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世界著名的轻音乐有哪些
世界知名的轻音乐音乐家和乐队我知道一些,Bandari,Yanni是我高中的时候接触到的,当时觉得音乐很了不起,后来就发现了真正的音乐前辈,希腊音乐大师Vangelis,他作过很多我们平时耳熟能详的音乐,比如Chariots of fire(火战车),这支曲子曾获当年的奥斯卡最佳电影配乐奖,还有他的Conquest of paradise(征服天堂),Theme from Antarctica(这一首是电影南极物语的主题曲),你在电视上一定经常听到,他的音乐大多数都是电子乐 顺便说一下,我不能否认Bandari的音乐成就,不过他们很多曲子都是翻版别人的,比如我刚说到的Chariots of fire James Last的乐队是世界最著名的三大轻音乐乐队之一,他们的Paradiesvogel专辑是绝对的经典,专辑里出过好多我们非常熟悉而且非常经典的音乐,比如A morning in Cornwall,Quiberon,Eisvogel,love bird,nightowl等等,你可以在电驴或者网络搜一下听听 被喻为钢琴诗人的墨西哥钢琴家Ernesto Cortazar,他有一支曲我第一次听就爱上了,叫作Our love never dies,网络搜索需要输入OLND,也就是四个单词的开头字母 Kevin Kern只有一首我比较熟悉,你也一定听过Through the arbor,很美的曲子 还有一个David Foster,他的音乐好像更现代一些 再有就是一些电影配乐大师,我们平时在电视上看到的一些节目的背景音乐,好多都是电影的原声乐,比如John Barry,代表作有《Somewhere in time》(时光倒流七十年),《Dances with wolves》(与狼共舞),《The scarlet letter》(红字) James Horner,代表作有《Legends of the fall》(燃情岁月),《Titanic》 Alan Silvestri,代表作有《Forrest Gump》(阿甘正传),The mummy(木乃伊)系列 电影《La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 Oceano》(海上钢琴师)的意大利钢琴家Ennio Morricone
❷ 卓别林的面包芭蕾的背景音乐是什么
世界电影历史备忘录
1895年以前
11世纪
科学家们意识到了将一束光透过小孔可以使一个外部的形象在内部显现出来。
16世纪
雷纳多·达·芬奇(意大利)概略地描绘出"黑箱"的概念。"黑箱"出现于欧洲文艺复兴前的意大利。它是一个类似镜头式的暗箱,里面射出的光线可以在其对面的墙上形成颠倒的影像。
16世纪中叶一17世纪
1、钱巴蒂斯塔·德拉·波尔塔(意大利)通过"黑箱"放映了一组不长的风光图画。
2、阿塔内休斯·基歇尔(德国)发明了他的"魔灯"。这是一种通过蜡烛和透镜放映画面的方法。
1824年
彼得·马克·罗热(英国)向伦敦的皇家协会提交了名为"关于活动物体的视觉留影原理"的报告。
1826年
约翰·艾尔顿·帕里斯博士发明了"幻影转盘",即在一圆盘上一面画有鸟笼,一面画一只鸟,旋转时产生"鸟在笼中"的感觉。
19世纪30年代
1、 约瑟夫·涅普斯和路易斯·达盖尔(均为法国)发展了照相制版工艺,使被拍下来的影像可以保留在金属板上。
2、威廉姆·亨利·福克斯·塔尔博特(英国)在纸板上制出了正片。
1832年
1、约瑟夫·普拉图(比利时)制造出了"诡盘"。这是一只画有一系列动作分解图形的圆盘,圆盘的边缘有许多齿孔。操作者面对镜子,把眼睛对准任何一个齿孔,转动圆盘,可在镜中看到活动的影像。
2、西蒙·里特·冯·施坦普夫(德国)发明了"圆筒动画镜",这是一种与"诡盘"相类似的玩具。
1834年
威廉姆·乔治·霍纳(英国)发明了"活动连环画转筒"。它在一只圆筒状的内环中贴上画有一系列分解动作的纸片,通过圆筒的旋转使人看到连续活动的影像。
1839年
达盖尔(法国)在巴黎展示了银板照像。
1849年
朗根海姆兄弟在费城试验成功了玻璃板照像。
1877年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美国)发明了留声机录音机。 埃德沃德·穆布里奇(英国)成功地用一组镜头拍下了一匹奔马的分解动作。
1882年
艾蒂安·朱尔斯·马利(法国)发明了"摄影枪"。
1884年
乔治·伊斯曼(美国)把柯达胶卷投放市场。
1888年
伊斯曼为其在一种赛潞瑶片基上使用的胶片乳剂申请了专利。
1889年
爱迪生实验室发明了活动电影摄影机。
1891年
爱迪生发明了活动电影放映机,它放映出的影像只能通过一个小孔来窥视。
1893年
世界上第一个电影制片厂,爱迪生的"黑玛丽"制片厂在新奥尔良的新泽西建成。
juncc 2007-3-10 07:15
电影的开始(1895--1913)
1895年
1、奥古斯特和路易斯·卢米埃尔(法国)发明了手提式电影放映机。
2、卢米埃尔兄弟拍摄了他们的第一部影片《工人离开卢米埃尔工厂大门》。
3、伍德维尔·莱瑟姆(美国)发明了电影放映机上的胶片控制装置,解决了影片胶片在运行时发生画面跳动的现象。
4、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公开放映了电影。
1896年
1 罗伯特·威廉姆,保罗(英国)在英国为电影放映机(Biosoope)取得专利。
2 “叙事电影之父”乔治·梅里爱(法国)开始摄制“幻术”(特技)电影。在其后来的电影生涯中,他不断对这一想象的王国进行探索。
3、 4月23日,爱迪生(美国)的放映机(Vitascope)在纽约城中的科斯特和比亚尔音乐厅进行了第一次放映活动。
1900--1905年
布莱顿学校在英国建立。它由一群摄影师组成,他们的试验显示了镜头之间的相互影响可以传达出不确定的信息。
1900--1910年
出现了数以百计的根据著名舞台剧改编的短故事片。
1902年
1、梅里爱的《登月旅行记》(法国)问世。该片使他获得了国际性名声。
2、埃德温· S·鲍特的《邮递员的罗曼史》(美国)表明对于电影叙述方式的基本因素逐渐增长的意识。
3、查尔斯·百代(法国)建立起自己的制片厂--百代电影公司。
1903年
1、鲍特的《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美国)显示了通过电影的剪辑创造出戏剧性和象征意义的可能性。
2、鲍特的《火车大劫案》(美国)展示出平行剪辑的效果和西部的魅力。
1905年
1、镍币影院在匹兹堡开张。这是美国第一家装备齐全的电影院。
2、第一本行业刊物《观看与影片目录》在美国出版。此时,标准的影片长度为一本。
3、塞西尔·赫普沃斯的《被流浪汉所拯救》(英国)使用了一种连续的银幕运动的方式作为保持故事连续的方法。
4、中国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影片《定军山》。该片由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记录了京剧《定军山》的几个演出片断。
1906年
在美国,已经发展到近1000家镍币影院。
1907年
1、"艺术电影公司"在法国建立。该公司旨在生产具有文化价值的影片。
2、芝加哥建立了第一个城市电影审查委员会。
1908年
1、埃米尔·科尔在法国拍摄了他的第一部动画片,与此同时,小斯图尔特·布莱克顿在美国开创了动画事业。
2、百代电影公司(法国)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帝国,它每年出口到美国的影片是美国本土生产影片的两倍。
1909年
1、35毫米胶片成为国际影片的标准。
2、美国电影工业建立了全国电影审查委员会以对抗州和市政当局干涉电影的企图。
3、“电影技巧之父” D.W.格里菲斯拍出了《囤积小麦》(美国)。该片代表了早期拍摄"辩证电影"的努力。
4、温莎·麦凯拍了《恐龙格蒂耶》,这是美国第一部重要的动画片。
5、全美已有了1万家镍币影院。
6、以第一位女演员弗洛伦斯·劳伦斯(《传记女郎》)在银幕上使用真实姓名为标志,明星制开始在美国出现。
1911年
1、森图尔影片公司在好莱坞建立了第一家制片厂。
2、宾西法尼亚建立了第一个州立评判委员会,以检查电影的道德质量。
3、第一个影迷杂志《电影故事杂志》在美国创刊。
4、格里菲斯的影片《战争》(美国)问世。这部纪录片式的故事影片显示了导演对电影这一媒介日渐成熟的把握。
1912年
1、卡尔·拉莫尔建立了环球影片公司(美国)。
2、阿道夫·朱克尔建立了名演员制片公司(美国)。
3、思里科·瓜佐尼拍摄了《你往何处去?》(意大利)。这部精心摄制的大场面影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井奠定了意大利 电影在史诗性影片上的重要地位。
4、路易斯·梅尔坎顿拍摄了《伊丽莎白女王》(法国)。萨拉·贝纳尔出演了这部根据舞台剧拍摄的长50分钟的影片。
1913年
1、斯特兰·拉伊拍摄了《布拉哥的学生》(德国)。这部表现主义的幻想片成为神秘恐怖电影的雏形。
2、中国生产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导演张石川、郑正秋。电影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在封建包办婚姻中所经历的 一系列繁文褥节。
juncc 2007-3-10 07:17
成长时期之一(1914--1920)
成长时期之一(1914--1920)
1914
1、故事片开始成为电影工业的标准产品。
2、第一座大型影院“滨河剧院”在美国纽约开业。
3、W·W·霍金森建立了派拉蒙影片公司(美国)。
4、查尔斯·卓别林在启斯东的影片中出现。他在一年中拍摄了35部喜剧片,并创造了"小流浪汉"的形象。
5、著名系列片《保琳历险记》(法国)问世。蹈尔·怀特在片中担任女主角。
6、乔瓦尼,帕斯德隆纳拍摄了《卡比利亚》(意大利)。这部巨片中华美的服装引起了全世界的喝彩。
7、弗兰克·鲍威尔的《那儿有一个傻瓜》(美国)问世。西达·巴拉第一次扮演了“荡妇”的角色,从此,“妖妇”一词开始进入人们的语言中。
8、麦克·塞纳特拍摄了第一部故事片长度的喜剧片《蒂利耶被揭穿了的罗曼史》(美国)。
1915年
1、美国最高法院在互助影片公司与俄亥俄州的法律诉讼中判定:电影媒介不享受宪法“第一修正案”中关于保护言论自由的条款。
2、美国“全国电影审查委员会”改名为“全国电影审议委员会”。
3、威廉姆·福克斯建立了福克斯影片公司(美国)。
4、托马斯·英斯在美国开创了“制片厂制度”。
5、西席· B·第密尔拍摄了《欺骗》(美国)。这是一部精致的关于犯罪、性和牺牲的影片,并用高调摄影表现了心理 的潜流。
6、格里菲斯拍摄了《一个国家的诞生》(美国),这部纪念碑式的、同时引起激烈争论的影片长达近3个小时,它使用了许多以前影片所没有使用过的方法。
1916年
1、塞缪尔·戈德菲斯和艾德茄·塞尔温共同建立了戈德温影片公司(美国)。
2、格里菲斯拍摄了《党同伐异》(美国)。这部片长超过3小时的影片把四条故事的线索交织在一起,通过复杂的叙事呼 吁着世界的和平与友爱。
3、维克多·斯约斯特洛姆拍摄了《死之吻》(瑞典)。他在戏剧性的素材中使用了现代的方法,通过一系列的闪回来叙 述事情的经过。
1917年
1、在政府的支持下,德国建立了乌发(UFA)制片厂。
2、卓别林的《安逸街》和《移民》(均为美国)问世。在这两部影片中,小流浪汉已从最初的漫画式的形象发展为一个有着悲喜剧效果的富于人性和社会批判色彩的角色。
1918年
1、格里菲斯拍摄了《世界之心》(英国)。影片在对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几位主人公的表现中,对德国待一种否定态度,获得了成功的宣传效果,欧内斯特· 刘别谦拍摄了《卡门》(德国)。这部由"欧洲豪华电影的大师"摄制的影片以异国绚丽奢华的服装和对性关系的暗示引起了国际影坛的关注。
2、美国的第一部动画故事片,由麦凯执导的《路西塔尼亚的沉没》问世。
3、上海商务印书馆成立"活动影戏部"(后更名为"影片部"),中国开始建立起自己的民族电影事业。
1919年
1、苏联电影工业国有化。
2、由玛莉·壁克馥、查尔斯·卓别林、道格拉斯·范朋克和D.W.格里菲斯联合创办的联美公司成立。
3、成套供片法逐渐推广。
4、阿贝尔·冈斯于-“欧洲的格里菲斯”拍摄了长达3小时的大型巨片《战争与和平》。他在影片中把特技、隐喻性的并形象和纪录片片断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反战的主题。
5、格里菲斯的《被摧残的花》(美国)成功地利用制片厂的环境创造出一种动人的气氛。
6、莫里兹·斯蒂勒拍摄了《阿尔纳先生的宝藏》(瑞典)。这部史诗般的影片真实地再现了16世纪瑞典的历史风貌。
7、埃里希·冯·施特罗海姆拍摄了《愚昧的丈夫》(美国)。影片精妙而又坦率地表现了富人之间的三角爱情关系,它 也标志着他导演生涯的开始。
8、罗伯特·维纳的《卡里加里博士》问世(德国)。这部恐怖的幻想片以一个疯医生的故事探索了表现主义的技巧。
1920年
1、乔·布罗姆特和亨利与杰克·科恩共同建立了 CBC影片销售公司(哥伦比亚公司的前身)(美国)。
2、列夫·库里肖夫(苏联)在莫斯科建立了他的工作室,并开始探索剪辑技巧。
3、卡尔·鲍泽斯和保尔·威格纳拍摄了《泥人哥连》(德国)。影片描写一个被注入了生命的泥人反对他的创造者的故事,是有重要影响的表现主义影片。
4、西席·第密尔拍摄《为什么改变了你的妻子》(美国),一部精致的关于两性冲突的影片。
juncc 2007-3-10 07:18
成长时期之二(1921--1925)
1921年
1、卓别林的《寻子遇仙记》(美国)问世。这是他导演的第一部故事片。该片成为他在商业上最成功的影片。
2、雷克斯·英格拉姆拍摄了《启示录四骑士》(美国)。在这部反对战争的寓言中,鲁道夫·瓦伦蒂诺塑造了一个新型的浪漫偶像,这在当时为他获得了极高的声誉。
3、斯特罗海姆拍摄了《愚蠢的窃贼》(美国)。影片以一种现实主义风格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一名美国妇女卷入欧洲上流社会的腐败和堕落的故事。
4、中国第一批长故事片《阎瑞生》、《红粉骷髅》和《海誓》问世。
1922年
1、美国有三分之二的州已经或正在制定有关法规,以对电影进行管理。
2、美国电影工业组成了“美国电影制片和发行人组织”,并聘请威尔· H·海斯为主席,以改善好莱坞的形象。
3、罗伯特·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纳努克》(美国)问世。这部产生了重要影响的非故事片捕捉了一个爱斯基摩人家庭的生活。
4、弗立茨·朗拍摄了《赌博者马布斯博士》(德国)。影片描绘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社会的图景。
5、弗利德里希·茂瑙拍摄了《诺斯费拉杜》(德国)。影片在实景中拍摄。这部改编自布莱姆·斯托克的《德拉库拉》的故事的影片虽然并不忠实于原著,但却第一次把吸血鬼的形象带给了电影观众。
6、中国第一家较有规模的影业公司“明星影业公司”在上海成立。它标志着中国民族电影开始进入发展阶段。
7、吉加·维尔托夫拍摄了纪录片《电影真理报》(苏联)。影片通过剪辑把新拍摄的画面和影片资料结合在一起,分为23个标题,描绘出苏联人民生活的真实景象。
1923年
1、华纳兄弟影片公司(美国)正式注册。
2、卓别林完成了《巴黎一妇人》(美国)。影片通过一年轻妇女在被人供养的奢侈生活和真正的爱情之间的选择,显示出对于爱情题材出色的处理技巧。
3、雷内·克莱尔拍摄了《疯狂的雷伊》(法国)。这部短片充分利用了电影这一媒介特技的可能性。
4、詹姆斯·克鲁兹的《大篷车》(美国)问世。这部描绘美国西部边境开拓者生活的史诗性影片引起了众多的模仿者。
5、西席·第密尔拍摄了《十戒》(美国)。这部卖弄视觉技巧和特技的历史巨片为导演赢得了好莱坞“第一流人物”的名声。
6、弗立茨·朗拍摄了《尼伯龙根》(德国)。这部分成两集的风格铺张的影片强调了这个德国传奇中的宿命的色彩。
1924年
1、米特一高德温一梅耶三家电影公司联合组成了米高梅电影公司(美国)。
2、CBC影片销售公司变成哥伦比亚影片公司(美国)。
3、雷内·克莱尔拍摄了《幕间休息》(法国)。影片运用特技和荒诞的动作对现实进行了嘲讽。
4、约翰·福特拍摄了《铁骑》(美国)。影片以激动人心的动作场面积令人怀恋的环境描绘在西部史诗片中独树一帜。 5、费尔南德·莱热的《机械的芭蕾》(法国)问世。这部先锋派短片把机械运动的物体与现实生活的片断并列在一起。 6、保罗·莱尼拍摄了《蜡像馆》(德国)。这部表现主义的幻想片把历史上三个罪恶人物的故事和一位诗人的梦魇联在一起。
7、弗利德里希·茂瑙拍摄了《最卑贱的人》(德国)。这是一部富于创造性并产生重要影响的影片。它利用想象性画面的技巧展示了人物的主观心态。
8、斯特尔海姆拍摄了《贪婪》(美国)。影片通过对物欲横流世界直率的描绘为美国银幕带来一种新的现实主义之风。
1925年
1、卓别林的《淘金者》(美国)问世。当片中的小流浪汉最终找到了爱情、幸福和财富而丧失了自己的个性时,导演所创造的那个悲喜剧的世界获得了实现。
2、E· A·杜邦拍摄了《杂耍场》(德国)。影片讲述了一个嫉妒和谋杀的故事。它以出色的镜头运动使主人公痛苦的内心世界得到戏剧化的表现。
3、谢尔盖·爱森斯坦拍摄了《战舰波将金号》(苏联)。导演所创造的“冲突蒙太奇”理论在这部表现1905年俄国革命的影片中得到了运用。该片对全世界的电影制作者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4、罗伯特·朱利安拍摄了《歌剧院里的幻影》(美国)。朗·钱尼通过这部近10年来最成功的恐怖片爬上了明星宝座。 5、乔治。威廉·帕布斯特拍摄了《没有欢乐的街》(德国)。这部最没有浪漫色彩的"街道片"展现了战后经济混乱的环境里物质的匮乏和社会的绝望。
6、金·维多拍摄了《大阅兵》(美国)。这部在国际上获得成功的影片,描绘了一名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年轻人的成熟。
juncc 2007-3-10 07:18
有声时代之一 (1926-1929)
1926年
1、约翰·格里尔逊在对弗拉哈迪的《莫阿纳--一部黄金时代的罗曼史》(美国)的评论中创造了“纪录片”一词。
2、艾伦·克罗斯兰拍摄了《唐磺》(美国)。影片率先使用了维它风音响系统为影片配制了背景音乐。
3、巴斯特·基顿拍摄了《将军》(美国)。这位“伟大的冷面人”在影片中把插科打浑与对社会的讽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4、阿尔伯特·帕克拍摄了《黑海盗》(美国)。该片是第一部全部使用两色彩色染印法工艺的故事片。
5、弗谢沃洛德·普多夫金的《母亲》(苏联)问世。影片把个人命运与群众运动结合起来,并突出表现了在政治背景中人物性格的发展。
1927年
1、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第一次推出了"学院奖"(奥斯卡奖)。
2、由影片发声的"有声电影"第一次在故事片长度的影片序幕中出现。
3、艾伦·克罗斯兰的《爵士歌王》(美国)问世。第一部带有音乐和部分对话场面的故事片和观众见面。它促使整个电影工业向有声电影冲击。
4、阿贝尔·冈斯拍摄了《拿破仑》(法国)。这部长度超过4小时的史诗片由于其技艺的精良而受到高度的赞誉--其中包括使用三块连接在一起的银幕同时展示四个场面。
5、弗立茨·朗拍摄了《大都会》(德国)。这部在对建筑的描绘上充满生气的表现主义影片考察了未来的技术社会。在那里,科学、工业和劳动者互相冲突的目标导致人类走向毁灭的边缘。
6、茂瑙拍摄了《日出》(德国)。导演运用运动的镜头给予这个三角爱情故事以一种抒情的表现。
7、普多夫金拍摄了《圣彼得堡的末日》(苏联)。影片表现了主人公在历史中的成长和加入革命的经历。
8、沃尔特·鲁特曼拍摄了《柏林--一个大城市的交响曲》(德国)。它通过对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的剪辑捕捉住了柏林的“本质”。
9、约瑟夫·冯·斯登堡拍摄了《底层世界》(美国)。它标志着强盗电影的开始。
10、威廉姆·威尔曼拍出了《翼》(美国)。这部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壮观的空战场面的影片获得了第一个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并为其增添了光彩。
1928年
1、雷电华公司成立(美国)。
2、萨尔瓦多·达利和路易斯·布努艾尔拍摄了《一条叫安达鲁的狗》(法国)。这是法国超现实主义运动中最著名的影片。
3、瓦尔特·迪斯尼拍摄了《汽船威利号》(美国)。这是第一部配有同步音响的动画片。
4、卡尔·德莱叶完成了《圣女贞德的受难》(法国)。这部影片主要是用特写拍摄的。它的碎片式的形象的并列拼贴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5、布赖恩·富瓦拍摄了《纽约之光》(美国)。这是第一部全部有对白的故事片。
6、普多夫金拍摄了《亚洲风暴》(苏联)。影片描绘了在一场革命风暴中,一位蒙古牧民领导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统治的斗争。
7、斯约斯特洛姆拍摄了《风》(美国)。影片描写了一位拓荒的妇女在新的环境中为生存而奋力挣扎,几乎被风拖人了疯狂之中。
1929年
1、电影放映的速度标准被规定为每秒24格。
2、随着向有声电影转变的完成,全美共生产了300多部有声片。
3、在格里尔逊的领导下,英国的电影工作者开始了一个拍摄与社会密切相关的纪录片运动的10年。这一运动获得了国际的名声,并激发了世界各地的导演们。
4、哈里·博蒙特拍摄了《百老汇歌舞》(美国)。这部“百分之百的全歌、全舞、全对白”影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并在好莱坞掀起了歌舞片热潮。
5、亚历山大·杜甫仁科拍摄了《兵工厂》(苏联)。影片以充满诗意的情调对乌克兰人民不可摧毁的革命精神进行了歌颂。
6、阿尔弗莱德·希区柯克拍摄了《讹诈》(英国)。这部英国的第一部有声片在创造银幕的悬念中,展示出对音响与画面的关系敏锐的认识。
7、约瑟夫·桑特利和罗伯特。弗洛里拍摄了《椰子》(美国)。这第一部马克斯兄弟的影片为银幕喜剧增添了一种新的荒诞色彩。
8、维尔托夫拍摄了《带着摄影机的人》(苏联)。这是一部生动的关于俄国城市生活的影片,它以对镜头和剪辑富于活力的运用表现出具有哲理的主题。
9、金·维多拍摄了《哈利路亚!》(美国)。第一部全部由黑人演出的有声片。
juncc 2007-3-10 07:19
有声时代之二 (1930-1933)
1930年
1、布努艾尔拍摄了《黄金时代》(法国)。这部超现实主义的影片在引起骚乱后在巴黎被禁映。
2、让·谷克多拍摄了《诗人之血》(法国)。这部导演的处女作把超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的经验结合起来,揭示了一个诗人的精神世界。
3、杜甫仁科拍摄了《土地》(苏联)。影片对走上集体化的乌克兰农民为联合起来而斗争进行了富于诗意的表现。
4、默文·莱洛埃拍摄了《小恺撒》(美国)。爱德华· G·罗宾逊因在这部对野蛮的暴力进行了非道德的描写的影片中扮演了一名残忍的强盗而步人明星的行列。
5、帕布斯特拍摄了《1918年的西部前线》(德国)。这部高度现实主义的反战影片追踪描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几名在前线的德国士兵的生活。
6、斯登堡拍摄了《蓝天使》(德国)。玛琳·黛德丽在片中扮演了一个把一位老教授引向堕落与死亡的酒吧歌女,并从此进入了明星行列。
1931年
1、一次上演两部影片的节目安排法开始出现。
2、托德·布朗宁拍摄了《德拉库拉》(美国)。贝拉·吕格西在这部经典影片中扮演了他最著名的角色,并引来了众多的模仿者。
3、克莱尔拍摄了《自由属于我们》(法国)。影片对剥夺了个人自由和把人变成机器的现代社会进行了嘲讽。
4、弗立兹·朗拍摄了《M》(德国)。他在这部表现精神变态的儿童杀人犯的影片中出色地运用了声音和画面的交互作用5、威尔曼拍摄了《公敌》(美国)。这部纪录片风格的影片描写了一个出身于下层社会的男孩变成为一个邪恶的杀手的经历,并使詹姆斯·卡格尼成为明星。
6、詹姆斯·惠尔拍摄了《弗兰肯斯坦》(美国)。这部改编自玛丽·谢莉小说的影片借助于鲍里斯·卡洛夫的表演和杰克·皮尔西的化妆技巧成为一部经典之作。
1932年
1、后期配音技术开始应用。
2、威尼斯电影节开始举办。这是这一类型的国际电影节中的第一个。
3、布朗宁拍摄了《畸形人》(美国)。这部引起争议的离奇的影片讲述的是马戏团里的一群畸形人由于受到那些“正常”人的欺骗,而对他们进行复仇的故事。
4、迪斯尼拍摄了《花与树》(美国)。它在动画片中第一次运用了三色染印法工艺。
5、霍华德·霍克斯拍摄了《疤脸大盗》(美国)。这部充满暴力的强盗片引起了对其残暴场景的抗议。
6、莱洛埃拍摄了《我是一个越狱犯》(美国)。这部以佐治亚州为背景拍摄的影片揭露了美国司法制度的不公正,并导致了佐治亚州在此方面的改革。
7、刘别谦拍摄了《天堂里的烦恼》(美国)。该片以著名的“刘别谦方式”在优美和文雅的风格中结束了一个爱情和游戏式的喜剧。
1933年
1、英国电影学院建立。
2、德国电影业被置于纳粹的控制之下。
3、劳埃德,培根拍摄了《第42街》(美国)。影片描写了为一出新歌剧的上演,演、职员们在舞台后做出的巨大努力。由此,巴斯比·伯克利和他整齐划一、高度风格化的音乐小组把一种新的生活注入了这一类型片之中。
4、梅里安· G·库伯和厄内斯特· B·舍德塞克拍摄了《金钢》(美国)。威利斯· O·布莱恩惊人的特技使这部“美人与野兽”的故事片成为一部经典之作。
5、桑顿·弗里兰拍摄了《飞向格兰德》(美国)。弗莱德·阿斯泰尔和金格·罗杰斯开始作为搭档出现,并由此把舞蹈片推向了一个新钠、优美的境界。
6、亚力山大·柯尔达拍摄了《亨利八世的私人生活》(《英富艳史》,英国)。这部在国际上获得成功的浪漫历史片为对这一时期人物的塑造树立了一个典范。
7、古斯塔夫·马切蒂拍摄了《 EXTASE》(捷克)。这部早期的色情片经典之作描写的是一个私通的故事。片中-个裸体游泳的场景引起了观众的轰动。
8、让·维果拍摄了《零分的操行》(法国)。影片通过对声音自由的运用,把现实的和一种象征化的意象结合起来,对法国电影产生了重要影响。
9、弗兰克·卡普拉的《一夜风流》(美国)问世。这部"怪僻喜剧"囊括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以及最佳男女演员奖,并成为类似影片的开端。
10、弗拉哈迪拍摄了《来自阿兰岛的人》(英国)。该片对于远离爱尔兰的一个岛屿上居民的日常生活和为生存进行的斗争所做的评价引起了争论。
11、范·戴克拍摄了《瘦人》(美国)。这部深受大众欢迎的喜剧-神秘片描绘了一对随缘自适、幽默恢谐、倾心相爱的夫妇,它为电影中的情侣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层面。
12、维里拍摄了《驳船亚特兰特号》(法国)。在这部描写感受和爱情在一艘驳船上觉醒的影片中,现实主义被融化在一种诗意的影像之中。
juncc 2007-3-10 07:19
有声时代之三 (1935-1939)
1935年
1、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影片图书馆开馆。
2、福克斯影片公司与20世纪影片公司合并建立了29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美国)。
3、福特拍摄了《告密者》(美国)。这部"反英雄"的影片是最早把声音的运用与场面的调度精确d地结合在一起的影片之一。
4、罗伯特·马摩里安拍摄了《浮华世家》(美国)。这是第一部采用了三色染色工艺的长故事片。
5、1935一1951年,新闻片《时代日志》开始按月摄制上映。该片对新闻电影的摄制和观众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6、蔡楚生导演的《渔光曲》(中国)在莫斯科国际电影展上获得荣誉奖。这是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中国故事影片。
1936年
1、世界上最大的电影资料馆——法国电影资料馆建立。
2、卡普拉拍摄了《第兹先生进城》(美国)。这部最受欢迎的梦幻式影片,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对于腐败和犬儒主义的胜利。
3、卓别林拍摄了《摩登时代》(美国)。影片对于技术对人类生存条件的影响进行了讽刺。
❸ 有哪些好听的世界名曲
1、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土耳其进行曲》为奥地利音乐家莫扎特的A大调第十一号钢琴奏鸣曲(KV.331)的第三乐章,又称为 Alla Turca(土耳其风回旋曲)。于1778年间在慕尼黑或维也纳所作。
(3)世界民族电影音乐扩展阅读:
1、世界名曲拥有动人心弦的旋律,有的影响着音乐的走向,还有的则表现出作曲家独特的人格,当然也有这三者都具备的乐曲。无论如何它们都经历了时间的检验。这些乐曲具有的广泛性,以至于在你不经意间就已经听过,但是当你细细品味这些旋律时你会发现另外一个世界。
2、近百年来因为历史的进步,音乐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欧洲音乐因其完整的理论体系,丰富的表现力受到世界各国的欢迎和效仿,浪漫主义后期也出现了富有民族特色、宣扬民族个性的民族音乐。
3、进入新的世纪后,一大批现代主义音乐派别也登上舞台,走进人们的视野。
❹ 有没有好听的爱尔兰歌曲
50首爱尔兰歌曲 制作人: JANE 歌曲链接: http://www.xiami.com/song/showcollect/id/2315812 曲目列表: 1 What Can I Do -- The Corrs 爱尔兰民谣的纯朴、干净,同时融入了现代流行音乐元素,这使The Corrs在爱尔兰乃至全世界的流行音乐组合中独树一帜.” 2 When You're Gone -- The Cranberries “90年代初,在The Corrs、Boyzone还未成立前,谈起爱尔兰的流行乐队,除了U2外最着名的莫过于The Cranberries(爱尔兰小红莓又称卡百利)了,乐队主唱Dolores O'Riordan那充满激情、高昂的嗓音至今在流行乐坛中无人可比。当年王菲在“梦中人”所用的唱法就是完全模仿Dolores在“Dream”中的唱腔,那种把舌头卷起来、向后拉长声音的唱法曾让前者在当时大出风头,以至于今天不少歌手(包括王菲自己)依旧在仿照这种独特的唱腔。” 3 The Blower's Daughte... -- Damien Rice “一位游移在都市吟唱的诗人歌手,带出最简单自然的生命乐章,感动渲染清新脱俗且优雅气质的魅力存在,他释放出的单纯音符,C9 +* 让城市每个角落的寂寞灵魂, 在Damien Rice歌曲中找到温暖依归。” 4 There Were Roses -- Cara Dillon “她出生于1975年,来自一个爱尔兰传统音乐世家。她的声音如此清透美丽而极具风格. Cara Dillon来自爱尔兰,来自那个国徽里有竖琴的国度。这是一个兢兢业业投身于纯粹音乐的女歌手,一个婉转低回地哼唱着忧伤与苍凉的女孩,一个随心所欲 轰动欧洲的天才。《邦尼,邦尼》是Cara一首反战题材的歌曲,选自专辑《甜蜜的自由》(Sweet Liberty)。虽然同样充斥着爱尔兰民族音乐的音符、同样是对家乡的眷恋,与《克雷吉山》(CraigieHill)的隽永悠扬不一样的是,歌中冷淡 清透的嗓音浸彻心肺,难掩对即将来到的征战的无奈与忧心。 Cara Dillon凭借她震撼人心的表演和成熟迷人的声音赢得了整个国家观众的心,以及其他几个国家的观众,因为她的表演能穿越国界,文化和语言。” 5 Lille -- Lisa Hannigan “当这个爱尔兰女孩顺着大提琴开唱,或是干净纯美的高音,或是神经质般的颤音。 的确美的令人心醉。 这个声音听了让人非常舒服。不是很甜,甚至有一点点的沙哑,但一点都不沉闷。让我想到了Regina Spektor,但是却阳光很多,多了些Folk。” 6 Love Is Pleasing -- Karan Casey “Karan Casey 是爱尔兰最优秀的歌手之一,小时候在教堂合唱团演唱的经历为她在声乐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顺利地进入皇家爱尔兰音乐学院深造,接着移民到美国纽约,她开始运用丰富的演唱技巧来完美地诠释爱尔兰传统民谣。” 7 Moorlough Shore -- The Corrs “Jean Corr编曲和乐队的努力重新演绎了传统的爱尔兰歌曲。此外,制作人还在专辑中加入了一些电子和传统混合的曲目。” 8 If Tomorrow Never Co... -- Ronan Keating “Ronan Keating. 爱尔兰歌手罗南·基廷18岁初次登场台。在十年之后的今天,他仍然出现在公众面前。他的歌曲“活得精彩”、“永远有多远”、“我们拥有今晚”和“如果明天不再来”都已成为经典作品。” 9 Animal Instinct -- The Cranberries “The Cranberries自然不缀饰的音乐风格.” 10 Like Only A Woman Ca... -- Brian Mcfadden “昔日的流行偶像,今日的实力歌手,“爱尔兰之子”成熟稳健的音乐风范,令人刮目相看。曾是红极一时的偶像天团“西城男孩(Westlife) ”一员的布莱恩,外型温文尔雅,是团员中最具贵族气质的金发男孩。然而坚强的演唱功力与独到的音乐想法,让他超越其它团员,率先单飞出辑,首张单飞专辑【Irish Son】是一张充满音乐性并且将布莱恩的嗓音发挥至极的心血力作。 偶像要转型,本就需要相当大的勇气,但凡事音乐摆第一的布莱恩,硬是转得彻底。首支单曲「做自己Real To Me」,不仅亲自动笔,写下自我最真的情感,加上恣意流畅的吉他弦律,与布莱恩成熟感性的真挚嗓音,一推出立刻夺下全英金榜冠军宝座,无怪乎传媒一致预言布莱恩将是:「另一位布莱恩,布莱恩亚当斯(Bryan Adams)的唯一接班人」。随着首支单曲的成功,第二波专辑同名主打「Irish Son」也蓄势待发,轻松结合活力热情与真挚抒情的曲风,幽默的手法让人不爱也难。” 11 The Shores of the Sw... -- Phil Coulter “Phil Coulter(菲尔柯尔特)无论在制作、曲子创作或表演上,皆创下无数的专辑及百万销售量,广受欢迎。无法仿效的钢琴演奏方式,绚烂的演出,荣获至少6白金成绩,连美国总统柯林顿都亲自为Phil祝贺,其音乐为作曲表演者树立一种无可抹灭的典范。他的音乐源自于对家乡的热情,尽管在Phil往后的日子里,尝尽生命中挚爱亲人相继离他远去的哀痛,他仍乐观的体验着“生命中的某种失去并非决然,其实在你灵魂深处仍着实存在着。” 有着这样人生的情感经历,《Lake of Shadows》(湖影)的曲目正如题目一样,带给你傍晚寂寞湖畔最值得回忆的浪漫、温馨、惆怅、迷人的心灵最深处的伤感心情,因为Coulter是在用心诠释着生命的脚步。 爱尔兰著名女演员(Roma Downey)、爱尔兰著名女歌星(Liam Neeson、Sinead O'Connor)倾情联袂其中个别一两首曲目,极恬淡轻柔舒缓的唯美女声在钢琴的伴奏下焕发出更加撩人的情怀,使人陶醉无限。” 12 Dark as a Dungeon -- The Chieftains “爱尔兰酋长乐队(The Chieftains)作为最著名的传统爱尔兰音乐的阐述者而在国际上被广为尊崇。《休斯敦邮报》曾宣称:“如果说世界上还有一种比酋长乐队所作的音乐更美妙的声音,那我还从未听闻。”” 13 Dangerous Dance -- Dolores Keane “歌曲选自 由Hearts Of Space公司出版的最新一辑的Celtic Woman 3 - The Irish 爱尔兰之梦,汇编了当代12位杰出的凯尔特天女,以歌声为我们演绎最优美的凯尔特音乐,从传统的凯尔特民谣到爵士,时而精灵般空灵,时而宗教般神秘,时而少女般纯真快乐,时而又如贵族般典雅。美丽的凯尔特女声已成为现代音乐的一枝独秀,含蓄优美地吐露芬芳,让我们在飘逸的歌声中领略爱尔兰文化的浪漫情怀。” 14 You're In My Love -- Sinead Lohan “金鱼的记忆只有3妙,在鱼缸里游了一圈之后,它们又面对崭新的世界,这就和人类一样,当我们每次追入爱河时,总觉得那是一个新的开始,因为那是那那么的棒,如此的与众不同。 人类是健忘的,每一秒都可以是一个新的开始,随时可以忘记上一秒的给内心带来的痛苦或快乐,并以崭新的态度去迎接下一次快乐或伤痛的到来... 需要多少时间去欣赏一张专辑,因人而定,几秒到几个世纪,但同样的音符在耳边响起的时候,我们会不会记起过去的时光,还是像金鱼一样,只需3秒钟,重获新生。 一张风格多样的专辑民谣、爵士、摇滚、流行、拉丁,相信会给你带来不同的感受。如同Goldfish Memory Philosophy 的结尾:“Wow,It's great!It's differert”” 15 Brown Eyed Girl -- Brian Kennedy “有性感纯净的天籁男声。” 16 Amarantine -- Enya “恩雅的音乐是天地间最美的心灵对话, 她从大地、星空、水影、明月、树丛之间投射出不朽的古老传奇, 映照著爱与梦想满溢的人生, 全球4400万张专辑销售, 恩雅诗情美感的旋律激发了无数急需翱翔的思绪。” 17 Impossibly Beautiful -- Julie Feeney “作为一个能够演奏多种乐器的艺人,Feeney在《13 Songs》中使用了11种乐器,包括键盘、中音雷高德笛、高音雷高德笛、小风琴、手风琴、小提琴、键琴、口风琴和木琴。然而这并不是这张专辑的精华所在,援引2005年9月5日的《Times》爱尔兰版的话“让人印象最深的是Aching这首歌中Julie在呼吸极限的28秒钟延续的空灵的美妙嗓音。”这张专辑被评为4颗星作品。 最终,《斯莱戈旅行者》也同样注意到了她的嗓音:“显然,Feeney最引人瞩目的音乐天赋是她的嗓音。带着点点反叛,她唱出了孩子般的好奇(《Judas》),也唱出了性感和狂野(《Under My Skin》)。专辑开篇便是3首高音作品之一的《Aching》。Julie唱到‘I'm aching for you’,虽然整首歌就出现过3次,但是每一次都能够持续20到28秒,这显然是强于其他歌手的地方。”*” 18 How Sweet the Tune -- Frances Black “独特唱腔,唱出歌曲的另一番情意。Frances Black 的齿音和咬字的准确性达到惊人的程度,录音之清晰,透明度之高,使人震惊,音场定位无懈可击,是发烧女声典范之作。” 19 Wild Wind -- Kate Power, “作为非常奇特的一种民族音乐,具有独特的个性,可以称为民族音乐,却不同于南美或者非洲部落的粗狂和可见的线条。过去,曾经有过凯尔特音乐败落而消失的境地,但是,这种古老的音乐凭借其本身的细腻和丰富的音乐内涵,配合着新世纪的清新风格和配乐手法,二者完美的结合创造出凯尔特音乐的全新世纪,无论是在电影中,或者在剧场里,抑或在音乐作品中,到处可以看到他们的全新而充满活力的身影。的确,这种音乐,虽然还是传统的乐器,风笛,提亲,鼓为主,但是,全新的后台配乐已经不一样,不再是苦涩那以消化了。但是,流行,通俗和类似化的细菌也在开始慢慢的吞噬着这种音乐元素,或许世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完美和圆满吧!” 20 Apple of My Eye -- Dolores O'Riordan “风格一如 The Cranberries 晚期的延续,编曲郎朗上口,歌词很符合她现在的生活,充满着母性的光辉,招牌式的嗓音依旧清冽坚强,除了处处依旧以吉他为主线,还加了不少风暴式的旋律金属,平稳时灵气飘逸,高潮时大气磅礴,完全的情之所至,没有丝毫矫饰的成份。” 21 Bantry Girl's Lament -- Joanie Madden “爱尔兰六孔哨笛大师 Joanie Madden 于1965年生于纽约;她的父母是爱尔兰移民,一开始她学习小提琴和钢琴,但是只有六孔哨笛才能引起她的兴趣。当她十几岁时就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六孔哨笛演奏者了,到1984年她赢得了全爱尔兰的六孔哨笛锦标赛的最高奖,而以前还从来没有一个美国人得此殊荣。” 22 Easy on the Eye -- Gemma Hayes “这个美丽的爱尔兰民谣女歌手的歌倒很不像那个国家给人的一贯感觉,不是空灵的The Cranberries,也不是甜美的The Corrs,更不是清澈的Cara Dillon,我觉得似乎一些英国的女民谣都没有这么中规. MV里Gemma弹吉他的样子很是美丽,穿衣打扮的风格特别让人喜欢,简单的吉他民谣风格,生活中的平淡感受,没有创伤,没有装作唯美,Easy on the Eye甚至像乡村民谣,像蓝天白云下的公路,口琴的舒缓让人在黑里也能感觉到那副景象,这首歌后半部分是一支钢琴伴奏的隐藏曲,也十分动听。” 23 Guardian Angel (Chri... -- Declan Galbraith “天使一般纯净的歌声,唱出了孩子们对于美好世界的柔性诉求,比起一些动不动走上街头、口出恶言的青少年,真的是可爱得太多了。而当我们听着DEC的歌声,我们会情不自禁的想起三十多年前的麦可杰克森” 24 I'm a Man You Don't ... -- The Pogues “The Pogues的音乐保有浓厚的爱尔兰传统曲调或称凯尔特人独特的音乐风格。 但若要说The Pogues是爱尔兰的民谣团却又失之偏颇, 因为这群人乃出身地下俱乐部,奉Punk为圭臬, 所以The Pogues在音乐上可说是Punk与爱尔兰音乐的结合, 在80年代的非主流浪潮中,算是特殊的一种音乐混合风格。” 25 Someday -- Chlo�0�5 Agnew “以她独特的嗓音诠释此首轻柔、甘甜的歌曲,能让人自然而然的从内心深处涌起一股温暖的怀旧感。如此纯品天籁,如同天堂里才会有的天使之音,纯净而毫无瑕疵,聆之,感觉象是音符长了翅膀,令人忘却尘嚣,温馨飞入心神向往已久的神秘花园。 26 I Will -- Christy Moore “Christy Moore,爱尔兰著名老牌民谣歌手,恩雅曾为他伴唱.虽然不是在世界上非常有名,但在爱尔兰也是深入民心的一位民谣歌手,他的声音一如爱尔兰人民一样纯朴。” 27 The Water Is Wide -- Niamh Parsons “挚爱、憧憬与祈祷的经典之曲诉尽了凯尔特最教人动心迷恋的音乐氛围;也唯有爱尔兰/凯尔特这般丰富悠久的历史背景,才能让经过岁月洗练,撷採人文精髓的文字与音符彼此间觅寻到最贴切的相嵌之处,如阳光与花朵般地相互辉映,绽放出最完美无瑕的光芒,亙古流传永不褪色。” 28 Daily Growing [Song] -- Altan “Altan是真正意义上的传统爱尔兰音乐的守卫者,他们的传统歌曲大都以盖尔语来演绎。他们的音乐紧贴着他们民族的传统根源。他们坚定不移地坚持传统路线,忠诚于他们的传统音乐与根源,并将原汁原味的爱尔兰音乐之美展现在听者面前。正如乐队灵魂人物Frankie所说的那样: 29 Planets -- Kate Rusby “民谣女歌手Kate Rusby从出生起就住在南约克郡的巴恩斯利,并且是在一个音乐世家长大的。 她的父母有一个同乐会式的舞蹈团体,在她儿时,父母就将英国民谣介绍给了她。然后她就同姐姐Emma一起加入那个同乐会,偶尔唱一些和声,演奏小提琴。12岁时,她成为了吉他主奏。” 30 Down by the Sally Ga... -- Celtic Woman 她们融合了莎拉布莱曼、美声男伶、恩雅、居尔特男高音、易希等人特色,结合了新世纪、古典、传统居尔特乐风与爱尔兰一派如大河之舞(Riverdance)、舞王 (Lord of the Dance)及(Feet of Flames)火焰之舞等的音乐戏剧式演出风格,为全球乐迷创造了视听双效的全新选择。” 31 Eist Do Bheal -- Sinead Lohan “洋溢着女性柔美的特质与细腻温暖的声音之美,听着它仿佛能看到从那远得不能再远的遥远国度辗转而来的异域风情。而这来自天使的精彩音乐,亦犹如飞鸟的翅膀,带你穿越时间的回廊,还原你的清澈透明。” 32 Star of The County D... -- Sheoda “洋溢着女性柔美的特质与细腻温暖的声音之美,满布爱尔兰凯尔特优美、如诗,荡气回肠的音乐色彩与聆听性。” 33 Absent Friends: Abse... -- Lúnasa “不同于其它改革派乐队,将非洲或者是亚洲的韵律同凯尔特结合在一起,Lunasa坚持以传统的凯尔特乐器为核心,演奏出淳朴之极的凯尔特歌谣。几个现代人赋予Lunasa的,是凯尔特的意义所在,这正是听到Lunasa,让人联想到老牌凯尔特艺人的原因之一。” 34 Old Soul -- Thea Gilmore 35 You Were Meant for M... -- Bellefire “来自爱尔兰的西岸的姐妹Cathy Newell (21岁)和Ciara Newell (20岁),再加上出身于爱尔兰音乐温床Sligo的Kelly Kilfeather (24岁),组成了这队让人眼前一亮的爱尔兰三人少女组合——Bellefire。刚出道是,人们常把她们与The Corrs (可儿乐队)相提并论。她们既有天分又有才华,且明亮照人,是当今乐坛上难得一间的实力偶像派组合。” 36 Ciara -- Luka Bloom “现代民谣歌手中,有像John Denver一样为静的乡村生活而吟唱,有Dylan式的抗议诗篇,有Simon&Garfunkel式朦胧内敛的个人抒情,也有Leonerd Cohen死气沉沉的低调诗歌,Luka Bloom也讴歌爱尔兰的秀丽山川,关注现代人的种种问题,当然也有深刻的内心抒情,但与其他民谣歌手不同的是,Luka Bloom的胸中有一颗躁动不安的爱尔兰灵魂,我喜欢爱尔兰歌手,总觉得爱尔兰歌手常常接近着火与冰两种极端的气质,像U2、像Sinead o'connor,就结合了冰的幽冷与火的滚烫。而在Luka Bloom的灵魂里,仿佛永远燃烧着炙热的火焰,这火焰透过他的歌声显露出来,能把听者同时也把他自己灼伤。即使他唱宁静的、近似于传统民歌的歌谣之时,也藏匿不住其中的抑郁苍凉。除了他的嗓声,值得一提的是他手中的吉他,发出的是间于木吉他和电吉他之间的让人怀疑的音色,拨弦悠远凝重,扫弦声激烈暴虐,AMG称他的吉他音色为“electro-acoustic”。” 37 In the Mist -- Paul Machlis “彷彿陣陣飄灑的稀雨,清涼的鋼琴,悠揚的風笛……凱爾特的神秘在清冽的旋律中蕩漾。濕漉漉的石板路泛著微微的光澤,空中有屬於森林的清甜氣息,還有那些晶瑩剔透的水珠。喧囂在此刻消失的無影無蹤…… 非常好的凱爾特音樂唱片。輕靈、音調優美的鋼琴在風笛、小提琴、口哨等的配合下,把愛爾蘭叢林中的美景栩栩如生地表現出來。Paul Machlis對於器樂原音之美的堅持,總能使他的作品呈現俐落清爽的層次感,特別是在重現山林綠意的領域裡。” 38 Pieces of You -- Bellefire “流淌着让人久听不厌的流行旋律,现代与古典的和谐结合。” 39 Johnny's Gone for a ... -- Solas “Solas在爱尔兰传统民谣乐队中和 Lúnasa 一样都是一线当红的乐队,受到世界上无数乐迷的追捧。Solas 盖尔语意义为“光”的意思,根据记忆中的词源,sola和lúna分别为“太阳”和“月亮”的意思,真是有意思的两支乐队,音乐造诣都很高。Solas 和 Lúnasa 的音乐动感十足,都属于传统音乐,擅长器乐演奏;与 Lúnasa 出色的纯演奏略有不同,除演奏好外,优秀的民谣女声也是 Solas 的强项(男声也是不错的,只是相对而言女声更出彩而已” 40 Never Meant to Be -- Samantha Mumba “Mumba于1983.Jan.18出生.是个非洲裔的爱尔兰女歌手.她父亲因为赞比亚脱离英联邦后动乱不断而移居到爱尔兰..Mumba是2002年FHM评选的FHM's Sexiest Girls of 2002 第85位,Mumba的第一首单曲《gotta tell you》,第一周就打上英国和爱尔兰流行榜榜首,并进入了Billboard单曲榜的第10位,第二首单曲《baby to baby》模仿David Bowie 1980年的经典ashies to ashes.” 41 Fields of Gold -- Mary Black “在爱尔兰音乐热衷者的眼中,爱尔兰传奇人物玛丽·布莱克一直是世界上最出色的女歌手之一。。《旧金山纪事》称她为“世界上最出色的诠释歌手之一”。 1987年的《By The Time It Gets Dark》(《夕阳恋人》)又为玛丽添了些保留曲目,这些由理查得·汤普森和桑迪·丹尼创作的歌曲丰富了爱尔兰的原创音乐。对于所有的音乐素材,玛丽·布莱克都进行了独一无二的处理,把天籁和现实相结合。《电报》称她的嗓音“祥和又有带着些许伤感的优美”。” 42 Craigie Hill -- Cara Dillon “感动爱尔兰的一首歌” 43 Every Song Is a Cry ... -- Brian Kennedy “他叫Brian Kennedy,曾经跟前Fairground Attraction的团长Mark E. Nevin搭档过短命的民谣组合Sweetmouth;也发过几张仅有家乡佬把它当成宝,捧成爱尔兰排行榜冠军,还颁给他几座诸如“最佳爱尔兰男歌手”之类奖项的个人专辑;他有大师如Van Morrison一听倾心的绝世好嗓.” 44 Johnny I Hardy Knew ... -- Karan Casey “尽量抑制住自己的情感,但还是被她那独特的声线及浓浓的凯尔特氛围陷得不能自拔。这是一张不需要任何理由倾诉的专辑,因为她的声音给你以信任、温暖及无限的宽广,让人能找到心灵释放的栖身之园。” 45 Fare Thee Well a Sto... -- Dolores Keane “丰富而磁性的嗓音” 46 Full Moon -- Mary Black “独特的嗓音” 47 A Perfect Indian -- Sinéad O'Connor “集才气、灵气、狂气于一身的爱尔兰女歌手奥康娜(Sinead O'Connor)不仅能写能编,而且唱腔领域宽广, 加上爱尔兰人特有的倔强和灵性,使她成为一位独具风格的惊世骇俗的摇滚女歌手。” 48 You Belong to Me -- Charlie Landsborough “Charlie Landsborough一直被当作一个乡村歌手来看待,但和传统乡村的那种固定到似乎连发音、腔调都几乎一致的味道又有不同,他的音乐来得更民间,叙事体民谣在他的作品中最为常见。” 49 Lies -- Glen Hansard “Glen Hansard是来自爱尔兰的唱作人,是70年代出生的人,而Glen Hansard出生在爱尔兰的都柏林。如果只说到Glen Hansard,可能太家会有些陌生,但如果说到他的乐队The Frames,可能就知道是那一位了。优美的独立流行和爱尔兰民谣.” 50 Dirty Old Town -- The Pogues “音乐融合了民谣、朋克和传统的凯尔特音乐,相当有新意而且悦耳动听。由以上乐器配置不难发现The Pogues的音乐保有浓厚的爱尔兰传统曲调或称居尔特人独特的音乐风格。。但若要说The Pogues是爱尔兰的民谣团却又失之偏颇,因为这群人乃出身地下俱乐部,奉庞克为圭臬,所以The Pogues在音乐上可说是庞克与爱尔兰音乐的结合,八○年代的非主流浪潮中,算是特殊的一种音乐混合风格。”
❺ 世界各国民歌一览
除了我们熟悉的国内各地民歌以外,在世界上也有许多国家的民歌闪耀着他们独特的光芒。接下来我就带领大家来看看世界各国民歌的特点及代表作。
世界各国民歌:英国民歌
英国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简称。人口的80%是英格兰人,还有苏格兰人,威尔士人和爱尔兰人等。居民多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历史上英国和爱尔兰曾居住着凯尔特、朱特、盎格鲁、撤克逊和诺曼等民族,国世纪时法国北部某些地区也曾辖属于英国。爱尔兰独立后,英国与爱尔兰仍有不少微妙联系,因此英国音乐文化较为复杂。英国民歌是七声自然调式,还有很多是五声音阶的调式,曲调具有哀愁伤感的特色。英国的民间乡土音乐还有盎格鲁、撒克逊人的风俗习惯和基督相结合垢特色,有圣诞颂歌“凯罗尔”和在节日里围着花柱跳舞的摩里斯舞曲。I
苏格兰、爱尔兰和威尔士的民间音乐独具特征,以至一直吸引着像海顿、贝多芬、格林卡等许多卓越的音乐家对这些民间音乐的兴趣。在英国、苏格兰的民间音乐中,叙事体裁有着重要意义,苏格兰民间音乐的特点是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调式,旋律丰富,节奏明显。爱尔兰民间音乐的调式是采用七声自然调式为基础的,其中五声音阶的因素明显突出。爱尔兰民歌中有很多独特的五拍子和拍子节奏,从中可看到古老说唱所留下的痕迹。
作品赏析:《友谊地久天长》
这首民歌是苏格兰民歌中的佳作,由于这个曲子出现在美国40年代影片《魂断蓝桥》里,使这首歌曲在世界范围内已家喻户晓。这首歌还有一个名字叫《一路平安》,人们习惯在和朋友告别时演唱这支歌。这首歌的歌词是由18世纪苏格兰著名的诗人罗伯特•彭斯根据原苏格兰古老民歌《过去的好时光》而写的。歌曲为2/4拍,采用典型的苏格兰五声调式写成。歌曲分为AB两段,前八小节是A段,B段是副歌部分,歌曲结构规整,节奏鲜明,其特点是以附点的节奏型贯穿全曲。这首歌曲的旋律优美婉转,情感丰富,歌词纯朴自然,深切感人,歌曲还通过副段重复的歌词,更加渲染了分别时依恋不舍和分别后思恋之情的气氛,此歌唱出友谊地久天长的主题。这首歌还有三拍子的记谱,电影《魂断蓝桥》中就是以三拍子的圆舞曲出现的。
世界各国民歌:意大利民歌
意大利人的性格热情豪放,喜欢歌唱,意大利的音乐有着悠久的传统,也是美声唱法的发源地。意大利民歌美丽动人,丰富多彩,按地区可分为南部、北部、中部和撒丁地区。南部的民歌特点是曲调清晰,采用小调式,节奏自由,曲调高亢。北部曲调以三和弦的和弦音为主,调式为大调和小调,曲调华丽而富于装饰性,常常有加复调的合唱,节奏型严格,多为分节歌形式。中部地区的民歌曲调华丽,富于装饰,节奏有严格的和自由的两种,撒丁地区的民歌有复杂的多声部结构的四重唱,歌唱以领唱开始,其它声部只唱衬词,歌手嗓音深沉,曲调华丽,多装饰音,近似西班牙和阿拉伯风格。
意大利民歌的种类有:船歌、恋歌、牧歌、叙事歌、情歌、小夜曲、饮酒歌等,意大利民歌流利生动,极富歌唱性和浪漫色彩。
作品赏析:《桑塔•露琪亚》
这是一首著名的意大利“船歌”。船歌是一种声乐体裁,在意大利各地都有。《桑塔•露琪亚》是一首由意大利作曲家科特劳按民族风格创作的歌曲,这首歌采用了3/8拍的节奏,突出了船歌的特点,给人以一种水面上起伏晃动的感觉。歌曲采用了大调式音阶,用分节歌形式写成。这首歌配有伴奏,适合于用吉它伴奏,传说桑塔•露琪亚是一个女神的名字,她是美丽幸福的象征。桑塔•露琪亚是首爱情歌曲,歌曲表达了人们热爱生活和呼唤爱情的主题。这首歌的节奏充满活力,旋律优美婉转,歌调和唱词结合紧密,是一首美丽动人的歌曲。它受到世界各国听众的喜爱,也是男高音歌者喜欢的曲目之一,可谓“雅俗共赏”。
世界各国民歌:日本民歌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是太平洋西部的一个岛国。它与我国隔海相望。日本的民间音乐十分丰富多彩。日本音乐多与戏剧等其他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并成为戏剧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如谣曲是古典剧“能剧”的一个要素,义太夫调是大阪木偶戏的音乐,常盘津调、清无调是日本歌舞伎的音乐。日本的民歌同日本人民的劳动、日常生活、宗教祭祀和民间的风俗紧密联系在一起,反映出日本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日本民歌按体裁可分为10类:田歌、场地歌曲、山歌、海歌、作业歌、路歌、祝贺歌、节日歌、游戏歌、儿歌。`
日本音乐受我国传统音乐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受五声调式的影响,因此日本民歌的显著特点是多运用五声音阶性质的调式。日本民歌的五声调式可分为无半音调式和有半音的五声调式两种。
如无半音调式有:Sg5M=Z
律调式: 5 6 1 2 3 5 民谣调式: 6 1 2 3 5
有半音调式的有:
都节调式: 3 4 6 7 1 3 琉球调式: 1 3 4 5 7 1 作品赏析
《拉网小调》
顾名思义,《拉网小调》是日本渔民的拉网号子。日本周围环海,国土又呈四个大岛和若干小岛,渔业发达。渔民在海上捕鱼是跟大海及风浪搏斗,有捕获鱼群的喜悦,也有许多风险,这种生活使他们性格坚毅豪迈,也对命运把握不定,所以难免又有些迷信色彩。这首歌的实际内容并不多,但生动地体现了海上渔民的生活情景。大量的虚词、语气词、半说半唱的“喊号”表现了拉网时的紧迫节奏。
这首歌在我国也曾广泛传唱,有些歌唱家以此歌作为自己的代表曲目。
世界各国民歌:印度尼西亚民歌
在亚洲大陆与澳洲大陆之间,太平洋与印度洋浩瀚辽阔的洋面上,有上万个大小岛屿组成的,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那就是美丽的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印尼是一多民族的国家,共居住着100多个民族,历史上印度、中国、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都有过经济、文化的交往,近代又长期成为荷兰的殖民地,由于种种原因,印尼音乐的形态多种多样。在印尼人民的生活中,音乐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在中爪哇发展并流行于全爪哇岛和巴厘岛的一种叫做“佳美兰”的音乐,印尼人民视加美兰音乐为国宝,在世界上(特别在西方国家中)也有很大的影响。
佳美兰音乐使用二种音阶。一种叫“斯连德罗”的五声音阶;一种叫“佩洛洛”的七声音阶。印尼歌曲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流行于西爪哇的传统歌曲“邓邦”。它分为大、中、小、3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歌曲,表现其特定的内容,如爱情、思乡、道德等,:“邓邦”的节奏缓慢,曲调一般带有伤感孤寂的情调。到了近代,在印尼各地流行着一种叫“克龙宗”的歌曲。它是一种受西方文化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歌曲形式。16世纪,葡萄牙人因战败而成为荷兰人的俘虏,居住爪哇各地,在他们中间传唱一种叫“法多”的葡萄牙民歌,在印尼人民中流传,并与佳美兰音乐和邓邦歌曲的一些因素融合,从而形成了克龙宗歌曲的风格。著名的《梭罗河》、《椰岛之歌》、《莎丽楠蒂》等就是克龙宗歌曲。>)
世界各国民歌:俄罗斯民歌
俄罗斯民歌在世界民间音乐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论是题材、形式、风格都非常广泛多样,而且表现力极为丰富。辽阔的国土和独特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造就了俄罗斯民族特有的豪爽、乐观,长期的战争纷乱又使他们具有强烈的尊严感,俄罗斯民歌体现了俄罗斯民族的精神气质。
歌曲有反映在沙皇残酷统治下人们奋起斗争的革命歌曲;有描绘人民乐观、诙谐性格的游戏歌曲;有表现人民苦难的,音调悠长缓慢带有忧伤情感的抒情歌曲。悠长缓慢的歌曲气息宽广,旋律连绵不断地展开,歌调中的一个音节往往唱一连串的音;而活泼快速的歌曲,则结构整齐清晰,节拍单纯,旋律常常反复多次。
世界各国民歌:朝鲜民歌
朝鲜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古国,长期以来,朝鲜人民在他们美丽的国土上,创作了,许多优美动人的民歌。朝鲜人民喜欢跳舞(长鼓舞是他们非常普及的舞蹈),很多民歌的音调和节奏常常和轻盈飘逸的舞蹈动作紧密结合,节奏多属于三拍子体系,3/8、3/4、6/8等等。当然这三拍子节奏与朝鲜的语言也有关系,朝鲜语言的重音安排往往形成前长后短或前短后长的节奏型。朝鲜民歌的曲调装饰音很多,这也是朝鲜歌曲独特的唱法。它常以滑音、喉音、假音、大小颤音来装饰曲调,使曲调产生各种不同的变化,形成特殊的民族风格。
世界各国民歌:南斯拉夫民歌
南斯拉夫的民歌有着鲜明的特色,它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如塞尔维亚民歌优美流畅,节奏富于弹性;东南部的民歌具有一些阿拉伯和西西里民歌的特点;而科罗地区民歌除了传统的仪式歌曲外,歌词和曲调都是即兴演唱的。
世界各国民歌:美国民歌
美国民歌成分十分复杂。美国只有200多年的历史,在2亿多人口中,汇集了世界各地域的多种族的民族。在这个民族大熔炉中,其主体部分来自欧洲。所以美国民歌的民族风格就直接受到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法国、匈牙利、西班牙、加拿大、墨西哥和印第安人等民歌的影响,在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之前,一直居住着印第安人,所谓的美国本土音乐,指的是印第安音乐。印第安音乐常常是单声部的,节奏比曲调更重要,演唱技巧模仿自然声,乐器中各种类型的鼓占主导地位,也用笛、哨等吹奏乐器。由于早期的移民多是因宗教迫害而离开欧洲的清教徒,因此在美国宗教歌曲一直活跃在民俗生活中。宗教民歌有圣诞歌、民间颂歌和黑人的灵歌。
世界各国民歌:罗马尼亚民歌
罗马尼亚民歌多种多样,有叙事歌曲,有爱情歌曲,有舞蹈歌曲,也有各种风俗歌曲。抒情性的和舞蹈性的民歌,常采用分节歌的形式,即多段歌词唱着同一个曲调。叙事性的民歌则按照古代歌曲的形式,即多段歌词唱着不同的曲调。
世界各国民歌:拉丁美洲民歌
拉丁美洲各国民歌的风格,是在双重影响下形成的,一方面是西班牙或葡萄牙民歌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印第安民歌的影响。拉丁美洲的民歌大多节奏鲜明,常常具有探戈、伦巴等舞曲的特点。
世界各国民歌:波兰民歌
波兰民歌在历史上是一个很有艺术灵感的民族,那里有着很多动人优美的活泼诙谐的民歌。波兰民歌的节奏灵活而多变化,常常带有波兰舞蹈节奏的特点。
世界各国民歌:德国民歌
德国民歌纯朴、严谨,结构齐整,往往以叙事歌曲为主,大多是许多段歌词反复演唱着一个短小的曲调。德国民歌的曲调和形式结构总是非常地简洁而富于概括性,节奏也比较单纯,主要的调式是大音阶,音域一般比较小。德国人民坚定稳重的性格,鲜明地反映在他们的民歌中,没有花巧的装饰,也没有变幻不定的表情,始终表现着充满信心的绅士风度。
土世界各国民歌:耳其民歌
土耳其民歌热情奔放,根据地域的不同,也有许多高原、山野、草原上的民歌。
❻ 推荐!~欧美经典电影音乐 推荐!~
音乐:
1. don't cry--guns n' roses我所认真听完的第一首摇滚,这首歌曾唱哭了千万人。总是能够触痛了心底最软的地方,心抽痛着,眼圈红了,却没有眼泪渗出,每多听一次就多一次的依恋...
2. fade to black--metallic金属乐队也有很经典歌曲,我相信国内有好多人都是听了这首歌的前奏才去学吉他的!METALLICA经典中的经典,也是METALLICA饱受争议的作品,因为当时有乐迷自杀就是出于这首歌,胆小别听哦~
3. dreaming my dream--cranberries有着王菲一样变幻倚俪的唱腔,高雅离开了原本浩渺的苍穹来到人间,它带着冷漠的美艳,但又说着人身上的变动和永恒,爱尔兰的卡百利乐队就这样汲取了精灵与传说的浩渺气质,沟通了人间和天空的美,把人的故事,爱情,历史,死亡,社会都融进那飘忽而真切的女声中...(卡百利,本是蔓声浆果的藤蔓)
4. dying in the sun--cranberries不断地重复着放这首歌,简短迂回的旋律,简短迂回的歌词。我就平躺在这样的歌里,晕乎乎的,渴望在阳光下睡死...
5. never grow old--cranberries 最近常听朋友们说时间过得好快~! 感觉自己在一天一天的虚度光阴! 不由得想起了这支歌~!
6. far away from home--groove coverage德国新晋乐队,这首歌已被众多知名DJ誉为当今舞曲最为精华的传世之作,听了不下几百遍了,旋律好的很,女声好的很...
7. knocking on heaven's door--guns n' roses(“野蛮师姐”主题曲)艾薇儿翻唱的和枪花版的都给人一种爽歪的感觉,当然女生版的更加恬静,睡觉之前我都要听的。
8. imagine--john lennon约翰列侬是全世界最成功的摇滚乐队“甲壳虫”(beatles)的灵魂人物,死于1980年12月8日,是被一名狂热的歌迷开枪打死的,他的死震惊了世界,他在六十年代吸毒,目无宗教和go-vern-ment,在七十年代致力研究东方宗教和宣扬童话般的爱(有一颗小星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这声音听来象预言者的祈祷,而歌词依然是固执的理想,或许列侬所要求的泰国绝对,太过纯洁,但作为梦,难道你我就不曾有过吗?
9. yesterday--beatles这么经典的还说什么呢,电台点播率已经超过一亿次了,没听过的太逊了。
10. let it be--beatles昔日创下了榜史纪录,也是Beatles解散时成员们的心态写照。有时候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至于结果就让它Let it be...
11. it's my life--bon jovi我比较早喜欢的一首歌..曾用来做CS的MTV背景音乐。
12. that's why(you go away)--meachael learns to rock半路在一家美发店的门前听到了that's why (you go away)的钢琴版!!! 感觉很好,这样听起来That's why就更经典了! (放的声音越大越有感觉哦)
13. you can't say(韩剧"爱上女主播"主题曲)相信大家对这首歌不会感到陌生了哦!!!我是不会歌词的,但每旋律一起就能体会其中的柔情...
14. yesterday yes a day 温柔醇厚的声音,静静地用心体会,很舒服的21岁的挪威女孩marlin,自己写歌自己唱,一首充满浪漫气息的法国歌曲,就像爱人在你耳 边轻轻呢喃,超好听的...
电影:001 西线无战事
奥斯卡授奖以来第一部具有强烈思想性的作品
电影世上“最伟大的反战电影”之一
揭示了惨绝人寰的战争实况,击溃了所谓的“爱国”梦想
002 马路天使
中国早期社会问题片的集大成者
海派城市市井生活的经典写照
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的压轴之作
003 乱世佳人 ★
好莱坞“第一巨片”
展现着旷世爱情的绝世佳作
奥斯卡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至高点”
004 魂断蓝桥 ★
镜花水月痴人泪,蓝桥愁断离人肠
战争时期一首催人泪下的爱情绝唱
电影史上三大凄美不朽的爱情悲剧之一
005 公民凯恩
世界电影史上的一次重要实验
反映一个浮士德式的人物在物质世界中的生存状态
一部纯粹的“电影的诗”
006 卡萨布兰卡 ★
世界电影殿堂中的经典之作
以爱情故事贯穿起来的惊险侦探片
蕴涵着爱国主义的主题和反法西斯激情
007 小城之春
一部典型的心理抒情片
世界电影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开创了中国电影史上诗化电影的先河
008 罗生门
挖掘人性丑恶的颠峰之作
在国际影坛上产生重大影响的第一部日本影片
标志着日本电影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009 罗马假日 ★★
流芳百世的浪漫经典
电影史上爱情文艺片的典范
温馨浪漫中充满了艺术的美感
010 后窗
“永远的惊悚大师”的杰出代表作
一则“看电影”的寓言
一首直指阴暗人心的诗
011 宾虚
一部名垂青史的史诗巨片
奥斯卡历史上一个突破性的记录
满含着对神的谦恭之感和敬畏之情
012 西区故事
百年经典的主题与现代艺术的融会贯通
美国“街头歌舞片”的经典之作
一幕“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现代爱情悲剧
013 音乐之声 ★
人类记忆中最值得珍惜和细细回味的艺术佳作
好莱坞音乐歌舞片中的经典
电影史上绝妙的神来之笔
014 教父 ★
一部令人拍案叫绝的成功之作
一部最具史诗气魄的揭露黑社会明争暗斗内幕的影片
一幅气势恢弘的“社会图卷”
015 星球大战
20世纪最为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
科幻电影史上最为经典的作品
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016 人证
一部探讨人性、人情、人伦的杰作
世界侦探推理片中的精品
开拓了悬疑片的社会深度
017 城南旧事
满含人间烟火味,却无半分名利心
近乎一幅宁静、淡泊、简约的中国水墨画
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018 莫扎特
展现一位“并非完人的乐圣”的坎坷人生
反映人生道路上善与恶的冲突
深刻洞悉人性的经典之作
019 芙蓉镇
“电影泰斗”谢晋的抗鼎之作
表现乐各式人物在历史面前的真实面目
发出对人性的呼唤和对美好感情的讴歌
020 红高粱
中国新时期电影创作的新篇章
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新开始
犹如一声霹雳,惊醒乐西方人对中国电影所持的蔑视和迷幻
021 十戒
欧洲“道德焦虑电影”的代表作
以探讨当代人的道德困惑为主旨的鸿篇巨制
透过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生契约引出满含悲悯和质疑的精神命题
022 悲情城市
当代台湾谁会的灰色寓言
都会浮士风景中暗喻的安魂曲
一部时代转换与个人命运紧紧相扣的台湾史诗
023 人鬼情未了 ★
好莱坞道德复兴运动的代表作
一幕杰出的爱情悲剧
体现乐超越生死的浪漫柔情
024 与狼共舞 ★
多元化文化在电影史上的成功折射
对美国西进运动的深刻反思
好莱坞历史上一部永垂不朽的西部传奇
025 情人 ★
一段让人痛彻心扉的异国之恋
一段大胆、炽烈、郁闷而又无奈的叛逆恋情
一堵无法逾越的经典叹息之墙
026 沉默的羔羊 ★
美国社会问题片的经典之作
一部令人紧张得透不过气来的心理分析片
好莱坞最令人激动的恐怖片之一
027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锐利的现代感和青春化特征得真实结合
一曲青春的悲歌、一幕夹杂了少年初始的懵懂之美的戏剧
展现与夜色、血腥和猫王的歌声联系在一起的别样的青春
028 霸王别姬 ★
中国电影史上的旷世之作
通俗中见斑斓,曲高而和者众
一部绚烂、令人陶醉的史诗
029 辛德勒名单 ★
探寻和讴歌在特殊环境中的人性发展轨迹
具有巨大影响的震撼力和深沉而令人痛苦的艺术魅力
深具史诗的格局和撼人心魄的情绪力量
030 真实的谎言
美国20世纪90年代动作片经典中的经典
特技电影的典范
大陆市场进口好莱坞大片的开始
031 阿甘正传 ★
美国“反智电影”的代表作
充满着好莱坞电影回归的保守主义精神
以小人物的经历透视着美国的政治和社会史
032 燃情岁月 ★★
一幅波澜壮阔的美国西部画卷
一部经典的唯美派电影
恍如隔世的成人童话
033 钢琴课
一个凄美感人而又令人迷醉的爱情故事
细腻地展现了维多利亚时代一个哑女深邃的情感世界
反映女性意识觉醒的佳作
034 阳光灿烂地日子
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的“意外之喜”
对“文革”时期青少年的生活状态和青春期困惑的真实描绘
标志着中国电影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035 肖申克的救赎 ★★
一部揭露美国司法黑幕的巨片
一幅用友谊和希望描绘的生命画卷
蕴涵人生哲理的喻世之作
036 狮子王 ★
动物界中“哈姆雷特”
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英语影片
迪斯尼公司的颠峰之作
037 这个杀手不太冷
一部偏重于暴力美学的动作巨片
令人心碎的问题少女与中年杀手的悲剧之恋
满含绕指柔情的都市寓言
038 七宗罪
电影史上最成功的心理惊悚片
一幕让人发狂的人生戏剧
一部具有浓厚哲学意味的警世录
039 勇敢的心 ★
一部具有深刻民族主义和政治内涵的史诗巨片
一段缠绵而令人荡气回肠的铁血柔情
一部悲壮的血泪传奇
040 廊桥遗梦 ★
一部内涵深刻的社会伦理片
一段柏拉图式的经典爱情
一部本地化思维极强的力作
041 猜火车
一部着眼于社会现实的“问题电影”
另类影片的经典之作
以写实主义的基调展示了青年自我放逐的生活状态
042 泰坦尼克号
电影史上第一昂贵的电影
沉没之船上永不沉没的爱情绝唱
一部人类应时时审视自己劣根性的警世箴言
043 美丽人生
一部超越常规的黑色喜剧片
一服医治战争创伤的最佳良药
拥有温暖的质感,清新、达观,而又生机盎然
044 中央车站
全世界最好看的电影之一
一部具有现实主义风范的温情小品
一段悲悯旋律下的自我救赎之路
045 楚门的世界
一则荒诞无稽的人生寓言
对惟利是图、践踏人权的社会现象的强烈讽刺
有力地批判了“媒体万能”的价值观
046 搏击俱乐部
一则极具颠覆性质的社会生活寓言
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世纪末的现代启示录
一部以死亡为主题的黑色喜剧
047 花样年华 ★
无法抗拒而又绮丽无比的东方之美
一个有关于人生的命题、一段互为交织的爱情
一种紧张、神秘、情欲的调子,一场苦了参半的梦
048 一一
一部高水准的社会学宝典
世界现状的缩影,充满牧人的奥秘与美感
在冷静观世之余不乏对人的关怀与尊重
049 黑暗中的舞者 ★
北欧电影史上耗资最大的一部影片
一部同现实激烈碰撞的质朴而伟大的音乐剧
一首关于执着信念的赞美诗
050 千与千寻 ★
自我救赎的英雄史诗
重新审视人类生命力的力作
在人与自然的对决中探寻世人活着的力量与理由
❼ 世界民族音乐的发展(包括中外)
由于音乐以声波振动的非语义性组织结构与人类的情感、意志活动直接同构对应,所以音乐中的意志表现形式起着组织与协调社会成员意志行为的作用,音乐中的情感表现形式承担着传达与交流社会成员情感体验的职能,使音乐常能在某种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或具体的社会交往场合发挥某种带有实用效益的功能。音乐之所以能作用于人类的生理、心理状态,其最底层的物质基础是声波对听觉器官的刺激会引起人体内的生理反应(如呼吸、脉搏、血液成分、内分泌、脑电波的变化)以及动作、情绪反应;在此基础上,按一定的结构组织起来的乐音则以其形态样式的整体对应于社会生活的情景、民族心理的特质、阶级意识的显现等等,因而能把这类反应导入意志行为和社会情感的轨道,并最终导入人格、情操的范畴。因此,音乐所唤起的人类理性并不停留在语言符号的、抽象的、精神性层次(如知识领域里的概念体系,道德领域里的律令训条)上,而已经落实到调动一整套生理活动的、实践的、物质性的层次上,是一种充满热血激情的实践理性。原始氏族用于图腾祭祀、庆功禳灾的乐舞,就具有这类组织交流功能;在社会发展早期阶段渗透在社会生活各个角落的各种歌曲都有这类实用功能。在漫长的手工业时代,各种劳动号子都以自己特有的节奏、音调、句法协调集体的劳动动作,并起着消除疲劳、鼓舞意志的作用。进行曲和军歌统一步伐、鼓舞士气的功能是人所共知的;中国古代有“梁红玉击鼓助战”的故事。各类抒情性的歌曲则以音乐表达与交流情感,使社会成员的思想感情互相引起共鸣,达到一致。各种严肃的颂歌、赞歌和仪典音乐表达了社会成员共同的庆祝、歌颂、祝愿、憧憬;葬礼上的哀乐和悼歌则表达共同的悲痛哀思。
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对社会的影响最为深远。由于音乐能把千锤百炼、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凝聚呈现为明显直观、灵活多姿的感性形式,因此它在提高审美感受能力的同时就给人以教育,不仅对智力开发给予有力的促进(提高联想、幻想和创造性想象能力,提高抽象思维、敏慧推理的智能,提高对于外来信息的记忆、反馈能力),而且对各种非智力因素(如自制力、毅力、细心、 专注、 适度)的培养,以及性格、情操方面各种良好素质的塑造,都具有深远持久的作用。在原始公社时期形成而以后保存在奴隶主子弟教育项目中的“乐”,是音乐发挥其审美教育功能的古老而朴素的形态;它是古代乐教思想产生的土壤,在古希腊柏拉图和古中国儒家的政治理想中都包含这一成分。在欧洲,自从启蒙思想家卢梭提出审美教育主张以来,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因素更广泛发展。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和音乐学家王光祈也都提出过美育和乐教的主张。在当代生活中,高尚音乐的演出和传播,是以社会教育形式出现的审美教育活动,它可以对社会成员发生道德伦理的陶冶和教化作用;如果这些演出和传播不按照健康的审美理想加以规范,音乐对社会成员行为的塑造将发生反面的效果。萎靡、粗野、丑陋的音乐,只可能导至社会精神生活的贫乏、低级以至于混乱。
音乐还可以提供有教养的娱乐,有文化的休息,通过松弛的审美享受来积蓄精神的素养和活力。从原始氏族的集体歌舞,后来的儿童唱游,到各民族现存的集体歌舞,群众聚会上表演的歌舞节目,都发挥这样的功能。通俗轻松的娱乐音乐,在古代社会中常作为宴饮音乐出现,在后工业文明的条件下,则常作为餐厅、茶座、商场、候车室等及其他休息场所的背景音乐来播放,以增强日常生活中的某种情趣。从这种社会功能的反面表现来讲,娱乐音乐中格调低下、趣味庸俗的部分可能对人类精神生活产生消极影响和腐蚀作用,这是有必要抵制和克服的。
音乐的另一种实用功能是用作保健和治疗的手段。无论在古中国或古希腊,还是在中世纪的阿拉伯,都曾有著名的学者医师用音乐治病,提倡音乐治疗。有些民族长期以来保持着用舞蹈、歌唱和演奏打击乐治疗精神抑郁症的风俗。在工业生产条件下,在一些噪声很大或过于寂静的劳动环境中,劳动者特别需要佩戴附有耳机的耳罩,边劳动边欣赏音乐,这种文明保健设施对劳动者的身心健康颇有裨益。随着工业文明走向成熟,音乐治疗在近几十年来已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音乐治疗的诊所、书刊、协会、专科学校纷纷成立。
音乐能不能表达精神理念,能否在欣赏过程中传达给人们一些美善的教益,在目前的音乐理论研究中存在着不同认识。个别音乐理论工作者对音乐在表现形象、传达思想、教化灵魂方面的功能提出了质疑。他们沿用19世纪的奥地利音乐美学家汉斯立克提出的“音乐不可能表现情感”,“音乐的内容就是乐音的运动形式”的观点,强调音乐“传达的是一种超乎社会和阶层的物质性音响”,认为音乐是没有社会内容的,无善意、无雅俗,既不可能传达作曲家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影响受众的思想情操,它就是一连串流动的音响。这种否认音乐的社会功能、背离古往今来音乐研究和实践的积极成果的看法是十分错误的。
音乐是一门特征鲜明的艺术,它诉诸听觉器官,主要表现手段是音响。我们研究文艺,既要把握各门艺术的共同规律,又要窥探不同艺术品种的特殊规律。不研究个别,就不可能把握一般。研究具体事物的特殊性,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一切文艺都是人类社会生活在作家、艺术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这种反映是能动、形象、审美的。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电影、电视剧、舞蹈……不论哪个艺术门类,不论叙事还是抒情,不论写人和人的关系还是人和自然的关系,都离不开社会化的人。文学是“人学”,其他姐妹艺术也是“人学”。人类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文艺的共同反映对象,而反映的手段、途径、方式、方法则是千差万别的。正是这种特殊性和共同性的矛盾统一,构成了绚丽璀璨的文艺景观。
让我们上溯历史源头回望历史,从音乐观念的历史流变来看一看它与社会内核的深层关系。两千多年前,哲学家们就提出,音乐起源于摹仿。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说:“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我们是摹仿禽兽,作禽兽的小学生的。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的唱歌。”大名鼎鼎的亚里斯多德力主摹仿说,他认为各种艺术的差别在于摹仿的“媒介”、“对象”和“方式”的不同。古代的摹仿说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色彩,但尚未能科学地揭开音乐的本质。音乐包含摹仿,但主要不是通过摹仿生活中的音响来表现社会生活。古今中外写月光的乐曲多不胜数,西方有《月光曲》,我国有《春江花月夜》,而月亮是无声的。如果只能通过再现生活中的音响来表现生活,那么明月是无法进入音乐的表现范围的。音乐所表现的不仅是音响世界,而是人的心灵所触及的大千世界。绘画通过写形达到写神,音乐则无需通过再现达到表现,它可以“直抒胸臆”。作为听觉艺术,音乐通过什么途径来表现社会生活?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又很复杂的问题。
古今中外许多学者把音乐称为表情艺术。《礼记·乐记》说:“凡音之起,生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说:“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这些说法都触及到音乐的实质。如果说,状物和叙事不是音乐的强项,那么揭示情感和心灵则是它的特长。优秀的音乐作品,总是具有强大的感情冲击力,使人如痴如醉,心潮起伏。可以这么说,音乐反映生活,主要不是展现生活的外在风貌,而是侧重于体现人对生活的感受。马思聪的《思乡曲》,写的是山乡还是水乡?这首乐曲主要是体现了人的思乡之情,它根本不可能也不需要告诉人们家乡是什么样子的。音乐靠什么手段来抒情?十八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指出,音乐中的旋律和语言有密切关系,而人的语调和人的思想感情也有密切联系。已故苏联音乐理论家阿萨菲夫系统论述了“音调”问题,对语调—音调—旋律的演变进行了深入的考察,使音乐界同仁耳目一新。“音调”理论对人们很有启迪意义,但旋律也不是简单地在那里再现人的说话音调。音乐为什么能够那么微妙地表现人的心灵和感情?应当说,在我们面前还有许多“未知王国”。如果说高科技的发展使人类能够观察到几亿光年之遥的天体,那么对于近在身边的音乐,现有的理论还不能把它的奥秘解释得一清二楚。这就需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艰苦而深入的研究。也就是说,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真正从音乐艺术的实际出发,找出它的内在规律,揭开它的奥秘。
新中国成立以来,音乐美学在我国逐步形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学者们在梳理古代和外国的思想资料、探讨音乐的特殊规律上做了许多工作。新时期以来,音乐专门家们继续在这个领域进行开拓,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们在纠正指导思想中“左”的错误的同时,也初步梳理了机械唯物论对音乐研究的影响。应当承认,机械论对过去的音乐美学研究确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它的主要表现是:无视音乐艺术的特殊性,无视造型艺术和表现艺术的原则区别,把反映论简单化,把“标题性”当作器乐创作的普遍原则。它不适当地强调音乐的描写和再现功能,忽视了它的表现和抒情功能。毫无疑问,我们应当继续防止音乐研究中的简单化、庸俗化。把反映论的术语简单地套到音乐研究中去,用解释造型艺术的一套方法去解释音乐艺术,不可能真正揭示音乐的本质。
当然音乐不使用概念,不可能通过概念进行推理判断。但这不能成为否定音乐作品具有思想内涵的理由。概念是语言文字的专利,它只能通过语言文学来表达。除了文学以及涵盖文学的综合艺术外,绘画、雕塑、舞蹈、摄影等,也都是不使用概念的。难道它们都不具有特定的思想内涵?思想感情并非只能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言乃心声”,音乐也是“心声”。这个道理是被无数实践所证明了的。
回顾历史,面向现实,我们坦然承认,人们对同一作品会有不同的感受,甚至截然不同的感受。这也不能作为否定音乐具有特定内涵的理由。创作和鉴赏之间的矛盾,不但存在于音乐领域,一切文艺领域都存在这种现象。鲁迅在谈到鉴赏《红楼梦》时就曾列举读者的种种眼光:“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难道因为读者感受的不同,就可以否定《红楼梦》的特定思想内涵?难道因为“道学家看见淫”,就可以把《红楼梦》归为诲淫之作?自古以来,人们一直把音乐作为交流思想感情的手段。如果音乐什么也不能表达,那么历史上带着神圣使命进行创作的进步音乐家,岂不都成了徒劳之徒、自欺欺人之徒?论者也正是这么看待这类作者的。贝多芬因为主张用音乐点燃人类精神的火花,就被嘲弄为“事与愿违”,甚至引用他人的话说他“口是心非”。
对于音乐的本质、音乐的特殊规律,应当鼓励人们敞开思想、各抒己见、大胆探索、大胆争鸣。对于音乐家要不要有社会责任感,要不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则必须有起码的共识。因为后者不仅牵涉到思想认识问题,还牵涉到职业道德问题。如果作曲家没有起码的社会责任感,如果社会对于音乐可以根本不问崇高或低俗、有益或有害,那么我们的音乐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礼记·乐记》说:“乐者,德之华也”。贝多芬说:“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这些都是至理名言,我们应当把它发扬光大。
❽ 世界民族电影节:《萨满小月》入围记
文/高高
编辑/席婕寒
很多人对于神秘、难以解释的事,不是选择无视就是心存恐惧,萨满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其实,萨满也和音乐、绘画一样,都是人类和大自然的神圣赐予,用于帮助他人、带来美好和改变。只要合理使用,心存善念,人人都可以是萨满。
萨满以其独有的神秘,不期然走进了我的电影剧本《萨满小月》中,并有幸入围了世界民族电影节,于我个人,这是对萨满文化的丰厚致敬。感谢王梅老师对剧本的指导和建议,让剧本走在逐步完善的道路上。
世界民族电影节成立于2002年,致力于推广国际民族文化主题电影,它以保护民族文化为出发点,以不同语言不同民族背景的电影为沟通渠道,让观众有机会通过环球银幕了解世界多元的民族文化。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开始酝酿民族题材的剧本时,我最先想到的就是萨满,鲜艳的萨满服饰,日夜击鼓跳舞,嘴里神秘的呓语,不仅给我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更充满了莫测的神秘,那是留在我儿时记忆中的碎片。
但所有过往,皆浮于表面,为真正了解萨满文化,我特意翻阅了《萨满的精神奥秘》《穿越时光的萨满》《萨满教女神》等书籍,观看了《萨满》《萨满仙师》等电影。所有种种,均颠覆了我对萨满的肤浅认知,它不仅是世界宗教历史中的一个支脉,还是文化体系中的一个独特现象,它背后所蕴含的信仰和神秘力量,让人更多地思考宇宙与人之间的神秘连接,那是否是能量与能量之间的交换?
在早期记录中,萨满经常被妖魔化、骗子化,把他们说成是黑暗、邪恶的力量,把萨满描述成“召唤魔鬼和有魔法的恶人”,只因为这些人宣称自己能通过与神灵进行交流,治愈疾病,对天气或狩猎进行干预,而且还能预知未来,这些人被称为萨满。
就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一个居住在石村的女孩——小月的形象跳入了我的脑海,她是萨满的后代,可因为周围种种非议和异样眼光,让她对自己的萨满家族充满了排斥。在人群中,她是孤独的、沉默的、小心翼翼的,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她越来越发现自己与自然界之间有了一些神秘的感知和连接,具有了一些生命难以解释清楚的神秘感受,她知道那是她作为萨满的一些基因在作怪。
但是,她仍然选择无视和逃避,直到现实的际遇和突发事件改变了她。两个城里男人为了拍摄抖音短视频来到她家,小月因无法按期履行合同约定,背负起了巨额债务。无奈,她开始自救,接受生命赋予她的神圣使命,拍摄真实的萨满文化,不仅走出了自己的心理桎梏,也摆脱了别人设置的牢笼,从排斥到接受,从接受到改变,小月实现了从一名普通人到萨满传承人的完美蜕变。
萨满,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一种归因,或者是一种寄托,任何为探索生命底色,寻求精神寄托,同时给人以心灵抚慰,带来人性光辉的文化,都是值得被称颂、被尊重的。
或许,萨满文化也是一束光,在黑暗的尽头,它是一种选择。只要我们怀着对世界对一切敞开的心胸,在向善的路上,人皆可以是萨满。
高高:编剧,小说写作者,出版纪实体书籍《风雨高中路》,电影剧本《顾小米也有春天》入围美国圣地亚哥国际儿童电影节、世界民族电影节和加拿大金枫叶国际电影节。
❾ 十大背景音乐是什么
十大背景音乐:《Sheismysin》,《TheDawn》,《TheMass》,《Hero’sTheme》,《BeethovenVirus》,《He’saPirate》,《RockHouseJail》,《出埃及记》,《天地孤影任我行》,《1492ConquestofParadise》。
特别推荐以下三首:
1、《天地孤影任我行》。
《出埃及记》来自古老的西域,随着钢琴师指下奔流着激昂的旋律,我们仿佛听到那曾经的繁华,那曾经狂嘶的烈马、那曾经腾然的狼烟、那依然在飞旋的舞步,还有那激奋的羯鼓、肃穆的佛子、缓行的商队,残破的驿道,荒凉的古城,七八匹桀骜不逊的野马,都已被那浩茫茫的大漠洗礼得苍凉斑驳。倚在白沙与蓝天之间,这是怎样的一幅醉人心魄的画,令人震撼无声。更重要的是人心的振奋,自由的向往,誓死不归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