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亚洲有哪些分量重的电影节
在2019亚洲电影展中,“亚洲经典”单元一定备受影迷瞩目。
顾名思义,“亚洲经典”单元当然都是亚洲影史上的不朽之作。但本单元不仅挑选了《红高粱》、《那人那山那狗》、《切腹》、《小鞋子》等曾斩获国际大奖的代表性亚洲电影,还包括具有极高史学价值的奇幻片鼻祖《盘丝洞》,以及在表现手法上有突破意义的《雅马哈鱼档》等经典作品。
先跟大家聊聊《盘丝洞》和《雅马哈鱼档》这两部作品。
1927年2月2日在上海中央大戏院上映的《盘丝洞》,是中国现存第一部“神怪片”。 “神怪片”源于中国神魔小说,《西游记》、《聊斋志异》所衍生的电影都属于这个范畴。《盘丝洞》对原著故事的还原非常大胆,妖精们造型前卫而新潮。影片在上映之初曾“实创中国影片在上海开映之新纪录”,造就万人空巷的传奇。不过,《盘丝洞》的价值还不止在于“神怪片”——中国1920年代电影作品存世极少,《盘丝洞》便是其一,这部影片曾在国内失传80余年,2013年拷贝才在挪威国家图书馆被发现。
1984年上映的《雅马哈鱼档》在当时也是一部轰动之作。这部电影所表现的内容非常具有现实意义,一是广州的风土人情,二是改革开放后的个体户生活。导演张良将故事片的戏剧性融入进了纪录片的拍摄手法,运用了大量的偷拍、跟拍,在片中可以看到很多长镜头。《雅马哈鱼档》还有一个在现在看来都不常见的创举,那就是选用非职业演员。饰演“海仔”的是真正的个体户黎志强,“珠珠”的饰演者则是商场售货员杨丽仪。通过本片,既可以了解到改革开放初期个体户的故事,又可以欣赏到广州的“市井风情画”。
另外四部电影《红高粱》、《那人那山那狗》、《切腹》和《小鞋子》,都是在国际上享有美誉的亚洲电影,想必影迷们一定如数家珍。
1987年上映的《红高粱》,改编自莫言同名小说,是第一部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的亚洲电影,也是第五代导演张艺谋的代表作。《红高粱》与1980年代的“寻根文学”关系紧密,拍摄的故事扎根于乡土中国,表现出了人、民族、乃至整个中国土地的蓬勃生命力。张艺谋沉稳刚健的叙事风格,顾长卫敏锐大胆的色彩运用,巩俐和姜文的出色演技,使本片足以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
1999年上映的《那人那山那狗》也是一部在国际上斩获不少奖项的影片。影片讲的是一对乡间邮递员父子之间的故事,父亲带着第一天接班当乡邮员的儿子走邮路,二人的心结在路途中慢慢打开。这部影片从内容到形式都很有中国传统美学色彩,含蓄内敛,崇尚自然。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样,片中没有通过过多言语来表达感情,父子之情尽在不言之中;叙事也如行云流水一般,毫无刻意用力之处,却足以感动人心。湖南绥宁的自然景观,与这种表达叙事风格相得益彰,给了影片山水画般的清新影像风格。
《切腹》于1962年在日本上映,次年入围了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终导演小林正树拿下了评审团特别奖。这部57年前的电影,在豆瓣评分高达9.2,被1万多人标记过,足见在影迷心目中的地位。《切腹》以武士阶层为主人公,讲述了两个严格平行对应的切腹故事,画面明朗,叙事凛冽,颇具极简主义风格。这部电影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在张艺谋的武侠电影《英雄》中,也能看到本片的影子。它的意义不仅在于电影领域,对于想了解武士道精神及日本美学的观众,同样是不二之选。
1993年的《西便制》也是一部大师之作,导演林权泽被视为韩国电影界教父级人物,曾把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入围了个遍。《西便制》如同一首民间艺术的挽歌,在一个父亲和一对儿女的悲剧故事里,表现出了现代化进程中,传统艺术无处安放的境遇。现代与传统的冲突在影片的表达形式上也有所体现——用倒叙、插叙来打破传统叙事结构,镜头语言中充满了对传统消亡的隐喻。这部电影是韩国电影复兴的奠基石,它在当年激发了外国影片占领韩国市场的环境中,韩国人的民族自尊心。本片最初只在首尔的三家影院上映,最终却破了票房纪录,令韩国进入了百万票房时代。
《小鞋子》是部曾感动全球观众的伊朗电影,1998年它不仅在美国创下伊朗电影票房纪录,还入围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影片以一双鞋为线索,讲述了一对穷苦兄妹的感人故事,充满现实主义人文关怀,被影评人评为“近乎完美的儿童电影”,“洋溢着单纯的善良和纯洁”,它还影响了包括新加坡导演梁智强在内的许多电影人的创作。在伊朗,导演马基德·马基迪既是票房的保障,又是影片水准的保障,他的作品兼具可看性和艺术性。展映期间,马基德·马基迪将携《小鞋子》亲临北京,参加活动。
说了这么多,你该知道“亚洲经典”单元有多经典了吧?作为影迷的你,赶快挑选自己心水的电影,来2019亚洲电影展“一饱眼福”吧。
2. 北影节电影票再遭爆炒,为何影迷会为之“疯狂”
北影节的影迷们之所以如此疯狂,主要是因为以下三方面原因:1、北影节的作品有门槛;2、北影节的作品都未上映;3、北影节能够看到明星。
最后,北影节之所以能够吸引到这么多观众,其实也是因为北影节可以看到明星,热爱电影的影迷,可以在北影节看到自己喜欢很多年的演员,甚至有机会跟演员和导演探讨剧情,提出你的疑问是可以得到解答的,这对于很多影迷来说是最具有吸引力的,所以大家争着要去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3. 中国五大电影节
金鸡百花电影节
长春国际电影节
上海国际电影节
北京国际电影节
四大电影节
4. 中国最权威电影节有哪些
华表奖,金鸡百花奖,金像奖,金马奖,上海电影节,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白玉兰奖,华鼎奖
5. 北京国际电影节是a类电影节吗
是的,北京国际电影节是中国继上海国际电影节之后的第二个获得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认可(FIAPF)的国际A类电影节。
北京国际电影节创立于2011年4月,由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管理局和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承办,以“融汇国内国际电影资源,搭建展示交流交易平台”为主旨,以“国际性、专业性、创新性和高端化、市场化”为定位,每年举办一届。
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于2022年8月13日至20日举办。电影节以“同心·笃行”为主题,包括“天坛奖”评奖、北京展映、电影嘉年华等九大板块。
今年“注目未来”单元有来自全球13个国家推送的15部影片(《纽约真人类》《阿祖罗》《天竺葵》《女孩不哭》《我们是大人》《故乡异客》《宇宙探索编辑部》《灵魂观测器》《泳池边的奥利韦里奥》《铜管乐团的故事》《疑云之上》《铁锈》《未来的模样》《三次为定》)参选,其中14部影片参与展映。
6. 中国一共有几个电影节
中国一共有十个电影节。
1、中国电影华表奖
中国电影华表奖简称华表奖,也称政府优秀影片奖,创办于1994年,由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办,是中国(内地)电影界的政府奖,体现党和国家对电影事业的热情鼓励和大力扶持 。
与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并称中国电影三大奖 。
2、中国电影金鸡奖
中国电影金鸡奖于1981年创办,是中国大陆电影界权威、专业的电影奖,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和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因当年属中国农历鸡年,故取名中国电影金鸡奖。
金鸡奖评奖委员会是由中国最具权威的导演艺术家、表演艺术家、电影剧作家、摄影家、音乐家、美术家,以及电影理论家、教育家、事业家共同组成,因此又被称为“专家奖”。
3、大众电影百花奖
大众电影百花奖创办于1962年,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和中国文联联合主办。百花奖代表观众对电影的看法和评价,并由观众投票产生奖项,因此又被称为“观众奖”。
百花奖之所以用“百花”命名是为了体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奖杯为铜质镀金花神。百花奖也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和最有群众基础的电影大奖。
4、中国台湾电影金马奖
中国台湾电影金马奖是中国台湾地区的电影奖项,在华语圈中它历史最为悠久。由于早期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并未设置类似音像制品竞赛奖励,金马奖成为华人区最受注目的电影盛会之一。
5、中国香港电影金像奖
香港电影金像奖于1982年开始举行,并于1993年12月正式注册成为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有限公司。香港电影金像奖是从《电影双周刊》每年邀请影评人评选十大电影的扩大和延续。
此奖项每年评选一次,旨在通过评选与颁奖形式,对表现优异的电影工作者加以表扬。
它是目前香港最具代表性、最具权威性的电影颁奖礼活动。香港金像奖也是香港电影人心中的“奥斯卡”,是香港最具权威性的电影活动。
6、上海国际电影节
上海国际电影节是中国第一个获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认可的全球15个国际A类电影节之一 。1993年首次举办;1994年,获得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承认。
7、北京国际电影节
北京国际电影节前身为北京国际电影季,创办于2011年,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具有国际性、专业性、创新性、开放性和高端化、市场化的大型电影主题活动。
旨在融汇国内国际电影资源,搭建展示交流交易平台,将成为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的重点文化活动,打造东方影视之都的核心活动。
2012年2月,北京国际电影季更名为北京国际电影节,每年举办一届并设立评奖单元,但由于准备不够充分直到2013年才进行奖项评选,自此,主竞赛单元天坛奖正式设立。
8、中国长春电影节
中国长春电影节是1992年经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同意正式创办,国际制片人协会承认的,具有国际性质的电影赛事,是中国第一个以城市命名的国家级电影节 。
中国长春电影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吉林省人民政府、长春市人民政府主办;长春市人民政府、广播电影电视部电影事业管理局、吉林省文化厅、中国电影发行放映输出输入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和长春电影制片厂联合承办。
9、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是由《南方都市报》于2000年发起并主办的传媒评选的电影奖项,该奖联合中国多家有影响力的媒体,是国内唯一将内地、香港、台湾三地公映的华语片进行共同评选的电影奖。
该奖由来自两岸三地的知名电影文化工作者共同参与评审,是为了表彰在电影艺术上勇于创新,在表现人性上深度发掘的作品及其创作人员。
10、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是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 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报社、 中国教育电视台、 北京电视台 、北京广播电视台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一项文化活动。
7. 世界各大电影节的区别
唔,说说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比较大型的有法国戛纳,主要侧重艺术类的影片或者特别出位的片子,一些刚出道的导演一般喜欢把自己的一些实验作品拿来参展,借此扬名。
德国柏林电影节,喜欢把大奖发给政治性比较强的电影,好多电影那叫一个枯燥乏味,金熊还就喜欢发给那样的,而且喜欢发给拿种族blablabla说事的。
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和戛纳的风格很相似,是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电影节,值得一说的是比较青睐中国电影。
美国圣丹斯电影节:独立电影的天堂,发现小成本独立制作电影,比如当年的《阳光小美女》。
中国上海电影节:这个不多说了吧……你懂的。
暂时就想起来这么多……
8. 国内电影节都有哪些
上海国际电影节
上海国际电影节是中国国内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在中国有很高的重要性。每年6月在中国上海举行。
上海国际电影节由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及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上海文化广影视集团国际大型活动办公室承办。电影节在1993年首次举办,1994年,获得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承认。
中国长春电影节
中国长春电影节创办于1992年,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举办的具有国际性的国家级电影节。每两年举办一次。
北京国际电影节
北京国际电影节创办于2008年,其前身为北京国际电影季,是由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北京市政府主办的电影节。
2016年4月16日至4月23日,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在北京举行。
金鸡百花电影节
金鸡百花电影节创办于1992年,由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和中国电影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一年一届国际性影展。每年一届,为期4天。金鸡百花电影节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影响和规模最大,最专业,最具权威性的电影评奖活动,被外界誉为“中国奥斯卡”。同时金鸡百花电影节也是中国唯一一个国家级的电影节。
9. 如何评价北京国际电影节
北京电影节是个非~常非常年轻的电影节,事实上整个亚洲范围内的电影节起步都很晚,香港电影节创始于1977年,东京电影节创始于1985年,而上海和釜山更是九十年代才开始举办电影节...根本无法和欧洲那些历史悠久的电影节同台竞技。且不说三大,随便一个伦敦和莫斯科这样的电影节都有半个世纪以上的历史。更不要说2011年才开始举办的北影节了——事实上它好像直到前年才真的更名为电影节,之前只是个不比业内人士放映会规模大多少的“电影季”...
对于这样一个起步阶段的电影节来说,奢求巨大的影响力是不现实的,它更需要的是完善的组织协调工作,更多的商业合作成果与对电影文化的普及。从这届来看它还是挺有希望的。网络售票使它第一次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带来了大量客源;召集到了近百个国家的三百多部参展影片和较有影响力的评委;影院里终于有了像样的片单和观影小册子;据说还签下了多少亿的片约...比起往年有很大进步,明年应该也会更好吧,毕竟北京坐拥全国最大的电影资源和观影群体。
当然,就个人而言,最希望今年放映的火爆能够让商业院线看到盈利的可能,明年多提供些市内的影院而不仅仅是一个资料馆...四处奔波实在是太痛苦了,所有市内影院全都只排个速七烦不烦啊?
另外,个人最喜欢的是北电放的展望未来单元,囊括来自伊朗、爱沙尼亚、日本等十多国的新片,并且基本上每部放映后都有同主创交流的机会,多数影片都或多或少有些惊喜。
遗憾的是一部主竞赛单元都没看到(全都排的太偏了啊喂!实在懒得去五棵松和双井啊!
10. 一个40岁影评人的电影节旅程
很欣慰地,在40岁生日这天,还在军校里的Sama君特地请了一天假出来跟我聊微信,稍来生日祝福。于是,在第101篇专栏这个巧合的契机,Sama君又来客串一次。
Sama君: 生日快乐啊!师父~
我: 谢谢啊~
Sama君: 我看到师父在微信好友圈晒了一份“40好物”的清单啊!
我: 嗯呐。
Sama君: 让我惊讶的是,电影才列了六部,音乐倒是列了15样。
我: 就是。我还算是犯规了,毕竟,像我选了贝多芬弦乐四重奏全集,这样一次都要包含五、六张CD的。
Sama君: 不是还有一套漫画《艾玛》吗?(捂嘴笑)
我: 哈哈!是呀~实在割舍不下,这套漫画也是我搬来四川唯一还留到的漫画。
Sama君: 话说师父在四川生活还顺利吗?
我: 老样子,没有起色。不过还是撑著。
Sama君: 找不到工作吗?
我: 嗯,暂且每个月两千的稿费还是让一家人不愁温饱。没办法,这种生活是自己找的嘛~
Sama君: 师父加油!不过,师父阔别北京那么多年,再回去主要也是为了参加电影节吧?
我: 是的。毕业之后,九年没有回去北京了。本来有北电的同学说要临时搞个同学会,不过后来没有搞成,只有个别跟几个同学碰到面。我戏称,九年才回来一次,下次再来北京估计要2028年啦!
Sama君: 哈哈哈!不可能那么久吧~
我: 谁知道呢?
Sama君: 那么,与去年去过的上海电影节、海南岛电影节相比,北京电影节有什么不同的吗?
我: 老实说,上海电影节什么情况我现在也记不清了。海南岛比较近一些,且我参加了较多的活动(毕竟片量不多,好像不去参加活动也没啥事好干),所以印象比较深刻。但总之,相较来说,好像上海电影节还会在周间白天排片,但北京电影节基本只有电影资料馆白天也排片,其馀戏院都只有傍晚(六点)开始有排片。
Sama君: 那片量不多吗?
我: 多啊!只是合作的戏院也多,所以一下子铺开来,基本一定会有片子是冲突到,所以我感觉影迷的痛苦应该就是在取舍影片了。
Sama君: 所以基本还是排片策略的问题。
我: 是的,还有一个比较根本的心理:对于观众结构的猜想。我感觉白天不排片的策略基本就是放弃了学生族群。
Sama君: 嗯,这点好像跟台北的电影节很不一样。
我: 对,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城市幅员太大,比较没办法像西门町那样几间戏院串联,影迷要赶场就比较方便了。
Sama君: 北京或上海都没有像西门町这样几间戏院离得很近,有所谓的“电影街”这样吗?
我: 似乎是没有的。影城与影城之间都隔得满远,而一家影城可能也就释出一厅(也许最多两厅)给电影节。所以简单来说,如果要在同一个晚上看到两三部片,就只能在同一家戏院。
Sama君: 那也要刚好同一个晚上的两三部都是想看的片。
我: 没错,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我就在想,是不是排片时多数时候考虑到的是时间长度,而不是影片类型。或许同一个单元的片,可以在同一家戏院的晚上三场排,比如说,影人纪录片,可能对于这一个单元有兴趣的影迷,就能在一个晚上接连看两三部这个单元的片,而不是说同一个时间点,这个单元的片是分散在不同的戏院,这样根本就不可能看全了。
Sama君: 所以因为戏院隔得远、戏院愿意释出的厅少,就基本没有改善的可能性了?
我: 也要看电影节那里有没有觉得需要“改善”。我是有提出台北经验,说到他们现在的排片策略基本就是放弃学生族群了。我不知道北京的影迷里头是不是真的没有学生在里头,如果是这样,其实我是非常无法想像的。
Sama君: 所以也没有日场优惠这种方案?
我: 是的,没有。都说周间日场基本没有片可以看,只有资料馆有排片而已。所以按说应该还是要像台北这样,周间日场有优惠,而电影节票价本身应该也要低于一般商业片。
Sama君: 所以电影节票没有比较便宜?
我: 没有。有时候还更贵。
Sama君: 天呐!这对影迷来说真的是福音吗?
我: 也许我们很难想像。不过我后来想到的是:既然对影迷来说要赶场如此不容易,也可能就减少了可看的量,如此一来,也许就更愿意花钱去买他们可以看的那些场次。简单来说,比如我有十部片非看不可,这样可能要花600元票钱。不过,其中有五部会冲突到,必然看不到。那么我的必看清单只剩五部,预算当然也就缩到剩300元,压力相对小,也就不太会犹豫了,这300肯定要花出去的。
Sama君: 我怎么听起来感觉有点阿Q精神啊……
我: 这也是没办法中的办法。尽管我还知道有人整个电影节看到四、五十部片的(且有一个我还在台北见过;尽管我与他的品味天差地别),我也是满吃惊的,因为这意味著应该有一些片是他们没那么想看,只因为时间、地点刚好方便,为了冲“业绩”于是还是看的。这件事我去年在上海电影节就有感受到了,对于那些冲数量的影迷来说,有可能会顺便看一些本来没有预期要看的片,于是这些冷门片就能搭著热门片的势头多卖几张票。
Sama君: 所以感觉真的没有积极一点的解决方式了……
我: 不尽然。就说我主要对北京的电影院分布情况不熟,也不了解他们如何跟影城经营者沟通、合作,所以只能是想像。我是想像说排片的构思可以区域为单位,比如交通时间不超过半小时的邻近几个影城可以是一个单位。每个这类单位的排片策略可以独立,比如三四家影城,再根据那一区域的潜在观众属性(上班族多呢?还是学生多?什么行业别多些?)去配片,这些片再彼此搭配,周间日场也排,票价可以低一些,让更多学生观众参与。因为我以自己的经验分享过,在2003年的小津百年影展时,我也会因为在同一天内可以排到四到五场(有时三场)想看的片,我就会特地请假,一整天都泡在电影院。
Sama君: 所以周间日场还是有可能吸引到上班族的。
我: 是的,只要排片理想,我相信请一两天假特地去看电影的情况应该不会太难。区域排片的好处,应该可以更容易抓到目标对象。比如像在中关村那里,那么多学校,且电影学院离那里也不远,就可以在周间日场多排一些片。我印象中去那里看了三场,大概影展方也考虑过那里观众的口味吧。
Sama君: 所以师父应该没有一天内看超过一部的吧?
我: 确实没有。记得有一晚要去看《冥王星时刻》,但我记错时间了,以为是六点开演,去到了戏院才发现是八点20分。那怎么办呢?我就想说不然就看看前一场在演什么。但是,发现不是我感兴趣的片,即使我有VIP证可以免费看,我都还是不想进去看,宁可在附近瞎晃,消磨时间。不过,本来一度要放弃看《冥王星时刻》,想到还要等那么久,看完还得赶紧去赶末班地铁,实在麻烦。
Sama君: 但是师父还是看了这部片吗?
我: 是的,且非常庆幸自己留下来看了,因为它反而是我在电影节里看到最喜欢的一部。
Sama君: 哇!难得听到师父夸华语片。
我: 是啊~而它甚至还不是新片,好像去年底有小规模上映过了。
Sama君: 那师父看到梦寐以求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吗?
我: 唉说起这件事就伤心,我在第100篇专栏有讲过了,过几天有发出来我再转给你看好了,这里懒得再说了。总之,看是看了,但没看完,因为为了要赶去一场《未来的未来》主持映前,来的是这部片的制片人,他希望我能提前起码半小时跟他对一下流程,因此提前了半小时离场……
Sama君: 做映前主持有什么好玩的吗?
我: 说到这个,这次就有很深的感触。本来我觉得做映前比较难做,因为不能剧透,在不能剧透的前提下,我是没什么优势的。
Sama君: 也就是说师父无法做拿手的文本分析。
我: 是这样的,我起初就是这么想的。还记得去年在海南岛电影节做映后,当时给一位之前去武汉认识的马来西亚导演的作品做映后,经过我夹议夹叙(也就是一方面提问,一方面分析)的主持,很多观众表示有因此比较能看懂这部片。这也是我在台湾带映后的经验来的,在带高中生或小学生做映后赏析时,已经很习惯这样的模式。海南岛电影节时这种主持环节感觉也还是挺好的。所以对我来说,映前似乎不好发挥。
Sama君: 那,提前去跟制片人对流程是否真有必要?
我: 起初我也有点抗拒,毕竟我已经有把提问大纲发给他们了嘛!不过,见到面时,发现制片人斋藤优一郎人还满好的,且,在一定程度来说,我也算是有问到一些私货,这在映前主持是没有分享给观众的。
制片人斋藤优一郎和肥内老师(真容)
Sama君: 比如?我记得师父很喜欢《未来的未来》的!
我: 是。比如说那间屋子故意设计成有一些台阶,主要就是要让男孩小训可以透过爬的动作,以这个过程来象征他的成长。不过,我本来很想说,我儿子四岁时好像腿也没这么短,比较难直接想到原来有这层“锻炼”的意图。不过想一想,既然是以细田儿子为蓝图设计的人物,很可能日本人还是比较矮小,所以四岁了爬楼梯还那么吃力……
Sama君: 哈哈哈哈哈!师父这样有点人身攻击啊!
我: 我不是那个意思嘛!另外就是,除了房子之外,原来连片中想像的车站中,有一些不是现成有的新干线列车,也是找来真的列车设计师帮忙设计了现实中没有的列车。这点也满有趣的。
Sama君: 所以找来真正的设计师是为什么?
我: 为了写实。写实是这部关于家族树故事的重要维度。
Sama君: 但是片中又多是想像……
我: 是,比如像超观点问题……但这个我没有私下问制片人,毕竟是制片人,也不是导演。但我有迂回问到类似的,比如我有问说这些想像的影像的真实参照程度,但我是觉得可能这个问题有点辞不达意,总之,确实没有问到我想知道的答案。基本还是含混地说是很写实的,他就开始举一些片中呈现孩子的例子来说明这些都是透过观察细田儿子(他有被带来工作室让大家参考)得到的灵感。
Sama君: 这些也在映前主持时讲到吗?
我: 喔没有,也还是我私下问的。
Sama君: 不过,刚刚师父似乎说是“起初以为映前难做”,所以后来是改观了吗?
我: 对。按我刚刚说的之前的台湾经验或者海南岛经验,我仍相信映后对我来说是很有利的。不过在《武士马拉松》一场有点争议的主持之后,我就改观了。
Sama君: 发生什么事了吗?我没有跟到……且,我发现师父的豆瓣注销了!
我: 注销豆瓣跟这件事没有直接关系。不过,总之就是我在第一场《武士马拉松》的映后主持,因为时间掌握不当(刚好前一天我的表坏了,又不好在台上拿手机出来看时间……),使得开场时我本来让观众想想问题,但最后竟没有留下给观众Q&A的时间。
Sama君: 所以跟来宾(是导演吧?)聊得这么投缘?
我: 相反!还好那天我白天花了一整天时间准备晚上的映后,在那一场也还在戏院中再看了一遍影片(原本是看渣画质、英文字幕的试看档案),确认一些细节后才主持的。但是,导演伯纳德‧罗斯其实不太健谈,还好我准备的方向够多,所以即使他常是简答,还是没有空场太久。
结果,变成有些时候我得解释自己的提问,甚至还让批评我的观众以为我很爱这部片且是导演的粉丝。完全是误解啊!一方面我并不爱这部片,觉得后面的转折过于浮面不可信,二方面,在这部片之前,罗斯的片我只看过《永恒的爱人》而已。
Sama君: 很像师父的作风啊!从您的很多文章都以为您对某部片非常推崇。像,我之前有读了您写的《阿丽塔》,没有细想时,也觉得师父怎么突然会喜欢这类影片;但再从文字的蛛丝马迹去看,才发现您其实不爱这部片的。
我: 是的。但,这就是专业度的问题嘛!总之,之所以引起那一场观众的反弹,主要就是……刚看完影片的观众总有很多话要说的。于是,隔天,还是主持《武士马拉松》第二场,我就特别交代工作人员要提醒我时间,起码要留一半时间给观众。当然,情况就如我预料的那样,一些提问也不像提问,倒像是要证明自己看到了什么东西。
Sama君: 情况有比第一场更糟吗?
我: 也不能说更糟,毕竟是观众自己提问,离场的情况有比较严重倒是真的;但这个我倒是不怎么在意的。并且我还在想,既然有一些提问其实跟我已经讲过的还重叠到,那还不如以后干脆全部时间都留给观众好了。
Sama君: 那么,罗斯导演这么不健谈,是不是也不好主持?
我: 当然会有点吃力。不过,我后来倒很能理解这种情况,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一种专业。特别是当我自己在写分场大纲时深有体会,当我把元素依序排好之后,其实场与场之间,场本身,都已经被赋予足够的意义了。事实上,要是我,大概也只能讲出很简明的答覆,毕竟,我要讲的话都在作品中了嘛!因此,我后来能理解,当我试图要跟罗斯探讨片中突然出现的一头黑熊的隐喻,他的回答是“一头熊就是一头熊”,我想,当场应该就 搞笑 了吧~
Sama君: 立马被当作电影大外行吧?哈!
我: 是。
Sama君: 好在“肥内老师”应该还是有点知名度吧?
我: 错了!几乎完全没有。我等一下转一下微博上一则批评我的博文你就知道了。
Sama君: 所以师父因此觉得映后反而比映前难主持了?
我: 可以这么说哈!不过,不跌一次不长一智,下次我大概知道要怎么应付这种场面了。
Sama君: 抱歉在师父生日这天让您回想起不太愉快的场景。
我: 哈哈别这么说,再说,这篇记录刊登的时候,都不知道生日过多久了呐!
Sama君: 总之,祝师父一切顺心啊!
我: 好的,你也是。
更多专栏
我被这部日本电影,深深折服!
大师布努埃尔的故事,竟然被拍成了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