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上海老演员,89岁上影演员剧团演员徐才根去世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从上影演员剧团获悉,剧团演员徐才根7月22日上午因车祸在上海龙华医院去世,享年89岁。
徐才根获第28届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
徐才根1932年2月21日出生于上海,曾出演电影《这是我应该做的》《舞台姐妹》《金锁》《团圆》《喊·山》,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安家》等,曾获第28届金鸡奖最佳男配角等荣誉。他一生甘当绿叶,认真演好自己的每一个角色,让众多小人物深入人心。
徐才根与剧团著名演员牛犇在一起
徐才根并非科班出身,16岁进印刷厂做学徒,因为爱好文艺进了工人文化宫的业余舞蹈团。1960年,24岁的徐才根进入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刚进剧团的时候,徐才根曾因普通话不好、不分平卷舌音而不自信,不愿开口讲话,但陈述、高博等老师会主动找他沟通,在聊天时潜移默化地培训他。徐才根和其他新人也非常勤奋,在电影专科学校开学之际,主动提议在上课时旁听。老演员在舞台上演出时,他们也会在后台、侧幕观摩。老演员演一个月,他们就看一个月。每一次的“偷艺”,都让他受益匪浅。
徐才根等人原想在赵丹主演的电影《聂耳》中以群众演员的身份参与、学习,但赵丹拒绝了他们,让他们直接上舞台摸爬滚打,增加舞台实践经验。赵丹告诉他们,自己也非科班出身,一定要在舞台上多锻炼,不要不自信。表演艺术家张瑞芳也不是科班出身,她告诉徐才根,演戏能够做到真听、真看、真交流,就是一位好演员。哪怕只有一个镜头,也要认认真真地演,可能就是这一个镜头,能让这个演员给观众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剧团前辈的谆谆教诲,对俆才根一生的艺术追求产生了深刻影响。在他从艺60多年里,更多是在做配角,不管是戏多还是戏少,他都认认真真地演,对每一个角色付出真情实感。
徐才根在电影《邹碧华》饰演聋哑老人
从《舞台姐妹》《城南旧事》到《红日》《江北好人》《太阳升起》,从由上影演员剧团集体出演的电影《邹碧华》,到近年来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安家》等,徐才根的角色都是小人物,但他演来个个传神。
徐才根大器晚成,近几年佳作频频、获奖连连。2010年,他参演王全安执导的电影《团圆》,在片中饰演陆善民一角,并凭借此角色获得第47届金马奖最佳男配角提名奖,同时获得第28届金鸡奖最佳男配角。2013年,徐才根获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特别荣誉奖。
在《团圆》中,徐才根饰演陆善民(左)
徐才根爱好游泳、慢跑和快走,如果在剧组的话,他就每天在酒店走廊里快走40分钟。2016年,他参演杨海君执导的电影《喊·山》,在片中饰演村长一角。杨海君曾经担心徐才根年事已高,因为拍摄地是在深山里,车只能开到山脚下,需要徒步上山,但等他见到徐老之后,之前的一切担心全消失了。
徐才根虽年事已高,但在拍戏时从不带助理。在拍《我的前半生》时,剧组给他准备了特殊饭菜,但他拒绝了,自己拿着饭盒去打饭,与群演吃着一样的饭菜,他觉得这样更舒服。
徐才根曾说,现在的演艺圈,一些演员带着各种助理、化妆师、保姆进组;在他那个年代,演员拍戏都没有什么钱,连熬夜、节假日也没有额外的补贴,但那时候的创作氛围更加纯粹、融合。
徐才根非常支持年轻后辈,他说,“这些孩子不容易,对于艺术如此执着,我愿意帮助他们。”2016年,徐才根主演的微电影《安乐》获第二届上海公益微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当时拍摄资金非常紧张,徐才根婉言谢绝了剧组的片酬,并请求剧组把他的片酬用到制作上。
徐才根的奖杯
徐才根的奖杯
2017年,徐才根主演电影《归去》,该片是导演自己创作剧本、自己集资,徐才根听说后表示片酬不重要,为了支持年轻导演和好剧本,他愿意友情出演。目前,该片已获得全球国际电影节、电影奖55次提名,32个奖项,徐才根也凭此获得纽约独立电影奖最佳演员奖和美国洛杉矶国际电影奖最佳表演奖。
归去
本文图片由上影演员剧团 提供
⑵ 《邹碧华》:无论如何
下午,看了一场电影,《邹碧华》。
这不是一部悲情的电影,还是几次落了泪,不是因为悲伤,而是深深地触动。
看到法学院的冲空校园和操场,法庭、法袍以及堆在桌上厚厚的卷宗,这些事物里,有太多过往的记忆和熟悉的情分。曾经,对于它们几乎熟视无睹,在分离很久之后再见,却犹如见到初恋。
我在想,那段生活于我而言是什么?
没有刻意的求取,却单纯真挚。那段生活里,有懵懂入职的莽撞和挫败,也有被鼓励的肯定和欣喜,还有和这段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很多人事:刻板单调又简单快乐的行政工作;一年半贺指的派出法庭遇见不同的人事;有一些年的民事工作,在自己婚姻初始却听了无数的离婚案子,对于当事人有着抗拒,又有同情……
今天,借由这部电影,把留在记忆里的情感再次唤醒。有一段时间,真的没有在看,而是就在电影中,让那些事物和我内心的细节一一印证重叠。
有三个场景,被深深打动,是邹碧华对于别人的“看见”。
一个是年轻的女法官陈阳,因为案子当中的一些纠葛,有了情绪,在向邹院长要求续假的时候,邹碧华说:我知道,当事人的不理智行为让你受委屈了!就是这一句,陈阳的表情立刻有了动容,我感觉到她内心的抗拒中有了缝隙。邹碧华接着对她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要求,她也接受了。
第二个是一位看着蛮老的聋哑当事人,因母亲在失火中死亡而起诉物业。邹碧华用手语和他说:你有母亲,我理解,我也有母亲,你相信我(大意)。当事人当即潸然。
第三个是负责收发的老法官老贺。邹碧华看到他的认真和努力,把他请到全院干警面前,对他说:你把简单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不简单。
看见别人并不容易,看见了,还能用合适的方式表达,更不容易。
这是一个好大的标题,我取一个很小的角度。
邹碧华作为上海司法改革的设计师,想从全局的角度,从司法的大走向进行设计,目标是组建一支精英的法官队伍,推动国家的法治进程。在这个角度,一切围绕这个目标的举措和设计都没有问题,甚至一些人事都需要围绕这个目标去增删。但是,改革势必牵涉人,在这场改革中,涉及切身利益的人怎么办?有老法官说,我们办案几十年,如果让我们考试上岗,怎么考得过年轻人,难道办了几十年案子的人就不再是法官了?有年轻法官说,我们就是因为优秀,才从基层办案的业务岗位,被调到高院的行政岗位,这样我们就当不了法官了?就是紧随邹碧华司法改革的中坚力量康达,也因为做了改革工作,没有办案量,因此不可能入法官员额。
这个矛盾,也是我现在的工作中一直会碰到的一个问题。
改革为了什么?或许,改革那个当下,会牵涉到利益分割等很多复杂的理由,但是大的理由只有一个,就是让社会发展不断向前,让民众的生活不断改善。
想到刘慈欣的一个短篇,一位采煤的改革者,为了改变现有采煤工人的恶劣环境,想让煤在地底直接液化,为此,进行了一个实验。实验总体是成功的,但在最后关口,一个小环节上的不慎引发全城大火,最后人们不得不整体迁徙,而火势真正扑灭用了十几年。但一百多年后,后代享受到了这项改革的成果,他从当初畏罪自杀的罪人变成了改革的英雄。
作为看客,理解意义非常简单,而且很容易感动;但是身在其中的切身利益者,确实会有很多矛盾和挣扎。无意评说这种矛盾,改革最好的姿态,或许就是找到最佳平衡点吧。
读过纪实体《邹碧华传》,所以影片中的康达,应该是剧情需要塑造的形象,但散拍瞎也是一个现实中提取的群像吧。
法学院的高材生,海归精英,受领导器重,能力不言而喻,对于法律的信仰不是一朝形成的,也不会一夕剥夺。内心深处,对法官职业怎会没有深爱,对法律事业怎会没有执念?
但是,现实是什么?影片讲了两层,一是因为过多进行行政工作,没有案件办理量而无法入额。无法入额代表什么?就是不再是审判席上的法官,也有待遇收入上的较大差距;二是即使是法官,有魔都房贷的压力,有生活品质的追求,骨感的现实如何去撑起丰满的理想呢?而此时正好有百万年薪的合同,辞职这个词很容易从心动变成行动。
最后,康达撕碎了辞职书。或许,这也是剧情需要。
现实中,很多康达都拿着辞职书走了。理想是远方和诗,现实是鞋和路,就是再渴望远方和诗,在没有合脚的鞋以及畅通的路的时候,怎么去到达远方和诗呢?
另外,还有个关于夫妻债务的案子。
影片开场不久时的一个案子,关于神秘离奇的200万元借贷。原告诉被告欠款200万,案件审理阶段,被告正和妻子办离婚。法官猜测是原、被告恶意串通,被告借助原告让不存在的借款变成夫妻共同债务。
最高院《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于今年1月18日施行,其中的关键一条就是: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债权人能够证明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此条司法解释,对于夫妻共同债务有了很明确的除外条款,就是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除非债权人可以证明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等,否则不予支持。举证责任分配给了债权人,对于不知情的夫妻另一方有了保护。
案子最后借助举证技巧,让事实清晰,而这条司法解释,是此类案件的明确依据。法律的发展,一直在向前走。
影片中,邹碧华朗诵了一首他很喜欢的诗,特蕾莎修女所作的《无论如何》:
人们往往不理智,缺乏逻辑性并以自我为中心;
原谅他们吧,无论如何。
如果你善良,人们会指责你怀有自私和不良动机;
仍旧善良吧,无论如何。
如果你诚实和坦率,人们会欺骗你;
仍然诚实和坦率吧,无论如何。
……
也以此作结,个人也好,社会也好,无论如何,总是一路向前。
⑶ 电影《邹碧华》的观后感
《邹碧华》根据法官邹碧华生前事迹改编,讲述了他公正为民、敢于担当的好干部形象,以及为了自己的事业鞠躬尽瘁的故事。下面给大家分享《邹碧华》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看完《邹碧华》这部影视作品,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电影讲述了一名法官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短暂而又不短暂的一生。
作为一名法官,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法官这个神圣而庄严的职业,正如影视作品的他说的一句话:对于一个法院,一年要处理成千上万个官司,而对于一个普通老百姓,一辈子可能也就打那么一个官司,如果判错了,对于他们是莫大的绝望。邹碧华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一上任就亲自接待前来上访的群众,亲自走访有困难的群众,用心聆听他们的绝望,用法律带给他们光明。
他能紧跟时代潮流,走在行业前沿,为了能提高法官队伍的整体水平,他勇于进行改革,听取多方意见,不断加工整理,冲破重重阻力,开发了一套法官信息考评系统,用数据说话,提高了法官考评的效率和公正性,更重要的是,为法官队伍今后的良性建设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征程。
他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在十八大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司法工作首当其冲,在危难时刻,他能不辱一名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带领法官们重温党史,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为法官们坚定了理想信念。
他是一个儿子,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他也有对家的依恋,他也深深的爱着他的家人,可是他的这种爱,还没来得及释放,还没来得及表达,就突然走了,他的亲人哭的那一刻,我的眼眶也湿了。
邹碧华走了,我们心中充满了惋惜,正因为这样,更显邹碧华的无私与奉献,鞠躬尽瘁。
全面依法治国的征程中他为中国的司法注入了毕生心血,他为人民交上了一份又一份公正的审判,这就是一个人生命的意义所在,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写照,正是一群像邹碧华这样无私奉献的人,推动了我们时代的进步,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我想,作为一名党员,我们需要向邹碧华学习,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的敬业精神,学习他爱岗敬业、务实奉献的高贵品质,在工作中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以邹碧华精神来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提高自己的党性觉悟,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力量。
9月6日上午,我满怀崇敬的心情随同事一起来到米高梅国际影院,观看了教育片《邹碧华》,非常感动,记录如下。
我们是接到县委宣传部通知统一买票去观看电影《邹碧华》的,除了放映前、放映后各单位集体合影留念外,放映中,大家用心观看,鸦雀无声,被邹碧华的真实感人事迹所吸引,也为主演《邹碧华》的演员演技点赞!大家都说这部影片真实再现了邹碧华生前的工作与生活片段,值得看、值得思考。
电影《邹碧华》,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邹碧华参加美国法庭审判案例的场面,展示了中国法官在国外法庭中的高大形象。随后出现了“2014年12月10日下午,邹碧华在赴徐汇区法院参加司法改革座谈会途中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去世”的画面。当天起床是在他的妻子海琳的几次呼唤中起来的,平时都是邹碧华喊妻子起来的,这一点说明邹碧华由于劳累身体状况不好了。同时,这一天又是邹碧华的儿子生日,他只能在车上跟他的儿子说一声“儿子,祝你生日快乐”一挥手,他就永远离开了这个家。……
结尾,又再现了邹碧华生前最后一刻下车“透透气”的情景,他逝世后成千上万人前来哀悼他。前后呼应,紧扣主题,突出了邹碧华的一生都是扑在工作和事业上,为了司法公正,鞠躬尽瘁!
他崇法尚德,践行党的宗旨、捍卫公平正义,特别是在司法改革中,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政法干部要以邹碧华同志为榜样,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征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法治精神,忠诚敬业、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邹碧华》影片中令我们感动和难忘的画面很多,例举如下:
一是邹碧华担任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院长的第一天,有很多人堵在法院门口喊冤闹事,邹碧华就把这一天当作院长接待日,请大家排队进入法院内面对面跟他交谈。他就是对人民负责的好法官、好领导。社会上有不少机关或单位,总是采取逃避的态度,不准老百姓闹事,又没有耐心坐下来跟老百姓谈心,久而久之,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就下降了。只有像邹碧华一样,敢于面对现实,站在人民中间,全心全意为人民着想,为维护公平正义呕心沥血,才能赢得民心,避免假案、错案、冤案的发生。
二是邹碧华院长亲自带队深入民间调查一起民房起火案件的原因时,邹院长用手势、眼神和面部表情跟聋哑老人交流,说出法院没有判错案,老人听懂后失声痛哭、手足无措、跪拜在邹院长面前,邹院长立即扶起老人并把老人拥入怀里。随后,邹院长与相关部门联系,帮助老人解决了实际困难,免除了老人住房的隐患。这种把老百姓当亲人,体恤老百姓疾苦的法官难得啊!“人民法院”是为人民服务的,不管原告被告的地域、职业、经济状况如何,法官应一视同仁,用良心做事,同时用法律维护人民的利益。只要实事求是,秉公执法,就能让老百姓口服心服,安居乐业。
三是一位在法院收发室工作二十多年的老信访员(贺青山),很多人不知道他姓名的情况下,邹碧华利用跟员工讲话的机会,走下讲台,拉住老信访员的手,喊一声“贺老师”,请贺老师站在他和大家的面前讲出贺青山的名字及经历时,贺老师老泪纵横,向邹碧华行军礼。无论是法院还是其他单位,各级领导或干部都应该像邹碧华一样平等待人、胸怀宽广,不要高高在上瞧不起老百姓。只有放下架子,去掉官僚主义习气,才能接地气,与普通老百姓交朋友,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或工作,成为人民信赖的好领导好干部。
四是对待身边的知识分子康达,邹碧华像兄弟一样爱惜他。邹碧华调任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之后,把康达也调到了自己身边。他爱惜人才,与员工共患难,为康达过生日,与员工一起喝咖啡。当得知康达辞职的真正原因时,他又不得不忍痛割爱——在康达的辞职报告上签字。没想到签字后的邹碧华与康达永别了!康达痛失邹碧华这样的兄弟之后,醒悟了!把辞职报告撕毁了!还有什么比真情更感动的?邹碧华一心扑在法院工作和事业上,忘了家人和自己,甚至连生命都付出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只顾个人的享受?人心都是肉长的,真心换真心,患难见真情,邹碧华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永存!他“忠诚敬业、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精神鼓舞着身边的同事及法学界、乃至全中国全世界的人们。他未完成的事业,还有他带出的团队在,还有千千万万个像他一样敬业的法官在。
五是在“司法改革”方面,邹碧华身为上海市高级法院副院长,加班加点,关心员工,却忘了自己。通过法官员额如何配置、绩效考核方案三十多稿了都还在想方设法如何达到更公平合理——“邹碧华参与主持起草了《上海法院司法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先后召开了15次座谈会,历经34稿。法官员额制是此轮司法改革的"牛鼻子",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法官比例压缩至33%,意味着有一批现任法官进不了法官序列。怎么改?邹碧华力主避免两个"一刀切"--不按资历、行政级别"一刀切",要科学考核,给年轻人留有机会;高院、中院、基层法院的法官比例不能"一刀切",要给一线法官更多机会;要让真正有能力、有水平、能办案的法官进入到员额中来。在经过大量数据测算与分析后,邹碧华发现,助理审判员在实际工作中承担的工作量很大,而有的审判员已常年不在办案岗位。因此,他坚持按照新的法官入额办法对现有法官进行考核、考试和遴选,以保证所有入额的法官都是办案骨干。”(由于笔者法律方面的专业术语记不清,只有引用网络上的资料说明电影中再现的画面。)……
上述这些典型画面,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也将印刻在所有观看《邹碧华》电影的观众脑海里,并内化于行动。
观看《邹碧华》电影之后,我认为邹碧华是一个实干家。无论大事小事,只要是关乎人民利益的事,他就会亲力亲为,通过亲自实践来体验、总结工作经验,撰写论文和书籍。……他的著作《要件审判九步法》,为了让妻子海琳理解,甚至用跳舞的方式来向妻子解释办案程序化的重要性,这九步缺一不可。
观看《邹碧华》,就是要学习邹碧华对知识如饥似渴,对待工作像“铁人”一样说"没事,我不累";"你们先去忙吧";"没事,有我在就行",做有理想有追求的燃灯者,相信"改革这种事情一直是一点一点往前拱的,每次能有一点点进步就是成功!"。……把人民装在心中,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都说好人邹碧华,其实我非常不愿意把人定义为好人和坏人。好人的帽子,戴不起!在生命的终点,被总结为好人,邹院长是戴得起这顶帽子的!他一生正直无私,精专低调,有担当有责任有爱心。好人的评价用在他身上,不觉得虚伪,反而加深了我对好人的理解。
近日,我有幸观赏了电影《邹碧华》。影片中,邹碧华院长几经修改,受到跳水比赛的灵感,增加权重系数,敲定司法改革方案。可以说,员额制的目的是实现检察官法官精英化,让入员额的人真正到办案一线去。
片中,有的行政岗位上的同志,担心人员分类后成了二等公民,再就是老同志考试考不过年轻人,如果没有入额,也会不满。归纳起来,这场本意很好的改革似乎几面不讨好。然而,既然决心要改革,而且改革的方向正确,就不能畏手畏脚。
邹院长说,法官职业生涯中办理的案子数不胜数,但是老百姓或许一辈子只打一次官司,如果有冤假错案,他就会恨人民法院。因而,为了提升司法公信力,邹院长力挽狂澜,推行司法改革。最后司法改革办公室的康达同志却因为多年从事信访工作,没有办案子,而未入额。
联想到我们车辆分公司近来推行的维修部管理改革,我想或许在实行过程中也有不少困难和阻力。正如邹院长说的,所有的改革都是一点点往前拱的。但是,只要认准大方向,我们就要迎难而上。
有人说,邹碧华太累了,人无论如何要懂得体恤自己的身体!话不错,邹院长有那么多事那么多牵挂,对于一个有使命感的人,怎么可能放下。最后,邹碧华院长倒在了他所热爱的岗位上,这带给了我们无限的遗憾。
片头,邹院长上班前,对儿子说了声,生日快乐。儿子略显生分地笑了笑。虽然在儿子的记忆中,父亲的印象不多,但是儿子理解父亲的事业。可能,不是每一个英雄人物都能做到忠孝两全,我们也无从苛责。在这部片子中,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有点浪漫的认真的邹碧华院长。
把简单的事情做好,把本职工作做好,就是我们要树立的信念。邹碧华院长是这么教育法官同志们的,他也是这么践行这个承诺于自身工作中的。我相信只要坚定这个信念,每个人都能从平凡的岗位中获得尊重和认同。
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自我中心,无论如何,总是要爱他们;
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被遗忘,无论如何,总是要做善事;
诚实和坦率使你易受伤害,无论如何,总是要诚实和坦率……
——泰蕾莎修女
看完《邹碧华》我内心感受颇多,集中国司法改革的“燃灯者”,中国优秀的法官于一身的共产党人为自己的事业鞠躬尽瘁,处处为人民,处处为司法的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离开了我们。剧中值得我们思考和回味的地方有很多,下面请听我一一道来。
算来我入党的时间已经有3年了,记得我刚成为预备党员之前,学校党组织召开了党员转正大会,党支部书记会问我:你为什么入党?我记得我当时说:因为我要为人民服务,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仔细想想现在我算做到了么?答案是肯定的,我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无偿帮助残疾人家庭子女辅导功课,在校认真学习,在单位中认真工作,唯一的缺点就是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选择退缩,这不和电影中饰演陈阳一角的法官刚开始的桥段如出一辙么。邹院长和陈阳的一段对话中更是点醒了陈阳,意思大致为:不忘初心,牢记为人民服务的使命!不要因为一点困难就选择逃避退缩。因为逃避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电影中,有不少感人至深的地方,比如有一位老伯家因为火灾,起诉物业公司一案败诉后一再上访,邹院长知晓情况后,来到当事人家中实地查看,黑漆漆的墙壁,凌乱的家具,可见大火肆虐后的痕迹。聋哑的老人用手语像邹院长阐述内心的失落,而当邹碧华说出他会帮助他们的时候,老人痛哭不止。他们的眼泪触动了每一位在电影院观看电影的观众的心。
法官能力有多大,身上的责任就会有多重!每一名法官都要办无数个案子,可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一件案子就影响他们一生。认真负责,为民办案是邹院长始终坚守的原则。法律不仅仅是严酷的,更是有温度的。在有一幕邹院长和老人拥抱哭泣的场面中可以看出,法官不是冰冷的司法机器,而是为民谋公正的司法武器。
法官陈阳在跑步机上挥洒汗水的身影让人不免同情,我们也得知了法官在现实生活中不但要承担无数的案件带来的压力,更要经受网络暴力所带来的困扰。在经过邹院长的一番入党初心之话的点拨之后我们又看到了一个依靠智慧完美化解困局的法官。她的经历告诉了我们,生活本来不完美,但正因为它的不完美才需要我们更加努力的去面对生活,遇到困难绝对不要退缩,用智慧去化解困难,追梦路上荆棘遍布,但我们要坚信我们可以到达终点。
《邹碧华》电影中的贺老师在工作中恪尽职守,认真踏实的工作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资料收发室工作的他会仔细核对每一封信件,校验信件的地址、信息等等,一年查阅数万件,纠错查出数百件的信件,为法院节省一定的资金费用。就像邹院长所说的,虽然这笔钱对于法院来说是九牛一毛,但是贺老师的工作态度却是我们每一位共产党人需要学习的无价之宝。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即使你是诚实的和率直的,人们可能还是会欺骗你,不管怎样,你还是要诚实和率直;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人都会同情弱者,却只是追随赢家,不管怎样,还是要为弱者奋斗......这是邹院长在同事生日上对大家表演的一段诗句。这样的一首诗,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反思,要时常问问自己有没有做到,有没有牢记在心。
邹碧华为思想改革和事业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这部影片给我们带来了内心的触动,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党员,无论何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都要勤勤恳恳,认真负责,坚持做正确的事情,不被困难所打倒。不忘初心,坚守使命!
⑷ 牛犇所有电影
1、《牧马人》
《牧马人》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谢晋执导的剧情片,由朱时茂、丛珊领衔主演,于1982年上映。
该片改编自张贤亮的小说《灵与肉》,讲述了许灵均被打成“右派”,来到西北牧场劳动,得到当地牧民的关怀照料,并与农村姑娘李秀芝结成连理,文革结束后,他放弃了到美国生活的机会,决定留下来建设祖国。
牛犇在剧中生动地扮演牧民郭谝子。
该片根据法官邹碧华生前事迹改编,讲述了他公正为民、敢于担当的好干部形象,以及为了自己的事业鞠躬尽瘁的故事。
牛犇在剧中饰演上访老人。
⑸ 日更|第112天:负熵与精神熵
【今日学习】
1.为什么大多数人对很多东西视而不见,因为他们只用眼睛看,耳朵听。没有用他的裤衫闹大脑。很多机会看不见,即使看见了也只是看见了,没有深入思考分析的能力。所以只有当你拥有了深入思考的能力,才有可能有选择的机会。
2.多数人不会认真对待你的推荐。这一点并不稀奇,就好比很多人对于大机会“视若无睹”一样。如果一个东西他觉得真的好,其实不需要你推荐他也会去找。之所以你推荐了他也不去看,就是因为他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好。关键在于,当他真的意识到这个东西的好处的时候,还会反过来怪你,为什么没有早点推荐给他。所以说每个人的选择权,归根结底是在自己手里的。
【读书思考】
生命现象是个奇迹。它将太阳能转化成生物能,并从无序中发展出有序。薛定谔以物理学家的眼光看到了大自然的这个反例,称之为“负熵”。负熵就是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
米哈里借鉴上述思想提出了“精神熵”。他认为,资讯对人们意识中的目标和结构的威胁,将导致内心失去秩序,就是精神熵。精神熵的反面就是最优体验,称之为“心流”。
我感觉跑步的时候,看书的时候,练瑜伽的时候,都是处于心流的状态。那份快乐是严格的自律,集中注意力换来的。书中说,它的成因和特征包括:注意力、愿意为之付出的目标、有及时的回馈、全神贯注于此和达到忘我的状态。心流时刻应该比单纯的快乐时候更美妙呀。我发现哪里都在强调注意力呀,李笑来在强调时间和注意力,潇洒姐也是强调时间和坚持,就连今天的电影,也是说到了时间。时间才是最宝贵的财富,而注意力才是真正的时间呀。
【今日最美好的事】
1.早上去晨跑,发现江边的迎春花开了好几朵,春天春天,终于要来了呀。晚上坚持了瑜伽,今天很棒,表扬一下自己。
2.今天下午,去华夏影院看了场电影,名字叫《邹碧华》,票是上个星期单位发的,每人一张,通知今天去看。电影讲的原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院长、原上海市高级人胡罩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的故塌销事,讲到了司法改革。他才47岁,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却英年早逝。无论是真是假,在一些人身上,我真的看到了信仰二字,他真的很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们年轻人,需要这样一种精神。邹碧华在康达生日聚会上背诵了特蕾莎修女的一首诗——《无论如何》。回来后就把它找到了:
当然,最喜欢的是他对他儿子说的那句话:你就是你的时间,有人说时间在流逝,其实不是时间在流逝,而是我们自己在流逝。
分享链接:https://pan..com/share/init?surl=oG7pT663oyJb7B0kH4v1bw
提取码:kpq7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网络网盘App,操作更方便哦。
作品相关简介:邹碧华是上海的一名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法官,他为了自己的事业鞠躬尽瘁,上影集团根据他的先进事迹创作拍摄电影《邹碧华》。
⑺ 邹碧华个人简历 上海市高院副院长邹碧华得什么病死亡原因
华社记者获悉,10日下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去世
公开资料显示,邹碧华,男,1967年1月生,江西奉新人,汉族。
现任上海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高级法官。
中国民法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第九届青联委员、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06年当选“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上海市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
学习经历
1984年—1988年在北京大学经济法系就读。
1993年通过北京大学国际经济法系硕士生考试。
1999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8年进入上海市高院经济庭,从事书记员工作。
1993年成为助理审判员。
2001年成为审判员,并调至市高院研究室工作。
2002年担任研究室主任助理,2003年担任研究室副主任。
2003年10月,担任市高院民一庭副庭长,主持工作。
2005年6月,担任市高院民二庭庭长。
2008年7月任长宁区法院院长。
2012年10月任上海市高院副院长
⑻ 标题"灯火常在,行者不孤"有何深意
标题"灯火常在,行者不孤"的深意是:邹碧华精神照亮法律人前行的道路,有邹碧华的精神做榜样,法律人前行的路不孤单。
26 年来,邹碧华始终坚 守对法律、法官职业的信仰,以法治捍卫社会的公平正义。
改革的事业未竟,但他“燃灯者”的理想,敢啃硬骨头的魄力,炽热的信仰力量仍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我们将始终以精神为指引,坚守信仰,不畏困苦、勇于担当。
燃烛掌灯,破冰探路。
在司法改革的道路上负重前行。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邹碧华把主要精力全部投入到大幕刚刚拉起的司法改革上。
作为上海法院司法改革的操盘 手之一,他身体力行地推动司法改革,虽不讳言改革之艰,却毫不畏难迎艰而上,把 改革“一点一点往前拱”。
司法改革中,他带头引用信息技术,开创了将审理按 照难度系数和数量等因素对法官进行考核的先河, 维护了一批年轻法官的机会, 最终, 员额制改革避免了“一刀切”。
困难重重的改革之路,正是邹碧华同志敢于担当的责 任意识和大胆创新的改革智慧, 才可以破冰前行。
拓展资料:
《邹碧华》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影视中心、上海电影(集团)公司出品,史凤和执导,佟瑞欣领衔主演,刘小锋、陈虹池、何琳、洪洋主演的人物传记片。
该片根据法官邹碧华生前事迹改编,讲述了他公正为民、敢于担当的好干部形象,以及为了自己的事业鞠躬尽瘁的故事。
该片于2017年11月20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2014年12月10日上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佟瑞欣饰)向来沪学习交流司法改革工作的某省政法委领导介绍了上海司法改革进展情况,中午,他又赶赴徐汇区法院参加会议。
邹碧华已经连续几天马不停蹄地工作了,在去往徐汇区法院的路上,他突然感到心脏不适,被送往医院后再也没能抢救过来。一时间,邹碧华去世的噩耗传遍中国,律师、法官、专家、以及与邹碧华有过交往的群众,纷纷通过各种形式深切悼念这位47岁的好法官。
参考网络资料链接:网页链接
⑼ 邹碧华演员表 邹碧华演员表有哪些
1、《邹碧华》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影视中心、上海电影(集团)公司出品,史凤和执导,佟瑞欣领衔主演,刘小锋、陈虹池、何琳、洪洋主演的人物传裂孙扒记片。
2、该片凯尘根据法官邹碧华生前事迹改编肆昌,讲述了他公正为民、敢于担当的好干部形象,以及为了自己的事业鞠躬尽瘁的故事。
⑽ 资助中心放什么电影
电影《邹碧华》。
电影《邹碧华》以前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生前樱梁事迹脊弯运为蓝本,在银幕上再现了一位公正为民的好法官闹薯、敢于担当的好干部的生动形象,真实再现了邹碧华同志光辉而又短暂的一生,展现了一名好党员、好干部、好法官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的崇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