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影指南 > 电影发展至今世界语言

电影发展至今世界语言

发布时间:2023-04-12 23:55:47

❶ 世界电影发展史4个阶段是什么

四个阶段的具体内容:

(一)形成期(1895年—1927年),从爱迪生、卢米埃尔在美国和法国发明电影之日起,经历了从短片到长片,从单镜头到多镜头剪接,从而形成视觉语言的二十多年历史。

(二)发展期(1927年—1945年)。在这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电影获得了声音和色彩,具备了电影艺术的一切必要的表现元素。人们对反对无声电影的经验开始了总结,并且在运用音响和色彩方面,在探索电影形象表现潜力方面都展开了认真的研究和实验。

(三)成熟期(1945年至今),电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已在技术上达到了完善的地步,此后的技术发展不再对艺术表现有重大的影响。

(四)精益求精阶段,电影事业成熟之后就进入了如今在艺术上精益求精的阶段,并在同其他艺术的关系上,从过去单纯的摹仿吸收进行到有取有舍的阶段,追求绝对的完美。

电影简介:

电影,也被称为运动画面或动态画面,即“映画”,是作品视觉艺术形式,通过使用移动图像来表达沟通思想,故事,认知,情感,价值观,或各类大气模拟体验。

这些图像通常伴随着声音,很少有其他感官刺激。 “电影”一词是电影摄影的缩写,通常用于指代电影制作和电影业,以及由此产生的艺术形式。

❷ 电影发展的阶段及代表作

一、电影的发展历史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重要时期,分别是形成期,发展期,成熟期。

1、电影的形成期

十九世纪30年代,电影就开始了它的诞生前的技术准备期,也叫做发明期。随着技术的不断变革与进步, 1895年3月22日,法国的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法国科技大会上首放影片《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获得成功。

同年12月28日,他们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里,正式向社会公映了他们自己摄制的一批纪实短片,有《火车到站》、《水浇园丁》、《婴儿的午餐》、《工厂的大门》等12部影片,卢米埃尔兄弟被称为“电影之父”。

这个时期的电影在技术上推行标准化,艺术上讲求构图技巧,但是有很大局限性,这些早期电影过于贴近现实,而且影片时间很短。电影持续放映了一年半时间以后,人们的兴趣就在明显的减弱,以至最后再也无人问津了,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的局限和自然主义的局限造成的。

2、电影的发展期

1902年,梅里爱根据儒勒凡尔纳和HG威尔斯的两部有名科幻小说编导了著名的科学幻片《月球旅行记》,这是他的高峰作,在电影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一时期,不能不提到的是拍摄了《火车大劫案》的鲍特。

鲍特在《火车大劫案》中第一次用14个场景来构成一部电影,而在此之前的梅里爱的影片都是从头到尾一个镜头。1913-1926年,无声电影走向成熟,代表作有《王子寻仙记》、《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摩登时代》和《淘金记》等。

这些电影具有鲜明的现实
感和尖锐的讽刺性及雅俗共赏的大众化特色。萨杜尔先生对其作品作了如下评论:“卓别林的影片是唯一能为贫苦阶级和最幼稚的群众所欣赏。同时又能为水准最高的观众和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所欣赏的影片”。

3、电影发展的成熟期

1927年是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爵士歌王》影片的诞生标志着有声电影时代的来临,同时也是电影走向成熟期的标志。声音使电影由单纯的视觉艺术,发展成视听结合的银幕艺术,实现了电影史上的一次革命,极大发展了电影的本性,为电影艺术开拓了新的天地。

1935年,马摩里安摄制了世界上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浮华世界》。彩色胶片的发明,使得电影艺术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声音和色彩促使电影更趋近于自然。有的电影创作家,在一部影片中交替使用彩色片和黑白片,因而收到了特殊的艺术效果。

电影从此进入了在艺术上精益求精的阶段,并在同其他艺术的关系上,从过去单纯的摹仿吸收进行到有取有舍的阶段。此外,更值得重视的是,电影这时的不再是单纯的娱乐品,而是具有极大的社会影响的艺术门类了。

(2)电影发展至今世界语言扩展阅读:

电影创新:

立体放映早在电影发明之前就已出现。1868年,亨利·达尔梅达就曾用红绿两种光线把画面重复投射到银幕上,观众可以透过一种红绿双色的镜片把两个画面混合成黑白立体形象。

这种方法日后被称为“双色立体放映法”(Anaglyphe),曾在1935年前后被路易·卢米埃尔及美国的米高梅公司用来放映短片。

“双色立体放映法”的缺点是使人们不能看到彩色,所以(尤其在德国)有人用两片无色的偏镜片(Polarlides)来代替原先的红绿镜片,使光线从左边或右边偏离分散。

到1950年,这种方法开始走出实验室,在意大利、匈牙利和英国作公开的表演。

“星涅拉马”式宽银幕电影是和立体电影同时在纽约出现的,不过它的流行要持久得多。这种电影的发明者弗莱德·华勒(1954年故世)在放映时采用凹三面银幕和立体音响。

就如阿贝尔·冈斯和机械师德布里于1927年和1935年在巴黎两次放映《拿破仑》时所用的方法那样。1940年华尔特·迪斯尼在美国几个城市里放映他的影片《幻想曲》

时也采用三条音带与三个扩音器,来产生立体声的效果。

“星涅拉马”式宽银幕电影用3架放映机,300平方米的凹三面银幕,6条声带和将近20个扩音器。它在纽约获得如此大的商业成功,以致观众要好几个月前预订影院的座位。

经过十年获利的经营,到1962年年底世界各地共有140家“星涅拉马”电影院,放映麦克·托德、茂里安·古柏、路易·德·罗希蒙等人拍摄的九十部影片。

这些影片当时还不是故事片,而是一些旅游纪录片,引导观众漫游世界五大洲。当表现交通工具(火车、飞机、小汽车、直升飞机、游览小火车等)迎面飞驰而来时,尤其能产生惊人的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电影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电影史

❸ 从电影语言角度看,电影经过哪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世界电影的发展经历了五个时期:1〉电影技术发明期(1832—1895);2〉无声电影时期(1895—1927);3〉成熟期(1927—1945);4〉发展期(1945—80年代末);5〉电影新时期(90年代—)。

❹ 世界电影的发展阶段及代表作

1、开端,1888年10月14日,路易斯·普林斯使用改进版的单镜头摄影机(即MkII)拍摄了电影《朗德海花园场景》。是IMDb认证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电影。该片记录了一群人在花园里做着一些滑稽的动作。

2、电影初期成长为艺术,1896-1912年,代表作——《火车到站》、《膝行的人》到《水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大火》、《拯救遭难者》等影片,卢米埃尔创造了最早的新闻片、旅游片、纪录片、喜剧片等影片样式。

3、电影艺术初期,格里菲斯在1915年以艺术家的勇气拍摄出了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无声片《一个国家的诞生》,在1916年又拍摄了《党同伐异》。这两部被誉为电影艺术的典基之作,是电影史上的里程碑。

4、电影艺术重要发展期,1946-1959,苏联的一些电影工作者拍摄出了一批有感情冲击力的战争片和有一定形象感染力的人物传记片。如《青年近卫军》、《攻克柏林》、《易北河会师》等。

5、电影多样化,1960年,以非理性为基本特征,是对戏剧化电影更大的一次冲击。这次电影运动以夏布罗导演的《漂亮的塞尔杰》和《表兄弟》公映起始,特吕弗《四百下》,阿仑雷乃《广岛之恋》在戛纳电影节引起轰动为开端。

❺ 电影的语言是什么

电影语言
电影艺术在传达和交流信息中所使用的各种特殊媒介、方式和手段的统称。即电影用以认识和反映客观世界、传递思想感情的特殊艺术语言。电影语言以现代科学技术提供的一定的物质条件为基础,它的演进与电影技术的进步有密切联系。与一般语言不同,电影语言是一种直接诉诸观众的视听感官,以直观的、具体的、鲜明的形象传达含义的艺术语言,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银幕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参与画面形象创造的表演、场景、照明、色彩、化装、服装等都在构成特殊的电影语汇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由摄影机的运动和不同镜头的组接(剪辑)所产生的蒙太奇不仅形成了银幕形象的构成法则,也完善了电影语言的独特语法修辞规律。说白、音响、音乐以其自身并以新的蒙太奇方法——“音响蒙太奇”和“声画蒙太奇”——丰富了电影语言。电影语言的章法,是影片内容的组织和构造的特殊法则,一般由若干场面和段落按照蒙太奇规则相互交织构成,按其时间空间关系安排可分为客观现实结构和主观心理结构两种类型,其结构形式可分为时空顺序、时空交错、单线结构、复线或多线对比结构、多侧面多视角立体网络式结构等。

❻ 电影语言的电影语言概念

与一般语言不同,电影语言是一种直接诉诸观众的视听感官,以直观的、具体的、鲜明的形象传达含义的艺术语言,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银幕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参与画面形象创造的表演、场景、照明、色彩、化装、服装等都在构成特殊的电影语汇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由摄影机的运动和不同镜头的组接(剪辑)所产生的蒙太奇不仅形成了银幕形象的构成法则,也完善了电影语言的独特语法修辞规律。说白、音响、音乐以其自身并以新的蒙太奇方法——“音响蒙太奇”和“声画蒙太奇”——丰富了电影语言。电影语言的章法,是影片内容的组织和构造的特殊法则,一般由若干场面和段落按照蒙太奇规则相互交织构成,按其时间空间关系安排可分为客观现实结构和主观心理结构两种类型,其结构形式可分为时空顺序、时空交错、单线结构、复线或多线对比结构、多侧面多视角立体网络式结构等。
电影不是一种语言,但却象是一种语言。从英语、法语或数学的意义来说,电影算不上是一门语言。首先,电影不可能存在不合语法的现象。而且也不需要一套语汇。例如,婴儿在发展说话机能之前好几个月,就能理解电影的画面。甚至猫也看电视。显然,为了欣赏电影,并不需要什么相应的电影智力,至少按最低水平来说是如此。
电影不是一种语言,但却象是一种语言,由于它象语言,因此我们用研究语言的某些方法来研究电影,可能会有所裨益。实际上,近十年来,这种研究电影的方法——实质上是语言学的方法,变得愈来愈重要了。既然电影不是一种语言,则严格的语言学概念会使人产生误解。自电影历史的开端,理论家们就喜欢把电影和文字语言相比较(部分原因是为了证明认真研究电影是有价值的),但是直到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一种更广阔的新思想范畴得到了发展之后,人们才认识到文字和说话只不过是众多交流系统中的两种,这时,才得以把电影作为一种语言来进行认真的研究。这种包罗万象的范畴就是符号学,是对符号系统的研究。符号学家通过对文字语言和口语概念的重新确定,肯定了应当把电影作为一种语言来研究。任何一种交流系统都是一种“语言”:英语、法语或汉语都是“语言系统”。因此电影也可能成为某一类语言,但是它显然不是一种“语言系统”。
对于符号学者来说,一个符号必定由两个部分组成:即能指与所指。例如“单词”这个词,是一组字母或声音合成的,它就是能指;它所代表的又是另一事物,就是所指。在文学中,这种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就是艺术的中心:诗人在构成结构时,一方面用声音(能指),另一方面用含义(所指)。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令人感兴趣的。事实上诗歌的美在很大程度上正在于此:在于声音与含义之间的对舞之中。但是在电影里,能指与所指几乎是一致的:电影的符号是一个短路的符号。一幅画与它所指的东西有一些直接的关系,而一个字却很少有这种关系①(注①:某些象形文字除外)。
然而,电影的确象是一门语言。那么它是怎样起作用的呢?显然,一个人对某一物体的想象与另一个人是不同的。如果两人都读到“玫瑰花”这个词,你可能想到你去年夏天采摘的“和平”品种玫瑰,而我可能想到1968年12月罗拉给我的一朵玫瑰。但是在电影里,我们二人看到的是同一朵玫瑰花,电影制作者可以从无数玫瑰花中作出选择,再用无数种拍摄方式把选中的那朵玫瑰花拍摄下来。
在电影里,艺术家的选择是无限的;而在文学里,艺术家的选择是有限的(很好理解,举个例子:当你在电影里要表现一朵玫瑰花的时候,你可以从世界上千千万万朵玫瑰花里任意进行选择。可是在文字里只有三个字供你选择“玫瑰花”)。但对观众则恰恰相反。从这个关系来说,电影不是暗示,而是陈述。这正是它的力量之所在,也是它的危险性之所在。因为它是强加于观众的。这就是为什么观众如果学会读解画面进而能够掌握这种媒介的一些威力,是有益的,甚至是很重要的。一个人对画面的读解愈好,他对它的理解便愈多而画面对于他的威力也就愈大。
蒙太奇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电影通用的一种电影术语了。它与长镜头并列的被称为改变电影的两把“双刃剑”。狭义的蒙太奇专指对镜头画面、声音、色彩诸元素编排组合的手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画面语言,声音语言和色彩语言。它是一种电影的修辞方法,对于他的本性有许多言论。在阅读一篇文章时,读者要自己去创造一幅画面,电影读者则不然,而这两种读者为了完成理性过程,都必须解释他们所感受到的符号。他们的智力活动愈多,观众与创作者之间在这个过程中则愈能达成平衡;这种平衡愈好,那么这部艺术作品就愈有生命力,愈能引起共鸣。最早的电影教科书——甚至包括许多近来出版的教科书——以一种目光短浅的热情把电影与文字语言进行生硬的比较。这种标准的理论认为镜头是电影的单词,场面是它的句子,一段戏就是它的段落。如果为了说明逐步复杂化的层次安排,这种比较是可行的,但是经不起分析推敲。暂且说,一个词是涵义的最小而便利的单位,那么,一个镜头是否与此相等呢?根本不是。
首先,一个镜头是有时间长度的。在这段时间里包含了连续不断的不同数量的图象。那么,单一的画面或曰画格是否构成电影涵义的基本单位呢?答案依然为否,因为每一画格中包含着无数潜在的视觉信息,伴随它的声带也是如此。如果我们能够说一个电影镜头象一个句子,因为它能做出一个陈述,并且它本身是能充分解决问题的,那么问题在于,电影并不能把自己分成如此易于控制的单位。我们完全可以把一段胶片从技术上定为“镜头”,然而,如果一个镜头内部就有分句,那又该怎么办呢?摄影机可以运动;一个场面可以用摇摄或移动镜头使它完全改观,那么我们应该说这是一个镜头,还是两个镜头呢?
读读心理学,你就会发现,看电影电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引起观众注意和观察的过程。先引起他的注意,然后,当他已经注意的时候,你就是把一个过程(因为电影是运动,运动就是一个过程)给他观察。
我们的故事片,无论是纯属宣传,或者是表达什么哲理思想,都离开了注意和观察,而着眼于“深沉”,就连介绍钱塘江潮的纪录短片的解说词也要说上两句:“他们一面观潮,一面似乎在思索着什么。”所以一开场就先来一段深沉的内心独白。好莱坞电影儿可懂心理学(心理学,是电影语言及其所有规律的基础)了,因为懂得了心理学好赚钱。好莱坞电影儿的开场前三分钟总是要来一段绝活而不是绝话。为什么呢?先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再说,然后给他们脑袋里打上两三个问号。让他们欲罢不能的在观察这个过程是怎样发展的。有人说好莱坞电影不玩本体,而玩什么剧本、叙事、类型、噱头……真是借着网路使劲出自己的洋相。
注意力只起着维持某种心理活动的指向和使这种活动不断深入的作用。所以表现形式的主要功能就是引起观众对其内容的注意。形式好看,观众就注意,观众注意了,你就把你的内容通过这个能吸引观众的形式展现出来了。电影电视创作如果不讲究表现形式,就无从引起观众对内容的注意。
注意不仅表现在认识过程中,而且还表现在其他的心理过程方面。例如在情感体验中,如果没有注意,情感就无从表现,没有注意对象,应该表示愉快,还是畏惧,也就无从确定了。同时,注意也和个性特征分不开的,因为注意是属于主体方面的,一个人的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都刻划着一个人所表现的注意的特点。
电影语言常用电影语言简介有 拉镜头 空镜头 跟镜头 合成...常用以介绍环境背景、交代时间空间、抒发人物情绪、推进故事情节、表达作者态度等等。

❼ 苏俄电影发展史

简论苏俄电影
--用影像记录历史
电影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进行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世界电影史上,苏俄电影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前苏联电影是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现象之一,也是世界电影两大学派之一。
世界电影创作的发展为前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时代和任务要求创立一种新的电影语言。随着1908年俄罗斯第一部长故事片《伏尔加河下流的自由民》拍摄成功,俄罗斯电影诞生。
俄罗斯电影诞生初期的迅猛发展,为世界电影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俄罗斯电影人就创造了俄罗斯电影的多个第一。1903年,建成了第一个公司,销售电影器材和影棚;1908年,拍摄第一部长故事片;1912年,建成第一个摄影棚;1911年—1912年拍摄了世界上最早的立体动画片;1919年,前苏联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电影学院。
在这一时期,电影成为了一种宣传手段。20年代初,俄罗斯拍摄的宣传鼓动电影在战后建设及生产中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这一时期的前苏联电影在内容上,以纪录片的形式表现前线战争,用故事片的方式再现革命斗争。如影片《战舰波将金号》、《母亲》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表达革命主题成为了这一时期苏俄电影的主要特点。
尽管创作题材比较狭隘,但是俄罗斯电影人对电影技术,尤其是蒙太奇电影学派的发展却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著名的“库里肖夫理论”、“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等等都是这一时期提出来的。库里肖夫效应讲究不同的电影镜头组合可以得到不同的含义,单靠剪辑就能创造场景。爱森斯坦则强调节奏、音调蒙太奇。库里肖夫、维尔托夫、爱森斯坦、普多夫金、杜甫仁科等电影大师极具实验性的电影创作使得蒙太奇学派成为了电影理论的一个重要学派。
进入三四十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前苏联也从一个农业国家转变成一个工业化国家。前苏联电影界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声音进入电影,纪录片《顿巴斯交响曲》、故事片《生路》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1935年,前苏联召开了全苏第一次电影创作会议,为电影发现提出了明显规划。一批表现生活现实的影片走上银幕。《一个女性》、《金山》、《大地在渴望》、《事业与人们》无一不“真实的描写生活的历史的开放的体系”。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确立,使得30年代现实主义电影创作进入了高潮。影片《夏伯阳》在现今看来仍具有借鉴意义。电影创作题材不仅限于革命主题,革命斗争、领袖人物、普通人物、历史人物等等大大丰富了创作题材。《带枪的人》、《肖尔斯》、改编自高尔基“三部曲”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列宁在十月》、《女朋友》、《七勇士》这些影片都更具现实意义。这一期间的电影作品多采用现实题材,以叙事为主,手法比较朴素,注重突出人物形象,演员的作用大大提高。
法国电影新浪潮,日本电影新浪潮,香港电影新浪潮,电影新浪潮似乎成为了很多国家电影步入新高度的一个有力阶梯。前苏联50-60年代,前苏联电影在经历斯大林后期的低谷之后,从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形成了新的创作高潮,掀起了前苏联电影的新浪潮。
宽松的政策和思想的一些松动为文艺创作发展提供了新的有力条件。首先在文学领域出现“解冻”文学,随即这股风潮便漫延的电影创作中,电影界出现了“粉饰现实”的电影。这场“解冻”运动从胡齐耶夫和米隆涅尔的《滨河街的春天》开始,电影创作革新运动愈演愈烈。一批从战争中归来的电影导演拍摄的战争题材电影获得了巨大成功。新的创作力量推动了电影艺术走向变革,形成电影创作新高潮。这一其中的代表作品《雁南飞》、《士兵之歌》、《一个人的遭遇》、《伊万的童年》、《给初生者以和平》、《我住过的房子》都体现出前苏联新浪潮电影导演都上过战场,参加过战争和表现战争中的普通人这些特点。
前苏联电影的发展,历经20年代的革命题材,30年代的现实题材,40年代遭遇战争,50-60年代的电影新浪潮,进入70-80年代后,社会生活稳定,创作平稳,各种流派,各种类型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题材探索也日渐多样化。
当代前苏联电影流派主要包括:思想电影、散文电影、作者电影。
思想电影又称为“思考电影”。以米哈伊尔、谢尔盖为代表人物的导演拍摄出《列宁在1918》、《列宁在巴黎》等电影。
散文电影主要表现当代社会,代表人物胡齐耶夫。散文电影既有散文的风格,又有诗的韵味。散文电影的发展,又从中衍生出“小说电影”和“诗电影”,长篇小说电影代表人物移拉西莫夫。中篇小说电影代表人物舒克申都创作出《有这样一个小伙子》、《你的父亲如兄弟》、《红莓》等优秀作品。诗电影则以帕拉让诺夫、阿布拉泽为代表人物,以《被遗忘的祖先的影子》、《祈求》为代表作品。
作者电影以塔尔科夫斯基尤为突出,他的代表作品《太阳系》、《镜子》、《潜行者》、《怀乡》、《牺牲》等都被打上了深深的个人色彩。
抛开电影流派,当代前苏联电影创作的题材主要分为“四大题材”,即战争题材、政治题材、生产题材、道德题材。
战争题材的影片表现战争进程的全景式史诗电影,《解放》、《围困》、《莫斯科保卫战》、《他们为祖国而战》等影片都突出了战争题材的影片规模大,事件多,人物多,战斗场面多的特点。
政治题材和生产题材的电影以影片《外来人》、《奖金》、《伊万的快艇》等为代表,其中一些作品不免有点应景之嫌。
道德题材的电影则是顺应时代的要求。《恋人曲》、《个人问题采访记》、《莫斯科不相信眼泪》,70年代以来,以“积极因素”为主。同时与之相对应的,又出现了以“批判因素”为主的影片,《辩护词》、《没有证人》、《出嫁》等。
“问题片”《秋天的马拉松》、《个人生活》、《两个人的车站》等也在这一时期大放异彩。
喜剧片在前苏联当代电影中得到了新的发展。涌现出《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办公室的故事》等优秀影片。
如今,电影已成为一种“纪实美学”。回顾苏俄电影的发展历史,我们会发现,苏俄电影的影像记录不仅仅是一段段影像,更是一段段历史。历史深入到艺术创作中去,深深影响着艺术创作。中国近当代历史与前苏联密不可分,中国电影的意识形态也深受其影响。学习回顾苏俄历史,对于把握现今中国电影创作也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世界电影的长廊艺苑奇葩数不胜数,苏俄电影始终以它独特的自身魅力为世界电影贡献出一个又一个精品佳作。

阅读全文

与电影发展至今世界语言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陆小凤电影全集张智霖 浏览:649
有一部讲述上海的电影 浏览:1000
天命英雄电影国语全集 浏览:107
pptv如何看3d电影 浏览:771
穿越到异世界的恐怖电影 浏览:613
电影江湖水哪里可以看 浏览:618
好听的外国电影音乐 浏览:618
什么app看电影免费最多 浏览:835
类似28岁未成年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374
英语电影动漫片段6人 浏览:356
心谣微电影 浏览:993
抖音照片电影怎么裁剪音乐 浏览:106
夜店舞蹈两个人歌曲是什么电影 浏览:479
美国好看的电影百度云资源 浏览:363
有哪些电影QQ群 浏览:161
腊什么的电影 浏览:561
电影是怎么p头像的 浏览:989
埃克塞特大学电影专业怎么样 浏览:198
tupac电影有哪些 浏览:484
哪个电影院可以看决胜时刻 浏览: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