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看待电影的发展趋势
中国强,则国产电影强。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电影逐渐成了我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消遣方式。院观看电影,随之而来是电影票房的大爆发
从2011年全国总票房100亿,到2018年全国总票房609亿,6年的时间,总票房翻了5倍,这个5倍可是以亿为起点的。由此可见电影市场的巨大消费力。中国电影产业在国民经济新的发展形势下实现了稳健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经历了生产单位转企改制、组合院线、民资入影、融资上市、“互联网+”融合等重大产业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更以法律形式体现出我国推动电影产业化、实现电影强国战略的决心与信心。
目前,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银幕数量、观影人次均位居世界第一。但要清醒认识到,在电影产业收益、产业链完善度等方面,我国电影产业与世界电影强国仍有差距,同时也存在巨大潜力。在网络技术与数字通信飞速发展的时代,更需把握电影产业发展新机遇。
一、蓬勃发展的中国电影产业
近年来,《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电影产业促进法》等法规法律相继出台。电影市场充分引入竞争机制,形成新老电影公司百舸争流、竞争奋进的局面。电影工业基础不断夯实,技术水准不断提升,各类数字影视制作基地纷纷建立,数字影院普及到县,我国3D银幕数量稳居世界第一。通过“一带一路”交流、电影节、国际展映等方式,我国电影产业的国际影响力稳步提高。
面向未来,中国电影观众与市场的不断成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方面,中国电影消费内需强大,受众观影需求日益增长,2018年观影人次达17.16亿,但人均仅为1.23次,提升空间巨大。另一方面,国内资本投资电影活跃,当下已有1.2万多家影视公司,讲好故事、演好角色、打动人心、赢得口碑,已逐渐成为电影市场的创作主导。全行业将更加注重电影的社会效益,良好口碑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带来电影产业的良性循环。
二、抢抓先机,实现“由大到强”
中国电影产业要实现“由大到强”的跨越式发展,要抓住新时代新机遇,领先一步,方能实现电影强国的目标。
从黑白到彩色,从平面到立体,从胶片到数字,电影产业的发展进步始终贯穿着科技、艺术的交融与革新。好莱坞电影《阿凡达》开发出领先世界的3D虚拟影像摄影、面部表演捕捉等技术,以逼真视效震撼世界;《流浪地球》以高水准特效、具有中国内涵的故事,在海内外口碑票房双丰收。裸眼3D/4D技术、虚拟现实的VR技术、混合现实的MR技术、全息技术、全景声技术等,为实现电影技术的突破提供了新机遇。
在电影宣发领域,发行企业要及时研究受众观影心理与分层的变化,多样化地进行电影宣推,及早做好老电影、复映电影、文艺电影等分众电影市场渠道。同时,电影宣发要“走出去”,抓住推广机遇,讲好中国故事,抢占被国外院线忽略的“冷”档期、细分观影市场。
三、未来,电影行业市场会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呢?
1、国内资本充裕有利于电影行业加速发展
目前,我国国内资本较为充裕,且外部资本投资电影行业的意愿较强,对高度依赖资本投入的电影行业形成了有利的发展环境。电影产业投融资渠道拓展,不仅有利于电影制片产业发展,为电影企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也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2、城市化进程加速为电影产业发展提供新机遇
据统计,2000年以来全国城市化率平均年增速接近3%,2016年全国城镇化达到57.35%,城市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伴随着城市房地产、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城市文化产业建设也迎来大发展的黄金期,这将为电产业的发展和繁荣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3、扩大内需政策有利于带动电影产业发展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为推动全社会文化消费水平提升,发展影视文化产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2016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32316亿,同比增长10.4%。目前,我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需求旺盛,但文化产品供给存在巨大缺口,为电影产业创造了宽广的市场拓展空间。
4、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逐渐加大有利于电影行业健康发展
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建立对于鼓励和推动电影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实施,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水平已逐步同国际市场惯例接轨。在知识产权得到良好保护的前提下,电影企业投资制作大电影,音像制品、电视及网络播放等收入渠道也将得以进一步拓宽,有利于我国电影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再加上国家颁布的《电影促进法》,所以中国电影市场一切都向着更好的方向在发展。
未来,中国电影产业若能及时抓住电影技术创新、内容精品打造、分众与衍生消费趋势、智慧影院建设等机遇,就定会乘势而上,加速实现电影强国之梦。
《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实施,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接近公众,粉丝,观影人,门槛也不再那么令人望而却步。
㈡ 你觉得中国的电影市场应该怎么发展
行业主要企业:猫眼娱乐(01896HK)、阿里影业(01060HK)、光线传媒(300251)、新片场(834630)、华谊兄弟(300027)、爱奇艺(IQ.NASDAQ)、Bilibili(BILI.NASDAQ)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电影市场收入规模、中国电影放映场次情况、中国电影行业集中度
行业概况
1、定义
电影产业是对以电影的制作、发行和放映三个行业为主,同时包括电影的后产品的开发(如音像制品、电影频道、相关图书、玩具等)以及与电影相关的市场活动的总称,属第三产业中娱乐业的一部分。其主要功能是通过视听技术传递艺术形象信息,为人们提供审美、娱乐、宣教服务。
电影产业的特征包括以下几点:
2、产业链剖析:包括五大阶段
从电影行业整体来看,其产业链包括电影制作、出品、发行、放映环节。电影制作作为整个产业的最前端,决定了行业的影片供给数量、质量等情况,具有一定的议价权。影片制作完成后,通过出品及发行方使得影片得以面世,向下游院线企业进行宣发。电影产业的终端是院线市场,其基本职能是提供放映服务获取票务收入,一般占据45%的票房分账比例,同时还为合作商提供广告服务、提供卖品等衍生品服务以获得非票务收入。
在电影产业链中,发行上承制片方,下连院线播映方,是将影片全国推广的渠道,整个电影产业链的参与者众多。
电影制作方主要包括国内外文学与剧本等原始作品方,如国外的漫威、迪士尼,国内的华策影视、腾讯文学等;内容出品方包括海外的华纳兄弟、环球影业,国内的万达影视、华谊兄弟等专业影视公司;宣传发行方包括华纳兄弟、环球影业等传统影视公司发行方,以及淘票票、爱奇艺与猫眼电影等网络发行方;电影产业链终端的院线平台代表公司有海外的AMC与国内的万达影院、大地影院、横店影视等。
行业发展历程:处于“互联网+时代”
从1950年发展至今,我国电影行业共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为“国有资本时代”、“民营资本时代”、“商业大片时代”和目前所处的“互联网+时代”。
行业政策背景:多项政策加持
以政策扶持为主导电影产业的迅猛发展与国家层面以及政策层面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有着紧密的联系。2010年的《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由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发布,我国对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方针、具体政策措施保障;
关于支持电影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在2014年由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联合发布,明确了八项具体政策,使得市场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公益服务质量和水平得到提升;
《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于2015年由国家财政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并规定,向申请工商登记的经营性电影放映单位征收5%的电影专项资金,用于电影产业发展的金融、税收和人才引进扶持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于2017年3月1日发布实施,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于正处于发展迅速但缺乏法律依据及保障的电影市场来说,无疑给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带来了法制化的信心,也为中国电影"走出去"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可以说,国家法律和政策,特别是政策几乎决定着电影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发展程度。
行业发展现状:
1、中国电影市场收入规模:疫情后强势反弹
从电影票房收入来看,2016-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持续增长,并成功突破600亿大关。2019年,我国票房收入达641亿元,较2018年增长5.4%,增速整体呈现下滑态势。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电影票房收入仅为203亿元,不到2019年票房收入的三成。截至2021年12月中旬,我国电影票房收入457亿元,较2020年恢复较快。
2、中国观影人次情况:2020年下降近7成
从观影人次的变动情况看,2020年全年观影人次5.49亿人次,相比2019年减少了68.23%,降幅与票房降幅基本持平。对比2019年全国约14亿的人口总量,人均观影次数为0.39次,相比2019年的1.24次下滑明显,若以8.48亿的城镇人口计算,人均观影次数为0.65次,相比2019年减少了1.43次。
3、中国电影放映场次情况:疫情影响放映场次大幅度下降
2020年全国影院共放映电影5658.4万场,同比减少55.58%,降幅明显低于观影人次和票房降幅。对比票房、观影人次和放映场次的变化情况,随着国内影院数量的逐年增多,放映场次的增加速度始终能够大幅高于票房和观影人次的增长速度。
行业竞争格局
1、行业集中度:头部效应明显
整体来看,中国电影市场头部效应明显,行业集中度较高。随着档期竞争加剧、口碑宣传作用凸显,国内电影票房集中度加剧。2020年受疫情影响,电影前五名票房达到全年总票房的50%以上。除2020年特殊情况外,2018至2021年电影票房前三名和前五名占比稳步提升,这意味着影视行业的龙头公司能够分到更多红利。
2、企业竞争:万达影院市场份额最高
从各院线票房情况来看,我国电影产业市场集中度仍待提高,以票房TOP5院线的票房合计仅为2020年电影总票房的47%。其中,万达院线以15%的票房比重位居榜首,其次为大地院线,其票房比重为10%,上海联合院线(8%)、中影数字院线(7%)和中影南方新干线紧随其后(7%)。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政策方面:《“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
2021年11月9日,国家电影局发布了《“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也是针对内地目前电影市场所做出的最重要的指导性方针政策,其中既有一些具体的数字指标要求,也有一些针对性较强的规划部署。整个规划书近万字,基本涵盖了内地电影近几年发展出现的问题和症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也包括了之前一些方针政策的进一步执行。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影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㈢ 国产动画电影发展现状怎么样如何评价
动漫产业主要上市公司:奥飞娱乐(002292)、光线传媒(300251)、祥源文化(600576)、汤姆猫(300459)、哔哩哔哩(BILI.NASDAQ)等
本文核心数据:我国动画电影上映数量、票房等
近年来我国动漫产业整体向好,国产动画发展势头正盛,动画电影票房明显提高,《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多部电影取得不俗的成绩,具体来看我国动画电影发展趋势包括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和效益转变,国产逐渐替代进口,以及国产IP特色化等。
向追求质量和效益转变
2015-2020年间,文化部、国务院等先后出台《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规划》、《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等政策,明确提出要支持原创动漫创作生产与宣传推广。我国动漫行业整体从追求数量开始往追求质量和效益转变,尤其是动画电影市场,国产作品上映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加上疫情影响,2020年仅上映14部动画电影。
尽管数量下降,但近年来我国国产动画电影票房却有所提高:2014年我国动漫电影《十万个冷笑话》斩获了1亿元的电影票房;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获得了9.56亿元的票房;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超50亿,直接带动2019年我国国产动画电影票房飙升至70亿元。根据艺恩数据,2020年受疫情影响,国产动画电影票房共计16亿元。
从单部电影平均票房来看,2019年由于《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超高票房,我国国产动画电影单部平均票房达2.6亿元,2020年疫情影响下仍然达到1.1亿元,较2018年的0.5亿元增长120%。可见国产动画电影近年来发展迅速,国产动画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和效益转变的发展路径初见成效。
国产动画电影逐渐替代进口
我国动画电影市场长期被国外作品占据,但近年来随着国内动漫制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国产动画电影开始进入观众视野,《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等作品的出现以及口碑、票房的成功无一不印证了当前国漫发展势头正盛。
根据《文化贸易蓝皮书》数据,2015-2020年,我国国产动画电影数量占比整体虽在下降,但票房占比却呈上升趋势。可见需求层面,国产动漫正在逐渐替代进口。疫情影响下,2020年我国共上映动画电影33部,总票房30.38亿元,其中国产动画电影数量占比为54.55%,票房占比56.85%,票房占比相比2016年的18.74%已大幅提高。
国产IP特色化趋势明显
纵观2015年以来中国动画电影票房冠军,有四部为国产电影,其中《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三部均属于神话传说类题材,包含着鲜明的中国色彩。
根据三文娱统计数据,富有国产特色的IP在中国动漫中出现的频次正在提高,特别是神话传说类题材近年来深受市场欢迎。2015-2020年共有119部备案动画电影讲的是中国经典神话人物的故事。在这119部作品中,有24部作品以孙悟空为中心展开,其次是哪吒和二郎神,涉及作品分别为11部和8部,排名前十的神话人物还有白素贞、猪八戒、大禹、八仙、嫦娥、神农和女娲。
综上所述,尽管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产出数量呈下降趋势,但质量和效益均在提高,2015年以来优秀的国产动画电影频现,神话传说类富有中国特色的IP电影票房成绩尤为突出。中国动画要想长远发展不应盲目进入已被美国、日本等国家占据的成熟市场,而应开发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领域,国产作品打开国际市场指日可待。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㈣ 如何看待"国产影片集体崛起"问题
"国产影片集体崛起"问题分析:
1、影片大幅度增长,建是因为电影产业规模持续扩容。中国电影活力被大大激活。电影的生产制作越来越成熟,电影质量显著提高、电影类型更加丰富。小影片票房也大幅增长。面对不同的观众推出不同类型的影片。
2、影院建设也是热浪滔滔,从一线城市烧到二、三、四线城市,全国影院银幕数量近两万块余,全国观众在同一时间共赏一部电影成为现实。现在中国电影的产业规模已经稳居世界第二,各路资本纷涌而至。
3、国产影片集体崛起也得益于电影人才的层出不穷。但些年,新人导演层出不穷,电影创作量大大增加,他们更加了解新一代观众的所思所想,更加契合互联网时代的精神气质。他们拥有一致的美学标识,而是各具风格、多元共生。正是这种多元的个体风貌,为中国电影带来更加丰富的创新可能性。
4、电影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现在电影产业的总体扩容,影片过亿只能算作市场上的中等卖座影片。大量的中等成本和中等卖座影片居于市场主体地位,说明企盼多年的纺锤型结构体正在成为现实,产业结构日趋良性健康。
5、国产影片在与进口大片的同台竞技中占据胜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习近平总书记也对影片给出指导意见,可见国产影片未来可期。
㈤ 对近几年中国电影有哪些看法
国产电影,还有待提高啊,现在大部分电影的台词都差强人意。对此只用八个字来评价:矫揉造作,不知所云。《赤壁》里赵薇同学那句“匹女有责”可谓“语惊四座”。她确实应向年少时的语文老师道歉了。
编剧们的语言功底让观众们对我国的文学事业担忧啊! 最后,电影人需摆正心态:你们是为了艺术,为了还原生活,展现真善美,而不是沦为票房的工具,糊弄观众。
总之,中国电影任重而道远。希望少和媒体联合起来进行狂轰烂炸式的宣传,毕竟质量决定一切。还是好好创作,少讲空话。记住一句话,“金杯银杯不如观众的口碑”。
中国电影特征:
1、坚持和发展革命的现实主义道路,坚决执行双百方针,题材广泛,反映生活中各类矛盾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如《天云山传奇》《喜盈门》《人到中年》 《高山下的花环》 《血,总是热的》《伤逝》《骆驼祥子》等影片。
2、尊重艺术的客观规律,创造出各种真实生动的银幕形象,塑造了各类不同的典型性格。如《南昌起义》《西安事变》《廖仲恺》等影片对革命领导人进行了多角度的刻画,对蒋介石等历史人物能实事求是地按照历史本来面目表现。
3、在风格与样式上趋于多样化。由于题材领域的扩展,使艺术家们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探索自己最适宜的风格、样式,表现最完美的内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批中青年编导拍摄了一批有一定实验意义的探索性影片:
如《黄土地》《青春祭》《良家妇女》《黑炮事件》《猎场札撒》《老井》《红高粱》《秋菊打官司》《香魂女》《霸王别姬》等。在电影创作繁荣的同时,电影理论研究也空前活跃,并在相当多的创作人员中发生影响。
㈥ 你觉得中国影视业发展现状如何
截止2020年1月23日,7部贺岁片集体宣布撤档,择期再映;截至2月12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确诊病例52526例,累计死亡病例1367例。严峻的疫情对2018年本身发展不顺利的影视剧行业来说,冲击巨大。春节档票房对于全年总票房来说具有较大比例,2020年春节档票房的惨淡对2020年全年电影票房成绩影响较大,预计2020全年票房或减少近百亿。
疫情冲击影视行业上下游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正值春节,疫情对电影产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对影视行业产业链上游的影响包括自2020年1月25日开始,横店影视城、象山影视城等多家影视基地相继闭园,全部剧组的拍摄活动停止,辖区内拍摄场景悉数关闭,包括了拍摄基地、外景拍摄基地和摄影棚等。对电影产业链下游的影响包括1月23日,7部贺岁片集体宣布撤档,择期再映,所有撤档影片均可无条件全额退款;线下院线自1月24日起全部暂停营业。
但是可客观估计,疫情结束后,影视剧行业将有较为乐观的发展。疫情的发生对影视剧行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倒逼行业创新发展的机会。疫情结束后,积压的很多优质产品都会寻找到更好的机会放映,同时大众也需要娱乐活动,重新回到正常生活,这时候院线将会迎来显著性回暖。
——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影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