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北京电影学院是什么时候建校的
北京电影学院前身是中央文化部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简称表演艺术研究所),于1950年6月创建,并于7月初在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开始招生。
1950年9月14日,第一个大专三年制的演员班38名学生举行了开学典礼。1951年新学年开始,又招了演员二班、编剧班,演员二班有24名学生入学,编剧班有37名学生。1951年5月,表演艺术研究所改名为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简称电影学校)。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以孙明经教授为首的南京金陵大学电影播音专修科、以陈河声教授为首的苏南文化教育学院电化教育专修科、以钱家骏、范敬祥教授为首的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动画专修科的师生连同三校的教学设备,调来电影学校。至此,电影学校成为具有艺术系科和技术系科的综合学校。
(1)北京电影学院60周年庆扩展阅读
北京电影学院举行建校70周年纪念活动:
2020年10月17日,北京电影学院举行新中国电影教育70周年暨北京电影学院建校70周年纪念活动。
本次活动由新中国电影教育的历史演进与发展前瞻暨北京电影学院建校70周年学术论坛、新中国电影教育七十周年暨北京电影学院建校七十周年 “光影盛典”纪念晚会等纪念活动组成。
❷ 北京电影学院 摄影学院1994年的校友录哪里有
我就有啊,去年60周年校庆时出的。
❸ 陈坤个人资料
陈坤,中国内地男演员、歌手。1976年2月4日生于重庆,1995年考入东方歌舞团担任独唱歌手,1996年以专业第一名成绩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班。
早年经历:
陈坤于1976年2月4日出生于重庆市江北区,幼年时父母离异,陈坤跟着外婆生活,直至11岁才回到母亲身边。初中就读重庆市江北区字水中学,高中就读重庆学田塆职业中学。
为了在经济上自立,并帮助负担家庭开支,陈坤在高中时开始半工半读,先后任印刷所打字员、酒吧服务员、驻唱歌手,得到重庆歌剧院王梅言老师的声乐指导,1995年考入东方歌舞团,担任独唱歌手。
1996年离开东方歌舞团;同年,陈坤以专业课第一名的成绩考进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班。2000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96级,获文学学士学位。2010年,北京电影学院举行60年校庆,陈坤获颁电影学院优秀毕业生奖。
演艺经历:
1999年,大学三年级的陈坤陪同女同学白云和孔维去试戏,意外被导演吴子牛相中,出演建国50周年的献礼影片《国歌》,该片取得了年度票房第四名的票房成绩,是陈坤的首部影视作品。
2000年,大学四年级的陈坤主演了赵宝刚执导的电视剧《像雾像雨又像风》。
2003年,主演改编自张恨水同名小说的电视剧《金粉世家》,夺得中央电视台年度收视冠军,陈坤出演令人又爱又恨却欲罢不能的男主角金燕西,这一角色也是陈坤初期的代表角色。
2004年,发行第一张个人专辑《渗透》。
2005年,主演台湾导演严浩的作品《鸳鸯蝴蝶》,饰演男主角阿秦,凭借该片获得第42届台湾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2008年,主演陈嘉上导演的电影《画皮》,饰男主角王生,凭借该片获得第3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8月4日,开普电影节在法国的亚然市开幕,陈坤携开幕影片《云水谣》登法国亚然古剧院,并接受亚然市副市长赠送的礼物。签约台湾银鱼音乐。
2009年12月23日推出第三张个人专辑《谜ME》,首波主打歌成为各大排行榜冠军;演唱北京奥运会群星歌曲《北京欢迎你》。
2009年,参演建国60周年献礼片《建国大业》,饰演蒋经国;10月16-18日,陈坤携电影《建国大业》《花木兰》参加第22届东京电影节。
2010年,参演姜文执导的黑色喜剧电影《让子弹飞》,陈坤首次尝试反面角色“胡万”。2月4日,陈坤在北京朝阳体育馆举办首场个人演唱会。
2012年,陈坤主演张建亚执导的传记电影《钱学森》,从钱学森的年轻时代一直演到老年,以其对人物内心的细腻刻画赢得好评,再次获得上海影评人奖最佳男主角奖。 2月,陈坤登上中央电视台龙年春节联欢晚会,独唱歌曲《好久没回家》,成为首位在央视春晚独唱歌曲的内地男演员。
同年4月26日,陈坤蜡像在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揭幕,陈坤成为继葛优之后第二位入驻杜莎夫人蜡像馆的内地男影星。
2015年2月18日《钟馗伏魔:雪妖魔灵》上映。同年,与黄渤、舒淇等主演的《寻龙诀》公映,该片上映8天,票房超过16亿元。
2016年1月22日,陈坤参与并联合出品的连续剧悬念户外真人秀《二十四小时》在浙江卫视每周五10点播出,收视多次蝉联同时段冠军。
3月21日,陈坤主演的《火锅英雄》作为香港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影片首映,4月1日于全国上映;陈坤凭该片获得第八届澳大利亚国际华语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项。10月,陈坤回归荧屏,主演谍战剧《脱身》。
2017年,主演古装剧《天盛长歌》。
网络-陈坤
❹ 北京电影学院的北影渊源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延安电影团摄制了《延安与八路军》的影片后,电影团团长袁牧之奉党中央的指派于1940年夏携带该片的全部底片赴苏联莫斯科进行后期制作。袁牧之在苏联期间考察了莫斯科全苏国立电影学院后,受到了很大启发,产生了中国要发展人民电影事业也需要办一个“中国自己的电影大学”的初衷。
随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迅速进展,为迎接全国解放培养和积蓄干部,根据中共中央东北局的指示,当时,人民电影事业的唯一基地,东北电影制片厂从1947年初开始,先后办了四期电影干部培训班,先后培养了520余名干部,其中440名干部参加了电影工作,70余名参加了部队及地方文化工作。这些训练班坚持的办学方向和教育方针为建立中国自己的电影教育事业积累了经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周杨、夏衍以及袁牧之、陈波儿等新中国电影事业的领导人,面对旧中国遗留给电影园地的断壁残垣,规划对它的改造、建设和发展时,感到需要一大批演工农兵、写工农兵的电影专业人才。在一时还没有条件办起“中国自己的电影大学”的情况下,委派陈波儿从实际出发规划实施。于是人民电影教育事业开始了它的初创阶段。在陈波儿的领导下,谢铁骊、巴鸿、王赓尧等经过筹划,并经文化部、中宣部和周恩来总理同意,于1950年6月创建了中央文化部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简称表演艺术研究所)。并于7月初在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开始招生。 1950年9月14日,第一个大专三年制的演员班38名学生举行了开学典礼。
表演艺术研究所由陈波儿担任所长。所址设在西城区石老娘胡同4号院,后又逐渐发展了三处校舍,即:石老娘胡同9号院、受壁胡同、大成巷等四座四合院,占地面积共3200平方米,房屋使用面积有2000平方米。表演艺术研究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支部,隶属电影局总支,为第8支部。
演员一班于1951、1952年招收了两次插班生,毕业时共有55名学生。
1951年新学年开始,又招了演员二班、编剧班,演员二班有24名学生入学,编剧班有37名学生。
1951年5月,表演艺术研究所改名为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简称电影学校)。
在当时,专业教师多是来自解放区、部队和国民党统治区从事革命文艺工作多年艺术家。任课教师先后有:王逸、严恭、谢铁骊、陈怀恺、巴鸿、李露玲、肖龙、石联星、唐远之、耿西、许之乔、王震之、吴天、林艺等。当时在教学方面,开始学习已经介绍到中国来的苏联剧作及表演理论,并编写了《演剧教程》等专业课教材。同时聘请了裴文中、金克木分别讲授《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由王震之讲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史东山和蔡楚生讲授《电影特性》。此外,夏衍、周扬、冯雪峰、陈荒煤、于敏、俞平伯、丁玲、聂甘驾、孙家琇、艾青、老舍、盛家伦等著名文学艺术家,都来校进行专题讲授。
表演艺术研究所时期,专业教师虽不多,教学计划也比较单一,然而讲授的课程却涵盖了文学、艺术的各个方面,学生接受的知识面很广阔。这一时期,无专门教学设备,条件简陋,练功就在四合院内砖地上,影片观摩要到电影院去买票。教室、宿舍冬天都是烧煤球炉子。学生实行供给制,条件虽艰苦,学风却是团结、紧张、活泼、严肃。
1951年秋,演员一、二班、编剧班先后赴湖北汉阳参加土地改革6-8个月。之后,编剧班又深人石景山钢铁厂参加车间工会工作和石钢工人共同生活了三个月。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以孙明经教授为首的南京金陵大学电影播音专修科、以陈河声教授为首的苏南文化教育学院电化教育专修科、以钱家骏、范敬祥教授为首的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动画专修科的师生连同三校的教学设备,调来电影学校。至此,电影学校成为具有艺术系科和技术系科的综合学校。它标志着中国电影教育事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与此同时,学校迁入北京新街口豁口外皇姑坟新建的校舍。新校舍占地3.3公顷,建筑面积6900)平方米,其中排练厅300平方米、剧场(演出、放映1800平方米,教室、实验室600平方米,另在校址南边设置的简易操场15000平方米。
院系调整后,1952年电影学校参加了全国高校统一招生,开办了新闻摄影专修科、洗印专修科及苏州美专转来的动画专修科三个两年制的大专班,洗印专修科除大专班外,同时招收了洗印中专班;为发展民族地区的电影放映工作,举办了民族地区放映师资训练班。直到1954年,又先后举办了新闻摄影干部训练班、第一期放映师资训练班、俄文专修班等在职干部培训班。
1953年3月,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改名为北京电影学校。
1953年12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199次政务会议上做出决定。“……电影局应积极准备条件,争取四至五年内创办电影艺术学院,培养电影人才,首先是编剧、导演、演员……”。在电影事业管理局制定的电影事业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列有在北京电影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北京电影学院的规划。文化部并根据政务院的决定为解决建院后的师资需要,一方面派一批留学生去苏联和民主德国等地学习电影编剧、电影摄影、电影美术及电影工程;组织专人到苏联考察电影教育;同时聘请苏联电影教育专家来校讲学培养师资。1955年11月由苏联专家B·伊万诺夫、B·卡赞斯基、A·西蒙诺夫、B·安东年柯主持授课,以培养师资为重点举办了导演、演员、摄影、制片四个专修班,学员都是来自各电影制片厂具有相当实践经历的创作和制作部门的在职干部,学制二年。学校同时配备了一部分师资力量协助苏联专家工作并随班学习。
苏联专家在专修班的讲授中,除了理论讲授外,更重视课间影片作业的实习,学校为此在原来演出科的基础上建立了实习办公室,增添了影片实习设备和教学辅助力量。四个专修班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先后拍摄了《小白旗的风波》、《众叛亲离》等九个联合作业影片片断,演员专修班又排演了舞台剧《仇敌》和《第十二夜》。周恩来总理亲临观看了《第十二夜》的演出,并接见苏联专家与学员,对专家的教学和学员的学习成绩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1955年7月,北京电影学院筹建小组“关于筹建北京电影学院工作的报告”,经文化部上报政务院。周恩来总理于7月24日亲自批示给高等教育部并由综合教育司于8月4日正式列人计划。
从表演艺术研究所第一个演员班到专修班这一电影教育的初建的历史阶段,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急需与发展输送了576名名专业的毕业生。这其中,如:郦子柏、印质明、赵联、庞学勤、李孟尧、孙羽、张天民、林汝为、林农、王炎、于彦夫、董克娜、杨静、于洋、张桂兰。李文化、魏铎、沈杰、常彦、阿达等一大批知名的艺术家以及汪流、余倩、刘国典、孔祥竺、韦彰等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
1956年6月1日,国务院批准北京电影学校改制为北京电影学院,任命电影事业管理局局长王阑西兼院长,建院后,校址设在新街口外大街的小西天。专业学系设置为电影导演系、电影演员系、电影摄影系和放映师范专修科。同时参加了全国统一招生。三个本科系(四年制)还要进行专业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招收了86名学生。他们正是新中国电影队伍中的第一批本科大学生。放映师范专修科招收了29名大专科学生。三个系的课程设置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讲座课。在共同课方面又分:政治课、文艺史论课、外语、体育课。教材、剧目、参考书目等方面虽也有中国民族艺术教育传统的内容,但教学计划的框架基本上采取的是苏联电影教育体系。 1958年8月,文化部批准建立北京电影学院实验电影制片厂。
1959年,增设了电影美术系,本科五年制。并进行了招生。
1960年,文化部决定新成立的北京电影工程学院的电声、化工、机械三个专业班的新生及教工全部转人电影学院,建立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工程系。
1961年,建立电影文学系,由文化部文化学院转来二年级15名学生学习电影编剧和电影艺术理论,于九月初开学。
1963年,上海电影专科学校撤消后,美术系在校学生转入北京电影学院电影美术系(美61届)继续学习。
从1960年到1965年,由实验电影制片厂组织的本科生各届毕业班摄制的联合毕业作业,短故事片20部、71本,纪录片多部。其中《穿山巨龙》、《大木匠》、《父子俩》三部短故事片、《高炉电花》、《装卸之歌》二部纪录片曾在中国国内发行上映。
这一时期,教学对象主流是本科系各专业,但仍坚持着为电影事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在职干部。1959年曾建立过短训部,为各电影制片厂培训了“新闻编导”、“新闻摄影”、“录音”、“洗印”四个专业的学员273名;这一年还举办了表演师资进修班,聘请苏联表演艺术家尼·潘可娃来校任教,1960年8月表演师资进修班结业,演出了苏联话剧《乐观的悲剧》。摄影系举办了“电视摄影干部短训班”、“科教电影摄影短训班”,导演系举办了“科教影片导演进修班”,工程系举办了“放映师范专修班”。作为教学改革的一项措施,1960年表演系试招收了一届初中毕业生的六年一贯制的两个教学班。
从1960年开始,学院摄影系先后接受了越南、柬埔寨、阿尔及利亚、印度尼西亚派来的学习电影摄影的留学生,导演系也接受了阿尔及利亚的留学生。
1959年3月,北京电影学院接受中共北京市委的委托,由学院实验电影制片厂摄制定期的新闻杂志片《北京新闻》,以反映北京市各条战线的建设、发展的新成就和新人新事,每月两期。与此同时,还摄制了《建设密云水库》及北京工业、北京农业等方面的大型纪录片多部。
《北京新闻》于1960年被评为北京市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到1962年秋共发行了63期,由于电影胶片进口锐减,市委决定暂停摄制。
六十年代初期,课程设置加强了史论课的建设,增设了《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艺术概论》,制定了《学生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
1966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电影教育完全陷于瘫痪。1970年5月,全体教职工下放部队农场劳动,接着又把全部校舍房屋、设备、影片资料、图书移交出去,电影学院被扫地出门。
这一时期,电影学校在压力下先后招收了“工农兵学员”的大专、中专、进修班等22个专业班。
“四人帮”被粉碎后,1977年经国务院批准又恢复了原建制北京电影学院。
文化部为迅速重建北京电影学院,1978年3月建立了由副部长王阑西任组长,卢梦、 钟敬之、申伸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拨乱反正,恢复了导演、表演、摄影、美术、录音五个系本科的招生,文学系先以举办进修班主逐步恢复本科招生。举办表演师资进修班,各系并举办干部专修班。为给民族地区 培养电影干部,1981年招收了新疆、内蒙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表演、摄影、美术、录音四个专业的本科班。 1982年7月,罗光达、周传基以观察员身份赴澳大利亚参加 CILECT(国际电影、电视高等院校联络中心)会议之后,学院先后派出考察团考察了东、西方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电影电视教育的现状。
继学院学术委员会恢复、创办《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之后,建立了电影理论研究室,并先后组织了一系列有关电影美学、中国电影民族化的道路、中国优秀影片的创作实践、电影与电视等专题研讨会。教师们先后在《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及报刊、杂志上发表了有影响的论文300余篇。各专业教师先后完成的理论专著有70余种,其中《摄影曝光控制》、《摄影镜头的性能与选择》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国家一级),《元美学》、《色彩学基础与银幕色彩》获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教材一等奖。1987年-1992年间获国家及部级优秀教材奖共9种。
在史论课的建设方面,重建了7个国家的“电影研究”课程以及35门选修课程。
实行“学年学分制”、“二·四制”(按本科招生,两年后根据学分成绩,少数学生按大专毕业,其余继续学习)并在1985年级6个专业的新生班试行。
毕业生在教师指导的毕业演出中,其毕业作业《中彩》、《童年往事》、《随风而去》分别获得国际大学生奥斯卡电影节奖和东京国际大学生电影节的特别导演奖等。
北京电影学院于1984年被吸收为CILECT的会员学校,并于1988年被选为理事学校。1991年6月6日,受CILECT的委托,由学院主持召开了“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电影、电视培训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亚太地区22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个高等影、视院校代表。
1984年,电影学院受权招收硕士研究生,并逐年扩展研究方向和扩大招生人数。此后又同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研究方向为电影历史和电影理论的硕士研究生教学班。
1989年,建立了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培训中心,
1991年5月,学院制定了《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发展规划纲要》。
1992年,学院决定建立“金烛奖”、“北京电影学院奖”,前者为奖励在校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和职工;后者则为表彰学院师生及历届校友在电影创作上取得突出成就的电影作品而设立的荣誉奖,以弘扬电影教育并推进中国电影艺术的提高。奖项分大奖、编剧、导演、表演、摄影、美术、录音奖七项,1993年5月5日,举行了首届“北京电影学院学院奖”、“金烛奖”颁奖大会,获奖作品及作者名单以金字镌嵌在校园的金字塔碑上。
1993、1994年,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合作建立了跨校双学位学制班。从1994年开始并扩大了研究生的招生计划。
1995年,与中国摄影家学会合作办学,成立了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另外北京电影学院董事会也成立了。
2013年3月,教育部、北京市、国家广电总局签约共建北京电影学院,根据共建协议,北京电影学院还将在通州区建设占地面积500亩的新校区,建成后可保障6000名学生在校学习,将比目前的学生培养规模增加一倍多。
2015年,北京电影学院举行建校65周年庆典活动; 中信国安投资有限公司与北京电影学院签署了关于联合办学的战略合作协议,北京电影学院相关专业的二级学院将陆续迁址到位于河北香河的中信国安第一城。
❺ 国庆60周年,阅兵式
中国举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阅兵
从10月1日上午10点开始,在世界最大的广场,伴随着礼炮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到10月1日的深夜,最后一枚礼花在天空绽放,这一天所有关注和祝福注定是属于共和国60周岁的生日。这一天,56个放(梯)队受阅部队,在天安门广场地面和空中,以磅礴的气势,奉献一场精彩绝伦的阅兵盛典。从地面到空中,从无人机到巡航导弹,从大型预警机到庞大的直升机群,这是我军现代化建设成就得全面展示。在装甲车流带给人的震撼和自豪之后,是群众游行队伍带来的欢乐海洋。60辆彩排车组成的36个方阵和6节行进式文艺表演,浓缩了共和国60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共和国,祝您生日快乐!
广场LED显示屏世界之最
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北端两侧首次设置的2组超宽、高清的LED电子显示屏。这两组高科技显示屏宽均为50米,高7·5米,采用点间距16毫米的全彩色LED像素,整屏分辨率3072x320点,远程同步控制,高清数字显示,其横向3072点像素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广场LED显示屏之最。
8万翻花童 图案49变
8万名中小学生在天安门广场摆巨型方阵为国庆庆典作背景表演。整体广场背景由41幅、49次变化的文字和图案组成,与阅兵、群众游行等作呼应。文字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图案包括长城、和平鸽等,还将展示"江山如此多娇"的巨画。 表演学生来自全市6个城区271所中小学。表演者使用的道具包括翻花支架、塑料翻花、桃花、牡丹花、麦穗、道具包、七色光花环、彩旗、红旗、画布等
1 升国旗
上午10点,由200名武警官兵组成的国旗升旗仪式护卫队将从铺满红地毯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侧平台出发,沿中轴线向国旗杆进发。途中战士们将正步走169步,象征着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60周年所走过的历程。
升旗手将从国旗杆南侧平台接过国旗,伴随国歌,五星红旗将冉冉升起。
2400人合唱团
国庆60周年庆典上2400人的合唱团将放歌天安门前。合唱团成员主要来自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几十所北京院校。整个群众游行过程中,合唱团将循环演唱20余首歌曲
1500余人联合军乐团
1500余人组成的联合军乐团位于广场最前方,其规模、人数创历次国庆阅兵军乐团之最。演奏曲目达到45首次。将使用长箫、黑管、大号、长号、小号、圆号、打击乐等10多种乐器。其中阅兵曲目19首,群众游行曲目26首。
民族打击乐团
130人组成的民族打击乐团今年将首次出现在庆典上,乐团主要由建鼓、大鼓、排鼓、扁鼓、大锣等民族乐器组成。
七色光区
一万余名小学生头戴花环,在国旗杆两侧组成七色光区。
2 阅兵式
胡锦涛主席乘坐的阅兵车,在其他两辆车护卫下开始阅兵。
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红旗轿车仍将作为今年阅兵检阅车。红旗特种检阅车原型车为红旗HQE。车身长度超过6米,全铝车身,有三排座椅,采用全手工精心制造。
6 群众游行
在阅兵最后的空中梯队结束受阅后,是42个国庆群众游行方阵出场。
国庆群众游行由36个方阵和6节行进文艺表演组成。
美好未来。参加游行和表演的有来自各界群众共10万人,游行还包括60辆反映、展现各方面建设成就和代表包括港澳台的在内的34个省、区、市的彩车。
3徒步方阵
首先接受检阅的是 14个徒步方队,该方队包括三军仪仗队,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院校和部队方队、武警方队、民兵和预备役方队。徒步方队的编成队形,大部分为25×14+2,也就是正面25人,纵深14排,领队2人,一个方队总数是352人。
4 装备方阵
30个装备方队包括坦克、步战车、火炮、导弹和保障装备方队。
5 空中梯队
12个空中梯队包括预警机、轰炸机、加受油机、歼轰机、歼击机、直升机、教练机梯队。
56根民族团结柱
60周年国庆庆典首次出现中层景观布置,56根民族团结柱矗立在广场东西两侧。柱身正面分别绘制身着节日盛装的56个少数民族一男一女载歌载舞图案,背面为该民族的吉祥图案和民族名称。民族团结柱寓意着平等、团结、和谐的56个民族。柱高13.6米,整根柱子重达26吨。
60个充气红宫灯
60只巨型充气红宫灯悬浮于广场东西侧路上空,宫灯布置以长安街为起点一直向南,直至正阳门,全长764米,每个红宫灯间距24米,红宫灯采用高科技悬浮技术,5点系留,可抗4级风。国庆庆典时它们飘系升空,现场形成背景宏大、气氛热烈的整体效果。
广场东西两侧拐角处还设立了两块单体面积达360平方米的LED大屏幕,届时,庆典中欢庆的精彩场面都将在大屏幕上一一展现,让观礼和表演自然融合互动。
金水桥
胡锦涛主席乘坐的红旗车从金水桥通过前往阅兵地点。
天安门城楼
党和国家领导人将登上天安门城楼主席台观看庆典仪式。除固定观礼台外,天安门城楼前还搭建了临时观礼台并安装临时座椅"招待"各方贵宾。
❻ 卓凡的主要个展
《我要写字——卓凡行为艺术》个展(人工装置) 策展人:利博尔-塞奇卡(捷克) 展地:捷克驻华大使馆 2011年10月8日北京
《我要拈花——拈花八式》个展(人工装置) 策展人:赵寂惠 展地:中国陈设委总部 2011年9月29日北京
《我要拈花——卓凡装置展》个展(人工装置) 策展人:邱志军 展地: 福建美术馆福建省福州市 2011年9月24日福建
《机械复制时代的人工装置》个展(人工装置) 策展人:胡斌 展地: 广州53美术馆 广东省广州市 2011年8月6日广州
《尚品》个展(人工装置) 策展:高燕 展地:798艺术区红三房 2011年6月18日北京 《食言者》个展(人工装置) 策展:利博尔-塞奇卡(捷克) 展地:捷克驻华大使馆 2010年10月1日北京
《自动全自动——卓凡人工装置艺术展》个展(人工装置) 策展:张海涛 展地:宋庄美术馆 2010年8月1日北京 1、《捷豹速度》机械装置——展览主题:创客嘉年华 策展团队:创客嘉年华组委会 展地:中华世纪坛 展地:北京市朝阳区长安街 2012年4月
2、《我要捉影》 机械装置——展览主题:ART北京影像展 策展:赵力吴秋罨 展地:北京中国农展馆 2012年4月
3、《我要抓住》 机械装置---展览主题:任我行国际新媒体展 策展人:顾振清 展地:北京工体--北京市东城区 2012年6月25日 北京
《我要驯兽》----雕塑展览主题:阅水成川 策展人:范迪安 展地: 中国美术馆北京市东城路朝阳门内街2011年9月25日 北京 1、《我要驯兽——豹子》---机械装置——展览主题:清晰的地平线——1978年以来的当代雕塑 策展人:何桂彦 展地: 寺上美术馆--北京市顺义区火寺路 2011年11月 北京
2、《我要驯兽——熊》---机械装置——展览主题:龙生九子 策展:吴鸿 展地:红星画廊 中展德美 2011年11月
3、 《红雾》---装置艺术---展览主题:复感 动观 2011海峡当代艺术双年展 策展人:范迪安 黄才郎 展地(一): 中国美术馆 展地(二): 国立台湾美术馆 展 地:北京市东城路朝阳门内街 台湾台中市路台中市 五权西路 2011年3月7日 北京 2011年6月10日 台中
5、《我……》系列(我·很用力……我·很高兴……)装置艺术---展览主题:《异体·异在——“生理实验”当代艺术专题展》 策展人:胡斌 展地: 广州53美术馆广东省广州市2011年2月27日 广州
6、《呢喃·自在之莲……》---装置艺术---展览主题:超验—当代艺术家实验展 策展人:宁佳 展地:以太空间 展地: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路11号院N2-43号 2011年1月2日 北京
7、《X光片·运动……》---装置艺术---展览主题:超现实波普 主办:中华文促会、卓达三溪堂 策展:彭峰 承办:流动艺术北京红风汇 展地:天津卓达三溪堂雕塑园区三溪塘 2011年1月 天津
8、《X光片·我很用力……》---装置艺术---展览主题:艺术日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成立暨当代艺术邀请展 展览委员会:杭间 杜大恺 石冲 陈辉 岛子 张敢 策展:岛子 展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 中国当代艺术基金会 2011年1月 北京 1、《自动化﹒我很高兴》--- 装置艺术---展览主题:轨迹与质变 北京电影学院60周年院庆当代艺术邀请展 暨第二届北京电影学院国际新媒体艺术三年展 策展:刘旭光 王鸿海 展地:北京电影学院 2010年10月 成都
2、《产生泡沫的速度是……》---装置艺术 展览主题:“隋建国和他的学生”当代艺术展 策展:刘礼宾 展地:成都A4画廊 2010年8月 成都
3、《悬挂》---装置艺术 展览主题:首届多媒体艺术展 策展:吴秋龑 展地:798创意广场 2010年7月 北京
4、《狂奔》---装置艺术---展览主题:集美首届国际当代艺术作品展 策展:王新轮 展地:集美大学 2010年6月 厦门
5、《奔跑的捷豹》---装置艺术---展览主题:北京首届动画艺术节 策展: 孙 炎 展地:北京王府井步行街 2010年7月 北京
6、《旋转﹒产生泡沫的速度是》---装置艺术---展览主题:当代艺术青年批评家邀请展 策展:杭春晓 展地:北京时代美术馆 2010年6月 北京
7、《雾爆……》---互动影像—装置作品---展览主题:“独白”当代艺术展 策展:盛 葳 展地:成都A4画廊 2010年5月 成都
8、《西红柿》---影像作品---展览主题:2010年ART北京 策展:吴秋龑 展 地:北京农业展览馆
2010年4月 北京
9、《喘息》---互动装置艺术---展览主题:2010北京车展之“同做公益人 南登陆大厅主场开幕式” 策展:罗 明 展 地:北京新国际展览中心 2010年4月 北京
10、《悬挂的高度3米3》---现成装置艺术---展览主题:“不确定的可能性”——798及周边青年群落展 策展:张海涛 夏彦国 展地:宋庄美术馆 2010年元旦 北京 1、《捷豹。速度》(互动雕塑—机械装置作品)展览主题:经验惊艳 中国当代艺术展 策展:盛葳 何桂彦 展地:北京中汽南方捷豹旗舰4S店 2009年10月 北京
2、《对视》 (互动造型装置作品)展览主题:“制造生活”策展:刘晓辉 展地:中间艺术馆(北京市海淀区杏实路65号) 2009年10月 北京
3、《白布·清洗成白布的时间是……》(互动图片—装置作品) 展览主题:北京大学首届实验短片展之中国青年影像艺术家实验电影(影像)作品展 策展:沈朝方 展地:北京大学 2009年10月 北京
4、《旋转.被牵动的奥古斯都右臂》(互动雕塑装置作品) 展览主题:“岸·月亮河首届学院雕塑展” 策展:田华丰 展地:月亮河美术馆(北京通州) 2009年10月 北京
5、《触感·这个手指捅烂番茄的力度是……》(互动影像—置作品)展览主题:“回忆未来?未完成”实验媒体艺术展——青年策展人邀请展(第五届中国宋庄文化艺术节)策展:吴秋龑 展地:小堡美术馆 2009年9月 北京
6、《东方即白· 被捅痛而惊醒的雄狮》(互动雕塑机械装置作品)展览主题:“再实验:智性与意志的重申”青年艺术家推荐展(2009北京798艺术节之主题展 )策展:鲍栋 杜曦云 刘礼宾 展地:798艺术区 2009年9月 北京
7、《每分钟·脊骨抽动的频率是……》 (互动现成品装置作品)展览主题:“同行”——德中当代艺术展 策展:邹跃进 王春辰 展 地: 武汉市美术馆 2009年9月 武汉
8、《 你,最高的肺活量是……》 (互动影像—装置作品) 展览主题:“国际新媒体艺术展——我们的能力”及研讨会 策展:全丙森(韩国) 王春辰 展 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2009年7月 北京
9、《每分钟:这部车的激情频率为18次每分钟》(互动造型装置作品) 展览主题:“各搞各的” 当代艺术展 策展:顾振清 展 地:台北现代美术馆 2009年2月 台北
10、《每分钟:来回抽动的频率为30次每分钟》(互动现成品装置作品) 展览主题:“无法——草场地的春天”展 策展:顾振清 展 地:荔空间 2009年3月 北京 1、《刺痛》(互动现成品装置作品)展览主题:中央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 展 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2008年12月 北京
2、《每分钟:这部车的呼吸频率为22次每分钟》(互动造型装置作品) 展览主题:“中国幻想”展 策展:黄笃 展 地:铸造美术馆 2008年11月 北京
3、《这部车轮胎的直径比是61:55:50:39》 (现成品改造作品) 展览主题:“图画手工”展 策展:阎 安 展 地: 偏锋艺术中心 2008年9月 北京
4、《透视》(现成品改造作品)展览主题:“空白·北京”巡回展 策展:周 翊(美籍) 展 地:北京丰联广场.北京中间美术馆.北京华联广场 2008年7月 北京 《材料研究》(现成品改造作品)展览主题: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研究生毕业”展 展 地:中央美术学院王府井美术馆 2006年5月 北京
2004年《四环.晴》(雕塑作品)展览主题:中央美术学院“宾虹意象”展学院之光展 展 地:中央美术学院多功能主展厅 2004年4月 北京
2003年《门》(空间装置作品)展览主题:“界限”当代艺术展 策展:吕胜中 展地: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所展厅 2003年5月 北京
2003年《结构》(材料作品)展览主题:中央美术学院“工作室联”展 策展:隋建国 展地: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通道展厅 2003年10月 北京
2002年 艺术活动《苹果树》(材料作品)展览主题: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创作”展 展 地:中央美术学院多功能主展厅 2002年6月 北京
2002年《记忆1》(金属材料作品)展览主题:中央美术学院“通道画廊”巡回展 策展:文 楼 展 地: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通道展厅 2002年4月 北京
2001年 艺术活动《手》(雕塑作品) 策展:孙 伟 展览主题: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学生作品展” 展 地: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通道展厅 2001年10月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