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北京国际电影节闭幕式
8月20日,由国家电影局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圆满落幕。十二年,正青春,初心未改。北影节在12年的时间中不断迭代与升级,成为中国电影与国际电影对话交流的重要平台,成为首都的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
颁奖现场,张艺谋、李雪健作为颁奖嘉宾,为最佳影片颁奖,彰显了“天坛奖”经典传承的期望。最终,最佳影片奖的荣誉由《一个不愿观看<泰坦尼克号>的盲人》摘得;获得最佳摄影的《摆动》西尔万·希尔曼由导演柯文思、陈嘉上颁出。
李少红、吴京为最佳导演《真正的家人》法比安·古尔吉特颁奖;郭帆、张颂文为首度设置的最佳艺术贡献开奖,获得该奖的影片是《摆动》;胡玫、秦海璐为最佳女配角《珍妮热线》西格妮·韦弗颁奖。
北影节“天坛奖”秉承“天人合一,美美与共”的理念,邀请了7位重量级中外嘉宾担任评委。入围影片的全球报名影片数量达到1450部,其中国外影片来自88个国家和地区共计1193部,创下历史新高,体现出北影节的多元融合。
配合着组委会为评委会主席李雪健特别制作的短片,演员何冰、主持人尼格买提、主持人蓝羽、焦裕禄外孙余音、观众代表陈雨琪一同献唱了《想把我唱给你听》,并由陈道明为李雪健颁发北影节纪念奖杯,以此表达敬意。
B. 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式
由国家电影局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13日在北京怀柔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中国影片《海的尽头是草原》,土耳其、波兰、德国、丹麦合拍影片《安纳托利亚豹》,印度影片《杰伊·比姆》,美国影片《珍妮热线》,泰国影片《速度与爱情》等16部影片将角逐“天坛奖”。
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国际评委会在开幕式上亮相,评委会主席李雪健表示,北京国际电影节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部分,“我们一定会努力评选出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
据主办方介绍,本届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天坛奖”全球报名影片数量达1450部,总数较去年增长63%,其中国外影片1193部,来自88个国家和地区。11个展映单元将展映130余部中外影片,其中为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特别设置了“光影浪潮 香港电影新动力”单元。
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主题为“同心·笃行”,活动包括“天坛奖”评奖、开幕式及红毯仪式、北京展映、北京策划·主题论坛、电影嘉年华、大学生电影节、闭幕式暨颁奖典礼等九个主体版块,并将在线上举办为期两周的“云上北影节”。
C. 血战台儿庄电影简介
《血战台儿庄》该片讲述了1938年春,国民党军在台儿庄与日军正面对战,最终告捷的历史。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血战台儿庄电影简介,供大家参阅!
1938年春,侵华日军新任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陆军大将,接替了松井石根的统帅权。为一举打通津浦线,他打算与华北方面军南北夹攻,合围徐州。与此同时,国民革命军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冒着硝烟炮火,急速抵达徐州,亲自布置战略,与敌人进行决战。李将军力排众议,起用了代人受过、被民众斥为"汉奸"的张自忠,同时,将川军王铭章师收编进自己麾下。不久,在津浦路北线的韩复榘集团军为保存实力,擅自放弃重镇济南,致使津浦线大门洞开。日军主力矶谷乘虚南下,连克泰安、济宁、大汶口……蒋介石闻讯,将韩复榘骗至开封扣留,后押赴武昌枪决。日军坂坦师团为策应津浦线上矶谷师团的正面进攻,占领青岛后,沿胶济线进迫鲁南军事重镇临沂,与中国守军展开激战,台儿庄会战的序幕拉开。临沂激战,庞炳勋集团伤亡惨重。李宗仁命张自忠部队增援。由于张自忠部队及时赶到,与庞炳勋部队前后夹攻,打得日寇溃不成军,保住了阵地。3月15日,日军矶谷师团不待东南两路日军的配合,抢先入关,直扑滕县,与王铭章的川军一二二师展开激战。由于汤恩伯没有及时增援,致使滕县失守,王铭章以身殉国。
日军攻克滕县,又全力向徐州进犯。李宗仁决定扼守要塞台儿庄,在这里与日军展开大规模决战。他迅速向孙连仲、张自忠、汤恩伯几个集团军下达了命令,并做了周密部署。经过与日寇空军、坦克部队几个回合的拼杀,孙连仲部伤亡惨重,三十一师池峰城部张静波营长又因负伤临阵脱逃。池峰城激愤之中决定破釜沉舟,决一死战。他炸掉唯一的退路--运河浮桥,忍痛处决了张静波。屡遭挫折的日军改变部署,遂占领了台儿庄四分之三。但抄后路的汤恩伯却依然按兵不动,李宗仁以军法严令汤立刻出兵,汤恩伯不得不率部队从侧后向日军进攻。同时,台儿庄一线中国守军全线反击,日军矶谷师团陷入重围。中国军队乘胜进击,全歼日军于台儿庄外。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向国民军事委员会发出电报,台儿庄大战告捷。
两岸只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电影《血战台儿庄》拍摄和上映的台后幕前
丁晓平
江苏徐州历来为兵家要塞。侵华日军在1937年12月分别占领南京、济南以后,为了打通津浦路,使南北日军联成一片,先后集中8个师团、5个旅团约24万人,于1938年1月下旬开始南北对进,夹击徐州。在1月至5月间,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12个集团军和军团约60万人防守徐州,阻止南北日军会合,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与侵华日军进行了抗战以来历时最长的一次会战。其中台儿庄战役是这次闻名中外的大会战的关键环节,这就是著名的“台儿庄大捷”。而台儿庄这个弹丸之地也因为经历了这场惊人血战,闻名世界。1986年因为一部名叫《血战台儿庄》的影片再次把台儿庄推向世界。然而谁也不会想到,电影《血战台儿庄》的上映,竟然对改变海峡两岸同胞的交往和沟通起到了意料不到的促进作用。日前,著名电影编导、纪实文学作家陈敦德先生作为电影《血战台儿庄》当年拍摄的具体组织者,向笔者讲述了电影《血战台儿庄》背后鲜为人知的往事。
1965年李宗仁海外归根。周恩来在欢迎宴会上给大导演成荫敬酒,说起拍“台儿庄”在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的1985年,一部名叫《血战台儿庄》的电影轰动海内外。这部具有恢弘史诗般气势的大片,不仅获得了“金鸡奖”的数项大奖,还获得了一个由中国政府授予的特别奖——“抗战奖”,并被评为新中国“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之一。
据陈敦德先生介绍,早在1965年李宗仁先生从海外归来时,周恩来不仅亲自到机场迎接,而且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宴会。在这次欢迎李宗仁归国的宴会上,有一桌嘉宾是周恩来请来的新中国电影界人士。宴会时,周恩来特此来给电影界的同志们敬酒,并对著名导演、时任北京电影学院院长的成荫同志说:“成荫同志,你拍过《西安事变》,今天李先生从海外回来,我看他有两件事今后可以拍电影。一是1938年李先生指挥国民党杂牌军在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大捷,一个就是今天李先生归根。”
成荫始终牢记周恩来的嘱托,但因为““””的爆发,拍摄“台儿庄大捷”的事情不得不束之高阁。1982年,成荫对来自广西电影制片厂正在电影学院进修的陈敦德说起了这件事。因为李宗仁是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属于国民党桂系,所以成荫希望陈敦德将来回广西电影制片厂后能配合他拍摄“台儿庄大捷”这部电影。可是,成荫不久突然辞世,遗愿未能实现。
1985年就任广西电影制片厂文学部主任的陈敦德就接过重担,并取得了广西自治区政府老主席韦纯束及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大力支持。但是在电影界,当时的广西电影制片厂是个小厂,很难完成这样一部战争大片,陈敦德就北上请八一电影制片厂的著名导演杨光远执导。两人一拍即合,杨光远还向陈敦德推荐了田军利和费林军在《八一电影》上发表的电影剧本《血战台儿庄》。
但该剧原作是以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为原型的,根据成荫院长生前所述的周恩来的嘱托,结合改革开放形势及广西的情况,陈敦德决定重新创作,将田军利和费林军请到广西,提出让他们将剧本改为以李宗仁将军指挥台儿庄战役为主线,并得到了时任国家电影局局长石方禹和总编室主任邹士明等人的鼎力支持,以及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和当年参战的黄埔将领郑洞国、郑庭笈、覃异之等将军的热情协助,李宗仁原秘书程思远先生也出任顾问给予积极指导。这样,《血战台儿庄》的电影剧本在经过多方研讨,前前后后十七次修改定稿之后,终于投拍。影片震动海内外,因此也获得了空缺多年的“金鸡奖”最佳编剧奖。
在长达一年多的摄制工作中,没有拍过战争片的广西电影制片厂得到了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大力支持。时任八一电影制片厂的肖穆厂长还应广西电影制片厂的要求,派出优秀战争片导演杨光远执导,还同意杨导点将带去各方面优秀主创人员。同时,拍摄工作还得到了台儿庄当地老百姓的巨大支持,时任济南军区政治委员的迟浩田将军。还派出了在全军都响当当的优秀部队参加拍摄,使敌我两军拼刺刀的戏,拍得真实动人。当时的文化部顾问、曾以新闻记者身份亲历“台儿庄大捷”的荷兰籍世界著名新闻纪录片电影大师伊文思,也提供了当年战场的纪录片《四万万中国人民》作为参考文献,《血战台儿庄》中诸如“人梯渡桥”、“运河鏖战”等许多动人的场景都取材于这部著名纪录片的真实镜头。如今,当年拍摄的外景地已经建成了“台儿庄战役纪念馆”,张爱萍将军题写了碑名,启功先生题写了馆名。当年有名的德国式火车站,近年已经重修作为“李宗仁将军纪念馆”。
蒋经国在台湾看到《血战台儿庄》后,说:“这个影片没有给我父亲脸上抹黑。”不久,台湾老兵赴大陆探亲。
1985年夏末,李宗仁将军唯一的儿子李幼邻在美国得知中国大陆拍摄《血战台儿庄》的消息后,马上从美国赶回祖国探亲。飞机一落地,李幼邻先生就向来机场迎接他的陈敦德说:“我先不去宾馆,你现在就带我去看《血战台儿庄》。”陈敦德告诉他:“电影正在最后制作之中,音乐还没有最后合成。”李幼邻急不可待地要求说:“没关系,我就想马上看到。”拗不过李幼邻的执著和迫切,陈敦德只好请示国家电影局的领导石方禹。在得到同意之后,李幼邻就在陈敦德的陪同下观看了《血战台儿庄》的“台词双片”(即没有音乐剪辑合成的样片)。看了不到十分钟,李幼邻的眼泪就哗哗地流下来了。
1986年4月,《血战台儿庄》在香港举行了首映式。万民争看,轰动香港。台湾中央社在香港的负责人谢忠侯先生在看完影片后,当晚就给蒋经国打电话说:“我刚才看了中共在香港上映的一个抗战影片,讲的是国军抗战打胜仗的,名叫《血战台儿庄》,里面出现了先总统(指蒋介石,笔者注)的形象,跟他们以前的影片形象不同,这次形象是正面的。”
在电影《血战台儿庄》中,蒋介石的这个正面形象最主要的就是这样一个情节:国民党师长王铭章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后,蒋介石亲自主持了追悼会,这时候天空上有日本侵略者的战机飞来扫射轰炸,面对危险,蒋介石临危不乱,发表讲话,镇定自若。陈敦德介绍,这场戏是根据历史档案拍摄的。而这个经典的镜头画面,与大陆此前反映国民党、蒋介石的影片确实有着显著的不同。
蒋经国听说后,很是震惊,马上对谢忠侯说:“找一个拷贝来看看。”
于是,谢忠侯就找到新华社香港分社的负责人。新华社有关负责人立即报告了中共中央,并很快得到了中共中央和胡耀邦的批示同意。于是,广西电影制片厂就复制了一盘录影带,通过新华社送给谢忠侯。这样,谢忠侯马上带着《血战台儿庄》的录影带飞回台北。
一年后的1987年,程思远先生在其家中告诉陈敦德,台湾方面反馈说:收到《血战台儿庄》拷贝后,宋美龄和蒋经国都很快地观看了影片《血战台儿庄》,并请国民党中的全体人员观看。看完后,蒋经国说:“从这个影片看来,大陆已经承认我们抗战了。这个影片没有往我父亲脸上抹黑。看来,大陆(对台湾)的政策有所调整,我们相应也要作些调整。”不久后,蒋经国终于决定同意开放国民党部队老兵回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同胞在骨肉分离了37年后,终于把苦苦的乡愁化作了喜悦的重逢,从而揭开了海峡两岸公开互动往来的序幕。程思远先生谈起此事时非常激动,也赞赏陈敦德为该片所作的贡献,欣然为其题字:“精心策划,促进统一”。
《血战台儿庄》上映后,深受海内外华人的普遍赞誉。白崇禧将军儿子、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于1995年7月在台北《中央日报》发表长文论述抗日战争和徐州大会战,文中也专门谈到“《血战台儿庄》影片肯定国(民党)军将领贡献”,说:“抗日战争八年,是全中国军民,牺牲惨重,抵御外侮,保卫国家的一场民族圣战,这一段20世纪的中国痛史,所有的中国人都应铭记于心,汲取教训。而台儿庄之役,又是八年抗战中最具关键性的一场罕有胜利,中国两岸的政府,不论其政治立场,理应大书特书,载入史册。但因为蒋中正氏与广西将领李、白之间的矛盾,尤其1965年李宗仁返回中国大陆,台湾国民党政府对抗战史台儿庄大捷这一章,一向低调处理,台湾媒体对淞沪战争等役都曾大肆宣扬,反而对抗战中最重要的一役台儿庄会战则有意忽略,因为这一仗是李宗仁指挥得胜的,大肆赞扬李宗仁,国府立场尴尬……
80年代后,中共对待民国史已逐渐走向实事求是,1987年(应为1986年,笔者注)广西电影厂摄制《血战台儿庄》巨型战争影片,相当合符史实,对李宗仁、父亲以及其他国(民党)军将领抗日的贡献,都持肯定态度。此片在大陆上映,造成巨大震撼,那是自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人民头一次在银幕上看到了国(民党)军抗日的真相,以及国(民党)军将士英勇牺牲的形象。1987年此片上映,笔者正在上海,看到广西电影厂摄制的《血战台儿庄》,不禁感慨万千,国民党自己军队打的一个大胜仗,竟让中共越俎代庖拍成电影,大肆宣传。抗战胜利迄今已有50年,国共两岸政府都应该抛弃政治立场,严正对待中日战争这段中国军民伤亡1000多万的惨痛历史了。”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海峡两岸和平发展并最终实现和平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而二十年前,故事片《血战台儿庄》为打破因历史和政治缘故所导致两岸同胞“老死不相往来”的樊篱,起到了意料不到的促进作用,也为海内外所有的中国人找到了一个共同的语言——“爱国”。因为两岸只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D. 北京电影学院的北影渊源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延安电影团摄制了《延安与八路军》的影片后,电影团团长袁牧之奉党中央的指派于1940年夏携带该片的全部底片赴苏联莫斯科进行后期制作。袁牧之在苏联期间考察了莫斯科全苏国立电影学院后,受到了很大启发,产生了中国要发展人民电影事业也需要办一个“中国自己的电影大学”的初衷。
随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迅速进展,为迎接全国解放培养和积蓄干部,根据中共中央东北局的指示,当时,人民电影事业的唯一基地,东北电影制片厂从1947年初开始,先后办了四期电影干部培训班,先后培养了520余名干部,其中440名干部参加了电影工作,70余名参加了部队及地方文化工作。这些训练班坚持的办学方向和教育方针为建立中国自己的电影教育事业积累了经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周杨、夏衍以及袁牧之、陈波儿等新中国电影事业的领导人,面对旧中国遗留给电影园地的断壁残垣,规划对它的改造、建设和发展时,感到需要一大批演工农兵、写工农兵的电影专业人才。在一时还没有条件办起“中国自己的电影大学”的情况下,委派陈波儿从实际出发规划实施。于是人民电影教育事业开始了它的初创阶段。在陈波儿的领导下,谢铁骊、巴鸿、王赓尧等经过筹划,并经文化部、中宣部和周恩来总理同意,于1950年6月创建了中央文化部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简称表演艺术研究所)。并于7月初在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开始招生。 1950年9月14日,第一个大专三年制的演员班38名学生举行了开学典礼。
表演艺术研究所由陈波儿担任所长。所址设在西城区石老娘胡同4号院,后又逐渐发展了三处校舍,即:石老娘胡同9号院、受壁胡同、大成巷等四座四合院,占地面积共3200平方米,房屋使用面积有2000平方米。表演艺术研究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支部,隶属电影局总支,为第8支部。
演员一班于1951、1952年招收了两次插班生,毕业时共有55名学生。
1951年新学年开始,又招了演员二班、编剧班,演员二班有24名学生入学,编剧班有37名学生。
1951年5月,表演艺术研究所改名为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简称电影学校)。
在当时,专业教师多是来自解放区、部队和国民党统治区从事革命文艺工作多年艺术家。任课教师先后有:王逸、严恭、谢铁骊、陈怀恺、巴鸿、李露玲、肖龙、石联星、唐远之、耿西、许之乔、王震之、吴天、林艺等。当时在教学方面,开始学习已经介绍到中国来的苏联剧作及表演理论,并编写了《演剧教程》等专业课教材。同时聘请了裴文中、金克木分别讲授《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由王震之讲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史东山和蔡楚生讲授《电影特性》。此外,夏衍、周扬、冯雪峰、陈荒煤、于敏、俞平伯、丁玲、聂甘驾、孙家琇、艾青、老舍、盛家伦等著名文学艺术家,都来校进行专题讲授。
表演艺术研究所时期,专业教师虽不多,教学计划也比较单一,然而讲授的课程却涵盖了文学、艺术的各个方面,学生接受的知识面很广阔。这一时期,无专门教学设备,条件简陋,练功就在四合院内砖地上,影片观摩要到电影院去买票。教室、宿舍冬天都是烧煤球炉子。学生实行供给制,条件虽艰苦,学风却是团结、紧张、活泼、严肃。
1951年秋,演员一、二班、编剧班先后赴湖北汉阳参加土地改革6-8个月。之后,编剧班又深人石景山钢铁厂参加车间工会工作和石钢工人共同生活了三个月。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以孙明经教授为首的南京金陵大学电影播音专修科、以陈河声教授为首的苏南文化教育学院电化教育专修科、以钱家骏、范敬祥教授为首的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动画专修科的师生连同三校的教学设备,调来电影学校。至此,电影学校成为具有艺术系科和技术系科的综合学校。它标志着中国电影教育事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与此同时,学校迁入北京新街口豁口外皇姑坟新建的校舍。新校舍占地3.3公顷,建筑面积6900)平方米,其中排练厅300平方米、剧场(演出、放映1800平方米,教室、实验室600平方米,另在校址南边设置的简易操场15000平方米。
院系调整后,1952年电影学校参加了全国高校统一招生,开办了新闻摄影专修科、洗印专修科及苏州美专转来的动画专修科三个两年制的大专班,洗印专修科除大专班外,同时招收了洗印中专班;为发展民族地区的电影放映工作,举办了民族地区放映师资训练班。直到1954年,又先后举办了新闻摄影干部训练班、第一期放映师资训练班、俄文专修班等在职干部培训班。
1953年3月,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改名为北京电影学校。
1953年12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199次政务会议上做出决定。“……电影局应积极准备条件,争取四至五年内创办电影艺术学院,培养电影人才,首先是编剧、导演、演员……”。在电影事业管理局制定的电影事业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列有在北京电影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北京电影学院的规划。文化部并根据政务院的决定为解决建院后的师资需要,一方面派一批留学生去苏联和民主德国等地学习电影编剧、电影摄影、电影美术及电影工程;组织专人到苏联考察电影教育;同时聘请苏联电影教育专家来校讲学培养师资。1955年11月由苏联专家B·伊万诺夫、B·卡赞斯基、A·西蒙诺夫、B·安东年柯主持授课,以培养师资为重点举办了导演、演员、摄影、制片四个专修班,学员都是来自各电影制片厂具有相当实践经历的创作和制作部门的在职干部,学制二年。学校同时配备了一部分师资力量协助苏联专家工作并随班学习。
苏联专家在专修班的讲授中,除了理论讲授外,更重视课间影片作业的实习,学校为此在原来演出科的基础上建立了实习办公室,增添了影片实习设备和教学辅助力量。四个专修班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先后拍摄了《小白旗的风波》、《众叛亲离》等九个联合作业影片片断,演员专修班又排演了舞台剧《仇敌》和《第十二夜》。周恩来总理亲临观看了《第十二夜》的演出,并接见苏联专家与学员,对专家的教学和学员的学习成绩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1955年7月,北京电影学院筹建小组“关于筹建北京电影学院工作的报告”,经文化部上报政务院。周恩来总理于7月24日亲自批示给高等教育部并由综合教育司于8月4日正式列人计划。
从表演艺术研究所第一个演员班到专修班这一电影教育的初建的历史阶段,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急需与发展输送了576名名专业的毕业生。这其中,如:郦子柏、印质明、赵联、庞学勤、李孟尧、孙羽、张天民、林汝为、林农、王炎、于彦夫、董克娜、杨静、于洋、张桂兰。李文化、魏铎、沈杰、常彦、阿达等一大批知名的艺术家以及汪流、余倩、刘国典、孔祥竺、韦彰等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
1956年6月1日,国务院批准北京电影学校改制为北京电影学院,任命电影事业管理局局长王阑西兼院长,建院后,校址设在新街口外大街的小西天。专业学系设置为电影导演系、电影演员系、电影摄影系和放映师范专修科。同时参加了全国统一招生。三个本科系(四年制)还要进行专业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招收了86名学生。他们正是新中国电影队伍中的第一批本科大学生。放映师范专修科招收了29名大专科学生。三个系的课程设置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讲座课。在共同课方面又分:政治课、文艺史论课、外语、体育课。教材、剧目、参考书目等方面虽也有中国民族艺术教育传统的内容,但教学计划的框架基本上采取的是苏联电影教育体系。 1958年8月,文化部批准建立北京电影学院实验电影制片厂。
1959年,增设了电影美术系,本科五年制。并进行了招生。
1960年,文化部决定新成立的北京电影工程学院的电声、化工、机械三个专业班的新生及教工全部转人电影学院,建立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工程系。
1961年,建立电影文学系,由文化部文化学院转来二年级15名学生学习电影编剧和电影艺术理论,于九月初开学。
1963年,上海电影专科学校撤消后,美术系在校学生转入北京电影学院电影美术系(美61届)继续学习。
从1960年到1965年,由实验电影制片厂组织的本科生各届毕业班摄制的联合毕业作业,短故事片20部、71本,纪录片多部。其中《穿山巨龙》、《大木匠》、《父子俩》三部短故事片、《高炉电花》、《装卸之歌》二部纪录片曾在中国国内发行上映。
这一时期,教学对象主流是本科系各专业,但仍坚持着为电影事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在职干部。1959年曾建立过短训部,为各电影制片厂培训了“新闻编导”、“新闻摄影”、“录音”、“洗印”四个专业的学员273名;这一年还举办了表演师资进修班,聘请苏联表演艺术家尼·潘可娃来校任教,1960年8月表演师资进修班结业,演出了苏联话剧《乐观的悲剧》。摄影系举办了“电视摄影干部短训班”、“科教电影摄影短训班”,导演系举办了“科教影片导演进修班”,工程系举办了“放映师范专修班”。作为教学改革的一项措施,1960年表演系试招收了一届初中毕业生的六年一贯制的两个教学班。
从1960年开始,学院摄影系先后接受了越南、柬埔寨、阿尔及利亚、印度尼西亚派来的学习电影摄影的留学生,导演系也接受了阿尔及利亚的留学生。
1959年3月,北京电影学院接受中共北京市委的委托,由学院实验电影制片厂摄制定期的新闻杂志片《北京新闻》,以反映北京市各条战线的建设、发展的新成就和新人新事,每月两期。与此同时,还摄制了《建设密云水库》及北京工业、北京农业等方面的大型纪录片多部。
《北京新闻》于1960年被评为北京市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到1962年秋共发行了63期,由于电影胶片进口锐减,市委决定暂停摄制。
六十年代初期,课程设置加强了史论课的建设,增设了《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艺术概论》,制定了《学生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
1966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电影教育完全陷于瘫痪。1970年5月,全体教职工下放部队农场劳动,接着又把全部校舍房屋、设备、影片资料、图书移交出去,电影学院被扫地出门。
这一时期,电影学校在压力下先后招收了“工农兵学员”的大专、中专、进修班等22个专业班。
“四人帮”被粉碎后,1977年经国务院批准又恢复了原建制北京电影学院。
文化部为迅速重建北京电影学院,1978年3月建立了由副部长王阑西任组长,卢梦、 钟敬之、申伸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拨乱反正,恢复了导演、表演、摄影、美术、录音五个系本科的招生,文学系先以举办进修班主逐步恢复本科招生。举办表演师资进修班,各系并举办干部专修班。为给民族地区 培养电影干部,1981年招收了新疆、内蒙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表演、摄影、美术、录音四个专业的本科班。 1982年7月,罗光达、周传基以观察员身份赴澳大利亚参加 CILECT(国际电影、电视高等院校联络中心)会议之后,学院先后派出考察团考察了东、西方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电影电视教育的现状。
继学院学术委员会恢复、创办《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之后,建立了电影理论研究室,并先后组织了一系列有关电影美学、中国电影民族化的道路、中国优秀影片的创作实践、电影与电视等专题研讨会。教师们先后在《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及报刊、杂志上发表了有影响的论文300余篇。各专业教师先后完成的理论专著有70余种,其中《摄影曝光控制》、《摄影镜头的性能与选择》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国家一级),《元美学》、《色彩学基础与银幕色彩》获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教材一等奖。1987年-1992年间获国家及部级优秀教材奖共9种。
在史论课的建设方面,重建了7个国家的“电影研究”课程以及35门选修课程。
实行“学年学分制”、“二·四制”(按本科招生,两年后根据学分成绩,少数学生按大专毕业,其余继续学习)并在1985年级6个专业的新生班试行。
毕业生在教师指导的毕业演出中,其毕业作业《中彩》、《童年往事》、《随风而去》分别获得国际大学生奥斯卡电影节奖和东京国际大学生电影节的特别导演奖等。
北京电影学院于1984年被吸收为CILECT的会员学校,并于1988年被选为理事学校。1991年6月6日,受CILECT的委托,由学院主持召开了“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电影、电视培训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亚太地区22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个高等影、视院校代表。
1984年,电影学院受权招收硕士研究生,并逐年扩展研究方向和扩大招生人数。此后又同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研究方向为电影历史和电影理论的硕士研究生教学班。
1989年,建立了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培训中心,
1991年5月,学院制定了《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发展规划纲要》。
1992年,学院决定建立“金烛奖”、“北京电影学院奖”,前者为奖励在校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和职工;后者则为表彰学院师生及历届校友在电影创作上取得突出成就的电影作品而设立的荣誉奖,以弘扬电影教育并推进中国电影艺术的提高。奖项分大奖、编剧、导演、表演、摄影、美术、录音奖七项,1993年5月5日,举行了首届“北京电影学院学院奖”、“金烛奖”颁奖大会,获奖作品及作者名单以金字镌嵌在校园的金字塔碑上。
1993、1994年,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合作建立了跨校双学位学制班。从1994年开始并扩大了研究生的招生计划。
1995年,与中国摄影家学会合作办学,成立了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另外北京电影学院董事会也成立了。
2013年3月,教育部、北京市、国家广电总局签约共建北京电影学院,根据共建协议,北京电影学院还将在通州区建设占地面积500亩的新校区,建成后可保障6000名学生在校学习,将比目前的学生培养规模增加一倍多。
2015年,北京电影学院举行建校65周年庆典活动; 中信国安投资有限公司与北京电影学院签署了关于联合办学的战略合作协议,北京电影学院相关专业的二级学院将陆续迁址到位于河北香河的中信国安第一城。
E. 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的领导介绍
李春良(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春良,男,河北人,汉族,1962年出生,中共党员,1984年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高级记者。曾任北京电视台专题部副主任、新闻评论部主任,北京市有线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2000年12月任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2009年3月任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2010年2月任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领导市广电局全面工作,负责计划财务、内部审计、基本建设工作。分管计划财务处。
杨淑琴(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杨淑琴,女,天津人,汉族,1951年出生,中共党员,1969年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经济师。曾任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人事处副处长、组宣处处长,1997年5月任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北京广播影视集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2009年3月任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负责组织、干部、人事、机关及局属事业单位党群工作。分管组织人事处、机关党委。
臧增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臧增祥,男,北京人,汉族,1954年出生,中共党员,1974年参加工作,大学学历,高级政工师。曾任北京市委宣传部卫生处副处长、领导秘书,北京市对外宣传领导小组办公室调研员、处长,1999年4月任北京市委宣传部干部处处长,助理巡视员。2004年6月任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2009年3月任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负责传媒机构管理、区县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与建设、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工作。分管传媒机构管理处、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处。
庞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庞微,女,吉林人,汉族,1964年出生,中共党员,1989年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高级经济师。曾任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经理办公室副主任(副处级),现代出版社副总编辑(正处级),2001年11月任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副局长,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2010年1月任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负责宣传管理、电影管理、精品生产和外宣工作。分管宣传管理处、电影管理处。
杨培丽(副局长)
杨培丽,女,云南人,白族,1970年出生,无党派,1993年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曾任北京市顺义区广播电视中心副主任,2004年1月任北京市顺义区政府副区长,北京市西城区政府副区长。2010年7月任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副局长。负责信息化建设、电子政务、电影电视剧内容审查管理工作。分管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信息中心、北京市广播影视作品审查中心。
王立平(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王立平,男,北京人,汉族,1954年出生,中共党员,1970年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高级政工师。曾任市委组织部组织处副处长,中关村管委会人事处处长、机关党委副书记,2004年12月任北京市双高人才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中共北京市纪委驻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纪检组长。2009年3月任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党组成员、中共北京市纪委驻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纪检组长。负责纪检监察、离退休干部管理工作、协助局长负责计划财务工作。分管纪检监察处、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中心。
丁百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丁百之,女,黑龙江人,汉族,1954年出生,中共党员,1969年参加工作,大学学历,一级导演。曾任北京电视台文艺部副主任、主任,生活节目中心主任,文艺节目中心主任,副总编辑,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副部长。2008年11月任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2009年3月任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负责政策法规、行业发展研究、统计分析、广播影视产业促进工作。分管政策法规处(产业促进处)、北京音像资料馆(北京广播电影电视研究中心)。
王霞(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霞,女,河北人,汉族,1963年出生,中共党员,1981年9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经济师。曾任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办公室副主任、主任。2009年3月任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负责机关政务、安全监管工作。分管办公室(安全监管办公室),联系北京广播影视海外交流中心。
何桂芝(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
何桂芝,女,北京人,汉族,1952年出生,中共党员,1969年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北京电视台制作部副主任、主任,制作中心主任,副总工程师兼总工办主任,北京广播影视集团管委会委员、总工程师。2005年4月任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2009年3月任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负责广播影视科技事业管理和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工作。分管科技处、北京市广播电视监测中心。
宋春华(局党组成员、副巡视员)
宋春华,男,北京人,汉族,1951年出生,中共党员,1972年参加工作,大学学历,主任记者。曾任北京市房山县广播站副站长、站长,房山区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事业处处长、社会管理处处长。2006年2月任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巡视员,2009年3月任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巡视员。负责工会、后勤管理工作。分管工会、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后勤服务中心。
洪兵(巡视员)
洪兵,男,江苏人,汉族,1953年出生,中共党员,1969年参加工作,硕士研究生,研究员。曾任济南军区某部教研室主任,军事科学院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博士生导师。2006年4月任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巡视员,2009年3月任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巡视员。负责史志、广播电影电视理论研究,协助做好广播电影电视内容生产研究工作。分管史志办、北京市广播电视学会。
F. 中国电影审查委员会的具体人员名单
2006年5月16日,广电总局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影视局,各相关单位印发《广电总局关于调整电影审查委员会、电影复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通知》,《通知》说,根据电影管理的有关规定,经广电总局党组研究并报请中央宣传部同意,决定调整电影审查委员会、电影复审委员会组成人员。调整后的人员组成公布如下:
电影审查委员会成员名单
主 任:童刚(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
副主任:张丕民(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
委员:(以下按姓氏笔画排列)毛 羽(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市场管理处处长)王人殷(编审)王强(中宣部文艺局影视处处长)江平(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助理巡视员)吴克(电影剧本规划策划中心主任)张建勇(《当代电影》主编)张思涛(高级编辑)苏小卫(电影剧本规划策划中心副主任)肖桂云(电影导演)陈景亮(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周星(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周涌(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副院长)周建东(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制片技术处处长)郑洞天(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导演)侯克明(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贾磊磊(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高尔纯(高级编辑)康健民(中国电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分党组书记)窦守芳(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巡视员)窦春起(播音指导)路海波(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主任)
特约委员:(以下按姓氏笔画排列)万丽君(教育部体卫艺司艺术处处长)马丽莉(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马恩成(全国总工会宣教部文体处处长)牛 克(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办公室主任)任乌晶(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宣传司文艺处处长)孙洁(公安部宣传局文化处处长)孙跃年(司法部法制宣传司法制报刊出版文艺管理处处长)朱小征(全国妇联宣传部文化处处长)李洋(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副师职干事)肖虹(国家宗教事务局办公厅综合信息处处长)高飞(中央统战部宣传办公室副主任)徐鹭(共青团中央宣传部思想教育处处长)穆聪(北京八中教师)
G. 有朋友知道北京电影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的情况吗
北京电影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的情况如下:
1.北京电影学院成人教育创建于1987年,始称:北京电影学院夜大学。2002年11月20日经学院党委会批准更名为继续教育学院。
2.专业设置:北京电影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是由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成人学历教育机构。开设有导演、戏剧影视文学、广播影视编导、摄影摄像技术、图片摄影、电影美术设计、影视录音、影视广告、动画、影视节目制作、影视表演、节目主持人、影视化妆、影视模特、舞蹈表演、广告学、数码影视制作等专业。
3.招生对象:
普通本科专业录取对象是高中毕业或者中专同等学历的学生(17周岁以上),预科班招生初中毕业或者高中、艺校、中专未毕业的学生(15-18周岁)。
每年的艺考时间根据北京电影学院的统一安排,一般在每年的一二月份,每年还有一次艺考补考机会,根据学校招办安排举行。每年的具体时间是不固定的,在12月到次年2月之间。
表演、编导、影视美术设计、动画、播音主持这五个专业文化课和专业课所占比例为3:7,戏剧影视管理,数字电影技术这两个专业文化课和专业课所占比例为7:3,文化课过当地专科提档线基本问题不大。戏剧影视管理,数字电影技术专业文化课成绩必须过本省本科提档线才可录取。
H. 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组织机构
一 主办单位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
二 支持单位
文化部、外交部、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海关总署
三 承办单位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管理局、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
四 协办单位
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电影制片分公司、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电影进出口分公司、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北京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北京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北京市政府口岸办公室、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工商局、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国家安全局、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文化行政执法总队、北京海关、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管理委员会、北京电影家协会、北京市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北京电影学院、北京演艺集团、中国电影博物馆、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国家大剧院、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北京北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新奥集团有限公司、中影星美电影院线有限公司、万达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搜狐公司。
一.名誉主席:
刘 淇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
二 主 席:
蔡赴朝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局长
郭金龙 北京市市长
三 常务副主席:
张丕民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局长
鲁 炜 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
四 副主席:
赵少华 文化部副部长
郝 平 教育部副部长
邬书林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
鲁培军 海关总署副署长
吴海龙 外交部部长助理
童 刚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管理局局长
李前宽 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
韩三平 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长、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
刘川生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名誉主席
张和平 北京电影家协会主席
侯玉兰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
张 淼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程连元 北京市朝阳区区长
李春良 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
张会军 北京电影学院院长
刘志远北京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
王晓东 北京广播电视台台长
康 伟 北京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五 秘书长:
李春良(兼) 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
六 常务副秘书长:
庞 微 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副局长
七 副秘书长:
张宏森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管理局副局长
栾国志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管理局副巡视员
乐可锡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尹培彦 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
王 惠 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
向 萍 北京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副巡视员
杨淑琴 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副局长
臧增祥 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副局长
杨培丽 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副局长
王立平 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纪检组长
丁百之 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副局长
王 霞 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副局长
何桂芝 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总工程师
宋春华 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副巡视员
洪 兵 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巡视员
王建琪 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董事长
八 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于鲁明 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
于德斌 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
马丛峰 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
牛 颂 北京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
王 春 北京市朝阳区副区长、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管理委员会主任
王 秋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常务副台长
王 颖 北京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
王凤麟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秘书长
王争鸣 国家大剧院副院长
付晓辉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副巡视员
叶 宁 万达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关 宇 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
刘印春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刘洪鹏 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刘继忠 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副局长
刘焕波 北京北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闫于京 北京市电影发行放映协会负责人
吴素芳 北京市财政局副局长
张 伟 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副总队长
张 衡 海关总署监管司处长
张占琴 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副书记
张朝阳 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李米莉 中国电影博物馆党委副书记
李润华 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
杨步亭 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会长
杨海滨 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
邱月玲 北京海关副关长
陆红实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副主任
周 星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执行副主任
姜广超 北京市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赵东鸣 北京国际电影季组委会办公室顾问
赵多佳 北京电视台总编辑
高 飞 北京首都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
梁成林 北京市新闻出版(版权)局副局长
焦宏奋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副董事长
程玉华 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
韩晓黎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总经理
燕 羽 中影星美电影院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九 办公室主任:
李春良(兼) 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
十 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庞 微(兼) 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副局长
十一 办公室副主任(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 珏 北京市委宣传部文化处处长
王 健 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电影管理处处长
田巨清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关 麓 北京市公安局治安总队大型活动管理大队中队长
白 杰 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宣传活动处处长
司永成 北京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宣传处处长
程丽君 北京市财政局教科文处副处长
沈天宁 北京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国际处副处长
张 恂 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总经理
张 亮 北京电视台副总编辑
李方东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处主任科员
郄春来 北京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运营部副总经理
周铁东 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总经理
姜建秋 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副董事长
袁文强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电影进出口分公司总经理
常 蓉 共青团北京市委宣传部部长
张 谦 北京歌华传播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国芳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
I. 谁担任了今年北影节的形象大使
吴京担任了本届今年北影节的形象大使。
本届电影节以“圆梦、奋进”为主题,
运用了北京元素“风车”;
设计师将风车想象成放映机,
把风车的吉庆、活力和中国电影的生生不息紧密结合在一起。
发布会还官宣了本届电影节的形象大使——吴京宣传片同步释出“十年练熟一套拳
十年爱上一座城
奋斗、坚守、梦圆、奋进
每个电影人都是一道光
蓄势待发、照亮中国电影的未来”。
J. 北京市电影局局长是什么级别
北京市电影差肆启局局长是正厅级级别雹缺。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陈名杰,男,汉族,1969年12月生,中共党员,在职博士研究生,现任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电影局局长,拟任市政府直属虚如机构正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