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电影为什么被称为"第七艺术"
电影从产生至今,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有人称之为“第七艺术” ,即文学、戏剧、音乐、雕塑、绘画、建筑之后的第七艺术
《第七艺术的诞生》(Manifeste des 7 arts)是意大利影评人、电影理论先驱卡努杜于1911年10月25日发表的一篇著名理论文章,原题为“La Naissance d'un sixième art - Essai sur le cinématographe”(第六艺术的诞生),后卡努杜将其更改为第七艺术。这篇文章是电影理论史的开篇之作,从此“第七艺术”这个概念被广泛应用,泛指电影艺术。
卡努杜在文章中首次提出“电影是一门艺术”的理论主张,他用“第七艺术”命名初生的电影,与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歌和舞蹈相提并论,同时论述了各门艺术的地位:建筑和音乐是主要的艺术,绘画和雕塑是对建筑的补充,诗歌和舞蹈融于音乐,电影则是这些艺术的综合。作为艺术形态,电影也是静态艺术和动态艺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造型艺术和节奏艺术的综合。这一“宣言”是把初生的电影引入艺术殿堂的最早的理论论述。
⑵ 大卫·波德维尔的著作年表
· 《电影诗学》Bordwell,David(2007).PoeticsofCinema.Routledge,October2007
· 《好莱坞的叙述方式:当代电影中的故事及其风格》Bordwell,David(2006).
TheWayHollywoodTellsIt:StoryandStyleinModernMovies.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
· 《聚光灯下:电影的场面调度》Bordwell,David(2005).FiguresTracedinLight:OnCinematicStaging.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
· 《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第七版)Bordwell,David,KristinThompson(2003).FilmArt:AnIntroction,Seventhedition,NewYork:McGraw-Hill。(第五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 《娱乐王国:香港电影的秘密》Bordwell,David(2000).PlanetHongKong:.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Press。(香港三联书店出版社出版,海南出版社引进)
· 《电影风格史》Bordwell,David(1997).OntheHistoryofFilmStyle.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Press。
· 《后理论:重建电影研究》Bordwell,DavidandCarroll,Noël(1996)Post-Theory:ReconstructingFilmStudies.Madison:UniversityofWisconsinPress。(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 《世界电影史》Bordwell,David,KristinThompson(1994(2002)).FilmHistory:AnIntroction.NewYork:McGraw-Hi。(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 《爱森斯坦的电影》Bordwell,David(1993).TheCinemaofEisenstein.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Press。
· 《意义的产生:电影运作技巧》Bordwell,David(1989).MakingMeaning:.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Press。
· 《小津安二郎和电影诗意》Bordwell,David(1988).OzuandthePoeticsofCinema.Princeton:PrincetonUniversityPress。
· 《故事片的叙事》Bordwell,David(1985).NarrationintheFictionFilm.Madison:UniversityofWisconsinPress。
· 《古典好莱坞电影:1960年以前的电影风格与制片规范》Bordwell,David,(1985).TheClassicalHollywoodCinema:.NewYork:ColumbiaUniversityPress。
· 《卡尔·德莱叶的电影》Bordwell,David(1981).TheFilmsofCarl-TheodorDreyer.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
· 《法国印象派电影:文化、理论与形式》Bordwell,David(1974).FrenchImpressionistCinema:FilmCulture,FilmTheory,andFilmStyle,Reprint2002,NorthStratford,NH03590:AyersCompanyPublishers,Inc。
⑶ 电影理论的先锋理论
20年代欧洲最重要的电影理论是法国和德国的先锋派鼓吹的纯电影理论。在此之前,虽然也出现过象R.卡努多的《第七艺术的美学》之类的文章,鼓吹电影艺术家是“光的画家”,但也只是模糊地意识到应该把电影视为某种独立的艺术,而未能明确地阐明电影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艺术。法国和德国的一批电影先锋派人士,特别是其中的一些代表人物如L.德吕克、 G.杜拉克、 J.爱浦斯坦、H.里希特等,都已不再停留在某种口号上,而是对电影的独立美学价值和艺术可能性作了明确、具体的论述。德吕克的《上镜头性》(1919)、爱浦斯坦的《从埃特纳山上看电影》(1927)等书,均在电影理论史上有一席地位。
先锋派的电影理论主要是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在电影问题上的反映,具有如下特点:
(1)反对叙事在反对舞台化反对文学性的口号下,把情节纠葛和性格刻画列为电影艺术的“敌对元素”,要求以抽象的图形、唯美的形式、孤立的形像和离奇的比喻,作为影片的全部内容,主张“非情节化”、“非戏剧化”。
(2)要求通过联想的绝对自由来达到“纯电影”的境界,认为电影不需要任何真实,不需要任何理性的含义,需要的只是“纯粹的运动”、“纯粹的节奏”、“纯粹的情绪”。
(3)主张把现实变成梦幻,把一个迷离恍惚的梦幻世界──“生活的梦和梦的生活”、一个充满了潜意识活动的超现实的世界,规定为电影的理想的、甚至是唯一的表现对象。认为只有在这个和“平淡庸俗的现实世界”适成对比的非理性世界里,才蕴藏着“电影诗”的源泉。
(4)主张把物放在比人更重要的地位,或至少也是平等的地位上,鼓吹“人不再是唯一重要的因素,要表现物”,因为“物和人是一样有趣的”。认为这种对物的表现应当是排斥含义,排斥逻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