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影指南 > 电影甲午风云人物时间及背景

电影甲午风云人物时间及背景

发布时间:2022-12-10 12:14:28

A. <<鸦片战争>>和<<甲午风云>>电影中讲到的时间 地点 任务 故事情节和涉及的国家有哪些

电影没看过但是历史学过:
鸦片战争:1839年虎门销烟-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地点广州、虎门、香港、宁波、南京等东南沿海一带,还有天津大沽。任务???(英国侵略中国,使中国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果(割地赔款香港岛、3000万元、开放通商口岸),交战双方(清:道光、林则徐、琦善等;英国);
甲午风云: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地点(朝鲜平壤、辽东半岛、黄海、威海卫),日本侵略中国,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结果(割让台湾、辽东半岛、赔偿2亿两白银、放弃朝鲜宗主国),交战双方(清:慈禧、邓世昌、丁汝昌、李鸿章;日本)。

B. 甲午风云的历史背景短一点

甲午风云的背景就是甲午海战,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七日,甲午海战爆发。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九,清政府花费数百万两白银打造的北洋水师在与日本联合舰队的一系列激烈交战后,全军覆没!

C. 电影甲午风云的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清末,中国北洋水师整装待发,拟为运兵的商船高升号护航。但正要起锚时突然传来熄火的命令,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李默然饰)前往提督衙门询问原因。

《甲午风云》是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剧情片,由林农执导,李默然、浦克、王秋颖、庞学勤等人主演。该片于1962年在中国上映。该片讲述了邓世昌在中日甲午海战中反对李鸿章主和,指挥北洋舰队英勇抗击日本海军,在弹药用尽后,率领致远号战舰硬撞敌舰吉野号,不幸被鱼雷击中,以身殉国的故事。

影片评价:

该片是历史片,但又不囿于历史的真实,为激励民族正气而做了适当的改动。该片在总体艺术水准上十分完整、凝炼,称得上是慷慨悲壮,大气磅礴。该片塑造了几个极其鲜明的艺术形象,主人公邓世昌。

毫无疑问地集中寄托着创作者的社会和艺术理想,他是主战派的代表,忠勇兼备,性情刚烈,从力主出海作战到最后弹尽粮绝之际,下令全舰撞向日本旗舰“吉野号”,他的英雄气概,爱国热忱,视死如归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李默然的表演亦浓烈炽热,沉着深切,将这一代爱国将领表现得声情并茂,感人至深。

D. 甲午风云电影主演

我好久之前看的。
导演:林农
主演:浦克 李默然 周文彬 庞学勤 任伟民

剧情介绍:

《甲午风云》影片展现甲午海战这一历史事件,悲壮地歌颂了海军将领邓世昌,水兵王国成等英雄们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者的侵略本质和清廷的昏庸腐朽。

1894年,蓄谋侵华已久的日本帝国在中国领海内肆意挑衅、制造事端。北洋大臣李鸿章及其亲信“济远"号管带方伯谦等极力主张求和。日寇击沉中国商船,以“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和威海百姓,坚决要求对日作战,但邓两次请战均遭李拒绝,并因揭露方伯谦而被革职。日寇不宣而战,民愤四起,李鸿章被迫起用邓世昌。

在海战中,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贪生怕死,故意打错旗号(与历史不符),后旗舰被日击伤。邓代替旗舰指挥作战,率领“致远”号官兵英勇战斗,击中日军旗舰“吉野”号。最后因弹绝,邓世昌决定撞沉敌舰“吉野”号,但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牺牲。

E. 电影 甲午风云的主要内容

1894年,蓄谋侵华已久的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领海内肆意挑衅、制造事端。

北洋大臣李鸿章及其亲信“济远”号管带方伯谦等极力主张求和。日寇得寸进尺,击沉中国商船。以“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和威海百姓,坚决要求对日作战,但邓两次请战均遭李拒绝。并因揭露方伯谦而被革职。日寇不宣而战,民愤四起,李鸿章被迫起用邓世昌。

在海战中,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贪生怕死,故意打错旗号,致使北洋舰队出师失利,旗舰被日击沉。邓代替旗舰指挥作战,率领“致远”号官兵英勇战斗,击中日军旗舰“吉野”号,最后因弹绝,邓世昌决定撞沉敌舰“吉野”号,但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牺牲。

鸦片战争后,请政府摇摇欲坠,日本帝国主义蓄谋侵华,于1894年在中国领海挑衅生事。北洋大臣李鸿章及亲信“济远”号管带方伯谦等畏惧日寇,极力主和。日寇得寸进尺,击沉中国商船,百姓无辜遭难。以“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和威海百姓,面对日寇的嚣张气焰,毫不畏惧,坚决要求与日寇开战。

但李鸿章借口保存我军实力,多次拒绝官兵们的请战要求,邓世昌还因揭露方伯谦而被革职。日寇不宣而战,爱国官兵和百姓的主战声浪一浪高过一浪,李鸿章被迫起用邓世昌。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贪生怕死,在海战中故意打错旗号,使北洋舰队旗舰被日击沉。

邓世昌率领“致远”号代替旗舰指挥出战,全舰官兵英勇作战,击中日军旗舰“吉野”号。战事愈发激烈,但我方弹药却已用光,作战形势非常不利,邓世昌决定直接硬撞敌舰“吉野”号。

(5)电影甲午风云人物时间及背景扩展阅读:

《甲午风云》是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剧情片,由林农执导,李默然、浦克、王秋颖、庞学勤等人主演。该片于1962年在中国上映。

角色介绍

1、邓世昌——演员 李默然

致远舰管带,他收留了打伤吉野号的王国成,当着李鸿章面怒斥日本特使罗皮尔,呈上请战书,被革职。太后对日宣战,邓世昌再被启用。中日舰队海战关键时刻,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击沉日舰西京丸,迎向敌旗舰吉野号,与敌秋津号等展开激战,发现炮弹用光,命令全舰列队开足马力撞沉吉野。

2、丁汝昌——演员 浦克

北洋水师提督,本决定让北洋舰队为高升号护航,却接到“熄火”的命令,邓世昌前往提督衙门询问,丁汝昌告诉他,这是李鸿章的决定。丁汝昌本想严肃追查方伯谦临阵脱逃,假报军功的丑行,但慑于种种关系,终于不了了之。与邓世昌赴天津谒见李鸿章请战,看到李鸿章对日一味忍让。西太后下诏对日宣战,丁汝昌迎战。

3、李鸿章——演员 王秋颖

北洋大臣。他下熄火命令,使北洋水师不能为高升号护航。会见日本政府特使罗皮尔时,他一味忍让妥协,使邓世昌怒斥罗皮尔,为此震怒。李鸿章亲自检阅北洋水师时。渔民和水兵活捉了化装的罗皮尔,邓世昌将他绑送李鸿章并再次呈上请战书,李鸿章一怒之下将邓世昌革职。西太后下诏对日宣战,李鸿章为平息众怒,再次启用邓世昌。

3、王国成——演员 庞学勤

济远号水兵。日本海军偷袭击沉高升号,管带方伯谦临阵脱逃后,他率领水手们奋起还击打伤敌旗舰吉野,保证了水师没有进一步受损,却被方伯谦除名。王国成愤而投奔邓世昌,邓世昌收留了他。邓世昌在水师庆功会上当众揭穿了方伯谦临阵脱逃,假报军功的丑行,王国成出面作证,方伯谦掏出枪竟欲击毙王国成。



F. 甲午风云影片反映的历史背景

编剧严重误导大众认知。
情节从丰岛海战说起:丰岛海战,在方伯谦解说之下,以及其他军官认可他的说辞。济远舰是在力竭拒敌,鏖战四点钟之久,午时我船整理炮台损处时,倭船紧追,我连开后炮,中其望台,船头,船腰,彼即转舵逃去” 。经过众多军官认同,在没有置疑之下,为此得到光绪帝特下旨,称赞方伯谦以寡敌众,力战持久,给予赏银。此说历史已成定论。因为当事人和其他军官在场说词一致,有疑问可以当面置疑,方伯谦只是小军官,没有后台势力,他没能力搞特权手段。至于为什么要翻说,原因无他,就是故意污蔑方伯谦,以便让李鸿章在甲午黄海之战的罪恶得以解脱,李鸿章斩杀方伯谦是杀人灭口,滥用私刑,斩杀方伯谦(是在非战斗之时)不让他有任何辨护机会,这是非法斩杀,斩杀理由是临阵脱逃。所有的污蔑都是为了帮李鸿章非法斩杀之罪解脱罪责,以及衬托邓世昌高大特殊英雄人物的形象。非法斩杀,这才是值得翻案。
邓世昌的特殊英雄是建立在炮弹用尽之下,用舰船撞击敌舰。可是邓世昌致远舰打捞上来后发现致远仍有炮弹。
并且,事实上,与舰共存亡,不是跳海弃舰自杀,而是留在舰里直到战死,或在舰里自杀,这才是与舰共存亡。所以内里情节,存在太多疑点。甲午海战所有舰长都是留在舰里自杀。惟独邓世昌跳海自杀。为什么会游泳的人会选择跳海自杀殉国?第一不一定自杀成功,第二增加被俘虏的机会,笫三增加别人置疑是否殉国自杀。因为中国有水遁逃命秘法,就是潜入水中,闭气潜游几十米或上百米,然后仰游只露出鼻子和口,在这种距离之下,用肉眼在海中根本无法找到你的位子。茫茫大海不可能游回岸吧?他有可能游到敌舰投降,然后隐姓埋名。
从甲午海战沉船打捞上来的炮弹,发现中国弹头是泥沙弹头,日本弹头是高爆火药弹头。因此怀疑李鸿章甲午期间串通日本间谍所为何事。这些弹头都是李鸿章指定亲戚包办。北洋海军在如此条件之下死伤大半,日舰根本无法击沉,方伯谦决策正确撤离,因此可以确定方伯谦是被李鸿章杀人灭口,并嫁祸于他
查18世纪德国海军军事博物馆,根本就没有泥沙实心弹或泥沙穿甲弹,所有穿甲弹或炮弹都是爆炸的炮弹。
《清末海军史料》记载,查黄海一战,济远中弹70余处,伤痕累累,由此可见,方伯谦济远舰是在奋战后,带着重伤撤离战场。
在甲午海战,方伯谦“济远”号以一敌三,在日舰包围下丝毫不惧,不停开炮还击,造成日舰伤痕累累。以济远炮击之精准,如果是火药弹头日舰有可能沉没三到四舰。济远甚至因开炮过多导致炮盘熔化。
李鸿章专权,无法无天。方伯谦被逮下狱后,笫二天就被斩首(是在非战斗之时),一位上级军官连审辨权力都没有,可见李鸿章掌权之时,他带给中国是多么黑暗的年代。方伯谦被斩后,济远官兵闻讯伏尸痛哭,军中愤愤不平。文廷式作《哀辽东赋》,抨击李鸿章假公济私,加害方伯谦,认为“指三字(莫须有)而成冤,坏长城而失傍”。李鸿章无道,清朝焉能不败亡。
李鸿章德行有多坏?李鸿章76岁的时候,还娶了小妾,而且一娶就是两个,一个13岁,一个14岁,都是豆蔻年华。古代娶女不超过14岁也是罪恶之极,14岁也是属半幼女半成年,15岁才算成年,更可况76岁高龄娶13岁小妾。在古代,娶幼女为妾也是属严重道德败坏,大逆不道之徒。李鸿章考得是功名,读得是圣贤书。道貌岸然败坏纲常礼义。
李鸿章甲午战争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统管海陆军,任用手下非船政大学毕业丁汝昌为海军提督(总司令),理由陆军比海军勇猛,必须由陆军之人带领海军,其私心之重,可谓司马之心路人皆知。因为丁汝昌的原因,北洋水师成了李鸿章的私家军。丁汝昌不但没有基本海战常识,还把陆军的歪风带到海军,舰队在平时训练中弄虚作假,水手纪律松懈。舰艇机器维护极差,煤炭用的是劣等货,船速减了三分之一,钱全部到了李鸿章口袋里去了。《马关条约》事件:李鸿章之子李经方。甲午战争期间,李经方支援粮食给日本在华进攻的部队。并且礼部侍郎上奏了一份供词。李鸿章甲午期间曾经串通日本间谍,因此事干系太大,军机处看礼部侍郎上奏了一份供词奏折后,没敢呈给光绪皇帝,原因无他李鸿章权势已到一手遮天之地步,所以李鸿章轻易逃过刑罚。但无风不起浪,因此联想到,李鸿章遭遇日本人枪击,据清朝调查,枪手手按轿夫肩上,近距离射击,子弹入观骨下非致命点,只开一枪,枪威力偏小,枪手然后若无其事的离开。李鸿章手按面部走回住处。这情节跟台湾总统陈水扁非常像,用苦肉计转移视听,尺度刚好不致命。然后日本媒体配合减白银一亿两,天衣无缝。因此李鸿章再次坐稳宰相之位。李鸿章当时绝对有必要演这一出戏。日本减少赔款的原因不过是世界列强干涉而已,《马关条约》签订仅仅六天后的4月23日,俄罗斯、德国和法国联手,就为了自身利益不受侵犯,迫使日本把辽东还给清政府。日本减少一亿两是急着签约,三国介入有可能拿不到钱。在谈判期间俄国一直通过外交干涉,甚至于不惜一战。李鸿章为什么不利用俄国为中国争取?因此也可以理解为,李鸿章为日本争取了两亿银两索赔外加天价的台湾岛。日本为了记念李鸿章功绩,把一条街命名为李鸿章道。
同事歌颂方伯谦”雄略豪宕,战具整齐,舟师勇壮,挽承矩之刀鱼,乘风稷之海浪,神勇奋于澹台,老谋深于陆抗“,当时脍炙人口,为人们所传诵。
要读懂近代中国苦难史,就不能不说李鸿章,李鸿鸿就是近代中国苦难其中之一的祸首。李鸿章掌权晚清四十年与清朝败亡息息相关。李鸿章还没有掌权之前晚清四十年前,中国还是世界首富之国,李鸿章掌权四十年期间国运每况愈下。李鸿章到底是中兴之臣,还是败亡之臣一目了然,无须多言。
借用毛泽东对李鸿章的评价〝舟大水浅〞意思是〝志大才疏,才能浅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借用左宗棠对李鸿章的评价〝误尽苍生〞意思是〝祸国殃民〞倒行逆施,胡作非为。宰相无道则国不昌。
方伯谦若是不撤离留下来直到全舰战死,徒添败亡扩大,对战局亳无益处,中国除了不智之人一味谴责之外,还包含大量居心叵测之徒,恶毒丑化辱骂之声四起,令人愤慨。一位智勇双全,将帅之才就这样被卖国贼给斩了,还要嫁祸于他,难怪冤气上百年不散。方伯谦保住了军舰,减少了伤亡,缩小了败亡,杀出血路,他不是民族英雄谁有资格是!

G. 电影《甲午风云》故事,被误解的沙子炮弹,被冤枉的刘步蟾,还有什么

老电影《甲午风云》拍摄于上世纪中叶,那个时候中国史学界对甲午海战的认识还存在不少误区。甲午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充斥着最多扑朔迷离谣言的一段历史,很多真相长时间不为人所知。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甲午战役之所以失败,很大程度上的因素是炮弹问题。根据中日双方的数据对比,不难发现,甲午海战直到结束,日本的开花弹还剩下1200多颗,而北洋水师在此次战役开始之前仅仅有3000余枚炮弹,而3000余枚炮弹当中很少是开花弹,更多的是实心沙土的,这样的沙土弹威力更小,影响力更小,在战场过程当中所能够起到的打击能力更是少之又少

不过这部电影主要是为了宣传民族英雄,致远舰管带邓壮节公,所以以当时的研究水平来说,只要大方向没错就行了。

H. 甲午风云的起因,经过,结果

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日本明治维新后市场狭小、资源贫乏、国内阶级矛盾尖锐,需要战争转移人民的视线,并且征韩侵华是日本的既定方针。时间1894--1895。人物:中国方面以民族英雄邓世昌为代表。主要经过分别为四场战役:平壤之战、黄海之战、辽东半岛之战、威海卫之战。结果以中国战败,签订屈辱的不平等条约宣告结束。

I. 甲午风云背景,情节,人物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摇摇欲坠,日本帝国主义蓄谋侵华,于1894年在中国领海挑衅生事。北洋大臣李鸿章及亲信“济远”号管带方伯谦等畏惧日寇,极力主和。日寇得寸进尺,击沉中国商船,百姓无辜遭难。以“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和威海百姓,面对日寇的嚣张气焰,毫不畏惧,坚决要求与日寇开战。但李鸿章借口保存我军实力,多次拒绝官兵们的请战要求,邓世昌还因揭露方伯谦而被革职。日寇不宣而战,爱国官兵和百姓的主战声浪一浪高过一浪,李鸿章被迫起用邓世昌。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贪生怕死,在海战中故意打错旗号,使北洋舰队旗舰被日击沉。邓世昌率领“致远”号代替旗舰指挥出战,全舰官兵英勇作战,击中日军旗舰“吉野”号。战事愈发激烈,但我方弹药却已用光,作战形势非常不利,邓世昌决定直接硬撞敌舰“吉野”号,不幸遭遇鱼雷,全舰官兵以身殉国。

J. 甲午风云的历史背景和故事便概

背景

日本侵略中国是蓄谋已久、准备充分的。1867年,明治天皇睦仁登基伊始,即在《天皇御笔信》中宣称“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蓄意向海外扩张。1871年,近代中日两国签订了第一个条约《中日修好条规》。

第一款:“嗣后大清国、大日本国倍敦和谊,与天壤无穷。即两国所属邦土,亦各以礼相待,不可稍有侵越,俾获永久安全。” 这是一个平等的条约。但日本并没有遵守这一条约,而是积极向中国扩张。1872年,日本开始侵略中国附属国琉球,准备以琉球为跳板进攻台湾。

并迫使清廷承认日军侵台是“保民义举”(即间接承认琉球人是日本属民),从台湾撤军。由于清廷的软弱无能,日本于1879年完全并吞了琉球王国,改设为冲绳县。

经过:

在此阶段中,战争是在朝鲜半岛及黄海北部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战役,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1894年7月下旬,中日两军在朝鲜境内开战。清军在丰岛海面被日军偷袭之后,很快被在陆上的成欢驿的日军偷袭(成欢之战),由于朝鲜政府已被日本控制。

叶志超、聂士成等部驻牙山的清军被迫绕道汉城,北撤到朝鲜北部重镇、平安道首府-平壤。毅军以分统太原镇总兵马玉昆率五营一队,与河州镇总兵卫汝贵盛军以及奉天的奉字练军、盛字练军一起,构成了四大军29营,13526人,于8月先期入朝,在平壤与从牙山退回的叶志超、聂士成部汇合,朝廷命叶志超为驻平壤各军总统。

从1894年9月17日到11月22日。在此阶段中,战争在辽东半岛进行,有鸭绿江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

清廷估计到日军将乘胜入侵辽东半岛,谕令李鸿章速谋战守。李鸿章根据“各国探报,倭人将以大股图犯北京,又云谋袭沈阳”的情势,提出了“惟有严防渤海以固京畿之藩篱,力保沈阳以顾东省之根本;然后厚集兵力,再图大举,以为规复朝鲜之地”的战略方针 。

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的最后一战。日本大本营对山东半岛的作战部署为“海陆夹击”北洋舰队。李鸿章在建完各炮台后,即调派绥、巩军各4营分别驻守北帮炮台、南帮炮台。同时在刘公岛上驻扎北洋护军,并在海港东西两口布设防材和敷设水雷248颗。

结果:

议和缔约

10月初,奕欣亲自出面,请求英国联合美国和俄国共同调停中日战争。由于美、德、俄三国各有各的打算,英国于10月6日提出的调停建议没有获得任何结果。

11月初,日军侵入辽东,将战火烧入中国。清政府十分恐慌其“龙兴之地”遭到兵燹之灾,又转请美国驻华公使田贝出面调停。这时,美国政府认为对清政府进行讹诈的时机已到,表示愿意居间 “调停”。

由于急于求和,李鸿章在恭亲王同意下派遣了一个德国人,即担任天津税务司的德璀琳作为自己的代表到日本去探商议和的条件。但日本拒绝和他谈判,同时又通过美国人要求清政府派出 “具有正式资格的全权委员”。

当时旅顺已失守,慈禧皇太后害怕日军进犯京津,便不顾光绪皇帝等人的反对,先指使奕欣委托田贝秘密向日本疏通,后于1895年1月14日正式派户部侍郎张荫桓、湖南巡抚邵友濂为全权大臣,并聘美国国务卿科士达为顾问,赴日求和,当时日本正在猛攻威海卫。

由于军事上的胜利,日本觉得使清政府无条件投降的机会还未到来,因此借口“全权不足”,将清政府的这两位求和代表侮辱一番,驱逐回国。

日本担心造成第三国干涉的借口,自动宣布承诺休战,30日双方签订休战条约,休战期21天,休战范围限于奉天、直隶、山东各地。此时日军已袭占澎湖,造成威胁台湾之势,停战把这个地区除外,保持了日本在这里的军事压力。

4月14日,清政府电令李鸿章遵旨定约。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阅读全文

与电影甲午风云人物时间及背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vr能不能看小电影 浏览:606
爱情公寓电影完整版在线观看免费 浏览:369
新木优子小电影 浏览:22
电影美国黑帮迅雷下载 浏览:367
夏了夏天微电影 浏览:77
苹果钱包里的猫眼电影怎么用 浏览:483
主题为规则的电影影评 浏览:602
柏林电影节线上怎么看 浏览:885
戏说乾隆电影图片 浏览:718
小电影资源在哪里看 浏览:377
手机怎么样看小电影 浏览:560
战妻电影手机在线播放 浏览:491
经典的邂逅电影迅雷下载 浏览:39
十大强奸题材打真军电影 浏览:555
泰坦尼克号完整版电影天堂下载 浏览:818
微电影网络竞争平台的推动 浏览:478
有精彩片段的香港电影 浏览:435
怎么抢抖音电影票 浏览:786
爱微电影免费观看郭敬明 浏览:103
迷失北京的电影解析 浏览: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