这样一个荣誉在所有华人当中,成龙算独一份。
如果李小龙还活着的话,那么李小龙在这一地位上也是要高过于成龙,因为李小龙正红的那个时候,成龙只不过是一个跑龙套的演员而已。我们都知道在香港成龙非常尊重洪金宝,因为他们本是师兄弟,洪金宝是大师兄,但是在影坛上面成龙才是真正的大哥,洪金宝算不上。但洪金宝却是在多方面来发展,他是导演,是演员,也是制片人,他是一个非常全能的影视明星。
㈧ 石川的人物履历
石川,1967年出生,现任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0西南大学(原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2001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获文学(电影学)博士学位,并分别于1998年、2006年到美国纽约城市大学和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做访问学者。目前担任的主要社会职务有: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领导办公室文学顾问,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专家评审委员、上海市文广局电影电视剧审查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艺术专业硕士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电影博物馆学术总监,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专家评委,中国电影传媒大奖评委等。
石川教授的学术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电影史、电影批评、影视工业、亚洲电影等。近年来在《文艺研究》、《当代电影》、《电影艺术》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另主编、出版《中国新文学大系·电影卷》(第五辑,1976-2000),《谢晋电影选集》、《踏遍青山人未老:徐桑楚口述自传》、《电影史学新视野》等9部学术著作。其译著《影视导演》(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2000年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大学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石川教授曾赴美、英、日、韩、新西兰、马来西亚以及香港、台湾、澳门多所大学进行交流访问和讲学。
石川教授也是上海著名的影视批评家,现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与评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京报》、《南方人物周刊》、《三联生活周刊》、《中国电影报》、《新民周刊》、《南方都市报》、《环球时报》、《香港文学》、《电影欣赏》(台湾)、《上海经济》、《外滩画报》以及英文杂志《ASIAN CINEMA STUDIES》、《THAT’S SHANGHAI》等中外报刊媒体发表影视评论文章300余篇,并在上海艺术人文频道《光影空间》、星尚频道《今晚我们看电影》、纪实频道《风言锋语》、陕西卫视《开坛》等电视栏目担任策划或特约评论员,录制影视评论节目近百期。
除教学、科研之外,石川教授还参与影视创作、策划。1996年编导10集电视纪录片《四川人在西藏》荣获1998年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优秀纪录片二等奖,四川省“五个一工程”优秀纪录片一等奖;1997年担任百集大型人物传记系列片《院士风采》之《钱伟长》、《徐匡迪》编导;2004-2007年编导、撰稿、策划大型文献电视片《中国电影在上海》(40集)、《记忆电影》(60集)、《大师谢晋》(18集)、电影故事片《樱桃》等。其中,2005年担任策划人的影院纪录片《记忆电影》于次年荣获夏威夷电影节“纪录片特别贡献奖”;2007年首次担任故事片《上海公园》监制,该片于2008年6月入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竞赛单元;2009年担任故事片《到阜阳六百里》策划人,该片获2010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最佳导演奖;2011年第48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女配角两个大奖,以及2012年中国电影传媒大奖评委会大奖;2012年担任总策划的故事影片《甜心巧克力》获第25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之风”单元最佳影片提名;2013年获第13届韩国光州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评委会大奖。
石川教授同时也是上海著名的电影活动家,策展人。2012-2013年受聘担任上海电影博物馆筹备组首席策展人,负责上海电影博物馆展陈内容、文物、文献的策划、设计和布展。2013年6月,上海电影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后,石川教授受聘担任上海电影博物馆学术总监,与香港电影资料馆合作,组织策划了上海电影博物馆首次影展“子归海上”,让1940年费穆导演拍摄于上海,后经香港电影资料馆抢救修复的经典影片《孔夫子》,70余年后重返上海展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