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对文学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的看法是否支持大华
支持创作。
事物都有两面性。
一、利
1、有利于经典文学通俗化。对于《红楼梦》《三国演义》这样的传统文学经典,普通老百姓也许并不能理解其中深层奥妙,所以会出现《百家讲坛》这样的节目帮助人们剖析经典。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也有这样的作用,旨在普及经典,增加人们的文化素质。
2、有利于娱乐产业发展。文学作品的改编大大增加了影视作品创作素材。
3、有利于更多文学作品的涌现。文学作品的改编将文化价值转变为了商业价值,这样不仅为文学创作带来大量利润,还吸引了更多的人进行文学创作。
二、弊
1、不利于维持经典的原汁原味。既然是改编,由于改编者的文学历史水平等原因,很难保持经典的原汁原味。所以很多时候人们更愿意阅读文学而非看影视作品。
2、可能会让文学作品商业化、快餐化、烂俗化。由于改编地不成功或刻意迎合观众以追求商业价值等原因,由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会显得商业化、低俗化,不利于文化市场发展。
❷ 如何看待名著改编的电影
名著历来都是电影的一个重要的故事来源,绝大多数的电影都是来源于文学作品,尽管很多文学作品谈不上名著的程度。可以说,通过文学作品来改编电影,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电影方面,如果抛开了原著,电影终究是一个再创作,事实上并没有法律规定电影一定要忠实于原著怎样怎样,而作为一种视觉上的艺术,或多或少在拍成电影的时候都会对原著进行一些删改,毕竟很多大部头的原著故事情节非常丰富,要想真的浓缩到一部长达两个小时的电影当中,也是不现实的。还有很多故事情节真要落实在大银幕上面,也难以实现。我们看到的,仅仅需要一个合格的电影作品,而已。
还有不可以忽视的一个现象就是,现在电影比名著要火爆。很多名著改编的电影上映之后,带动了原著的销量,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对于名著改编的电影来说,仅从推广名著的方面来看,也是个不错的方式。
❸ 一部部“毁经典”影片陆续上映,为何导演热衷于名著改编
成龙监制的首部网剧《成化十四年》已经开机拍摄,消息一出,受到了不少观众的追捧,其中也不乏小说爱好者,该剧为梦溪石的同名小说改编,也是他最经典的几部小说之一,梦溪石的小说大多以正剧式的文风面向读者,没有太多的 情感 流露,再加上出色的文采,受到了不少小说爱好者的青睐。当得知《成化十四年》要改拍网剧时,观众纷纷表示“我们的梦溪石,最终也难逃魔掌”。
似乎现在国内导演非常热衷于改编,翻拍比较出名的小说与影视作品,真正的原创作品少之又少,其实不只是国内,连好莱坞都是同样遭遇,每年大量的改编漫画与翻拍动漫等影视作品上映,就像大家比较熟知的漫威超英电影和迪士尼真人动漫。为何现在的导演热衷于翻拍,改编,而不是拍自己的剧本?
现在国内的好编剧少之又少,能力也非常有限,编出来的剧本根本没人愿意看,而小说,名著则是经过千锤百炼,得到无数人的认可,直接拿来改编,既省心,又省力,还省去了宣传的费用,这种好事谁都愿意做。像《霸王别姬》,《茶馆》,《让子弹飞》等,都是改编比较成功的影片。
其实还有更简单的办法,那就是购买版权,剧本,台词都不用动,直接换个演员就能上映,像前几天上映的《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国外大热后,国内换个演员就能获得9.5亿票房,这钱赚的是不是很简单,很容易。
改编,翻拍在有很多好处的同时也有弊端,现在国内翻拍的作品多数是“毁经典”的存在,只有少数作品能获得认可。像金庸老先生的作品,每一部小说都被翻拍成各种版本,可被观众认可的只有那么几部,对比太明显,好与坏,观众很容易分辨。
随着观众眼光的提升,导演随随便便改编一部小说就拿来赚钱的年代已经渐渐走远,现在只有好作品才会获得好票房。
对于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你怎么看?
❹ 由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那么你如何看待电影/电视剧原著魔改
改得好也不是不能接受,比如林青霞版的东方不败。作为在网络上有绝对话语权的年轻人,几乎都有它的陪伴存在。大家大多数接触《西游记》就是从这部电视剧开始,有着先入为主的观念。
❺ 论名著影视改编的利弊
文学名著从不乏影视化改编,以英美文学为例,影视化改编次数最多的作品当属《简.爱》与《傲慢与偏见》。这些电影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既满足了读者的阅读想象,又对名著在大众的普及和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当然,影视化改编是完全不能替代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的,毕竟前者要在2个小时的时间内将一部作品以较为完整的形式呈现出来,必将做出极大的取舍,如对人物和情节的删减,对人物心理刻画的省略,以及很多作者在文本中传达的较为深层的信息。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其主题绝非单一的,这也是为什么时隔几个世纪,读者和研究者依旧乐此不疲的原因。
《傲慢与偏见》以及奥斯丁所书写的世界里,她探讨的更多是长子继承制下,没有财产的中产阶级女性的婚姻选择。《傲慢与偏见》中曾借夏绿蒂.卢卡斯之口说出:“嫁人是受过良好教育却没有多少财产的女性唯一体面前出路。”在婚姻选择中,一方面人们受制于金钱,阶级和门第观念,另一方面对于爱情和性趣契合的追求,亦是女性们的理想。
此外,奥斯丁笔下的世界与当时英国所处的摄政时期紧密相连。较之被工业化的城市,贵族和乡绅将其理想图景建构于乡下,在乡下购买地产,享受和赞颂自然。伊丽莎白曾明确表示:“父亲憎恨伦敦。”卢卡斯爵士也认为经商有损自己的爵士身份。商人在当时并不被人看好,伊丽莎白的舅舅加德纳先生在伦敦经商,小说中提到:“一个靠商业为生,出入他自己杂货店的人居然会如此有教养和随和。”加德纳夫妇虽身处伦敦,但并不为贵族乡绅接纳,“他们生活在截然不同的地方,人际关系截然不同,很少社交。”有从事商业的亲戚甚至会对乡绅家庭女儿的婚姻产生不利的影响。
而文化信息是很难仅通过影视版本了解的,既需要对文本的细致研读,又离不开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支持。通过文本更好了解作者笔下的世界和作者所处的世界,文本阅读有其不可替代性。
《傲慢与偏见》改编中最有名的版本当属1995年BBC五集迷你剧以及2005年电影版本。前者是很小的时候看的,后者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看过两次。
2005版每一帧都堪称油画一般,男女主角亦提供给人极致的视觉盛宴。而在这华丽的外表下,我总感觉缺那么点东西,很多人物过于单薄,没有读小说时所产生的悸动和让我思索的地方。
影版有几处将班纳特先生刻画的更有人情味。当玛丽在舞会上弹琴出丑后,班纳特先生接到了伊莉莎白的眼神暗示,把玛丽劝了下来。影版中,还增加了班纳特先生面对失望和伤心的玛丽,拥抱和安慰她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