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北京电影学院老师有哪些
截至2018年9月,北京电影学院老师有:谢园、胡晓光、扈强、张建新、蒋斌、许晓丹、陈兵、汤旭丽、张辉、胡爱民、王劲松、姜丽芬、滴妮、周冰、国庆、高敬瑜、王春子、向能、张菁菁、张杰勇等。
截至2018年9月,学校现有教职工561人,其中专任教师336人,外教85人,学校有国家“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两个候选单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候选单位。
中央宣传部和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国家“高创新计划”领军人才,全国和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师德先驱、长城科学百余人。
(1)北京电影学院王食欲扩展阅读:
根据2015年12月学校官方网站信息,学校已建成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北京市2011年规划协同创新中心、3个共建机构,并拥有中关村影视文化产业创新园和北京电影学院大学科技园,根据人才培养、艺术创新和电影产业发展的需要。
学校还设有中国电影高新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动画研究院、中国电影教育研究中心、中国电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影编剧研究院、中国电影音乐研究院研究所和其它机构。
『贰』 在北电毕业的各大明星名单
1.赵薇:1976年3月12日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市,华语影视女演员、歌手、导演、监制,取得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硕士的学位。1993年,完成了个人首部电影作品《画魂》,从而开启了她的演艺生涯。
2.黄晓明:1977年11月13日生于山东省青岛市,中国内地男演员、歌手,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1998年主演都市剧《爱情不是游戏》从而进入演艺圈。
3.陈坤:中国内地男演员、歌手。1976年2月4日生于重庆,1995年考入东方歌舞团担任独唱歌手,1996年以专业第一名成绩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班。1999年主演电影《国歌》步入影坛。
4.徐静蕾:1974年4月16日出生于北京市朝阳区,中国籍影视女演员、导演、教师,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1994年主演电视剧《同桌的你》进入影视圈。
5.姚晨:1979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中国内地女演员。1997年就读于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系,2003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
北京电影学院是亚洲规模最大、世界著名的电影专业院校,也是北京市人民政府、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重点支持建设的艺术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被誉为“中国电影人才的摇篮”。
参考链接:网络-北京电影学院
『叁』 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教务处电话 附号码及其他联系方式
处长:王处长 电话:86936882 办公室:1204
副处长(招生办主任):金老师 电话:86936882 办公室:1603
教学与教材科:于老师(党支部书记) 电话:86936817 办公室:1205
学籍科:徐老师 电话:86936817 办公室:1205
教学质量科:朱老师 电话:86936816 办公室:1205
考务科:王老师 电话:86936820 办公室:1207
科研科:牛老师 电话:86936819 办公室:1207
招生办宣传科:鲁老师 电话:86936825 办公室:1603
招生办信息科:徐老师 电话:86703000 办公室:1603
招生办招录科:乔老师 电话:86936825 办公室:1603
设备管理员:方老师、张老师 电话:86936895 办公室:2226
教室管理员:王老师、刘老师、薛老师 电话:86936895 办公室:2226
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是北京电影学院唯一的一所独立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的一所本科层次全日制学历教育的高等院校。
学院秉承“以人为本、传承创新、教授治校、学术治学” 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强综合、厚基础、重实践”的办学理念,以“艺术、创意、科学、真理”为校训,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把培养专业基础知识牢固、综合素质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影视文化产业的专门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
学院设有文学系、导演系、表演系、摄影艺术与技术系、视觉艺术系、录音艺术与技术系、动漫艺术系、传媒管理系等8个教学系和1个基础教学部。办学六年多来,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出、鼓励交叉”的学科专业建设思路和“控制规模,适度发展,注重内涵,狠抓质量”的专业发展思路,已经形成了以艺术学为主,涵盖艺术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等4大学科门类,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发展的局面。学院现有22个本科专业,共有在校生近2000人,其中戏剧与影视文学被青岛市列为重点培育学科,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导演、表演、摄影、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和动画六个专业上报山东省教育厅为学院优势特色本科专业。
学院处于美丽的金沙滩畔,占地509.43亩,规划建筑总面积25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建筑面积8.84万平方米。为保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学院聘请北京电影学院有丰富管理经验和教学经验的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担任各学科专业带头人,聘请北京电影学院的资深教授和学历高、观念新、技能强的中青年教师亲临主讲专业主干课程和实践教学。
学院秉承以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的理念,营造出了良好的育人环境。为进一步激励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院设置奖学金7项,包括特等奖学金(38400元)、一等奖学金(20000元)、二等奖学金(10000元)、三等奖学金(5000元)、单项奖学金(2000元)、优秀学生干部奖(1000元)、优秀学生奖(800元)。学院各类奖学金奖额高(每学年总额达200万元以上)、覆盖面大(每学年有15%以上的同学获得学院奖学金)。奖学金有力地推动了教学工作,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011至2017学年,六年来,共有1454名学生获得学院级的奖学金,累计发出的奖学金达954.93万元,其中最高年度颁发出奖学金达204万元。
学院在2018校友会山东省独立学院综合实力排行榜名列首位,在 2018中国艺术类独立学院排行榜名列第二,综合实力排名在2017年艾瑞校友会排名中上升至全国第80位。
学院已建成教学楼、学生宿舍楼、研发培训楼、图书馆、学生食堂、体育场、综合楼共计10万平米。学院根据艺术类独立学院的特点,确定了建设国内一流的应用技术性影视高等艺术院校的办学定位,学院十分重视教育教学质量,教学仪器设备总额达1.82亿元,生均近10万元。坚持采取小班上课(很多课程不超过20人)、实践教学比例高(多数专业达45%以上)、教学实际操作拍摄影片投入大(仅每年毕业联合作业拍摄投入多达500多万元以上、生均万元左右)。学院积极探索适合艺术类独立学院办学的特色之路,现已初见成效。
『肆』 北京电影学院是本科还是专科
一、北京电影学院是本科还是专科 北京电影学院是本科院校,该校是北京市人民政府、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重点支持建设的艺术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被誉为中国电影人才的摇篮。
二、北京电影学院简介
北京电影学院是亚洲规模最大、世界著名的电影专业院校,也是北京市主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教育部重点支持建设的艺术高校,被誉为“中国电影人才的摇篮”。
历史沿革
北京电影学院的前身是1950年创建的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该所1951年更名为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1953年更名为北京电影学校,1956年改制为北京电影学院。
办学规模
北京电影学院占地105亩。全日制在校学历生近3000余人,成人教育本专科生、留学生、在职研究生和研究生课程班、进修及培训生3000人左右。学校正在建设新校区,占地667亩,规划在校全日制学生6000人。
办学特色
经过几代人的接续奋斗,学校建立了完整、科学的电影学学科体系;形成了以本科教学为主体,涵盖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和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的电影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北京电影学院以其办学思想科学化、专业架构整体化、教育体系系统化、人才培养精英化、学校功能一体化、实践教学规范化、教学保障现代化的办学优势,在中国电影高等教育领域处于领军地位。经过60余年的积淀,形成了以“尊师重道、薪火相传”的校训,“修身、勤学、精艺、践行”的校风,“立德、立言、立行,求是、求美、求新”的学校精神为核心的大学文化体系。以此为基础,学校致力于发展适应中国电影强国建设需要的电影教育,培养有所敬畏、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优秀电影工作者。2007年6月,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2011、2012年美国《好莱坞报道》杂志推出的全球25 所最佳电影院校的排名中,我校连续两年居全球第三名。
人才队伍
北京电影学院有教职工527人,其中专任教师287人,包括教授59人、副教授120人;博士生导师21人、硕士生导师15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人。教师中大部分是国内外电影专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优秀教师或者电影艺术家,具有丰富的电影人才培养、电影技术应用开发和艺术创作实践经验,在电影创作、教育和学术科研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过国内外影视创作的多项大奖。
学科专业设置
北京电影学院拥有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艺术学理论等三个一级学科,具有系统、科学的电影学科专业体系。现有文学、导演、摄影、电影学和影视技术等5个系,表演学院、声音学院、美术学院、动画学院、管理学院、摄影学院、国际交流学院、数字媒体学院、视听传媒学院、高职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11个分院及研究生院、基础部和培训中心,共计19个教学实施单位,涵盖了电影创作的每一个行当,囊括了电影创作的全部环节,是唯一能独立进行故事片创作的院校,电影学学科综合实力领军全国,位列世界前茅。
硬件设施
北京电影学院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专业教室和专业试验室功能齐全、设备先进。数字电影技术与艺术实验室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录音实验室是全国高校唯一获得国际声音权威——杜比公司资格认证的实验室,声音实验中心是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电影学院社会实践横店影视基地是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学校生均教学科研设备值28万元以上,能够较好地满足教学、科研和师生艺术创作的需要。
国际交流
北京电影学院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用国际化办学提升办学水平。1984年成为CILECT(国际电影电视高等院校联合会)的会员学校;1988年被选为理事学校。2002年当选为该组织亚太地区电影年会的执行主席。2008年11月,学院成功举办了“2008北京国际影视院校联合会大会”,来自全球48个国家的近百所成员院校的200多名院校长及代表出席了大会。学校先后与十余个国家和地区近30所电影院校建立了电影专业教育、学术研究、教师互访与创作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关系。先后聘请了38名国内外电影艺术家和电影教育、电影学术理论研究专家、学者为学校客座教授及兼职教授。学校每年还聘请外籍电影艺术家和电影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和交流。学院派出大量教师“走出去”,与各个国家电影院校进行学术访问、专业交流,执行创作、教学和科研合作项目。先后在近十个国家和地区举办“北京电影学院学生电影作品展”,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电影院校学生合作拍摄纪录片、动画片。“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于2002年由学院教授、著名导演谢飞创办,至今已连续举办15届,得到世界各地影视院校学生和教师的高度评价和热情参与,每年都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影视院校的近千部影视作品参展,已成为在亚洲举办的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学生电影节;“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奖”创办于2001年,至今已连续举办17届,是中国最具权威的青年动画作品展示和学术研讨交流活动,被称为中国动画短片的“奥斯卡”,参赛作品已从国内扩大到了国外,具有较大的国际影响力。我校是首都北京对外留学生教育、教学最有影响力的9所高等院校之一,多次荣获北京市留学生教学管理先进单位的称号。
学术交流
学校是亚洲电影学术交流的中心,先后开展了学院大讲堂、学院放映厅、校友携片交流、人文讲堂、大师作品回顾展-世界电影大师作品回顾展等各类活动,举办了文学系金字奖、摄影系先力奖、“动画学院奖”、导演系导演奖、表演学院奖、声音学院奖等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活动,邀请了国内外的世界著名电影艺术家、理论家、管理和技术专家等来校任职、讲学、交流。
校园生活
北京电影学院的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颇具“电影味”。学校有大学生电视台、大学生艺术团、大学生记者团、青年志愿者协会、创业联盟等优秀学生社团,各系(院)有青年记录影像小组、锐影评团、电影合作社等优秀学生社团。每年举办艺术创作、作品展映、佳作评选、各国电影周、民族电影周、电影音乐会、体育节、校园文化节、校园歌手大赛、艺术院校女生节、首都高校最社团之夜等各类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其中校园歌手大赛已经成为首都高校优秀学生活动品牌。学校注重实践教育,构建了以军训实践、社会实践、专业实践和毕业联合作业及毕业实习为一体的实践教育体系,京城内外,大江南北,处处留下同学们的足迹和思想历程。学校通过校园网、《校报》、《校刊》、大学生电视台、校园广播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立体地呈现出一个校园环境优雅、学术氛围浓厚、电影特色突出的大学校园。
育人成就
建校60余年来,北京电影学院为新中国电影事业培育了数万名电影工作者,被誉为“中国电影人才的摇篮”。其中有陈强、赵联、庞学勤、于洋、许还山、张天民、林汝为、林农、王炎、李文化、魏铎、沈杰、阿达、吴贻弓、丁荫楠、胡炳榴、陈家林、韦林玉、谢飞、郑洞天、张暖忻、王好为、黄蜀芹、广春兰、李前宽、颜学恕、滕文骥、郭宝昌、翟俊杰、韦廉、陈凯歌、田壮壮、吴子牛、张艺谋、黄建新、鲁晓威、尤小刚、顾长卫、张黎、侯咏、赵非、王小列、肖锋、赵小丁、陶经、李少红、胡玫、陈国星、霍建起、尹力、冯小宁、何群、唐国强、寇振海、宋春丽、肖雄、张铁林、刘佳、周里京、方舒、张丰毅、谢园、沈丹萍、王志文、许晴、胡亚捷、蒋雯丽、徐静蕾、黄磊、赵薇、陈坤、何琳、黄晓明、张元、王小帅、贾樟柯、陆川、王全安、余男、柳云龙、袁立、黄渤、姚晨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和知名的电影艺术家及电影专业人士。他们已经成为中国电影事业的中坚力量。
研创实力
北京电影学院是国家动画教育研究基地、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和中国儿童电影研究中心的挂牌单位。根据教学和艺术创新以及产业发展的需要,学院建有电影理论研究所、数字电影技术研究所、电影表演艺术研究所、中日动画漫画研究中心、中国动画研究院、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中国电影高新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影教育信息情报研究中心和《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中国动画产业年报》、《中国电影产业年报》编辑部等研究机构。2007年成为首家主持国家“863”项目的艺术院校。2012年,参与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申报成功北京市2011计划培育项目——中国电影高新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既是学生电影创作实践的组织指导单位,又是教师艺术创新实践的生产单位,能够进行正规的商业电影生产,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影片和学生毕业作品。据不完全统计,青年电影制片厂创作或参与创作的电影作品,获得国内外电影奖项77个。其中,《邻居》、《本命年》和《秋菊打官司》入选1999年新中国电影五十年优秀影片五十部;《离开雷锋的日子》、《冲天飞豹》、《秋菊打官司》、《劲舞苍穹》、《大沙暴》、《台湾往事》和《婼玛的十七岁》等获得多项“华表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创作的影片,多次荣获国外电影(文化)奖项和国内影视奖项。
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所拍摄的一万余部电影作品中,由我校师生校友担任主创的占70%左右。学校的教师和毕业生,多次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政府“华表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等各种国家级重要奖项,获奖影片上百部(次)。教师和毕业生荣获包括奥斯卡、柏林、戛纳、威尼斯、东京等重大国际电影节的多个奖项。
发展远景
自新世纪以来,北京电影学院从中国电影发展的需要和学校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自觉以国际化的视野和标准来培养电影专业人才,明确提出到2020年左右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电影学院。当前,学校正紧紧抓住国家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电影强国的重大历史机遇,着力推进“5+1”战略,为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电影学院而努力奋斗!
北京电影学院在哪里 附准确地址
北京电影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北京电影学院教务处电话
北京电影学院有几个校区
北京电影学院招生办电话 ;
『伍』 北影当教材的5个经典镜头分别是什么
北京电影学院是我国一流电影学府,很多我们现在看到的知名演员和大导演都是出自于这所学校,并且他们以自己的母校为荣。
北影对于学生的演技要求一向很高,他们会将经典影视题材和演技结合在一起,有的演员因为演技太过精湛,被北京电影学院当成教材,大概这也是“教科书式的演技由来”。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被北影当成教材的五个经典镜头。
周星驰在喜剧之王当中的苦笑《喜剧之王》一直到现在还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电影,周星驰扮演的尹天仇一心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喜剧演员,但是因为没有资源和背景,没有帅气的外表和人脉,多次遭受别人的白眼和排挤,但是他一直默默无闻的坚持自己的梦想,不管遇到了怎样的挫折和坎坷,他都默默努力拼搏。
白鹿原是大家非常喜欢的小说,被改编成影视作品,人们也赋予了很多期待,在整部影视作品当中,油泼面占据了很大的戏份,尤其是张嘉译饰演的白嘉轩,普普通通的一碗面,却吃出了人生百味儿,看着张嘉译吃面,真是馋得人直流口水,如此生动的表演,也只有在这样的老戏骨当中能够看到了。
『陆』 北京电影学院哪个老师被蹭课最多
热门的课被蹭课都多,比如徐浩峰老师。
北京电影学院在建校七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为中国电影事业培育了数万名优秀的电影制作、电影理论研究、电影数字技术、文化事业管理及与之相关的专业人才,在国内外电影教育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培养的艺术人才中有陈强、谢添、庞学勤、于洋、吴贻弓、谢飞、郑洞天、李前宽、郭宝昌和翟俊杰等老一代艺术家;也有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李少红、唐国强、宋春丽、张铁林、张丰毅、王志文、许晴、蒋雯丽、黄磊、陆川、贾樟柯、王小帅、管虎、徐静蕾、宁浩、陈坤、黄渤等中青年电影人代表;还有周冬雨、关晓彤、王俊凯、吴磊、张子枫等一大批电影新锐。师生和校友在每个时代都推出了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20世纪60年代的《白求恩大夫》《刘三姐》《大闹天宫》;70年代的《樱》《小花》《哪吒闹海》;80年代的《红高粱》《骆驼祥子》;90年代的《开国大典》《霸王别姬》《大红灯笼高高挂》《阳光灿烂的日子》;2000年后的《可可西里》《疯狂的石头》《让子弹飞》《老炮儿》《我不是药神》《红海行动》《流浪地球》等均由学校校友担任主创。历届“华表奖”“金鸡奖”“五个一工程奖”等获奖作品中,学校毕业生占获奖者的比例高达80%以上。在戛纳、威尼斯、柏林国际电影节等重大A类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中国影片,其主创人员大多是北京电影学院校友。学校毕业生还是全国千余所开设影视相关专业的高校中影视师资最重要的来源,大部分已成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柒』 北京电影学院91年没本科生吗有的话,有谁
本科生
91级45人
文学系13人
男生11人 胡 坤、梁德武、刘 培、罗 伟、孙 浩
膝华弢、王 昶、周晓航、赵天宇、邵晓黎
万映辉
女生2人 邓 萌、阮慧勤
导演系无,只有进修班和研究生
摄影系8人
男生7人 崔晓彤、曹 盾、甘 露、梁 铮、李小伟
王哲辉、朱东茸
女生1人 张 娟
管理系91级无
录音系12人
男生8人 方刚亮、林 海、杨 光、李庆文、任卫民
王 东、吴 江、朱 江
女生4人 陈 平、林 倩、林小凌、李 云
美术系12人
男生8人 崔 智、邢小正、贾 华、吕 峰、马跃千
谭昭仪、王松林、余 强
女生4人 桂春妹、胡 劲、黄海蕾、王晓东
表演系91级无
电影学系91级无
『捌』 我和孩子都累了!“鸡娃”人生不是每个人都能负担得起
女儿上钢琴课之前,我对钢琴老师说,暑假不考级了,打算多带着她出去玩玩。让老师教一些考级之外的曲子, 娱乐 为主,调动一下孩子的兴趣即可。
这是我和老公沟通之后的结果。
我决定不“鸡娃”了,我累了,孩子也累了。
每天练琴一个小时左右,没有特别热爱也没有这方面的天赋,长大以后大概率就是在公司年会上、家庭聚会上表演一下,既感受不到钢琴和音乐的乐趣,又没有给自己带来多大的价值。以此投入的大量时间,因此损失的快乐时光,到底值不值?
王食欲,北京第一代“鸡娃”,在网上发出感慨: 学区房、私立外国语、补习班、南极游学、出国交换…… 你能想象到的“鸡娃教育方案”,我都体验过。我都被鸡成这样了,也没有出人头地啊!
高中毕业,她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目前的职业是编剧、作者。年收入比北上广深的普通小白领稍强一些。买得起车,但只靠自己的话,依旧无法买得起北京的房。
她的朋友们和她的情况差不太多。被鸡了二十年,他们还是没有机会刀耕火种、开疆拓土,只能在父母原先开辟的那一块小小的土壤上精耕细作。
她说,她的鸡娃朋友们很多已经想开了: 有的副业搞起了烘焙,有的辞职当酒保,有的在B站做UP主,还有的竟然去做了健身教练、外卖派送员。
当初创业的,厌倦了用PPT骗投资;当初下定决心搞学术的,已经对学术圈彻底除魅;当初热爱艺术的,差点跳了泰晤士河;当初追求财富自由的,现在纷纷背上了贷款。
我们去了那么多国家,学了那么多知识,拿着硕士博士的文凭,专利著作等身……最后还不是一样搬砖996,或者连工作都不要的混混日子?
我的女儿没有王食欲那么厉害,我和我老公也没有王食欲父母那么高的智商、那么多的财富。
所以,如果我们继续加入内卷,除了让我们和孩子都变得格外焦虑和辛苦之外,能得到什么?
逆袭吗?
我看着眼前的两个孩子(淏仔11岁,玥玥8岁),我不得不承认:孩子们和我一样普通。
从幼儿园开始,围棋、主持、舞蹈、钢琴、画画、武术、书法……十多个特长班,试了个遍,既没有发现孩子特别喜欢的,更没有看到孩子特别擅长的。
没有热情又没有天赋,如何逆袭?
人家那种高级“鸡娃”都没能逆袭,我们这种普通“鸡娃”又有什么底气?
我真担心,我的女儿每天埋头在她不怎么热爱的事情上,只因为我们所谓的“坚持”本身,便让她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到头来却无法在她的人生中发挥多少正向的作用。
到那时,我该如何面对这样的现实?孩子是否会遗憾她错过的光阴?
如果“鸡”到最后,依然难逃普通人的命运,还有没有“鸡”的意义?
昨天看了几集《陪着你长大》,开始便是大家臆想出来的重点小学的“推优名额”,一些家长各尽所能,希望孩子能进入重点小学。无论是才艺表演,还是托关系找门路,亦或者怂恿别人闹大这件事……总之,焦虑感满满,仿佛上不去那个小学,孩子的一生就会因此断送。
刘涛饰演的苏醒,是一个事业成功的女性,从未在意过孩子的提前教育。
然后,通过和妈妈们交往,以及好友苦口婆心的灌输, 成功地被这些妈妈们洗脑 ,越发焦虑。认为孩子必须要进重点小学,父母一定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给老公安排了很多任务,也给孩子制定了很多学习计划,弄得老公无奈,孩子抵触,她也身心俱疲。
颖儿饰演的林芸芸,是个全职太太。她所有的价值感就来源于服务好老公、培养好女儿。女儿只要没考第一,她就要被老公痛批。在他老公眼里,他负责赚钱养家,她负责养女成凤。
孩子必须考第一,必须是最优秀的,必须……
这个小姑娘,演技很好。没有任何语言,静静地坐在那里,就激起了人们满满的心疼。
这个住在别墅中的小女孩,看不到一丝悠闲,在家里感受不到属于孩子的活力。每日奔波于各个辅导机构,承受着父亲的高度期望。
电视剧来源于生活,但并不一定高于生活。
我在上儿童SEL 社会 情感 课的时候,曾遇到一个小女孩,她说 她考试考了99分,回家后被妈妈打了。 因为妈妈认为那1分她不该丢,还因为班里有3个100分,而她不在其中。
这一次的99分,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影响多大?我觉得或许微乎其微。但是因为99分,妈妈打了她一顿,这行为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有多大?我想,一定会比丢的那1分更重。
如果,我们“鸡娃”了十几年,发现孩子依然逃不脱普通人的命运,我们会后悔没有让孩子小的时候好好玩、体验这个世界吗?
如果孩子在“内卷化”时代,辛辛苦苦与辅导班、题海奋战了十几年,到头来却发现这些努力对自己的人生影响甚微,他会感觉遗憾吗?
如果你们在二月份 #想对20岁的妈妈说# 这条热搜下的评论中看到自己的孩子说出一句“不要生下我”,你们会作何感想?
我想,我一定会掉眼泪。
因为这意味着,孩子否定了自己的存在意义,否定了他的人生。
他看不到这个世界中太多的阳光和快乐,没有对很多事情产生热爱与兴趣,他不想面对枯燥单调的风风雨雨,宁愿自己从未来过。
女儿玥玥是个好奇心很重的孩子,她会因为在路上看到一朵蒲公英而欢欣雀跃,问我蒲公英为什么一吹就会飞?会自己尝试种花种菜,还会因为科学课所学回到家自己手工做日晷,好奇生命的诞生,对我说想孵小鸡……她对世界万物都充满了好奇。
她看着阳台上种的各种花和菜,会看上一二十分钟。她在日记中写,我在和它们聊天。
而我,明知道她写作业慢,明知道可能会熬夜,却依然无法在她兴致勃勃的情况下,对她说:“快走吧,别弄了,赶紧写作业!”
如果一个孩子的世界只剩下学科学习和题海作业,孩子的好奇和热情还会剩下多少? 如果孩子对这个世界没有好奇和热爱了,那他将来人生的快乐来自于哪里?
是财富吗?还是地位?还是别人的艳羡的目光?
如果能力有限,没有获得期望中的财富和地位呢?是否会觉得自己是个失败的人,从而否定自己的人生?
当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现代 社会 ,人的发展途径太多了。不是只有挤上985、211这些象牙塔,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你可以做生意、办企业、还可以做短视频、写文章/小说、还可以开个奶茶店……
热爱,才抵岁月漫长。
股神巴菲特说:“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成功就会随之而来。”
巴菲特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里,小时候的第一个玩具也是他最喜欢的玩具之一,是一个绑在手腕上的“金属货币兑换器”。他对兑换零钱的过程和拥有金钱的感觉非常着迷,用极快的速度计算复利利息,是他儿童事情就非常喜欢的全心投入的一种消遣 娱乐 方式。
他小的时候对数字非常敏感,他会俯瞰忙碌的路口,记下来往车辆的车牌号码 ,然后回到家里,展开《世界先驱报》,计算每个字母在上面出现的次数。
抛去他的天赋不说,如果在中国,有多少父母能允许孩子每天站在路口观察来往车辆的车牌号码?有那些时间,不如多上个辅导班,多做一套卷子来得更实在。
我总觉得有些父母太注重短期结果了(我偶尔也会陷入这个坑里)。他们要的就是这一次考试成绩的高低,而不是孩子对学习的持续兴趣、孩子的心理状态以及孩子的理想梦想。
很多然觉得高考是一个里程碑,高考结束了, 育儿 /教育就结束了。孩子高考成功了,便代表着父母的成功。
真的如此吗?
前段时间,留美学子张一得的离世,震惊了很多人。他曾经是众人欣赏的孩子,他的父亲是众人钦佩的对象。一个拥有高级履历的孩子,前面应该是无限阳光,却自己选择了生命的终结。
这是成功的案例?还是失败的案例?
根本无法归类。
“鸡娃焦虑”,其实更多的属于中产阶级的焦虑。
剧中的沈晓燕就没有太多的鸡娃焦虑,因为她不够资格焦虑。她既没有钱去拼特长拼辅导,也没有时间去拼陪伴。她整日奋战在各个工作岗位上,只为了给儿子多赚一些学费钱。
我也是个普通人,只比沈晓燕好一点点,距离中产阶级还很远。
我对我的孩子们没有超脱现实的期望,只希望他们能拥有一个 健康 的身心,有一两项兴趣爱好,有对世界的好奇和热爱。每一天都能期待着太阳升起,拥抱阳光。这就足够了。
一个“积极”的心态,远胜于任何学历。
因为,怀有积极心态的人一定是一个有所建树的人。他不畏难,不退缩,不逃避,勇于面对挫折和困难,用心学习和生活。他怀揣着希望,向阳而长。
而且,不要以为“不鸡娃”就意味着“放羊”。
“鸡娃”的对面不是“忽视”,而是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上的引导,是对孩子心态的培养。——这一点很难。如果我们不会做,我们可以先从自己做起,我们做好了,孩子自然就会耳濡目染。
——END——
作者:皓月长歌正面管教,家庭教育讲师。家有两只神兽,挑战不断,成长不息。所写文字皆出自个人学习实践,或有局限性,请大家建设性参考。如果你喜欢,欢迎关注我@皓月长歌正面管教 ,让我们一起拥有更好的亲子关系,成为更好的自己。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玖』 16级北电无滤镜毕业照曝光,照片中都有哪些明星亮相
5月20号是北京电影学院16级的学生拍摄毕业照的日子,跟情侣们谐音“我爱你”的5·20庆祝、撒狗粮的日子不同,这边的画风是如此小清新。因为去年受到疫情的影响,去年已经毕业但是没有拍摄毕业照的学生也回到学校来,跟17级的学生一起拍摄,人群中有着不少的熟悉面孔,有王俊凯、关晓彤、周也、张婧仪、苏晓彤、郭子凡、郝富申等等。看了北京电影学院的毕业照,这一组照片没有以往的滤镜镜头,我们稍微可以看到这一代新生代演员的真实颜值。北京电影学院的前身是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在所1951年更名为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1953年更名为北京电影学校,几经周转,在1956年改制为北京电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