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影指南 > 大上海电影观后感

大上海电影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3-01-07 14:06:32

『壹』 电影《转山》观后感作文5篇

转山-观后感

以前一直在想中国近几年背包,骑行,自驾如此风行,《摩托日记》和《荒野生存》这样的影片对中国青年的影响之深,杰克卡鲁亚克的《在路上》也正在电影化,石田裕辅《不会死》、《迟到的间隔年》、《走吧,张小砚》等书的的风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为什么中国不能有这样一部关于青春,关于梦想,关于我们岌岌可危的信仰和永远的在路上的电影。终于,这样一部影片还是登场了,根据谢旺霖所写的《转山》改编的电影,让你终于感受到了可以出走的理由,让你懂得了究竟什么样的感觉才叫活着。

1、不要等到哪天在对方的葬礼上说,当时有就好了。

影片一开始从俩个骑行者的嘴里听到这样的话,一下就戳中了我的泪点。我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女孩儿,跟很多人说过自己想这里,想那里,信誓旦旦扬言的一人旅行。但是总有各种理由为自己搪塞,母亲身体不好,自己高原反应厉害,资金不够,要考学等等,总之只要你不想做的,你总有说不完的理由让自己缓一缓等一等不着急。因此你只能成为别人绚烂生活的羡慕者,围观者,或者嗤之以鼻的轻声一笑,自欺欺人地说一句“那又怎样”。只能像影片里的哥哥一样写满了一本子的骑行日志,最终却化为了冰冷的躯体带着自己的梦坠入无尽的深渊和现实永远永远的说再见。书豪是幸运的,他有这样一个契机让迷茫的想要逃离的自己,背负着一种信念,一种责任,一种执着踏上自己从来没有想过的道路,寻找未来,认知自我。杜家毅导演说的对,这个社会的人活得并不快乐,或者说很难活得快乐。前两天还和朋友讨论,是不是因为科技发展娱乐设备的发达反而让人类的精神越来越缺乏,灵魂上的愉悦越来越少,而感官上的快乐又不足够填补内心的缺失,是不是倒退回原始单纯的自然年代,我们能更轻易的信任和开怀大笑。你不知道死亡会何时来临,你不知道自己一直坚信的事业成功家庭美满会不会有一天突然崩塌,你不知道不确认不相信的事情太多太多。那你还在等什么呢,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能记得,能拥有,能大笑,能真真正正燃放生命的日子并不多。让梦想绽放吧,哪怕像烟花一样短暂,但却是生命里最美丽的瞬间。

就像杜家毅在见面会上说的,我拍这部电影是为了等我老了能有一个吹牛逼的资本,说我年轻的时候拍了一部真诚的电影。

2、选择一种生活,并且有勇气坚持下。

记得《像鸡毛一样飞》里陈建斌最后的独白,他说:“马雅可夫斯基说人应该选择一种生活,并且有勇气坚持下。我没有他那样的勇气,但是我像他一样剃了光头,希望有一天能有他那样的勇气。”

书豪做了这样的决定,要替他哥哥骑过这段滇藏线。但是他并不是一个勇气十足的男孩儿,他像极了我们每一个人,会胆怯,会退缩,会放弃,会抓住晓川这根救命稻草穷追不舍。书豪从骑不上坡儿,甩手不干在路边怄气到拒绝别人的搭载,舍弃行囊的冲刺,我们看到了一个男孩儿的长大。他同佛教徒一起虔诚的双手合十以及叩首,那坚定的信念和笃定的眼神儿,直到最后一刻到达滇藏线的顶峰,搭起的红色经幡塔,散开漫天飞扬的经文,书豪的情绪终于得到了一个发泄点,脑海中突然回闪了曾经那个小骗子说的话:“这是你自己要走的路。”是啊,这是他自己要走的路,他走完了,他的喜悦,他体会到的我们未尝感受只能钦羡的喜悦,会随着青春的尾巴永远封存在记忆中,不会发霉和变质,不是像我一样的泡在福尔马林中的人生。

其实片中最令人感动的还是李晓川这个人物。坚持滇藏骑行的糕点师,可以让人依靠的大哥,等待梅里十三峰现身的孩子。没有这样一个人带着书豪一段路,可能书豪就无法坚持过前半程。那巨大的雪山冰淇淋最后还是眷顾了这样虔诚坚持不懈的孩子,他带着身上的七根钢钉上路,他随时能问到在路上的味道,他想活着,热烈的活着,因此他不允许自己耗费时光,浪费生命。他说:“我热爱生命,所以我必须走出。”冰淇淋打火机和雪山冰淇淋相互遥望,坚持下吧,如果有一天你厌烦了什么,那你应该感到高兴,因为至少你有一些事是在一直坚持的。

3、永远的年轻,永远的热泪盈眶。

也许这部影片从镜头语言上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恰恰是这个题材,这个故事,和拍摄这个故事的勇气,让我们感受到了不装逼的真诚的故事。影片中的所有当地群众和演员都质朴的还原了我向往中的圣殿,每每想起,都令人颤抖的热泪盈眶。

每次说上这句话的时候总是会热泪盈眶,了解我的朋友会发现我在各个场合都说这句话,你会笑我,其实我真是一个单纯的听着摇滚乐的少女。趁着年轻,做一些牛逼的事儿吧。趁着年轻,留下些珍贵的回忆吧。电影里的书豪和晓川,剧组里的杜家毅导演,生活中的广大驴友们,在我只能坐在荧幕前流泪,屏幕前咆哮时,你们真正履行了生命的承诺。很难想像当年那个《洗澡》里高唱着《我的太阳》没有水就会怯场的那个胖子,就是今天坐在这里给我们展现这样一部电影的杜家毅,这几年他减掉了将近100斤。

我周围也有很要好的朋友明年要骑车伦敦,我无数次羡慕他们的伟大壮举,他们追求的不是房子,不是车子,不是功名利禄,而是这一路上体味到的一切。而我只是一名21岁面临就业的大四学生,我的未来像一片白纸,会染上什么样的色我也不知道,我胆怯,我惧怕,我疑惑,同样我也在做着一个个美丽的梦,梦里有洁白的独角兽,独角兽身后跟着一个人,一个可以带我脱离胆怯的人。梦醒来,即便是独自一人,也可以坚强的走下。然后,在四十年后,五十年后的某一天,回想起青春尾巴上的我,我也可以对自己竖起大拇指,说一句,杨婉姝,你丫真牛逼。

突然想起了《不会死》的题记——“心随风起葬身荒野亦无悔”。

在旅行上,我可能只能成为骑行的旁观者,但是作为一个看客,我也愿真心祈祷所有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梦想执着追求者们,平安。

即使我没有出走的勇气,还好我可以有做梦的权利。

即使我最终只能走向畏惧的社会,还好我的生命里还有你们。

即使我只能看着,还好我可以看着。

我曾以为电影创造了一个个的美丽梦境让人深陷其中,而回到现实会让人更加的无助与失落,却忘记了有人活着如同电影一般美丽。

另外推荐一部很喜欢的动画电影《意外的幸运签》,它探讨着人们为什么活着。尽管世界很脏,但是永远有与这肮脏相对的圣洁的美好。这美好就像一场间隔年的旅行一样,需要你自己探索发现认知,然后你会庆幸,活着的感觉真好。

你还活着吗?

致某人,我活着。

《转山》观后感

在干了件恶心到自己的事情之后,我选择了看电影来消磨时光,避免继续恶心自己。

没有情绪看书和看电影是最近一段时间的常态,以致于想偶尔文艺也没了资本。发现大家都在谈论“转山”,于是我就看了。

可以说对西藏的向往不能简单停留在欣赏那里天堂般的美景,应该是一种纯净灵魂的情节。07年高考失败后选择了西藏散心,对那里的一呼一吸仍然记忆犹新,虽然同行者让我觉得略有不快,但是手可摘星辰的夜晚以及触手可及的云朵,彻底过滤了我绝望的思绪。所以,影片对于我而言,又多了一份悸动。

本来艺术就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暂且不评论这种意气用事登上滇藏线的骑行是否合理,但过程却是有人尝试并完成。旅途中有奸商、同行者、好人、孩子还有女人,就是一段生命的浓缩和折射。

虽然有人想讹你,但最终却没能讹成你,虽然凉了人心,但却没吃亏反倒长了见识,这样应该算是比较理想的模式,不过现实很多情况是你不仅被讹了钱财,还被卖了感情。

虽然有人带你上道,但他不一定能陪你走完你想要走的旅途,但他却带给了你走完旅途的技能和信念,这种如父如兄还带温暖人心的贵人,是前世修来的福。

影片中有很多好人,至少主人公只被骗过一次,多好的运气。但凡遇到困难总有人在最危难的时候倾情解囊伸手援助,这都是社会主义好的具体体现,有好心人收留你包吃包住(当然怎么个交易法就不深究,吃住的条件也就那样),反正藏民很淳朴,这倒的确是,只不过你不能嫌弃最原生态的藏族家庭会有汉族人无法轻易接受的味道,不能嫌弃糌粑和酥油茶也有汉族人无法轻易接受的口感(倒是制作过程挺诱人,青稞面和着牦牛奶和酥油捏捏就像饼干一样么?)

孩纸的眼神总是最澄澈的,因为他们还不懂得世俗的肮脏,觉得每个对他们微笑的人都是好人,他们将喜怒哀乐全部倾注在了眼神里。所以一个想要领悟生命意义的成年人,每每看到孩子无辜而新奇的眼神,总会思绪万千。

影片中很奇怪的穿插了一段似有似无的爱情,可以叫爱情么?一个藏族寡妇,一个台湾学生,这之间的距离至少也是个雅鲁藏布江的峡谷了吧,好在寡妇长得一张秀丽的脸蛋,加上一个令人同情的身世,在一个刚刚失恋的热血青年那里,也未尝不可产生一段情愫,只不过是一场既没烟花绚丽还比烟花短暂的邂逅,很无奈,无奈到只能把它解释为前世三百次的擦身而过。

虽有诸多遗憾,但最终还是实现了梦想到达了彼岸,见到了175毫升牛奶加225毫升奶油再加两勺糖才能搅拌出来的冰淇淋雪山,见到了其实并不巍峨却很严肃的布达拉宫,见到了真正的拉萨。

每个人或许都有个西藏梦,为了那里的美景、为了那里的风情或者为了那里的圣洁。。。总有一个是让自己牵挂一辈子的。至少我希望再一次,体验最初没能体验的西藏式生活,仰望最初没能仰望的珠峰,朝圣最初没能朝圣的心灵的纯净。

《转山》观后感

没有接触过单车的朋友或许会认为,骑车是一种体育爱好,可以强身健体,可以磨练毅力;也有人认为,骑车是一种旅行方式,可以见到许多的美景,可以吃到许多的美食;还有人认为,骑车是一种难忘的经历,可以结交朋友,走南闯北,可以体会那种征服的快感。

在看这部片子以前,你问我,为什么这么喜欢单车,为什么那么喜欢骑行?我其实还真答不上来。身边的很多朋友,甚至包括我少有的三两知己,都不理解,我对于单车和行走的痴迷和热爱,甚至可以超越自己的生命。

虽然我认为这部片子的名字和它所反映出来的内容有所出入,几处情节也颇有刻意而为的造作之感,包括演员们稍显稚嫩的演技,以及无可避免的老套的剧情。然而,这依然是一部值得到电影院去看的,值得在深夜里回味,并值得为其留下一点文字的电影。因为它是一部诚意之作,尤其是相比于现今的若干部侮辱观众智商的所谓商业大片而言。

它用最直接的手法,表达出了许多一直以来想说的,而又不曾说出的东西。正是这些东西,让我为之疯狂,痴迷与热爱;正是这些东西,让我在这个逐渐麻木的世界里,还能感受到心脏鲜活地跳动;也正是这些东西,才让我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和理由。

原谅我无法用单薄地语言来描述那样的感受,那冰封的垭口,血红的经幡,漫天飘散的彩纸,还有那终于迸发的热泪,太多的太多,或许,只有你真的开始骑行,在路上,经历过那些磨难与痛苦后,才会懂得。

在生命的长路上,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的梦想,为了追求那些梦想而不断前进的脚步,会逐步演变成为一种信仰的力量。或许在别人看来,那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而只有自己明白,这一路走来,转山转水转佛塔,不是为了旅行,也不谈不上修行,只是一种生命前行的必须!这是一段孤独到无法想象的旅程,在真正的黑暗中独自前行。

当梦想在心中生根,发芽,成长,究竟要经历多少不为人知的苦难与疼痛,梦想之花才可以怒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不是每个人都有为了追求梦想而咬牙坚持的信仰,原来,抛弃安逸之路,选择最难的道路前行,这才是信仰真正的的力量。而当我们终于冲破所有的艰难险阻,见到那怒放的花朵,刹那间,仿佛知道了永远,心灵以及灵魂的所在。而在这之后的下一瞬,是无比的悲伤。

电影《转山》观后感

主角张书豪本来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无忧无虑、青春帅气,他有梦想,也有激情,可是并不成熟且内向的他和众多莘莘学子一样,想法挺多,做法很少。

故事是因为书豪的哥哥书纬逝世而开始,书纬是一个骑行爱好者,喜欢踩着自行车四处旅游,而他最大的愿望就是骑一次川藏线,当然,到他生命结束,他也没能够实现这个愿望。当悲伤中的书豪发现了书纬写的《骑行者日志》之后,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要替哥哥完成梦想,骑行一次川藏线。这个渺小而又沉重的决定并没有得到女朋友的支持,在和女朋友分手后,他整理行装,一个人毅然决然的来到了昆明,准备完成他的拉萨之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书豪开始了他的骑行之路,一个台湾人,一辆脚踏车,一个简单的行囊,从昆明出发,不懂内地法律的他办了假身份证,被坑了几千块钱,终于踏入了藏区,一开始的沉闷也终于被沿途美不胜收的风景所掩盖,似乎终点就在前方,轻轻松松就能到达。

可是旅行也像是人生,坎坷无处不在,好在初涉骑行的他遇到了一个热爱骑行的前辈——晓川。

晓川已经骑行过三次川藏线,会说藏语,知道路该怎么走,也熟悉藏族文化,在晓川的带领下,书豪第一次喝到了酥油茶,吃到了藏族传统的糌粑,藏族人民的热情招待,藏族小孩的深深留恋,都给书豪带来了亲切的感觉,寡言少语的他也终于有了一丝丝的改变,一路上和晓川说的话也多了起来。当书豪踩不上上坡路的时候,晓川帮他推车,当书豪试图放弃骑行,对着脚踏车发脾气的时候,晓川劝他消气,鼓励他继续前行。这就像人生一样,一路上总会有那么几个难以跨过的沟坎,难以翻越的高山,而晓川就像是人生中的那些知己朋友,事业上升期的时候推自己一把,人生低谷、决定放弃的时候安慰鼓励一番。再加上藏族女子的喜欢,小孩的留恋,大爹的热情,奶奶的招呼,货车司机的跋扈,狼群的围堵,雨雪的冲洗,这简直就是一个缩小版的人生历程图。

终于,书豪坚定了前往拉萨的意念,如果说刚开始是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那么从晓川受伤离开之后,骑行川藏线已经成为了书豪对自己毅力的考验。

见到了鹰击长空的雄壮,原驰蜡象的美丽,巍峨的雪山像一个个超大号的冰激凌耸立在眼前,身体已经饱受摧残的书豪带着疲惫的身躯和不屈的意志,骑上了通往拉萨的最高山峰米拉雪山,米拉雪山海拔有五千多米高,此时书豪的内心世界肯定是不平静的,他曾经也想过放弃,如果他放弃了,没有人会笑话他,也有过路司机要开车带他上山,他拒绝了,如果他坐车去,也没有人会笑话他,正如剧中那人所说:“五千多米的地方,我坐车都喘气!”高原反应会让人难以忍受,可是书豪忍下来了。他的人生,将由自己书写,他的旅程,将由自己完成。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真的很不错,爬上山顶看山下的感觉让人心情豁然开朗,不是山下的风景秀丽,也不是山上的树木奇特,而是在登山时经历的种.种让人难以忘怀,跌倒过、爬起过、受伤过、开心过、悲伤过、痛哭过、大笑过,这样的人生才算是波澜壮阔,就像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山骑行到海拔两千多米的地方,再从两千多米的地方骑上四千多米的高山,这样的大起大落,才算是真正的跌宕起伏。

《转山》不光是诠释人生,更是鼓励人生,作为一个业余的骑行爱好者,我被书豪这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所感动,如果有机会,我也会背上行囊,踏上爱车,走上那不朽的征程。

《转山》观后感

等了好长时间,这部电影终于上映了。我迫不及待的去大上海影城观看了这部我期待已久的电影!这是一部专门为骑行者们量身打造的影片。故事主线是讲述一位骑友的弟弟为了完成他生前的愿望,独自骑行滇藏线在路上所发生的一些感人的故事!

影片一开始从俩个骑行者的嘴里听到这样的话,一下就戳中了我的泪点。我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骑友,跟很多人说过自己想去这里,想去那里,信誓旦旦扬言的一人旅行。但是总有各种理由为自己搪塞,资金不够,工作忙等等!总之只要你不想去做的,你总有说不完的理由让自己缓一缓等一等不着急。因此你只能成为别人绚烂生活的羡慕者,围观者,或者嗤之以鼻的轻声一笑,自欺欺人地说一句“那又怎样”。只能想影片里的哥哥一样写满了一本子的骑行日志,却只能化为冰冷的躯体带着自己的梦里梦境永远永远的再见。男主角张书豪是幸运的,他有这样一个契机让迷茫的想要逃离的自己,背负着一种信念,一种责任,一种执着踏上自己从来没有想过的道路,去寻找未来,去认知自我。一个人,骑车2000多公里,从丽江到拉萨,为的是替逝去的亲人实现梦想,这样简单纯洁的心性无需太过复杂的诠释。

其实片中最令人感动的还是李晓川这个人物。坚持滇藏骑行的糕点师,可以让人依靠的大哥,等待梅里十三峰现身的孩子。没有这样一个人带着张书豪一段路,可能张书豪就无法坚持过前半程。那巨大的雪山冰淇淋最后还是眷顾了这样虔诚坚持不懈的孩子,他带着身上的七根钢钉上路,他随时能问到在路上的味道,他想活着,热烈的活着,因此他不允许自己耗费时光,浪费生命。他说:“我热爱生命,所以我必须走出去。”冰淇淋打火机和雪山冰淇淋相互遥望,坚持下去吧,如果有一天你厌烦了什么,那你应该感到高兴,因为至少你有一些事是在一直坚持的。

在骑行的路上,我可能无法做到张书豪那样的壮举,但是作为一个普通骑友,我也愿真心祈祷所有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梦想执着追求者们,平安。

『贰』 飞屋环游记的观后感

一个梦想的故事,一个成长的故事,这就是飞屋环游记。下面是我收集的飞屋环游记的观后感,欢迎阅读。

飞屋环游记观后感篇1

PIXAR的动画片,总是在幽默中带着厚重感。从我最早看的玩具总动员,到海底总动员,再到汽车总动员,机器人总动员。她的电影总是能动员一大群东西,最终把我的眼泪也动员下来。

这部飞屋环游记,同样能带给我思索和感慨。在短短的96分钟里,饱满地刻画了4个人物形象。

1、查尔斯·蒙兹。

故事开始时伟大的探险家,偶像般的人物,充满了激情和爱心,还获得了无数至高的冗余。到此为止,一个人物理因非常圆满了。可是世事无常,蒙兹发现的新物种并不被权威所认同,让他名誉扫地。为了洗刷自己的耻辱,开始了南美探险之旅。在最终老卡尔发现蒙兹时,他已经是一个暮暮老人,但年轻时的耻辱仍然伴随着他。这时的他内心已经转变成一种病态。为了得到新物种,他简直不择手段,杀死不少慕名前来的探险者。更有胜者,他已不再相信人类,只与狗相伴。他与狗的关系,由最开始的友情变为后来的奴役。可见,这位探险家心理并不成熟。有时候,自己的成就往往就是一种负担。在获得成就的时候,他风光无限;在失去光环时,一个人就能很轻易的被打倒。

2、艾丽。

艾丽和卡尔一样,是个迷恋探险故事的女孩,和卡尔不期而遇。之后的一生,尽管经历了波折,但是仍然不离不弃。他们都为生活所奔波,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去仙境瀑布看一看,实现儿时的梦想。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艾丽虽然有遗憾,但是她还是幸运的,有卡尔相伴一生。其实到不到仙境瀑布,真的不重要,内心愉悦才是心灵的仙境。就如她的记录册,她的爱情带给了她一生的仙境,让她活得很快乐很充实,尽管她们没有孩子。

3、卡尔。

艾丽的爱人,带着艾丽的遗愿,带着自己的房子飞到了仙境瀑布。这样的闯劲,让我想起来姜尚七十相周、百里奚六十相秦的精神,呵呵。似乎到达仙境瀑布是他的人生目标,但是真正到达了,却觉得空虚了起来。是他的目标不伟大么?电影用一种很夸张的手法显示了到达仙境瀑布的便利——一幢飞屋用了一晚,瀑布就已近在眼前。也警示我们,实现一个客观的人生目标其实很容易,比如赚一笔钱,得到某个地位又或者报仇雪恨。伍子胥在鞭打楚平王尸体三百以泄恨,但是泄恨之后,他也坦言人生从此便失去了目标。

4、小罗。

有时候,旦夕的老人反不如新生牛犊。小罗喜欢那个新物种大鸟凯文,遇到了第二个朋友狗道道。爱因斯坦曾说过,很多优秀的品质来源于幼稚园的教育。孩子的一些善良的天性,在以后成长中,不断被客观社会的价值观所腐蚀。而小罗热爱生命的情感,不仅感染了卡尔,也让他得到生命中新的活力。

结论:对这4个人的刻画,这部动画告诉我一些道理。

人由于受到客观社会的打扰,格外需要心灵的仙境,而走向仙境的道路,则是对生命的热爱,无论以哪一种方式。

其次,不必在乎别人的眼光,坚持自己的道路。我终究应该为自己而生活,而不是为了别人而生活。为了自己而生活的人,生命之火越来越旺;反之则越来越暗淡。

最后,生命不止,关爱不止。

飞屋环游记观后感篇2

今天我在网上看了一部《飞屋环游记》的电影。

这部电影讲了一个小男孩罗素和一个老爷爷卡尔的历险故事。卡尔是个不怎麽爱说话的男孩,他总是牵着气球边走路边幻想着历险,一天他遇到了活泼可爱的女孩艾丽,两个人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后来他们结婚了,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镜头一闪他们变老了,白发苍苍的艾丽得了重病,躺在病床上交给了卡尔老爷爷一本书,书上画着一幅她一直梦想去探险的地方“仙境瀑布”,然后就死去了。

卡尔老爷爷每天孤单的守着他心爱的小屋。一天,坐在沙发上的`卡尔老爷爷听到门外有挖土机的声音,打开门一看,原来是开发商要开发房屋,准备拆他的小屋,老爷爷说:“我没有死,就别想拆我的小屋。”接着他收到了养老院的一封信,信中说要接他去养老院。过了一会儿,有人敲门,他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名叫罗素的小男孩,他说要帮助老人。老爷爷说:“我不需要帮助”,就关门了。老爷爷想了想,打开门说每晚都有一种巨鸟去偷吃他的玫瑰花,只要拍三下手就出来。小罗素听了老爷爷的话,接着就跑去找巨鸟了。十分钟以后,养老院的人来接他,老爷爷舍不得离开心爱的小屋。这时,养老院的人见烟筒里冒出好几万个气球来,把房子带上了天空。老爷爷和小屋飞起来了,房子起飞还没有多久,他又听到了敲门声,原来是小罗素站在小屋的走廊上,告诉老爷爷他找到了那只巨鸟。于是老爷爷和小罗素就踏上了去“仙境瀑布”的探险之路。

他们走啊走啊,在路上遇到了小罗素找的那只巨鸟,小罗素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凯文,和他们一起向前走。在路上,他们又遇到了一些狗,它们会说话,都是坏的,它们有一个坏主人。其中一个叫豆豆,它背叛了它的坏主人,管老爷爷叫主人,也跟着老爷爷他们一起走。走着走着,遇见了狗的坏主人,他假装是一个好人,把老爷爷带到了他的家,看到他家里有很多动物的骨架,有一个非常像凯文,这时坏主人看见凯文正在老爷爷家的房顶上,要抓住它。老爷爷就知道了他是个坏人,就赶紧逃了出去,继续走。坏主人就让他的坏狗追他们,可是只把凯文追上了,就把它关起来开飞机带走了。最后经过大家的努力终于救出了凯文。老爷爷为了保护大家放弃了拥有一辈子回忆的小屋,和小罗素、逗逗回到了城市里,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而谁也没有想到小屋正落在了艾丽梦想中的“仙境瀑布”旁……

我最喜欢电影里面的凯文,它是一只大玉鸟,羽毛又多又美丽,凯文最爱吃的和最开心的事就是吃巧克力,它还爱啄气球呢!豆豆最开心的事,就是玩气球了。

这是一部很感动的电影,卡尔老爷爷为了实现妻子的梦想,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妻子的梦想。但是,如果没有豆豆、凯文和罗素的帮助,仅依靠卡尔老爷爷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成功的。

飞屋环游记观后感篇3

8月12日,爸爸妈妈和奶奶还有姑妈,带我去郑州玩。我们先到大上海城的奥斯卡国际影城看3D电影《飞屋环游记》。

这一部片子讲述的是一个叫卡尔的老爷爷,他的妻子爱丽有一个愿望就是能住在仙境瀑布旁,可是他们还没有到仙境瀑布旁,卡尔的妻子就去世了。

有一天,政府派人来准备将他送到养老院,在那些人来之前,卡尔作出决定,带着屋子一起离开这里,前往南美,去实现妻子和他共同的梦想!五颜六色的气球拽着一整幢房子飞向了空中。飞屋在空中俯瞰大地的画面十分漂亮。不过老卡尔没想到的是,他的飞屋上搭乘了一个“偷渡客”——8岁小男孩小罗,小罗参加了野外探险者协会,为了成为高级会员,正需要集齐一枚徽章,而通过帮助老年人就可以得到这枚徽章。

卡尔想了很多种把这个讨厌的小孩从飞屋丢下去的方法。突然,飞屋飞进了一个风暴云团,艾丽的很多遗物掉下去了,卡尔手忙脚乱的保护这些东西……卡尔醒来之后,“偷渡客”小罗告诉卡尔,他的GPS可以帮助他们飞到“仙境瀑布”,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浓雾中已经接近地面的飞屋撞上巨石,房子虽然躲过一劫,但卡尔和小罗都被抛了下去。眼看飞屋就要飘走,卡尔用水管套住了它,接着飞屋拖着他一直到了悬崖才停住,卡尔这才发现,“仙境瀑布”就在眼前,从这里开始两个人开始拉着飞屋步行前进。

在丛林里,小罗找到了一个新朋友——长着长长红色的喙的一只色彩斑斓的大鸟,这只鸟真的很大,还喜欢吃巧克力,小罗给它起名叫凯文,鸟很喜欢小罗,但不太喜欢卡尔。来那个人由于到了第二个朋友,——会说话的狗“逗逗”这只狗脖子上戴着一个项圈,是那个项圈让它能够表的人类的语言的,之后他们来到一个峡谷,那里有许多只狗出场,随后爷俩被带到一个飞艇里,他们发现这个飞艇的主人居然就是探险家查尔斯·蒙兹,他的目的是抓住大鸟,证明自己。得知蒙兹为达到目的会不择手段后,爷俩抢先逃跑。在把大鸟放回家时,蒙兹赶到并带走了大鸟……然后,爷俩就和蒙兹展开了搏斗,要救出大鸟。但蒙兹从飞艇中放出飞机,干扰飞屋前行……

搏斗过后,蒙兹和飞屋都坠下云层。而爷俩和大狗在和大鸟道别后,驾驶着蒙兹的飞艇回到了城市,小罗也获得了由卡尔奖励的徽章,三“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过着幸福快乐而惬意的生活。而他们的飞屋最终随气球独自飘落在“平顶山脉”的仙境瀑布边上实现了艾丽和卡尔一生的梦想。

我觉得这部影片非常好玩,它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要放弃,要敢于和坏人做斗争,要爱护地球上的动物。这部影片除了故事生动,3D效果也特别独特,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飞屋环游记观后感篇4

星期天,我看了《飞屋环游记》这部电影,它非常让我感动……每一个细节深深的印在我的心里,每一个情节都是那么扣人心弦。

卡尔和他的妻子艾利有一个梦想,就是住到仙境瀑布去,可是直到妻子病逝,他也70岁时这个梦想一直都没有实现。后来,城市里造了高楼大厦,工人们要把卡尔的房子拆了,并把他送到敬老院去。就在这时,他遇见了一位叫罗素的小男孩,他非常开朗,只剩下帮助老人章没有,可是卡尔拒绝了他的帮助。当卡尔把气球都放出来,已经升上天空时,才发现罗素也跟了上来。

途中他们遇见了积雨云,卡尔睡着了,醒来时已经到了南美洲,卡尔想让罗素回家,却发现这就是仙境瀑布,并遇到了大鸟凯文和小狗逗逗。但是,他们看到了冒险家蒙兹,蒙兹抓住了大鸟凯文。罗素要去救凯文,抛下了卡尔,虽然卡尔住到了瀑布旁边,实现了自己和爱妻的梦想,可他并不快乐,因为,他失去了伙伴。卡尔救回罗素、凯文和逗逗,和他们过着开心的生活,罗素也得到了帮助老人章。

卡尔为了妻子这个梦想,他选择了远行,完成这个愿望。实现梦想有一点艰难,他们一开始存钱就为了那个梦想,可是生活的需要阻挡大家。停止他们前行的步伐,一次次的砸存钱罐,一次次地满了钱罐,岁月飞快地离去,艾利已经坐上了轮椅,无法开始远行的计划,留下梦想和回忆,直到艾利死去。

佚名说过:“在许愿时,必须要深信不疑。如果你不相信自己有能力让愿望成真,你的愿望就会飞走,再也看不见。但那正说明了最重要的一点。如果你所希望的是有可能实现得了的,那么你有可能会不惜一切地去实现它。最大的魔力不在于许愿,而在于去做。”每个人的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大多数人都觉得它很虚幻,将它埋在心底,连机会都不给它,这样,梦想不会开出花儿。梦想的力量无穷,它让多少人获得希望,继续奋斗,取得成功。莱特兄弟因为梦想,发明出了飞机;爱因斯坦有了梦想,创造出了电灯;司马迁靠着梦想,写出《史记》……人一定要有梦想,这样的人最有难以破灭的精神,坚持不懈地去取得成功,我们一定要去勇敢面对困难才行。柳岩也说过:“梦想”是一个多么“虚无缥缈不切实际”的词啊。在很多人的眼里,梦想只是白日做梦,可是,如果你不曾真切的拥有过梦想,你就不会理解梦想的珍贵。”卡尔就是因为有梦想支持者他才实现了。

我也有自己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教师,用有趣的方法教别人知识,我一定要向这个梦想前进!我一定会努力,让我的这份梦想实现,像卡尔的飞屋一样飞起来的!

飞屋环游记观后感篇5

《飞屋环游记》是美国的一部涉及知识面较丰富的卡通电影。

前几天与朋友闲聊提及这部卡通影片,却糟到朋友的嘲弄,或许在部分人眼中卡通仅是儿童的专属,我却不以为然,如果你看了《飞屋环游记》或许你对卡通的印象会大大改观,卡通是大众的,是老少皆宜的。

最早接触的卡通电影应该是《千与千寻》也许是看的时间距离现在有些日子了,时至今日《千与千寻》留下的仅有模糊的鬼魅印象。

随着现在卡通电影的高清化,内容多元化和技术的纯美化,卡通无不吸引众多人的眼球。《飞屋环游记》应该算是其中之一。

该影片讲述了一位老人用帮已逝老伴完成心愿的方式来表达对爱人至真至纯的爱恋。

两人至小就是好朋友,可以称的上是青梅竹马,在两人很小的时候妻子就做着环游世界的美梦,遗憾的是夫妻二人婚后无子女,老伴走后,老人独自一人去完成老伴一生都在梦想的愿望。

影片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个画面:

画面一

看到老人用很多系着绳子的气球穿过烟囱,通过气球带来的巨大浮力把自己一直居住的木屋吊起来,并在高空中自由翱翔,我看到了科技的魅力,也领悟了老人的睿智,相信那一刻他的妻子也在另一个世界对着他和飞起的小木屋微笑着。

画面二

在老人的木屋飞起前,影片中有一个全身佩带各种奖章的小男孩出现,自称是一个野外小探险家,曾获得了多种有关野外探险的奖项,现在学校评比,老师让他再拿到一个“帮助老人”的奖章,于是小男孩找到了这位老人,决心要通过帮助老人拿到这个奖项。

一开始老人并不喜欢这个全身挂着各种荣誉奖章的小男孩,在后来两人互帮互助共渡难关的过程中,小男孩赢得了老人的信任,小男孩在途中发现,学校以及爸爸告诉他的一些野外求生的道理都是不实际的,以至于后来那些虚有的奖章被小男孩全部扔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小男孩那里得以验证。

这部影片吸引我看下去的还有关于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以及大自然的生物链,我们中国人一直以来对狗的忠诚宠爱有嘉,这一点在西方人的影片中也得以验证。

外国影片同国产影片都有一个共同点,不乏宣扬邪不压正这一经久不衰的理念,正义得以延续,邪恶被击垮,此片以欢喜收场。

影片告诉我:梦想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有梦想就有追求,影片中老人的梦想实现了,最后老人与小孩坐在马路边数着过往的不同颜色的车辆,这一幕也是老人帮小孩完成了他的梦想。

之所以把电影用自己的文字描述出来,一是出于对卡通电影的喜爱,对《飞屋环游记》这部影片的喜爱,同时也是对文字的喜爱,总觉的电影对人物的塑造和刻画以及对事件的发展掌控是有局限性的,剧本和导演如果不是同一个人,那么影片和剧作者的理解就有差异,而文字可以有无限大的想象空间,或许能填补某种意义上的差距,但这也是因人而异,我深知我不能填补这种所谓精神层面与现实之间的差异,但我在努力缩短这种差异的距离,如影片中老人坚持自己的梦想一样,相信坚持就有动力,有理想追求才会永不停息。

飞屋环游记观后感篇6

老师安排我们看了《飞屋环游记》,这是一部很有名的电影。故事讲的是小男孩卡尔有小女孩爱莉青梅竹马,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探险。爱莉从小就有一个心愿,把房子盖在天堂瀑布。长大后他们结婚了,住在一座漂亮的木屋里,虽然没有孩子,生活过得还是很幸福,一直相伴到晚年。后来爱莉得了重病去世了,剩下卡尔,他已经78岁了,人们都叫他卡尔爷爷。爱莉去世后,卡尔十分孤独,又被告知房子要拆掉,他变得性情暴躁,还打伤拆迁队的工人。为了留住房子,他用了很多气球让房子飞起来,带这爱莉的照片,一直要飞到天堂瀑布。

11岁的小罗,天性乐观,聪明活泼,他居然躲在房子里,误打误撞跟随卡尔爷爷开始了寻找仙境瀑布之旅。这一老一少一路上闹出了很多笑话,他们遇见了大鸟、会说话的狗、捉鸟的坏人。随着故事的发展,卡尔爷爷也从原来的古板刻薄变得勇敢积极,充满爱心。他们和坏人战斗,最后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打败了坏人,放走了大鸟,带回了忠于主人会说话的狗,快乐地生活在城市里,而那座房子和爱莉的照片永远留在了天堂瀑布。

看完这部电影,我深深感受到梦想的力量是那么的强大。为了现实爱莉生前的心愿,78岁的卡尔爷爷不顾年老体弱,开始了艰险的旅行,梦想的力量能让人返老还童。虽然他的爱人不在了,他对生活还是充满信心,一定要带爱人的照片去仙境瀑布,他信守承诺,坚持理想,克服种种困难去实现梦想,很让人感动。11岁的小罗也让人敬佩,他的梦想是做探险家,胸前挂满勋章,他也很努力,做了很多好事。当大鸟被抓走时,他又勇敢地去营救,最后在卡尔爷爷的帮助下,打败了坏人,得到了最后一个荣誉勋章,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梦想不分先后,没有年龄界限,有梦就要去追逐。梦想能激发能力,让人生更丰富更厚重。为了梦想,努力吧!

『叁』 电影《大上海 》观后感

      《大上海》是香港导演王晶于2012年拍摄的电影。这是发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滩的一段江湖、抗日、爱情故事。

      本是水果店小伙计的成大器(黄晓明饰),在上海投向权倾一时的巡捕房探长洪寿亭(洪金宝饰)旗下,做赌场打手,被洪寿亭的妻子凌沪生(袁莉饰)赏识,造就了大器很快地出人头地。

        大器很有江湖手腕,不仅敢打敢拼,还擅于各方谈判,愿意利益共享,化干戈为玉帛。最终他成为了上海一代枭雄之首。

        大器少年时因为一次无意间解围,交上了上海第一美人“溢春园阿宝”(莫小棋饰)。

        因为这次救命之恩,阿宝对大器一往情深。可惜她发现了无论大器如何疼她宠她,她在大器的心目中永远都只能是第二位,第一位始终是青梅竹马、音讯全无的叶知秋(袁泉饰)。

        多年后,人到中年的成大器(周润发饰),成为了一方之雄,声誉与地位超越了师父洪寿亭,在上海几乎已无人匹敌。

        但这样的平静很快被日本攻占上海的战争打破。在这样的背景下,江湖恩怨、爱国抗日、儿女情长交织在一起,既让我们看到了以大器为代表的上海滩仁人志士对真挚爱情的追求和无私,也看到了他们为保家卫国奉献机智和热血的爱国情怀。

        影片有两个主线:一个是大器和青梅竹马知秋的真挚爱情,阿宝对大器的真挚爱情,不因时间和身份改变;二是以大器为代表的上海滩大亨以及围绕在大器身边的朋友、手下和爱人,在敌军大举进犯的危急关头,团结成一只最紧密的力量,可以如阿宝和林坏一般为了大器和国家在茅戟身边忍受屈辱,最终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捍卫更高利益,更有如大器一般宁愿在敌军的枪林弹雨中微笑而悲壮死去也不愿背叛国家和信义投降。

        影片歌颂了可歌可泣的美好爱情,也颂扬了仁人志士视死如归的爱国英雄主义。

        片中袁泉和周润发两位演员的演技非常精湛,可圈可点,尤其袁泉那深深的回眸一望,意味深长,让人过目难忘。

『肆』 《转山》观后感

电影《转山》传达给人的是一股梦想和不屈的力量,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转山》观后感大全,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转山》观后感1

挑战自我

我只是看了影片的末尾一小段,我感受最深的是:骑行者敢于挑战自我。即使面对高山,他也不畏惧,努力向前。在影片中,有一幕是一辆汽车经过主角旁,说上面至少5000米海拔以上,问他是否需要帮忙,骑行者说:“我行的,不用了。”如果面对同样的困境,我们是否都会有一样的回答呢?现实中的我们,常常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脆弱,经不起风浪。观看了电影也许会有一点改变。

信念

骑行者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我要去拉萨。在拉萨那高原地区,高原山地的气候,一个骑行者要完成这次旅程似乎是很难的事。但我们常说:“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为什么他能够完成,是因为心中的信念:我要去拉萨。当你在大海中航行时,信念是你手中的一方罗盘,它使你沿着捷径前行;当你在黑暗中摸索时,信念是夜幕上一颗明亮的北极星,它将你的未来照得银亮银亮的,像是希望在跳跃;当你顺着小路回家时,信念是一篝为焰,指引你走向前方……正是因为信念才产生了内心的一种坚持,一种执着。奇迹就是这样创造的。拉萨是人们向往的地方,但又有多少人能够坚持追求下去。“知难而退”并不是一种智慧,而是一种懦弱。心中拥有了信念,我们就必须坚持,坚持,再坚持。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人文关怀

《转山》中贯穿了一种人文关怀。虽然,人与人之间素不相识,但因为一个动作——“握手”,而牵在了一起。“握手”——显示一种信任,一种理解,一种鼓励。志同道合的人一个简单的动作“握手”以及老人与骑行者的“握手”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内心洋溢着温暖。除此之外,我从影片中体会到一种助人为乐的精神。老人在雪地遇见骑行者,随后两天无微不至的照顾以及在主角临行前赠予药物。慈祥的老人,言行也一样令人感到慈祥。雷锋精神中的助人为乐得以彰显。

《转山》让我想起爸爸对我说的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发出生命的强音。向困难发出挑战,凭借信心、勇气将困难克服。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一种境界,是一中内心深处的豪迈。相信生活在象牙塔的我们,在人生旅途上勇敢攀登,也终将收获这一种豪迈。

《转山》观后感2

为什么要走?只因路在脚下。

两年前看的《转山》这书,也是两年前去的西藏。只因转山这部电影,那些回忆那些没有完成的梦想又一起燃点起来了。这是一部关于梦想,关于信仰的电影。

记得两年前考虑去西藏的时候,是打算骑行青藏线进去的,那时候因为看了天涯上一个很有名的牛人月光1981只身骑行川藏线的帖子,血脉喷张。于是买了自行车和装备,练习了几个月,也约好了骑行的同伴。可是,因为种种原因,最后却只是很安逸地坐了飞机去,惭愧不已。虽然去了拉萨,去了珠峰,可是一直有心结,总觉得只有用徒步或骑行的方式去西藏,才是心灵的净化和梦想的完整。每一个修行的人,都知道修行是艰苦而漫长的。我也想以这种修行的方式,去到西藏。

人只有梦想,有信仰,才会做出不可思议的事情。主人公张书豪为了完成哥哥的梦想,没有一点骑行经验就只身踏上了滇藏之路。在同行的川哥掉下悬崖受伤后,一个人继续骑行。面对寒冷、高原反应、食物中毒以及恶犬时候的那种精神状态,歇斯底里达到了极致。我明白,比起那种肉体上的痛苦,心灵上的孤独和精神上的摧残是最可怕的。如果没有信仰支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选择,那么,你就有可能半途而废。

在这压抑且让人窒息的都市里,我们戴着面具,每天朝九晚五地过着操蛋一样的生活。是该给自己的心灵找个出口了。

只有在路上,我们才会知道自己是怎么样的人,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就像张书豪一样,谁会想到这个文质彬彬的台湾男生,竟然骑完了1800多公里的滇藏线。我们看到的是不一样的张书豪,可这却又是真正的张书豪。没有面对绝境的那种无法回头,我们永远不会发现真正的自己。

也许回来了,我们还是过着操蛋一样的生活,可是我们经历过那些内心的洗礼,已经变的异常的强大,或许若干年后,还可以跟儿子吹吹牛逼,你老爸骑行过西藏,知道不?

《转山》观后感3

不知道有多少人会看《转山》这部影片,反正我是看了,看的我热血沸腾,当然不是杀日本鬼子的那种,那种只是为了正义的伸张,而这种热血沸腾,是与众不同的,是震撼心灵的那种,它可以让你净化你的心灵,让你悟出更多的道理,如果有过那种经历,我相信,生命中没有什么事情还能难倒你。

当看到晓川掉入悬崖的那一刻,我的心真的震了一下,一个生命就此而差点结束,他让我明白做事情真的要很小心,不管你认为你有没有把握,现实生活中的我,总是觉得很多事情在我的掌控之中,可是未然,一切都不在手中。我总是想把东西拽在手里紧点,可是越紧它越掌握不住,人生亦是如此!

晓川还是活过来了,活过来了又继续上路,很佩服这种人,对于一种生活的狂烈热爱,是没有什么能够抵挡的住的。他说:喜欢路上的味道,喜欢去看那个雪山冰淇淋。扪心自问,我虽没有那种顽强的意志,但我也想能够走上那条路,静静的享受美好的风景,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净化一下自己浮躁的心!

那是一种挑战,挑战自我的超级表现,旅行,是自我的一种解脱,而骑行,则是对自我的一种救赎。看完之后,我觉得我此生不会做骑车去西藏这种危险的事情,更多的是对自己,对亲人的责任和牵挂,我没有那种勇气!本身我也是放不下的人,所以我坚信我会踏上那片土地,但不是通过骑行!

所以,我是打从心里崇拜佩服这些勇敢上路的人们,唯有遥祝骑行在进藏途中的兄弟姐妹们一切安好,祝你们平安。

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如果你真的想好了,就出发吧。

《转山》观后感4

电影《转山》根据谢旺霖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故事中主人公所骑行的高原路线,从丽江到拉萨,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长度近2000公里,其间的山是永远眺望不尽的玉龙、哈巴、白马、梅里……水是永远俯瞰不及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当骑至芒康一段后则转入“318国道”。而“318国道”正是中国骑行爱好者心目中的“经典”,犹如美国人心中的66号公路。原作小说在被陈国富关注到之后,里面传达的“梦想和不屈的力量”也让他决心把小说改编成电影。影片在确定由太合环球影业出品之后,摄制组在去年正式奔赴西藏拍摄,70余人的剧组也在零下30度的极端环境之下完成了90天的极限拍摄,身体和心理都受到了前所未有挑战。

一个24岁的台湾年轻人,在寒意渐生的10月,为了帮助哥哥完成遗愿,从丽江出发,独自骑行穿越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近2000公里,落差起伏多次大于1000米“高原之路”。一路上他经历了穿越无人区、夜间骑行几乎掉下悬崖、八宿打狗、由于食物中毒而整整两天上吐下泻……艰险的旅程过后,他从懦弱寡言到可以和藏民同食一块糌粑。这不仅是一次身体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这不仅是一本关于旅行的电影,更是一次关于自由、成长的电影。每个人都可以从电影中找到出发和改变的理由,青春、酷劲儿十足、以及自由和释放是这部电影的主题。刚出丽江,书豪遇到了一位骑行者晓川与他同路,晓川是位比书豪年长很多的骑行爱好者,经验多,在骑行和生活方面都能给予书豪很中肯的帮助。但他就是爱讲自己做糕点那点事儿,书豪老觉得他人怪怪的但又很可爱。两人投宿过香格里拉的牧民奶奶家,也在盐田的藏女小男孩家过过夜,品尝着晓川大哥做的酥油饼干,书豪觉得自己这一路上并不孤单。一次夜翻山路,晓川意外坠崖,身受重伤。书豪的信念已在崩溃的边缘,他开始怀疑自己此次征程的意义。书豪回想起这段路上晓川大哥对他不断地鼓励,相信他自己一定能走完这段路。飞来寺的歌声经文又让他坚持自己走下去……东达下雨,投靠无门的书豪心理上再次承受考验。怒江被藏獒追逐、然乌中毒甚至有生命危险,书豪依然在路上。通麦路遇朝圣母女,书豪寻找到不同的生命价值和意义。一路上有欢歌笑语,一路上有悲喜离合,一路上还有人间冷暖。书豪骑在路上,寻找价值,完成自我。在海拔5000米的色季拉山垭口,书豪拿出朝圣母女赠予的五彩风马旗,洒向天空。他双手合十,念诵着六字真言,心中感到前所未有的平静。在布达拉宫门前,书豪与大家一起载歌载舞。书豪把陪伴自己一路的自行车送给了需要的人。回到台湾的书豪展开了研究生生涯。书豪来到灵骨塔,把自己这一路写成的“骑行者日志”放进了哥哥书伟的灵柩里。完成了哥哥的愿望,他似乎比完成懂得的更多。书豪回到台湾接到了晓川哥的信,他又出发了啊!

这是一段梦之旅,梦的经营与实现,每一个人都会拥有踏上西藏这一片圣土的愿望,因为那里的一切是如此这般纯净,是这样的完美,也许最真挚的地方,总要经过最曲折的路途,但只要挺过去了,一切都会成为值得。

滇藏线,一段完美的梦之旅,人生有许多不如意,有许多以为的绝路,整装再战,梦必成真。

《转山》观后感5

今天我观看了《转山》这部真实纪录片。片中的主人公张书豪为了完成哥哥的梦想,仅凭着一张哥哥画的路线图和帮哥哥完成愿望的心就孤身一人踏上了去拉萨的漫漫长路。

张书豪的行动让我惊叹。他为何有如此大的勇气只身一人踏上去拉萨危险而又漫长的路?他在路上遇到那些离奇的事件让我产生无比的好奇。

他凭着自己的勇气,凭着哥哥到去世还没完成他梦想的信念,凭着亲情的力量,冒着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危险,为了哥哥为了自己一定要到拉萨。一路上,最让他难忘的是西藏人民那淳朴的笑容和川哥无私的帮助。老奶奶虽然没有了洁白的牙齿,但笑的却是那么美丽,慈祥。孩子虽然有些羞涩,但笑的却是那么阳光,单纯。正在修行的女人虽然不能说话,但她们的笑容里却透着真实,淳朴。川哥对他的帮助铭记在心。他被困在一个大坡上,川哥放下自己的东西,二话没说拿起他的行李翻过了山坡。折回去又搀扶快坚持不住的张书豪,一次一次的给他鼓励。腿磨破了,川哥提醒他由于走这种路的姿势不对,导致身体受到伤害。这种无微不至的照顾使我感受到友情的珍贵。由于这种精神在以后的路上张书豪把困难和坎坷一把拿下,欣赏着一路的美景到达那白雪皑皑的山峰。他放飞了一叠彩纸,同时也放飞了所有的激动和梦想。

一种力量支撑着他,让他勇往直前,不畏困难到达最高峰。这应该是我们学习的精神和榜样,我将沿着这种精神之路一往直前走下去。

《转山》观后感6

没有接触过单车的朋友或许会认为,骑车是一种体育爱好,可以强身健体,可以磨练毅力;也有人认为,骑车是一种旅行方式,可以见到许多的美景,可以吃到许多的美食;还有人认为,骑车是一种难忘的经历,可以结交朋友,走南闯北,可以体会那种征服的快感。

在看这部片子以前,你问我,为什么这么喜欢单车,为什么那么喜欢骑行?我其实还真答不上来。身边的很多朋友,甚至包括我少有的三两知己,都不理解,我对于单车和行走的痴迷和热爱,甚至可以超越自己的生命。

虽然我认为这部片子的名字和它所反映出来的内容有所出入,几处情节也颇有刻意而为的造作之感,包括演员们稍显稚嫩的演技,以及无可避免的老套的剧情。然而,这依然是一部值得到电影院去看的,值得在深夜里回味,并值得为其留下一点文字的电影。因为它是一部诚意之作,尤其是相比于现今的若干部侮辱观众智商的所谓商业大片而言。

它用最直接的手法,表达出了许多一直以来想说的,而又不曾说出的东西。正是这些东西,让我为之疯狂,痴迷与热爱;正是这些东西,让我在这个逐渐麻木的世界里,还能感受到心脏鲜活地跳动;也正是这些东西,才让我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和理由。

原谅我无法用单薄地语言来描述那样的感受,那冰封的垭口,血红的经幡,漫天飘散的彩纸,还有那终于迸发的热泪,太多的太多,或许,只有你真的开始骑行,在路上,经历过那些磨难与痛苦后,才会懂得。

在生命的长路上,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的梦想,为了追求那些梦想而不断前进的脚步,会逐步演变成为一种信仰的力量。或许在别人看来,那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而只有自己明白,这一路走来,转山转水转佛塔,不是为了旅行,也不谈不上修行,只是一种生命前行的必须!这是一段孤独到无法想象的旅程,在真正的黑暗中独自前行。

当梦想在心中生根,发芽,成长,究竟要经历多少不为人知的苦难与疼痛,梦想之花才可以怒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不是每个人都有为了追求梦想而咬牙坚持的信仰,原来,抛弃安逸之路,选择最难的道路前行,这才是信仰真正的的力量。而当我们终于冲破所有的艰难险阻,见到那怒放的花朵,刹那间,仿佛知道了永远,心灵以及灵魂的所在。而在这之后的下一瞬,是无比的悲伤。

《转山》观后感7

有人说:“人生就像是一场旅行,无论终点在哪里,我们都要一直走下去!”而《转山》这部电影给了这句话一个最完美的诠释。

主角张书豪本来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无忧无虑、青春帅气,他有梦想,也有激情,可是并不成熟且内向的他和众多莘莘学子一样,想法挺多,做法很少。

故事是因为书豪的`哥哥书纬逝世而开始,书纬是一个骑行爱好者,喜欢踩着自行车四处旅游,而他最大的愿望就是骑一次川藏线,当然,到他生命结束,他也没能够实现这个愿望。当悲伤中的书豪发现了书纬写的《骑行者日志》之后,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要替哥哥完成梦想,骑行一次川藏线。这个渺小而又沉重的决定并没有得到女朋友的支持,在和女朋友分手后,他整理行装,一个人毅然决然的来到了昆明,准备完成他的拉萨之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书豪开始了他的骑行之路,一个台湾人,一辆脚踏车,一个简单的行囊,从昆明出发,不懂内地法律的他办了假身份证,被坑了几千块钱,终于踏入了藏区,一开始的沉闷也终于被沿途美不胜收的风景所掩盖,似乎终点就在前方,轻轻松松就能到达。

可是旅行也像是人生,坎坷无处不在,好在初涉骑行的他遇到了一个热爱骑行的前辈——晓川。

晓川已经骑行过三次川藏线,会说藏语,知道路该怎么走,也熟悉藏族文化,在晓川的带领下,书豪第一次喝到了酥油茶,吃到了藏族传统的糌粑,藏族人民的热情招待,藏族小孩的深深留恋,都给书豪带来了亲切的感觉,寡言少语的他也终于有了一丝丝的改变,一路上和晓川说的话也多了起来。当书豪踩不上上坡路的时候,晓川帮他推车,当书豪试图放弃骑行,对着脚踏车发脾气的时候,晓川劝他消气,鼓励他继续前行。这就像人生一样,一路上总会有那么几个难以跨过的沟坎,难以翻越的高山,而晓川就像是人生中的那些知己朋友,事业上升期的时候推自己一把,人生低谷、决定放弃的时候安慰鼓励一番。再加上藏族女子的喜欢,小孩的留恋,大爹的热情,奶奶的招呼,货车司机的跋扈,狼群的围堵,雨雪的冲洗,这简直就是一个缩小版的人生历程图。

终于,书豪坚定了前往拉萨的意念,如果说刚开始是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那么从晓川受伤离开之后,骑行川藏线已经成为了书豪对自己毅力的考验。

见到了鹰击长空的雄壮,原驰蜡象的美丽,巍峨的雪山像一个个超大号的冰激凌耸立在眼前,身体已经饱受摧残的书豪带着疲惫的身躯和不屈的意志,骑上了通往拉萨的最高山峰米拉雪山,米拉雪山海拔有五千多米高,此时书豪的内心世界肯定是不平静的,他曾经也想过放弃,如果他放弃了,没有人会笑话他,也有过路司机要开车带他上山,他拒绝了,如果他坐车去,也没有人会笑话他,正如剧中那人所说:“五千多米的地方,我坐车都喘气!”高原反应会让人难以忍受,可是书豪忍下来了。他的人生,将由自己书写,他的旅程,将由自己完成。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真的很不错,爬上山顶看山下的感觉让人心情豁然开朗,不是山下的风景秀丽,也不是山上的树木奇特,而是在登山时经历的种种让人难以忘怀,跌倒过、爬起过、受伤过、开心过、悲伤过、痛哭过、大笑过,这样的人生才算是波澜壮阔,就像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山骑行到海拔两千多米的地方,再从两千多米的地方骑上四千多米的高山,这样的大起大落,才算是真正的跌宕起伏。

《转山》不光是诠释人生,更是鼓励人生,作为一个业余的骑行爱好者,我被书豪这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所感动,如果有机会,我也会背上行囊,踏上爱车,走上那不朽的征程。

《转山》观后感8

等了好长时间,这部电影终于上映了。我迫不及待的去大上海影城观看了这部我期待已久的电影!这是一部专门为骑行者们量身打造的影片。故事主线是讲述一位骑友的弟弟为了完成他生前的愿望,独自骑行滇藏线在路上所发生的一些感人的故事!

影片一开始从俩个骑行者的嘴里听到这样的话,一下就戳中了我的泪点。我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骑友,跟很多人说过自己想去这里,想去那里,信誓旦旦扬言的一人旅行。但是总有各种理由为自己搪塞,资金不够,工作忙等等!总之只要你不想去做的,你总有说不完的理由让自己缓一缓等一等不着急。因此你只能成为别人绚烂生活的羡慕者,围观者,或者嗤之以鼻的轻声一笑,自欺欺人地说一句“那又怎样”。只能想影片里的哥哥一样写满了一本子的骑行日志,却只能化为冰冷的躯体带着自己的梦里梦境永远永远的再见。男主角张书豪是幸运的,他有这样一个契机让迷茫的想要逃离的自己,背负着一种信念,一种责任,一种执着踏上自己从来没有想过的道路,去寻找未来,去认知自我。一个人,骑车2000多公里,从丽江到拉萨,为的是替逝去的亲人实现梦想,这样简单纯洁的心性无需太过复杂的诠释。

其实片中最令人感动的还是李晓川这个人物。坚持滇藏骑行的糕点师,可以让人依靠的大哥,等待梅里十三峰现身的孩子。没有这样一个人带着张书豪一段路,可能张书豪就无法坚持过前半程。那巨大的雪山冰淇淋最后还是眷顾了这样虔诚坚持不懈的孩子,他带着身上的七根钢钉上路,他随时能问到在路上的味道,他想活着,热烈的活着,因此他不允许自己耗费时光,浪费生命。他说:“我热爱生命,所以我必须走出去。”冰淇淋打火机和雪山冰淇淋相互遥望,坚持下去吧,如果有一天你厌烦了什么,那你应该感到高兴,因为至少你有一些事是在一直坚持的。

在骑行的路上,我可能无法做到张书豪那样的壮举,但是作为一个普通骑友,我也愿真心祈祷所有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梦想执着追求者们,平安。

《转山》观后感9

我想《转山》要诠释的不是激情与梦想,而是在责任与执着的推动下,完成对自我的挑战和超越。

当主人公张书豪一脸茫然地揣着一本骑行笔记,骑着山地车,踏上了从丽江到拉萨的路时,他不是满怀激情地为了自己的梦想选择了这一艰苦的行程,而是因失去亲人带来的巨大的悲伤让他觉得无法承受无可适从时,才选择了这么个替哥哥完成梦想,释放悲伤的苦行僧之旅。也正因着有了要替哥哥完成梦想的责任感与信念以及一路上对哥哥沉痛的思念和对哥哥梦想的追随才让张书豪在一次次频临崩溃的边缘最终又选择了前行再前行……

这一路,不是一个骑车爱好者慷慨激昂为梦想拼搏的过程,而是一个大男孩经受了肉体上的痛苦、心灵上的孤独,感受过人情冷暖、悲喜离合后,从沉重逐步走向轻松,从悲伤逐日走向欢愉,从迷茫逐渐走向清晰,从不知所措走向成熟与自信的过程,这是一次自我的完善和成熟的历练。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顿然感悟,我想,张书豪的内心在这一磨难式的行程中悄然地强壮了,他的生命也由此完成了一次蜕变和升华!

一个人内心的成长是艰辛的,但同时也不乏美好的收获!

喜欢影片里那个大大的“梅里雪山冰激凌”,喜欢那纯净的白云在蓝天中飘移,喜欢望着那风中招展的经幡从远处到身边的过程,喜欢抑扬的藏乐声中缓缓转动起的经轮,还喜欢远远望到的蓝天白云下霸气的布达拉宫……希望有天,我去看看它们。

也许有些人会认为,一个本身并不痴情于骑车运动的羸弱大男孩茫然中选择这一艰辛的充满险恶的高原之旅实乃疯狂之举,但我不觉得。当一个人的情绪堆积压抑着让自己无所适从的时候,随心而动给心一个自由,就是对心灵的抚慰,对情绪的释放,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大多数时候,人们做事情都会冲着“有用”这一目的性去行动,当一个人抛开世俗中被人们认可的目的,仅仅因为想做而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往往就会被认为是疯狂或者不可思议之举,但这种时候,这个人,也许才是真正的、纯粹的为心而活!

《转山》观后感10

其实这的确是一部值得推荐的好电影,在当前这个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到底要干嘛的中国电影市场,在神马《白蛇传奇》《画壁》这种从拍摄到放映都是此起彼伏的宣传轰炸,要么介个绯闻,要么内个大尺度,造就所谓万众瞩目的假象,实则就是一除了噱头,就是噱头的商业电影,接二连三而来的时候,这样一部意义上多少有些单纯的片子,着实值得我们这些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自顾自挣扎的孩子们静心坐下来,看一看。

孩子。我又提起了这个我一直对谁都排斥着的代名词。因为在观影途中想到。在离世的书纬面前,他是个孩子;在老驴友川哥面前,他是个孩子;在一路上那么多个满脸褶皱皮肤如枯木的藏族老者面前,他是个孩子;在屏幕外同处青葱岁月的观影者面前,他同样是个孩子。一个用一个月的时间改写了生命态度的孩子,一个牢记“骑出去就要骑回来”的好孩子。

听说影片改编自真实的故事,于是我在想,那个现实中的张书豪,在一个月的生死行程归来后,内心里到底获得了怎样的蜕变和升华。或者说我还在困惑的是,九死一生的川哥,为什么不要生活不要女朋友不要命都要追求在路上的感觉。我不知道答案,也真心的不理解这种痴狂,但最后的最后我只想到了一个词,信仰。

念及我日复一日盲目茫然如一潭死水像无头苍蝇乱撞的生活,我再一次想到了这个词。信仰。很久以前似乎我经常拿这个词说事儿,从嘴里吐出的时候也没觉得任何沉重严肃。只是因为对这个词的认定和坚持,我那么自以为是得将自己同赖以生存的环境孤立开来,算不上洁身自好,但是格格不入。直到有一天被一个盘观者毫不留情义正言辞得冠以“虚伪”二字,我泪眼汪汪得落荒而逃,却未能得以跳脱或者释然,一成不变或者说是某称程度上更加疲惫痛苦。

关于信仰最直接的表现莫过于宗教,一如影片中那个修行中的藏族女子,为了虔诚不言不语不眠不休。把生命的意义寄托于一个虚幻的存在,如若真的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心无杂念,其实倒也能算值得。当已完全褪去稚气和小清新的张书豪站在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将五彩经文符撒向苍穹,他实现了对信仰的追求。而这个信仰是什么,一个关于亲情的承诺?也许远不止此,那是一颗心灵的成长,何以一言概之。

不论是之前看的《背包十年》还是今天的《转山》,推崇者都不约而同得选择了一个诱人的广告语:自由。道理谁人都懂,我们不断选择被同化不断告诉自己“这不是我的错,因为所有人都这样”,方式如何殊同,为的不过就是可以使单薄的一己拥有更大的力量,说为了随心所欲也许有些夸张,而崇尚自由恰是最好的描述。契合大众心理的需求,便是最成功的营销。

然而不是所有找准需求切入口的营销都能成功,能长久深入人心的经典一定是关注本质表达的。所以,不论是《背包十年》还是《转山》,都很仁慈善意得作了提醒——“人应该趁着年轻去流浪,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骑回去就就要骑回来”。在路上的人都喜欢问“旅行的意义在哪里”。在哪里?内个温暖系女声唱过“你离开我,就是旅行的意义”。

如此拐弯抹角翻来覆去的瞎想之后,我又一次为自己频繁的纠结找到了安慰的理由:暂时停下脚步,岂不正是在为了而后的重新启程铺砖垫瓦,根深蒂固才能枝繁叶茂。呵呵,不错,好借口。阿Q精神常常形成于潜意识。

若为信仰,即便再贫瘠,也必是百难不死!不是么?

『伍』 霓虹灯下的新哨兵观后感怎么写

为向改革开放30周年献礼,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武警上海市总队、上海电影集团公司、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一部反映80后武警官兵故事的青春励志电影《霓虹灯下新哨兵》于6月27日在上海开机后,现正在上海紧张的拍摄,如今拍摄进度已经过半,进入白热化冲刺阶段,主创人员在上海罕见的高温酷暑之下,为打造新一代武警官兵形象努力,这部号称时尚版“士兵突击”的电影将会在奥运会之后与观众见面。
这部《霓虹灯下新哨兵》绝对不是《霓虹灯下的哨兵》简单的翻拍,而是以武警上海市总队官兵为原型,对新一代哨兵做出全新的注解。该片本着大“上海的小哨兵,小哨兵的大情怀”的主线,刻划了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身处国际化繁华大都市,作为霓虹灯下哨兵的传人,担负着保卫上海市党政机关、重要目标安全任务,他们有“听党指挥意志坚,艰苦奋斗永不忘,身居闹市不染尘,甘当人民勤务兵”的意志品格,他们肩负着军人的艰巨使命,却有着滚烫跳跃的青春激情,他们有独特的个性、思想、矛盾、困惑,有理想和有追求。他们的青春和梦想真实感人,让人激情澎湃,每一个细节都荡漾着浓烈的男子汉气息。影片揭秘了警营日常生活以及军事训练等细节,他们在喧嚣中独守清贫与孤寂,是新新人类的独特代表,他们是浪漫、可爱、热血阳刚的新哨兵接班人!
导演张玉中气质很儒雅,从来慢条斯理,在现场从不发脾气,他是兰州大学中文戏毕业的高材生,因此文笔很好,很受广大宣传策划欢迎。接拍《霓虹灯下新哨兵》经历了一个很痛苦的过程:拿到这个剧本就在想如何加强故事性的问题,因为原来一直在走老哨兵的路子,把戏里某个人说成老哨兵的后代,但其实很难有其直接的联系,老哨兵和新哨兵这两支部队很难有直接关系,想要脱开模仿的程度,旧瓶装新酒也很难,因为“老哨兵”的影片已经走到了极致,无论是时势造英雄也好,先入为主也好,它已经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经典,因此要“新瓶装新酒”,新在哪里?
故事出新,支撑一个影片的基础还是故事,故事人物在里面的张力吸引观众去看,导演希望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尽量增强它的故事性,毕竟观众才是第一位的。形式出新,所谓的形式和内容是要匹配的,古人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形式永远是为内容服务的,而真正好的艺术作品是让你感觉不到形式的痕迹。他在跟摄影师谈的时候,谈到就是要寻求一种最好表现故事的形式: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新时代,繁华都市的感觉,体现“大上海小哨兵,小哨兵大情怀”的内涵。我们就像把这个军营戏拍的青春时尚现代唯美,离老百姓更近。其实拍戏总是一个减分的过程,完美作品只是美好心愿,导演总是求上得中,求中得下,这是必然的结果。要彻底从那些传统的形式中跳出来,做一部清新的青春励志电影。这部电影是给年轻人拍的,给年轻人看的,没有那么多大道理讲,所有的教育意义都蕴含在青春偶像、精彩的动作戏,都市言情里面,因为他们是一支特殊的队伍,是要讲80后90后成长的心路历程的电影,他们不是神是人,但他们又不是普通人,他们又年轻人的激情、朝气、困惑、迷茫,但所有这些都不是放肆的是受约束的,普通士兵和大上海,正是这样一种不对称的,错位的关系才显现得更有张力,更反叛。其实好莱坞的大片都是主旋律,只是表现形式会不同,比如正在上映的《全名超人夸比克》首先片中把他设计成一个“坏男孩”的形象,然后再一点点改变,最后成为全民公认的英雄,殊途同归,这样的描写更加真是让人信服。其实做这样一个戏还有一个重大意义:因为八一厂老是在拍大片,拍《大决战》《大转折》这几年又拍《太行山上》《我的长征》《八月一日》,明振江厂长一直想做一个现代军事题材的戏,想从革命历史题材里走出来,想从大的故事里走出来,走进普通小人物心里,走近一个普通士兵,正好有这个题材,它是个现代戏,没有战争历史背景的约束,而且又在改革开放30周年这个特殊时期,关于80后90后的成长这是一个国家的话题。
影片里的人物同样是这样,所有的人物都有缺点,都个性鲜明,他的优点同样是他的缺点。其实通过这次地震对80后90后有了全新的理解,以前我们总是以斥责的眼光来挑剔他们:他们忘本、自我、前卫,但地震的时候,无论是冲锋在前线的战士和志愿者,还是在网上在各个层次的捐赠者们,他们大多数都是80后90后,你能说他们不爱国吗?你能说他们没有激情吗?你能说他们忘本吗?同样的黄皮肤黑眼睛同样的中国心,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而他们身上的优点却被我们忽视了,他们聪明、成熟、有前瞻性、情商高,这个是我们那个时代的人无法比拟的,有时代的因素在里面,也有人的因素在里面。
影片中的三个兵:大学生兵、农村兵、富家子弟兵,他们代表了一群人,他们绝不因循守旧,他们另类、自我——他们具有80后90后的所有特质,他们的理念和军队的纪律价值观有冲突碰撞,他们在这样一种矛盾的环境中如何成长,如何完成一个质的飞跃。创作的队伍决定了作品的素质,演员班底必须对军人有根本的理解,他们的素质、军事动作、当兵的经验对他们的表现很关键。郑昊是有十年的兵龄的,陈思成虽然是地方演员,确是经过《士兵突击》的打磨的,吴昱翰是北京军区的,徐佳和徐洪浩是南京军区的。5个战士演员也是万里挑一的,从身材、外形、性格、思想上都各具特点,演员们自己评价这5个战士演员说他们每个人都独立可以写成一部长篇小说。所有的演员我也不管他们的年龄如何,我只需要知道他们对这个片子的理解是到位的,创作态度是端正的,希望拉出来的演员班底是不俗的,创作上我讲究个性化,鼓励他们都要有创作激情,所有的演员都是第一次合作,我们在选择演员上没有私心,绝对需要他符合规定情景的,符合人物性格。陈思成聪明、有激情、活跃、创作态度积极,也能吃苦,即便我们在隧道里拍一天浑身湿透,他也不会有怨言。郑昊是个老兵,在生活中他就是一个很有凝聚力很有号召力的人物,相当的严谨认真,每一句话、一个动作都要琢磨再三思考再三,很用脑思考的一个演员。徐佳是在戏里演一个农村兵,我们要的是他那个五大三粗的形象,比较本真,他自己发明了一口山东河南话用在戏里角色的身上,他出生在新疆,工作在南京年纪轻,经历复杂,本人看似木纳,其实非常聪明,善于思考。吴昱翰生活中就是典型80后的感觉,来见剧组那天就穿着个拖鞋大裤衩就来了,我就要他这种感觉,演员的本色很重要,越接近角色越生活。徐洪浩出演过很多军事题材的戏,他在这里面戏份不重,是个“和事佬”有政策水平,比较说教,而他本人在生活中是一个很认真的人,有激情,不满足于现状,非常有个性特点。

『陆』 我和我的父辈鸭先知观后感

徐峥导演的《我和我的父辈之鸭先知》令人眼前一亮。这个故事继承了他的一贯风格,以一种颇为精巧的方式进行了切题

《鸭先知》这个单元轻松、愉快,这种观感并不仅来自于情节,也相当直观地来自于影片风格化的视听语言。

正是这种种用心良苦的创作细节,加上考究的置景、工整的构图,以及绚丽明亮的画面,才构成了一幅颇具童话色彩的复古大上海图景,让我们沉浸在这个复古又新潮的“电影梦”里。

赏心悦目的视听加成之外,《鸭先知》也的确是讲了一个好故事。尤其是在拍广告的事件背后,我们看到了一组微妙而生动的父子关系。这也体现出了徐峥一贯的创作思路:故事的核心,永远都是人。

影片的开头就有种戏剧的巧妙:儿子冬冬在班上声情并茂地朗读作品《我的爸爸》,侧面引出了父亲赵平洋的形象——父亲胆子大、脑子活,被街坊邻居们夸奖为“鸭先知”,也是儿子心中的偶像。

但接下来,剧情却立刻反转:原来“鸭先知”这个词,并非夸奖,而是嘲讽。爱吹牛的父亲,也让儿子在同学们面前丢了脸。父亲努力卖酒、拍广告,既是为了挽回自己的事业和家庭,同样也是为了重新得到儿子的信任。

而拍广告的成功,不仅修复了父子关系,也影响了孩子的成长。长大后的冬冬,继承和学习了“鸭先知”的创新精神,成了一名工程师——到此,“鸭先知”又变回了一个褒义词。

毫无疑问的是,在《鸭先知》里,徐峥再次展现了自己独树一帜的喜剧语言。他并没有堆砌笑点和梗,追求单纯的爆笑效果;而是从剧作、叙事、表演的多方纬度,去构建了喜剧元素。

《鸭先知》在类型上是一个相当成熟的市民喜剧:故事的基调“笑而不闹”,对于家庭、邻里和弄堂里的市井生活,都有着活灵活现的、鞭辟入里的刻画。背后所显露的,是一种既有机锋、又充满人情味儿的幽默感。

而从剧作的角度来看,创作的思路和编排,则充分体现了徐峥的学院派功底:一方面,故事逻辑清晰,生动有趣,始终紧扣父子关系和“鸭先知”的主题而展开;另一方面,情节层层反转、充满戏剧冲突、结构精巧而紧凑,有种高明的韵律感。

而最终,一个好的喜剧,往往具有某种令人笑中带泪的魔力。《鸭先知》也不例外。看到最后,很难不被这个故事里的父子关系所打动。

儿子人小鬼大,父亲童心未泯,很多时候,冬冬与赵平洋之间既是父子,亦是朋友。这种轻松的、平等的、没有障碍的交流,正是最为理想的一种亲子关系。

虽然冬冬偶尔也会跟父亲闹别扭,但在最关键的时刻,他还是最愿意相信父亲的那个人。这种赤忱的、无条件的信任,让影片有了最温情的底色。

而在“拍广告”这件事里,我们更是看到了父子二人的并肩作战。赵平洋和冬冬的相处,打破了传统中国式父子关系的窠臼,演变成了两代人的互相信任和互相成就。

『柒』 霓虹灯下的哨兵观后感

《霓虹灯下新哨兵》观后感

近日,我们前去国泰电影院观看《霓虹灯下新哨兵》这部影片,这是一部都市题材的影片,展现了三个80后年轻人在上海训练、生活、执勤时所发生的故事,同时又使年轻人通过影片反思自己的精神生活。

这部影片主要反映了林虻虻、柴大喜、皮向峰等几名80后年轻人怀揣着各自的理想来到大上海武警总队三中队服役。在这期间,影片通过林虻虻意外地遇到女友祝小倩、皮向峰运用店貌知识来设计电脑军事训练、及他和他妈妈的矛盾等多条线索展开,展现了哨兵在上海这个大都市的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觉得影片最令人感动的一幕出现在抢险成功之后,林虻虻的女友小倩终于理解了林虻虻参军的愿望,和满身泥泞的林虻虻拥抱在了一起,在庆祝的人群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也让小倩了解了林虻虻力图创新和变革、有现代思维、不满足于现状、有坚定理想和追求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使他们的感情更上一层楼。

皮向峰的转变也是影片结尾令人欣喜的一幕,他从一个在训练时偷玩电脑的“网虫”变为了一位把电脑知识用在正途上的优秀哨兵,在影片的结尾我们也看到了他从男孩变为男人这一令人欣喜的变化。

影片中的三个兵:大学生兵、农村兵、富家子弟兵,他们代表了一群人,他们绝不因循守旧,他们另类、自我——他们具有80后、90后的所有特质,他们的理念和军队的纪律价值观有冲突碰撞,他们在这样一种矛盾的环境中成长,完成一个质的飞跃。

『捌』 霓红灯下的哨兵观后感450字左右

这是一部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武警上海市总队、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拍摄的影片。描写了林虻虻、柴大喜、皮向峰等几名80后年轻人怀揣着各自的理想来到大上海的武警总队三中队服役。林虻虻出生于普通人家,攻读大学三年后为选择新的追求,也为躲避女友,弃笔从戎;柴大喜来自农村,贫寒的家境让他具备了朴实的性格;皮向峰从小娇生惯养,是个富家子弟,按照父母到部队接受锻炼的要求来到部队。三个小伙子被分到了同一个班,友情与爱情、竞争与矛盾、误会与感动,让整个剧情跌宕起伏。
这一部电影令我很感动,拍出了当兵人的辛苦,以及为维护大上海一方平安所肩负的神圣使命感。影片一开始就讲述了许多士兵在雨天里跑步,个个跑得气喘吁吁。他们特别坚强,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每天都要接受严格艰苦的训练,有时半夜三更还要爬起来去跑步。为什么呢?我想:那是他们的理想和责任所决定的。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没有坚强的意志,怎么来保卫我们的城市安全呢?他们有着严格的纪律,没有周末放假,如果要和父母会面,也必须先到军方去通报一声,才可以见自己的亲人,更多的时候他们是通过书信向亲人表达一下自己的相思之情。联想到自己的学习生活,有时候遇到点困难,可以随时向父母、老师寻求帮助,和他们相比那是多么地幸福啊!活着就要有理想,为了理想去奋斗努力,任何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的。我要向他们学习,学习霓虹灯下新哨兵们顽强的精神,把它用在学习上,以至于今后的工作生活上。
这两部电影虽然描述的时代不同了,可“好八连”的精神却是永远不变的。

没数字,看看对你有没帮助

『玖』 《飞屋环游记》观后感

星期天,我看了《飞屋环游记》这部电影,它非常让我感动……每一个细节深深的印在我的心里,每一个情节都是那么扣人心弦。下面请欣赏我为大家带来的飞屋环游记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飞屋环游记》观后感

PIXAR的动画片,总是在幽默中带着厚重感。从我最早看的玩具总动员,到海底总动员,再到汽车总动员,机器人总动员WALL—E。她的电影总是能动员一大群东西,最终把我的眼泪也动员下来。

这部飞屋环游记,同样能带给我思索和感慨。在短短的96分钟里,饱满地刻画了4个人物形象。

1、查尔斯·蒙兹。

故事开始时伟大的探险家,偶像般的人物,充满了激情和爱心,还获得了无数至高的冗余。到此为止,一个人物理因非常圆满了。可是世事无常,蒙兹发现的新物种并不被权威所认同,让他名誉扫地。为了洗刷自己的耻辱,开始了南美探险之旅。在最终老卡尔发现蒙兹时,他已经是一个暮暮老人,但年轻时的耻辱仍然伴随着他。这时的他内心已经转变成一种病态。为了得到新物种,他简直不择手段,杀死不少慕名前来的探险者。更有胜者,他已不再相信人类,只与狗相伴。他与狗的关系,由最开始的友情变为后来的奴役。可见,这位探险家心理并不成熟。有时候,自己的成就往往就是一种负担。在获得成就的时候,他风光无限;在失去光环时,一个人就能很轻易的被打倒。

2、艾丽。

艾丽和卡尔一样,是个迷恋探险故事的女孩,和卡尔不期而遇。之后的一生,尽管经历了波折,但是仍然不离不弃。他们都为生活所奔波,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去仙境瀑布看一看,实现儿时的梦想。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艾丽虽然有遗憾,但是她还是幸运的,有卡尔相伴一生。其实到不到仙境瀑布,真的不重要,内心愉悦才是心灵的仙境。就如她的记录册,她的爱情带给了她一生的仙境,让她活得很快乐很充实,尽管她们没有孩子。

3、卡尔。

艾丽的爱人,带着艾丽的遗愿,带着自己的房子飞到了仙境瀑布。这样的闯劲,让我想起来姜尚七十相周、百里奚六十相秦的精神,呵呵。似乎到达仙境瀑布是他的人生目标,但是真正到达了,却觉得空虚了起来。是他的目标不伟大么?电影用一种很夸张的手法显示了到达仙境瀑布的便利——一幢飞屋用了一晚,瀑布就已近在眼前。也警示我们,实现一个客观的人生目标其实很容易,比如赚一笔钱,得到某个地位又或者报仇雪恨。伍子胥在鞭打楚平王尸体三百以泄恨,但是泄恨之后,他也坦言人生从此便失去了目标。

4、小罗。

有时候,旦夕的老人反不如新生牛犊。小罗喜欢那个新物种大鸟凯文,遇到了第二个朋友狗道道。爱因斯坦曾说过,很多优秀的品质来源于幼稚园的教育。孩子的一些善良的天性,在以后成长中,不断被客观社会的价值观所腐蚀。而小罗热爱生命的情感,不仅感染了卡尔,也让他得到生命中新的活力。

5、结论

对这4个人的刻画,这部动画告诉我一些道理。人由于受到客观社会的打扰,格外需要心灵的仙境,而走向仙境的道路,则是对生命的热爱,无论以哪一种方式。

其次,不必在乎别人的眼光,坚持自己的道路。我终究应该为自己而生活,而不是为了别人而生活。为了自己而生活的人,生命之火越来越旺;反之则越来越暗淡。

最后,生命不止,关爱不止。

《飞屋环游记》观后感

今天我在网上看了一部《飞屋环游记》的电影。

这部电影讲了一个小男孩罗素和一个老爷爷卡尔的历险故事。卡尔是个不怎麽爱说话的男孩,他总是牵着气球边走路边幻想着历险,一天他遇到了活泼可爱的女孩艾丽,两个人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后来他们结婚了,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镜头一闪他们变老了,白发苍苍的艾丽得了重病,躺在病床上交给了卡尔老爷爷一本书,书上画着一幅她一直梦想去探险的地方“仙境瀑布”,然后就死去了。

卡尔老爷爷每天孤单的守着他心爱的小屋。一天,坐在沙发上的卡尔老爷爷听到门外有挖土机的声音,打开门一看,原来是开发商要开发房屋,准备拆他的小屋,老爷爷说:“我没有死,就别想拆我的小屋。”接着他收到了养老院的一封信,信中说要接他去养老院。过了一会儿,有人敲门,他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名叫罗素的小男孩,他说要帮助老人。老爷爷说:“我不需要帮助”,就关门了。老爷爷想了想,打开门说每晚都有一种巨鸟去偷吃他的玫瑰花,只要拍三下手就出来。小罗素听了老爷爷的话,接着就跑去找巨鸟了。十分钟以后,养老院的人来接他,老爷爷舍不得离开心爱的小屋。这时,养老院的人见烟筒里冒出好几万个气球来,把房子带上了天空。老爷爷和小屋飞起来了,房子起飞还没有多久,他又听到了敲门声,原来是小罗素站在小屋的走廊上,告诉老爷爷他找到了那只巨鸟。于是老爷爷和小罗素就踏上了去“仙境瀑布”的探险之路。

他们走啊走啊,在路上遇到了小罗素找的那只巨鸟,小罗素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凯文,和他们一起向前走。在路上,他们又遇到了一些狗,它们会说话,都是坏的,它们有一个坏主人。其中一个叫豆豆,它背叛了它的坏主人,管老爷爷叫主人,也跟着老爷爷他们一起走。走着走着,遇见了狗的坏主人,他假装是一个好人,把老爷爷带到了他的家,看到他家里有很多动物的骨架,有一个非常像凯文,这时坏主人看见凯文正在老爷爷家的房顶上,要抓住它。老爷爷就知道了他是个坏人,就赶紧逃了出去,继续走。坏主人就让他的坏狗追他们,可是只把凯文追上了,就把它关起来开飞机带走了。最后经过大家的努力终于救出了凯文。老爷爷为了保护大家放弃了拥有一辈子回忆的小屋,和小罗素、逗逗回到了城市里,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而谁也没有想到小屋正落在了艾丽梦想中的“仙境瀑布”旁。

我最喜欢电影里面的凯文,它是一只大玉鸟,羽毛又多又美丽,凯文最爱吃的和最开心的事就是吃巧克力,它还爱啄气球呢!豆豆最开心的事,就是玩气球了。

这是一部很感动的电影,卡尔老爷爷为了实现妻子的梦想,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妻子的梦想。但是,如果没有豆豆、凯文和罗素的帮助,仅依靠卡尔老爷爷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成功的。

《飞屋环游记》观后感

8月12日,爸爸妈妈和奶奶还有姑妈,带我去郑州玩。我们先到大上海城的奥斯卡国际影城看3D电影《飞屋环游记》。

这一部片子讲述的是一个叫卡尔的老爷爷,他的妻子爱丽有一个愿望就是能住在仙境瀑布旁,可是他们还没有到仙境瀑布旁,卡尔的妻子就去世了。

有一天,政府派人来准备将他送到养老院,在那些人来之前,卡尔作出决定,带着屋子一起离开这里,前往南美,去实现妻子和他共同的梦想!五颜六色的气球拽着一整幢房子飞向了空中。飞屋在空中俯瞰大地的画面十分漂亮。不过老卡尔没想到的是,他的飞屋上搭乘了一个“偷渡客”——8岁小男孩小罗,小罗参加了野外探险者协会,为了成为高级会员,正需要集齐一枚徽章,而通过帮助老年人就可以得到这枚徽章。卡尔想了很多种把这个讨厌的小孩从飞屋丢下去的方法。突然,飞屋飞进了一个风暴云团,艾丽的很多遗物掉下去了,卡尔手忙脚乱的`保护这些东西……卡尔醒来之后,“偷渡客”小罗告诉卡尔,他的GPS可以帮助他们飞到“仙境瀑布”,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浓雾中已经接近地面的飞屋撞上巨石,房子虽然躲过一劫,但卡尔和小罗都被抛了下去。眼看飞屋就要飘走,卡尔用水管套住了它,接着飞屋拖着他一直到了悬崖才停住,卡尔这才发现,“仙境瀑布”就在眼前,从这里开始两个人开始拉着飞屋步行前进。

在丛林里,小罗找到了一个新朋友——长着长长红色的喙的一只色彩斑斓的大鸟,这只鸟真的很大,还喜欢吃巧克力,小罗给它起名叫凯文,鸟很喜欢小罗,但不太喜欢卡尔。来那个人由于到了第二个朋友,——会说话的狗“逗逗”这只狗脖子上戴着一个项圈,是那个项圈让它能够表的人类的语言的,之后他们来到一个峡谷,那里有许多只狗出场,随后爷俩被带到一个飞艇里,他们发现这个飞艇的主人居然就是探险家查尔斯·蒙兹,他的目的是抓住大鸟,证明自己。得知蒙兹为达到目的会不择手段后,爷俩抢先逃跑。在把大鸟放回家时,蒙兹赶到并带走了大鸟……然后,爷俩就和蒙兹展开了搏斗,要救出大鸟。但蒙兹从飞艇中放出飞机,干扰飞屋前行。

搏斗过后,蒙兹和飞屋都坠下云层。而爷俩和大狗在和大鸟道别后,驾驶着蒙兹的飞艇回到了城市,小罗也获得了由卡尔奖励的徽章,三“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过着幸福快乐而惬意的生活。而他们的飞屋最终随气球独自飘落在“平顶山脉”的仙境瀑布边上实现了艾丽和卡尔一生的梦想。

我觉得这部影片非常好玩,它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要放弃,要敢于和坏人做斗争,要爱护地球上的动物。这部影片除了故事生动,3D效果也特别独特,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飞屋环游记》观后感

星期天,我看了《飞屋环游记》这部电影,它非常让我感动……每一个细节深深的印在我的心里,每一个情节都是那么扣人心弦。

卡尔和他的妻子艾利有一个梦想,就是住到仙境瀑布去,可是直到妻子病逝,他也70岁时这个梦想一直都没有实现。后来,城市里造了高楼大厦,工人们要把卡尔的房子拆了,并把他送到敬老院去。就在这时,他遇见了一位叫罗素的小男孩,他非常开朗,只剩下帮助老人章没有,可是卡尔拒绝了他的帮助。当卡尔把气球都放出来,已经升上天空时,才发现罗素也跟了上来。

途中他们遇见了积雨云,卡尔睡着了,醒来时已经到了南美洲,卡尔想让罗素回家,却发现这就是仙境瀑布,并遇到了大鸟凯文和小狗逗逗。但是,他们看到了冒险家蒙兹,蒙兹抓住了大鸟凯文。罗素要去救凯文,抛下了卡尔,虽然卡尔住到了瀑布旁边,实现了自己和爱妻的梦想,可他并不快乐,因为,他失去了伙伴。卡尔救回罗素、凯文和逗逗,和他们过着开心的生活,罗素也得到了帮助老人章。

卡尔为了妻子这个梦想,他选择了远行,完成这个愿望。实现梦想有一点艰难,他们一开始存钱就为了那个梦想,可是生活的需要阻挡大家。停止他们前行的步伐,一次次的砸存钱罐,一次次地满了钱罐,岁月飞快地离去,艾利已经坐上了轮椅,无法开始远行的计划,留下梦想和回忆,直到艾利死去。

佚名说过:“在许愿时,必须要深信不疑。如果你不相信自己有能力让愿望成真,你的愿望就会飞走,再也看不见。但那正说明了最重要的一点。如果你所希望的是有可能实现得了的,那么你有可能会不惜一切地去实现它。最大的魔力不在于许愿,而在于去做。”每个人的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大多数人都觉得它很虚幻,将它埋在心底,连机会都不给它,这样,梦想不会开出花儿。梦想的力量无穷,它让多少人获得希望,继续奋斗,取得成功。莱特兄弟因为梦想,发明出了飞机;爱因斯坦有了梦想,创造出了电灯;司马迁靠着梦想,写出《史记》……人一定要有梦想,这样的人最有难以破灭的精神,坚持不懈地去取得成功,我们一定要去勇敢面对困难才行。柳岩也说过:“梦想”是一个多么“虚无缥缈不切实际”的词啊。在很多人的眼里,梦想只是白日做梦,可是,如果你不曾真切的拥有过梦想,你就不会理解梦想的珍贵。”卡尔就是因为有梦想支持者他才实现了。

我也有自己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教师,用有趣的方法教别人知识,我一定要向这个梦想前进!我一定会努力,让我的这份梦想实现,像卡尔的飞屋一样飞起来的!

『拾』 上海王电影观后感

上海王电影观后感【1】

继《上海王》17日公映之后,日前《上海王II》宣布定档3月16日,两部电影一个月内接力上映。在电影《上海王》中饰演第一代上海王常力雄的胡军,以过人的霸气,演绎中国近代史上威名赫赫的洪门帮主。

胡军称,选择出演是因为觉得常爷这个角色“有演头”,一个时势造就的英雄,有着宿命般的悲剧色彩,是他以前没演过的角色。作为国内硬汉演员的代表,胡军的身上自有一股正气。在他的演艺生涯中,也曾塑造出不少的硬汉人物,岁月的沉淀让他在饰演第一代上海王常力雄时,更多出一份内在的触动与沉稳。

导演胡雪桦坦言,常爷这个人物是大英雄,人物本身气质要正,选择胡军,恰恰是他的身上有这样一种感觉,可以演出一个让人信赖的王。

上海王电影观后感【2】

上周末,一部以旧上海滩为题材的黑帮电影《上海王》上映。这部聚集了胡军、余男、秦昊、李梦、岳小凤等明星的大制作,喊出了一个月内分成上下两部上映的豪迈之语。

这让人不由想起大导演吴宇森,他导演的《赤壁》、《太平轮》,都分成了上下部上映。但是,除了《赤壁》稍好一些,《太平轮》之所以票房“沉没”,就跟分上下部有关。另外,就数烂片《冰封》了,干脆是放了上部,丢了下部。

再来看《上海王》,上映后,虽然口碑尚可,但首个周末的票房只有800万元,显然与片方的期望值相差太远。看来,将一部电影分成两部放,是圈内公认的风险极大的举动,而个中原因主要还是为了票房。

《上海王》展现了1905年到1925年,纷繁乱世中的旧上海的城市记忆,根据女作家虹影的小说改编。

导演胡雪桦很早就买下小说的电影版权,立志拍成一部旧上海的传奇黑帮片。

记者看过电影,觉得比预期稍好。摄影指导是拍摄过《低俗小说》、《落水狗》等经典作品的安德鲁·萨库拉,画面颇有大片质感。此外,胡军、李梦和秦昊的表演也不错,但叙事和拍摄手法都比较“老”且偏文艺,不是时下主流年轻观众的菜。

这样一部与时代有一定距离的电影,票房遇冷也是可以想象的,而且有《太平轮》失利在前,为何片方仍要选择分上下部上映这条风险极大的路子呢?

昨日,片方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就是因为片子太长。导演想拍出旧上海的历史画卷,用时231分钟,近4个小时,这样的时长对一部“往事”类的电影是正常的.,但影院却会拒绝排片。所以只好拆分成上下两部,第一部111分钟,第二部120分钟。

为了不重蹈《太平轮》,电影只能尽量拉近两部的上映时间,第一部2月17日上映,第二部3月16日上映,中间只隔一个月。

不过,现在看来,《上海王》第一部就票房遇冷,第二部想要打“翻身仗”,难度不是一般大。

此外,也有不少网友对《上海王》分两部上映表示不解,认为完全没有必要。

吴宇森《太平轮》将一部电影硬分为两部,上部叙事才刚展开就结束,观众不满,从而影响下部预期。如果将素材剪辑成一部电影,情节紧凑,故事完整,不致于那么惨。

对于《太平轮》失利,吴宇森曾表达过自己的无奈与愤怒:“这个事讲起来也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非常愤怒的一件事情。不管是投资方、发行方,都没有去让我好好地完成这个电影。第一,我不赞成这部电影分上下部;第二,我没有意图要把它变成3D电影。我到目前连导演版本都没有剪。电影发展到这个程度让人觉得非常悲哀,这样下去中国电影市场会很快泡沫化,因为他们太急功近利了,会把观众引导到一个错误方向。”

上海王电影观后感【3】

十里洋场,纸醉金迷,歌舞升平,风云骤起,上海滩的故事似乎总也无穷无尽。且不说已经成为经典的《上海滩》、《新上海滩》等影视剧,即便是近些年,讲述民国上海故事的电影也层出不穷,2012年有王晶执导的《大上海》、2014年有姜文执导的《一步之遥》,2016年年底,有程耳执导的《罗曼蒂克消亡史》,更不用说好莱坞的粗制滥造之作《谍海风云。而今,以抗战剧《战北平》知名国内的导演胡雪桦又为我们带来了《上海王》,继续聚焦旧时上海。

可以说,《上海王》是载誉上映。在去年年底举办的第八届澳门国际电影节上,该片夺得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音乐和最佳原创歌曲等五项大奖,为影片的上映可谓壮足了声势。并且,该片的上映方式也很别致,第1部和第2部的上映前后只差近一个月,让观众稍加等待就能看到续集。如果影片质量过硬,这种做法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事实上,《上海王》是有着深厚的底子的,它改编自英籍华人女作家虹影的同名小说。该书是虹影“重写海上花三部曲”的首部,除去《上海王》,还有《上海之死》、《上海魔术师》两部。虹影因为此书被贴上“女权作家”的标签,由此可见,故事的真正主角是妓女出身的小月桂,而常力熊、黄佩玉和余其扬三代上海王其实都是后来成为“申曲女王”化名筱月桂的小月桂的陪衬。

在电影中,分别饰演三代上海王的胡军、秦昊和凤小岳都有精彩表现,而饰演筱月桂的余男则完美演绎了一代乱世佳人的精魂。旧上海、旗袍、乱世浮生、生死纠缠,有大时代做背景,又有小说为底本,《上海王》既有不可多得的绚丽场面,又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可以说已经及格。

但《上海王》的缺点也很明显,故事不能做到稳步推进,所要表现的主要人物则在三代上海王和小月桂之间来回摇摆,就像是只顾低头匆匆赶路的过客,浮光掠影,目不暇接,不知错过了多少风景,路程便已经走完。也难怪,一部长篇小说改编成电影,虽然分为1、2两部,却还是不能完全容纳,只能对情节有所取舍。由于影片对小说情节的取舍未能做到增删得当,只能顾此失彼,。

相比之下,还是喜欢葛优在《罗曼蒂克消亡史》中的翻云覆雨,不动声色,隐忍不发,心狠手辣,他饰演的陆先生是旧上海文化的代表,可以说才是名副其实的上海王。无论是胡军饰演的“霸道总裁” 常力熊,还是秦昊饰演的“心机boy”黄佩玉,抑或是凤小岳饰演的胡茬小生余其扬,和他比起来,都要稍逊一筹。儿女情长,英雄气短,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上海滩的故事,必须要有时代感才行。《上海王》有优有劣,希望接下来的《上海王2》能够做得更好。

阅读全文

与大上海电影观后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华文世界电影小说奖不举办了吗 浏览:972
巴黎野玫瑰电影迅雷 浏览:761
僵尸福星电影完整版粤语 浏览:36
老大电影霸气片段国外 浏览:329
一部电影一个女的在工地 浏览:760
大爱电影未删节西瓜 浏览:918
一个值得收藏电影网站 浏览:10
汤姆哈迪战争派对在线电影 浏览:575
电影文件如何发给别人 浏览:278
古惑仔电影16全集高清 浏览:399
电视家哪个频道是老电影 浏览:76
ipad什么软件看电影 浏览:297
一部双枪变棍的老电影名称 浏览:100
缘茶妹微电影 浏览:603
印度电影炙热完整版 浏览:146
树先生国语完整版电影 浏览:520
电影提醒软件 浏览:417
扫毒2电影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浏览:709
免费午夜小电影微信号 浏览:125
电影解说时间长短和收益 浏览: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