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决战新世界的幕后故事
四分之一世纪
北美洲原是古老的印第安人长期休养生息的大陆,正当印第安人以缓慢的速度,按照社会发展规律前进的时候,欧洲殖民者一手持剑,一手执圣经侵入了北美洲。“一旦被发现,永远被改变”,400年前,当一队勇于冒险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漂洋过海踏上北美新大陆,开辟了第一块英属殖民地——詹姆斯镇时,他们做梦也未想到这会是人类历史上空前富强繁荣的美利坚合众国的奠基礼。
在导演特伦斯·马立克看来,最新电影新片1607年相当遥远,而且部族纷争与殖民开拓的命题也足够庞大,不仅叙事庞杂,还要深挖人性,稍微有些闪失,就难以面对江东父老,因此在构思剧本时颇为谨慎小心,大量考究取证,简直搬出了历史学家的态度,从着笔到成型投拍,前后跨越了25年,四分之一世纪的光景足以证明其严谨的创作态度,但《新世界》的定位并非为正襟危坐的历史纪录片,因此在角色的塑造上难免融入些戏说的成分,印第安公主波卡洪塔斯与白人青年约翰·史密斯之间的“风中情缘”听上去就已足够动人。
真人版《风中奇缘》
1995年,迪斯尼公司拍摄了经典2维动画片《风中奇缘》,将英国拓荒者约翰·史密斯与印第安公主波卡洪塔斯颇具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搬上了大银幕,不过早在70年代,导演特伦斯·马立克就被两人之间的美丽情感所打动,有意将其拍成电影。本片制作人莎拉·格林(Sarah Green)说:“泰伦斯在25年前就完成了《新世界》的初稿,和他执导的其他影片一样,《新世界》也充满了对人性的深切剖析和理解。影片故事讲述了我们的历史,用爱钩织出我们的缺陷、优点、美德和正在成长的意识形态。故事中的人们不断背叛,最终他们会学会很多真理,会发现只能依靠自己。这里没有真正的英雄和恶人,每个人都值得同情,都存在瑕疵。”
与众不同的是,马力克对400年前发生在詹姆斯敦的种种事件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影片中融入了自己的见解。“我们对1607年的事都不太了解,”制作人格林说:“但我们必须遵照当时的文学记载,其中最著名的人物便是约翰·史密斯,我们努力用约翰·史密斯与波卡洪塔斯的传说为泰伦斯的意图服务,用真实事件为影片故事服务。一些真实人物的细节和命运被更改了,以推动故事的情节发展和戏剧性。某些事件也被压缩,因为这不是一部纪录片,要用戏剧情节来演绎。”
在物色扮演约翰·史密斯的演员时,马力克很清楚柯林·法瑞尔是首选。28岁的法瑞尔不但与在北美登陆时的史密斯同岁,而且也是精力充沛、风度翩翩的探险家。马力克从一开始便与法瑞尔取得了联系。在出演本片之前,法瑞尔已经凭借《狙击电话亭》、《超胆侠》和《虎阵战地》一系列热门佳作赢得了观众和评论界的一致赞誉,作出加盟本片的决定对他来说并不难。他说:“你甚至不必看剧本就能决定,因为泰伦斯的每一部电影都是最好的证明。”
在谈到扮演约翰·罗尔夫的克里斯蒂安·贝尔时,制作人格林说:“多年以来,泰伦斯和我一直非常看好克里斯蒂安·贝尔。他不但机智并善于表演,而且还有一种敏锐的洞察力。他愿意消失在约翰·罗尔夫的角色里,并在必要时刻意轻描淡写的表演。”
在选角过程中,找到扮演波卡洪塔斯的最佳人选是最重要和最棘手的。因为世人一直对她的身份、年龄、模样和她与约翰·史密斯的关系存在争议,唯一能确定的是她很年轻,只有12或13岁,不过这在土著人看来已经成年了。演员不但要表现出她的天真和活力,还要流露出她饱经沧桑的特质。因此,制片方一度陷入困境。制作人格林回忆说:“找到成熟或者单纯的女演员很简单,但能集于一身的却凤毛麟角。我们花费数月时间找遍了美国和加拿大,后来将搜寻范围扩大到全世界。在最后一个月,我们缩小了范围,聚焦于那些具有表演天赋、有趣而漂亮的女演员。当时选角导演雷内·海恩斯(Rene Haynes)正与奥丽安加·基尔彻(Q'orianka Kilcher)签约另一部电影,雷内的一个助手注意到她应该很适合《新世界》,于是推荐了她。我们最终和她见了面,她不仅外表迷人,而且她的冷静和深邃超越了她的年龄。”
基尔彻的父亲是秘鲁土著人,15岁的她擅长音乐、舞蹈和歌唱,只出演过一部电影,那就是2000年的《圣诞怪杰》。基尔彻不但富有年轻人的朝气,而且气质高贵,虽然让影坛新人担纲女主角存在很大风险,但基尔彻的印第安人血统对扮演波卡洪塔斯很有帮助,她不必接受训练,因为那就是她的生活。素面朝天参加试镜的基尔彻一下子就征服了主创人员,大家都认为她就是波卡洪塔斯。
B. 阿凡达作为反类型电影 其与以往电影的不同之处
《阿凡达》:戳穿3D立体电影骗局,破灭卡梅隆神话
就跟之前众说纷纭的华语贺岁大片一样,在不同的标准之下,《阿凡达》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样貌。所以,在评说这部影片之前,我想先把我的评价标准作一番说明:如果你是一个几乎不进影院或者只是逢年过节才进影院看几次电影,主要观影手段是通过网络下载和在线观看的普通观众的话,那么我可以说《阿凡达》想象力爆棚,视听精彩,场面宏大,立体画面逼真刺激,绝对值回你“一年等一回”的票价。如果你是一个引进大片影院必看、此外有着丰富DVD观影经验的影迷,那么我告诉你《阿凡达》除了完全虚拟的纳威族人的电脑特效出色之外,整部影片并无多少新奇之处,加之故事老套节奏稍缓,导致观影过程中给人的感受波澜不惊,并没有什么超强刺激和快感,立体画面同之前公映过的其他立体大片相比并无明显提高,有负于本片“年度最受期待大片”、“卡梅隆十二年磨一剑”的作品之名。在这两种评价标准下,如果以前一种衡量的话,就没什么探讨的必要,“好”就一个字,而且在这种评价标准之下,90%的好莱坞大片都堪称水准之作;如果按照后一种标准衡量,才能在充分的观影经验基础上,讲本片同其他大片以及导演本人其他作品的横向和纵向比较中,细致分析影片的各个层面,从而给本片一个准确的定位和评价,本人下面对《阿凡达》的评论即是基于后一种评价标准。
一、剧情:故事老套,索然无味
作为一个享誉国际、几乎每片必是经典的大导演,且前一部故事片还是《泰坦尼克号》这样的“神作”,詹姆斯·卡梅隆笔下《阿凡达》的故事模式,相对来说无疑是太过老套了,比之他一贯求新求变的创作风格来说就是失败。拥有高科技的地球人殖民外星潘多拉,地球人战士在同当地土著“落后文明”纳威族人相处过程中,逐渐为他们自然和谐的生活所吸引,从而看清了地球人欲望驱使下的自私残忍的阴暗面,于是彻底转换身份认同,率领纳威族人以弱胜强,大败地球人军队故事,完全就是《与狼共舞》的翻版,此外诸如《风中奇缘》、《新世界》等影片也有类似的模式,片方在宣传中也毫不讳言这就是一部外星版的《与狼共舞》。这样一来,从筹备到制作期一直顶级神秘的影片,在故事上对观众来说算是没有任何新鲜感可言了。这样的结果我想也并非是卡梅隆创意衰竭,而是对创意的“坚持”所致,根据导演的自述,《阿凡达》的故事创意上世纪90年代就有,只是因为当时技术水准未达标只能束之高阁,现在技术攻关完成又把剧本从故纸堆里翻出来,所以这个故事放在上世纪90年代我们可以竖起拇指赞其创意,放在当下我们只能拇指朝下了。而且,从影片的实际呈现来看,跟《与狼共舞》各方面元素的相似度实在过高,人类战士跟外星公主的相识相恋,逐渐学习适应纳威族人生活的磨合过程、最后带领纳威族战士大战人类以及人类对潘多拉星球的殖民掠夺,除了添加了各种奇异的动植物和科幻元素之外,跟《与狼共舞》的故事主线完全吻合,甚至纳威族人的服饰造型、表情举止、生活习性,也只是让人感觉是印第安人换了个蓝身长尾、扁鼻大眼的马甲。对于这样一部年度顶级大片,故事从预告片发布到影片公映都无法给人惊喜,说轻点是平庸,说重点就是失败。
再来仔细分析一下剧情细节和内涵,也会发现有欠严谨、精彩稍逊之处。影片中地球人同纳威族人的实力差距实在太大,一个已经进化到星际旅行时代的科技和武器水准,一个仍然是印第安式的原始生活方式,如果说印第安人还能依靠着地利、战术和人数优势,对当年的美国军队造成一定程度的打击,甚至能偶尔获胜的话,那么地球人和纳威族人的战争数量级着实差得太远,完全不能放在一起比较。如此过于强烈的反差,等于影片编导自己给自己出了一道难题,无法在“以弱胜强”的剧情编排上自圆其说。即便影片在最终决战地“灵魂树”的区域内玩了一个磁场干扰的概念,让地球人的武器制导统统失灵,纳威族人都不具备同人类一战的能力,地面部队骑马冲锋看起来气势挺猛,实际上等同于送死,空中部队虽然情况好些,但在地球人的强大火力下也难以久撑。万般无奈之下,导演也只好让潘多拉星的“女神”爱娃显灵,发动星球的生灵对人类展开“人海战术”的攻击,这才扭转战局。这样不是靠“人力”而是靠“天意”的设计实在有些赖皮,看看影史上《勇敢的心》、《指环王》、《天国王朝》、《亚历山大大帝》等战争片以弱胜强环节的设计,都是通过巧妙地铺垫合理性和战争的层次感,令人信服地讲清楚弱势一方是如何依靠自身的智慧和勇气战胜强者的,而《阿凡达》过于悬殊的实力差距让自己在剧情上丧失了“以弱胜强”的转圜空间,最后只能以玄之又玄的“女神”和“天意”来解决问题,这样别说是片中的地球军抵挡不了,就算地球人再强大十倍百倍,也只能是战胜星球上的生物,也没法与拟人化的整个“星球”为敌啊,又是一个无法转圜的实力差距,编剧手法实在不高明。而且倘若星球如此“有灵”的话,早在巨树被毁灭的时候就应该给地球人点颜色尝尝,让他们知难而退,不至于人类都攻进星球圣地、距离毁灭千钧一发了,才召唤百兽救驾,星球女神也爱搞这种“玩的就是心跳”的游戏吗?
从整体的剧情安排和节奏看,虽然剧情组合没有太大毛病,从头至尾都通顺流畅,但节奏感明显稍缓,剧情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显得波澜不惊,缺乏紧张刺激、一浪高过一浪的节奏感,只有在结尾大战上,纯商业的视听刺激才充分发挥出来,而且除了外星球的奇异生物和自然景观吸引眼球之外,剧情上明显缺少同等程度的创意和亮点,对比一下导演经典前作《终结者》、《真实谎言》、《泰坦尼克号》等影片中闪耀全片的亮点和创意,本片无疑是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生涯中排名倒数的剧本。从影片整个宣传上强调技术优势,甚少谈及剧情内涵的定位,也可以看出剧情在本片中的弱势地位。
二、内涵:物欲悖论,讽刺之极
格外讽刺的是,虽然导演极力歌颂原始社会的质朴真纯、和谐安详,极力抨击地球人科技进步、物质强大下的欲望膨胀、良心尽丧,但真正到了命运之战的关键时刻,决定胜负手段缺还是少不了物质和科技。影片中,决定大战胜负的不仅仅是女神爱娃召唤来的飞禽猛兽,主人公的两颗手雷报废了两艘巨型飞船,才是转危为安的关键所在。拯救纳威族人的不是他们的常规武器弓箭匕首猛兽,而是纯属地球舶来品的手榴弹,看来无论导演怎么在影片中否定物欲崇尚自然,关键时刻也不能无视科技和物质的决定力量,这也说明导演虽然在创作立场上站在纳威族人一边,但心底里对“原始”战胜“科技”也没什么信念,因而片中对美好原始社会的营造以及渲染纳威族人以弱胜强的胜利,不过为了逃避过于的物欲横流的现实,而营造的虚幻梦境罢了。
戏里戏外导演对“物欲”的态度,如果细想一下的话,更感觉无比荒谬与讽刺。片中通过人类对潘多拉星球珍贵矿藏的开发掠夺,对人类因为自身物欲毁灭自然,泯灭人性进行了旗帜鲜明的批判,试图让观众明白,在现实中追求极致的物欲是不对的,自然和谐才是王道。但是,反观《阿凡达》影片本身的出炉,不就是人类在电影方面追求极致物欲的一种体现吗?从少则3亿、多则5亿的天文数字投资,就尽显横流的欲望,以此雄厚资金为基础,詹姆斯·卡梅隆在拍摄手法、摄影技术、后期制作技术上不断突破现有水准,把原本依靠剧情、内涵取胜的本片,在宣传上生生给掰成了一部力压《变形金刚》、《2012》的技术型大片,导演四处宣传也总是强调非3D立体不能领略魅力的影片特性,给广大观众脑海中营造出一幅只有戴着立体眼镜、坐在IMAX巨幕下才能实现完美享受视觉的画面,看看身边人谈论《阿凡达》的观影计划,不都是在讨论哪个影院的3D效果最好,哪个影院有IMAX银幕,平时不舍得花钱到影院看电影,如今上百元的票价也不当回事了,这一切不正好是人类物欲淋漓尽致的体现吗?挑动人类物欲涌动的不正是影片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吗?一方面在影片中说教远离物欲回归自然,一方面在现实中极力强化影片的物欲属性,吸引观众观看;同时,观众一方面带着十足的物欲去观赏影片,一方面还要认同影片否定物欲的观点,简直是天大的讽刺啊!这么说来,卡梅隆通过影片内涵实现了对自身拍摄影片行为的否定,观众通过观看影片实现对自己观影行为的否定,真是越想越有趣啊,还有比这更吊诡的事情吗?我不知道本片的技术是不是像宣传中的说的那样“前无古人”,但影片内外这种物欲悖论所散发出的强烈的荒谬和讽刺感,我相信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前无古人”而且“后无来者”了。
三、戳穿3D立体电影骗局,破灭卡梅隆神话
最后,重点谈谈在宣传中强力打造、无限夸大、成为影片最大看点的3D立体技术以及用此技术打造的视觉效果,我想说的是,不管有多少人的大赞影片的视觉效果有多么多么震撼,只要你是个这两年看过大部分引进立体电影的观众,今年《变形金刚2》、《2012》等特效大片也基本没落的话,我不信你仍然会对《阿凡达》的画面和立体效果产生强烈的惊喜和震撼。因为《阿凡达》实际呈现的水准,离宣传上吹嘘的“独一无二”的境界差得实在太远了。宣传上一直在强调卡梅隆的3D立体系统是如何如何非同凡响,让人产生极大的立体技术提升的观影期待,然而实际观看效果让人感觉跟之前看过的立体大片的视觉效果并无明显差别,人物和景物的立体感并不强烈,画面的立体层次感也并不分明,反倒是别的立体大片打“立体”牌总要玩些物体冲突银幕飞向观众立体噱头,而《阿凡达》连这些噱头都没有,就更让人觉察不到明显的立体感了。
说句大实话,根据笔者近两年立体大片一场没落的观影经验,所谓立体电影不过是好莱坞为了提升票价、更快圈钱玩的一种蒙人概念,堪称最成功的一次集体炒作、精心策划的惊天骗局,只要给观众带上个立体眼镜,就有充足的理由收取比普通影片高出一倍的票价,而且还不打折,反正观众已经被“3D立体影片”的概念忽悠得晕头转向,大部分人又没有足够的3D立体观影经验,这剩下跟着喊好的份儿了。其实,立体影片的成像效果跟现实生活中人眼对周遭景物的立体感知还有很大差距,只要看过立体电影的人,肯定会对这一点有鲜明感受。而且立体电影也存在审美疲劳问题,看多了立体电影,新鲜感一过,立体效果就没法对眼球形成最初的那种强烈的刺激的和冲击力了,久而久之让人也不会觉得戴眼镜看立体电影,跟观影普通3D电影有多么大的不同,不觉得立体电影在视觉效果上有多么强的优势,也许这也是现在的立体技术还不够强大的缘故吧,什么时候立体效果能完全突出银幕时刻把观众包裹在立体画面中,这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划时代的突破。反正以目前的立体水准,笔者看过IMAX加3D立体的《阿凡达》之后,明显感觉视觉冲击力甚至不如在普通2D银幕观看过的《2012》和《变形金刚2》。
当前的3D立体影片优点并不明显,缺点却十分突出,必须戴个眼镜看银幕,本来就感觉有些不适,有的近视眼还要眼镜套眼镜,感觉就更不爽了,看画面就像隔层纱看东西,总是觉得看不真切。最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亮度太低,3D立体的银幕亮度只有普通是2D的1/4到1/5,画面明显偏暗,画面一暗清晰度就受影响,景物的边缘都略显模糊,一模糊立体层级感的效果也差了起来。以笔者在北京观看《阿凡达》效果最好的影院之一石景山万达影院IMAX加3D立体的实际观影感受来说,立体感表现平平,清晰度和色彩层次都较差,估计观看普通2D银幕,清晰度和色彩感要比3D立体要更好些。
3D立体影片还有个技术缺陷是在不稳定的镜头中,无法流畅表现剧中角色的快速运动,就拿《阿凡达》里,男主角在丛林里被野兽追逐那段,高速的奔跑、躲闪、跳跃,结合着立体画面,产生出一种令人眼花缭乱的视觉效果,我身后坐着的一位女生就连呼“看得真晕”,而在普通2D银幕中,类似的镜头则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至于宣传中大肆渲染的詹姆斯·卡梅隆费尽心血打造潘多拉星球,号称“为了让银幕展现最精细的生态,卡梅隆和他的团队甚至研究到了细菌层面”,实际观影的效果也没那么夸张、没有多少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意,主要还是以噱头感十足的奇异生物这种传统套路来吸引眼球。潘多拉星球的大致样貌基本就是以地球为蓝本,展现的奇异动物也就是迅雷兽和长颈马两“主角”,加魅影、槌头雷兽、闪雷兽、毒狼这几个“配角”,没费劲一数就数完了,植物最有共性,都跟撒了过度荧光粉似的,总体上讲展现的物种并不丰富,因而影片构建的这个潘多拉星球也并不显得多么宏大。
其实,影片在技术上真正的强大之处,在于面部捕捉和动作捕捉技术的提升,宣告“技术狂人”罗伯特·赞米基斯彻底败在了“技术大神”詹姆斯·卡梅隆手下,赞米基斯也是面部捕捉和动作捕捉技术的忠实爱好者,在《极地特快》、《贝奥武夫》、《圣诞颂歌》三部影片中进行着连续不断的尝试,也一直无法取得完善的效果,难逃“死鱼眼”的恶名,角色动作也明显欠缺流畅,而詹姆斯·卡梅隆只出手这一部《阿凡达》,就立马让面部捕捉和动作捕捉技术达到了比较完美的效果,动作流畅、表情生动、情感饱满,让观众完全认同纳威族人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纯在,而不是电脑动画的虚拟人物。这是这才是本片在技术层面的最大突破之处,这才是本片的最大亮点。
上面说了这么多大家解开3D立体电影的骗局,下面干脆连詹姆斯·卡梅隆的神话也一并戳穿得了。综上所述,《阿凡达》故事算不上精彩,立体效果称不上出众,仍然能在全球引得万众追捧,票房突破10亿,成功的因素中,影片质量最多占到一半,卡梅隆确实拍了部好片,但还未到《终结者》、《真实谎言》、《泰坦尼克号》等前作的经典水准;另一半应该是导演自身名气和超强宣传的合力在起作用。本片的宣传堪称09年度最成功的电影营销,极力强调影片在技术上的至尊地位,以及非立体电影不能表现其视觉效果的唯一性,虽然之前也不乏立体影片,但这些影片只是告诉你“立体效果好”,没有告诉你“为什么好,好在哪儿”,而《阿凡达》在宣传中把这个“为什么”解释得十分清楚,这就超越了其他立体影片,让所有人形成观看本片必须看3D立体的信念,无数人为本片献出观看立体电影的“第一次”。你要问为什么之前也有不少立体电影,那么多观众非要把“第一次”献给本片呢?除了刚才提到的强大、到位的宣传非其他影片能比之外,詹姆斯·卡梅隆的超强人气也非其他导演可比。此人之前但凡出手必是大片、必是经典,上部剧情片《泰坦尼克号》更是全球无差别大卖、影史票房第一、无人可比的“神作”,“卡梅隆作品”在观众心目中已经同“好片”、“经典”划上等号,而且观众足足等了12年才等来一部《阿凡达》,期待心情积压得越久,观影热情也就爆发得越强烈,《阿凡达》最终顺利实现大卖也应该在出品方的意料之中了。这点跟张艺谋的《三枪》有些类似,都是导演透支个人信誉,帮助平庸的影片平步青云,票房爆棚,影片质量真的没人去较真了,这也怨不得人家卡梅隆,谁让他有这个资本呢?人家已经是是个传说,就让观众去迷恋哥吧,哈哈!(文/列文)
C. 《新世界(2005)》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网盘资源
《新世界》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OFTCfrZUO1Opi_a9uiDkxQ
D. 电影启示的演员都是纯印地安人吗
该片参演人数十分庞大,仅美国印第安人、只说西班牙语或玛雅母语的群众演员就有3000名之多,但却没有一位明星。很多演员在首次演戏之前,竟然从来没有见过高楼大厦。吉布森信奉的是“真实性胜过明星效应”。
主演该片的是一名25岁的新人鲁迪·杨布拉德,是北美印第安人中克曼奇族和克里族人的后裔,他此前在德克萨斯州“土著美洲人”剧团跳舞。虽然第一次演戏,但鲁迪认为表演并不是很难的事,“作为一名舞蹈人员,我知道如何通过自己的眼神和肢体来讲述故事,这多少符合演电影的一些要求,而且,我的先人也参加过大大小小的战斗,因此,以我美洲土著血统的身份来饰演这个角色并不难。”这名新手拿出了很多绝活,他的表现深受观众的好评。
电影中的女一号也是一名新人,来自墨西哥。美洲土著影星劳尔·特鲁吉洛可能是《启示》中美国观众见过的唯一熟面孔,他去年在《新世界》中露过面。
E. 有哪些著名的电影配乐大师
TOP1:电影音乐的王者——— 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
约翰.威廉姆斯是电影配乐家中的佼佼者,曾超过24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配乐提名,并5次获奖。同时,他的配乐还15次获得格莱美奖。其著名代表作有:《侏罗纪公园》、《拯救大兵瑞恩》、《星球大战》三部曲、《辛德勒名单》、《第三类接触》、《大白鲨》、《E.T.》、《爱国者》等。
主题式变化是威廉斯配乐的惯用手法,他常为电影中的主角或主题事件谱写一段主题旋律,然后在影片中随着角色的遭遇和剧情的转折,将这个主题变化出各种情绪的变奏,这样的技巧实际上是出自瓦格纳歌剧,但同样的手法在不同的音乐家手上,自然是各有巧妙不同。约翰威廉斯的主题往往呈现精确的诠释和高度的可辨识性,使得音乐和电影中的情节形成密不可分的结合,大白鲨的神出鬼没,印第安那琼斯的传奇冒险,绝地武士的神秘力量,银河帝国的大军压境,正义化身的超人,流落他乡的E.T.,在约翰威廉斯的音乐中彷佛历历在目,这也使得他的音乐不仅深受影迷与乐迷的喜爱,更一再受到金像奖与葛莱美奖的垂青。
很难再找到一个如同约翰威廉斯般,跨越古典与流行,电影界与音乐界的多元化作曲家,如果没有了约翰威廉斯的音乐,我们又怎能想象这世上竟然有这样一颗心,它可以容得下这两款截然不同的曲风缪斯;你或许更难想像这位鼎鼎大名的作曲家,从来都不愿读剧本,他只相信眼睛看到的,因为他独具慧眼,不但可以看到影片风情,还可以读出电影无法捕捉到的爱。
TOP2:电影音乐的唯美主义者———约翰·巴瑞(John Barry)
约翰·巴瑞原名JonathanBarryPredergast,1933年9月3日生于英国的约克镇,是电影配乐史上最负盛名的老一辈电影音乐大师之一。他早期为11部007系列影片所谱写的配乐中,带有爵士摇滚风格的邦德主题脍炙人口、历久不衰。约翰·巴瑞曾获得4座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配乐奖———《生的自由》、《冬狮》、《走出非洲》和《与狼共舞》,以及1座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电影歌曲奖———《生的自由》中的《BornFree》。约翰·巴瑞的作品大致可以区分成早期的爵士摇滚,与近期的唯美管弦乐两种典型风格。
他的代表作为大家所熟知的有:《007系列》前期的作品、《午夜牛郎》、《远离非洲》(out of Africa)、《与狼共舞》、《时光倒流70年》(Somewhere in time)、《桃色交易》、《卓别林和他的情人》(Chaplin)。
TOP3:电影音乐灵魂诗人—— 埃里奥.莫利康内(Ennio Morricone)
在众多的配乐大师中,埃尼奥·莫里康内是一个绝对无法被忽视的名字。从工作时间上,他已经浸淫配乐届超过50年之久;从作品数量上,他参与制作的影视配乐近500部,绝对称得上是高产;从涉猎领域来看,电影、电视全面开花,而且从欧洲到亚洲再到好莱坞,配乐作品涵盖全球各大国,建树颇丰;在业界获得的荣誉也堪称重量级,第79届奥斯卡所赋予他的终身成就奖,更是对这位配乐大师的最大肯定。回望他的配乐作品,《海上钢琴师》《天堂电影院》《美国往事》《镖客三部曲》《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埃尼奥·莫里康内经手的经典之作不胜枚举。
TOP4:独树一帜的风笛——詹姆斯·霍纳(James Horner)
詹姆斯·霍纳1953年8月14日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早年师从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古典音乐大师GyorgiLigeti,后在南加州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后,又继续攻读获得音乐作曲硕士和博士学位。在他获得博士学位后,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转入电影界,为美国电影学院及新世界电影公司出品的一些低成本恐怖片或科幻片配乐。詹姆斯·霍纳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炙手可热的电影配乐高手,他所创作的情感主题音乐以其优雅的旋律、强烈的情节暗示带出唯美华丽、充满诗意的配乐风格,在乐坛独树一帜。
其代表作有:《光荣》、《燃情岁月》(legends of the fall)、《勇敢的心》(Brave heart)、《阿波罗13号》(Apollo 13)、《泰坦尼克》、《蒙面佐罗》(The mask of Zorro)、 《Deep impact>(末日大撞击)、《The devil’s own》 (Harrison Ford)、《美国鼠潭》。
TOP5:如日中天的配乐大师——汉斯.季默Hans Zimmer
汉斯.季默是最近最如日中天、炙手可热的电影配乐大师之一,擅长将传统的弦乐与先进的电脑合成乐相结合,他的创意和胆识令他足以胜任不同类型影片的音乐创作,成为当今乐坛不可多得的电声配乐奇才。
其著名的作品有:《狮子王》(The Lion King)、《埃及王子》(Prince of Egypt)、《The Thin Red Line》、《猎杀红色十月》(Crimson Tide)、 《石破天惊》(the rock)、《断箭》(Broken Arrow)、《雨人》、《黑雨》(Black Rain)、《绿卡》(Green Card)。
TOP6:电声配乐的高手—— 范吉利斯(Vangelis)
范吉利斯(Vangelis)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集创作,演奏和音乐制作于一身,一个真正的全才。被人们称为现代的瓦格纳(Richard Wagner)。他的许多史诗般的电子音乐作品和电影配乐深得乐迷们的钟爱。如 『Chariots Of Fire』 影片〖火的战车〗配乐,『Theme from Antarctica』电影〖南极〗主题曲, 『1492 Conquest of Paradise』 影片〖哥伦布〗配乐等等。
1970年代的范吉利斯全心投入电子音乐创作,并转往伦敦为电影制作配乐,开启他辉煌的电影配乐时代,其中包括1981年荣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配乐的「火战车」、1982年的「银翼杀手」、1983年的「南极物语」、1992年的「1492征服天堂」等重要作品,范吉利斯开创了电子音乐与电影配乐的崭新前景,奠定了所谓未来太空音乐的发展,可谓居功厥伟。
也许正是因为范吉利斯的无师自通,他的音乐具有独特的无法复制性,他以键盘音乐为基础,巧妙融合古典、流行、电子、new age 等音乐元素,发展出绵密的管弦乐法以及崭新的电子音乐语法,而他身兼作曲、编曲、制作的能力,更完整地呈现他的音乐理念,从早期古典乐器到后来的新电子音乐,在范吉利斯手中诞生出崭新的表现方式,成为一种未来感十足的新音乐。范吉利斯的成就,不仅反应在全球的唱片销售数字以及无数的得奖纪录,国际天文联盟更决定将新发现的「6354号星云」正式定名为「Vangelis」,藉以向这位音乐大师致敬。
TOP7:电影配乐多面手——莫里斯.贾尔(Maurice Jarre)
大家熟知的《人鬼情未了》(Ghost)的主题曲,就是他的佳作之一。电影配乐多面手-莫里斯.贾尔(Maurice Jarre):作为著名导演大卫.里恩的亲密合作伙伴,电影配乐多面手-莫里斯.贾尔无疑是本世纪电影音乐创作领域最有成就的作曲家之一。
莫里斯1924年9月13日出生于法国里昂,少年时代,和乎对音乐一窍不通。一次偶然的机会,莫斯被父亲播放的一张唱片《匈牙利狂想曲》深深吸引,于是便立志成为一名指挥。在朋友的鼓励下,莫里斯考取了巴黎国家音乐学院,毕业之后,他加盟圣路易斯马胡剧院管弦乐团担任编曲和指挥。从50年代起,莫里斯正式开始他的电影音乐创作生涯。由于他精通俄罗斯、印度、日本、南美和阿拉伯等不同国家和地域的音乐文化,因此被称为“电影配乐多面手”。
在莫里斯众多的配乐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作品皆来自大卫.里恩执导的影片,它们是《阿位伯的劳伦斯》(1962年),《日瓦戈医生》(1965年)和《印度之路》(1984年),他精湛的配乐艺术使他三次登上奥斯卡领奖台。其中,他为电影《日瓦戈医生》创作的“拉拉主题曲”更是当年最为畅销的单曲。60年代中期以后,莫里斯奖创作重心转移到了莱坞,他与不少世界级名导如希区柯克、约翰.休斯顿、伊里来.卡赞等都有成功合作。1988年,由他为电影《雾中的猩猩》创作的音乐使他再度荣获奥斯卡提名。1991年,影片《人鬼情未了》中的精彩音乐又赋予他ASCAP大奖得主这一无上荣耀。莫里斯.贾尔辉煌的音乐生涯足以他成为世界电影音乐创作史上最具光彩的人物之一。
TOP8:日本电影配乐的殿堂级人物——喜多郎
说喜多郎是天才,是因为他从未接受过音乐方面的教育,甚至看不懂五线谱,从前用他自己的方式记录音乐(有点类似图画),但他的确是个多才多艺的音乐家,除了演奏吉他、贝斯、键盘、箫及许多其他的乐器之外,他还作曲、编曲、制作。
可以说,早在70年代便开始致力于研究电子合成音乐的喜多郎(kitaro),是New Age音乐的首席代表,他的作品有着日本New Age音乐开路先锋的独特风格。
将古典、流行、爵士融入电子音乐,这种不同于西方音乐的东方魅力,使得kitaro从首部作品《天界》面世开始,就得到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听众的肯定(当然很多人对于他的音乐比对他本人更为熟悉)。
1980年喜多郎与美国GeffenRecords签约,(他现在的唱片公司是DomoRecords),喜多郎的专辑正式进军美国。1993年及1997年,喜多郎完成了两张原声带:《天地》和《宋家皇朝》。前者获得金球奖最佳电影配乐,后者则赢得台湾金马奖和香港金像奖。在喜多郎的音乐生涯中,共被格莱美奖提名多次。喜多郎后来的风格和早期不同了,乐器的使用也更为广泛,有人说少了早期的宁静,但是,不论过去现在或是未来,不论曲风再怎么改变,喜多郎作曲的用心及对大自然的关怀是永远不会变的。
TOP9:电影音乐家——托马斯.纽曼Thomas Newman
一般来说,Thomas Newman的音乐并不像典型的好莱坞电影音乐,具有高度的戏剧性和煽动力,反而呈现内敛沈稳的性灵色彩,看似平淡却另有一番省思沉静的意境,其间也不乏令人意外的轻狂,活力与热情。
Thomas Newman到目前为止,曾在1994年以《新小妇人》与《肖申克的救赎》同时入围金像奖,并在次年以《Unstrung Heroes》再度入围金像奖喜剧既音乐剧类最佳电影音乐,1999年的《美国丽人》更是大受瞩目,此外Thomas Newman也一再受到其它影展与影评人的肯定,配乐的邀约不断,虽然如此,有一位声名显赫的父亲,对于电影配乐的工作,Thomas Newman偶尔还是会感慨:I Never Felt Easy。但从Thomas的成绩与受到的欢迎来看,他已然走出自己的音乐生涯,并且走的有声有色,
TOP10:用真诚感动人们——泽贝纽·普瑞斯纳(Zbigniew Preisner)
泽贝纽·普瑞斯纳,1955年出生于波兰的Bielsko-Biaka,第一部电影配乐是在1978年,由Antoni Krauze导演的《The Weather Forecast》。从此,普瑞斯纳与电影配乐结下不解之缘,尤其是与波兰大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的合作,更让普瑞斯纳一跃而成为国际知名配乐大师。
普瑞斯纳所获得的荣耀奖项包括:1997年柏林影展银熊奖;1996年吉恩·贝克(Jean Becker)导演的《爱丽莎的情人》(Elisa),以及1995年《红**深》两片让他获得两次法国影艺学院恺撒奖;1995年获得波兰录音工业奖;1994年获得The Mayor of Krakow’s Medal终生成就奖;1991年、1992年、1993年三度获得洛杉矶评论协会年度最杰出电影配乐奖;1992年、1993年两度获得金球奖;1992年因为向海外介绍波兰文化的杰出成就,获得最佳外交总理奖等等。目前普瑞斯纳是法国影艺学院会员。
在电影原声带的销售成绩上,《双面维罗妮卡》原声带自1991年发行后,至今全球销售超过三十万张,1992年获得法国金唱片。红白蓝三部曲全球销售超过七十万套;另外《普瑞斯纳的音乐》(Preisner’s Music)专辑收录近十年来他的电影音乐创作,在波兰销售超过六万张成为白金唱片。
F. 一部美洲入侵者与印第安土著居民斗争的电影
出自《新世界 》The New World (2005)
导演: 泰伦斯·马力克
编剧: 泰伦斯·马力克
主演: 柯林·法瑞尔 / Q'orianka Kilcher / 克里斯蒂安·贝尔 / 克里斯托弗·普卢默
类型: 剧情 / 爱情 / 传记 / 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英国
语言: 英语 / 阿尔冈琴语
上映日期: 2005-12-25
片长: 135 分钟 / 172 分钟(extended cut) / USA: 150 分钟(original cut)
G. 探险的电影有哪些
关于探险的电影有很多啊:
《木乃伊1、2、3》: 第一部拍的最好,其他两部的情节一般,特效很好。
《印第安纳琼斯1、2、3、4》:又叫夺宝奇兵,81-89年拍了前三部,09年拍了第四部。典型的冒险电影。
《国家宝藏1、2》:根据美国历史杜撰的寻宝故事,尼古拉斯凯奇主演。
《指环王》三部曲:经典的魔幻史诗冒险电影。
《地心游记》:1959年的版本最好。2008年重拍的那部比较一般,但画面和电影技术有提升。
《图书馆员》系列:只看过三部。有点电视电影的味道,但内容和夺宝奇兵类似。
《宾虚》:经典电影,以宾虚的经历为线索,讲述了耶稣的一生,也算是冒险电影吧。
《冲出宁静号》:宁静号飞船的太空历险记。
《银河系漫游指南》:英国式幽默电影,讲述在地球被宇宙拆迁办公室毁了之后,一个英国人的银河系冒险旅程。
《80天环游地球》:经典的科幻冒险。
《亚瑟王》:圆桌武士的冒险旅程。
《外星人保罗》:风格幽默的冒险电影。外星人保罗逃离地球人追捕的故事。
《撒哈拉》:类型片,情节很一般,动作场面还可以,大部分场景都能看到汽车在沙漠戈壁中飞驰追逐。
《绝岭雄风》:史泰龙主演,纯粹的冒险动作片,没有魔幻元素。
《冰封168小时》:讲述两名登山者的遇险的故事。
《垂直极限》:营救登山者的大冒险。
还有地心游记1.2 夺宝奇兵 奇异精灵事件薄 纳尼亚传奇系列 无价之宝 指环王系列 金刚 垂直极限 触及巅峰 黑暗侵袭 木乃伊系列 古墓丽影 图书馆员系列 七宝奇谋这些都不错的哦!
这是我之前被采纳过的答案,希望你也喜欢~~~
H. 求关于美国屠杀印第安人的电影!!!有追加分哦!!!
http://lib.verycd.com/2004/10/16/0000023334.html
中文名称:搜索者
英文名称:The Searchers
资源类型:DVDRip
发行时间:1956年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http://lib.verycd.com/2003/10/25/0000000386.html
《与狼共舞》(Dances with Wolves
导演:
凯文·科斯特纳 Costner, Kevin
主演:
凯文·科斯特纳 Costner, Kevin
玛丽·麦克道尼尔 Mcdonnell, Mary
格拉汉·格里尼 Greene, Graham
获奖:
获第6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最佳摄影、最佳剪辑、最佳音响和最佳音乐等共七项大奖。
I. 根岸季衣的电影
2011年12月《轻蔑》
2011年08月《白兔糖》
2010年10月《天堂故事》
2010年06月《猫咪出租》
2010年04月《碎片》
2008年11月《那天以前》
2008年08月《欢乐颂》饰 冢田真由美
2008年03月《哀凭歌:血眼》
2008年01月《完全没问题》
2007年08月《二十二岁的分别 彼岸花物语》
2006年10月《悲伤天使》
2006年09月《贝鲁娜的尾巴》饰 Mikiko Suzuki
2006年07月《神的左手 恶魔的右手》饰 Miwako Tani
2006年04月《鬼伎回忆录》饰 内务
2006年02月《钢盔美眉的异想世界》
2006年01月《怪谈新耳袋—幽灵屋》
2005年09月《那个座位》
2005年08月《印第安之夏》
2005年08月《妖怪大战争》饰 Sunakake Baba
2005年08月《怪谈新耳袋:幽灵公寓》
2005年02月《少女杀手阿墨2》饰 Yone
2005年01月《来日知华》
2004年12月《理由》饰 Satoko Sunagawa
2004年09月《奶油柠檬》
2004年05月《饲育的房间:连锁种》
2004年02月《向世外的俱乐部进军》饰 Mitsue Hirayama
2004年02月《药房女孩》
2003年10月《饲育的房间:最后的栖身之所》
2003年08月《动起来》
2002年11月《圈套剧场版1》饰 Kikuhime
2002年11月《饲育的房间》
2002年08月《命》饰 Sugihara
2002年05月《嫁入烦家的天使》饰 Toshiko Yaguchi
2001年10月《柏拉图式性爱》饰 Yukiko Kadokura
2001年08月《佛》饰 Chizuko
2001年07月《可笑的两个人》
2001年05月《赤桥下的暖流》饰 Tomoko Sasano
2000年10月《向日葵的声音》饰 Tomomi的妈妈
2000年06月《渚》
2000年04月《疯狂星期一》饰 近藤美代子
2000年03月《切肤之爱》饰 Rie
2000年01月《玻璃之脑》饰 Nurse
1999年09月《大怪兽空中决战3》
1999年08月《死国》饰 Teruko Hiura (Sayori's mother)
1999年07月《学校怪谈4》
1999年07月《那个夏天的日子》饰 Woman at table
1998年02月《感官新世界》饰 Yoshi Kikumoto
1997年05月《迷雾》
1996年03月《女优灵》饰 Tokiko Tsutsumi/Hitomi's agent
1995年09月《明天》饰 Yuuko Ichigase
1995年04月《神风72小时》
1995年04月《流砂幻爱》饰 Ms. Nezu
1993年01月《护理来电》饰 Minako Nishimura, Chief nurse
1992年《青春摇滚》饰 Kinue Fujiwara
1991年05月《八月狂想曲》饰 Kane的医生
1990年05月《梦》饰 Mother carrying child
1987年《漂流教室》饰 TV Reporter
1986年10月《海与毒药》饰 Ueda, Nurse
1986年10月《到荒野去,到山上去,到海边去》饰 Sakae的妈妈
1986年04月《他的摩托,她的岛》饰 Mama at Michikusa
1985年04月《寂寞的人》饰 Makoto的妈妈
1983年07月《穿越时空的少女》饰 Namiko Tachibana
1981年10月《恶灵岛》饰 Tome, Maid
1980年10月《野兽之死》饰 Yukie Hara
1980年04月《五番町夕雾楼》
1979年04月《复仇在我》饰 Keiko O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