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悲惨世界》简析
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是雨果晚年具有代表性的杰作,完成于1862年。小说写成后,用9种文字同时在欧洲一些国家出版,受到进步作家们的热情赞赏,被誉为“社会的史诗”。
我国作家茅盾把它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相提并论,说它“有《战争与和平》那样伟大的气魄,那样多方面的生活描写,那样多的篇幅。” 《悲惨世界》结构庞大,气势磅礴,100多万言。共分5部:第一部芳汀,第二部珂赛特,第三部马利尤斯,第四部布留墨街的恋歌与圣丹尼斯街的史诗,第五部冉阿让。五部各有独立故事,枝叶繁复,但又都以主人公冉阿让的活动为主线,穿联为一个整体。小说叙述失业工人冉阿让,在1795年冬季的一天,因为偷了一块面包,被捕入狱,判处5年苦役,几次越狱失败,加重判刑,共19年。1815年出狱后,在卞福汝主教仁爱精神的感化下,变成一个努力为善的人。
总体上说,在小说情节描写过程中,雨果站在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立场上,深切同情被压迫、被奴役的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愤怒揭发资产阶级法律的残酷和虚伪,热情歌颂共和主义者的英勇斗争,提出了用“仁爱”改造社会的药方。 同雨果的许多作品一样,《悲惨世界》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也运用了对照原则。如,卞福汝主教是“仁爱”理想的化身。冉阿让在他的感化之下,也以“仁爱”对待一切人,有许多善举和英雄行为。他们两人都是“善”、“美”、“崇高”的体现者。 从这个意义上讲,雨果的创作道路体现了西欧文学从浪漫主义向批判现实主义的过渡。
在结构安排上,小说以冉阿让的改“恶”从“善”为主线,中间穿插许多小故事(如芳汀的悲惨故事、珂赛特的备受虐待,马利尤斯与珂赛特的恋爱故事等),连缀起来,铺排开来,同样收到了很好的戏剧效果。随着资本主义制度在法国的进一步确立与巩固,劳资矛盾日益尖锐突出;随着唯物主义在哲学斗争中的进一步胜利,以及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广泛传播,作为浪漫主义代表作家的雨果,和当时许多进步作家一样,从40年代起,“不得不用冷静来看待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共产党宣言》),不得不冷静地评价资产阶级统治所带来的一切。
通过这种直抒胸臆式的、政论式的议论,雨果把小说变成了讲坛,在感情上影响着读者,使之接受自己的观点。
② 雨果代表作《悲惨世界》的浪漫主义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
长篇巨著《悲惨世界》发表于1862年,小说从立意到写成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是雨果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中虽然有现实主义成份,但就其艺术基调来看,仍是一部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把“理想”和“真实”巧妙地结合起来,这是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突出特征;
2、美丑对照法的运用,这是雨果最重要的浪漫主义创作原则;
3、人物的奇特经历、故事情节发展变化莫测。
我将从这三点出发,结合具体的小说文本回答问题。
一波未平,惊险的波澜又起,为了长期隐居修道院,必须先逃出修道院。在老人的帮助下躲进棺材出修道院的场面描写得惊心动魄,别具一格,使读者拍案叫绝。计划是到了坟场,老人将埋葬工人灌醉,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顺利逃出。
但是,一进坟场,出现在面前的是一个陌生的埋葬工人,老人惊呆了,但他乘其不备智取卡片,迫使工人离开坟场,冉阿让才得脱险。
这些惊险动人的情节发展曲折有致,又有偶然巧合,富有戏剧性。通过夸张离奇的情节把冉阿让描写成一个神通广大、智慧、胆量都过人的超凡人物。
总之,在这部小说中,雨果把善与恶、美与丑进行了强烈的对比,为了渲染气氛用了极度夸张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揭示了尖锐复杂的社会冲突,表达了他具有宗教意味的人道主义思想。
回答完毕。
③ 《悲惨世界》纯真芳汀 芳华陨落(二)
在提出阅读问题时,李宛渝同学说读芳汀的故事让人手不释卷。这种体会我感同身受,不知道是该佩服雨果塑造得人物太鲜活生动,还是该批评小说创作者太残忍冷血。一 个会使垂杨下的仙女遮羞而生的芳龄少女就这样被生活碾压粉碎。 不知道雨果写到咽气的芳汀“口张着,眼睛睁着,但已黯然无光”的时候,他是不是也是气力全无,心力交瘁呢。虽然作者早早地落下了芳汀的大幕,但她的一生却如一帧帧高清的电影画面,定格静止出了许多让人难忘的芳汀形象。从第一张光彩夺目、美妙天成的纯真少女,到最后“面色铁青,颈骨毕露,肩胛高耸,四肢枯槁”一头短发、没有门牙的芳汀,这两幅图画总会跳出脑海在眼前交错变换,你不由得就会在心底沉重地慨叹:真是一个悲惨的世界!所以接下来的活动任务就想让大家一起来控诉和批判一下 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为何让芳汀如此悲惨!
杨帆
悲惨的世界里, “饥饿使妇女堕落”,饥饿的背后应该控诉的是“法律和习俗所造成的社会压迫”,芳汀走向堕落深渊的每一步,都为“悲惨”二字的内涵做了最痛入人心的注脚。
她渴望爱情,却被玩弄后抛弃。 她是从黑暗社会的那种不可测的深渊中生出来的,没有家也没有教名,缺少教育和知识,也导致了她过于天真单纯地爱上多罗米埃,“对他来说,这不过是逢场作戏,而对她,却是一片真情。”多罗米埃,有着四千法郎的年息,可以寻欢作乐、为所欲为。他有权势,但没有人性。而在当时的男权社会里,一个无权无势且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女性,遇到多罗米埃,显然会是一场悲剧。她生性天真,轻易便被多罗米埃的花言巧语哄骗,又被他随意抛弃,在当时的社会里不知有多少女性经历着和芳汀一样的悲惨遭遇。作者通过芳汀的苦难暗示了女性的不幸地位,在充满压迫的阶级社会中底层人民是悲惨的,而底层的贫苦女性是更悲惨的。
她爱女儿,却被迫骨肉分离。 起初,芳汀意识到“她犯了错误,隐隐感到她不久就会陷入苦难,沉溺在更加不堪的境地里,她非得有毅力不可,她有毅力,于是她站稳脚跟”,她是敢于大胆正视人生的。为回到家乡找工作,她不得已把珂赛特寄养在德纳第夫妇家里,而一系列苦难也因此而产生——不断被德纳第夫妇敲诈,并且愈演愈烈,谋财的骗局逼迫她为了所谓的“珂赛特需要裙子”卖掉自己的头发、为了所谓的“珂赛特得了猩红热”卖掉自己的牙齿、为了让珂赛特不被赶到街上卖掉了自己的一切,最终“那苦命人做了公娼”。
她是被抛弃的受害者,却受到所有人的指责 。 人们对未婚先孕的妇女充满了强烈的歧视,人们关注的并非像芳汀一样的女性所遭受的困苦,而只是一个结果——“他们知道了芳汀有个孩子”。正是这种不正的社会风气逼得芳汀不得不把珂赛特寄养在德纳第夫妇家里,而假如没有这种歧视未婚先孕妇女的习俗,也许芳汀的结局,会换一种方式书写。并且当时人们不会去思考这种悲剧从何而来,相反地却更加乐意背后议论。“某些人仅仅为了饶舌的需要就不惜刻薄待人”,芳汀本来在努力工作,女工们却对她注意起来,嫉妒她的金发和玉牙。维克杜尼昂夫人甚至专程花钱去孟费郿探听芳汀的隐私,又自作主张借马德兰市长的名义赶走芳汀。众多的看客仅仅只是旁观和冷嘲热讽,逼得芳汀失去了经济来源。之后唯利是图的包工头压低工资,债主和旧货商人又对芳汀穷追不舍、吵闹不休,逼迫她走上一条不归路。社会风气对芳汀这类女性充满了偏见、歧视和压迫,使得芳汀的经历更加悲惨,悲惨在于风气和习俗,产生了足以毁灭一个敢于正视人生的女性的威力。
她努力正视生活,生活却不给她机会。
她为保护自己而反抗,却险些被判监禁。 巴马达波“在地上捏了一把雪,一下塞到她的背里”,芳汀反击,却被沙威毫不犹豫地抓走,并且不分青红皂白地直接判处芳汀监禁,而不是查清事实。这仅仅只因为芳汀是娼妓,而巴马达波是所谓的“绅士”和“选民”。法律和执法者对穷苦人民的区别对待显而易见。如果没有马德兰市长的出现,可想而知芳汀的遭遇是否会更加悲惨。法律制度对身份低微的妇女充满不公,使得不知多少和芳汀一样的妇女被当时悲惨的世界吞噬。
《悲惨世界》要写的是一部穷人的悲惨史,芳汀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社会的压迫、习俗的歧视、法律的不公,把芳汀推向了堕落的深渊,使得一个起初有勇气和毅力去面对苦难的女性逐渐走上一条不归路。而当时的社会上,无数身份低微的贫民本就艰难,却要承受更大的负担,生活在社会、法律和习俗的重压之下,不知有多少人起初挣扎,最终无奈屈服,成为了这悲惨世界的牺牲品。
王立乾
芳汀短短的一生是悲惨的,悲惨在她曾经拥有“美好”的一切,与多洛米埃曾经的爱情是美好和甜蜜的;与三位姑娘的友谊是温馨的;与德纳第夫妇的约定也曾给她带来生活的希望。然而愈发美好的背后却是虚假,曾经山盟海誓的爱情只不过是花花公子的一时兴起,曾经亲密的好友却在短短15天形同陌路,与他人立下的约定只不过是用来压榨自己的工具。芳汀曾经拥有的情感是丰富的,但不是真挚的。当用虚假的情感筑成美好被戳破后,便是痛苦与堕落的深渊。 失去真挚情感的世界,是悲惨的世界。
在芳汀所处的世界,人人都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与欲望去随意践踏他人的幸福。多洛米埃为了自己的情欲可以随意践踏芳汀的纯真,也可以为了自己不受约束而抛弃芳汀,随意毁灭芳汀的幸福;德纳第夫妇为了自己的女儿,为了自己的生活可以肆意利用芳汀的母爱,践踏芳汀生活的希望;女工为了自己病态的好奇与嫉妒,可以随意窥探他人的隐私,也可以践踏属于芳汀的最后生活依靠;沙威为了自己所认为的公正与法律的严伟,可以丝毫不顾及他人的处境与内心。 人人为己,自私自利的世界是悲惨的世界。
芳汀的一生是悲惨的一生,也是不断获得与失去的一生。她有过甜蜜的爱情,但因多洛米埃的风流而葬送;她有过友谊,却因一纸书信而破裂;她有过生活的安稳,却因女工们的欺骗而彻底失去;她有过美貌的容颜,有过自尊,却因贫穷而彻底失去;她曾因马德兰的承若而拥有最后的希望,也因沙威的“苦役犯”而熄灭。 悲惨的世界,悲惨在 它 不断地给予,又不断地掠夺。
因为贫穷,世界一步又一步的逼迫着人们去堕落,去与污浊同流合污。因为贫穷,这个世界肆意嘲笑着芳汀的纯真,鄙视着她的天真,侮辱她的友谊,玷污她的贞操,践踏她的希望,一步一步的让他走向堕落的深渊。因为贫穷,原本安分守纪的冉阿让以身试法,因为贫穷,德纳第一家欺骗芳汀,选择抢劫。悲惨的世界悲惨在“男人因穷困而道德败坏、女人因饥饿而生活堕落、儿童因黑暗而身体羸弱”。
宋子涵
雨果在序言中说:“值此文明的鼎盛时期,如果由法律、习俗构成的社会迫害依然存在,人为的变人间为地狱,并让人类天赋幸福蒙受无妄之灾;如果本世纪末的三大难题---使男人昏庸的贫穷、使妇女堕落的饥饿,使儿童孱弱的黑暗---尚未解决;如果社会毒害在一些地方仍会发生,换言之,同时也就是更广泛的意义而言,如果仍有蒙昧、贫苦存在于这个世界,则与本书性质相同的著述,都不会是没有益处的。”
芳汀在《悲惨世界》中的遭遇,处处诠释着悲惨世界的内涵。
芳汀憧憬爱情,却爱得卑微和天真。她有段坎坷的青春,在怀了男友多罗米埃的骨肉之后却被恶意遗弃。无论如何,芳汀无法让这个玩弄感情的男人回心转意,女性在爱情当中的不平等地位造成了畸形的感情与命运的悲剧,多罗米埃的抛弃正是芳汀堕落的开始。
为了女儿的生活,芳汀只好忍下心把她寄养在德纳第夫妇的家里,自己来到巴黎谋生并定时寄钱回去,谁知德那第夫妇一次又一次利用珂赛特欺骗勒索芳汀,一步步加重芳汀的生活压力。若对此的原因作出分析,我想这不仅源于德那第的还债压力,更是人性良知的不足。人们往往只关心物质的富足,却忽视了他人正在经历的苦难,在对物欲的追求当中迷失了自我的良知。
由于她有私生女的事被同事揭发,被赶出工厂,只好卖了首饰、长发,牙齿,甚至肉体,不幸沦为一名妓女,此后与一位绅士发生争执,差点遭遇牢狱之灾。这一遭遇源于社会的观念的缺陷和由于社会意识不足造成的法律不公。在保守的观念之下,“私生女”成了一件没有脸面的事情,“妓女”理应在法律上不受保护,人们拥护着所谓“贞洁”的精神,却为诸如芳汀等底层女性带来了无尽生活的压力。社会观念与偏见演变为根深蒂固的歧视,将弱势群体压榨到没有自由呼吸的空气。
芳汀代表着社会最底层的贫困百姓,他们组成了真正的悲惨世界。作为一个忠贞爱情的少女,一个纯洁无私的母亲,她的善良没有得到善终。雨果正是通过这一形象,控诉法律不公,社会偏见和不平等,正如他书中所写的那样:“社会造就了一个娼妓”。
邹汶成
既然我们大家都了解人物是小说的灵魂,更是表现小说主旨的主要载体与重要媒介,那我们不仅就要发出疑问了:芳汀这个人物究竟是凭借怎样的悲惨经历来契合《悲惨世界》这篇鸿篇巨作的呢?她如此之悲惨的经历又是如何来体现小说内涵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芳汀,走进她生活的时代,解开心中的困惑。
在我看来,其悲大者有三,而重在其一。那便是芳汀由“坚贞淑女”到“无耻妓女”的堕落。小说在前期引出芳汀这个人的时候,无论是正面刻画,还是侧面烘托,都将芳汀这个人物塑造地十分高洁自贞、美丽优雅,甚至与旁人有些格格不入之感。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如此美好的女性形象,到了后文书中却成了一位“上街揽客”“色诱沙威”的妓女形象,这难道不够悲惨吗?那么这样创作目的何在呢?我想原因可能与译本序中提到过的雨果的“使妇女不再因饥饿而堕落”这个创作理想有关。
首先,关于这个“饥饿”二字不仅仅是现实生活中吃不饱饭而感到的饥饿,也可以指“心的饥饿”,“心的饥饿”使得芳汀莫名其妙地选择了与多罗米埃这个渣男成为恋人,这无疑是芳汀走向堕落的前奏。
当然,“心的饥饿”在悲惨世界中亦表现为一种精神的空虚,正是这种空虚催生了当时世人病态的好奇心,塑造了他们极度猎奇的心理。这无疑是芳汀走向堕落的“变奏”,本来不愿为人知晓的秘密却被工友打探地一清二楚,本来不愿重提的旧事被他们揭露地一清二白。然而,当他们的猎奇心理得以满足,他们并没有就此罢休,反而用排挤和针对代替了本应有的安慰与同情施加在了芳汀的身上,这无疑是将徘徊在“堕落”崖边的芳汀一把推下,就此走上了真正的堕落之路。我想如此病态、麻木的人群充斥在那样一个黑暗腐朽的社会,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生动地向我们诠释着“悲惨”二字。因此,雨果称之为“悲惨世界”可谓是当之无愧。
进一步来说,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那样一个黑暗封建的时代,雨果这样的创作理想显而易见是难以实现的,因此他需要创设一个女性形象用她的堕落来警醒世人,使得他们认识到贫苦女性在底层生活中受到的的欺压与剥削,受到的欺凌与侮辱,受到的虐待与暴行,更希望世人能够意识到法律在贫苦人民面前展现出的不公……雨果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改变不堪的现状,哪怕为无数个像芳汀一样即将走向堕落的贫苦女性谋求到一点点尊重、一丝丝关怀,哪怕使那国家的法律在保护穷人利益方面多出一点点公允,这便足矣。这看似是社会国家向前迈进的“一小步”却是他个人创作理想实现的一大步。所以,芳汀悲惨形象的成功塑造无疑是他创作理想得以成功实现的强有力的助推器。
当灵魂不再哭泣(杨晨)
雨果在书中写到:“在社会成员中,分得财富最少的人也正是最需要照顾的人”。物质财富上需要被照顾,精神生活上更需要被照顾。诚然,物质生活的悲惨构成了悲惨世界的一部分,但精神生活的悲惨却是万恶之源。这便是悲惨世界——一个缺乏精神力量的世界。
“芳汀,她就是欢乐,她那光彩夺目的牙齿明明从上帝那里奉了一道使命,笑的使命。”而当初那个犹如天女下凡的芳汀如何坠入深渊,泪水见证了这一切。
起初,被德那第敲诈的芳汀“常常整夜哭,整夜地想”,物质生活的压榨催生精神的堕落。在这个悲惨的世界中,物欲的泛滥掩盖了精神灵性。在上层社会的一次次索取中,他们夺走了贫苦人民的生活保障,更夺去了她们原有的羞耻心与灵性,她们的精神也一并堕入深渊。同芳汀一样,当她们从事下贱的行当,当她们跪着祈求狱卒开恩,她们没有泪水,没有灵性,她们成了悲惨世界中的一员,成了“悲惨”的注解者。
不仅如此,工厂里的芳汀“常常转过头去揩眼泪”,流言蜚语侵蚀着精神防线。“那纯粹是一种要看见、要知道、要洞悉隐情的欲望,纯粹是由于要卖弄一下自己那颗消息灵通的心。”物质生活的压榨还未停止,精神打击却变本加厉。面对长舌妇的指指点点,面对耀武扬威似的高谈阔论,芳汀几乎已经挤尽所有泪水。一次次落泪,一次次折磨,怎样的灵魂经得起这样的狂风骤雨?
个体的伤害尚且如此,社会却成了最大的帮凶。终于,芳汀再也没有泪水可流了。沙威面前的她只是“湿了眼眶”,而仇恨马德兰市长时的她则滴泪未下。“被法律所摒弃的人们,觉得这个社会的全部重量都压在他们的头上,这种社会对处在他外面的人是多么可怕。”当法律的天平倾向富人,平头百姓的权利便荡然无存。这悲惨的世界中又何谈温暖,何谈公平呢?
就这样,芳汀的泪水被榨干了。
周国平曾写到:“一个人,一个社会精神上发生危机,至少表明这个人、这个社会有较高的精神追求,追求受挫,于是才有危机。”当冉阿让被主教救赎,他淌着热泪,痛不成声;当沙威摆脱封建法律的束缚,他仰天长啸,泪如泉涌;当芳汀被花花公子抛弃,她回到屋子,哭了出来……那时的他们是幸运的,泪水承载着巨大的精神力量喷涌而出,他们悔恨,他们压抑,他们悲痛,但至少他们的心中存有余温。而这悲惨的世界却是如此地无情,他让人流不出眼泪,他攻破人们精神的最后一道防线。
钱财丢失可以失而复得,但灵魂迷路在荒野却是几近万劫不复的悲哀。当灵魂不再哭泣,当精神不再活跃,剩下的唯有不堪的兽性和一张空虚的皮囊。这便是悲惨世界——物质的缺乏催生精神空洞,社会的催化让灵魂不再哭泣。
这个题目如果指向高考中的小说阅读,考查的题型是小说标题的含义,基本的解题思路是标题中的关键词“悲惨”的浅层义和深层义,并要注意条件情境是从“她身上”来思考。所以标题的浅层含义方面应该表述清楚芳汀的悲惨经历,深层含义应该指向作者塑造芳汀这个人物在主题上的作用,即控诉造成芳汀悲剧的这个黑暗世界——不公正、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风气。
内涵提示: 社会制度的不公(法律制度、男权主义)、社会风气的不正(贞操观的禁锢、唯利是图、冷漠刻薄待人)====底层女性命运的不幸
结合文本: 可以通过芳汀经历的几个阶段的不幸,来解读造成其悲惨的原因。天真单纯爱幻想的芳龄少女——失去贞操的未婚生子的女人——失去光鲜外表的女工——失去羞耻之心的公娼
总体思路: 越是想正视生活,生活越是不给机会,社会制度的不公、社会风气的不正一步一步把她推向堕落的深渊。
具体分析: 在哪个人生节点,有过几次主动抗争,又遭受来自哪方面的痛击,又怎样一步步滑向堕落的深渊、生命的终结。
1.部分同学在进行芳汀人物形象评价,叙述了过多的芳汀个人遭遇。
2.部分同学在分析芳汀悲剧产生的原因,依然从主客观方面进行思考。但这个题目的重心是要放在社会这个客观层面来分析表述的。
3.表述不能紧扣题目内涵:在表达上要学会灵活转换句式,紧扣题目来有针对性地组织语言。
比如:如果这个社会人人冷漠刻薄,那么这个世界就是悲惨的。
或者,这个世界的悲惨在于法律制度失去应有的公平与正义。
或者,(段首)她渴望爱情,却被玩弄后抛弃。……(段末)只要男权主义存在,底层的女性就会成为被侮辱的对象,这个世界就是悲惨的。
(段首)她努力正视生活,生活却不给她机会。……段末)只要社会只严苛女性的贞洁,只要这种社会风气存在。这个世界就是悲惨的。
(段首)她为保护自己而反抗,却险些被判监禁。……(段末)只要不公正的法律制度还存在,这个世界就是悲惨的。
胡滋莉组整理:孙梦迪 李家鸿 陈张鑫 单镓兴 张益铭 刘睿超 王海韵 金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