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木偶片的基本简介
木偶片是美术电影的一个片种,它是在借鉴木偶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富于立体感。影片中木偶一般采用木料、石膏、橡胶、塑料、海绵、钢铁和银丝关节器制成,以脚钉定位。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用瓷质、金属材料制成的木偶。拍摄时将一个动作依次分解成若干环节,用逐格拍摄的方法拍摄下来,通过连续放映而还原为活动的形象。进入21世纪依然有比较优秀的木偶动画,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僵尸新娘》 ,《小鸡快跑》,《酷狗宝贝》等等。
1939年由万超尘编剧的中国第一部木偶片《上前线》在中国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功。1947年11月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在东北电影制片厂诞生。1951年8月,上海电影制片厂成立彩色电影木偶片试验小组,经过2年多反复试验,于1953年10月试制成功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
从1953年至1995年,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1950~1956)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57~1995)共摄制木偶片136部。上海电视台摄制木偶片1部。
Ⅱ 上海市美术电影制片厂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
上海市美术电影制片厂是国有企业。
不是股份有限公司。
Ⅲ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介绍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美术电影制片,亦是中国历史最老的动画制片厂之一,(动画、木偶、剪纸、折纸)基地,厂址上海。占地10611平方米,建有动画 、剪纸、行政工作楼和木偶摄影棚,是中国摄制美术片的主要基地。前身是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卡通股,1949年成立美术片组,次年迁到上海隶属上海电影制片厂。1957年4月正式建厂,设动画、木偶和剪纸3个制片部门。有两个下属企业:中外合资上海亿利美动画有限公司和集体所有制上海美术电影绘制厂。生产能力为年产14~15部。美术片组阶段创作的动画片《骄傲的将军》、木偶片《神笔》在探索民族风格方面取得了经验,建厂后共摄制美术片428部,占全国美术片产量80%以上。逐渐形成了中国美术片的风格。具有较强的影视动画片创作、制作和衍生产品研发实力。
Ⅳ 国风木偶片《神笔》:建立在浓郁民族特色基础上的美术片开山之作吗
木偶动画电影《神笔》是1955年上映的一部经典儿童动画片,故事发生在人神共存的古代架空王朝,围绕着一个少年和一支“神笔”,讲述了一段光怪陆离的故事,充满了玄幻色彩。简单的故事核下,蕴藏着善与恶、美与丑的尖锐对立,从而激起少年儿童对正直善良的向往,以及对卑鄙贪婪的痛恨。
该片的导演靳夕曾说:
“在影片的酝酿阶段,我除了通过导演阐述阐释了影片的主题思想、风格、样式外,还特别强调了中国的民族形式,要求美术、动作、语言、音乐的每一刻画皆考虑到是否符合我国的民族气派,并把它作为本片的创作准则。”
考虑到观众群是12岁以下的儿童,本片的故事情节采用单线叙述,充分借鉴了古典章回体小说的形式,通过视觉动画、穿插旁白,将马良和神笔的故事娓娓道来,环环相扣、冲突明显、高潮迭起,语言风趣幽默,就好比是一个说书人在讲述一则生动幽默的神话故事,充分吸引了少儿观众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笑声中,领会“惩恶扬善”的故事内核。
影片中巧妙地融入了戏曲艺术舞台上,通过人物语言来交代时间点变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独特技巧。例如,为了交代马良日复一日刻苦练习绘画的事实,影片中通过一枝桃树枝从开花、结果、落叶、覆雪,这一年四季中的变化,采用近景拍摄的手法,生动而形象地交代了“一年过去了”这个时间变化。
影片中的人物造型,充分揉入了中国木偶戏的传统艺术,但是,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胆改进。传统木偶戏的戏偶是提线木偶,用木头雕刻而成,完全靠人工操作来完成动作,但是动作却比较呆板,缺乏生气,面部表情也不够美观。本片中将传统的提线木偶改成了银丝木偶,将木偶人物的关节用银丝进行连接,戏偶的尺寸也相应缩小,木偶的制作也不再是单一的木质雕刻,而是加入了石膏、橡胶、海绵、银丝关节器等其他材料,以及模具成型、布艺缝纫、表面涂装等其他多元化的加工方式,让木偶人物的四肢活动更自如,也更加生动形象、栩栩如生。
影片中还利用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色彩的象征性”来体现人物的地位和身份。在传统戏曲曲目中,人物戏服的颜色分为“上五色”(黄、红、绿、白、黑)和“下五色”(紫、蓝、粉、湖、香)。戏曲中的上层人物多使用上五色,而下层人物则多使用下五色。因此,在《神笔》中,代表上层人物的县官老爷穿的是亮红色的官服,而代表着下层人物的小马良则是穿着蓝色的布衣。
Ⅳ 上海市美术电影制片厂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
上海市美术电影制片厂是国有企业。
不是股份有限公司。
Ⅵ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发展历史
正式建厂前,美术片组摄制美术片94部。建厂后,1957~1982年摄制美术片 187部、纪录片9部、共计220部。建厂前摄制的动画片《骄傲的将军》、木偶片《神笔》在探索民族风格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对美术片的民族化方向产生了重要影响。1958年,万古蟾带领一批青年美术片工作者,吸取中国民间皮影戏和剪纸片的艺术特点,成功地拍摄出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1960年在特伟、钱家骏的指导下,一批青年美术片工作者把具有民族传统的水墨画搬上银幕,摄制了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取得成功。同年,虞哲光以儿童手工折纸为造型手段,拍出第一部折纸片《聪明的鸭子》。
1960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北京、上海等6个城市举行了美术电影展览,受到观众的欢迎,并得到国家领导人的称赞。1962年,又在香港展出,受到港澳同胞的热烈欢迎,1963年,周恩来总理曾赞扬美术电影部门在中国电影事业中,是具有独特风格、比较优秀的部门。
中国美术片在国际享有盛誉。从东影时期到1985年底共生产美术片275部,有22部获国内31次奖,有29部获国外45次奖;木偶片《神笔》和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均5次获奖。
1980年6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办了以介绍美术片为主要内容的儿童双月刊《孙悟空》,发行量最高达40多万份。 50多年来,《大闹天宫》、《牧笛》、《三个和尚》、《宝莲灯》、《大耳朵图图》等优秀作品享誉国内外,获得了包括丹麦欧登塞童话电影节“金质奖”、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及中国电影“金鸡奖”、“华表奖”、“童牛奖”等在内的200多个奖项。
美影不断推出影院动画片引领电影市场。2006年出品影院木偶片〈西岳奇童〉,票房突破300万,并受到市委常委、宣传部王仲伟的赞誉:动画片有此业绩,实属可喜可贺。望很好总结,并乘势而上,深化改革,促进转制,提升原创力,以重振我美影雄风。
2007年美影厂又创佳作,出品了大型民族史诗影院动画片〈勇士〉。该片是美影厂继〈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金猴降妖〉、〈宝莲灯〉之后又一部动画长片。全片83分钟,历时4年,斥资1500万人民币打造而成。国际著名导演吕克.贝松也曾亲临〈勇士〉剧组,被〈勇士〉流畅的线条、创新的三维技术及坚持的民族特色所折服,无比钦佩地感叹道:〈你们的人物造型是别人画不出来的!“并表示要做”“牌推销员”,把〈勇士〉带到欧洲去。〈勇士〉继获得“第12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动画片奖”、“常州最佳中国长片奖”之后,还获得了电影届学术影响很大的“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和“金熊奖”国际动画作品——最佳影院动画片奖。
此外,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还以动画产业化发展为目标,为社会各界提供影视片、广告片的制作、形象设计、卡通产品的研制开发、制作等,又新增动画卡通艺术长廊,同时美影厂下属上海美术专修学校是一家为动画片创作提供专业人才培养的学校,在卡通动漫领域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卡通艺术产品。 1993至1995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全年拍摄动画片约500分钟左右,数量上不能满足播放的需要,而且这500分钟的动画片并非都是精品,大好的市场白白拱手让了人。而动画片生产数量直线上升,仅仅2000年一年,就完成创历史纪录的5000分钟。到7月10日为止,已经完成剧本6049分钟,分镜头4278分钟,原动画2147分钟,样片2560分钟,再创新纪录指日可待。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动画片加工国。
尽管动画产业无论从产量和参与的制作单位都处在一个急剧膨胀的时期,但是在其市场运作方面,却仍然停留在“小儿科”的阶段。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市场化的运作上花了不少功夫。一部10分钟的国产动画片,在电视台播出一次只能卖到100元人民币,成本却高达30万元。作为国内老资格的动画制作单位,该厂2000年全年的销售额为2279.6万元。
Ⅶ 我还挺好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第一部动画是什么
谢谢小花猫 (1950)
1950年9月上影美术片组摄制完成。这是最早归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名下的动画片。
Ⅷ 虞哲光的简介
虞哲光 (1906.5—1991.2) 笔名于执,江苏无锡人。 擅长工艺美术、木偶皮影戏设计。曾任教于上海幼儿师范,后创办木偶剧团,任中国木偶皮影艺术 学会名誉会长。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 作品有美术电影《掌中戏》、《崂山道士》 ,舞台皮影《飞天》等。
1944年演出了根据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改编的同名木偶剧和歌颂民族英雄的木偶戏《史可法》。1945年的儿童节又演出了他编导设计的木偶剧《阿丽思的梦》,以勤学、慎交、节约、救难为主题,对儿童进行生动的形象化教育。
1950年起,任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技师和导演,相继编导的木偶片有《东郭先生》、《打猎记》、《胖嫂回娘家》、《三只蝴蝶》和《红色信号》等。1962年,他和章超群等合作,将民间著名布袋木偶艺术家杨胜的精湛的掌上艺术,拍摄成舞台纪录片《掌中戏》,饮誉国内外。 1960年,他结合木偶片、剪纸片的艺术特色,吸取了这些片种的拍摄原理,终于创造出美术电影中又一新品种——折纸片。这个片种所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特别适合于学龄前儿童所接受。他先后编导制作的折纸片有《聪明的鸭子》、《大白菜》、《湖上歌舞》、《三只狼》、《小鸭呷呷》等5部,都受到小观众的热烈欢迎。虞哲光根据自己在五十多年的创作实践中所积累起来的木偶、皮影艺术的经验,编写了《木偶戏艺术》和《皮影戏艺术》。
Ⅸ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现在为什么不出动画了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至今仍在继续运作,至今仍在制作动画片。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于1957年,是中国规模最大,同时也是最老牌的美术电影工厂,年均产出约为10-15部动画片。由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属于国家企业,因此其作品一般比较中规中矩,缺乏一定的开放性。主要消费人群面向0-12岁少年儿童。
著名动画
《大闹天宫》
影片上集于1961年12月摄制完成,下集于1964年9月摄制完成。问世后,受到国内外观众的高度赞扬。
英国《电影与摄影》杂志发表文章称赞该片是“1978年在伦敦电影节上最轰动、最活泼的一部电影”;芬兰报界评论:“动画技术在国际动画界是第一流的,它把动画技术最杰出的特点和传统的东方绘画风格结合在一起”。
1983年6月,《大闹天宫》在巴黎放映一个月,观众近10万人次。法国《人道报》指出:“万籁鸣导演的《大闹天宫》是动画片真正的杰作,简直就象一组美妙的画面交响乐。”
《世界报》评论:“《大闹天宫》不但是有一般美国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斯尼式艺术所做不到的,它完美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
Ⅹ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是什么时候有的呀因为我看《大闹天宫》都是1964年出品的。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立于1957年4月。1949年成立美术片组,1950年到上海。
大闹天宫是名下较出名的,还有黑猫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