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电影《1921》获赞广受好评
电影《1921》获赞广受好评
电影《1921》获赞广受好评,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来临之际,电影《1921》亮相大银幕,用光影艺术致敬建党百年。该片以1921年的上海为背景,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后的历史事件
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拍摄,黄建新监制兼导演,郑大圣联合导演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点影片《1921》,作为开幕影片在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进行首次公开放映。
日前,在上海市电影局的指导下,电影《1921》举行了专家研讨会,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电影处副处长陈晓达,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苏智良,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一处处长吴海勇等党史专家,复旦大学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龚金平,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刘海波,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张斌等著名电影理论家、评论家,上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健儿等出品方代表及《1921》联合导演郑大圣、制片人任宁和演员王仁君,以及各媒体记者出席了会议。党史专家、电影学者、媒体记者就影片的艺术价值和时代意义等进行了研讨,对于影片给予了“如教科书般真实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完整历程”的高度肯定。
电影《1921》以时代“横截面”视角切入,聚焦1921年前后的故事,全景式重现了百年前波澜壮阔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来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龄仅28岁的热血青年们,突破国际各股复杂势力的监控和追踪,在上海共聚顺利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见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影片以丰富的细节、立体的人物、充沛的情感和生活化视角,探寻“一大代表”们为救亡图存无悔付出的“心灵源动力”,被誉为“建党题材新时代经典之作”。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坚韧不拔的伟大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苏智良高度肯定了该片的宏大叙事,把1921年前后国内外大事通过艺术手法凝练在一部电影中。同时,作为上海城市文化史最权威的专家之一苏教授也对于该片首次真实还原了上世纪20年代上海的城市全貌给予了极高评价,他认为从大的城市风貌到小的造型道具细节,剧组都下了狠功夫,而且也通过对当时租界文化、东西方文化的碰撞等真实展现深刻揭示了上海为什么可以成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历史原由。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一处处长吴海勇高度肯定了《1921》“是艺术和真实的高度融合”,并且在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上映具有重要意义。党史教育需要不同时代的经典作品把建党故事一代代传承下去的,如果说《开天辟地》是写实主义的作品、《建党伟业》是群星璀璨的演绎,那《1921》就是聚焦式的、年轻化的真实还原,在严谨的史料基础上以全新的视角,用更贴近当代年轻人的艺术表现手法,去讲述建党的历史,对于党史教育在年轻人群体中的普及意义重大。吴海勇认为影片的年轻调性,是为了让年轻观众更容易走进历史故事找到共鸣,同时细腻展现了“先辈少年时”的建党初心。吴海勇表示,“我最欣赏的是青年毛泽东在租界,看着法国独立日庆典却被挡在外面。这段想象太漂亮了,这就是达到了艺术和历史的巧妙融合”,片中青年毛泽东偶遇上海法租界庆祝盛典,却被挡在门外,遭遇了明明是中国人却无法踏上中国土地的委屈愤懑,随后以毛泽东夜跑的情景,穿插他成长经历的蒙太奇剪辑,以合理化想象的生活情景,串联一代伟人树立改变丧权辱国社会现状决心的成长道路和动力来源,以此凸显先辈们坚决要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原因。
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认为电影《1921》在同类题材里是水平非常高的一次创新性创作,令人惊喜,为主旋律电影的创作又开辟了一个新的高度,尤其是有血有肉地塑造了先辈青年时代的奋斗历程和革命动力,“真正把年轻人当年轻人来书写”、“毛泽东的形象站起来了”、“何叔衡说读书人革命,就是要真正能抬起头来,这场戏很动人”。
复旦大学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龚金平表示,原来觉得这类建党故事很难拍,没想到电影《1921》让自己深深地震撼和感动,除了电影的宏观和厚重之外,同时在还原历史情景和人物心境上又极其细腻真实,“在历史氛围中表达彼时中国的处境,以及普通个体的挣扎,展现了党不是突然建立的,而是历经困惑与迷茫,但目的很坚定,担得起庆祝建党100周年的意义”,同时他肯定了谍战、追车、动作等类型元素的观赏性。
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刘海波解读了《1921》作为主旋律作品的新尝试:新颖的国际视角、加入“一大会议”的筹备人视角、补充大量历史细节,他还为片中细腻诠释的年轻人,最后为革命牺牲的命运而深深动容。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张斌盛赞《1921》满足了观众对建党起点的历史和审美期待,“既能领略建党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又能理解先辈为什么去追求革命事业,用人物、情感和价值观去和当下观众交流”,他肯定了影片类型化思维和主旋律题材的融合,还高度肯定了演员的诠释:“我能够沉浸在角色中,没有特别在意演员,说明他们的演绎是成功的”。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站在2021年这一百年交汇的历史节点,我们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因此,观众和时代都需要符合当下时代和文化语境的、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影视作品。而《1921》全景式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大事件,以先辈少年时为核心、以丰满人物为中心、以挖掘细节为重心的细腻表达,探寻第一代共产党人完成“用28年时间就改变旧中国”这一“中国奇迹”的初心动力,生动鲜活再现教科书上的记载,激励当代年轻人汲取榜样力量,肩负起新时代的使命担当。
有上百位知名演员出演的电影《1921》,上映4天票房即将破3亿,成绩比较理想。用“比较”二字,是因为它好于同题材的《革命者》,却远远逊于同样如此大牌面的《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这说知名演员数量上的多少,并不能决定电影口碑和票房的好坏。
看过该影片的观众,一部分在为能一部电影看到这么多知名演员而高兴,一部分在为电影里的历史情节、人物而感动,也有一部分观众认为这部主旋律的电影非常“好看”,只是这部分观众并不占多数,毕竟《1921》在豆瓣目前的评分只有6.7。
知名编剧汪海林显然不是第三种观众,因为他写了长长的一段影评,为影片中的历史感动、夸部分演员不错,却批评影片的叙事主线杂乱、流量明星太多、故事缺乏深度不够聚焦。
编剧汪海林近两年并不以“编剧”为主责主业,反而在娱评、影评等方面为更多网友所熟知。比如他时不时地与肖战、肖战粉丝展开网上“攻防战”,也时不时地对其他流量明星进行“正义的规劝”。但他这段对《1921》的影评,确实有见地,也得到了部分网友的支持。
汪海林以《1921》为样本,重申“依赖流量明星给影片带票房的思路是彻底失败的思路,这样一个模式是反电影的”,感叹“电影界需要反思,什么时候能够回到电影本体上来,不旁骛,专注于电影?”道出了电影界目前需要改进的.现状。
拍电影是追求艺术,还是追逐利益最大化,不同的电影人有不同的思考。《1921》无疑想要在追求艺术的同时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上百位知名演员中流量明星占了一大半,不为票房,难道是为了锤炼他们的演技?
诚然,流量明星出演《1921》更能彰显他们的爱国情怀,这点必须予以支持。许多年轻的观众因为他们的出演而愿意走进电影院,通过这部电影来了解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那些令人敬仰的先辈。如果把《1921》当作一部“教育”片,它显然起到了该有的教育意义。
比如,王俊凯受刑的那段,虽然时长很短,却较为震撼。甚至连资深演员祖峰都夸王俊凯:虽然年纪轻,但已经是“老”演员了,很成熟,职业素养很好,表演很有经验。
如果连祖峰都认为王俊凯演得好,那么王俊凯的粉丝和关注王俊凯的观众,多数也会为王俊凯的表演点赞,为《1921》点赞。这就是《1921》的教育意义所在。
但不是所有的流量演员,都有王俊凯这样感人的戏份,有的演员甚至只能称之为“露个脸”,连“混个脸熟”的记忆度都不够。还有一些演员的角色,只是个“工具人”,他们的故事并没有展开,他们的精彩并不能在几秒、十几秒的镜头里展现。
这也是为什么汪海林认为“流量明星减少一半,影片会好得多”的原因所在。为了让部分流量明星“露脸”,导演和编剧势必会给他们加戏,但电影的时长有限、电影的主线不能乱、主角的戏份不能减,“加戏”必然会破坏电影的完整性、统一性,这也是这部电影“不够精彩”的原因所在。
电影界需要反思,《1921》也应反思。
B. 国际知名的电影节是什么并是在什么地方举行
威尼斯电影节,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被誉为“国际电影节之父”。1932年8月6日,在意大利北部著名水城威尼斯,举办了第一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嘎纳电影节 (Festivai de Cannes)又名坎城电影节或康城电影节,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电影节之一,1946年9月20日法国外交部,教育部,电影联合会支持,法国艺术行动协会创办。后由法国工业部和商业部共同组织。创办于1939年,每年5月10日至21日,最高奖为金棕榈奖
柏林电影节:Berlinale(简称IFB)和嘎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并称三大A类电影盛事,创办于1951年,每年2月7日至18日,最高奖为金熊奖
多伦多国际电影节:是北美洲其中一个重要电影节每年9月份在加拿大多乱多举行。1976年首次举办,早期是以放映其他电影节的参展电影为主的电影节,经过多年发展及多番转变,今日已成为颇具规模的电影盛会,近年更被认为是美国奥斯卡金像奖的预演。电影节强调多元化口味,并借此肯定加拿大为电影工业做出的贡献
卡罗维发利电影节;全称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Karlovy Vary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是国际电影联合会确定的国际五大电影节之一,每年在捷克的卡罗维发利(Karlovy Vary)举行一次,卡罗维发利电影节现在已经成为了整个中欧以及东欧最具影响力的电影盛事
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创办1953年,每年9月21日至30日,最高奖金贝壳奖
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85年,每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最高奖为东京大奖
俄罗斯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最高奖为圣.乔治奖
埃及开罗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76年,每年11月7日至18日,最高奖为金字塔奖
中国上海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93年,今年起每年6月上旬,最高奖为金爵奖
阿根廷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创办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最高奖金树商陆奖
釜山电影节
拉丁电影节
爱丁堡电影节
斯德哥尔摩电影节
圣丹斯电影节
香港国际电影节
台北电影节
洛加诺电影节捷克卡罗维法利国际电影节: 创办于1946年,每年7月5日至15日,最高奖为水晶球奖;
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77年,每年8月25日至9月4日,最高奖美洲大奖;
九大世界A级国际电影节:除了西班牙的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和阿根廷的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以外的其它9个世界A级国际电影节合称为世界9大A级国际电影节。
五大国际电影节:法国戛纳电影节、德国的柏林电影节、意大利的威尼斯电影节、加拿大的蒙特利尔电影节以及捷克的卡罗维发利电影节是国际电影联合会确定的国际五大电影节。
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在世界A级国际电影节中排名前三的法国戛纳电影节,德国柏林电影节和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合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在众多的电影节中,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有着最为深远的影响,无论是金棕榈奖,金熊奖还是金狮奖,其权威性,艺术性,科学性,都足以媲美奥斯卡金像奖。
中国四大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长春电影节,珠海电影节合称中国四大电影节。
中国电影四大奖: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影童牛奖
C. 中国电影的电影节
上海国际电影节
中国唯一一个国际A类电影节
上海国际电影节(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是中国国内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在中国有很高的重要性。每年6月在中国上海举行。上海国际电影节由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及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上海文化广影视集团国际大型活动办公室承办。电影节在1993年首次举办,1994年,获得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承认,每年6月上旬举行,中国唯一的一个A类国际电影节,最高奖名称为“金爵奖”,下设8个奖项,都由来自各国的国际评委评审产生。上海国际电影节共分为4个主要部分,包括竞赛部分金爵奖、国际电影展览放映、国际电影交易市场,及金爵国际电影论坛暨亚洲新人奖评选。电影节举办至今,已经吸引了世界各洲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3823部影片的报名, 959部影片展映,累计票房2770万人民币。这是尚没有完全开放的中国电影市场每年度唯一的一次世界影片集萃,因此,每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对上海及周边城市的观众无疑是一次期待已久的电影朝圣,创办至今,已经有150多万人次融入这个中国重要的电影活动中。每年六月期间九天的电影节已然成为上海文化生活一个重要的景观。
长春电影节
中国长春电影节创办于1992年,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举办的具有国际性的国家级电影节。每两年举办一次。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吉林省人民政府、长春市人民政府主办;长春市人民政府、广播电影电视部电影事业管理局、吉林省文化厅、中国电影发行放映输出输入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和长春电影制片厂联合承办 。本届电影节的宗旨是:友谊、交流、发展。电影节组委会将聘请电影界各方面专家组成评委会。本届电影节设下列奖项:1、最佳华语故事片奖(包括合拍故事片);2、最佳外语故事片奖;3、优秀华语故事片奖;4、优秀外语故事片奖;5、最佳编剧奖;6、最佳导演奖;7、最佳男主角奖;8、最佳女主角奖;9、最佳男配角奖;10、最佳女配角奖;对获奖者,电影节组委会分别颁发金鹿杯、银鹿杯,证书和奖金。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中国电影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是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广电总局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北京电视台影视部、中国电影报社、北京市电影公司、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影基金会、北京市学生联合会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一项大型文化活动。她创建于1993年,是当今中国每年始于春季的第一个电影节。其权威性受到电影界人士普遍认同,被誉为中国电影界具有国际水准的大奖。历届有多部获奖影片后来在国内政府奖、金鸡奖、百花奖和东京、柏林、西班牙等国际电影节获得各种奖项。 大学生电影节以青春激情、学术品位、文化意识为宗旨,以大学生办、大学生看、大学生评为特色,在教育、文化和影视三界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电影前辈凌子风、著名导演谢铁骊、谢晋等曾为大学生电影节题词,希望大学生电影节能推动中国电影的发展。“大学生电影节”还是中国青年导演初试艺声的舞台,霍建起、张扬、金琛、施润玖等新生代导演曾在这里首次获奖,最佳处女作奖和艺术创新特别奖的设立传达出大学生们对影坛新鲜力量的期待和鼓励。“大学生电影节”不但赢得电影创作者和大学生观众的青睐,还获得国家广电总局及相关政府部门的认同,在广电部2001年召开的北戴河会议中,赵实部长两次提到大学生电影节对我国电影事业及高校文化所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大学生电影节日益成为具有很大影响力的民间电影活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电视台、凤凰卫视中文台、《北京晨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等80余家媒体对电影节进行系列报道,电影节闭幕暨颁奖晚会在广电总局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欢聚一堂》栏目、北京电视台等重要媒体多次播出,取得较大反响。“大学生电影节”于每年的4月20日--5月4日之间召开。电影节组委会秘书处办公室设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第九届电影节已在积极进行。她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参赛影片几乎囊括最新优秀国产影片,学生评委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参与人数居国内电影节之最。 本届电影节设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观赏效果、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艺术创新特别奖等奖项,在大学生投票推选的基础上,由大学生和青年评论家组成的评委会评定。电影节主会场设在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此外还将在北京20余所著名大学放映参赛影片,观影人次达20余万人次。“大学生电影节”还将举办专题影展、专题讨论和专题讲座等众多学术活动,集中学界、业界各路英豪,共同探讨最新热门影视话题。老中青年导演与演员,在新片首映式、参赛片剧组见面会、著名导演专题研讨会等活动中与大学生欢聚一堂。大学生电影节不仅是大学生的电影盛会,也是电影人的青春聚会。“大学生电影节”还对大学生自己拍摄的录像作品进行评奖。“大学生录像作品大赛”是国内唯一面向大学生的影视文化赛事。参赛片规模和评奖规模进一步扩大,参赛对象扩展到香港,关注群体成直线上升。
台北电影节
由台北市政府主办、台北市文化局承办,台湾电影文化协会、台湾艺术大学执办。始于1998年,每年一届。 是台湾地区重要的电影盛会,从第四届开始把主题定位于“城市、市民、学生”,并由以国际城市为主题的“城市影展”、以“台北电影奖”“台北主题奖”为况赛单元的“市民影展”、以及以国内外学生作品为主的“国际学生电影金狮奖”三部分级成。
D. 国际电影节对电影工业发展有何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大大小小的电影节有将近1000个,但是处于电影节顶层的A类电影节全世界只有12个,比如欧洲三大电影节和我国的上海国际电影节;B类的为专门类竞赛电影节,如韩国釜山电影节;C类的是非竞赛性电影节,如加拿大多伦多电影节。如果说目前电影在文娱产业中处于龙头作用,那么,电影节就是“画龙点睛”之笔。国际电影节对电影行业的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这种作用可以分为微观、中观、宏观三个维度。
同时,参展的片商可以根据市场交易的价格、难易程度等对未来市场做出预判,调整自己的电影制作的类型,制定新的销售方案;从宏观维度来看,电影节能极大拉动举办城市产业链发展。电影节的举办涉及当地旅游、酒店、餐饮、交通等方方面面,能增加就业机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以最近几年的戛纳电影节为例,电影节的投入在1500万欧元左右,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为1亿欧元,间接经济效益高达7亿欧元。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E. A类电影节指的是什么国际上有多少A类电影节呢
A类是非专门类竞赛型电影节,有评奖,电影节可以没有特定的主题,目前共有12个A类电影节。
根据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官方网站提供的资料,12个国际A类电影节分别是上海国际电影节
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
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
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
俄罗斯莫斯科国际电影节
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
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
阿根廷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
埃及开罗国际电影节
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
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
F. CKF国际电影节有含金量吗
有。
根据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FIAPF)官网公布,截止2015年,全球有十五个国际A类电影节,中国为上海国际电影节
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39年,每年5月10日至21日,最高奖为金棕榈奖;
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51年,每年2月7日至18日,最高奖为金熊奖;
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32年,每年8月30日至9月9日,最高奖为金狮奖;
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53年,每年9月21日至30日,最高奖金贝壳奖;
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85年,每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最高奖为东京大奖;
俄罗斯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最高奖为圣乔治奖;
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46年,每年7月5日至15日,最高奖为水晶球奖;
埃及开罗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76年,每年11月7日至18日,最高奖为金字塔奖;
中国上海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93年,每年6月上旬,最高奖为金爵奖;
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77年,每年8月25日至9月4日,最高奖美洲大奖;
阿根廷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最高奖金树商陆奖;
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46年,每年7月至8月,最高奖金帆奖、金豹奖;
波兰华沙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85年,每年10月,最高奖项华沙大奖;
印度印度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52年,每年1月,最高奖项金孔雀奖;
爱沙尼亚塔林国际电影节。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亦称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即国际A类电影节中排名前三位的戛纳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这三大国际电影节的最高奖(金棕榈奖、金熊奖、金狮奖)以及美国的奥斯卡金像奖被视为世界影坛最顶尖、最具影响力的四大电影奖。
G. 我国电影三大奖项是什么
大众电影百花奖、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一起并称中国电影的三大奖。百花奖是观众奖,金鸡奖是专家奖,华表奖是政府奖。这三个奖是经中共中央批准的三项常设全国性文艺大奖。若再加上中国电影童牛奖(儿童奖),也称为中国电影四大奖。
1、百花奖
百花奖创办于1962年,是由周恩来总理特地指明举办的电影大奖。1963举办第二届之后,一直中断了17年,直到1980 年才恢复举办了第三届。此后每年举行一次,自2005年起,金鸡奖与百花奖隔年评选一次。
1992年,应广大电影工作者的热切要求,中国电影家协会在大众电影百花奖和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活动的基础上,创办了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电影节年年举办。
1、上海国际电影节
上海国际电影节是中国国内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在中国有很高的重要性。每年6月在中国上海举行。
上海国际电影节由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及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上海文化广影视集团国际大型活动办公室承办。电影节在1993年首次举办,1994年,获得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承认。
上海国际电影节共分为4个主要部分,包括竞赛部分金爵奖、国际电影展览放映、国际电影交易市场,及金爵国际电影论坛暨亚洲新人奖评选。
2、中国珠海电影节
中国珠海电影节是经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由广东省珠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永久性的国家电影节。
中国珠海电影节创办于1994年,每两年一届,原名“中国珠海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节”,由珠海市人民政府主办。从1996年的第二届起改为现名,首届于1994年6月在珠海市举行。
中国珠海电影节本着加强内地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电影界的交流与合作,而且将跨出两岸四地的范围,逐步接纳评选海内外由华人担任主创人员的影片,朝着“国际华语电影节”的目标发展。放肆吧
3、中国长春电影节
中国长春电影节创办于1992年,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举办的具有国际性的国家级电影节。每两年举办一次。
H. 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发展历程
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国务院申请举办上海国际电影节。
同年6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复函同意,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于1993年10月举办了第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秘书长应邀出席了电影节,并对上海国际电影节按各项国际标准进行了严格的实地考察,于1994年认可上海国际电影节为国际“A”类电影节(即非专门类竞赛型电影节)。当时定为每逢单年举办一届。
第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于1993年10月7日至14日在上海举行。主会场设在上海影城,大光明等8家电影院为分会场。来自世界各国1,100名来宾出席了这一中国首次举办的国际电影盛会。评委会主席由中国著名导演谢晋担任,美国好莱坞著名导演奥立弗·斯通、日本导演大岛渚、香港导演徐克、澳大利亚导演保罗·考克斯、俄罗斯导演卡伦·沙赫纳扎洛夫、巴西导演赫克托·巴本科出任国际评委。在20部参赛片中评出了4项金爵奖和一项评委会特别奖,中国台湾中影公司出品的《无言的山丘》获最佳影片奖。有20万观众观摩了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的167部参赛参展影片和评委个人影片回顾展。国际影片交易市场共有来自海内外16家制片商设展台。电影节还邀请了著名国际影星索菲亚·罗兰、德博拉·拉芬、桃井熏等参加电影节有关活动。共有200余名中外记者对电影节进行了采访报道。 第九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电影节报名影片数量被刷新,比前一届增加48.4%,并首次采取网上报名方式。
电影节开幕式红毯众星云集,阵容强大:凯瑟琳·德诺芙、西格尼·韦弗、娜塔莎·理查德森、利亚姆·尼尔森夫妇、安迪.麦克道威尔、爱德华·诺顿、罗恩.希尔佛、真田广之、栗原小卷、靳羽西、谭盾、张东健、张国立、徐静蕾、陈豪、黎姿、成龙、周迅、林志玲、周笔畅以及《伯爵夫人》摄制组、冯小刚率领的《夜宴》摄制组等应邀汇聚上海国际电影节,红地毯上展示明星风采,群星璀璨,堪称世界一流。从此上海国际电影节红地毯被誉为“亚洲第一红毯”。
享誉全球的世界顶级导演吕克·贝松担任评委会主席,中国著名导演冯小刚任副主席。电影节“金爵奖”国际评委会9名评委中,3位曾获奥斯卡金像奖。凭借吕克·贝松在世界影坛的权威地位以及冯小刚在国内影坛的超强人气,加上其他国际评委的影响力,评委会阵容更加体现其权威性与国际性,被媒体称为“梦之队”。国际名导李安出席电影节,参加论坛演讲,并荣获本届电影节“华语电影杰出贡献奖”。在上海国际电影节闭幕式颁奖晚会上另一个特别奖项 ——杰出艺术成就奖则由法国国宝级影后凯瑟琳·德纳芙获得。
I. 中国四大电影节的上海
上海国际电影节是中国唯一一个世界十三大电影节之一,上海国际电影节由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和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共同承办。电影节成功创办后的第二年即获得了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的认证,被归类于国际A类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共分为4个主要部分,包括竞赛部分金爵奖、国际电影展览放映、国际电影交易市场,及金爵国际电影论坛暨亚洲新人奖评选。
历经11届发展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依托中国电影产业快速发展和电影全球化大趋势,已经初步形成了完整而清晰的活动架构。评奖单元、电影市场、电影论坛和国际影片展映四大主体活动围绕电影本体及产业现状,呈现并鼓励电影多元艺术特色的同时培育电影新人,体现一流电影节应有的国际视野;同时搭建产业平台提供专业化服务,中国电影项目创投及合拍片项目洽谈大力推动电影项目与资本对接,为电影中外合作搭建桥梁;开闭幕式红地毯上星光璀璨,汇聚国内外顶级明星嘉宾及电影人共襄盛举。
J. 中国第一个a类国际电影节是什么
国际A类电影节是由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FIAPF)划分的“竞赛型非专门类电影节”。根据FIAPF官网公布:至2015年,全球有15个国际A类电影节,目前中国为上海国际电影节。
国际A类电影节中,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是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承认的世界三大电影节,以上三大电影节加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和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是国际电影联合会确定的国际五大电影节。