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上海电影节丨三部纪录片获总计100万创投奖
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纪录片竞赛单元入围影片颁奖。
6月19日晚,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纪录片单元入围酒会暨创投颁奖仪式举行。当晚,纪录片业内外人士济济一堂,皆为质量上乘,感动人心的优秀纪录作品而来。
电影节主办方公布了“金爵奖”纪录片单元入围名单,它们分别是《大理的声音》《沉默之火》《时间之桥》《第四王国》《一切都好》。本届纪录片创投单元评委张献民、林旭东、郭静,克丽缇娜集团品牌营运长赵承佑一同揭晓“勇敢爱 不等待”纪录片征集创投项目三佳提案大奖。它们分别是《清晰的草原》《少女与马》《对看-2》。
克丽缇娜品牌营运长赵承佑先生(右一)及克丽缇娜“燃灯基金”发起人苏钰珊女士(左二)与本届纪录片创投单元评委张献民(左一)、林旭东(右二)、郭静(左三)一同为三佳导演颁奖。
克丽缇娜品牌营运长赵承佑先生为《少女与马》的导演杨荔钠颁奖。
纪录片单元评委会主席,俄罗斯导演维克多·科萨科夫斯基,他的影片《贝洛夫兄妹》于1993年年获得了阿姆斯特丹纪录片节伊文思奖,之后他又制作完成十部影片,赢得上百个奖项。同时,他也是欧洲电影学院、奥斯卡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成员。他的最新作品《水之万象》及旧作《地球两端》正在上影节评委单元展映。他高度赞扬了此次评审的过程,他表示,“评委之间合作愉快,评委之间高度一致,最美的人和最美的事,这是纪录片人所需要寻找的。”
评委、荷兰国际纪录片节贝莎基金会主任、制片人伊莎贝尔·费南德兹强调说,“用纪录片的方式看到多元的世界,看到不同的人对世界的不同理解,比参赛比赛更重要。”
中国评审林旭东则简单明了地笑称,自己非常开心,因为看到了那么多好电影。
附:纪录片竞赛单元入围的五部作品
1、《大理的声音》(中国)
《大理的声音》海报。
导演:张杨
影片全片无对白,摄影技术高超,画面精致,用具有实验性的手法,以在大理长期生活的情绪体验和生活理解,将大理的自然之声、传统工艺之声、市井商业之声、宗教仪式之声汇聚成了一部交响诗,表现力强。
2、《沉默之火》(哥伦比亚)
导演:费德里科·阿泰尔塔加
1906年,4名自由分子企图暗杀哥伦比亚总统被公开处决。此后总统对此进行重现和拍摄,被认为是哥伦比亚电影的开端。本片导演在研究与拍摄史料的过程中,经历母亲离奇失语,迫使他停止拍摄,开始记录母亲的日常……本片用高超的复调结构,探讨影像伪造与记忆认同、假新闻如何参与 历史 、意识形态塑造。
3、《时间之桥》(拉脱维亚/ 立陶宛/爱沙尼亚)
导演:克里斯特·布赖德/奥德里乌·斯通尼斯
本片用诗意的手法拍摄了那些制作诗意纪录片的电影前辈,讲述60年代初的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的新生代电影人们如何挑战当年苏联的教条主义,拍摄新浪潮主义的纪录片。
4、《第四王国》(西班牙)
导演:阿旦·阿里阿伽, 阿莱士·罗拉
影片讲述在纽约非法外国移民救济中心一些墨西哥非法移民的生活。这些人为了更好的生活来到美国,却被囚禁在满是垃圾的第四王国,他们追寻着美国梦,而“美国梦”是否存在却成为了一个宇宙之谜。本片影片影像优美、叙事诗意,导演用强大的功力把垃圾场拍出一种及其荒诞和未来的美感,配合音乐的自然运用电影质感强烈。
5、《一切都好》(德国)
导演:图基·根克维尔
影片聚焦于2016年5月—2017年8月间委内瑞拉的动荡和 社会 危机。恶性通货膨胀使整个国家的医疗系统处于瘫痪中,面对危机,政府拒绝承认,以防国外势力会借国际援助之机干涉内政。影片用黑白的“剧场再现”和“ 社会 纪实”两条线索为交织构成复调结构,聚焦医生、药剂师和患者的困境。
纪录片创投奖三部作品
1、《清晰的草原》(A Grassland Affair)
导演:顾桃、巴音布赫
本项目记录草原上包柏林一家的生活,表现出草原上的人关于生存、信仰、爱、理性、生活的感悟和理解。
2、《少女与马》(Leap of Faith)
导演:杨荔钠
《少女与马》是一部和青春和运动有关的电影,每个女孩都有属于自己和马的故事,每一段故事都映照出悲欢离别,爱与信任,意志与责任。
3、《对看-2》(Look Love-2)
导演:叶云
本片纪录了湖南湘西深山里的苗族小孩和北京私立学校的孩子这两群孩子在10年时间内的生命体验与人生困境。
❷ 上海电影节开幕式:谢霆锋帅气依旧,朱一龙圆寸造型神似梁朝伟,你怎么看
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盛典在上海举行,明星们盛装出席。电影节的红毯不像时尚活动,没办法让每个明星单独展示和拍照,都是一整个剧组上场的,所以每位明星的单独镜头都不多。
朱一龙是作为介绍嘉宾上台的,他剪了圆寸,留着胡须,看起来有男人味多了,跟平时的贵公子形象截然相反,给人很大惊喜。
你觉得外表还是那个外表,而精神内核却完全不一样,甚至于更好的表演是,不仅精神内核不一样,连外在气质你都能感受到明显不同,例如说同一双眼睛,但眼神却是完全不同的。
❸ 如何携作品参加国际电影节
明确报名要求,参考评审团偏好,合理安排时间
首先,在参加任何电影节之前,必须先完成的是背景调查。投递影片跟投递简历一样,盲投不会增加成功的概率,只会浪费宝贵时间,背景调查一般包括两个方面:明确报名要求和评审团偏好研究。
大多数电影节是对所有影片开放申请的,对于电影本身无特别的要求。但是部分电影节会存在特殊规定,比如需要影片必须是导演的处女作,或者是前三部作品,或者影片的时长不能长于3小时,影片没有在其他地方展映过等等。在确定申请之前,一定要明确这些报名要求。
另外,不同的电影节有特定的审美口味,或者评审团成员对某一类影片有偏爱,在做了了解之后,我们才能因地制宜,找到合适的电影节。你可以分析历史获奖影片甚至展映影片的类型和风格,如果提前知道了评审团成员,那就了解每个人的审美偏好。
时间安排上,在影片进入后期制作时,就可以考虑报名参加电影节。根据影片的预计完成时间和上映档期,结合电影节举办时间,合理安排电影节的申请。
为了获奖而调整电影档期的情况也非常普遍。比如,2002年《上帝之城》在冲击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败北之后,选择了将影片在影院放映时间延长到54周,从而利用规则上的漏洞获得了2004年四项奥斯卡提名。
提交影片,利用首映权与邀请函来谋求最佳主场
确定了要参加的电影节后,接下来需要的是提交影片,这个时候要注意截止日期,还有参赛费用和首映问题。
关于参赛费用,其实有时可以申请豁免,当然这要看参赛电影的情况和与电影节的既往关系。
而首映的问题,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显而易见,一部电影只有一次全球首映的机会,如果影片质量很高,那么对于电影节来说,拿到全球首映权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所以,首映的选择可以作为筹码,同最想去的电影节或者想进入的竞赛单元协商。
另外,在申请电影节时,需要先对所申请的电影节进行分类。一种是申请起来希望不大的电影节,一种是或许会入围的电影节,还有一种是可能保底的电影节,这样可以保证一部电影凭借尽可能少的申请入围其中的某个电影节。在收到某个电影节的邀请后,还可以作为与其他电影节商谈的筹码,去争取更有分量的邀请。
准备阶段:与电影节联系,做好媒体公关
在获得了一个或多个电影节的邀请后,就可以准备起程前往电影节现场了。
在准备过程中,你的影片会被告知是进入了哪个单元,竞赛单元还是展映单元。进入竞赛单元的影片将由评委会成员观看评选,评委会成员由评论家,学者,电影从业人员以及观众组成,一同观看完影片后他们会讨论出获奖结果,并在颁奖典礼中公布。
那么在前期准备中,媒体公关就成为获奖与否的重要环节,大型商业制片公司通常会以巨额的公关费用,通过操纵媒体引导舆论以达到获奖目的。
TWC的老板、的创始人哈维•韦恩斯坦就是个中翘楚,他的常用手段就是选择更符合奥斯卡口味的电影,在电影节评审期间发布大量通稿,塑造影片的正面形象。并同时举办私人晚宴和明星慈善晚会邀请评委参加私人观影会,以达到影响评委倾向的作用。
据说,在面对呼声高的竞争对手时,韦恩斯坦还会不惜通过媒体以及私人关系抹黑竞争对手,来确保自己推举的电影可以成功获奖,这也是他在好莱坞经常被人诟病的主要原因。
参加电影节:观众,评委,媒体与商业的四重考量
电影节的组成通常包括一系列电影展映,专题研讨会和颁奖典礼。电影市场可能是附属于电影节,也有可能单独举办。你需要做的,并不只是按照官方团队的安排参加放映那么简单,几个重要的事项需要特别下功夫:
a)观众交流
一般电影节官方会在参展电影放映结束后做一个15-30分钟的问答,分享拍摄影片的过程。利用问答时间与观众分享主创最想表达的内容,与观众在观影结束后进行各种交流,都会对影片的口碑造成影响,所以一个良性的观众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b)媒体采访
如果影片进入了电影节的重要单元,电影节官方会为主创准备媒体采访的时间(专访或群访);如果官方没有给你安排媒体采访,你可以在参展之前提前主动联系当地媒体和国内媒体,让行程相对有序。毕竟,增加曝光度是每个主创团队或者发行方都想要的结果。
c)认识电影节选片人
电影节的选片人对电影至关重要,他直接决定着影片是否入围,幸运的话,通过选片人会可以与更多的业内人士结识,这是电影持续走向更多电影节的有效路径。
d)认识买家
在电影市场中,是一个认识买家的最好机会,全球的电影内容采买和销售,对于独立制片和小型的区域性发行公司,都不是一件易事,因此电影节会是一个扩展可能性的优质场所。
比如戛纳电影节的电影交易市场,位于戛纳电影宫的地下一楼。每天下午两三点,交易市场里随处可见眉头紧锁、严肃交谈的买方和卖方,在这里每天都有大量电影成交,推动电影产业的商业发展。
❹ 中国电影的电影节
上海国际电影节
中国唯一一个国际A类电影节
上海国际电影节(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是中国国内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在中国有很高的重要性。每年6月在中国上海举行。上海国际电影节由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及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上海文化广影视集团国际大型活动办公室承办。电影节在1993年首次举办,1994年,获得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承认,每年6月上旬举行,中国唯一的一个A类国际电影节,最高奖名称为“金爵奖”,下设8个奖项,都由来自各国的国际评委评审产生。上海国际电影节共分为4个主要部分,包括竞赛部分金爵奖、国际电影展览放映、国际电影交易市场,及金爵国际电影论坛暨亚洲新人奖评选。电影节举办至今,已经吸引了世界各洲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3823部影片的报名, 959部影片展映,累计票房2770万人民币。这是尚没有完全开放的中国电影市场每年度唯一的一次世界影片集萃,因此,每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对上海及周边城市的观众无疑是一次期待已久的电影朝圣,创办至今,已经有150多万人次融入这个中国重要的电影活动中。每年六月期间九天的电影节已然成为上海文化生活一个重要的景观。
长春电影节
中国长春电影节创办于1992年,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举办的具有国际性的国家级电影节。每两年举办一次。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吉林省人民政府、长春市人民政府主办;长春市人民政府、广播电影电视部电影事业管理局、吉林省文化厅、中国电影发行放映输出输入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和长春电影制片厂联合承办 。本届电影节的宗旨是:友谊、交流、发展。电影节组委会将聘请电影界各方面专家组成评委会。本届电影节设下列奖项:1、最佳华语故事片奖(包括合拍故事片);2、最佳外语故事片奖;3、优秀华语故事片奖;4、优秀外语故事片奖;5、最佳编剧奖;6、最佳导演奖;7、最佳男主角奖;8、最佳女主角奖;9、最佳男配角奖;10、最佳女配角奖;对获奖者,电影节组委会分别颁发金鹿杯、银鹿杯,证书和奖金。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中国电影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是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广电总局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北京电视台影视部、中国电影报社、北京市电影公司、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影基金会、北京市学生联合会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一项大型文化活动。她创建于1993年,是当今中国每年始于春季的第一个电影节。其权威性受到电影界人士普遍认同,被誉为中国电影界具有国际水准的大奖。历届有多部获奖影片后来在国内政府奖、金鸡奖、百花奖和东京、柏林、西班牙等国际电影节获得各种奖项。 大学生电影节以青春激情、学术品位、文化意识为宗旨,以大学生办、大学生看、大学生评为特色,在教育、文化和影视三界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电影前辈凌子风、著名导演谢铁骊、谢晋等曾为大学生电影节题词,希望大学生电影节能推动中国电影的发展。“大学生电影节”还是中国青年导演初试艺声的舞台,霍建起、张扬、金琛、施润玖等新生代导演曾在这里首次获奖,最佳处女作奖和艺术创新特别奖的设立传达出大学生们对影坛新鲜力量的期待和鼓励。“大学生电影节”不但赢得电影创作者和大学生观众的青睐,还获得国家广电总局及相关政府部门的认同,在广电部2001年召开的北戴河会议中,赵实部长两次提到大学生电影节对我国电影事业及高校文化所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大学生电影节日益成为具有很大影响力的民间电影活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电视台、凤凰卫视中文台、《北京晨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等80余家媒体对电影节进行系列报道,电影节闭幕暨颁奖晚会在广电总局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欢聚一堂》栏目、北京电视台等重要媒体多次播出,取得较大反响。“大学生电影节”于每年的4月20日--5月4日之间召开。电影节组委会秘书处办公室设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第九届电影节已在积极进行。她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参赛影片几乎囊括最新优秀国产影片,学生评委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参与人数居国内电影节之最。 本届电影节设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观赏效果、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艺术创新特别奖等奖项,在大学生投票推选的基础上,由大学生和青年评论家组成的评委会评定。电影节主会场设在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此外还将在北京20余所著名大学放映参赛影片,观影人次达20余万人次。“大学生电影节”还将举办专题影展、专题讨论和专题讲座等众多学术活动,集中学界、业界各路英豪,共同探讨最新热门影视话题。老中青年导演与演员,在新片首映式、参赛片剧组见面会、著名导演专题研讨会等活动中与大学生欢聚一堂。大学生电影节不仅是大学生的电影盛会,也是电影人的青春聚会。“大学生电影节”还对大学生自己拍摄的录像作品进行评奖。“大学生录像作品大赛”是国内唯一面向大学生的影视文化赛事。参赛片规模和评奖规模进一步扩大,参赛对象扩展到香港,关注群体成直线上升。
台北电影节
由台北市政府主办、台北市文化局承办,台湾电影文化协会、台湾艺术大学执办。始于1998年,每年一届。 是台湾地区重要的电影盛会,从第四届开始把主题定位于“城市、市民、学生”,并由以国际城市为主题的“城市影展”、以“台北电影奖”“台北主题奖”为况赛单元的“市民影展”、以及以国内外学生作品为主的“国际学生电影金狮奖”三部分级成。
❺ 电影评选的机构有哪些
现世界各大电影节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A级国际电影节:世界A级国际电影节共有11个,它们的举办国、名称、创办时间、开幕时间、最高奖项分别是(排名有先后之分)
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39年,每年5月10日至21日,最高奖为金棕榈奖;
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51年,每年2月7日至18日,最高奖为金熊奖;
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31年,每年8月30日至9月9日,最高奖为金狮奖;
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创办1953年,每年9月21日至30日,最高奖金贝壳奖;
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85年,每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最高奖为东京大奖;
俄罗斯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最高奖为圣.乔治奖;
捷克卡罗维法利国际电影节: 创办于1946年,每年7月5日至15日,最高奖为水晶球奖;
埃及开罗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76年,每年11月7日至18日,最高奖为金字塔奖;
中国上海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93年,今年起每年6月上旬,最高奖为金爵奖;
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77年,每年8月25日至9月4日,最高奖美洲大奖;
阿根廷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创办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最高奖金树商陆奖。
九大世界A级国际电影节:除了西班牙的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和阿根廷的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以外的其它9个世界A级国际电影节合称为世界9大A级国际电影节。
五大国际电影节:法国戛纳电影节、德国的柏林电影节、意大利的威尼斯电影节、加拿大的蒙特利尔电影节以及捷克的卡罗维发利电影节是国际电影联合会确定的国际五大电影节。
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在世界A级国际电影节中排名前三的法国戛纳电影节,德国柏林电影节和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合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在众多的电影节中,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有着最为深远的影响,无论是金棕榈奖,金熊奖还是金狮奖,其权威性,艺术性,科学性,都足以媲美奥斯卡金像奖。
中国四大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长春电影节,珠海电影节合称中国四大电影节。
中国电影四大奖: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影童牛奖
注:1.必须补充说明的是在世界各地,各种电影节数目繁多,不胜枚举,但是从电影节的规模,参展电影的层次,参加电影节的演员阵容,只有以法国戛纳电影节为首的这11大电影节能够达到国际A级标准。2.电影大奖和电影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希望大家不要概念混淆,一般电影节都会设立相关的奖项,如:金棕榈奖、金熊奖、金狮奖等。但除了评奖之外,电影节还会举办以交流为目的的其他相关活动,持续时间一般较长。而单纯的电影大奖(更确切地说是区域性电影大奖)主要以评选为目的,多限于一定国家或地区的电影,以鼓励本国电影发展,主要通过影展的形式举行,如奥斯卡金像奖、欧洲电影奖等(也不排除一些由最初的区域电影大奖发展成后来的国际电影节的情况)。当然不管是电影节和电影大奖,它们的重头戏都是最后的颁奖晚会。
==========华丽的分割线======================================
再看看这个
世界著名电影节及其奖项
一、国外知名的电影节及电影相关奖项
美国奥斯卡电影金像奖(Academy Awards)
官方网站:http://www.oscar.com/
当前世界上影响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电影奖,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院颁发。
奖项由来: 1927年5月,在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成立的宴会上有人建议,为了推动电影艺术的发展,对有成就者应给予奖励。与会者一致同意并由当时参加会议的米高梅公司美工师塞德里克.吉本斯在桌布上画了个草图,后由刚从艺术学校毕业的青年艺术家乔治.斯坦利塑成铜像。这尊铜像是个手握长剑、站在一盘电影胶片上的男性人体塑像,高10.25寸,表面镀金,所以叫金像奖。当时叫这个奖为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年度奖,简称“学院奖”。
名称由来: 1931年的一天,学院的新任图书管理员玛梅丽特.赫丽发现办公室里的金像很象她叔叔奥斯卡。一个记者把她的话在第二天报导了。从此“奥斯卡”之名逐渐被人们运用,学院奖反而很少被人提及。最初奥斯卡奖的授予,采取宴会形式,以后改为发奖大会,后又在发奖大会上增加了文娱节目,自第一届以来,除了1930年和1933年外,都是每年举行一次。
历史记录: 1929年1月,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就1927年下半年至1928年上半年的电影创作进行了评选,5月16日在好莱坞的罗斯福饭店举行了第一次授奖典礼,共颁发了十五尊金像。1928年制作的《翼》是第一部获得最佳影片奖的影片;第一位获得最佳女演员奖的是珍妮.盖诺;第一位最佳男演员奖获得者是埃米.詹宁斯,他于1950年在德国去世。
主要项目:最佳影片奖,最佳女演员和男演员奖,最佳导演奖。其他还有最佳摄影、美工、服装设计、原剧本、改编剧本、改编配乐、剪辑、视觉效果、作曲、音响奖。此外还颁发一些特别荣誉奖。每次竞选都分两个阶段:提名和投票阶段。投票由电影艺术与科学院的三千余会员进行。他们从集体投票中选出最佳影片,然后分门别类按专业选举最佳演员、导演、编剧、摄影等,表决揭晓后进行授奖仪式。由名演员作司仪,由前奥斯卡奖获得者授奖。
欧洲电影奖(European Film Awards)
官方网站:http://www.europeanfilmacademy.org/
1988年在瑞典电影大师伯格曼倡议下设立,第一次颁发欧洲奥斯卡---欧洲电影奖。该奖的宗旨是永久树立欧洲各国都遵循的电影的艺术精神,意在唤醒全球观众对欧洲艺术人文电影的信心及支持。原来欧洲电影奖总部一直设在德国柏林,进入90年代后期,欧洲电影奖打破了地域限制,把十年庆典移师伦敦。2000年欧洲电影奖在法国的巴黎举行。1988年1996年德国电影导演WimWenders接替瑞典导演IngmarBergman担任拥有1000名成员的欧洲电影学术学院主席。最初的奖座---持葡萄的男子,由柏林艺术家Markus Lupertz设计,1997年原奖座被一位身着欧洲星长裙的长发美女取代,由英国设计家TheoFennell设计。很凑巧此美女身高和美国奥斯卡完全一样,一对儿般配的骄傲冤家。
英国电影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官方网站:http://www.bafta.org/
英国电影学院创建于1947年,原主要表彰对象是英国电影及由英国籍演员演出的外国影片,相当于英国的奥斯卡奖,但近年来提名较开放,只要在英国正式上映的影片都可获提名,奖项改为面向世界各国的影片进行评奖,使之产生了更大的影响。现在的奖项设置已与奥斯卡奖类似。1959年与电影制片人和导演公会合并,改名为电影和电视学会,1975年又改名为英国电影与电视艺术学院。1947年开始评奖,每年一次,2月25日开奖。首届设最佳影片、最佳英国片、最佳纪录片奖。第2届增设最佳专题片奖。第3届增设联合国奖。第6届增设最佳英国女演员、最佳英国男演员、最佳外国女演员、最佳外国男演员、最有前途的新人5项奖。以后几乎每几届就有新的奖项产生。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号称“国际电影节之父”。1932年8月6日在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创办。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电影艺术水平。1934年举办第2届后每年8月底至9月初举行一次,为期两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度停办。大战结束后于1946年恢复举行。1932年至1942年,奖项分为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短片、意大利影片、外国影片,以及最佳导演、编剧、男女演员、摄影、音乐等奖。此外,还有特别奖、综合奖、“墨索里尼杯”、“双年节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设“圣马克金狮奖”、“圣马克银狮奖”、“圣马克铜狮奖”等。
威尼斯国际电影设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电影节,它始办于1932年,被誉为"国际电影节之父",参加该电影节第一届活动的只有几个国家,二十几部影片参赛。意大利政府拨款资助,还专门为电影节建造了电影宫,所以规模逐渐扩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意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评奖活动附上法西斯色彩,让德国和意大利的影片频频得奖,引起英、美、法等国家电影界的强烈不满。反法西斯国家的电影工作者纷纷拒绝参赛。电影节不得不停办。直到1946年才恢复。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和其它大型国际电影节一样,都有自己的宗旨:奖励世界各地有价值的、有创造性的、并且适合进行国际发行放映的优秀影片,促进世界各地电影工作者之间的交往和合作,并为发展电影贸易提供方便。同时根据形势的不同,每届还提出不同的口号。
电影节的大致内容如下:第一,评奖活动。威尼斯电影节设立的奖项很多,有"圣马克金狮奖"、"圣马克银狮奖"、"圣马克铜狮奖"、意大利电影评论家奖、国际电影评论家奖、国际天主教组织奖、国际电影新闻协会奖、记录片奖,等等。评奖之前要组成有权威性的评审委员会,我国导演谢晋、陈凯歌都当过评委。中国电影自八十年代以来频频在威尼斯得奖。
回答的字数不能超过1万字,剩下你自己去看这里吧http://ke..com/view/14509.htm
我的回答应该算满意了吧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81230976.html?si=1
❻ 第1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简介及详细资料
2010年6月20日晚,第1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在上海大剧院举行颁奖典礼。反映边疆人民生活的影片《碧罗雪山》获得金爵奖四项奖项,是唯一获奖的中国影片。但由于该片在电影节期间遭到媒体忽视,导演刘杰在发表得奖感言时对媒体的“不关注”表示了失望,呼吁媒体不要只关注大片,而要看到影片背后需要关注的人民。
第1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刘杰对媒体的“不关注”表示失望
由刘杰执导的《碧罗雪山》是当晚唯一获奖的中国影片,并总共拿下四个奖项,分别是评审会特别嘉奖、最佳音乐奖、最佳导演奖及评审会大奖。该片没有大牌明星出演,投资也不高,在电影节期间没有引起过多关注,但评审会们对影片却非常喜欢,王小帅更主动要求为获评审会特别嘉奖的两位小演员颁奖。
对于媒体的“忽视”,刘杰在发表得奖感言时非常感叹,表示影片虽小,但媒体不应忽略背后那些需要被关注的人民,“这部影片是希望引起观众对边疆人民生存状态的关注,我很感谢 广电局,因为他们关注了,感谢上海电影节,因为他们也关注了,但对于有些媒体的不够关注表示失望,一个电影虽然小,但背后有非常多需要关注的人民。”
杜可风 首次内地获奖心情激动 除了《碧罗雪山》外,义大利影片《再吻我一次》共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编剧奖,也是当晚的大赢家。另外,《小镇异国情》的男主角克里斯汀·乌尔蒙获得本届金爵奖影帝封号,而国内观众非常熟悉的杜可风则凭爱尔兰片《水中仙》获得最佳摄影奖。
第1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虽然杜可风早已获奖无数,但他表示由于是第一次在内地拿奖,所以心情非常紧张,“以前都是颁奖,这次拿奖,心情特别紧张。”随后他还特意补充说到,正是因为之前拍摄的那些中国影片给了他丰富的经验,这部影片才能拿奖。
《轨迹》(西班牙),导演:泽维尔·里贝拉·帕比那
《无法调和》(匈牙利/瑞典),导演:塔马斯·多莫托
《碧罗雪山》(中国),导演:刘杰
《弯路》(加拿大),导演:西尔万·盖伊
《再吻我一次》(义大利),导演:加布里尔·穆奇诺
《最美丽的事物》(义大利),导演:保罗·维尔奇
《海洋天堂》(中国),导演:薛晓路
《水中仙》(爱尔兰),导演:尼尔·乔丹
《陪伴》(日本),导演:下村优
《复仇天使》(伊朗),导演:泰米妮·米兰妮
《保持常态》(巴西),导演:塞尔吉奥·雷森德
《最爱的你》(加拿大),导演:蕾雅·普尔
《灰色华尔兹》(俄罗斯),导演:阿尔约娜·赛门诺娃、亚历山大·斯米尔诺夫
《爱情迷宫》 (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秘鲁/乌拉圭),导演:伊利娅·施奈德
《小镇异国情》(德国/义大利),导演:尼勒·沃尔玛
《佐纳德》(爱尔兰),导演:约翰·卡尼、基兰·卡尼
《爱子》(韩国) 导演:郑基训
《穿越时空的少女》 (日本) 导演:谷口正晃
《当铺》 (菲律宾) 导演:米洛·索格科
《翻山》 (中国) 导演:杨蕊
《红蜻蜓》(新加坡) 导演:廖捷凯
《蓝色大宅门》 (新加坡/马来西亚) 导演:魏铭耀
《龙现江湖》 (越南) 导演:刘皇
《我们天上见》 (中国) 导演:蒋雯丽
《胁役物语》 (日本) 导演:绪方笃
《执行者》 (韩国) 导演:催镇浩
《海洋天堂》导演:薛晓路
《碧罗雪山》导演:刘杰
《我是植物人》导演:王竞
《叶问前传》导演:邱礼涛
《活该你单身》导演:蔡心
《马文的战争》导演:常征
《异度公寓》导演:蒋国权
《玩酷青春》导演:孔令晨
《迷城》导演:章家瑞
《黄河喜事》导演:高峰
《大地》导演:哈斯朝鲁
《可爱的中国》导演:胡雪杨
评审会主席:
吴宇森吴宇森{中国香港}
评审:
赵薇{中国}
比尔·古登泰格{美国}
泷田洋二郎{日本}
阿莫斯·吉泰{以色列}
王小帅{中国}
列奥·卡拉克斯{法国}
评审会主席:
赵薇许秦豪(韩国导演)
评审:
杨采妮(香港女演员)
万玛才旦(中国导演)
市山尚三(日本制作人)
菲尔·阿格兰德(英国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