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区分电影叙事结构的线性与非线性
区分电影叙事结构的线性与非线性,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看电影叙事结构的顺序。用线性叙事结构的电影往往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讲述一个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相当于讲故事的“顺叙”。比如《地雷战》《地道战》,就是这种叙事结构。而非线性电影叙事的结构有很多种,有时以回忆的“插叙”形式展现,有时候以“倒叙”的形式展现。比如新版的《智取威虎山》,就是综合运用了倒叙和插叙的非线性叙事结构。
2、看电影叙事结构的繁简。用线性叙事结构的电影往往情节比较单一,围绕一个中心故事展开。而非线性叙事结构的电影情节比较复杂,影片往往是多线性叙事,有很多个小故事组成,在一个时间段由其中的一个故事串联起其他故事。比如1997年张杨执导,王学兵、高圆圆等主演《爱情麻辣烫》就是如此。
⑵ 电影中时间跨度如何体现
电影中时间跨度的体现和处理分为很多种方式结构:
压缩的时间:这个电影在处理时间时常用的方法,一般用分镜头和蒙太奇来处理,在叙事时间是短于现实时间,但在心理时间上则是合理的。
被尊重的时间:这样的时间处理,叙事时间的跨度和现实时间以及心理时间是一致的。
被取消的时间:这个在电影中一般直接用镜头场景的切换来实现,直接跳过叙事时间和现实时间,在心理时间上制造一种时间流逝的错觉。
被打乱的时间:这种时间叙事基本是以倒序镜头和闪回镜头为基础来处理的,这种处理方式在现在的影片中很流行。
综上所述,电影中时间跨度基本是用分镜头的剪接、场景镜头的切换、蒙太奇的处理等造成心理时间的错觉来体现的。
⑶ 电影中的叙事结构有哪些
1、因果式(戏剧式)线性结构。以故事因果关系为叙述动力,以线性时间戏剧化展开故事(少用闪回、插叙),叙事链单一(无并置、对照、复调,但故事可多线索发展),追求情节结构环环相扣、逻辑严密的完整结局,强调外部冲突和动作强度,
如生死抉择、最后一分钟营救等高潮。多数传统电影属此类,其经典情节结构强化了“幻象真实”和“移情”,迷惑观众入戏,如《关山飞渡》、《真实的谎言》。
2、回环式套层结构。以多层叙事链为叙述动力,以时间方向上的回环往复为主导(非线性发展),情节过程淡化,讲述方式突显,意义不在故事中而在叙述中产生,它调动观众参与意义建构,以理性思考取代前者的移情入戏,不给出确定的结局和意蕴,如《罗生门》、《法国中尉的女人》、《罗拉快跑》。
3、缀合式团块结构。没有明晰的时间线性故事发展和因果关系,也没有连贯统一的情节主线和戏剧冲突焦点,以打乱时空的叙事片断缀合而成,各个片断或团块之间有向心力,形成“形散神聚”的散文式结构或意象并置组合的诗化结构。
它不以情节和哲理取胜,而以意象意境耐人寻味,如《城南旧事》、《小城之春》、《狂人彼埃罗》。
4、交织式对照结构。以两条以上叙事链(不只是两条故事线索)组合形成对照性张力运动,建构复调主题,其因果关系、戏剧线性叙述仍然存在,只不过更复杂化,它将移情幻象与哲理思考合而为一,如《老井》、《安娜·卡列尼娜》。
5、梦幻式复调结构。以梦境和幻觉为主要叙述链接和内容,以两个以上叙述声调形成对话和冲突,物理时空转化为心理时空,多重对话(人与人、人与自身、人物与叙述者、人物与观众)形成对话狂欢,如《野草莓》、《八部半》、《梦》。
⑷ 进行宏大叙事时常常多个时间横截面放一起,这叫什么手法
进行宏大叙事时常常多个时间横截面放一起,这是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手法通过对场面、镜头、段落的分切与连接,对素材进行取舍和选择,从而使电影要表现的内容主次分明,最后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它能够引导观众,所以常常把多个时间横截面放一起是蒙太奇手法。
⑸ 如何理解叙事时间
如何理解叙事时间
我们通常将各种复杂的时序关系,分成两种状态:逆时序和非时序。
逆时序是一种包含多种变形的线型时间运动。也就是说,尽管故事线索错综复杂,时间顺序前后颠倒,但仍然可能重建一种完整的故事时间。
(一)逆时序
逆时序主要研究三种时间运动轨迹:闪回、闪前、交错。
闪回又称倒叙。闪回又分为外部闪回,内部闪回,混合闪回。外部闪回叙述的是开端时间之前的故事,内部闪回叙述开端时间之后的故事,混合闪回则是外部闪回与内部闪回的结合,幅度从开端时间之前一直延续到开端时间之后。这三种闪回在时间上的区别显而易见。《红高梁》中爷爷和奶奶那传奇般的爱情故事属于外部闪回,因为它显然在“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之前。外部闪回是对往事的回溯,这种追叙不仅扩展了故事的时空,而且省掉了一些不必要的叙述,使结构更加紧凑。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中对爱玛儿时在修道院度过的那段岁月的回顾属于内部闪回,因为那段经历是在小说开端时间一查理进入新学校的第一天之后,修道院里度过的那些日子,并且这段岁月对爱玛的一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内部闪回中叙述的多是现时叙述-时难以顾及和遗漏的事件,但又是应该
和必须交待的。梁晓声的《雪城》中返城知青们的一段段回忆可称为混合闪回,他们从返城后的遭遇一直追想到北大荒的生活,而小说开端时间则是1979年12月26日,这一天一列满载北大荒返城知青的火车驶进A市。这种混合闪回已接近交错的边缘。这种以开端时间为基点对闪回的区分其价值在于把握叙事文的情节运动,是直线发展,还是来回往复,由此揭示出情节发展的曲线轨迹。
闪前又称“预叙”,指叙述者提前叙述以后将要发生的事件。托尔斯泰的《伊凡伊里奇之死》就是一一种闪前,故事的结局在篇名中就预告了。
闪前不同于暗示。闪前一般有明确的提示,是对后来事件的预先叙述,它通过时间上的指向性以引起读者的期待。而暗示大都含糊其辞,可视为后来事件的某种心理准备,读者只能在回味中领悟其中的含意。话本小说《闹樊楼多情局胜仙》中当范二郎跟踪周胜仙回家时,说书人指出:“因这一去,引起了一场没头脑的官司”,明确预示了此事将引发的后果,读者因此而关注下文。这是一种闪前。《水浒》五十一回吴用对李逵的一番关照则与此不同。李逵奉宋江之命杀死了沧洲知府的小衙内,引起朱仝性发,李逵不得不暂留在柴进庄上,此时吴用吩咐道:“你且小心, 只在大官人庄上住几时,切不可胡乱惹事累人。”当读者读到李逵打死殷天锡,惹得柴进下牢,引来梁山好汉攻打高唐州一大段事来时,再回想“切不可胡乱惹事累人”一句就感到饶有意味。正如金圣叹所批,“每于事前先逗一线,如游丝惹花,将迎复脱,妙不可言”0。这种“游丝惹花”的闪烁之词就是一种暗示, 它缺乏明显的时间标志和对 事件的预告,只是有意无意中露出下文的波澜。
交错 即闪回闪前的混合运用。在叙事作品中,叙述时间的事轨迹有时并不是清晰 可见的,过去、现在、未来常常错综复杂地
⑹ 影视叙事时间包括哪三种剪辑表现形式
影视叙事时间包括三种剪辑表现形式如下:
1、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接,即上下两个镜头之间的关系。
2、将若干场面构成段的剪辑,即蒙太奇段落。
3、作为影片整体结构的剪辑,即影片的总体构思。
早期电影只是将拍摄到的自然景物、舞台表演原封不动地放映到银幕上。采用了分镜头拍摄的方法,然后再把这些镜头组接起来因而产生了剪辑艺术。但随着有声电影的出现声音和音乐素材的剪辑也进入了影片的制作过程,剪辑设备也越来越进步,于是出现了专门的电影剪辑师。
影视剪辑的基本流程具体如下:
1、标记
在素材库中,样片会分类标记清楚。每场戏都可能会包含导演或摄影师额外的备注。这是剪辑师初次看到的样片,它是按照故事情节发展拍摄的,因此与内容相符。一个优秀的剪辑师会仔细观看样片,寻找可以融入电影中的动作和细节。
2、初次排序
剪辑师认真推敲在每个场景下拍摄的所有音频和视频素材,将重新排序,以最好的方式叙述故事。对于大制作片子,一般会一边拍摄一边剪辑。剪辑师将样片剪辑整理好,供导演和制片人观看。为了在剪辑时有更多选择,一般这时剪辑师和导演可能会多拍些重要时刻的镜头。
3、粗剪和更改
粗剪通常要三个月时间完成。每个剪辑师都有不同的工作方法。有时候剪辑师独自工作,然后给导演和制片人看一天或者几周的工作成果;有时候和导演一起工作,讨论电影的每个细节。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影视剪辑
⑺ 电影有哪些叙述方法
顺叙、插叙、倒叙。
1、顺叙
电影线索按照时间流程,空间流程发展的结构
①单线顺叙:电影线索按照单一的时间流程且空间流程发展的结构。
②多线顺叙:电影线索按照单一的时间流程,多元的空间流程发展的结构。
2、插叙
电影在“顺叙”的过程中,插入不同时间流程
①过去式插叙:只电影插入的桥段在被插入桥段时间流程之前。
②想象(未来)式插叙:只电影插入的桥段不属于被插入桥段时间流程。
3、倒叙
电影在“顺叙”的过程中,插入不同时间流程
①单线倒叙:电影线索按照单一的时间流程,空间流程反向发展的结构。
②多线顺叙:电影线索按照单一的时间流程,多元的空间反向流程发展的结构。
电影拍摄方式:
1、室内摄影
通过引用电影镜头,在影楼原有设施基础上,将摄像机与电脑连接;在蓝背下实时拍摄、通过该软件实时自动抠像、随意更换想要的背影、加前景特效、后期制作、输出等一步完成,拍出的艺术片,魔幻而唯美。
2、定格摄影
又称逐格摄影,是采用机械或电子控制装置,开动电影摄影机,每次只摄取一格画面的摄影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能使形态渐次变化的图画或静物表现在银幕上,产生栩栩如生的活动效果。动画、木偶、剪纸影片或电视片中活动字幕等,都用这种方法摄制。
3、降格摄影
拍摄时片门每秒通过的画面格少于标准数字“每秒24画格”,播放时是常速度24画格/秒。这样,银幕上的活动就比实际活动快,出现快动作现象。
4、快速摄影
又称升格摄影。运用这种方法摄取的景物运动过程,以正常频率(24格/秒)放映出来就可以得到较实际动作慢的视觉效果。
一般用于摄取某些特技模型或使某动作(如跳高、赛跑)以缓慢的过程现于银幕,借以分解和观察。
⑻ 电影的八大叙事手法是什么
1、常规线性叙事。(按照正常时间模式叙事)例:《侏罗纪公园》很多就不一一举例。
2、多线性叙事。(影片有很多个小故事组成,在一个时间段由其中的一个故事串联起其他故事)例:《撞车》《爱情麻辣烫》。
3、回忆叙事。(按照主人公或非主人公的回忆进行现实与回忆的交叉叙事)例:《铁达尼号》《大鱼》《公民凯恩》。
4、环形结构叙事。(影片的开头与影片的结尾相互辉映)例:《暴雨将至》《低俗小说》
5、倒叙线性叙事。(按照反正常时间叙事) 例:这种影片为数不多,国内更是没有。法国2004年有部影片就是这种类型相当精彩。《5×2》(爱情赏味期)全片以男主人公夫妇离婚为开篇;家庭生活矛盾为第二节;结婚为高潮;相识为结尾。建议你去看看。
6、乱线性叙事。(整部影片毫无逻辑性,可以说是把所有片段、情节、人物全部搅乱,让人无从得知现在过去和将来,只能靠观众凭借自己的记忆力屡顺影片)例:《21克》《迷墙》《我们的音乐》。
7、重复线性叙事。(整部影片在时间上会有一个重复的时间点,每个故事都会从这个时间点上再次开始)例:《罗拉快跑》《爱情是狗娘》《罗生门》《英雄》。
8、套层性叙事:这类电影的叙事像俄罗斯套娃,一层套一层,一层一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形成一种套层结构。此类典型电影当属《盗梦空间》。
(8)电影叙事时间的变形扩展阅读
电影叙事〈cinematic narration〉,负责将电影里的情境或事件呈现或描述出来的论述活动。起源于六零年代,是结构主义的一个分支,最早是用于文学作品而非电影作品之研究,用于文学作品分析的时候,是利用文字串联出行动,完成故事叙述。
而电影的叙事与其他叙事艺术相较之下,有者媒介根本的差异性,用叙事学分析电影时,电影的视觉性和展示性透过情节创造出画面,延伸出更多画面的意义所在。
在符号学广泛用于其他领域之后,将影像,声音符号化,叙事学至此开始用于电影作品的实际分析上,变成研究电影文本的科学方法。在符号学和叙事学之前的电影研究是电影的形式分析或作者研究为主,而符号学和叙事学研究开始把重点放在论述和文本的研究,而不是电影的整体研究,甚至于跨越并结合其他领域,例如心理分析,女性主义,社会学研究。
电影叙事学多元存在,无法给予单一定义。有些电影(包括当下常见的主流电影)属于古典叙事的基本样态,需要空间和时间,一连串因果论的事件,完成情结论述, 相反的,对立于古典叙事电影的现代和后现代电影,则是利用更多拼贴或特殊叙事电影手法运用,显现主角内心状态,创造新的叙事逻辑。
由于电影叙事样态多元化,所以分析电影叙事学不仅没有一个确定的规则可以依循,而且,分析模式也经常必须随着影片建立。
以通论来看,决定我们依该如何分析一部叙事电影的元素,实在难以尽述,但是如何解读一部叙述电影,并将它建构成为一个分析的客体,却是一切影片分析的起点。
⑼ 电影的时空结构中包括哪几大类,试举例分析。
很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