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影指南 > 嵌套世界电影

嵌套世界电影

发布时间:2023-04-04 10:15:33

⑴ 推荐8部脑洞大开的科幻片,这脑洞太大了!

黑豹(6.4)

位于非洲的神秘国家瓦坎达,凭借来自宇宙的振金而成为 科技 极度发达的国家,不过他们长久封闭,始终对外界保守这个秘密。在前国王死于联合国爆炸袭击后,特查拉王子(查德维克·博斯曼 Chadwick Boseman 饰)继任成为新的国王,同时他也是黑豹的继承者。登基之后,特查拉与前女友娜吉雅(露皮塔·尼永奥 Lupita Nyong'o 饰)、贴身侍卫奥姆烨(丹娜·奎里拉 Danai Gurira 饰)追查曾经盗取振金并杀害瓦坎达人的尤利西斯·克劳(安迪·瑟金斯 Andy Serkis 饰)。一番厮杀后,克劳侥幸逃脱,谁知最终死于合伙人艾瑞克·克尔芒戈(迈克尔·B·乔丹 Michael B. Jordan 饰)之手。艾瑞克同样具有瓦坎达血统,而且当年他的父亲死在轿李了自己的兄弟——特查拉父亲的手中。

怀着莫大的仇恨,艾瑞克踏足瓦坎达,去争夺至高无上的王位……

年份:2018

时长:135min

推荐指数:★★★★

超级郑纯英雄黑豹的国王争夺战。

故事发生在非洲一个神秘国度,高 科技 与部落传统并存的资源大国瓦坎达。这使电影充满了非洲美学混搭高 科技 的奇异视觉冲击感。

王子特查拉也就是黑豹继任国王之后,往日的劲敌再次出现,一场正邪大战拉开帷幕。

这部漫威电影以黑人为主角,对黑人题材“弱势群体视角”的格局有了新突破。

另外,不插科打诨、不逗逼的正剧既视感,也不像漫威一贯的风格。

2

升级(8.0)

格雷(罗根·马歇尔-格林 Logan Marshall-Green 饰)和女友艾莎(梅拉里·沃列何 Melanie Vallejo 饰)相恋多年,两人之间感情非常要好。一天,格雷带着艾莎去拜访一位名叫艾伦(哈里森·吉尔伯特森 Harrison Gilbertson 饰)的科学家,艾伦设计了人工智能芯片STEM,令艾莎叹为观止。

在回去的路上,格雷和艾莎所乘坐的无人驾驶 汽车 发生了故障,将两人带往了一处暴徒聚集的贫民窟,闭丛迟在那里,两人遭到了袭击,艾莎不幸丧生,而格雷身受重伤下半身瘫痪。心中充满了痛苦和绝望的格雷想为恋人报仇,于是找到了艾伦,将STEM芯片植入了大脑,在STEM的操纵下,格雷重新站了起来。让格雷没有想到的是,STEM的智慧远远超乎他的想象,而他亦被卷入了一个巨大的阴谋之中。

年份:2018

时长:100min

推荐指数:★★★★

黑 科技 芯片加持,开挂复仇不是梦。

故事设定在 科技 高速发展的未来,一名技术恐惧症患者,阴差阳错被植入神奇芯片,然后一路开挂,为死去的妻子报仇。

剧情经历多次精彩反转,当真正的凶手一步步浮出水面,他才发现这一切原来蓄谋已久。

各种R级血腥、暴力、惊悚场面,让人又刺激又害怕。

影片中的神器芯片设定,也让我们思考黑 科技 带来的反作用。这个永恒谜题,一直无解。

3

异星觉醒(6.5)

大卫(杰克·吉伦哈尔 Jake Gyllenhaal 饰)、米兰达(丽贝卡·弗格森 Rebecca Ferguson 饰)、罗里(瑞安·雷诺兹 Ryan Reynolds 饰)、秀(真田广之 饰)和休(阿利安·巴克瑞 Ariyon Bakare 饰)是在同一艘太空船上工作的宇航员们。一次偶然之中,他们在火星上发现了一个尚未成熟的生命体。休将这个生命体带回了实验室,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小小的细胞在外界的刺激之下竟然开始了飞速的成长。

随着生命体的长大,事态的发展开始失去了控制,该生命体展现出了强大的攻击力和高超的智力,先后杀死了数名船员。不仅如此,大卫发现生命体似乎想随着飞船一起降落地球,而一旦它的阴谋得逞,地球上的人类势必将要面临灭顶之灾。

年份:2017

时长:104min

推荐指数:★★★

一颗外星细胞引发的灭门惨案。

一个尚未成熟的小细胞被几名宇航员带回飞船。

没想到,这个生命体突然快速发育,变成了一只又大又丑的章鱼怪,而且攻击力特别强。不仅杀死其中几名船员还想跟着飞船来到地球。

科幻元素很足,但是惊悚氛围更胜,从头到尾营造一种未知的不安全感。比起这个,电影本身更细思极恐。

影片英文叫Life,代表生命。而生命的本能是求生,求生的表现就是杀戮。

4

时间陷阱(6.9)

一群考古学的学生,为了寻找失踪的教授而来到一个神秘洞穴。里面的时间与地表不同,他们受困其中,参与一场与时间竞赛的冒险之旅…

年份:2017

时长:87min

推荐指数:★★★★

一个神秘山洞,带你穿越到未来不是梦。

虽是一部小成本科幻片,但是设定与创意都非常不错。

一群考古学生为了寻找失踪教授,来到一个神秘洞穴。洞里一秒洞外一年,完全不同的时光流速。

受困其中的他们好不容易逃出来,却发现地球已经被毁灭了......

5

虚拟实惊(6.5)

仁·阿玛瑞发明了革命性的药品型软件,可直接在人类大脑中创造虚拟现实,仅几秒钟就能体验几小时或几天的激动人心的冒险。仁要拯救弟弟于记忆迷局,而合作伙伴一心只想赚取利益,但是一切都是记忆连环套……

年份:2017

时长:96min

推荐指数:★★★

一滴眼药水带你走进虚拟空间。

影片围绕一种“黑 科技 ”眼药水,使用者可以享受虚拟的刺激人生。

但黑 科技 的利弊,是永恒的论题。这种药水,既可以让人短暂快乐,也会让人陷入无尽黑暗。

影片多次反转,记忆连环套的设定有种盗梦空间既视感。

6

X战警:天启(7.7)

变种人天启(奥斯卡·伊萨克 Oscar Isaac 饰)诞生于人类文明的最开端,被人类当做神一般敬仰膜拜,然而,这样的他,却遭到了他最蔑视的人类的背叛,被埋葬于废墟石砾之下,一晃眼就是数千年过去。

一场意外使得沉睡千年的天启从混沌中醒来,重返人间的他却发现曾经高贵的变种人,如今境遇十分糟糕。为了创造一个属于变种人的新世界,他找到了暴风女(亚历山德拉·西普 Alexandra Shipp 饰)、灵蝶(奥立薇娅·玛恩 Olivia Munn 饰),天使(本·哈迪 Ben Hardy 饰),还有想要过平凡生活却依旧遭到人类驱逐的万磁王(迈克尔·法斯宾德 Michael Fassbender 饰)组成了天启四骑士。在察觉到天启的动向后,X教授(詹姆斯·麦卡沃伊 James McAvoy 饰)带领着魔形女(詹妮弗·劳伦斯 Jennifer Lawrence 饰)、野兽(尼古拉斯·霍尔特 Nicholas Hoult 饰)和凤凰(索菲·特纳 Sophie Turner 饰)等人,发誓要粉碎天启的阴谋。

年份:2016

时长:144min

推荐指数:★★★★★

天启:全世界最牛逼的活体3D打印机。

X战警系列的场面特效自然没得说。

这部主要讲变种人始祖天启。他觉醒后组建小分队,准备毁灭人类,创造变种人新世界。

说要创造新世界,立马分分钟给你造出来,堪称活体3D打印机。

7

降临(7.7)

地球的上空突然出现了十二架贝壳状的不明飞行物,悬浮在十二个不同的国家的上空,外星人向人类发出了讯号,但人类却并不能够解读。美国军方找到了语言学家路易斯(艾米·亚当斯 Amy Adams 饰)和物理学家伊恩(杰瑞米·雷纳 Jeremy Renner 饰),希望两人能够合作破解外星人的语言之谜。

经过数次的接触,路易斯发现外星人使用了一种极为特殊的圆环状的文字,并逐渐了解了其中的奥妙。由于一直无法确定外星人来到地球的真正目的,中国、俄罗斯等四国决定对外星人发起进攻,美方亦决定放弃研究将全部人员撤离,在这个节骨眼上,路易斯终于明白了外星人的意图,利用外星人赋予她的特殊的“武器”,路易斯以一人之力改变了未来。

年份:2017

时长:116min

推荐指数:★★★★

一个女语言学家拯救世界的故事。

突然出现在地球上的十二个不明物体,其中的外星人向人类发来讯号。女语言学家路易斯被要求来破解这种语言讯号。

由于一直无法确定外星人的意图,人类最终决定对他们发起进攻。

但这时,路易斯又突然翻译出了外星人的讯号,于是阻止了大战,拯救了世界。

总结一下,就是抛开数理化,文科生照样也能救地球,学好翻译真的很重要!

8

无限密室(6.4)

弗兰克被关在密室里,只有一台人工智能计算机负责维持生命,但无论怎样密室逃脱,只是回到另一个嵌套,随着时间发展,出现了新的情况。

年份:2016

时长:103min

推荐指数:★★★★

一个U盘惹的祸。

男主弗兰克被一台人工智能困在密室里,目的就是为了套出男主的病毒U盘。

为了得到这个U盘,这个AI可是费劲力气,控制记忆、甚至连美人计都使了,男主都没上套。

但这场密室逃脱还得演下去,新的情况也慢慢出现。

这场人类与AI的斗争中,到底谁会是最后胜利者?

⑵ 2019年的影视作品中,都有哪些好看的电影

我觉得有以下几部都还挺不错 1、《惊奇队长》2019年3月8日这是一位新加入漫威世界的超级英雄惊奇队长,大家应该还记得在《复联3》最后的彩蛋神盾局局长在消失前发出了最后一条信息,而这条信息正是发给了惊奇队长。这部独立电影《惊奇队长》则是为了日后对抗灭霸所做的铺垫。

5、《X战警:新变种人》2019年8月2日同样是X战警系列,只不过这次主要讲述的是五个年轻的变种人,被关押在一个秘密研究所时偶然发现自己的所拥有的超能力,并且以此来摆脱研究所的关押并且走上拯救世界和自我救赎的道路。值得一提的是,整部电影充斥着恐怖惊悚的气氛,是一次非常大胆的挑战。

⑶ 《布达佩斯大饭店》这部电影是想传达什么

《布达佩斯大饭店》这部电影是想传达什么,这部电影又和茨威格有什么关联?

主要回答第一个问题,含微量剧透。关于本片和茨威格的关系请移步《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创作背景是什么?有哪些作品是和它类似的题材?
这部电影讲的是失落的欧洲文明,茨威格曾有一本书叫《昨日的世界》,讲的就是那个曾经的,一去不复返的高雅欧洲,影片主角古斯塔夫先生则是这种文明的代表人物和集中体现。然而有趣的是他的身份仅是一个酒店门房,说难听点就是一个跑堂的。他是个彻底的无产阶级,在继承/偷来那副名画之前,全部财产只有”一套象牙背面的梳子,和收藏的浪漫诗集“,然而他的修养和学识却高得没边没沿,和无产阶级粗鄙无文的形象形成鲜明反差,而这也是影片主要笑点所在。我们看到他经常不分时间地点朗诵诗歌,逃亡路上不忘喷香水,警察追到眼前了还要为死去的管家默哀致敬。这样的行为自然可笑,但观众在笑过之后也会油然产生敬佩之情,因为他不只是把”文化“”人性“挂在嘴边而已,还能践行之。反观片中大反派Dmitri,虽然血统高贵,但是长相猥琐,贪婪暴戾,喜欢张口骂人,还动不动就打断别人说话。Dmitri生为贵族但行为野蛮,古斯塔夫先生出身低微,却处处体现贵族骑士风度,正邪双方的内在反差构成了全片的反讽张力。
这种身份/行为的反差,不仅体现在古斯塔夫先生身上,在zero和阿加莎那里也有所表达,但并不很多。这两人也属于社会底层,阿加莎是面包房学徒,zero更低微,是外国难民。他俩的正义举动更多是出于一种朴素的善恶观,就像古斯塔夫先生说的,阿加莎最大的优点就是纯真。当然在影片后半段,受古斯塔夫先生耳濡目染,两人说起话来也开始引经据典,出口成章,可以理解成老欧洲对新一代的教化。
这部电影采用嵌套式的叙事结构。读书女孩——老年作家自述——青年作家和老年zero相遇——少年zero和古斯塔夫先生的冒险。对于导演为何要使用这样的结构,我觉得可以理解一种文明传承的观念。欧洲文明的火种从古斯塔夫先生传给zero,由zero传给作家,再由作家传给小女孩(和我们),大饭店死了,但文明不会死,它在我们的记忆中生生不息,这样处理符合电影明丽、乐观的基调。
总之我觉得电影传达了这样一种观念:一个人是否文明,不在于阶级、血统、民族,而在于心中有没有人道的观念、对艺术的热爱,以及为之付诸行动的勇气。就像茨威格,为了心中对欧洲文明的信仰,不惜为之殉道。古斯塔夫这个角色的塑造很大程度上就参考了茨威格的形象,而且他最后也为了保护zero死在法西斯枪下。zero的阿拉伯民族设定,我认为也呼应了茨威格的犹太人身份。两人作为外族人,却无比拥护欧洲文化,反观那些自诩纯种的雅利安人却在毁灭自己的文明,想来真是讽刺。如今近一个世纪过去了,那个属于欧洲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韦斯安德森的这部童真喜剧算是用一种感伤但充满希望的方式,谱写了一首旧欧洲的挽歌。

能够将一曲挽歌拍成喜剧并不容易,笑中带泪意味着你不仅要让观众笑,还要激发他们思考。
韦斯·安德森(Wes Andersen)做到了。
《布达佩斯大饭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与这位导演之前的作品有着诸多不同:擅长现代题材的他第一次投身二战前夕这一过去时点;作品的主题也从个体问题、家庭问题或社会问题转向了对一个时代的追忆;这也应是他导演的作品中,第一次以谋杀案为故事主线。如何将一部谋杀案拍成喜剧,又如何将这对逝去时代的追思之情融入故事,以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透过演员的表演传递给观众,应是安德森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毕竟,主题的宏大与叙事空间的收窄已经形成了自然而然的冲突。在谋杀案件所限定的快节奏叙事中,安德森以往影片中一以贯之的松散叙事节奏不再可行,虽然安德森仍旧大量使用了自己惯常的群相展示手段,但仅仅点到为止,整部影片的情节发展一如水银泄地,起承转合干净利落,毫无以往的拖沓之感。叙事空间受节奏限制,务须紧扣主线,这也意味着可供安德森响应主题的方法,急剧减少。要浓缩一个时代的光阴,以群相展示都异常艰难,更何况在一部谋杀案件中闪转腾挪了。
安德森的处理方式异常巧妙,他将人物特征与叙事层级进行了结合,通过随时代转换,人物特征的传递,实现了彼时与如今这两个时代的打通。若要深入讨论这一矛盾,我们还是先对故事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当然,若你还未欣赏过这部影片,不如先花上一个半小时观看后,再来继续讨论。

整部作品依照时间点的不同分为了四个叙事层,按照各叙事层主要人物的不同,我们将其命名为读者层、作者层、叙述者层和主角层。
影片起始于读者层(如今,作者已逝),一名女孩来到作家(Author)的半身像前,打开一本名为《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小说,开始阅读;镜头一转,来到作者层(作者暮年),这本书的作者正对着镜头,讲述这个故事的由来;镜头再转,来到叙述者层(作者青年;零(Zero)暮年),此时尚年轻的作者来到山顶这间已然衰落的布达佩斯大饭店,意外地遇到了这家饭店的拥有者,零·穆斯塔法(Zero Moustafa),零先生熟读且喜爱作者的作品,便约他共进晚餐,席间,向作者讲述了一个故事。
随着故事的展开,我们进入了主角层(零青年),此时的零是布达佩斯大饭店新招的门童,饭店的礼宾员古斯塔夫(Gustave H.)先生将其视为自己的门徒,对其严加管教。谋杀案也在此时发生,古斯塔夫先生曾经服侍过的一位D女士(Madame D)在不甚明朗的情况下死亡了,古斯塔夫先生带着零前往她家,却意外地被D女士的律师宣布继承其全部家产中价值最高的一幅画《男孩与苹果》(Boy with Apple),在将画作偷偷运回饭店后,警察以谋杀罪逮捕了古斯塔夫。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古斯塔夫越狱成功,并在同侪、零以及零的面包房女友协助下,追寻着D女士管家的线索,击败了尾随而来的杀手,并最终在画作中找到了D女士的第二封遗嘱,证明了自己的清白。然而故事并未由此结束,随着战争的降临,古斯塔夫在一次旅行中为了保护零而被军队残忍地枪杀;零的女友也在婚后两年因一种现已寻常彼时无药可救的小病而离开了人世。
主角层的叙述至此结束,影片的视角一步步移至叙述者层、作者层,最终回到读者层,以女读者坐在作者半身像旁的长椅上,阅读《布达佩斯大饭店》这本小说的镜头结束。整部影片在时间分配上,绝大部分属于故事层,一小部分属于叙述者层,而作者层和读者层不过寥寥两三个镜头。如果我们将叙述这层和读者层单独摘出,其实已经是一部非常完整且优秀的影片了,那么,安德森大费周章叠加作者层和读者层的意义何在?
就在最后一个镜头结束后的那两行字:“受斯蒂芬·茨威格的作品启发。”(Inspired by the Writings of STEFAN ZWEIG)
安德森曾说过,自己在创作这部影片时,参照(或者用他的原话,偷(Stolen))了茨威格的两部作品,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Beware of Pity)和遗作《变形的陶醉》(The Post-Office Girl)。影片中的作者、古斯塔夫两名角色身上,都有着茨威格的影子,只不过两人分别代表者茨威格的不同侧面。作者这名角色毋庸置疑代表茨威格在作家层面的成就,这点可以从影片中作者半身像下的铭言“纪念我们的国家宝藏”(In Memory of Our National Treasure)中看到;而古斯塔夫先生身上则集中体现了茨威格的人格、信仰以及其一生的悲剧所在。
作者层与读者层的叠加,有着多重效果:首先,通过这两个层级的加入,影片的时间纬度由两个增至四个,其背后延展而出的,是主角古斯塔夫人格特征透过作者这部小说的传承,自二战前夕一直延绵至今;其次,古斯塔夫与作者的人格叠加,形成了对二战前欧洲心理状态的整体传承,通过作者层面及读者层面对这一心理状态的旁观,将影片自结尾的悲剧气氛及时空中抽离,引发观者对这一状态的更为客观的思考;最后,便是在追忆中实现这种叠加后产生的心理状态与我们自身生活状态的对照,并由引发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反思。
而传达这一切思考的关键,都取决于一个背负了影片全部意义的角色:古斯塔夫先生。
# Mr. Gustave
以安德森过去电影中的角色来看,古斯塔夫先生其实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角色,他没有《青春年少》(Rushmore)中一老一少的神经质和搞怪,也没有《水中生活》(The Life Aquatic with Steve Zissou)里面那群追逐美洲虎鲨的船员疯狂,更没有《穿越大吉岭》(The Darjeeling Limited)那三位公子哥的搞怪本领。贯穿古斯塔夫先生一生的信条,应当是“优雅得宜”四字,而其自受冤入狱至沉冤昭雪之间的神奇经历,与这四字产生的激烈冲突,造就了这个人物身上最根本的喜剧元素。从门童一路做到礼宾员的古斯塔夫,不仅对欧洲传统上流社会礼仪非常看重,对自身生活的要求也非常之高。他热爱和平,从未主动与任何人产生肢体冲突;热爱诗歌与艺术,即使身在狱中,也不忘在给酒店职员的信件中附上自己创作的长篇诗作,更懂得从美术角度来欣赏监狱老大的越狱路线图;极富同情心,对那些年老色衰的欧洲上流家族女性,极尽呵护体谅;极为勇敢,两次为了零这个战乱难民的安危挺身而出,并最终慷慨赴死。
古斯塔夫先生的优雅得宜,正如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全盛时期一样,在二战之前和平时期的欧洲这一背景之下,是自得其所的。他经营着这家以上流贵族为主要客户的大饭店,竭尽所能地服务着自己的客户,其行为方式,思考方式均与其工作相得益彰。但在战争乌云降临之际,和平时期的行为方式便随之显得不合时宜起来。影片并未过多自宏观层面渲染战争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正如选择古斯塔夫先生来代表传统欧洲上层社会传统,战争在这部影片中的代言人,正是D女士家族的衰落以及谋杀案件本身。
影片中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D女士的第二封遗嘱内容并未展示给观众,古斯塔夫先生如何脱困、D女士究竟死于谁手,并未直接说明(影片中确实有所暗示,威廉·达福所饰演的杀手J.G.乔普林(J.G.Jopling)桌子上摆着装有剧毒物番木鳖碱(Strychnine)的瓶子)。其实这一点或可如此理解:谁杀了D女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代表其家族秩序的人物被其家族所谋害。若将这一事件映射到彼时的欧洲,便是组成欧洲的其中一国,以战争(谋杀)的方式,颠覆了整个欧洲的和平与秩序。透过这一场谋杀案,安德森将整个欧洲的形势,浓缩入这一桩小小的谋杀案里,而代表着上流社会与传统秩序的古斯塔夫先生,则成了杀手的替罪羊,面对谋杀案,爱好和平与艺术的他几乎毫无斗争能力,稍作抵抗便深陷大牢,只能任人宰割。

古斯塔夫先生对传统规矩的固执牢守,机关枪一般的语速,以及那时时刻刻都要绷着面子的平和语气,与这个角色在越狱、追寻线索、最终破案这紧张激烈到让人喘不过气的全过程中所面临的险境形成了极为鲜明的错位,带来了巧妙的喜剧效果,让人忍俊不禁。他的优雅与秩序虽为其赢得了牢友、同侪、以及D女士管家的协助,但这些都不足以为他洗刷冤屈。
能够拯救他的,并非上流社会的附庸警察系统,是来自社会底层的两个年轻人:零和他的女友,西尔莎·罗南(Saoirse Ronan)饰演的面包房女孩阿加莎(Agatha)。
# Zero
正如影片结尾处零先生回答作者的提问时所说的那句话:“我保留这间酒店,不是为了纪念他(古斯塔夫先生),是为了阿加莎,我们在这里度过了一段美妙的时光,虽然很短暂。”零与古斯塔夫先生的区别可以从两人的行事风格来看:对古斯塔夫而言,生命中最为重要的是他的工作,以及工作背后的秩序。即使在逃亡过程中,刚刚脱困的他,也会为了零未带来他惯用的香水而大怒不已。对零而言,最重要的并非秩序,在D女士家中,以行动催促古斯塔夫先生取走画作,是零;想出办法,以点心传递越狱工具的,也是零;在面对乔普林追杀,已至绝境时,勇敢将杀手推落悬崖的,仍是零。虽然影片主要描绘的是古斯塔夫先生那与时代格格不入的信念,但真正推动情节进展并一步步突破困境的,并非古斯塔夫,而是那个寡言少语,其貌不扬的少年零。
零的村庄因战乱被毁,他失去了家庭,流离失所来到布达佩斯大饭店。虽然古斯塔夫先生教导有方,但代表着平民的他却并没有沿袭同样自门童做起的古斯塔夫先生那一套做派。若对应我们先前建立的隐喻体系,零所代表的,正是与上流社会对应的平民阶层。最能体现这两个阶层对立的,是其对待感情的态度:古斯塔夫虽然服侍了众多的上流社会的老年女性,但这只是他工作的一部分,让顾客愉悦而已;而在画作追逐战中,零不顾安危为救阿加莎跳落阳台的,他最为珍视的,并非画作,而是阿加莎的生命。再延伸到D女士家族成员对其的残忍谋害,我们便可以看到欧洲传统上流社会在持有古斯塔夫先生一众优点的同时,存在的最大缺陷:对人类感情的漠视。
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兴旺,源自其上流社会女性客户的光临,而这部分客户大部分又是冲着古斯塔夫先生的服侍而来的。正如古斯塔夫向员工布道时所说:“粗鲁源于恐惧,人们害怕他们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大部分令人讨厌的人其实只是需要被爱,然后他们就会像花朵一样绽放。”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存在,源于其对上流社会缺陷的亡羊补牢。由此,战乱爆发后,上流社会被彻底摧毁,大饭店的衰落便是题中应有之义了。
身处上流社会末端却因继承遗产一跃进入其中的古斯塔夫死于军队之手,昭示着上流社会秩序的最终破裂。零对大饭店的继承,则暗示了社会的未来走向,由原本缺乏人性的秩序,转向直面人性的个体。零继续经营大饭店,并非出于对过往秩序的纪念,而是对自己妻子的追忆,大饭店虽然逐渐破败,辉煌不再,却不再是曾经的那间服务于上流社会缺陷的机构,反而因零对阿加莎的怀念而变得温暖。
故事就此落下帷幕,然而直到结尾,安德森才真正借零之口,提出了这部影片供我们思考的问题所在:“他的世界”。若要理解古斯塔夫的世界,便务须了解其人物原型,茨威格的世界。
# Stefan Zweig
斯蒂芬·茨威格于1881年出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他信奉“国际主义”(Internationalism)与“欧洲主义”(Europeanism/主张欧洲各国在政治上、经济上联合)。与古斯塔夫一生反对暴力相对应,茨威格一生反战,即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爱国情绪高昂的茨威格,也拒绝投笔从戎,并在一生中坚守了和平主义者的立场,并公开支持欧洲联合的主张。
1934年,随着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在德国掌权,茨威格离开了奥地利,一路辗转,旅居英国并最终漂洋过海,在美国纽约居住一段后,于1940年定居在巴西东南部一座名为佩特罗波利斯(Petrópolis)的城市。在1942年,随着战争形势的恶化,对极权、专政、法西斯主义感到深深担忧的茨威格与妻子一起结束了生命。这与影片中古斯塔夫最终和野蛮的军队抗争并最终遭到枪杀的结局虽然形式略有不同,本质却是相通的。
茨威格曾是世界上被翻译次数最多的作家,以小说成名,最知名的作品如《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Letter from an Unknown Woman)等,但围绕着他作品的争论始终不断,德国诗人迈克尔·霍夫曼(Michael Hofmann)就曾评论道:“茨威格读起来总有感觉是伪造的。”(”Zweig just tastes fake.”)。评论界对他的评价两极化严重,赞颂者认为其作品充满人性(Humanism)、简洁(Simplicity)、风格令人印象深刻(Effective Style),鄙夷者则认为其简陋(Poor),琐碎(lightweight)且浅薄(Superficial)。若是我们将这些词对照到古斯塔夫先生身上,会发现两者之间惊人的匹配程度。古斯塔夫先生的不合时宜、其生活的琐碎讲究、对感情理解的表面化、甚至在拯救零时所表露出的人性,都与茨威格的文学风格如出一辙。而影片开头及中间故意穿插的迷你人造景观,更是直接对应着霍夫曼评论中的那个词:“伪造”。
再来看韦斯·安德森对自己借鉴茨威格创作时所说的那段话,便会感到他实在是有些自谦了。这部电影对茨威格的致敬并非建立在对其小说桥段立意的借鉴,而是建立在对其人生及作品的深刻理解上。《布达佩斯大饭店》并不仅仅是一部茨威格风格的电影,更是对茨威格一生进行隐喻式描绘的传记影片。
# Epilogue
韦斯·安德森的电影数量并不多,但每一部的风格都极为独特,且题材范围较广,上一部充满儿童片风格的《月升王国》(Moonrise Kingdom)透过两个少年追寻爱情的故事,反衬了成人世界的虚伪;冒险风格的《水中生活》直指父子关系;校园风格的《青春年少》探讨了少年的成长历程;满载异域风情的《穿越大吉岭》则关注了家庭关系。
相较之前的作品,《布达佩斯大饭店》依托茨威格,以对战争、时局影射式的似写非写,突破了之前作品群相式的直白表演,更加耐人咀嚼。虽然仍能看到欧文·威尔逊(Owen Welson)、比尔·莫瑞(Bill Murray)等其作品中的熟脸常客,但只是一闪而过带来惊喜,影片的着力点非常明确地集中在案件的侦破过程及两名主角身上。由此而来的最大变化就是一改之前作品节奏拖沓的毛病,叙事自始至终环环相扣且高潮迭起。以往透过多个角色不同视角来构建的发散式叙事结构被层级叙事的新方式取代,拓宽了叙事的时空维度,也随之将影片的故事与你我拉得更近,让过去那些看似异常遥远的故事,经由几个叙述者的传递,抵达你我身边,更加可信,也更加动人。
古斯塔夫先生的扮演者拉尔夫·范恩斯(Ralph Fiennes)的表演是整部影片叙事的核心所在。能否以喜剧形式展现出这个人物身上一本正经与荒谬绝伦并存的奇妙特质,决定了影片的主题能否传递到观者心中,也决定了这曲破败王朝的悲歌,能否催人泪下。其实古斯塔夫身上真正打动我们,正是他在面对士兵野蛮行径时说的那句话:“在这野蛮的屠宰场中,的确残存着一些曾被称为‘人性’的文明之光。”尽管他的生命已经随着那个没落的朝代而逝去,但作为个体的古斯塔夫在面对野蛮时为了弱者而舍命抗争的英勇无畏,是超越了他本身所处时代的一种伟大。安德森这曲悲歌所哀悼的,也正是战前欧洲所曾保有的这种源自上流社会的骑士精神中,具备人性的一面。
古斯塔夫先生从未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使用过任何暴力,但他最终选择了暴力以保护零,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现实中的茨威格又何尝不是如此,投戎从笔的他(茨威格曾在军队任文职)最终以自己的生命向纳粹发出了振聋发聩的抗议。他在生命的最后一篇文字中写道:“我想还是在这个尚好的世界划下句点吧,在这段生命中,智力劳作意味着最纯粹的快乐,个人自由也仍是这个世界上最高的善。”(”I think it better to conclude in good time and in erect bearing a life in which intellectual labour meant the purest joy and personal freedom the highest good on Earth.”)
正如片中作者所言:“我将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讲述这个故事。”安德森确实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讲述了茨威格的故事,并通过古斯塔夫这个角色的经历传递了茨威格一生的信念。观者在观看这部影片时,或笑或哭,但我想对安德森而言更重要的是,或许影片结尾的那句话:“受斯蒂芬·茨威格的作品启发。”
那么,看完这部影片的你,是否想捡起一本茨威格的小说,好好读一读呢?
我想,我会的。

⑷ 悬疑电影《暴裂无声》有哪些看点

电影《暴裂无声》是一部现实类题材影片,看点包括:其一,剧情设计符合悬疑片特质,拍摄手法独特,制作精良,;其二,所有演员精湛逼真的演技,极具说服力;其三,影片中赤裸裸的折射出弱肉强食的自然规律,其四,影片中细节部分刻画的有意为之,其中包含深刻蕴意,成为影片的点睛之笔。

电影《暴裂无声》果真做到了暴烈无声,影片内容紧致有深意,不仅给足观众悬疑片的氛围,更将人性的缺失展露无遗,看点十足,这样的精良制作,实属难得,非常推荐大家观看。

⑸ 豆瓣高分推荐韩国悬疑电影有哪些

豆瓣高分推荐韩国悬疑电影有《恐怖直播》、《杀人回忆》、《燃烧》、《蔷花,红莲》、《哭声》。

3、《哭声》

韩国电影已经把谋杀悬疑破案片拍成类型,却还能在此基础上把跳大神驱魔和恶灵斗法发扬光大,真是让人感叹这原本是港片拿手好戏的混搭,已然被他人学去。中段斗法和结尾选择两段平行剪辑夺人心魄般的精彩,其余部分也几无尿点。

⑹ 《楚门的世界》主题、叙事与人物

《楚门的世界》主题、叙事与人物

主题是指文艺作品中或者社会活动等所要表现的中心思想,泛指主要内容。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楚门的世界》主题、叙事与人物,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998年上映的《楚门的世界》由彼得威尔执导,影片邀请喜剧天王金凯瑞担纲主演,但该片并非一部喜剧,而是一部充满黑色幽默的超现实主义作品。影片讲述了生活在“桃源岛”的楚门的故事。桃源岛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摄影棚,生活在其中的楚门并不清楚周围的一切都是在演戏,而他自己在浑然不觉已经上镜的情况下,成为全世界瞩目的明星――持续热播三十年的电视剧《真人秀》的主角。楚门身边都是专业演员,生活也被剧本安排好,但一些意外因素使楚门意识到自己生活的世界的可疑性,他历尽艰险最终逃离了这个世外桃源。电影是以讽刺的手段向人们展示了一个被媒体导演控制和营造欲望下的矛盾世界,用“乌托邦式”的虚拟完美世界寓意着“笼中鸟”式的生存悲剧。[1]影片一经上映,就获得了观众和影评人的一致好评。本文从主题、叙事、人物三方面浅析影片的艺术魅力。

楚门生活的桃源岛是现代人类生活的缩影。影片通过楚门循规蹈矩、日复一日的生活方式,以及楚门对程式化生活的厌倦与逃离反映了更深刻的主题,那就是现代社会对人的个性的压抑与个体的反抗。观众透过镜头演绎的虚拟世界,感受到的是与其自身所处空间类似的真实的社会生活方式。这种感同身受的刺激,促使观众去思考影像背后的母题。

楚门的桃源岛生活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没什么两样。在桃源岛有各种典型的社会组织,而楚毁兄门也有自己的家人、朋友和固定的工作。早上楚门出门,遇到熟人会说“早上好”,而且活泼开朗的楚门会加上“假如再碰不见你,就再祝你下午好,晚上好,晚安!”楚门每天会到报亭买报纸和时尚杂志,然后到公司上班。楚门一天的生活和我们周围每个上班族的经历如同复刻一般,极度逼近现实。刻板的、一成不变的社会生活,使人的个性受到压抑,每个人如尺余租同社会这个巨大机器上的零件,无论你是否愿意成为生活中的那个你,也陵兆不管你是否接受这种程式化的生活,社会的机器都会推动你的成长。在适当的年龄你要上学,然后是毕业工作,结婚养育后代,赡养父母,最后是自己也颐养天年,一切都是意料之中。

影片中身处天幕控制室的总导演,一手安排楚门生活的他就是社会生活对个体操控的标志。在楚门想要逃出桃源岛的过程,狂风、暴雨、闪电、巨浪等高科技的成就的不断展示,就是要楚门知道在这个世界里他才是主宰。导演所代表的社会生活的力量,要求楚门过的是被事先安排的循规蹈矩的生活,楚门作为个体有一定自由发挥的空间,但这种发挥绝不可越雷池一步。在楚门终于到达海的尽头要推开那扇门离开时,作为“上帝”的导演用一系列“我在看你”表达了对楚门的情感,同时他还警告楚门:“外面的世界跟我给你的世界一样的虚假,有一样的谎言,一样的欺诈。但在我的世界你什么也不用怕,我比你更清楚你自己。”纵使外面的世界很可怕,楚门依然坚定迈出了步伐。

楚门对操控力量的反抗,是人们对模式化呆板人生的反抗,是人类追求自由天性的表现。社会生活使人趋于物化,而奋起反抗的楚门正代表着个体去物化的抗争。楚门在反抗之前首先细致观察周围的生存空间,这才有了他偶然发现幼年时期死去的父亲竟然成为流浪汉出现在街头。喜爱他的女孩吐露了他的生活真相,这使他更加注意这每天简单重复的生活。错乱的收音机使他收听到节目正在播报自己的行踪,他开始警醒。但他发现逃跑是徒劳的,自己的一切皆被人掌控,只有冲破心魔勇敢面对大海才有一线机会。而这套系统的设计者不但从物质上束缚楚门,更是在精神上弱化楚门对这个虚拟世界的抵抗。比如楚门不如意时摄制组派出其从小到大的玩伴马龙进行开导,那推心置腹的交谈实质上是预先指定的大段台词,利用友情来拴住楚门。而楚门无意间在街头碰到父亲后,又是母亲的开导,又是妻子的劝诱,亲情和爱情的夹攻令楚门缴械。但人追求自然的天性是无法泯灭的,当楚门意识到这一切的虚假,他选择了战胜心魔,从海上逃离。楚门表现出宁死不屈的勇气,当他站在写有“EXIT”的门前,彬彬有礼展示出他的招牌式笑容和那句“假如再碰不见你,就再祝你下午好,晚上好,晚安!”的台词,什么都无法阻挡他迈向自由的脚步。个体终于冲破制度的樊笼,即使面对的命运黑暗莫测,心中的自由之灯已然照亮了脚下的路。

影片的叙事总体基调是严肃的,在小的情节处会有幽默元素的存在,使观众的心态合理地在紧张与松弛之间往返,从而体验到观影的乐趣。电影理论家劳拉马尔维认为,电影叙事中包含三种“看”:摄影机的看、观众的看与电影中角色的看。“叙事电影的常规否定了前两种观看,并使它们服从于第三种观看,其明确的目的始终是消除闯入的摄影机的存在。”[2]《楚门的世界》在这三种“看”中嵌套了一层电视剧观众对楚门的看,影片叙事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巧妙利用这一层次的看,消除了闯入的摄影机的存在,使观众产生了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影片利用片中演员的演绎与电视剧观众的加入,使电影观众认为《真人秀》确实是一部电视肥皂剧。首先是片中演员的精彩演绎。除了楚门之外,其他所有人都要在电影观众面前表现出是在演肥皂剧,而一旦楚门出现,他们就要成为楚门生活中的正常人,而不流露出任何演戏的迹象。比如楚门的妻子美露,在楚门撅着屁股照顾他的花草时,推着自行车的美露笑意盈盈地从牛皮纸袋中拿出一把“厨师良伴”,还介绍说“剁、磨、削一物多用”,这明显是在做广告,这是肥皂剧中的常见做法,也就是植入式广告。而在妻子美露告诉楚门草坪漏剪了一块儿时,则变成了妻子对丈夫说话的神情。类似的,楚门的朋友马龙以喝啤酒的方式出场,最有意思的是马龙在说“That is a beer”这句台词同时,把罐装啤酒的正面转向观众,把做广告已经自然而然融入其表演中。这种肥皂剧中的惯用做法,会使观众觉得自己就是在看电视剧,也使楚门无表演痕迹的演出更加真实。观众由此更加同情毫不知情的楚门,也就随着剧情的发展沉浸其中。 其次是电视剧观众的加入,他们的出现使影片中电视剧的嵌套更加真实可信。当楚门从不透明的白色塑料袋中拿出心上人施维亚的红色针织外套时,镜头转到了电视剧观众角度,两个酒吧的服务员在工作之余注视着电视节目《真人秀》。其中一个不太了解剧情的年轻服务员问同事“他(楚门)在干什么”,年长的女服务员显然对剧情了然于胸,“她(施维亚)虽然被带走,但他(楚门)对她(施维亚)念念不忘。”年轻服务员则继续追问“她是谁”,年长女服务员则介绍了楚门母亲得病的剧情。而一个男性服务员则挤到二人中间说“我们有那段剧情的录影带”,从而打断了她们的对话。可见电视剧观众的加入有助于电影情节的展开。随着剧情的发展,各种观众纷纷登场,如泡在浴缸里的老年男性,聚集在酒吧里的观众,在沙发上抱着印有楚门肖像抱枕的老太太,这些人的休闲时光都是围绕电视剧《真人秀》展开,可见这个电视节目火热的收视率。同时,这些观众表现会使《楚门的世界》的电影观众联想到自己平日里观看电视剧的感受,从而对影片营造的虚拟世界深信不疑。

电影中的人物是一切故事发生的前提和载体,对编织事件、推进情节乃至故事的走向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成功塑造一个人性化的真实而饱满的人物形象,必须深刻剖析人物的生存环境和其人性化特点[3]影片取得巨大成功,金凯瑞的表演功不可没。

金凯瑞擅长以夸张的表情演绎喜剧,如《阿呆与阿瓜》《神探飞机头》等,奠定了其好莱坞喜剧之王的地位。在《楚门的世界》这部影片中,他招牌式的笑容依旧,但夸张的表演几乎无迹可寻,灿烂的笑容背后是令人动容的真情实感。首次出演正剧的他将一个从出生开始三十年来一直被人摆布而自己却浑然不知的小人物刻画得十分传神,让观者笑中带泪,而这种效果是通过一系列小的细节中金凯瑞的有克制的表演达成的。首先来看楚门上午与双胞胎老头儿相遇的情节。这时的楚门对周围的人抱有完全的善意,他的笑容很纯真。在经过一栋建筑的拐角时,他与双胞胎兄弟“巧遇了”。兄弟中的一个与楚门握手,另一个则拉着楚门的手臂使其转向正对镜头的一面。更有甚者,他甚至推着楚门的肩膀使楚门靠在背后印有“Kaiser”商标和大红公鸡的广告牌上。楚门这时的表演非常到位,他先是瞟了一眼后面的广告牌,一瞬间脸上有严肃表情露出,但转过脸面对双胞胎时,则笑容依旧在脸上。楚门一开始对老头儿推他的粗鲁动作不太舒服,因此不太高兴,但礼貌的他还是对这对双胞胎报以善意的笑容。

楚门去码头等渡轮的一段,金凯瑞的表演让观众不禁心酸。售票员问他是单程还是往返,他顿了一下然后严肃说:“往返”,证明他认为这里是他的家,亲情和爱情是他无法摆脱的羁绊。他站在售票窗口时,船还没开,但他买完票却发现船已收完缆绳,沮丧的他简直无以言表。他深吸了一口气推动旋转闸门走了过去,面对那艘已经沉在水中的小船他蹲了下来,他抽搐着面颊转过身,这时一个黑人船员高呼“需要帮忙吗”,楚门转过身来展示出招牌式的笑容,“不用管我,我没事”,但其转过身去又差点跌倒。这一细节把楚门在沮丧失望之极时,仍要把心情藏好而不在外人面前显露的痛苦诠释得淋漓尽致。金凯瑞没有夸张的演绎,只是从沮丧到笑容再到颤抖,就把楚门的心酸展示给观众,这种克制的表演下是深刻的内涵,将笑中带泪的感觉传递给每一位观众。

综上,在《楚门的世界》中,电影创作者以充满想象力的构思和巧妙曲折的情节叙事向观众展现了主人公楚门的生活及其对真实世界的渴求。楚门的世界看似是美好的,他的人生不必担心遭遇挫败,不必因衣食而忧愁,更不会遭遇各种险境。但楚门得知这一切都是假象的时候,却勇敢地选择了离开,终于获得了主宰自我的自由,勇敢地面对真实世界的艰险与不完美。事实上,每一个普通人都是楚门。影片塑造了双重的看客,也塑造了一个双重的世界。这种层次的建构犹如在观众面前敞开了两道门,穿过这些亦真亦幻的图景后,最终到达真实生活的本质。而影片以超现实的、夸张的、隐喻的形象呈现,其目的正是为了向观众揭示现实世界的真相,激发人们对现实生活及个体生存状态进行重新审视与反思。

基本信息

《楚门的世界》是派拉蒙影业公司于1998年出品的一部电影。由彼得·威尔执导,金·凯瑞、劳拉·琳妮、诺亚·艾默里奇、艾德·哈里斯等联袂主演。该片于1998年6月1日在美国上映。

影片讲述了楚门是一档热门肥皂剧的主人公,他身边的所有事情都是虚假的,他的亲人和朋友全都是演员,但他本人对此一无所知。最终楚门不惜一切代价走出了这个虚拟的世界。

1999年,该片获得了第71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提名;金·凯瑞凭借此片获得了第56届美国金球奖最佳男主角奖。

剧情简介

30年前奥姆尼康电视制作公司收养了一名婴儿,他们刻意培养他使其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纪实性肥皂剧《楚门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公司为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这一切却只有一人全然不知,他就是该剧的唯一主角——楚门。

楚门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一座叫桃源岛的小城(实际上是一座巨大的摄影棚),他是这座小城里的一家保险公司的经纪人,楚门看上去似乎过着与常人完全相同的生活,但他却不知道生活中的每一秒钟都有上千部摄像机在对着他,每时每刻全世界都在注视着他,更不知道身边包括妻子和朋友在内的所有人都是《楚门的世界》的演员。

虽然感觉到每个人似乎都很注意他,而且从小到大所做的每一件事却都有着一些意想不到的戏剧性的效果,但这些都没有使这位天性淳朴的小伙子太过于在意。可节目的制作组由于一时的疏忽,竟让在楚门小时候因他而“死”的“父亲”再次露面,“父亲”立即被工作人员带走,直到楚门悲痛万分开始怀疑后他们编织了一个完美的谎言让他们“父子”相见,从而达到他们满意的效果。

多年前一位既是《楚门的世界》的忠实观众又是该节目群众演员的年轻姑娘施维亚十分同情楚门,楚门对她一见钟情。她给了楚门一些善意的暗示,自己却被强行带离片场。回忆起施维亚的楚门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生活。渐渐地楚门发现他工作的公司每一个人都在他出现后才开始真正的.工作,他家附近的路上每天都有相同的人和车在反复来往,更让他不敢相信的是,自称是医生并每天都去医院工作的妻子竟不是医生。楚门开始怀疑他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包括他妻子、朋友、父亲等所有的人都在骗他,一种发自内心的恐惧油然而生。

痛定思痛,他决定不惜一切代价逃出海景这个令他噤若寒蝉的小城,去寻找属于自己真正的生活和真正爱他的人。然而,楚门却低估了集这个肥皂剧的制作人、导演和监制大权于一身的克里斯托弗的力量。克里斯托弗将一切都设计得近乎完美,近30年里牢牢地把楚门控制在海景的超现实世界之中。

几次逃脱都失败后,楚门决定从海上离开这座小城,然而他却绝望地发现他面前的大海和天空竟然也是这个巨大摄影棚的一部分,这时克里斯托弗在天上巨大的控制室里向楚门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并告诉楚门他如今已经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明星,他今天所取得的一切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如果他愿留在海景就可继续明星生活,楚门不为所动,毅然走向远方的自由之路。

创作背景

1991年5月,编剧安德鲁·尼科尔完成了一页名为“The Malcolm Show”的故事大纲,他的初衷是将其打造成一部科幻惊悚片,故事发生在纽约城。1993年秋,制作人斯科特·鲁丁出资100万美元买下了尼科尔的剧本,派拉蒙影业公司也同意发行影片。

制作人鲁丁本想让尼科尔担纲该片的导演,可派拉蒙认为影片拍摄预算达到6000万美元,唯恐尼科尔不能胜任。为了让一线导演执导这部电影,派拉蒙向尼科尔支付了额外片酬。在得知布莱恩·德·帕尔玛无缘这部电影之后,制片方先后与蒂姆·波顿、特瑞·吉列姆、巴里·索南菲尔德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接洽过。1995年初,在尼科尔的推荐下,彼得·威尔顺利签约成为该片的导演。

《楚门的世界》虽然是文艺片,但是投资很大,因此拉蒙影业公司希望影片更多的偏重于喜剧而并非剧情,导演威尔非常认同制片方的想法,他认为尼科尔的剧本过于阴暗,让人倍感压抑,导演想让影片故事轻松起来。在威尔拍板之前,尼科尔共完成了16稿的剧本。

取景拍摄

《楚门的世界》于1996年12月9日在佛罗里达州圣罗萨海岸开拍。电影中的房屋楚门·伯班克住宅位于佛罗里达州圣罗萨海岸,那里的许多居民都在电影中客串角色。

影片评价

《楚门的世界》因为有着离奇设计的剧情,因而让很多观众为之着迷。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部跟奥斯卡擦肩而过的电影却被越来越多的影迷所津津乐道。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影片故事情节的商业化成功运作外,还跟导演彼得·威尔在电影中注入了很浓的象征成分有关。导演把桃源镇比作了伊甸园,或者说,比作了人类居住的这个星球;电影中的导演克里斯托弗则可看作是上帝之子基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三十岁之前的楚门,几乎就是克里斯托弗一手创造出来的,这跟上帝造人如出一辙,后来楚门的反抗则可以看作是人类对上帝的反叛。

《楚门的世界》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平凡的小人物是怎样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制造成闻名的电视明星,却完全被剥夺了自由、隐私乃至尊严,成为大众娱乐工业的牺牲品。影片反映了人类的希望和焦虑,同时也因触及到最敏感的社会问题而备受瞩目,它以现代派的艺术风格深刻揭露了西方商业活动中惟利是图、践踏人权的丑恶行径,对美国的道德、人情及世态的消极一面进行了有力的讥讽。影片有力地批判了“媒体万能”的价值观,用类似“乌托邦”的虚拟的完美世界寓意着“笼中鸟”式的生存悲哀。

《楚门的世界》是黑色喜剧的经典代表作品之一。影片不仅对道德、人情及世态炎凉进行了有力的讥讽,而且整部影片的制作结构与情节设置也都颇显主创人员的功力。片中的主人公楚门居住的小镇上藏匿着5000多个摄像头,楚门的父亲、母亲、朋友、妻子、情人、朋友、同事、同学甚至是不相干的路人全都是演员,楚门完全生活在一个巨大的摄影棚内,可以说他的世界是一个虚拟空间,而楚门的一切生活却都被24小时暴露在全世界的观众眼前。这个注定是大明星的小人物完全被剥夺了自由、隐私和尊严,成为大众娱乐工业的牺牲品,然而他自己毫不知情。这样的想象力真令人叹服。

在片中担当角色的很多都是实力派演员,值得一提的是男主角金·凯瑞,他的喜剧天才与这部非纯粹搞笑的影片结合以后的效果可以用惊艳二字来形容,尤其他那独有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的运用为影片增色不少。这部幽默感人、极具原创性的严肃影片是金·凯瑞表演风格的转变。金·凯瑞在影片中并无太多的夸张表演,他将一个终身被人摆布、遭人愚弄甚至带有悲剧色彩的小人物刻画得十分传神。他的表演沉稳坚实,将喜剧发挥到了很高的境界

;

⑺ 全球十部经典电影推荐,绝对是珍藏中的经典,少看一部都是损失!

1: 《肖申克的救赎》

如果你未经历过苦痛,感觉世界一片光明,那么把肖申克当成悬疑片或励志片,或者先收藏起来。等你经历过失望、苦难甚至心生绝望时,不妨从把它从收藏夹里翻出来,它可能会帮你,在心里找到那么一点希望。大多时候,一点就足够了。

2: 《教父》三部曲

《教父》这部电影拍的很真实很写实,这也许就是教父之所以经典的原因。看教父1的时候你会意识到:这就是四五十年代的美国。看教父2的时候你会意识到:这就是一二十年代的美国。你在看这部电影时就好像经历了一次跨时间,跨空间的旅行。而《教父》所谓的表达的涵义,就是这些时代的风土人情,这些时代的人的生活(教父家族的生活是重点),这一切便是通过克里昂家族为视角的。如果你要找出这电影的什么涵义,主题,意义,中心思想,表现手法,效果,比喻,暗喻,抑扬顿挫,(感觉有点像上作文课)其实是很容易的,这部电影是以黑帮题材为缩影而映射整个的那个时代的 社会 生活的(所以人们称这部电影系列为史诗)。

3: 《这个杀手不太冷》

《这个杀手不太冷》,它的导演吕克·贝松曾说:“这是关于两个小孩的故事,一个女孩和一个男孩,在他们心里,他们都是12岁,他们都感到失落而他们深爱彼此。”作为吕克·贝松和好莱坞合作出品的作品,《这个杀手不太冷》拥有美国好莱坞商业大片的大场面、个人英雄主义等元素,但导演也将法国人特有的浪漫情调融入到枪战、刺杀、复仇等情节中,让观众在血色浸染的动作片中感受到了直击人心的旖旎柔情,这也是这部电影能够长久为人所称道的重要原因。

4: 《辛德勒的名单》

1939年,波兰在纳粹德国的统治下,党卫军对犹太人进行了隔离统治。德国商人奥斯卡·辛德勒(连姆·尼森 Liam Neeson 饰)来到德军统治下的克拉科夫,开设了一间搪瓷厂,生产军需用品。凭着出众的社交能力和大量的金钱,辛德勒和德军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他的工厂雇用犹太人工作,大发战争财。 1943年,克拉科夫的犹太人遭到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辛德勒目睹这一切,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贿赂军官,让自己的工厂成为集中营的附属劳役营,在那些疯狂屠杀的日子里,他的工厂也成为了犹太人的避难所。 1944年,德国战败前夕,屠杀犹太人的行动越发疯狂,辛德勒向德军军官开出了1200人的名单,倾家荡产买下了这些犹太人的生命。在那些暗无天日的岁月里,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全世界。

5: 《泰坦尼克号》

《泰坦尼克号》这部影片以1912年泰坦尼克号邮轮在其处女启航时触礁冰山而沉没的事件为背景,讲述了处于不同阶层的两个人穷画家jack和贵族女rose抛弃世俗的偏见坠入爱河,最终Jack把生命的机会让给了rose的感人故事。

一次梦幻之旅,一颗海洋之心,一张女人的画像,一场生死之恋,带着无数人感动的泪水和奥斯卡那至高无上的荣誉,电影泰坦尼克号载入了 历史 ,泰坦尼克号无意识电影史上最为昂贵的爱情电影,说它昂贵并不是说拍摄它所耗费资金的空前巨大,也不在于它所动用的电影高 科技 的史无前例,更重要的是仿佛为了成就这段空前绝后的爱情悲剧,一艘万船之王的豪华游轮为之沉没了,几千个宝贵的生命也为之沉沦了,这是一份绚烂到极致,使得人类的大难做了背景,还妄想突破时间和生死直达永恒的爱情。

6: 《阿凡达》

第一部3D电影《阿凡达》,《阿凡达》是一部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萨姆·沃辛顿、佐伊·索尔达娜、西格妮·韦弗等主演的动作、冒险、奇幻类型的电影,于2010年1月4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该片讲述了未来世界,人类为取得“潘多拉”星球的资源,开启了阿凡达计划,当地纳美族[1]人为保护家园与人类展开斗争的故事。

7: 《黑暗骑士》

影史超级英雄电影评分最高,成就最高的一部影片,来自大导演诺兰,大片中很有内涵的一部,不管是人们心中暗自涌动的对小丑疯狂灭世主义的不安的共鸣,还是对蝙蝠侠孤独暗夜行走的英雄惜英雄般同情,其实都是人们对这个世界失望的一种情绪释放。其实小丑说的很对,他和蝙蝠侠很像,都是异类,只不过蝙蝠侠把痛苦留给自己,顽固地去坚守一丝信仰,而小丑把痛苦还给世界。

8: 《黑客帝国》

它是一部以佛家世界观为核心创建了一个层层嵌套的虚拟世界,并融合了基督教和道教等理念,并用科幻动作等题材来包装,讲述了一个常人在先知的引导下,不断修炼,从层层迷中觉醒,认识到世界的真相,最终成为救世主,打败了旧世界中变异的特工,化解人机对立的矛盾,拯救了旧世界,开创了一个人和机器和谐相处的新世界。

以上是我们站在个人角度来讲述《黑客帝国》。当我们站在更全局的角度更深的层次来看时,我们会发现这部电影蕴含的深意远不至于此。在人机大战后,架构师创造了两层虚拟世界世界。万事万物遵守着成住坏灭的规律,这两层虚拟世界也逃不过这个规律。

为了解决虚拟世界走向崩溃,虚拟世界最高的神架构师和先知各自提出解决方案。架构师不断用他奉行斗争平衡的控制之术来定期净化整个系统,并通过操控救世主来实现净化。

但每一次净化都会给整个虚拟世界带来大冲击和淘汰,在 历史 上先后出现了五次这样的净化。先知舍弃了架构师那种控制之术,采用更加圆融之道,不断启发引导救世主,最终化解了人机对立的矛盾,给整个虚拟世界完成了一次彻底的升级。

9: 《阿甘正传》

每次想起阿甘在美国东西海岸之间的奔跑,心里都会止不住的伤感,还有振奋。你相信一个智障儿的成功吗?你相信这世上得到最多的人正是那些不计得失的人吗?阿甘不懂得他不能总跟着一个女人帮她打架,也不懂得一个成年人不该总把他妈妈的话挂在嘴边。阿甘什么都不知道,他只知道凭着直觉在路上不停地跑,并且最终他跑到了终。

妈妈总说,生命就象一盒巧克力,你从不知盒里会有什么东西。

10: 《当幸福来敲门》

《当幸福来敲门》导演是加布里尔·穆奇诺,主演的是威尔·史密斯。

我们看过太多的英雄史事,看过很多宏大叙事的电影,很多心灵鸡汤对于现代人来说已经不起什么作用了。但是《当幸福来敲门》是根据真人真事所改编的,片子当中人物所经历的故事跟我们多多少少有点切合,正因为如此,才能够引发影迷的共鸣,给电影一个特别高的评价。

⑻ 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们就是生活在一个原子内

这种脑洞打开,细思极恐的问题我喜欢,那原子是不是另一个宇宙呢?无限嵌套,循环不止。

通过近代物理学的研究,原子不过是物质结构的层次之一,目前人类对物质结构已经有了大致的认识,从道尔顿的原子论,到卢瑟福的行星模型,打开了人类对原子结构的理解。比如经典的行星模型,就是类比于太阳系中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模式,假设电子都是围绕原子核沿着固定轨道运行。

虽然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这个行星模型已经过时,人类对物质结构研究,已经进入原子核,再到基本粒子的研究,但行星模型具有近代科学发展的标志性意义,就连行星模型的标志都成了科学的象征,典型的就是量子菌的头像也是采用这个logo。

不过科学还在发展,微观世界确实和宏观世界的运行规律大有不同,量子领域非常奇妙,也许,随着科学的发展,宇宙,原子真的有所对应,真的是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科学允许假设以及猜想,连爱因斯坦都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与假设本身就是科学精神的一部分,然而科学层面的质疑注定要讲逻辑和证据的。

原子论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当时的科学先贤认为任何物质都是由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原子”组成的,然而这一推断直到17世纪和18世纪才被实验所证明,后续的科学家又在发现原子的基础上对原子论进行了改良工作,使其能用来解释一些物理和化学变化。

随着科学的发展,组成原子的原子核以及核外电子陆续被发现,而构成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以及更深层次的夸克被发现以后以往的原子论就显得比较落后了。

我们人类认知下的930亿光年直径的可观测宇宙和显微镜下的原子没有任何共同之处,最早原子行星模型中核外电子绕原子核运动还和地球绕太阳运动有些相似,但目前已经是基于量子力学的电子云模型了,微观的原子世界和宏观的宇宙再无相似之处。

一些带有科学元素的脑洞可能会成为非常好的科幻小说素材,但不太可能成为科学家的研究素材,目前的前沿科学研究的那些东西科普难度非常非常大,说句不好听的“前沿科学已经和绝大部分人类的认知脱节了”

我们人类从来都不缺乏想象力,当我们了解到原子是由原子核,以及围绕着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时,通常都会联想到太阳系中的行星和太阳的状态,它们之间看起来非常相似。于是一个大慧握胆的想法自然而然的产生:在一个更大的尺度下,整个太阳系会不会就是一个原子呢?

在原子的内部几乎是空的,在这片相对巨大的空间中,原子核以几千亿咐哗分之一的体积占据了整个原子99.9以上的质量。再看看太阳,我们都知道太阳占据了整个太阳系99.86的质量,而如果以奥特星云为太阳系的边界的话,那么太阳的体积与整个太阳系的比例也是几千亿分之一。这些数据似乎也暗示了“整个太阳系就是一个原子”的假设。

那么这真的可能吗?我们是不是真的生活在一个原子呢?本人认为不大可能,理由如下。

能量

太阳是一个天然的核聚变反应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它内部的核聚变反应都在一个受控的状态。因此太阳可以稳定、缓慢的向外辐射能量,这也是我们地球生机勃勃的关键原因。

而原子核就不一样了,原子核确实是可以向外辐射能量,不过这不是核聚变,而是衰变,而原子核的衰变是不可能像太阳那样稳定的释放能量,更恐怖的是,当原子核发生β+衰变的时候,会发射出正电子,正电子即普通电子的反粒子,它会与核外电子中的一个产生湮灭现象。

那么如果说太阳就是原子核的话,它可能也会时不时的发射出一个“反地球”、“反火星”?显然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太阳和原子核有明显的不同。

运动

太阳系中的各种天体,都是沿着一条特定的轨道围绕着太阳运行,它们的运行轨迹是连续性的,通过长期研究累积的数据,我们甚至可以精准的预测到一个天体在某个特定时间点的位置。比如说现在的我们,就可以轻松的预测到日食、月食出现的时间和地点。

而在原子里就不是这种情况了,围绕原子核运行的电子,它们的运行轨道是随机的、不连续的。我们根本不可能预测到电子在下一个时间点会出现在哪个位置,只能通过不断的观测来统计在原子空间中,电子在各个位衡碧行置出现的概率。这里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在一段时间内,电子是以一种“概率云”的方式弥散在原子的核外空间。

再宏观一点来看,太阳系以大约每秒230公里的速度,在宇宙空间中围绕着银河系中心做规律的运动,相比之下,原子的运动方式却是扩散和对流。

通过以上的了解,我们知道了太阳系与原子有本质上的不同。但宇宙的神秘并非我们可以想象的,也许在浩淼的宇宙中,确实存在更宏观或者更微观的结构,而对于更宏观的结构来讲,我们真的就是“生活在原子中”。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生活的这个“原子”,与我们在微观世界看到的“原子”完全不同!

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们就是生活在一个原子内?

曾经这种理论风靡一时,包括在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中都有超级对撞机中高能质子的互相撞击,揭开了微观世界的秘密,却将天“撞漏”了!这是是微观嵌套宏观的一种理论!那么有这个可能性吗?

一、原子就是恒星?电子就是行星?

其实我们早期的微观世界理论确实有这样的描述,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大部分α粒子流都穿透金波而去,只有少量粒子被弹回!

因此卢瑟福认为原子中间绝大部分空间都是空的,原子核就在中间!据此建立了卢瑟福的原子模型!

上图卢瑟福和波尔的原子模型,电子都在各自的能级轨道上运行,和现代天文理论中的行星轨道模型是非常相似的,而且原子核也几乎集中了所有质量,太阳系中的恒星也占据了整个太阳系99.86%的质量,因此从某些理论上来看,似乎还真能一一印证?但随着人类对电子在原子核内运行模式的认识,我们逐渐认识到这种理论是错误的!

因为电子运行的位置和速度无法同时测定,这就是后来被成为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量子运动,因此正确的原子模型就是中心为原子核,周围是电子云模式的原子模型!难道我们就生活在无法听是测定位置和速度的电子上面?这显然是一派胡言!

二、假如我们生活在一颗原子内?

这将会发生一个可怕的后果,因为各位肯定发现了我们的世界也是有原子组成的,那么请问是否会有一个无穷的世界在中间循环?还是相信刘慈欣科幻小说中描述的:我们的宏观世界嵌套在微观之中,对于微观的了解会从我们最外层的宇宙开始,一次嵌套,解决问题了?

《三体》中关于高维空间的理解,可以将一个质子展开到11维状态,然后在这个条件下蚀刻三体人所需要各种电路进去,达到想要的功能后再降维到三维状态,即一颗质子!但它可以在任意位置做高维展开,以达到所需要的目的!

但事实上却不会发生,因为我们的宏观世界并没有量子效应,日常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牛顿经典力学,即使是相对论时空弯曲等也只需在特定的场合引用下即可,原子内的世界与我们息息相关,但却是倒置的!

三、世界是宏观的

我们的世界是宏观的,但却有无数的微观世界所组成!无数不确定的量子运动组成的是一个经典力学的世界,无论多少中不确定性的可能,在宏观只能表现一个结果,行或者步行,只能选择一个!好玩吗?当然,各位的脑洞就是个中不确定的因素!

现实中这样的情况不会发生!

有没有可能,我们其实就是生活在一个原子内呢?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就会发生,那就是宇宙将会有无穷多个。

如果每一个原子都是一个宇宙,那么原子之内的原子又会是一个宇宙,如此循环往复,无穷无尽,宇宙也就有无穷多个。原子不过是物质的基本结构层次之一,目前人类对于原子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最开始人们认为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在固定的轨道上围绕原子运转的,就像是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一样,各自是在自己固定的轨道上围绕太阳公转,周而复始,无穷无尽。

但是随着量子理论的发展,人们才发现这种理论是错误的,人们发现原子核外的电子不会在固定的轨道上围绕原子核运转,电子在空间各个区域内的出现是随机的,其运转轨道是不可以精确预测的,只可以通过电子云图来描述电子在哪个区域出现的概率比较大,通过这个人们了解到,原子核内的结构跟现实世界中的太阳系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所以原子跟宇宙相似的说法也算不上准确。

在人类的认知之下,930亿光年直径的宇宙跟我们在显微镜之下观察到的电子没有任何共同之处,微观的原子世界跟宏观的现实宇宙没有任何共同之处。题目中的这种说法,是科幻小说作家乐于提到的,因为这会有利于他们的创作,但是现实毕竟是现实,无论你愿不愿意承认,原子是不可能会是一个宇宙的。

现代的科学认为,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本来就是不可分隔的,原子也是发生化学反应的最基本单位。如果按照原子是不可分隔的这个定义,那么人类是永远都不可能生活在原子里面的,可能很多看过电影《蚁人》的朋友,认为更小的宇宙是存在的,但是那毕竟是电影,不可以当真,况且根本就没有科学理论加以支撑。所以说,我们是不太有可能生活在原子中的。

生活在原子内?我看题主是有点疯了,我们怎么可能会生活在原子内呢?

原子是我们人类的定义,本来是认为不可分割的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但随着现代技术发展,人们发现原子也是可以分割的。不过原子变成了发生化学反应最小的基本单位。如果按照这个定义,那么人类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生活在原子里面。试问人类本身都是由数不尽的原子组成的,又如何生活在原子里面呢?

而有人说,蚁人不就可以缩小到量子级别吗?但蚁人只是科幻电影,其中的皮姆粒子也仅仅是想象而已,根本就没有任何实际的科学理论支持。所以说,对于蚁人中描述的场景,我们并不能信以为真,真的以为科学上支持这样的存在或者有这样的理论。

我们生活在太阳系,曾经确实有人把太阳系比作一颗巨大的“原子”。但其实,那时候人们对于原子的认识还很浅薄。人们根本不知道电子为何会排布在特定轨道上,那时候量子力学还没有发展起来。而后来,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波函数的提出,人们逐渐认识的太阳系和原子只是形似,根本就不是一样的东西。

所以说,我们并没有生活在所谓的原子里面。

科学需要丰富的想象和猜测,非常大胆的想象,因为科学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假设猜测,经过不断验证的假设猜测,说白了,假设之后的验证和证据更重要,如果只有假设和猜测没有验证,与空想又有什么区别呢?

任何结论都是要以事实为依据的,哪怕这个事实可能是错误的,也无妨,这也是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再回到问题中,只所以有人会想象“我们有没有可能生活在原子中?”很可能是认为我们的太阳系或者宇宙与原子很像,但真的很像吗?

一点也不像!

最基本的,原子内部的一切并不是确定的,尤其是外部电子,更是如此,电子没有固定的轨道和动量,我们的每次观察都会不同,只能用“波函数”来描述!

而我们的太阳系是可以描述的,是确定的。同时太阳和原子核都可以向外辐射能量,但方式完全不同,太阳是核聚变,原子核是衰变,会产生正电子,与普通物质相遇发生湮灭!

有人还会经常用这种口吻来回击:不要用宏观世界去理解微观世界的一切。但科学家真的没有用宏观世界的理论去衡量微观世界,微观世界有自己的理论量子力学,而宏观世界里有相对论!

所以,我们不可能生活在一个原子内,这是科学研究的结果,虽然科学并不等同于正确,起码在我们认知的范围内是正确的。

最重要的一点,你可以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原子内,前提是你需要去证明,而不是让别人去证明“我们没有生活在原子内”,事实上科学要已经证明这点,只是你不相信,那么更需要你自己去证明!

科学不是可能,或许,大概等含糊其辞的表述!!!

当人们有了“无限”这个概念后,那末从数学逻辑而言,什么都可以发生,包括题主所问的…我们所认知的宇宙是否之于另一个东西(宇宙)其只是个原子内(那么大)而已!道家(教)讲天人合一,这有两个重点…一是:人是大自然即宇宙(天)的一份子。一是:小宇宙与大宇宙,我们本身就是一个(无限)宇宙。

不要以为上古道家只是在吹水,古人治学相对今时今日的吹水之大风,他们整体上是较十分谨慎而严格的。道家的悟道者之所以这般说,是其实已经熟习了“无限”这个数学逻辑理念。

人为什么是有限亦是无限大的呢?很简单!因为我们之于我们人类所能(迄今)理解的宇宙,我们是有限,这个不用解释谁也明白。然则我们又是无限的…因为迄今科学还没法确定(通过实验证明)最细小的东西(微粒)是什么!那么依逻辑而言我们可设物质可以无限小,相对于此--这样我们就是无限大,因为相应参照者为无限小之故…

由此中华上古道家所言,天大!地大!我也大!我也可以是一个宇宙,就是这个意思了。同理而言,所以一个原子也可以是无限大,一个另类的宇宙可以就在其中就是这个意思了。

先秦法家集大成者的韩非子就说过,当初三十岁的孔子去到周都洛阳请教东周的皇家图书馆馆长老子,并尊称其为“老聃”,“聃”是对长有长大耳朵的髦髦老人的尊称(后世所有佛像者长着长大耳朵就是源于这个影响了)。聃就说过:不以古规现条约制了您,发挥想象思维,冲破框架至为重要。道家后世另一位得道贤人-庄周,这老怪…对邀请其任楚国相国之高薪厚职的钦差也赶跑了!于国人看来这肯定是名神经病患者。然则庄老怪却写了不少美得不能再美的散文。其中庄周想象了一个有生命的宇宙,是由北方天空的玄冥之处的一条鱼化为鲲,鲲大得很,不知其有多少个千里(也就是无限大),鲲又化为鹏,又不知大到有多少个千里,反证鹏一展翅,天(宇宙)就被其笼罩!庄子告诉世人,其实大千世界的每物也可以是无限大的!好的,问题回答在这,希望可以帮到题主。

如果你非要把银河系或者太阳系叫作原子,当然可以!

文殊菩萨偈:

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我们的本来面貌,就是妙明心性,他的相貌是无形无相,无边无量,全然空无(无色质),澄清(也无受想行识)圆明(非宇宙虚玩空的昏暗),他的性质(功能)是明明了了,全然觉知,灵灵寂寂,无为常为。

文殊菩萨用觉海来形容心性,而浩瀚无垠的虚空,只是觉海中的一个水泡,因迷妄产生了虚空,依虚空而建了世界,想澄成了国土,知觉成了众生。

浩瀚虚空产生在大觉中,妄念灭了,虚空本无,何况大千世界?

众生的本来面貌,就是澄圆元明的大觉海。

大觉海是真空,澄明觉知!虚空是妙有,昏暗愚昧!

真空不空,妙有非有!

⑼ 《信条》是什么样的电影

看的《信条》凌晨场,再次感慨诺兰导演的脑洞之大。本文将用图解的形式来解析《信条》中的四个问题:

①歌剧院混战一共有几组势力参与?

②高速飙车夺取钚241的时间线是怎么样的?

③反派安德烈如何利用时间钳形战略夺取钚241?

④加州鹰山之战的时间线是怎么样的?


先简单科普电影里的几个设定:

1. 本片依旧是诺兰导演最为擅长的操控时空的戏码,从《盗梦空间》的嵌套,到《星际穿越》的穿梭,再到《信条》的逆转,时空的玩法,斧凿的花样越来越新奇,设定也愈发的具有深度。尤其是这次的正向时间线和逆向时间线两者重叠,多线结合在一条线中叙事,真的可以说让观众大开眼界。

2. 本片的逆转时间,是来自于熵增熵减的设定,可以理解为熵减的(逆向)物体它的时间线是和我们正常正向世界的时间线相反的,熵减的子弹是从墙壁上往枪里射回,爆炸是从爆炸后的废墟走向爆炸前的建筑,人身处在正向的世界看逆向的物体,车是逆行,语言是倒过来发出的。

3. 除了逆转时间,这部电影还涉及到了因果定律,逆转时间的同时必然涉及到由果推因,这里影片也引出了一个经典的祖父悖论:你回到过去杀死自己的祖父,祖父死了就没有父亲,父亲没有了也就没有自己,那自己又如何能够去杀死祖父呢。

这一个悖论其实也预示着反派安德烈对于人类存亡的看法其实是有偏执的,导演还是寄希望于另一个看法:一代人自然有一代人求生存发展的宿命,不可强求。

4. 因为逆转时空的存在,那么战争除了在场面让奇幻得让人震撼和惊艳,另一方面,在战略上也有了新的策略,即是时间钳形战略,普通的钳形战略是兵分两路击败敌方,而在本片中,则是分为正向逆向两个部队,利用时间差来进行情报共享和战略打击,也就是一个正向的队伍从白天走向黑夜,另一个逆向的队伍从黑夜走向白天,逆向的队伍将黑夜的结果不断告诉正向的部队,正向部队则将白天正发生的事情告诉逆向,从而达到情报共享和一定的预知未来的上帝视角。

再来和大家解析一下四个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地方。

1.乌克兰歌剧院混战的势力划分

在歌剧院混战中,一共有三股势力。

第一股势力是中情局特工,面包车里的乌克兰人司机和包括男主角在内的四位假特警,以及身处歌剧院包厢中的美国外交官,他们之间是用暗号交头的,这股势力参与混战的目的:营救已经被乌克兰军方发现身份的外交官同伙,以及拿回神秘金属盒子钚241。

第二股势力是恐怖分子,他们一开始出现在歌剧院制造出极大的混乱,他们的背后应该就是俄罗斯寡头安德烈,因为之后男主角在餐桌上仅仅提到歌剧两个字,就让安德烈回心转意,说明安德烈参与其中,这股势力的目的也很简单:抢夺神秘金属盒子钚241。

第三股势力是乌克兰官方势力,包括军方和特警,乌克兰军方实际上已经在包厢里控制中情局特工外交官,而乌克兰特警前往歌剧院的目的:一个是对抗恐怖分子,另一个则是趁机除掉外交官,在消息有可能泄露的情况下,设置炸药炸毁乌克兰歌剧院毁灭现场。

理清楚这三股势力划分,即可知道歌剧院混战的整个过程:

恐怖分子控制歌剧院,乌克兰军方前往对抗,并要趁乱除掉外交官,男主的中情局特工小队伪装特警进入包厢,除掉了乌克兰军人,营救出外交官并取得金属盒子钚241。

在撤退过程中,男主和另一位特工决定回去取走炸药拯救歌剧院无辜性命,另一波特工带着金属盒子离开歌剧院。

带着金属盒子的特工最后肯定是被乌克兰官方给拦住了,金属盒子在混战中被乌克兰官方所获得。

男主和另一位特工也被乌克兰军方特警发现了伪装,所幸有人用逆向子弹救了他。他和特工逃出歌剧院,回到车里却发现司机乌克兰人反水,将他们带到偏僻地方进行拷问,最后男主角服药自尽,后被中情局救回,表示其通过考验,正式邀请他加入组织“信条”。

最后提一句,通过发射逆向子弹的特警队友背包的挂饰可以推测,这个时候救走男主角的应该是逆向的尼尔。


最后,还是准备二刷《信条》的,这部电影的信息量和细节太丰富了,不光是主创斧凿得好,也值得影迷朋友们多去挖掘。

⑽ 适合大学生看的电影

青春是一场回不去的旅行,那些被我们遗失的青春虽然会有遗憾,但是并不不后悔曾经经历过那么青涩而放肆的时代!下面是小编整理的5部适合大学新生看的励志电影,仅供大家参考。

NO.1阿甘正传

《阿甘正传》由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的电影,由汤姆·汉克斯、罗宾·怀特等人主演,于1994年7月6日在美国上映。电影改编自美国作家温斯顿·格卢姆于1986年出版的同名小说。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几部比较经典的影片,有兴趣的快去观看吧!

阅读全文

与嵌套世界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哪些电影是关于校园的 浏览:863
知也电影怎么打开 浏览:627
如何下载电影到苹果手机里面 浏览:755
很黄好看的蛇电影有哪些 浏览:890
上海疫情期间电影院有影响吗 浏览:646
熊孩子掀女孩裙子是哪个电影片段 浏览:867
毒舌电影视频里的字幕怎么做的 浏览:764
北京哪里有拍电影的 浏览:602
午夜福利电影150在线看 浏览:735
电影首发群怎么赚钱 浏览:803
八佰电影主要讲的什么 浏览:682
两个人包场看电影什么内涵 浏览:457
倚天屠龙记圣火令电影完整版 浏览:189
音乐巨星的电影大全 浏览:173
victory用在哪个电影 浏览:726
天堂电影院疫情 浏览:94
脑瘫拳王电影完整版 浏览:192
3个女的电影叫什么 浏览:511
古装微电影影拍摄花絮p3 浏览:506
哪些电影带黄 浏览: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