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推荐一些 思考 人生 意义 哲学这方面的影片
1.卧虎藏龙(2000)
经典的武侠作品大多以主角作为叙事的视角,作者早早地确立了主角,并以他的眼光来为我们描绘武侠世界,继续江湖之旅,这样一来,我们所看到的江湖,就是郭靖、令狐冲们所看到的江湖,当然,对于配角们也有所展示,但是由于描写的重心不在于此,因此,从整体上看,他们不能吸引读者的主要注意力,反而是起到了一个陪衬的作用,这种手法的好处在于,作者的立场、倾向变得鲜明,观众的注意力被有效地聚焦,使得他们可以跟随着主角出生入死,同喜同悲,主角身上的侠义情怀也得到了很好地展现、放大,感染力、娱乐效果都很好。
而《卧虎藏龙》没有明显的主角,也没有明显的情感倾向,导演始终站在一个比较中立的角度来叙述这个故事,使得影片显得比较冷静,即使最后的悲剧结局,也没有过多的情感宣泄,观众可能会觉得不太容易入戏,但这样的视角却让我们避免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尴尬,为透视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提供了方便,冷眼看江湖,方知个中味。进一步地,影片中的故事线索也不同于一般的武侠作品是层出不穷地善恶争斗,李慕白与碧眼狐狸的冲突确实关乎善恶侠义,但这个冲突被简化了,不再是故事的全部中心,相反,李慕白、俞秀连与玉蛟龙之间的冲突变成了一个相当重要的线索,而这个线索的背后,实际上是两种江湖理念的碰撞:李慕白饱经世事,阅历沧桑,深知江湖非遁世之所,欲弃剑又不能,而玉蛟龙却是初生之犊,把江湖看做是一个逃避现实,快意恩仇的地方,这种差异直接导致了最后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悲剧,似乎也是在暗示:“遵守江湖规矩”,不是一种陈腐,而是一种睿智。
2.阿甘正传(1993)
在影片中,带着美国南方口音、智力有障碍的阿甘凝视着充满野性的珍妮,仿佛和美国小说大师福克纳的名著《喧嚣与骚动》中的傻子班吉是远亲。但二者显然有着根本的区别:班吉只是一个家庭衰亡的象征,是个真正的低能儿;而阿甘这个“傻子”却几乎代表了这个时代所缺少的所有美德:诚实守信,做事认真,勇敢无畏,重情轻财,反过来说则是具备这些美德便成了愚蠢,这真是对当今某些社会状况的一个莫大讽刺。阿甘如同一个战士,以他貌似简单,实则更为简单的头脑和特殊的才能以及强大的体魄为武器,一次又一次地赢得了生存和发展。这是一种对上帝奖励善良的希望,同时,它更包含了一种基调:向前,跑。有人说,这样奔跑会给人带来希望。事实上,希望确实存在,这部独特的影片赢得了如此众多的观众,吸引了甚至只喜欢轻松的娱乐片的观众,便说明了希望本身和希望的魁力。
阿甘形象的塑造颠覆了正常世界中的英雄形象,与传统观念背道而驰,具有强烈的反传统、反主流性。阿甘的经历让许多“聪明人”相形见绌,我想导演就是想通过阿甘形象的塑造来反讽社会,反映社会现状,比如对人的异化、堕落的揭露等�借此来引起人们对社会与人们命运、前途的关注。有趣的是,阿甘身后总有一群尾随者,他们找不到人生的答案,盲目地追随阿甘,可以这么说,这就是美国当时社会的一种现实,人们对现实失望,找不到生存的动力与意义,只好无望地把命运寄托在别人身上。而阿甘却总能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现实,勇敢地跑下去,这不能不说是绝妙的讽刺。
3.肖申克的救赎(1995)
影片开始使用交叉剪辑的画面传递出:汽车中的醉酒的男人、法庭审问、男女合欢、醉酒男子装子弹、审问、做爱高潮和提枪下车等几帧影信息。通过可能性的整 合,观者便有了一团疑云,随后律师的雄辩轻松的帮助观者找到了“事实”:那个银行家,因老婆与人私通,便在酒后干掉了他俩(一对偷情者)而重要的是这一切 是观者方面的虚拟的,也可说成是导演帮助观者作了一次思维热身运动,但影片并未将此“事实”的过程回证式的复演。在接下来的“监狱风云”中不时挑逗起观者 对“事实”的疑虑。当阿瑞问安迪为什么会入狱时,他说:“我是无罪的。”一方面诱导观者怀疑甚至重建假设,一方面继续主题性悖论的凸现。阿瑞听了后应到: “来这里的都是无罪的。”于是乎,主题性悖论在不经意间被揭示出来,此时观者并未注意。影片的高明便是倒置了因果关系,将结论首先提了出来,而后慢慢交待 前提,使观者随着影片向纵深发展不断体验到光亮,这股光亮最终清晰的回照出主题的伟大预言性,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悖论,但极大地拓展了影片的鉴赏空间。 不过,观者此刻的重建假设便搁浅在了“不是安迪,谁是凶手”的问题上。我自然而然便联想到了《夜半歌声》中的一段镜头:男主人公宋丹平在房间内阅读信件有 人敲门,开门,门又关了起来,失火了,这一过程一共出现了三次,而前两次也激起了观者无法得知实情的恼怒,同样,随着影片的发展,便消弭在了嗟叹声中。导 演在这里还算比较“留情”并未如《尼罗河上的惨案》那般,使观者怀疑到自己头上,也没有如《小李飞刀》、《月光宝盒》那样使人昏厥,而是在一步步扎实完善 了主题性悖论塑造的同时帮助观者达悟了。汤米的出现带来了安迪清白的“公诸于世”,从而有了“无罪的人有罪”这一悖论;影片开始也描绘了狱警长极富有冲击 快感的结束了刚入狱的小胖的狱中生活,此时,汤米也因对神的诚实而倒在典狱长踏灭的烟头旁,自然形成了“有罪的人无罪”这又一悖论,同时这一点更通过本该 绝对高义的司狱者却干着无耻的勾当,以及已经手持着文凭走向美与善的未来道路的汤米的死来强化。于是,“鲨堡”这座建筑在导演的苦心孤诣下奇妙的完成了主 题性悖论的诉说工作。就此反观越战经典片《现代启示录》,我立刻找到了相协的脉搏。所谓拯救人性却戕灭了人性(对美兵、对越南人民),而毁灭和平却成了英 雄事业,被配上勋章,导演运用主题性悖论演绎出了一部真正的启示录。这绝对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正邪”对立,而是诠释出创作者的一种思考,一种指导观者 的思考。表面上典狱长已死,正义伸张;安迪顺利大逃亡,到达了自由的海滩。但若进一步忖度,一连串的问题便浮出了美好结局的水面:新来的典狱长如何?小胖 和汤米的死是否追究?安迪式人物是否还会入狱?而最重要的是影片极力掩盖的一个大问题:安迪并未得到法定的平冤翻案,错判仍在维持,这就将影片的终极推向 了“后思索”的无止境,从而使主题性悖论得以永存。它本身就是客观存在,无论如何解读细品它,终不如植入人们心灵的历史中,去观察去体味那纯痛苦而又永灿烂的魅力。
4.辛德勒的名单(1993)
《辛德勒的名单》一片将作为电影史上永恒的光辉而存在,它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作品。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名字也将与这部影片联系在一起而永远流传下去。
《辛德勒的名单》让世界感到震惊--这部深刻揭露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恐怖罪行的电影,于1994年3月1日在德国法兰克福首映,德国总统亲自出席了影片的首映式。
《辛德勒的名单》,是我看过的最好看的二战影片之一。影片记叙二战时期一直使用黑白画面,与其说是对人类沉痛历史的哀悼,我更认为是洗去了铅华与繁琐后对历史的客观记载与人性的深刻剖析。面对黑白的画面,你会发现自己忽略了衣着,摆设之类的东西,只注意人物与情节,注意人物的每个细微的动作与表情变化,而这是导演所期望的。(很多人批评斯皮尔伯格喜欢画面胜于人物性格的塑造,你怎么看?)
有没有注意辛德勒刚出场,就是穿衣服时,他的留声机播的是《黑色星期天》,我看第二次时才留意到,心里会意一笑,不想说说明什么,只是想当时德国还没把它列为禁歌。我想一开始并没有很多人对辛德勒抱有好感,知觉得他是个好财好色的德国实业家。我并不赞同这是先抑后扬或埋下伏笔之类的说法,外国人思想没这么复杂,可以说他的确如此,一开始他只想继承家业,在战乱时期好好赚上一笔,如果说战争等灾难能激发人的潜在意识,我认为是战争使善者更善,恶者更恶,对于德军首领也一样。还记得辛德勒说,他其实也有他的难处,有一个营的军队要管。要是在平日,他会象一个正常人一样,爱开玩笑,爱喝酒,女人。
这部影片让我了解到很多纳粹统制犹太区内的情况,象没收住宅和贵重物品,给香皂进毒气室,一日屠杀(愚蠢的报复),犹太人和波兰人待遇的差别。
穿红衣的小女孩出现了两次,在一日屠杀和焚烧尸体。我认为是这个小女孩让整部影片的悲剧气氛加浓了,给人压抑与绝望之感,弱小力量在邪恶大手下倒下,不能幸免。当然,也是她让辛德勒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下定决心要拯救犹太人,以钱换人。
我非常喜欢打字机打出一个个人的名字然后读出,纸里面的是希望,外面是深渊,坦顿说的。
辛德勒践行的是人道主义,我看第一遍觉得他很伟大,那些受帮助的犹太人回报的不够多,但我渐渐觉得这是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应该做的,而每个人和民族都不应受到那样的待遇。这部片是纪念辛德勒的,感谢他为人道所做的一切,更是现代人对历史的反思。
5.拯救大兵瑞恩(1998)
曾听人说过在战争中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最内在的人性。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大难临头各自飞。想想确实是这样。习惯了和平安逸生活的人们早已经体会不到战争时期的那种恐慌和危机感,自然也不会花太多心思去探求战争状态中人性的善恶。
但是,当它赤裸裸的以一种触目惊心的直观方式呈现在你眼前的时候,我们要怎么去面对呢?
还好,斯皮尔伯格始终是一个怀着童心的老男孩,一个能拍出《E?T》这么温情的童话的人不可能对这个世界失去信心的,即使作为犹太人的他的那部惊世的《辛德勒的名单》讲的仍然是一个人的救赎,结局仍然给人以希望,即便是那个内心挣扎的纳粹军官最后还是放走了他喜欢但却极力抗拒的犹太女佣。所以,怀揣着天真的他能够还原战争的惨烈,能够刻画战争中种种人性,但他永远不会像库布里克那样对世界的刻画绝望得让你不敢直视。他始终会在激烈的焦灼和痛苦的抉择后给你以希望,让你对人生有所感激,让你对生命有所珍惜。
我不想在对开头的20分钟的震撼的诺曼底登陆的枪林弹雨做过多的描述了。大家已经做过太多的褒奖和评述,而且我知道,无论我用什么样的文字努力去还原,较之斯皮尔伯格的镜头语言来说,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我还记得米勒中尉刚到岸上时候的那一怔和那一个片刻的周围的死寂无声,摇晃的眩晕的他的眼神环顾着四周惨烈情景。已经不能用惊愕来描述了,脑海中可能是一片空白――无法接受!!前一刻的还在平静中的他们此时竟然来到了地狱!这是最让我震撼的一个场景,因为在那时我第一次把自己置身于战场上去身临其境的感觉周围的血肉横飞。开头的这场登陆戏让我想起了《盗火线》里的那场警匪对峙,同样的真实迅速把观众拉入其中的氛围。紧迫的节奏感染了所有的人。
看过本片的人可能会更多的关注那个百发百中的狙击手和他每次出击前的那个招牌性的动作:亲吻一下胸前的十字架。确实很让人神往,可这是斯氏对战争的神话描述,对战争传奇的放大,所以他最后还是没有逃脱死亡的厄运――人不可能凭一己之力来改变战争结果的。
还记得最先牺牲的那个士兵吗?为了救一个毫不相识的小女孩而中枪身亡,而在之前他丝毫都没有考虑过值不值得的问题,在他看来,这可能近乎一种本能,善意的本能,即使代价是生命。
还记得他们放走的那个德国人吗?最后反过来被他所杀时那种凄迷的眼神到底想说什么呢?这就是战争,没有所谓的仁慈吗?
恐怕人人都会在那个士兵躲在楼梯上害怕的哭泣,而他的战友已经快被敌人杀死的时候而近乎愤怒了吧!再我们眼里,他懦弱的近乎无耻,在他自己看来,他可能也会痛恨自己吧,因为直到这样的危难时刻,我们和他自己,才同时如此清晰的通彻了他的内心。
这便是战争了,有卑鄙也有崇高,有懦弱也有果敢,强烈的对比才能更深刻的彰显人性。这不禁让我们思考:我们那些平日里隐藏在安逸之下的最深层的东西,到底是怎样的呢?如果面对战争之时,会有怎么的表现呢?这是一个很让你恐惧的问题,因为有时候我会发现自己竟然会感到底气不足!
瑞恩,这个八条命换来的年轻士兵,并没有令我们感到失望。正义勇敢的他的内心也在经历着痛苦和挣扎。不单单是失去兄弟的痛苦,还有对为了救他回去而牺牲的几个士兵的愧疚和感激。他无法去扭转什么,因为大家已经为他做了能做的一切,不计任何代价。他所做的,不是立刻转移撤退以保全自己,而是留下来和这群热血男儿共同作战。这不是鲁莽,而是一种高于生命的责任。他所能做的,是在以后的任何一个时刻,都提醒自己好好的活着,活的有意义,不单为自己,还为了活在他心中的八个忠魂。这将是贯穿他一生的动力。直到他头发花白的时候,仍然会为这些动力和自己的坚持激动的热泪盈眶。
最后,当米勒中尉无力的躺在那,一枪一枪的射向敌人的坦克的时候,我从他即将熄灭的眼睛里,甚至看不到一丝的绝望。直到最后的一刻他都在坚持,这种坚持往往能创造奇迹。
轰隆震天的坦克爆炸声和上空呼啸而过的飞机,是一个昭示希望的开始。
其实奇迹不光是电影中才有的神话,就好像《肖申克的救赎》里告诉我们的一样: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了希望。能做到这一点,已经是奇迹了。
6.飞越疯人院(1975)
《飞越疯人院》一片根据坎·凯西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拍摄。影片上映后,不仅获五项奥斯卡奖和最佳男配角、最佳摄影两项奥斯卡奖提名,而且取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飞越疯人院》也是继《一夜风流》(1934)之后,又一部获五项主要奥斯卡奖的影片。
本片是美国70年代社会电影的代表作。影片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出色的表现力一举夺得了1975年第四十八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导演和最佳改编等五项大奖。影片虽然采用了好莱坞电影中经常涉及的精神病患者这一老题材,却因为其注入了新的社会意义和内涵而大获成功。影片中的精神病院实际上是美国病态压抑的工业化社会的缩影。影片具有深刻的寓意和尖锐的讽刺力。影片表面上是在叙述一个精神病院中所发生的悲剧故事,实则却展现了那种为了个性解放而孤军奋战的英雄,由于找不到正确的解放道路而最后为社会所吞噬的悲惨命运,有着浓重的悲剧色彩。
《飞越疯人院》是一部扣人心弦的作品。影片以精神病院为舞台,着重反映了一种在现代化管理的社会中,人们被紧紧束缚而动弹不得的恐怖景象。这种景象深深地抓住了每一位观众的心,使人感受到一种深切的恐怖。主人公麦克默菲的对自由的追求和最终的悲惨遭遇深深地体现了在这个社会中人们所受的压抑和悲剧命运,使影片具有了一种感人至深的效果。影片的结尾是全片的点睛之作,充满了使人毛骨悚然的恐怖气氛,却也是最为感人的一个段落。在昏黄的光线下,“酋长”来到麦克默菲的床边,呼唤着他,而麦克默菲却只能报之以白痴的喃喃自语。“酋长”一边说着“我会把你带出去”,一边用枕头闷死了他。这一场景令人不禁潸然泪下,同时更令人感到了一种深重的难以名状的压抑。“酋长”逃出令人窒息的精神病院,也正象征着人性的回归。导演以一个印第安人角色来完成这一行动,也正喻示着人只有回到大自然中才能得以真正的自由。可以说,这部影片是对压抑人性的现代工业化社会的重重一击。
《飞越疯人院》乃是本人所看最好的电影。以商业片而言,中心主题表面上对疯人院制度的控诉,是大众所能理解与接受的,而剧情中的欢笑、愤怒等,更是可以吸引住观众至结尾。
就哲学片而言,它更是深刻的反映了人类社会制度、公理、法规的缺陷。她让我沉思:到底什么为“疯”?个别的人的个性行为如果超越社会所能接受就是疯?就如我们有时候会不自觉的抓后脑勺,但当一个人经常抓,他就被定义为疯。凭什么人类能如此“五十步笑百步”地对他人进行裁判?所谓社会共识、社会公理、社会秩序,是不是应该从这片中得到反思?
所谓“疯人”,乃是天生;西方有谓“天赋人权”,然而掌权人甚至社会中大部分所谓“正常人”却以“公理”为由去扼杀一切小群体,或者美其名曰地说:纠正。人类何时起权力竟然大至觉得自己应该改变一个天生应该与他平等的人的行为呢?
就如那个人神共愤的护士长,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有人都在做这种恶心的事情:种族、样貌、智力、健康、财富、性格、性别等等各种与自己相异而进行的歧视、指责、教育。达尔文进化论最可怕的一个观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导致人文主义爆发,至今,或后,将人类自我认同无限且扭曲的放大。病态的社会行为在人类群体的变化中变得更加自大、自私。
至现时为止,人类还没有找到“人生意义”的答案,一切的所有都只会在个体的消亡后化为青烟(以个人角度看)。短短100年的生命,为何人类却要如此地对待同类,对待大自然?为何要同化异类?为何非得把统一他人看作自己征服欲望的唯一途径?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懂得欣赏一切得偶然,一切的“错误”呢?我们甚至可以对着宋朝遗留下来的一扇城门上那斑驳的历史痕迹而感叹其底蕴之美丽,会感叹依附于乡村中那小木屋上青苔点缀之美。
只有一种颜色永远不会成为不朽名画,只有一个音符永远不会成为绝代名曲……世界需要的是每个灵魂都得到自己价值观上的快乐……。但是什么又叫自己价值观上的快乐?人从生下来的当初就在被灌输某种观点,被同化。所以才有了“教育”一词。自己价值上的快乐就那么纯净么?
为了自由,我们踏血而来,我们又踏血而去,但请来者们记着我们一直追求的信念——不管结局圆满或者悲壮,人真正的追求过人最本质的东西也是在制度化社会中最难达到的东西——自由,那么你就为人了。
7.与狼共舞(1989)
西部片曾经在好莱坞甚至世界电影史上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以金戈铁马的豪情和气吞山河的魄力贯穿在美国的电影发展史上,重现了一段又一段的辉煌历史和篇章,产生了一代又一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但在80年代后,新好莱坞时代似乎不再青睐西部片,而城市警匪片、太空科幻片等新的类型片,则接过了西部片的题材与手法,争取了年轻一代的观众。
1990年,勇敢的探索者凯文·科斯特纳首次执导并主演的《与狼共舞》在西部片逐步走向衰落的时候取得了辉煌的成功,横扫当年奥斯卡,震惊世界影坛。它不但重新唤起了人们对西部英雄的缅怀和关注,更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和视点,把旧西部电影中被忽略和丑化的印第安部族作为主要角色,重现了他们不为人知的真实面貌和真挚情感。
影片在银幕上第一次完整地再现了一个世纪前印第安人质朴纯真的生活,对美国政府犯下的灭绝种族、毁灭印第安文化的罪恶进行了大胆的揭露,对好莱坞西部片的叙事主题进行了革命性的冲击,科斯特纳抛弃了西部片的怀旧色彩,全片张扬着一种全新的自我意识,使西部片在好莱坞重振雄风。
在接近4个小时的激情演绎中,凯文·科斯特纳表现出令人敬佩的专业操守和专业水准,他不但在影片的取材上大胆颠覆以往白人至上的西部电影传统,更通过写实主义的手法彻底打破了种族界限,以平等的角度对少数民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评价,对淳良质朴、勤劳勇敢等传统美德进行了赞美,并对和平共处、友爱互助等民族相处之道给予了肯定和支持,使充满浪漫主义的跨种族爱情故事感人肺腑、意义深远。影片中甚至对西部开拓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提出了疑问,对野蛮的战争和争斗进行了控诉。《与狼共舞》所表现出来的进步思想和深刻内涵不但得到主流社会的高度评价,在少数部族中,尤其是印第安土著中引起的反应更是空前激烈,凯文·科斯特纳也因而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敬。
㈡ 你最爱的一部哲学电影是哪部里面有哪些观点影响了深刻影响了你
肖申克的救赎》
毫无疑问的是一部好片子,没有动作,没有特技,甚至没有美人,却依然能深深打动每一位看客,并且历经十几年却魅力不减。
在网上看到有人说它反映出了“人性之韧”。确实,用一把小榔头,近20年的时间,在人身控制极为严格的法西斯式监狱,挖出了一条逃生的小隧道(或许叫敲凿出了一条小隧道更合适,那个榔头实在太小了)。这难道不是体现了人的韧劲吗?
㈢ 有什么关于哲学的电影
有一部关于哲学的电影,叫做《造物弄人》。
《造物弄人》是2009年上映的一部英国传记类影片,由乔恩·阿米尔执导,保罗·贝坦尼、詹妮弗·康纳利主演。该片讲述了达尔文通过游历和实验对上帝是否存在产生了怀疑。在爱女的夭折后,他的健康状况持续恶化,为了追求真理撰写《物种起源》的故事。
剧情简介:
查尔斯·达尔文(保罗·贝坦尼饰)和妻儿一起生活在乡间庄园中。早年的游历经历和不断的实验让达尔文逐渐开始对上帝是否存在产生了怀疑。
深爱着的妻子艾玛(詹妮弗·康纳利饰)笃信宗教,这令达尔文左右为难。爱女的夭折使得达尔文陷入到彻底的悲伤之中无法自拔,而健康状况的持续恶化也让他倍感压力。达尔文必须在信仰与科学,真爱和理智中进行选择。为了坚持真理,他开始撰写《物种起源》。
(3)哲学电影世界扩展阅读:
主要角色介绍
1、查尔斯·达尔文
演员保罗·贝坦尼达尔文拥有典型的基督教式家庭。经过自己的反复实验,还有爱女的病逝,达尔文渐渐明白上帝并不存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抛开妻子朋友们的反对,终于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
2、艾玛·达尔文
艾玛是传统的基督徒,相夫教子,性格倔强。得知丈夫对上帝产生怀疑,她感觉匪夷所思,并且认为丈夫必定会以失败告终。在爱女病逝之后,与丈夫做了有效沟通,并且冰释前嫌,与查尔斯相爱到老。
3、约瑟夫 胡克
约瑟夫支持达尔文写作《物种起源》。他认为达尔文将改变世界,当达尔文超负荷脑力劳动,身体变得极差之时,强行要求其接受水疗,并帮助达尔文恢复健康。
4、安妮·达尔文
达尔文的大女儿,遗传了妈妈的倔强和爸爸的好奇心强。聪明的安妮懂得和爸爸分享新知。意外感染风寒,传统的氯化汞使她的病丝毫没有起色,只得接受水疗,由于当时的医疗技术有限,安妮最终的年龄定格为9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造物弄人
㈣ 推荐几部有很深哲学意义的电影.
最有名的叫《第七封印》——————哲理
伯格曼以十四世纪中叶,一场在欧洲延续百年之久的痢疾黑死病为背景,将死亡拟人化成死神,透过死神追逐网罗人们,让不同的人与死神相遇、或被死神追逐时,各自呈现出不同的态度。于是这些人变成为世间人的“典型”。本片获1957年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与《下水道》共获);1958年法国电影创新投票中获先锋影片大奖;1961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级带(最佳外国影片)奖。英格玛·伯格曼,自50年代登上影坛以来,以简约的影像风格、沉郁的理性精神和对生与死、灵与肉、精神与存在等一系列问题的探索,成为世界影坛上为数不多的将电影纳入严肃哲学话题的人物之一。伯格曼所奠定的瑞典电影的理性精神和60年代瑞典新电影的写实风格殊途同归,并且极大影响了法国新浪潮电影。
其次,看看希区柯克的电影也都是很有哲理的
㈤ 大家能帮我介绍些和哲学有关的电影吗谢谢
《坍塌的偶像》以一个小孩角度触及的带有哲学思辨的电影
《罗生门》对人性的反思哲学大作
《蓝》、《白》、《红》最经典的人性哲学三部曲
《蝴蝶效应》物理的哲学,比较商业
《春去冬来》、《空房间》金基得的哲学世界
《小武》、《站台》、《任逍遥》贾樟柯的人生哲学三部曲
《布拉格之恋》《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电影版
《苦月亮》对性的思辨
《所多玛120天》最恶心变态的哲学。
㈥ 你认为有哪些关于哲学探讨的电影值得一看
很多的人都在探讨到底什么才是哲学,每个人对哲学的看法意见都是不一样的。有作者写过关于哲学的书籍,也有导演拍过关于哲学的电影
一,有哪些关于哲学探讨的电影值得一看
关于哲学的电影还是有很多的下面给大家推荐几部值得一看的电影比如《楚门的世界》,《搏击俱乐部》这两部电影大家可以去看一下。
㈦ 王家卫的电影哲学是什么
知名的中国导演有很多,但是能让之为天才导演,能让同行导演都称赞有加的只有一人,那就是王家卫。王家卫的电影充斥着晦涩、隐喻和高深莫测,看似用简单的故事线,却诉说着极其深刻的道理,他的电影能让人又爱又恨。
王家卫擅长制造虚无的电影世界虽然说王家卫导演的电影每一部都有不同的故事和背景,但是他制造的电影构造却都是拥有同一个特点,那就是虚无的世界。王家卫擅长用独树一帜的电影镜头来刻画出一种虚无的高深莫测感,但是如果细看,又能够感受到电影当中想要表达的晦涩、隐喻的道理。所以王家卫的电影总是让人又爱又恨,感觉自己看懂了,但是又好似没有看懂,无论看多少遍王家卫的电影,心里永远都有一种被吸引的感觉,王家卫也用电影塑造出了他这种特立独行的风格。
王家卫的电影是高深的、晦涩的,但也是通俗易懂的。他的电影往往用非常隐晦和虚无的框架来构造出一个独特的世界,但是懂王家卫的人一定能够看得出他想要表达的世界,对于王家卫来说,他的电影原则就是做到极致。
㈧ 求哲学类的电影,或者佛学类的。
《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它是一部家族的家训。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作于六十九岁,全文分四个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
颇有意味的是,作者是儒学士人,后遇到一个老僧,老僧与他在禅房内,相对而坐相视对望三天三夜,而未起任何念头,老僧说他是圣人,但是他说,我没有杂念是因为他的命数已经都算定了,他回想往事:"在慈云寺遇着一位老人,相貌非凡,留着长须,潇洒出尘。这位老人用《皇极数》为我推算,对我过去的遭遇,就是连很小的事,也都推算出来了。孔先生给我推算:县考童生第十四名,府考第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等到第二年去考试,三处的名次完全相符。孔先生再给我卜终身吉凶,说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廪生,某年当贡生,贡后某年当选为四川的县长,在任三年半就应该告退回乡,在五十三岁八月十四巳丑时,寿终在家里,可惜没有儿子。我把他的话,详细地记录下来。"
老僧听后笑着说,我以为你是圣人,原来你也是俗人一个!
之后老僧告诉他一个办法,就是通过善恶薄来更改命运。
........
他然后开始发愿,第一个愿,他通过善恶薄来更改,每天做善事,但是如果做了恶事,就会抵消他的善事!
他的第一个愿大概花了十几年,这中间,算定的考学名次什么的,都改了!
.......
第二个愿花了他三年多,.....
他的命数都便改变了!
其实说实话,我写的比较乱,但是这个片子真的是很不错的!
人生的很多事情很奇妙,有宗教佛学的,也有很多看不懂的哲理在里面!
所以你看看吧!也不枉我花了这么多篇幅!
㈨ 求经典哲理影片大全名单
《人工智能》非常精彩,哲理性也非常强,看了让人流泪。
《海上钢琴师》,传奇色彩太浓了,但是绝对是一部让人感动的电影。
《美丽人生》感动的故事
《肖申克的救赎》一个关于自由的故事
还有:1.《阿甘正传》
Forrest Gump 课题;执着
每次想起阿甘在美国东西海岸之间的奔跑,心里都会止不住的伤感,还有振奋.你会相信一个智障儿的成功吗?你会相信这世上得到最多的人正是那些不记得失的人吗?阿甘不懂得他不能总跟着一个女人,并帮她打架,也不懂得一个成年人不应该总把妈妈的话挂在嘴边。阿甘什么都不知道,他只是凭着直觉在路上不停的奔跑,并且最终执着地跑到了终点。另外,《阿甘正传》还会教你一个男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困境中的幽默感。
2.《美国往事》
Once upon a time America 课题;人生
《美国往事》包含了一个男人在这个世界上所能遇到的一切:友情,爱情,幻想,责任,冲突。它更像是一场让人不愿醒来 的梦,当“面条”躺在床上,在温暖的灯光和迷离的电话铃声中追忆那些逝去的岁月时,这场梦便开始了。直到最后,“面条”终于露出了笑容,我们才回到自己的人生,去继续那些不尽的故事。印象中只有毛躁的少年,头看一个美丽的女孩儿跳舞,只有一个负罪的兄弟,每天早早地上床睡觉;只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面对背叛的友谊,语调平和,不动声色。《美国往事》带你做了一个三小时四十五分钟的梦。人生如梦,这也许是唯一的感受。
3.《罗马假日》
Roman Holiday 课题;爱情
也许《罗马假日》有点儿瞎浪漫的嫌疑,但奥黛丽.赫本的出现使它真的成了一部童话。她就像是游历人间的天使,美丽得清纯脱俗。当记者吻过被雨淋湿的公主,然后看着她慢慢地走向自己官邸。那一刻,你是否会在心里默默的说:“别走”!在罗马的宫殿里,两人站的那样近,也离的那么远。乔只能说:“你的朋友绝不会让你失望”。而公主也只有这样回答:“罗马,当然是罗马”!在人的一生里,即使有这样一刻心灵的相约也会少却很多遗憾!
4.《勇敢的心》
Brave heart 课题:勇气
也许英雄并不是无所不能的神明,但英雄一定是无所畏惧的勇士。当你面对卑鄙委琐的笑脸当你站在霓虹灯闪烁的街头,你是否会想起那个让你汗颜的华莱士,这时你收起脸上惯带的笑容,默默的向梅尔.吉普森致敬。从来没有这么庄重。因为他让我们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英雄。”Freedom!” ,华莱士临死之的一声呐喊,把你的血也点燃了!
5《辛德勒的名单》
Schindlers list 课题:责任
责任,就是未必做的到但必须去做的事,对于辛德勒来说,救助落难的犹太人是当时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责任。而把那段历史搬上银幕,则是斯皮尔伯格作为一个犹太艺术家的责任。《辛德勒的名单》包含着对受难者的祭奠,对拯救者的敬意,和对光明一定会到来的信念。在影片放映的遗篇赞誉声中,斯皮尔伯格平静地把影片的全部收益捐助给了美国的纳粹大屠杀纪念馆。
6.《肖申克的救赎》
The Shawshank Redempion 课程:信念
“有一种鸟儿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一片羽毛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一个人能够在十五年痛苦的牢狱生活里,不放弃对自由的向往,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力量?所以,他成功了成功的夺回了自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样一句话:体制化是这样一种东西,一开始你排斥它,后来你习惯它,直到最后你离不开它。想想看,我们的身体已经有多大一部分被体制化了?
7《爱国者》
The patriot 课题:家 ,国
爸爸把已经牺牲的儿子的小铁兵玩具铸成了铁球,用他来射杀敌人; 他举着打满补丁的美国旗重回战斗队伍; 他在战场上单枪匹马,浴血奋战,却因为大儿子的阵亡而泪流满面,无心恋战. 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身临其境的去体会这种感情,可是我确实被打动了. 没有一种男人比为幸福而战的男人更英勇, 没有一种男人比保护家人的男人更温柔. 我相信再怎么坚强的人,心里都会有最最柔软和温情的地方, 那个地方只有最爱最爱的人才可以住在里面。
8《E.T外星人》
E.T 课题:童心
如果看《E.T》时你流泪了,那么不管你有多大年纪,你都不要惭愧。实际上,能够和孩子们一起为E.T的遭遇而悲喜,是一件多么让人庆幸的事,这代表着我们还有一点童心未曾泯灭,代表着我们有一些梦想海鸥藏在心底。当长着一双孩子眼睛的E.T用超能力让孩子们的自行车飞上夜空穿过那轮明月的时候,你是否感到了震撼?是否对自己一些已经习惯的东西产生了怀疑?
9《现代启示录》
Apocalypse Now Rex 课题:痛苦
战争是一种秩序的破坏,世界上最可悲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战争。而最痛苦的战争电影莫过于《现代启示录》。它是说人性的倒退,秩序的破坏。但文明的进程没有人能够阻挡。
10《火的战车》
Chariots of Fire 课题:励志
影片开始,就是热情高昂的配乐响起,满动作拍摄一群运动员在海边的沙滩上奔跑,白色的运动衣裤,满身的泥浆,脸上带着幸福的微笑。奔跑,奔跑,是如此的畅快淋漓,如此的富有激情,如此的充满力量。一部讲述信仰、追求、奋斗的影片,没有普通商业片的成功因素,却有着火一般的信念和奔跑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